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煙感及噴淋安裝規(guī)范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探測器設置規(guī)范點型火災探測器的設置數(shù)量和布置探測區(qū)域的每個房間至少應設置一只火災探測器。感煙探測器、感溫探測器的保護面積和保護半徑。煙感:(1)當?shù)孛婷娣e<80平方時,屋頂高度<12米,保護面積為80平方保護半徑6.7米;(2)當?shù)孛婷娣e>80平方時,屋頂高度<6米,保護面積為60平方,保護半徑為5.8米。溫感:(1)當?shù)孛婷娣e<30平方時,屋頂高度<8米,保護面積為30平方,保護半徑為4.4米;(2)當?shù)孛婷娣e>30平方時,屋頂高度<8米,保護面積為20平方,保護半徑為3.6米。感煙探測器、感溫探測器的安裝間距,應根據(jù)探測器的保護面積A和保護半徑R確定。一個探測區(qū)域內所需設置的探測器數(shù)量N,不應小于下式的計算值:在有梁的頂棚上設置感煙探測器、感溫探測器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8.1.5.1當梁突出頂棚的高度小于200mm時,可不計深對探測器保護面積的影響。8.1.5.2當梁突出頂棚的高度為200?600mm時,應按本規(guī)范附錄B、附錄C確定梁對探測器保護面積的影響和一只探測器能夠保護的梁間區(qū)域的個數(shù)。8.1.5.3當梁突出頂棚的高度超過600mm時,被梁隔斷的每個梁間區(qū)域至少應設置一只探測器。8.1.5.4當被梁隔斷的區(qū)域面積超過一只探測器的保護面積時,被隔斷的區(qū)域應按本規(guī)范8.14條規(guī)定計算探測器的設置數(shù)量。當梁間凈距小于1m時,可不計梁對探測器保護面積的影響8.16在寬度小于3m的內走道頂棚上設置探測器時,宜居中布置。感溫探測器的安裝間距不應超過10m;感煙探測器的安裝間距不應超過15m;探測器至端墻的距離,不應大于探測器安裝間距的一半。8.17探測器至墻壁、梁邊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0.5m。8.18探測器周圍0.5m內,不應有遮擋物。8.19房間被書架、設備或隔斷等分隔,其頂部至頂棚或梁的距離小于房間凈高的5%時,每個被隔開的部分至少應安裝一只探測器。8.1.10探測器至空調送風口邊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1.5m,并宜接近回風口安裝。探測器至多孔送風頂棚孔口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0.5m。8.1.11當屋頂有熱屏障時,感煙探測器下表面至頂棚或屋頂?shù)木嚯x,應符合表8.111的規(guī)定。8.1.12鋸齒型屋頂和坡度大小15°的人字型屋頂,應在每個屋脊處設置一排探測器,探測器下表面至屋頂最高處的距離。8.1.13探測器宜水平安裝。當傾斜安裝時,傾斜角不應大于45°。8.1.14在電梯井、升降機井設置探測器時,其位置宜在井道上方的機房頂棚上。手動火災報警按鈕的設置每個防火分區(qū)應至少設置一個手動火災報警按鈕。從一個防火分區(qū)內的任何位置到最鄰近的一個手動火災報警按鈕的距離不應大于30m手動火災報警按鈕宜設置在公共活動場所的出入口處。手動火災報警按鈕應設置在明顯的和便于操作部位。當安裝在墻上時,其底邊距地高度宜為?,且應有明顯的標志。安裝在頂棚上的探測器的探測器邊緣與下列設施的邊緣水平間距宜保持為:1)感溫探測器距高溫光源燈具(如碘鎢燈、容量大于100W的白熾燈等)的凈距不應小于0.5m。2)距電風扇的凈距不應小于1.5m。3)與防火門、防火卷簾的凈距,一般為1-2m。煙感布置要求:1探測器至墻壁、梁邊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0.5m;2探測器周圍水平距離0.5m內,不應有遮擋物;3探測器至空調送風口邊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1.5m,并宜接近回風口安裝,探測器至多孔送風頂棚孔口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0.5m。4在寬度小于3m的內走道頂棚上安裝探測器時,宜居中安裝。點型感溫火災探測器的安裝間距,不應超過10m;點型感煙火災探測器的安裝間距,不應超過15m。探測器至端墻的距離,不應大于安裝間距的一半;5探測器至廣播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0.1m;探測器至燈具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0.2m;探測器至噴頭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0.3m;房間被書架、設備或隔斷等分隔,其頂部至頂棚或梁的距離小于房間凈高的5%時,每個被隔開的部分至少應安裝一只探測器。9煙感距開水器的距離不應小于1.5m。噴淋頭布置第一節(jié)一般規(guī)定各危險等級建筑、構筑物的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每只標準噴頭的保護面積、噴頭間距,以及噴頭與墻、柱面的間距,應符合表4.1.1的規(guī)定。標準噴頭的保護面積和間距表4.1.1噴頭濺水盤與吊頂、樓板、屋面板的距離,不宜小于7.5厘米并不宜大于15厘米,當樓板、屋面板為耐火極限等于或大于0.50小時的非燃燒體時,其距離不宜大于30厘米。注:吊頂型噴頭可不受上述距離的限制。布置在有坡的屋面板、吊頂下面的噴頭應垂直于斜面,其間距按水平投影計算。當屋面板坡度大于1:3并且在距屋脊75厘米范圍內無噴頭時,應有屋脊處增設一排噴頭。噴頭濺水盤布置在梁側附近時噴頭與梁邊的距離,應按不影響噴灑面積的要求確定。在門窗口處設置噴頭時,噴頭距洞口上表面的距離不應大于15厘米;距墻面的距離不宜小于7.5厘米,并不宜大于15厘米。一般情況,兩個噴頭之間的距離不大于3.6米不小于2.4米。如果4個噴頭平面按矩形布置,視實際情況,兩噴頭間最大距離不超過4.2米。第二節(jié)倉庫的噴頭布置噴頭濺水盤與其下方被保護物的垂直距離,應符合下列要求:一、距可燃物品的堆垛,不應小于90厘米;二、距難燃物品的堆垛,不應小于45厘米;在可燃物品或難燃物品堆垛之間應設一排噴頭,且堆垛邊與噴頭的垂線水平距離不應小于30厘米。高架倉庫的噴頭布置除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4.2.1條和4.2.2條的要求外,尚應符合下列要求:一、設置在屋面板下的噴頭,間距不應大于2米;二、貨架內應分層布置噴頭。分層布置噴頭的垂直高度,當儲存可燃物品時,不應大于4米;當儲存難燃物品時,不應大于6米;三、分層板上如有孔洞、縫隙,應在該處噴頭上方設置集熱板。室內凈空高度超過8米的大空間建筑物,在其頂板或吊頂下可不設噴頭。裝有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的建筑物,其吊頂至樓板或屋面板的凈距大于80厘米的悶頂和技術夾層,當其內有可燃物或裝設電纜、電線時應在悶頂或技術夾層內設置噴頭。在自動扶梯、螺旋梯穿過樓板的部位,應設置噴頭或采用水幕分隔。裝有自動噴水滅火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正版授權】 IEC TS 63346-1-1:2024 EN Low-voltage auxiliary power systems - Part 1-1: Terminology
- 【正版授權】 IEC 62386-105:2024 EN-FR Digital addressable lighting interface - Part 105: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control gear and control devices - Firmware transfer
- 【正版授權】 ISO/IEC TR 19583-24:2025 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Concepts and usage of metadata - Part 24: 11179-3:2013 Metamodel in RDF
- 2025-2030年中國鋅系常溫磷化液市場運營現(xiàn)狀與發(fā)展前景分析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釩鐵行業(yè)市場經營狀況及投資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江西省安全員B證(項目經理)考試題庫
- 2025-2030年中國軟體家具市場運行態(tài)勢及發(fā)展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貝復舒行業(yè)前景展望及未來投資規(guī)劃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蛋品加工市場運營狀況及發(fā)展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管道管產業(yè)前景趨勢及投資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lm3s8962開發(fā)板用戶手冊
- IATF16949-過程審核檢查表-(含審核記錄)-
- 食品防護評估表
- 編輯出版史考試重點整理
- (74)-17.3手性高效液相色譜法
- 淺談新生兒肺透明膜病的影像學診斷
- SMT失效模式分析PFMEA
- 國際貿易地理全套課件
- 家校共育-助孩子成長-家長會課件
- 叉形件工藝及車床夾具設計說明書
- GB/T 5916-2008產蛋后備雞、產蛋雞、肉用仔雞配合飼料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