七年級歷史(下)復習題綱_第1頁
七年級歷史(下)復習題綱_第2頁
七年級歷史(下)復習題綱_第3頁
七年級歷史(下)復習題綱_第4頁
七年級歷史(下)復習題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4第三單元繁榮與開放的社會、經濟中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fā)展一、大運河的開通1、目的: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tǒng)治。2、皇帝:隋煬帝。3、開始時間:605年。4、情況: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今北京),南到余杭(今杭州)全長兩千多公里。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四段,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5、作用“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交流”。6、消極后果:當時征發(fā)勞役過度,造成的社會后果也十分嚴重。二、“貞觀之治”1、唐朝的建立(1)隋朝的滅亡:隋煬帝后期,暴虐無道,激化了社會各種矛盾,導致農民起義爆發(fā)。618年,隋煬帝被殺,隋朝滅亡。(2)唐朝的建立:李淵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長安,建立唐朝。李淵即唐高祖。唐高祖?zhèn)魑焕钍烂瘢钍烂窬褪翘铺冢晏枴柏懹^”。2、“貞觀之治”(1)唐太宗開明的治國思想:唐太宗從隋末農民戰(zhàn)爭中認識到人民群眾力量的偉大,吸取隋亡的教訓,明白統(tǒng)治者不可過分壓榨農民;政府要輕徭薄賦,發(fā)展生產;皇帝要勤于政事,善蝗正確意見;大臣要廉潔奉公,統(tǒng)治才能鞏固。(2)唐太宗治國的政策和措施:①唐太宗重視發(fā)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②注意“戒奢從簡”,節(jié)制自己的享受欲望。③下令合并州縣,革除“民少吏多”的弊端,有利于減輕人民負擔。④唐太宗注重任用賢才和虛心納諫。他任命富于謀略的房玄齡和善斷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稱“房謀杜斷”。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貞觀時期,名相、名將輩出。(3)治世局面的形成:貞觀年間,農民占有一定土地,有了安定的生產和生活環(huán)境,大量荒地被開墾出來,社會經濟出現繁榮景象。那時候,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fā)展較陜,國力逐步加強,歷史上稱當時的統(tǒng)治為“貞觀之治”。三、女皇武則天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她當政期間,繼續(xù)實行唐太宗發(fā)展生產、選拔賢才的政策,使唐朝的社會經濟進一步發(fā)展,國力不斷增強。人們稱她的統(tǒng)治為“政啟開元,治宏貞觀”。四、“開元盛世”1、“開元之治”唐玄宗繼位后,年號開元,任用姚崇等人為相,“勵精圖治”,重視地方吏治,注意“戒奢從簡”,使開元年間的政局為之一斷,史稱“開元之治”。2、盛世經濟的繁榮(1)農業(yè):修建了40多處大型水利工程。農耕技術有了大發(fā)展,蔬菜有了許多新品種,茶葉生產在江南農業(yè)中占有重要地位,飲茶之風在全國盛行。唐朝農民制成曲轅犁,創(chuàng)制了新型灌溉工具——筒車。(2)手工業(yè):絲織品花色品種很多,絲織技術高超。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和唐三彩最為有名。(3)商業(yè):唐朝商業(yè)繁榮,大都市有長安、洛陽、揚州和成都。唐都長安城里分為坊、市,坊是居民住宅區(qū),市為商業(yè)區(qū),有人口上百萬,既是當時各民族次的中心,又是一座國際性的大城市。3、“開元盛世”唐玄宗統(tǒng)治前期,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倉庫充實,人口明顯增加,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五、科舉制的創(chuàng)立1、科舉制的誕生(1)背景:魏晉以來,大多從各地高門權貴的子弟中選拔官員。許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實學的人,都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擔任高官。(2)出現:為改變這種弊端,隋文帝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拔官員。(3)正式誕生:隋煬帝時正式設置進士科,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我國科舉制度正式誕生。2、科舉制的完善唐朝科舉制逐漸完善,常設的考試科目很多,以進士、明經兩科最重要。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是完善科舉制的關鍵人物。(1)唐太宗時期:唐太宗重視人才的培養(yǎng)和選拔。他即位后,大大擴充國學的規(guī)模,擴建校舍,增加學員,錄取極來。進士考中的第一名稱為狀元。(2)武則天時期:她大力提倡科舉,開始了殿試和武舉。(3)唐玄宗時期:詩賦成為進士科主要的考試內容。3、科舉制的影響(1)政治方面:科舉制發(fā)送了用人制度,使擁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擴大了統(tǒng)治基礎。(2)教育、社會風氣:科舉制也促進了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士人用功讀書的風氣盛行。(3)文學、藝術:科舉制也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fā)展。進士科重視考詩賦,大大有利于唐詩的繁榮。(4)科舉制度在我國封建社會延續(xù)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廢除。六、“和同為一家”1、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入藏(1)吐蕃人的社會生活狀況: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很早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帶。(2)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和親:7世紀前期,贊普松贊干布統(tǒng)一青藏高原,定都邏些(今拉薩)。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他,密切了唐蕃經濟交流,增強了漢藏兩族的友好關系。(3)吐蕃贊普上書:8世紀初,唐朝又將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贊普上書唐朝皇帝說,唐蕃已經“和同為一家”了,唐與吐蕃的關系日益密切。七、隋唐的對外友好往來1、遣唐使和鑒真東渡(1)遣唐使:隋唐時期,中日兩國交往密切。隋朝時,已有日本遣隋使到來。唐從貞觀年間開始,日本來中國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來的還有留學生,留學僧等。(2)唐文化對日本的影響:他們以唐朝的制度為模式,進行政治改革(大化改新)。參照漢字創(chuàng)制了日本文字;日本都城平城京,幾乎同長安城的建筑樣式相同;日本銅錢樣式,也與唐朝銅錢相仿等等。在社會生活上至今還保留著唐朝人的某些風尚。(3)鑒真東渡:唐玄宗時,鑒真六渡日本,終獲成功,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傳播唐朝文化。他精心設計建造的唐招提寺,至今猶存,被日本視為藝術明珠。2、玄奘西游唐朝后,中國和大竺交往頻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他根據親身見聞寫成《大唐西域記》。這部書成為研究中亞、半島以及我國新疆地區(qū)歷史和佛學的重要典籍。八、輝煌的隋唐文化1、趙州橋和長安城(1)隋唐建筑特點:規(guī)勢宏大,氣魄雄渾,整齊而不呆板,華美而不纖巧。(2)趙州橋:隋朝工匠李春設計并主持建造,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比歐洲早七百多年。(3)長安城: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大明宮含元殿,氣勢恢弘,富麗堂皇。2、雕版印刷術的發(fā)明印刷術是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隋唐時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經、日歷和詩歌等。唐朝印刷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3、李白、杜甫、白居易唐朝是我國詩歌創(chuàng)作的黃金時代,流傳至今的有兩千多位詩人的近五萬首詩歌,著名的有李白、杜甫、白居易。(1)李白:人稱“詩仙”。他的詩,既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想像豐富,意境奇妙,語言輕快。代表作有《早發(fā)白帝城》、《蜀道難》等。(2)杜甫:人稱“詩圣”,詩被稱作“詩史”。他的詩,有的氣魄雄渾,有的沉郁悲愴。語言精煉凝重,藝術技巧高超。代表作有“三吏”、“三別”等。(3)白居易:他提倡詩歌要更多地反映現實生活,達到教育目的。他的詩,直如白話,通俗易懂。代表作有《秦中吟》、《新樂府》等。4、書法和繪畫(1)書法:①顏真卿創(chuàng)立了雄渾敦厚的新書體,人稱“顏體”。他是繼王羲之后,我國書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書法家。②柳公權博采眾長,別出新意,自成:柳體“。他的字方折峻麗,骨力勁健。(2)繪畫:①閻立本擅長人物故事畫,代表作有《歷代帝五圖》和《步輦圖》。②吳道子畫技高超,后世稱他為“畫圣“,開后世寫意畫先聲,名作有《送子天王圖》等。5、世界藝術寶庫莫高窟石窟藝術在隋唐時期有了很大發(fā)展,最著名的就是今天甘肅敦煌的莫高窟,那里大部分洞窟,是隋唐時期開鑿的。莫高窟內有大量精美的壁畫和無數形象生動的彩色塑像,窟內保存的大量佛經、文書等也極為珍貴,莫高窟堪稱世界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6、盛大歡騰的樂舞樂舞氣勢恢弘,風格多樣,既優(yōu)美和諧,又鏗鏘熱烈。著名大曲有唐初的《秦王破陣樂》和盛唐的《霓裳羽衣曲》。九、民族政權并立的時代1、遼、宋、夏的和戰(zhàn)(1)澶淵之盟:宋真宗時,遼軍大舉攻宋,打到澶州城下,威脅東京。宰相寇準力勸真宗親征,真宗勉強來到澶州,宋軍打退遼軍。遼宋議和,遼朝撤兵,北宋給遼歲幣,史稱“澶淵之盟”。此后很長時間,遼宋之間保持和平局面。(2)西夏的建立:11世紀前期,西北地區(qū)黨項族首領元昊稱大夏國皇帝,都城興慶,史稱西夏。(3)夏宋關系:先是連年交戰(zhàn),后來雙方議和。元昊向宋稱臣,宋給夏歲幣。議和后,宋夏邊界貿易興旺。西夏設太學,譯漢文書,積極吸取中原文化。2、金與南宋的對峙(1)金的興起:12世紀初期,東北地區(qū)女真族的首領阿骨打起兵抗遼,在會寧稱帝,國號金。他就是金太祖。(2)南宋的開始:金滅遼后,1127年滅北宋。同年,趙構登上皇位,都城臨安,史稱南宋。(3)岳飛抗金:岳飛收復建康,在郾城大敗金軍,收復許多失地。(4)宋金議和:南宋向金稱臣,并給金歲幣,雙方以淮水至大散關一線劃定分界線,宋金對峙局面形成。十、經濟重心的南移1、南方農業(yè)的發(fā)展(1)原因:南方戰(zhàn)亂較少,中原人南遷,帶去先進的生產技術,增加了那里的勞動人手;加上自然條件的變化,江南地區(qū)的農業(yè)發(fā)展逐漸超過北方。(2)情況:為提高糧食產量,從越南引進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區(qū)推廣。蘇州、湖州成為重要糧倉,民間流傳著|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水稻在宋朝躍居糧食產量首位,棉花的種植擴展到長江流域。江南新辟了許多茶園。2、南方手工業(yè)的興旺(1)紡織業(yè):北宋時,南方的絲織業(yè)勝過北方,蜀地絲織品“號為冠天下“。江浙的絲綢產量高。海南島興起的棉織業(yè)到南宋時已發(fā)展到東南沿海地區(qū)。(2)制瓷業(yè):宋代是中國瓷器史上輝煌時代。南宋時,江南地區(qū)已成為我國制瓷業(yè)的重心。浙江哥窯能燒制出冰裂紋瓷器,北宋興起的景德鎮(zhèn),后來發(fā)展成著名的瓷都。(3)造船業(yè):宋朝的造船業(yè)居世界首位。3、南方商業(yè)的繁榮(1)南方商業(yè)都市的發(fā)展:最大的商業(yè)都市是開封和杭州。杭州改為南宋都城臨安后,人口多達百萬,有早市、夜市。國內外客商往來不絕,一派繁榮景象。(2)海外貿易的發(fā)展:宋朝的海外貿易超過前代,廣州、泉州是聞名世界的大海港;政府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加強管理;南宋外貿所得,在財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3)貨幣制度的變化:北宋前期,四川地區(qū)出現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紙幣的產生,有利于商業(yè)的發(fā)展。從唐朝中后期開始的經濟重心南移,到南宋時最后完成。那時政府的財政收入,主要來自南方特別是東南地區(qū)。十一、氣象萬千的宋代社會風貌1、衣食住行習俗的變化(1)衣:北宋初提,崇尚節(jié)儉,百姓只能穿黑、白兩色的衣服。后來,奢侈之風盛行,統(tǒng)治者服飾精美華麗。勞動者受北京少數民族影響,多穿小袖狹身的短衣。婦女纏足的陋習也漸漸傳開。在宋代,從穿戴的服飾上,可辨認出士、農、工、商等行業(yè)的特點。(2)食:那時飲食相當豐富。東京城里的食品有二百多種,還有冷飲。北宋肉食中以羊肉為多;南方人吃魚多。宋代時,北方以面食為主,南方以稻米為主。宋代飲茶風氣盛行,有“斗茶”、“獻茶”之俗。(3)?。喊傩斩酁榈桶拿┪?。稍富裕的是茅屋和瓦房相結合。城市平民的屋頂以草或瓦覆蓋,或外建門屋,內為四合院。貴族官僚前堂后寢,以穿廊相連,兩側還有耳房和偏房。(4)行:人們多用牛車,也有驢車。達官貴人出門乘轎,士大夫一般騎驢、騾。那時交通較發(fā)達,供住宿的邸店很多。2、熱鬧的瓦子和歡樂的節(jié)日(1)瓦子:娛樂兼營商業(yè)的場所。瓦子中圈出專供演出的圈子,稱為“色欄”。它是跟著城市商業(yè)的繁榮,市民階層的不斷擴大,市場文化生活也豐富起來的產物。(2)節(jié)日:今天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像春節(jié)、元宵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稱春節(jié)為元旦,最受重視。十二、蒙古的舉和元朝的建立1、“一代天驕”統(tǒng)一蒙古我國北方蒙古高原上,居住著許多游牧部落。鐵木真是一個部落的首領。他組織一支強大的軍隊,經過多年征戰(zhàn),打敗周圍各部,統(tǒng)一蒙古。1206年,蒙古貴族召開大會,推舉鐵木真為大汗,尊稱他為成吉思汗,蒙古國建立,結束了蒙古草原長期混戰(zhàn)的局面。2、忽必烈建立元朝成吉思汗死后,蒙古軍相斷滅亡了西夏和金,對南宋形成包圍之勢。后來,忽必烈繼汗位。1272年,他正式定國號為元,次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1276年,南宋滅亡。1279年,元軍消滅南宋最后一支抵抗武裝,統(tǒng)一全國。3、元朝的政治統(tǒng)治(1)行省制度:元朝的疆域空前遼闊,為對全國實行有效的統(tǒng)治,元世祖在中央設中書省,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我國省級行政區(qū)的設立。始于元朝。(2)元朝加強對西藏的管轄,西藏成為元朝的正式行政區(qū)。(3)加強對琉球(今臺灣)的管轄。4、民族融合的發(fā)展(1)表現:①元朝時,許多漢族人來到邊疆,為那里的開發(fā)做出貢獻。②邊疆各族大量遷入中原和江南,同漢族等毀居相處。③原先進入黃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經過長期共同生活,已同漢族沒有什么差別。④唐朝以來,就有不少定居中國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他們信仰伊斯蘭教,同漢、蒙、畏兀爾等族,長期雜居相處,互通婚姻,逐漸融合,開始形成一個新的民族——回族。(2)作用:元朝境內大規(guī)模的人口流動,促進了各族經濟、文化的發(fā)展和融合。十三、燦爛的宋元文化1、活字印刷術的發(fā)明宋元是我國古代科技發(fā)展的高峰時期,活字印刷術的發(fā)明,指南針和火藥的廣泛應用,是這一時期科技的重大成就。(1)發(fā)明:北宋時,畢升發(fā)明泥活字印刷。(2)傳播及意義:經濟、省時,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活字印刷術后來陸續(xù)傳到世界各地。15世紀,歐洲才出現活字印刷,比我國晚約400年。2、指南針和火藥的應用(1)指南針:戰(zhàn)車時期,制成“司南”。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北宋時,制成指南針,開始應用于航海事業(yè)。南宋海外貿易發(fā)達,指南針廣泛用于航海,還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為歐洲國家的航?;顒?,創(chuàng)造了條件。(2)火藥:我國古代煉丹家發(fā)明的。唐末,火藥開始用于軍事上,宋元時期,火藥武器廣泛用于戰(zhàn)爭,主要有突火槍、火箭、火炮等。(3)14世紀,火藥和火藥武器傳入阿拉伯和歐洲。(4)意義: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加上造紙術,是我國古代人民的“四大發(fā)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發(fā)展的重大貢獻。3、司馬光和《資治通鑒》司馬光是北宋的史學家。主持編寫的《資治通鑒》,是一部編年體的通史巨著,敘述從戰(zhàn)國到五代的歷史,對研究我國古代歷史有重要的參考價值。4、宋詞和杰出的詞人(1)宋詞:詞是一種新體詩歌,句子有長有短,便于演唱,唐朝時已出現,宋代時成為主要的文學形式。(2)杰出的詞人:①蘇軾:北宋文學家。他的詞國,氣勢豪邁,雄健奔放,對后世影響很大。代表作有《健康情況奴嬌》、《赤壁懷古》等。②李清照:兩宋之交的女詞人,她的詞,風格委婉,感情真摯,善于運用口語,顯得格外清新自然。③辛棄疾:南宋詞人。他把詞的豪放風格加以發(fā)揚光大。他在詞里經常傾吐對祖國山河分裂的悲痛。5、繪畫和書法(1)《清明上河圖》:隨著城市的發(fā)展,表現人民生活的風俗畫出現和日益增多,是兩宋繪畫的一大特色。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北宋東京汴河沿岸風光和繁華景象,是我國美術史上不朽的作品。(2)趙孟頫:元朝著名的畫家。當時人稱他的畫屬于“神品”。(3)書法:宋元時期盛行隨意揮灑的行書。宋朝著名的書法家有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人稱“宋四家”。元朝趙孟頫的書法,勁秀雄健,功力很深。第四單元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危機一、明太祖加強君權的措施1.明朝建立:1368年初,朱元璋以應天為南京。稱皇帝,建立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2.加強軍權的措施(1)改革行政機構:明太祖即位后,改革行政機構,加強君主權利。在中央廢除丞相和中書省,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對皇帝負責。在地方,廢除行中書省,設立三財政困難。分管民班、刑獄和軍政,全國軍政大權,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2)設廠衛(wèi)特務機構,對臣民進行監(jiān)視。二、中外的交往與沖突1、鄭和下西洋(1)條件和目的:明朝前期,我國是世界上強盛的國家。為了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系,明成祖派遣鄭和出使西洋。(2)經過:1405年,第一次從劉家港出發(fā)。到1433年,七次下西洋,到過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比歐洲航海家的遠航早半個多世紀。鄭和是我國也是世界歷史上偉大航海家。(3)意義:鄭和的遠航,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2、戚繼光抗倭從元末明初到明朝中期,倭寇經常騷擾我國沿海地區(qū),使百姓的生命財產慘遭損害。戚繼光組織了一支抗倭隊伍——“戚家軍”開赴臺州,九戰(zhàn)九捷,蕩平浙江的倭寇,又開赴福建、廣東,剿滅了倭寇。民族英雄戚繼光的抗倭業(yè)績,永遠載入史冊。3、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16世紀開始,歐洲殖民者開始侵略我國沿海地區(qū)。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我國廣東澳門的居住權。三、君主集權的強化1、滿洲的興起明朝后期,努爾哈赤統(tǒng)一女真各部,1616年,努爾哈自立為汗,國號金,史稱后金。努爾哈赤死后,皇太極重視發(fā)展,改革內政,勢力不斷擴大,改女真族名為滿洲。1636年,在盛京(今沈陽)稱帝,改國號為清。1644年,清軍入關,遷都北京,建立起對全國的統(tǒng)治。2、君主集權的強化(1)議政王大臣會議:清初采用明制,中央設置六部,保留議班王大臣會議。一切軍國大事都要經過議政王大臣會議討論。(2)設立軍機處:雍正帝時,設軍機處,軍國大事完全憑皇帝裁決。乾隆時,撤銷議政王大臣會議,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的進一步強化。(3)文字獄: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經常從知識分子的詩中摘取只言片語,加以歪曲解釋,制造了大批冤獄。人們稱為“文字獄”。它造成了社會恐怖,摧殘了人才,禁錮了思想,嚴重阻礙中國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四、收復臺灣和抗擊沙俄1、鄭成功收復臺灣明朝后期,荷蘭殖民者侵占了臺灣。1661年,鄭成功率占艦數百艘,包圍臺灣城和赤嵌樓。1662年,荷蘭殖民者投降。臺灣重新回到祖國懷抱。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2、臺灣府的設置1683年,清軍進入臺灣,第二年,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加強了臺灣同祖國內地的聯系,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3、雅克薩之戰(zhàn)17世紀中期,沙俄入侵我國黑龍江流域,強占了雅克薩和尼布楚。為了保衛(wèi)祖國疆土,康熙帝兩次命令清軍發(fā)動雅克薩之戰(zhàn),沙俄被迫同意通過談判解決中俄兩國東段的邊界條約。4、《尼布楚條約》1689年,中俄雙方代表在尼布楚進行談判。簽訂《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肯定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qū),都是中國的領土。五、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1、冊封封達賴和班禪清軍入關后,順治帝接見五世達賴,賜予“達賴喇嘛”的封號。此后,歷世達賴和班禪,都必須經過中央政府冊封。2、駐藏大臣的設置1727年,設置駐藏大臣同達賴和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冊封制度的建立和駐藏大臣的設置,大大加強了中央政府對西藏的管轄。3、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亂天山以南廣大地區(qū)的維吾爾等族人民,由于信仰伊斯蘭教而被稱為“回部”。乾隆帝時,回部貴族大小和卓叛亂,建立割據政權,乾隆帝下令計伐,在維吾爾族人民的支持下,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亂。為加強對西北地區(qū)的管轄,清朝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qū)。4、清朝前期的疆域外興安嶺和庫頁島北接西伯利亞巴爾喀什源北岸外興安嶺和庫頁島北接西伯利亞巴爾喀什源北岸西跨蔥嶺東臨太平洋清朝西跨蔥嶺東臨太平洋清朝臺灣及釣魚島赤尾嶼臺灣及釣魚島赤尾嶼南至南南至南海諸島六、“閉關鎖國”(1)原因:清朝推行“重本抑末”政策,壓抑,限制工商業(yè)的發(fā)展,由于自給自足經濟穩(wěn)定,認為天朝物產豐盈,無需同外國進行經濟交流。擔心國家的領土主權受到侵略,害怕人民同外國人交往,危及統(tǒng)治。(2)形成過程:清初實行禁海,不許擅自出海貿易。統(tǒng)一臺灣后,開放四個通商口岸,對商品種類和船只嚴格控制。后來,只開放廣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