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紗線的性能檢測-紗線的線密度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281915d896c6df708d0d2c8d27086e3/3281915d896c6df708d0d2c8d27086e31.gif)
![紗線的性能檢測-紗線的線密度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281915d896c6df708d0d2c8d27086e3/3281915d896c6df708d0d2c8d27086e32.gif)
![紗線的性能檢測-紗線的線密度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281915d896c6df708d0d2c8d27086e3/3281915d896c6df708d0d2c8d27086e33.gif)
![紗線的性能檢測-紗線的線密度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281915d896c6df708d0d2c8d27086e3/3281915d896c6df708d0d2c8d27086e34.gif)
![紗線的性能檢測-紗線的線密度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281915d896c6df708d0d2c8d27086e3/3281915d896c6df708d0d2c8d27086e35.gif)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紗線細度不勻率的表征1紗線細度不勻率的測試21紗線細度不勻率的表征什么是不勻率細度不勻的危害表征指標1.1什么是不勻率指沿長度方向的各個截面面積或直徑的粗細不勻;也指各個截面內(nèi)纖維根數(shù)的變化或單位長度紗線重量的變化。1.2細度不勻的危害①內(nèi)在質(zhì)量↓——紗線強力,耐磨性↓,織物牢度↓②外觀質(zhì)量↓——粗、細節(jié)在布面上形成云斑、陰影
③工藝性↓——引起強力不勻,增加制造過程的斷頭率,生產(chǎn)效率↓
1.3細度不勻表征指標
(1)平均差d與平均差系數(shù)H
式中:x——總平均值
x1——小于平均數(shù)各次試驗的平均數(shù)
N——試驗總次數(shù)
n——小于平均數(shù)的試驗次數(shù)1.3細度不勻表征指標(2)均方差σ,均方差系數(shù)CV
均方差系數(shù)C=σ/x×100%
1.3細度不勻表征指標(3)極差、極差系數(shù):
極差
R=χmax-χmin
極差系數(shù)m=(R/χ)×100%
根據(jù)國家標準的規(guī)定,目前各種紗線的條干不勻率已全部用變異系數(shù)表示。但某些半成品(纖維卷、粗紗、條子等)的不勻還有用平均差不勻或極差不勻表示的。2細度不勻率的測試切斷稱重法黑板條干法電容式均勻度儀光電子條干均勻度測量法2.1切斷稱重法1.2.4測試方法介紹用縷紗測長器取得一定長度的絞紗若干絞,每一絞稱為一個片段,分別稱得每一絞紗線的重量。用平均差公式可求得重量不勻,用變異系數(shù)公式可求得片段間不勻。片段長度按規(guī)定:棉型紗線為100m,精梳毛紗為50m,粗梳毛紗為20m,苧麻紗49tex及以上為50m、49tex以下為100m,生絲為450m。測試方法介紹2.2黑板條干法短片段不勻
表觀直徑或投影寬度
是評級依據(jù)之一
特點:
方便直觀,可同時看到片段不勻的程度和內(nèi)容,如陰影、云斑、雨狀,肋條等;并可具備分辨出不勻的內(nèi)容,如粗節(jié)、細節(jié)、竹節(jié)、毛羽等,可供分析造成不勻的原因或工藝上改進的依據(jù)之一。人為誤差大,經(jīng)常要統(tǒng)一檢驗人員目光,且要相當熟練。也稱為UST均勻度儀2.3電容式均勻度儀
可用來測定棉卷、條子、粗紗細紗或化纖長絲的均勻度。
原理:纖維介質(zhì)連續(xù)通過空氣式平板電容器二極板之間時,由于纖維量的變化,引起電容量的相應變化,經(jīng)過一系列電路轉(zhuǎn)換,將訊號送入積分儀,波譜儀、疵點儀、記錄儀。2.3電容式均勻度儀2.3電容式均勻度儀①積分儀:
將試樣線密度變化訊號,在預定的測定長度后,自動指示其不勻率,
U%平均差系數(shù);CV%均方差系數(shù)。②波譜儀:③記錄儀:記錄通過電容極譜中紗條的粗細變化曲線(畫出不勻率曲線)④疵點儀:自動記錄棉結(jié)、粗節(jié)、細節(jié)三種紗疵點。2.4光電子條干均勻度測量法紗線線密度介紹1指標之間的換算2股線細度的表示方法31紗線線密度介紹線密度的定義定長制指標定重制指標1.1線密度的定義紗線的細度:通過間接指標來表示,是利用紗線的長度和重量
之間的關(guān)系來表達。分為定長制和定重制兩種:定長制是指一定長度紗線的公定重量;(數(shù)值越大,紗線越粗)定重制是公定重量一定的紗線所具有的長度.(數(shù)值越大,紗線越細)1.2細度表征指標1.定長制2.定重制(1)特克斯(tex)——法定單位
1000米紗線在公定回潮率時的重量克數(shù)。用tex表示,如18tex27.8tex,適應于各種紡織材料。(2)旦尼爾(den)——9000米長紗線在公定回潮率下的重量克數(shù)。用D表示,如70D140D,常用于表示長絲細度1.定長制2.定重制(3)公制支數(shù)Nm1克重的紗線在公定回潮率時的長度的米數(shù).用m表示,如56m72m,常用于表示毛紗、麻紗細度,公制支數(shù)越大,紗線越細。(4)英制支數(shù)Ne
在英制公定回潮率9.89%時,一磅重的棉紗所具有的長度為840碼的倍數(shù)。用s表示,如32s45s。常用于表示棉型紗線的細度。英制支數(shù)越大,紗線越細。
1.2細度表征指標2指標之間的換算線密度之間的換算換算常數(shù)線密度與直接間的換算2.1線密度之間的換算1.2.4換算公式(1)特克斯與公制支數(shù)的換算:
Ntex×Nm=1000(2)特克斯與旦尼爾的換算:
Nden÷Ntex=9換算公式
Ntex×Ne=C
C—換算常數(shù),隨紗線公定回潮率而不同;(3)特克斯和英制支數(shù)機織用棉紗針織用棉或化纖紗2.1線密度之間的換算隨紗線公定回潮率而不同2.2換算常數(shù)紗線種類干量混比英制公定回潮率特數(shù)公定回潮率換算常數(shù)C棉1009.898.50583純化纖100公定回潮率公定回潮率590.5滌棉65/353.703.20588維棉50/507.456.80587腈棉50/505.955.25587丙棉50/504.954.30587換算常數(shù)C
2.3線密度與直接間的換算δ:紗線的體積重量(g/cm3)δ與纖維種類;紗線結(jié)構(gòu);紡紗工藝有關(guān)1(4)線密度和直徑的換算式3股線細度的表示方法特數(shù)制的表示方法支數(shù)制的表示方法3.1特數(shù)制的表示方法1.2.4表示方法若組成股線的單紗的特數(shù)相同時表示為:單紗特數(shù)×合股數(shù),如13tex×2;若組成股線的單紗的特數(shù)不同時表示為:單紗特數(shù)+單紗特數(shù)+……+單紗特數(shù),如:13tex+1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焊接銷釘行業(yè)深度研究報告
- 新藥進院申請書
- 2024-2025年中國網(wǎng)絡(luò)視頻市場供需預測及投資戰(zhàn)略研究咨詢報告
- 利息低合同范例
- 2025年度環(huán)保型建筑材料研發(fā)合作合同
- 專利權(quán)合同范本
- 保險債權(quán)轉(zhuǎn)讓合同范例
- 公寓經(jīng)營餐飲合同范本
- 農(nóng)民轉(zhuǎn)賣房屋合同范本
- bot模式運營合同范本
-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保爾成長史
- 精神科護理技能5.3出走行為的防范與護理
- 煤礦機電運輸培訓課件
- 采購管理學教學課件
- 《供應商質(zhì)量會議》課件
- 江蘇省科技企業(yè)孵化器孵化能力評價研究的中期報告
- 供應商審核培訓教程
- 酒精性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護理查房
- 無人機巡檢方案完整版
- 備課專業(yè)化讀書分享課件
- Link 16協(xié)議開發(fā)和關(guān)鍵技術(shù)研究的開題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