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真胃炎的發(fā)病特點與防治_第1頁
奶牛真胃炎的發(fā)病特點與防治_第2頁
奶牛真胃炎的發(fā)病特點與防治_第3頁
奶牛真胃炎的發(fā)病特點與防治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奶牛真胃炎的發(fā)病特點與防治

奶牛真胃炎(皺紋性胃炎)是產后突然出現的一種嚴重的消化障礙疾病。臨床上,以不吃、腹痛、腹瀉和從而降低胃粘膜損傷和水腫。嚴重的情況下,陰道粘膜和肌肉會出現較大的糜爛,導致壞死和穿孔,導致病牛的死亡或死亡。病程長的患牛,臨床特點為迅速消瘦,衰竭,不食,糞便有腐臭、內含有淡黃色膠胨狀物質或潛血便,病程長達1~2個月,終因皺胃壁和小腸壁變性、壞死甚至瓣胃黏膜剝落、壞死、穿孔而死亡。近年來,奶牛真胃炎在吉林地區(qū)較多發(fā),筆者對該病進行了調查,以期明確其發(fā)病原因,從根本上防止該病的發(fā)生。1流行病學研究1.1感染時間奶牛產后1~4周多發(fā),占總發(fā)病率的66.75%,5周后發(fā)病率逐漸下降,見表1。1.2感染年齡初產母牛多發(fā),經產母牛相對較少,見表2。1.3食物管理與培訓1.3.1飼養(yǎng)發(fā)病情況2004—2009年,奶牛真胃炎的發(fā)病率呈快速上升趨勢,由0.19%上升至8.70%。2004年以前,吉林地區(qū)奶牛飼養(yǎng)都是4—10月份溫暖季節(jié)放牧、11月份—翌年3月份寒冷季節(jié)舍飼,每年的發(fā)病率很低,占存欄的0.19%;自2005年開始實行封山禁牧后,該病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已達到8.10%,成為本地區(qū)奶牛的頭號頑癥。1.3.2玉米秸稈的保存與控制吉林地區(qū)屬于北溫帶,盛產玉米,其秸稈就是奶牛常年飼喂的單一的粗飼料。秋收后飼喂新鮮的玉米秸稈,春、夏季只能飼喂干燥的玉米秸稈,因此妥善保存秸稈、防止霉變是一項重要的技術環(huán)節(jié)。當長期飼喂發(fā)霉或變質的玉米秸稈或飼料,導致奶牛發(fā)病,發(fā)病率可達10%~50%。1.3.3新噴撒過藥的青稞由于農民大量或超量使用除草劑滅草,他人誤割或奶牛放牧時誤食新噴撒過藥的青草,都能造成不同程度的中毒,重癥者迅速被毒死,輕癥者導致該病的發(fā)生。1.3.4保乳手術中的術后因素有相當一些飼養(yǎng)戶,在母牛生產后,忽視奶牛消化能力的逐步恢復,在泌乳能力急速增加的情況下,迅速給奶牛增補精飼料,人為地造成奶牛瘤胃酸中毒而導致該病的發(fā)生。2病牛和康復牛該病在產后1~5周內多發(fā),以后少發(fā);開始時食欲下降,吃料減少,繼而不食,反芻停止,精神呆滯,鼻鏡有汗,時而流涎,耳尖冰涼,結膜發(fā)紺,體溫、呼吸正常,心率減慢,一般為42~58次/min;聽診瘤胃蠕動音異常、有來無去,皺胃蠕動音亢進;外觀右腹部膨大,旋髂韌帶緊繃,觸診右腹壁可見腹壁緊張,用拳輕擊患牛有腹痛感;腹內有拍水音;排糞減少或停止,排少量色暗呈黏稠狀、很細、有強烈腐臭氣味的糞便;病牛迅速消瘦,輕癥牛經治療后康復。有些康復牛當飼養(yǎng)管理不善時易復發(fā),而且逐次加重,多預后不良。真胃穿孔、小腸發(fā)炎的病牛不食,喜臥,腹痛,被毛蓬亂,口渴,喜喝涼水,呻吟;結膜發(fā)紺、眼球凹陷;外觀奶牛上腹部空虛、下腹部膨大,有大量腹水;便中帶有爛肉、血液或黃色膠胨樣物,體溫下降、心率過速,通常在數小時內死亡。臨床癥狀及剖檢變化見表3。3診斷和診斷該病易與真胃變位混淆,應注意以下幾點。3.1發(fā)病年齡和不同胎齡奶牛真胃變位一般多發(fā)生于4~5胎次分娩前后的母牛,真胃炎多發(fā)生于2歲的初產母牛。3.2病牛及鋼管音真胃左方變位的病牛常出現間斷性厭食,有的拒食精料,但能采食少量青貯料和干草;體重下降,精神沉郁,體溫、呼吸和脈搏多接近正常,但泌乳量下降;排糞少而硬,表面附有黏液。有的病牛腹瀉,糞便稀軟呈糊狀。因瘤胃被擠于內側,故在左季肋部出現扁平狀隆起。瘤胃蠕動減弱,蠕動次數減少乃至消失。病牛呈漸進性衰竭,喜臥而不愿走動,常取臥地姿勢。自左側髖關節(jié)至肘后連線下方偶可聽到皺胃內發(fā)出的叮鈴音和滴水音。用扣診與聽診結合的方法,可在其左側倒數第2,3肋間聽到金屬性回響音(鋼管音)。真胃右方扭轉的病牛癥狀嚴重,可導致右側季肋部隆起,聽診隆起部有金屬音。3.3治療方法不同采用治療真胃炎的方法(有效率達到95%以上)治療真胃移位時,一般不顯效或無效。4多層輪狀鉆孔腹腔內有大量淡黃色液體;皺胃體積膨大0.5~2倍,胃壁增厚5~15mm,發(fā)生水腫的漿膜、黏膜淤血,在黏膜層有的形成大面積的紅色或灰色糜爛區(qū)并波及黏膜下層,有的局部發(fā)生潰瘍深至肌層,形成多層的輪狀穿孔;有的波及到十二指腸(發(fā)生變性、壞死)。有些慢性病例的重胃和瓣胃淤血、腫大,瓣膜變性、壞死,黏膜層脫落。發(fā)生此類病變的牛多為初產母牛。發(fā)生穿孔的病牛,打開腹腔可見內有飼料,皺胃壁從黏膜層向外有1個直徑約為8cm、分層逐漸收縮的多層輪狀圓形創(chuàng)孔,創(chuàng)孔的最后一層厚約1mm,孔的直徑為1~2cm。穿孔周圍的胃壁增厚(為2~4cm)。發(fā)生皺胃穿孔的病牛多為經產母牛。5思維缺失,對胃黏膜的腐蝕而發(fā)病1)與過多飼喂高碳水化合物飼料有關。在母牛產后恢復期或泌乳盛期,過多飼喂高碳水化合物飼料時,首先引起瘤胃酸中毒,瘤胃內的高酸度、高滲透壓的內容物進入皺胃后,對皺胃黏膜產生慢性刺激,引發(fā)潰瘍和糜爛。2)單一的、干燥的玉米秸稈質地粗硬,使胃黏膜受到機械性損傷,同時缺乏維生素、微量元素,使胃黏膜的保護能力和修復能力降低,易導致某些病原菌的感染而形成炎癥。3)由于長期舍飼、缺乏運動,致使奶牛消化能力、體質下降;飼料中粗飼料比例偏低,產后母牛加料過急,精飼料比例過高,導致胃酸分泌失調,使皺胃內鹽酸濃度過高,對胃黏膜產生腐蝕而發(fā)病。4)玉米秸稈霉變、除草劑殘留過高等因素造成慢性中毒時,胃黏膜受生物性、化學性損傷而發(fā)炎。6氯化鈣溶液消炎療法:慶大小諾霉素或阿莫西林注射劑,每日1次,連用1周。糾正酸中毒:用5%碳酸氫鈉注射液靜脈注射,連用3d;每餐補飼碳酸氫鈉50g,連用3周以上。脫水療法:25%葡萄糖注射液1000mL,加5%氯化鈣100mL、12.5%維生素C注射液100mL,每日1次,連用3d。抗胃酸療法:腹痛明顯的患??捎美啄崽娑∑蛭髅滋娑∑诜?周,每次10~20片,每日3次。孕畜禁用。腹痛不明顯的患牛補飼碳酸氫鈉粉即可。減食療法:每餐飼喂細軟草達3~4分飽,3d后每頓給0.5kg精料,制成粥狀,持續(xù)不少于3周。健胃補養(yǎng)療法:根據實際情況可在食欲、反芻恢復后進行健胃、助消化療法。提供青草,補充維生素:在冬春季增補蘿卜、胡蘿卜等富含維生素飼料;體質衰弱者可補飼牛奶、小米粥等營養(yǎng)性飼料。7預防1科學比較和優(yōu)素飼料玉米粉碎時宜粗不宜細,最好為玉米粒的1/6~1/8。飼喂時宜少不宜多;應喂八分飽,采食的粗飼料比例不低于40%。2擴大青稞的飼量在冬季增補塊根飼料或其他種類飼草,在夏季增加青草的飼喂量;玉米秸稈切得不宜過短,長度應在2~3cm,以延長反芻時間,使奶牛多分泌唾液以中和胃酸。3加強喂養(yǎng)奶牛的運動要有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