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講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教案高三歷史一輪復習_第1頁
第14講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教案高三歷史一輪復習_第2頁
第14講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教案高三歷史一輪復習_第3頁
第14講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教案高三歷史一輪復習_第4頁
第14講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教案高三歷史一輪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考歷史(新教材通史)一輪復習《中外歷史綱要》(上)第14講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教案課標要求:1.了解明清時期統(tǒng)一全國和經略邊疆的相關舉措,知道南海諸島、臺灣及其包括釣魚島在內的附屬島嶼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認識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版圖奠定的重要意義;2.了解清朝封建專制的發(fā)展、世界的變化對中國的影響認識中國社會面臨的危機。近五年的高考真題:命題分析:1.明清時期是傳統(tǒng)高考的熱門考點,從歷史解釋、家國情懷等認識清朝封建專制的強化和發(fā)展;2.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鞏固和發(fā)展的意義世界的變化及中國社會面臨的危機。備考建議:1.清朝君主專制加強的背景、內容及影響;清朝疆域開拓和鞏固的過程及對邊疆地區(qū)因地制宜的政策;清朝統(tǒng)治危機出現(xiàn)的原因、表現(xiàn)、側重分析明清時期中國封建社會走向僵化的表現(xiàn)和蘊含的一定生機。2.新教材新增了明清對中國基本疆域奠定的歷史意義。在復習過程中,高度重視家國情懷主題,認識到明清疆域對中國歷史發(fā)展的重大意義。時空定位:階段特征:總體特征: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鞏固;封建社會漸趨衰落,逐漸脫離世界發(fā)展的潮流。具體表現(xiàn):1.政治上: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空前強化;現(xiàn)代中國的版圖逐漸定型;進行反侵略斗爭,對外政策走向閉關自守;2.經濟上:農業(yè)、手工業(yè)發(fā)展超過前代水平,商品經濟空前活躍,經濟總量仍居世界前列;賦稅制度進一步改革,人頭稅逐漸廢除;江南經濟轉型;白銀成為主要流通貨幣;私營手工業(yè)超過官營手工業(yè)占據(jù)主導地位;經濟總量仍然處于世界前列,但已開始落后于時代發(fā)展的潮流;3.思想文化上:(承古萌新)宋明理學仍然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明清之際的批判思想對君主專制進行了猛烈地抨擊,但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中學西傳和西學東漸并存;市民文化不斷發(fā)展;傳統(tǒng)科技進入總結階段,逐漸落后于西方;4.民族關系上: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鞏固發(fā)展,各民族交融交流加強;5.對外關系上:開始受到外來侵略;從政府間的主動交往到逐步閉關,實行“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嚴重阻礙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使中國脫離了世界工業(yè)化的大潮流。主要內容:一、康雍乾時期的君主專制二、疆域的奠定三、統(tǒng)治危機的初顯教學過程:知識點1:康雍乾時期的君主專制(一)康乾盛世1.概念: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間,出現(xiàn)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穩(wěn)定,經濟繁榮,疆域開拓并鞏固,被稱為“康乾盛世”。2.原因:材料一“憲皇(雍正帝)在位十三載,日夜憂勤,毫無土木、聲色之娛?!秶[亭雜錄》材料二“每軍書旁午,應機只是,必揭要領……或軍報到以夜分,則預飭內監(jiān),雖寢必奏,撰擬繕寫,動至一二十刻。上猶秉燭待閱,不稍假寐?!薄囤w翼檐曝雜記》(1)三位皇帝都以勤政著稱。他們獨斷朝廷大政方針,對地方具體事務,也總是不厭其煩的詳加過問,君主專制得到加強。(2)統(tǒng)治者調整生產關系,改革稅收制度,促進了人口增長和社會經濟發(fā)展;(3)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進行一步鞏固發(fā)展,中央同地方特別是同邊疆地區(qū)的關系空前加強,各民族間交流的加強;(4)高產作物的推廣等。(二)君主專制的強化1.奏折制度:(1)含義:清朝部分高級官員將奏文寫在折疊的白紙上,外加上特制皮匣,派遣專人投送京師,單獨呈送密封報告,皇帝親手批閱后返回,不經過其他中轉、收發(fā)環(huán)節(jié),直達皇帝,形成奏折制度。始用于康熙年間,雍正以后普遍采用,乾隆年間形成固定制度。(2)特點:迅速、機密;(3)作用:①便于君主廣泛、直接獲取信息,加強君主專制;②提高決策效率;③強化對官僚機構的控制。2.設立軍機處:(1)原因:據(jù)材料結合所學,進行歸納材料一清初,仿照明朝制度,設內閣,置六部,但軍國機要由滿洲貴族組成的議政王大臣會議定奪,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權力凌駕于內閣、六部之上,議政王大臣會議決定的事,連皇帝都難以更改?;蕶嗍艿胶艽笙拗?。——摘自人教版《歷史必修一》材料二雍正年間,用兵西北兩路,以內閣在太和門外,直(連日值班)者多慮漏泄軍機,始設軍需房于隆宗門內,選內閣中書之謹密者入直(值)繕寫。后名軍機處,地近宮廷,便于宣召。為軍機大臣者皆親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w翼《軍機處》材料三雍正以來,本章歸內閣,機務及用兵皆軍機大臣承旨。天子無日不與大臣相見,無論宦寺不得參,即承旨諸大臣亦只供傳述繕撰,而不能稍有贊畫于其間也……——趙翼《檐曝雜記》①直接:處理西北緊急軍務;②根本:加強皇權。(2)概況:①清朝初期,保留由滿洲貴族組成的議政王大臣會議;②康熙時,為了抑制議政王大臣會議,設立南書房,加上內閣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③雍正年間,為用兵西北,設立軍機處,逐漸成為常設機構。(3)職能:①輪流值班,商議軍情;②負責撰擬皇帝的諭旨詔令;③將詔令傳達給中央各部和地方政府。(4)特點:①機構簡單,人員精干,有官無吏(簡);②辦事效率較高(速);③政治決策封閉性特征明顯(密)。(5)地位:位卑權重、跪奏筆錄、上傳下達。(6)性質:秉承皇帝旨意,經辦一切重大政務的中樞秘書機構。(7)影響:①簡化了政務手續(xù),提高了行政效率;②軍政大權進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標志著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達到頂峰;③使傳統(tǒng)政治常見的權臣、外戚、宦官、朋黨、藩鎮(zhèn)等弊端得以消除,有利于政局的穩(wěn)定;④與當時世界潮流背道而馳:決策具獨斷性、隨意性,官吏唯上是從,易出現(xiàn)失誤。3.文化專制:大興文字獄(1)目的:壓制漢人的民族反抗意識,樹立統(tǒng)治權威,加強君主專制中央集權。(2)實質:是一種思想文化專制。(3)影響:①禁錮了人們的思想。②造成社會恐怖氣氛,文化凋敝,摧殘了人才,對文化造成嚴重的摧殘。③嚴重阻礙中國社會的轉型與進步。4.秘密立儲制度:(1)設立:雍正即位后,宣布秘密立儲決定。(2)影響:秘密立儲的制度,擺脫了“嫡長”觀念的束縛,排除了其他勢力對皇位繼承的干擾,由皇帝全權決定皇位繼承人,是皇權強化的表現(xiàn)。(三)清朝的其他政治制度與社會治理(選擇性必修1)(1)地方行政系統(tǒng):沿襲明制,大致分省、府、縣三級,總督、巡撫為掌握行政、軍事、監(jiān)察大權的高級地方官員。(2)實行督撫制:職能:總督:督理軍務、漕運和鹽政;巡撫:安撫軍民,兼理軍政。演變:康熙年間,督撫成為地方行政最高長官、總掌權力的封疆大吏。意義:保證了省級重要職權行使的協(xié)調性,尤其是總督是清代實施地方要地及邊區(qū)統(tǒng)治的重要官制設計。(3)邊疆治理:在東北、北部和西部邊疆,分若干將軍轄區(qū)和辦事大臣轄區(qū)。2.賦稅:“攤丁入畝”,征收“地丁銀”(1)內容:1712年,康熙帝規(guī)定以前一年的丁銀作為定額,不再增加,稱“滋生人丁,永不加賦”。雍正帝即位后,將這筆丁銀分推到田賦中,稱“攤丁入畝”。從此,在中國歷史上存在了約2000年的人頭稅徹底廢除,國家對百姓的人身束縛進一步減弱。(2)意義:①有利于商品經濟及資本主義萌芽發(fā)展;②增加國家財政收入;③促進人口增長;④減輕國家對人民的人身控制。其他:重難點突破: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總體認知1.核心:皇權至上、地方服從中央。2.基礎:①經濟基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農民個體土地所有制。②思想基礎:戰(zhàn)國和秦朝采用法家思想,西漢漢武帝開始采用儒法結合的新儒家思想。3.特點:形成了以皇權為中心的中央行政體制;充分體現(xiàn)了“家天下”的特點?;饰皇墙K身制、世襲制;從中央到地方的統(tǒng)治機構分工明確,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牽制。4.評價:積極:①政治上,有利于民族融合,抵御外來侵略,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與鞏固;②經濟上,有利于有效地組織人力、物力從事大規(guī)模的經濟活動,為封建經濟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③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各地區(qū)、各民族間經濟文化的交流,推動了先進技術在較廣闊的范圍內傳播。消極:①政治上,以強化君主專制為核心,極易出現(xiàn)政治腐敗現(xiàn)象,形成暴政,派生出龐大的官僚隊伍和特權階層;②經濟上,封建社會后期,日益束縛生產力發(fā)展,妨礙社會的進步和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造成中國社會的落后;③思想上,專制統(tǒng)治嚴重控制思想文化,造成國民的愚昧與落后,嚴重阻礙科技進步。知識點2:疆域的奠定(一)民族政策:1.中央:設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務。2.因地制宜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社會習俗和宗教信仰,優(yōu)待各族上層分子,保證了局勢的穩(wěn)定。3.特點:①因地制宜、因俗而治;②恩威并施、剿撫并用;③優(yōu)待上層、穩(wěn)定局勢;③設置機構、頒行法律。(二)鞏固疆域的措施:1.東南:治理臺灣①1662年,鄭成功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②1683年,清軍渡海遠征,鄭氏后裔戰(zhàn)敗投降。③1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④1885年,臺灣正式建省。2.東北:反擊沙俄①17世紀中葉,沙俄的勢力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②康熙時,清軍圍攻侵占雅克薩的俄軍,迫使其同意談判。③1689年,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確定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qū)都是中國領土。3.西北:蒙古和新疆(1)軍事平叛①康熙時平定漠西蒙古準噶爾部噶爾丹叛亂;②乾隆時平定天山南路維吾爾族大小和卓叛亂;(2)設管理機構①在蒙古族地區(qū)設立盟、旗兩級單位進行統(tǒng)治,任命蒙古王公為盟長、旗長;②1762年,清朝在新疆設立伊犁將軍,總領軍政事務;基層行政委任維吾爾族伯克(突厥語,意為“王”、“首領”等,后為維吾爾族所沿用)進行管理。4.西南:強化管理和共治西藏(1)強化管理:實行“改土歸流”政策基礎概念:改土歸流長期以來,中原王朝在西南各民族聚居區(qū)實行土司制度。土司又稱土官,指由當?shù)孛褡迨最I世襲擔任的宣慰使、知府、知州等職務。雖然土司承襲在形式上必須經過中央批準,并承擔繳納賦稅、出兵助戰(zhàn)等義務,但還是具有一定的割據(jù)性。自雍正時起,清政府在西南大規(guī)模推行“改土歸流”政策,逐步取消土司世襲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調動的流官,隨之進行清查戶口、丈量土地、核實賦稅等工作。改土歸流,強化了清政府對西南地方各名族的管理,推動了當?shù)氐慕洕l(fā)展和社會進步。(2)共治西藏:確立冊封制度①順治帝賜予五世達賴喇嘛金冊金印和“達賴喇嘛”尊號;②康熙帝冊封格魯派另一位首領為“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此后歷代達賴和班禪都必須經過中央政府的冊封③1727乾隆帝:設駐藏大臣與達賴、班禪共同治理西藏;④1793年,《欽定西藏善后章程》以法律形式明確對西藏的管理權,規(guī)范了西藏地方行政體制和法規(guī);⑤金瓶掣簽制度:又稱為金瓶鑒別,是藏族認定藏傳佛教最高等的大活佛轉世靈童的方式,是清王朝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正式設立的制度。(三)清朝的疆域:1.治理體制:內外有別(1)內地:實行督府制度設18行省,分設巡撫、總督治理,;形成省、府、縣三級。(2)邊疆:①5個將軍轄區(qū):伊犁、烏里雅蘇臺、盛京、吉林、黑龍江;②2個辦事大臣轄區(qū):青海、西藏。2.意義:清朝基本奠定了現(xiàn)代中國的版圖。(元朝疆域遼闊,但明朝的疆域又有明顯收縮,對東北、西藏等邊疆地區(qū)的控制比較薄弱。到了清朝才得以改變,當時不僅版圖有所開拓,而且在邊疆地區(qū)形成了比較穩(wěn)定的統(tǒng)治。)知識歸納:專制主義的發(fā)展演變(1)過程:(2)趨勢:皇權不斷強化,相權不斷削弱。(3)認識:①防止分裂,有利于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鞏固和發(fā)展;②統(tǒng)治日益腐敗,阻礙社會經濟發(fā)展和思想文化進步,封建制度漸趨衰落。中央集權的發(fā)展演變(1)過程:(2)趨勢:中央集權不斷加強,地方權力不斷被削弱(3)特點:①在沿襲基礎上進行變革;②縣始終作為地方行政層級的基層政區(qū);③一級行政區(qū)名稱變動較大;知識點3:統(tǒng)治危機的初顯(一)內憂:社會矛盾激化1.人口激增:人均資源減少,人地矛盾突出,資源危機日益顯露。問題思考:清朝人口膨脹的原因和影響(1)原因:①國家統(tǒng)一,社會穩(wěn)定;②耕地面積增加。③農業(yè)生產技術提高;④高產農作物的引進和大量種植;⑤賦稅制度的變革放松了對人口的控制。(2)影響:①給清朝社會發(fā)展帶來了負面影響,如人地關系緊張、土地過度開發(fā)、環(huán)境遭到破壞、社會矛盾加劇。②大量人口為了生存而轉向工商業(yè)領域,促進了清朝工商業(yè)的發(fā)展。2.階級矛盾尖銳:貧富分化,農民起義,統(tǒng)治危機。白蓮教、天理教等農民起義不斷吏治腐敗,統(tǒng)治內部危機。(二)外患:落后世界潮流1.西方要求擴大對華貿易,開拓中國市場(潛在威脅);2.愚昧自大、閉關自守(閉關鎖國)①清朝起初指定四處對外通商口岸,后僅保留廣州一處,并規(guī)定由官府特許的“十三行”商人代為管理對外貿易事務。②外商在廣州的活動及其與中國商民的交往,都受到嚴格約束。③嚴厲禁止民間船只出海貿易?!咀⒁狻俊昂=迸c“閉關鎖國”的不同(1)“海禁”政策不禁止外國人來華貿易,只是要求必須在官方的主持下進行,即所謂“朝貢貿易”,如鄭和下西洋。(2)“閉關鎖國”政策既禁止國人出海貿易也限制外商來華貿易。閉關鎖國不是禁絕對外貿易,而是嚴格限制對外貿易,廣州“十三行”就是例證。問題探究: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的含義、實行的原因目的及評價材料一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駹枃钩加诙ɡ舛嘤嘘惼颉丛趶V東貿易者亦不僅爾英吉利一國,若俱紛紛效尤,以難行之事妄行干瀆,豈能曲徇所請?——《清高宗實錄》材料二“天朝富有四海,豈需爾小國些微貨物哉?”——嘉慶帝的敕諭提示:1.含義:嚴格限制對外交往。2.原因:①根本原因:封建自然經濟占統(tǒng)治地位。②外部原因:新航路開辟后,西方殖民者向東方擴張,侵擾我國東南沿海。③思想原因:統(tǒng)治者愚昧自大。④直接原因:防止西方殖民者與沿海抗清勢力結合。3.目的:維護封建專制統(tǒng)治4.評價:積極:“海禁”和閉關鎖國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西方殖民勢力對中國的侵略,維護了國家的領土主權。消極:①嚴重阻礙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科技進步;②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③給中國航海業(yè)和對外貿易帶來沉重打擊;④使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造成近代落后挨打局面。知識歸納:中國古代對外交往1.主要表現(xiàn):2.特點:(1)由開放走向閉關:明清以前,總體上以開放為主;明清時期,逐步走向閉關鎖國。(2)路線由以陸路為主轉向以海路為主:秦漢時期,對外交往的主要路線是陸上絲綢之路;唐朝對外交通發(fā)達,海陸并進;宋元時期,以海路為主。(3)對外貿易與文化交流同步進行:秦漢時期,絲織品傳到西方,佛教傳入中國;唐朝時,中國和日本、新羅等地的交往主要是經濟文化交流;宋代,對外交往以海外貿易為主,同時中國科技外傳;明清時期,從國外引進大量農作物。(4)交往形式以和平為主:漢朝,通過絲綢之路進行經濟、文化交流;唐朝,以經濟、文化交流為主;宋代海外貿易活躍。問題探究:明清時期對外關系的新趨勢和新問題提示:1.新趨勢:(1)中國開始遭到外來侵略,同時開始進行反侵略斗爭。(2)由對外開放走向閉關自守。清政府一方面禁止國人出海貿易,另一方面限制外商來華貿易。2.新問題:由于封建統(tǒng)治者實行閉關政策,禁止海外貿易,阻礙了國內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妨礙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使中國幾乎脫離了世界發(fā)展潮流、落后于西方而進一步受到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能力提升:清朝前期中、西方社會情況對比結論:“康乾盛世”不過是國人對歷史進行縱向比較而產生的一種自戀情結”;如果與同時期的歐美國家橫向比較一下,所謂“盛世”便微不足道。高考真題演練:1.(2022·全國甲卷)康熙年間,多次令各地舉薦山林隱逸,又令官員推舉博學鴻儒,吸收學行兼優(yōu)之士。開設明史館,召集文人編纂明史,還進行多部儒經傳注的修纂,編成《康熙字典》。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承續(xù)華夏傳統(tǒng) B.倡導疑古辨?zhèn)?C.弘揚程朱理學 D.保存歷史文獻正確答案:A.【解析】考點:清朝前期的統(tǒng)治——民族關系。清政府是少數(shù)民族政權,康熙年間注重吸納山林隱逸、博學鴻儒,同時編修明史,修撰儒經傳注,這些舉措集中在文化領域,在本意在于以傳承華夏文化傳統(tǒng)自居,A項正確;疑古辨?zhèn)沃傅氖菍ο惹暗膶W說存疑考辨,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項;“舉薦山林隱逸,又令官員推舉博學鴻儒,吸收學行兼優(yōu)之士”等舉措和弘揚程朱理學并不一致,排除B項;保存歷史文獻與舉薦人才不符,而且清初實行“文字獄”,對古代文獻多有刪改禁毀,排除D項。故選A項。2.(2022·浙江高考)歷代職官制度的演進,既有傳承又有創(chuàng)新。下表所列秦、元、明、清四朝職官信息,按時序排列正確的是()A.①③②④B.②④③①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正確答案:B.【解析】考點:中國古代官制的演變。清朝設置軍機處,明朝設置內閣,元朝設置宣政院,秦朝實行郡縣制和三公九卿制,中央有丞相和御史大夫,地方有郡守,因此①是清朝,②是秦朝,③是明朝,④是元朝,B項正確;排除A、C、D項。故選B項。3.(2022·湖南高考)嘉慶七年(1802),戶部侍郎兼管錢局二品大員周興岱任江西主考時,卻以南書房行走(即在南書房當值的官員)的身份擅發(fā)告示,收受賄賂。這反映當時(

)A.君主的高度集權 B.官員俸祿入不敷出C.南書房地位提高 D.中央吏治十分混亂正確答案:A.【解析】考點:清朝前期君主專制的強化——中樞機構的演變。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南書房是皇權高度集中的產物和象征,地方官員敬畏皇權而敬畏南書房行走周興岱,他才以此身份擅發(fā)告示,收受賄賂,A項正確;材料沒有官員俸祿入不敷出的信息,排除B項;雍正設立軍機處后,南書房地位下降,“嘉慶七年”與此不符,排除C項;“周興岱任江西主考”,是地方不是中央吏治混亂,排除D項。故選A項。4.(2021·北京高考)以下材料為四位皇帝的一日政務節(jié)錄,按朝代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至前殿,由中書、樞密院、三司、開封府等官員依次奏事;②告誡軍機處切勿泄密;③詔曰“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條上”;④引見俘獲的突厥頡利可汗,諸蕃君長奉上“天可汗”尊號。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正確答案:B.【解析】考點:中國古代王朝的統(tǒng)治措施。由材料“中書、樞密院、三司、開封府等官員依次奏事”及所學知識可知,①中涉及的官職出現(xiàn)在宋朝,所以①是宋朝;由材料“告誡軍機處切勿泄密”及所學知識可知,軍機處設立于清朝雍正帝時期,所以②是清朝;由材料“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條上”及所學知識可知,“推恩令”是漢武帝時期的政策,所以③是西漢;由材料“諸蕃君長奉上‘天可汗’”及所學知識可知,唐太宗被尊稱為“天可汗”,所以④是唐朝;所以按朝代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③④①②,B項正確;因為④在①之前,排除A項;因為①在②之前,排除C項;因為③在④之前,排除D項。故選B項。5.(2020·浙江高考)史載,康熙帝北巡,行至華北平原與內蒙古草原接壤地帶,發(fā)現(xiàn)一片水草豐美、林木蔥郁、動物繁多的地方,出于“肄武”與“定邊”的考慮,令人“往相度地勢,酌設圍場”,劃定了14000多平方公里的地方作為圍場獵苑。結合史實判斷該“圍場”具備了下列項中哪些功能(

)。①避暑②練兵③圍獵④處理民族事務A.①②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正確答案:D.【解析】考點:清朝前期中央集權的加強。圍場是北巡時設置,在地理緯度上偏北,氣候溫涼,適宜避暑。根據(jù)“出于‘肄武’與‘定邊’的考慮”可知,圍場有練兵的功能。根據(jù)“劃定了14000多平方公里的地方作為圍場獵苑”可知,圍場具備圍獵功能。圍場地點位于華北平原與內蒙古草原接壤地帶,此處是少數(shù)民族和漢族接壤地區(qū),因此可以處理民族事務。根據(jù)以上分析可知,D正確,排除A、B、C。6.(2020·浙江高考)研究表明,有清一代中樞機構的重大變革無疑是軍機處的設立。但軍機處在形式上卻始終處于臨時機構的地位,不像正式國家機關的樣子。如辦公的地方不稱衙署僅稱“值房”,且條件簡陋,初僅板屋數(shù)間,后來才改建瓦屋。這表明其實際職能A.“只供傳述繕撰,而不能稍有贊畫于其間” B.“以天下之權,寄之天下之人”C.“分理天下庶務,彼此頡頏” D.“別黑白而定一尊”正確答案:A.【解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