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人類學讀書筆記_第1頁
教育人類學讀書筆記_第2頁
教育人類學讀書筆記_第3頁
教育人類學讀書筆記_第4頁
教育人類學讀書筆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教育人類學讀書筆記

夸美紐斯說:“人不受教育就不可能成為一個人?!笨档抡f:“人是唯一必須受教育的生物?!碧m格維爾特說:“人是可以教育的動物,是能教育而且需要教育的生物?!币韵率顷P于,歡迎閱讀,希望能給大家?guī)韼椭?/p>

博爾諾夫:德國著名的教育哲學家。他思想的閃光點,在于他把他的哲學思想和他的教育學思想交織在一起。博爾諾夫自稱是狄爾泰學派的一員,及精神科學學派的一員,但卻是一名該學派的壞學生,因為他兼容其他學派的觀點。他吸收了不少存在主義哲學、現象學和生命哲學的觀點,從這些哲學出發(fā)闡述了教育學問題,提出了他的教育主張,但他的基本立足點還是在精神科學教育學中,他的方法也是精神科學的方法論。

博爾諾夫的教育思想

(一)非連續(xù)性教育

博爾諾夫指出,以往的各種的教育學派有一種共同的認識,認為教育是一種連續(xù)性的活動,兒童通過這種教育循序漸進,不斷趨向完善。而這一過程通常稱為塑造過程。實現這一過程的前提是人的可塑性。博爾諾夫認為,這一觀點是正確的。他基本上揭示了教育過程的本質,但這不全面,還需要修正。他寫道:“因為這一觀點把阻礙和干擾教育導致教育失誤或完全失敗僅僅歸結為偶然的、來自外部的干擾,而這本來是應當避免的,而且原則上也是可以避免的,這種干擾無論如何無關教育的大局。只有存在主義敏銳地看到這種干擾不只是一種令人愉快的偶然事件,而是深深地埋藏于人類存在的本質中,從這些事件中表現出一種新的,迄今尚被忽視的人類存在的基本方面,它使連續(xù)性發(fā)展的觀念趨于破滅或者至少表明有很大的局限性?!痹诓栔Z夫做了上述說明之后,他得出了如下結論:“在人類生命過程中非連續(xù)性成分具有根本性意義,同時由此必然產生與此相應的教育——非連續(xù)性教育”

博爾諾夫指出,在教育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現的各種困難和干擾常常給教育帶來障礙,使教育結果深受其害,而人們受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影響往往把這種現象歸咎于教育工作者或者教育環(huán)境,認為教育工作者教育不得法,環(huán)境糟糕所致。而如今用非連續(xù)性教育的觀點來剖析這一現象,就能正確處理這種現象,應付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干擾和困難,使教育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他把危機、喚醒、號召、告誡和遭遇等等視為非連續(xù)性教育形式。這就是說,這些既是造成人生非連續(xù)性或者教育非連續(xù)性的原因,又是教育的一種途徑。他認為教育過程是連續(xù)性和非連續(xù)性形式的統(tǒng)一。

非連續(xù)性的教育形式如何在教育過程中應用呢?

1、危機

危機是造成教育非連續(xù)性的一個重要因素,它包括政治危機、經濟危機、社會危機、人的疾病危機等等。以往人們把危機視為一種偶然現象,但博爾諾夫認為這是人生的一個組成部分,危機的發(fā)生帶有必然性,主要人生存下去,他必然會碰到這樣那樣的危機。此外,危機并非總是來自與外部,他有時也可能產生于內部。危機不總是破壞性的,也有對人生積極地一面。危機任何時候都可能對人生產生威脅、釀成災難,但這種災難經過最大的努力是可以制止的,或者是可以戰(zhàn)勝的。而當人們一旦戰(zhàn)勝了災難,重新開始生活時,就會覺得人生格外輕松,因此危機常常和人生的新起點聯系在一起。人可以通過危機的威脅獲得真正的自我,樹立穩(wěn)定的,不怕任何外來影響的,對自己負責的態(tài)度,從而使自己成熟起來,堅定起來。

那么教育工作者如何利用危機來進行及教育呢?

博爾諾夫認為,首先,一旦危機發(fā)生,教育工作者必須千方百計幫助青少年戰(zhàn)勝危機。這方面關鍵是使他們認識危機的本質及其對哦生活的意義,而不是包辦代替,代替學生承擔困難,或者去幫助他們消除危機帶來的困難,也不是用安慰去掩飾或低估危機的嚴重性。其中最好的措施是告誡與號召。教育工作者通過高階可以防止青少年在遇到危機時消沉下去或誤入歧途;而通過號召可以把青少年的'力量動員起來對付危機,推動他們恢復中斷了的發(fā)展而重新走上正道,激發(fā)他們的意志,從而培養(yǎng)他們具有一種不屈不撓的頑強的品質。其次,教育工作者不能給青少年設置危機,或人為地觸發(fā)它產生。

總之,危機是不可能為人所主動地控制和消滅的,人只能因勢利導的去積極戰(zhàn)勝它,教育工作者不能因為它有積極意義而促使它產生,也不能因為它有害而抑制它,不讓它出現;教育工作者所要做的就是用啟發(fā)和引導幫助青少年戰(zhàn)勝危機,從而培養(yǎng)他們既有一定的品質。

2、遭遇

遭遇指的是一個人突然碰到的某些事物。

教育學應當把遭遇視為必然的東西,因此應當面對它。博爾諾夫之處,從人在遭遇中發(fā)生的轉折方面深入進行探討就可以發(fā)現人的真諦,了解他的內心的真假,即他們內心世界的真面目。因此教育工作者在青少年遭遇某些重大事件時應當引導他們,啟發(fā)他們。而這種啟發(fā)引導就是使他們在遭遇中做出正確的選擇,一個人能在遭遇中做出正確的選擇,他就可能在人生道路上出現積極的轉折,向好的方向發(fā)展,反之導致失誤,因為遭遇是無法預料的,因而也無法事先有所規(guī)劃,因此教育工作者只能為學生做一件事,那就是為他們對付遭遇做好準備,主要是做好心理準備。教育工作者平時就應當啟發(fā)他們,使他們能夠正視現今社會世態(tài)炎涼與人生的艱難,培養(yǎng)他們具有那種處變不驚、冷靜沉著的心理素質以及堅強的意志。博爾諾夫強調指出:“教育必須已經可能的全面和完善為目標?!边@就意味著,教育不僅應當注意教給學生文化知識,而且也應注意促進他們個性的和諧發(fā)展,培養(yǎng)他們具有良好的德行和心理素質。

3、告誡和號召

博爾諾夫認為人不可能一直保持在一個發(fā)展高度或者持續(xù)向前發(fā)展,人的生活更多地由于習性和疲乏而被損耗,由此而陷入非其存在本意的退化狀態(tài),同時他指出,經常有這樣的情況,一個人自己察覺到失控,于是很吃驚,馬上“鼓起勁兒來”,以更大的熱情重新投入;但也經常有相反的情況,尤其是幼兒,他們無法以自己的力量糾偏,必須借助外界的推動力,特別是教育工作者的干預。這種干預也就是一種激勵,博爾諾夫帶有結論性地說:“有些人要保持高尚的品德是需要不斷的受到激勵的?!?/p>

如何進行上述的激勵呢?這只要包括告誡和號召。當青少你啊走上歧途時,當他們有所失誤時,當他們陷入這種困境而無力自拔時,教育工作者就應當對他們進行告誡,對他們力陳利弊,指明出路,使他們幡然醒悟,回到“該做的事情”上去。而當青少年出現上述情況時也可配以號召的教育形式,采取號召的手段,把青少年自身的力量動員起來,使他們“鼓起勁來”,促使他們“良心發(fā)現”,重新走上正道?!斑@種號召是不帶強制性的,不是耳提命面的。雖然如此,“但號召是必要的,因為人是一種需要這樣一種需要外力推動的屢教不改的動物?!?/p>

4、喚醒

博爾諾夫認為在人的心靈深處存在著一種所謂“本源性”的道德意識,這種道德意識處在沉睡狀態(tài);人來到世界上,當他在孩提時代處于他正在成長的環(huán)境中,在被他理所當然地接受的世界與生活范圍內產生意識的時候,他免不了已受他們的影響。這種影響可能成為他們觀察世界的偏見,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