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報不可有兵爭不可無政爭_第1頁
《人民日報》報不可有兵爭不可無政爭_第2頁
《人民日報》報不可有兵爭不可無政爭_第3頁
《人民日報》報不可有兵爭不可無政爭_第4頁
《人民日報》報不可有兵爭不可無政爭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民日報》報不可有兵爭,不可無政爭

20世紀30年代初,中華民族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是日本東部強大鄰居的侵略威脅。在九一八事變前后時局劇變的重大時刻,如何應對這個挑戰(zhàn),這對于《大公報》這樣一家民間報紙來說,無疑是一個重大考驗。作為中國北方輿論重鎮(zhèn),發(fā)行量超三萬份的《大公報》,在被譽為“中國新聞界第一支筆”的張季鸞等的主持下,以文章報國之志及對日本問題的敏銳卓識,高舉愛國主義旗幟,奮勇捍衛(wèi)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走在中國人民反侵略宣傳前列,以如椽之筆,寫報業(yè)春秋。一、滿蒙非支那—呼吁國人提高警惕日本的所謂“大陸政策”,就是以武力征服包括中國在內(nèi)的整個東亞大陸。當它用鐵與血鞏固了在中國臺灣、朝鮮的殖民統(tǒng)治后,即將侵略矛頭指向了我國東北即所謂“滿蒙”地區(qū)。從1931年春起,日本大大加快了侵略步伐,制定作戰(zhàn)計劃,增兵朝鮮,任命新的關東軍司令官、朝鮮總督和滿鐵總裁等等??墒牵敃r統(tǒng)治中國的國民黨新軍閥對迫在眉睫的亡國大禍視而不見,猶熱衷于窩里斗,中原大戰(zhàn)硝煙未散,又發(fā)生了“寧粵對立”,醞釀著一場新的廝殺。對此,《大公報》主持者看在眼里,急在心頭,發(fā)表社評呼吁“不可有兵爭,不可無政爭”1。為把人們的視線引向對外,引向東北,《大公報》又發(fā)表了《東北對外關系之前途》的社評。社評指出:“近來日本各報,記載所謂‘滿蒙’政策,甚為熱鬧,頗似田中內(nèi)閣時代,各報之宣傳‘召集東方會議,高呼積極政策’。而一方面,內(nèi)田總裁滿鐵,發(fā)揮外交智能。一方面,宇垣總督朝鮮,完成增兵計劃。外交軍事,布置周到,使人覺其辦法似轉較田中時代更為切實?!币虼?,社評明確要求中國的“中央與地方政府注意”,“速為相機因應之籌劃,最好恢復邊防大員,多駐軍隊,隨時鎮(zhèn)懾”2??上У氖?,這一及時而重要建議并未被國民黨當權者們采納。近代日本是靠對外侵略,特別是侵略中國發(fā)家致富的,所以日本軍國主義盛行,日本軍隊里的少壯派青年軍官兇殘好戰(zhàn),野心勃勃,在他們眼里,中國已是“假死狀態(tài)”,注定要成為日本侵略的對象。為使國人認清敵人的兇殘面目,《大公報》發(fā)表了《日本軍人的滿蒙觀》,該文全文翻譯并連載了日本參謀本部中國課課長重藤千秋大佐于1931年6月在朝鮮龍山支那事情演講會上的《演講詞》。重藤千秋說,日本人口密集度大,而且每年還在增加“百萬之數(shù)”,所以日本要“口唱和平”,而“以武力開拓國家運命”。往哪去開拓日本的生存空間呢?他說:“打開世界地圖,索其可以求活路之地,其為與日本有歷史及地理關系之中國,尤其滿蒙方面,乃無論如何不能否認者?!敝靥偾镌趯χ袊鴸|北地區(qū)的歷史進行了一番裝模作樣的“考察”后,信口雌黃地說“滿蒙非支那領土”3。這和《田中奏折》中的口徑完全一致。其狼子野心正如《田中奏折》所言:“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4可見,侵略“滿蒙”已成為日本繼續(xù)對外擴張征服的中心環(huán)節(jié)。二、合作作品報道了日本并“被凈化”的生活方式1931年9月18日晚10點多鐘,日本關東軍自己炸毀南滿鐵路柳條湖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附近一小段路軌,后續(xù)列車安然通過,盡管如此,日軍仍按原先設計,誣為中國軍隊所為,在現(xiàn)場指揮和監(jiān)督爆炸的關東軍大尉今田新太郎立刻揮舞軍刀,率隊向北大營沖擊,九一八事變爆發(fā)。由于當時電話一度中斷,消息不明確,故《大公報》在19日三版左下角發(fā)布了一個不到一百字的“最后消息”,稱“昨夜11時許,有某國兵在沈陽演習夜戰(zhàn),城內(nèi)炮聲突起,居民頗不安”。這是國內(nèi)對九一八事變的最早報道。19日早晨7時,張學良在北平協(xié)和醫(yī)院單獨接見了《大公報》記者胡政之的采訪。20日,《大公報》在要聞版第三版頭條報道:日軍于昨晨突占沈陽,同時占領長春營口安東,同版還發(fā)表了《張學良對本報記者的談話》?!墩勗挕否g斥了日本侵略者栽贓中國軍隊挑釁的無恥讕言。在“冤哉國殤”的標題下,有日軍占領長春寬城子,中國軍隊死二百多人傷無數(shù),二道溝也死了二百多中國兵的消息。21日,《大公報》發(fā)表有《沈陽被占慘狀》一文,該文據(jù)逃到天津的難民說,19日凌晨,沈陽市民在睡夢中被日軍的槍炮聲驚醒,日軍進城后見人便殺,沈陽市民死傷四五百人,另外中國警察也死了八九十名。狡猾的日寇一方面派領事訪南京外交部,聲稱“不擴大”以麻痹中國5,同時在國際聯(lián)盟宣稱日軍“已漸次回歸原駐地”6,以欺騙世界,而實際上,日軍卻趁機大肆攻占戰(zhàn)略要地!幾天內(nèi)就占據(jù)了中國遼寧吉林兩省的重要城鎮(zhèn)和據(jù)點。在日軍占領地,真是人間地獄。《大公報》報道了中外記者團一行19人在沈陽、新民、皇姑屯的親眼所見證,日寇斷絕交通、隨意殺人,大肆搶劫公私財物及用飛機上的機關槍掃射中國平民,犯下了滔天罪行7。《大公報》不僅用大量文字報道侵略者的罪行,從9月26日—28日,《大公報》在第四版連載了三組共7張“日軍占沈陽寫真”。即:1.被日軍占領之東北邊防司令長官公署;2.沈陽兵工廠前之難民;3.沈陽總商會前被俘之中國兵士;4.高懸日旗之北大營;5.被日軍占領之張副司令私??;6.日軍守備大東門,門旁貼有“除日本軍隊外,禁止出入,擅自進入者,射殺勿看”告示;7.東三省官銀號大金庫被占,庫門貼有“日軍占領,犯者死刑”封條。29日,《大公報》又發(fā)表了“日軍占寬城子寫真”一組兩張。上圖為“中國兵營前死亡之中國兵士”,下圖為“中國兵營前被俘之中國兵,左方有表示不戰(zhàn)之白旗”。10月1日,《大公報》又發(fā)表了“日軍占吉林寫真”一組兩張,上圖為“吉垣新開門之日軍哨兵”,下圖為“吉林東大營所繳之中國軍械”。這些圖片,既是控訴,同時又帶給人們以震憾,以憤怒,以思索。1931年11月初,日寇又把魔爪伸向北滿黑龍江省,對此,《大公報》發(fā)表了《黑龍江與日本何干?》的社評,指出,日軍侵略我遼吉兩省還有其“唯一藉口者,不外夫維持條約上權利耳”,現(xiàn)在又入侵我黑龍江,“無絲毫理由”8。至此,《大公報》撕去了日寇最后一塊遮羞布,使侵略者赤裸裸地暴露了其猙獰面目。三、對“不抵抗”的態(tài)度不抵抗主義的始作俑者是蔣介石,這不僅有豐富的史料作證,而且從蔣介石的為人道德看,只有他才會這樣做,因為他所奉行的準則向來是:私家利益大于黨派利益,黨派利益大于國家民族利益。另外,也只有他才能這樣做,事實上他就是這樣做的。至于張學良晚年所說的“沒想到……”恐怕不可信,難道他不是最早見到《田中奏折》的中國人嗎?難道他沒有看到《大公報》的警告嗎?不抵抗的結果,東北軍勁旅王以哲第七旅近萬人竟被日軍區(qū)區(qū)500人趕出北大營,日軍僅以死2人傷22人的代價打死中國兵320多人,打傷20多人。僅一萬多人的日軍在數(shù)天內(nèi)驅散了二十多萬東北軍,使遼吉兩省盡失重地,反之,馬占山孤軍江橋抗戰(zhàn)半月,以簡陋武器與強敵對抗,雖然付出1100人傷亡的代價,日軍也同樣傷亡了1100多人。日軍不費吹灰之力就占領沈陽,全國最大的兵工廠落入日軍手中,那兒有長短槍十萬支、機槍二千五百挺、各種炮三千門及大量彈藥均成日軍戰(zhàn)利品,此外還有二百多架飛機及大量物資、器械、銀行金庫等等均換了主人,一夜之間,在沈陽就損失了十八億元之多!1931年9月22日上午,蔣介石在南京國民黨黨員大會上說,我們要“以公理對強權,以和平對野蠻,忍痛含憤,暫取逆來順受態(tài)度,以待國際公理之判斷”9。盡管不抵抗是來自國民黨最高當局,《大公報》還是表示了自己的強烈不滿,說:“中國年費一兩萬萬,養(yǎng)兵百余萬,一旦禍作,數(shù)日而失兩省,而稱曰不抵抗,曰鎮(zhèn)靜,而以訴諸國際聯(lián)盟與不戰(zhàn)公約為目前唯一之表現(xiàn),此在中國本身,可謂愚鈍無聊,無以復加者矣?!贬槍?lián)所謂中日雙方退兵的決議,《大公報》說:“雙方退兵之語,本極可笑,凡日軍欲占之地,華軍無不退,退不及者,輒遭俘殺。一退再退,已失其兩省,遺其二千萬人民,不能保護。試問再如何退?華軍不得居本國,豈可退往星球乎?”10《大公報》還把《國聯(lián)盟約(節(jié)選)》、《九國公約》、《非戰(zhàn)公約》刊登出來,并對國際聯(lián)盟、《非戰(zhàn)公約》、《九國公約》的性質(zhì)、作用進行了較為公正適當?shù)脑u價。《大公報》指出:“國聯(lián)組織,本來僅有國際道義的權威,原無強制執(zhí)行的實力?!彼疃嗖贿^使冥頑不靈的侵略者“稍稍顧慮”,“過此更有奢望,是為不明國際之地位,且輕視自己國家之獨立性,此大不可也。”至于《非戰(zhàn)公約》,《大公報》指出它“尤無絲毫強制力”,而《九國公約》也只能“發(fā)生道義上的警告作用,過此強度,誰能為他國更負責任?”11《大公報》還及時開辟了“讀者論壇”讓讀者們自由評論,許多讀者都對“不抵抗”表示強烈反對。有位讀者說:“中國解決外患的方法,就是盡量來道苦國聯(lián),乞國聯(lián)的同情,在旁替說幾句壯膽話。實際上這種計劃太幼稚了,因為所謂國聯(lián)也者,還不是幾個強國的侵略工具,他們壓根兒就贊成弱肉強食,焉能愿意說他們所不愿意說的話呢?所以乞憐國聯(lián)的結果,也不過得人家睥睨的一聲冷笑而已,外交當局們,還是另謀他途吧!”12《大公報》發(fā)表了一個署名“漢”的文章,對“不抵抗主義”進行了一番有趣的調(diào)侃和嚴厲的督責。漢說,“無抵抗”,是一種“主義”,一種“態(tài)度”,或一種“手段”。在“本無抵抗能力或預備”者也可以是一種“出路”。有“智略”派的無抵抗,中國的老子近之。有“感化”派的無抵抗,印度之甘地是也。其性質(zhì)皆不純屬消極,而事實上“根本就不預備何等抵抗之工具,所以,能完成其整個的意義”。漢說,中國二三十年來,各門各戶各派各口岸,自外買進之“工具”,以千萬億計,不能說不預備,自己家里的戰(zhàn)爭,倒、打不能說無能力,然而一有外禍則委之“無抵抗”。“無抵抗”在低能者誠然可以認為較有意義,所不解者平日之預備,徒然勞民傷財,反而授人以柄。最后,漢說,往者已矣,只希望現(xiàn)在“一切的”手有“工具”慣鬧“家務”者,想一想各自的將來,決不可重蹈“資寇兵而賚盜糧”的覆轍13。四、軍事科學考察未收從1931年12月4日開始,《大公報》連載熊佛西編寫的三幕話劇《臥薪嘗膽》,并特意安排在二、三版的重要位置,目的很明顯,就是要國人學習中國古代越王勾踐君臣臥薪嘗膽的精神,報國仇,雪國恥。九一八事變后第三天,張季鸞、胡政之召集全體編輯開會,會上張季鸞宣布了他們商定的編輯大計是明恥教戰(zhàn)14。所謂“明恥”就是由張季鸞得意門生王蕓生編輯1871———1931間的中日關系史,把明治維新以來的日本侵華史實原原本本整理出來,向國人介紹,使大家能夠明了這些國恥的由來。1932年1月11日,《大公報》在第三版正式推出“本報特輯”,即《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開頭是:“從同治十年中日始訂條約到民國廿年九一八新禍,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國恥認明,國難可救!”每天一輯,連載數(shù)百輯,是《大公報》史上連載時間最長的著作。1932年4月底,《大公報》將已發(fā)表的《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數(shù)十輯結集成書,出版第一卷一萬冊,結果在預訂中竟超過一半,于是當即決定再版一萬冊,當年10月又出第三版,一時洛陽紙貴!《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一面在《大公報》連載,一面又陸續(xù)隔一段時間結集出書。第二卷(1932年7月1日)、第三卷(1932年8月30日)、第四卷(1932年11月16日)、第五卷(1933年5月1日)、第六卷(1933年8月10日)、第七卷(1934年5月4日)共二百余萬字。一二三四卷出版后,清華大學歷史系主任蔣廷黻教授作了高度評價。他對前三卷的評價是:“搜羅史料之勤及選擇史料之精,實在令人佩服之至。各章節(jié)的介紹詞及銜接詞,除愛國心太顯露外,大都極有斟酌。我們倘記得中國外交史的科學研究尚在起始之期,我們不能不承認,‘中國與日本’為上等佳作?!彼麑Φ谒木淼脑u價是:“這一卷的體載完全與前三卷相同。其敘事之有條理及立論之精確,比前三卷,只有過而無不及。在四卷之中,第四卷沒有問題,是最有價值的?!?51980年,我國著名近代史研究專家劉大年說:“《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從第一卷出書到現(xiàn)在,時間過去了近五十年,仍有修訂再版的必要,說明它自身有足以流傳下去的生命力。這是最好、最有力的評價。分別來說,第一,此書在當時動員抗日斗爭的輿論中,所起的積極作用是明顯的。雖有若干缺陷,并沒有妨害它激發(fā)讀者的愛國思想、民族感情。第二,它是那個時代的一部代表作。無論從思想、風格來說,都是這樣?!?6所謂“教戰(zhàn)”就是在《大公報》開辟《軍事周刊》,請當時中國最著名的軍事理論家蔣百里先生主持該刊。1932年1月8日,《軍事周刊》正式創(chuàng)刊,到第六十期改為雙周刊、第七十四期恢復周刊,到第八十九期???。位置版面前半期安排在星期五第八版,后半期在星期六第十一版,版面有時占三分之二版,有時為整版。在創(chuàng)刊號《本刊的旨趣》中說,軍事,“當然是國民必須努力的一個方面”,“我們這個周刊,就是想討論研究關系軍事的一些問題。介紹各國的情形,討論本國的建設”,使“各界人士,很容易得到軍事常識,感覺國防的必要,好一齊向光明的出路邁進”。孫子曰:“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為滿足國人對日本軍備情況的了解,《軍事周刊》廣泛介紹世界各大強國美、蘇、英、德、法、意等國家軍備狀況的同時,尤其著力介紹日本的軍備狀況,第十期、第十一期均為日本軍備專號。第十期的開頭語詞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寇入已深!國民速醒!接著以整版來介紹日本的人口與兵役制度,日本陸軍的沿革及兵力,日本陸軍編制系統(tǒng)及裝備情況、軍費情況17。第十一期介紹了日本海軍的歷史沿革,日本海軍的實力及日本各艦艇實力,包括日本各主力艦的噸位、航速和火力18。第六十期,主要介紹日本空軍實力,介紹日本陸軍航空部隊、海軍航空部隊、日本現(xiàn)有空軍飛機架數(shù)、性能及日本正在秘密研制重型轟炸飛機的情況?!盾娛轮芸贩浅V匾曋袊能娛赂母?,主張裁去冗兵一半,實行精兵主義,發(fā)展國防交通,認為這是“中國存亡關鍵”19。關于建設國防中心區(qū)問題,即在未來強敵進攻時為堅持長期抗戰(zhàn),在我方軍事內(nèi)線內(nèi),具有有險可守,軍事交通便利,經(jīng)濟上有一定的支持條件,便于安置中國的政權中心和軍事指揮中心,進行政治動員等等,應有預先的謀劃和建設的重心地區(qū)。當時有東南中心說,西南中心說,西北中心說,洛陽中心說,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