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腰椎病的預防與治療_第1頁
頸椎病、腰椎病的預防與治療_第2頁
頸椎病、腰椎病的預防與治療_第3頁
頸椎病、腰椎病的預防與治療_第4頁
頸椎病、腰椎病的預防與治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健康體壯曰健,心怡曰康健康是軀體、精神和社會的完美狀態(tài)不僅沒有疾病和虛弱,而且心理適應社會時處于完美的狀態(tài)中。健、康、智、樂、美、德,組成“大健康”概念。斯賓諾:保持健康是做人的責任

醫(yī)學與健康之

-頸肩、腰腿痛的治療與預防目的與要求:掌握基本概念熟悉病因、與防治方法頸椎病的康復與預防一、基本知識1、頸椎病的定義:

頸椎病是指頸椎間盤退變及其繼發(fā)椎間關節(jié)退變,頸椎骨質增生,致使周圍重要組織、脊髓、神經(jīng)根、交感神經(jīng)及血管等組織受累所引起的臨床綜合征。發(fā)病率高,約為10%

2、解剖生理特點

頸椎有七個(椎骨頸椎有7個,胸椎有12個,腰5塊,骶5,尾3-4,成年后,5塊骶椎合骨骶骨,3-4塊尾骨合成尾骨)椎間盤六個椎體與椎弓構成椎管:容納頸髓椎間孔內容納八對頸神經(jīng)2.1椎間盤.

占頸脊椎總高度的20~25%,前部較后部高,構成頸部的前曲。椎間盤由三部分組成:軟骨板、纖維環(huán)、髓核作用:連接椎體-穩(wěn)定性,一定活動度-靈活性,緩沖外力-防外傷。椎間盤占頸脊椎總高度的20~25%,前部較后部高,構成頸部的前曲,作用:連接椎體-穩(wěn)定性,定活動度-靈活性,緩沖外力-防外傷椎間盤是連結相鄰兩個椎體的纖維軟骨盤,椎間盤由三部分組成:軟骨板、纖維環(huán)、髓核連,中央部為髓核,是柔軟而富有彈性的膠狀物,周圍為纖維環(huán),由多層纖維軟骨按同心圓排列組成,富于韌性,牢固連結各椎體上下面,保護髓核并限制髓核向周圍膨出椎間盤既堅韌又富有彈性,承受壓力時被壓縮,除去壓力后又復原,具有彈性墊樣緩沖作用,并有一定的活動度,允許脊柱各個方向的運動。脊柱前屈時,椎間盤前份被擠壓變薄,后份增厚,脊柱伸直時又恢復原狀,23個椎間盤,中胸部最薄,頸部較厚,腰部最厚,所以頸腰部活動度較大,頸腰部的纖維環(huán)前厚后薄,纖維環(huán)破裂時,髓核容易向后外側脫出,突入椎管或椎間孔,壓迫[神經(jīng),脊髓,臨床上稱為椎間盤脫出癥2.2.頸椎的關節(jié)各個頸椎之間以五個關節(jié)相互連接:兩個后關節(jié)一個椎間盤兩個鉤椎關節(jié)2.3.頸椎的椎間孔

由相鄰椎體椎弓根的上下切跡圍成的卵圓形結構。是神經(jīng)根的通道。頂部與底部:由椎弓組成前壁:椎體后部和鉤椎關節(jié)后壁:為后關節(jié)突2.4頸神經(jīng)根共八對頸神經(jīng)分別從椎間孔穿出。2.5頸椎的韌帶前、后縱韌帶黃韌帶棘上,棘間韌帶2.6椎動脈

從頸總動脈后上方發(fā)出,經(jīng)橫突孔,于枕骨大孔外緣入顱腔,穿透硬膜后與對側椎動脈匯合成基底動脈,分枝至小腦、橋腦基底、延腦、大腦枕葉及內耳3、病因與發(fā)病3.1退行性變?yōu)轭i椎病的主要原因。椎間盤退變頸椎小關節(jié)退變韌帶退變與年齡和頸椎損傷有關患病高峰在40~60歲之間最近文獻報道,患者有年輕化趨勢[2]頸椎的退行性變是頸椎病的主要原因,椎間盤退變尤為重要,常被視為“罪魁禍首”,并從椎間盤退變開始演變出一系列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改變。纖維環(huán)變性于20歲開始,特別是埋頭苦干于屈頸位,持續(xù)時間長者。髓核變性多在24歲以后。軟骨板退變出現(xiàn)較晚。頸椎小關節(jié)也退變增生,椎體邊緣骨刺形成。韌帶退變。頸椎病還與頸椎損傷有關?;疾「叻逡话阍冢?0)40~60歲之間,最近文獻報道,患者有年輕化趨勢3.2、累積性勞損勞損是指強度和/或范圍超過正常生理活動的最大限度的任何活動。這種勞損易被忽視,但它是造成頸椎關節(jié)退變的主要因素之一。多因不良姿勢導致肌肉、韌帶、椎間關節(jié)、椎間盤、椎體退變頸椎生物力學平衡失調而發(fā)病。長期伏案工作人員,特殊職業(yè)因素。工作環(huán)境條件不良。大學學生、教職員工的患病率為15.35%3.3、外傷交通意外工作與生活中的意外運動性損傷不得法的推拿牽引等交感型頸椎病70%有外傷史3.4、生活習慣3.5、先天解剖變異(1)椎體融合、椎弓根和椎板骨突、頸椎隱裂等易致頸椎失穩(wěn)發(fā)??;(2)側隱窩狹窄、橫突孔狹窄:刺激壓迫血管神經(jīng)發(fā)病。國內報道為5%3.6、氣候多為發(fā)病或加重的外因國內學者認為,患病率高可能與海拔高度、大氣、氧分壓、寒冷等因素有關3.7炎癥咽部及頸部急慢性感染直接刺激臨近肌肉、韌帶或通過豐富的淋巴系統(tǒng)局部擴散,造成該處椎關節(jié)內外失衡,破壞椎體間的穩(wěn)定性3.8遺傳因素4、臨床表現(xiàn)與體征4.1臨床表現(xiàn):頸、肩、臂疼痛或酸麻、放射痛,和/或感覺障礙,或肢體沉重無力,行走活動不靈,眩暈?;蛴型讛U大,或有血壓的變化。共濟失調4.2體征

頸部活動及外形壓痛感覺改變肌力及肌容積的改變5、頸椎病臨床特殊檢查頭后仰壓頸試驗椎間孔壓縮試驗臂叢神經(jīng)牽拉試驗頭后仰旋頸試驗頭過伸過屈試驗霍夫曼氏征6、頸椎病的影像學檢查6.1.X線平片是診斷頸椎病的重要依據(jù)。頸椎生理曲度改變(變直、反張、發(fā)育畸形等),椎間孔變小,椎管狹窄,鉤椎關節(jié)增生,椎體緣增生,小關節(jié)骨質增生,后縱韌帶鈣化

6.3.CT檢查了解椎間盤突出,后縱韌帶鈣化,椎管狹窄

6.4.MRI了解椎間盤突出程度,硬膜囊和脊髓受壓情況,髓內有無缺血和水腫的病灶,有無神經(jīng)根受壓,黃韌帶肥厚,椎管狹窄,。對脊髓型頸椎病的診斷有重要價值

頸椎病的診斷標準:1臨床表現(xiàn)與X線平片所,均符合頸椎病者,可確診為頸椎病。2有典型的臨床表現(xiàn),X線尚無異常,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前提下,也可診斷為頸椎病。3無癥狀和體征,X線上有骨質增生、椎間隙狹窄,等頸椎退行變者,也應診斷為頸椎病或隱性頸椎病二、頸椎病的分型1.頸型臨床表現(xiàn):頸痛、活動障礙、肌痙攣、壓痛本型占3.08%。2、神經(jīng)根型頸椎增生、椎間盤突出、小關節(jié)增生使神經(jīng)根受到刺激或壓迫,神經(jīng)根袖水腫、炎癥、粘連引起一系例臨床表現(xiàn)。臨床表現(xiàn):根痛,頸強不適,活動受限,頭、枕、頸、肩、臂痛、酸、手臂觸電樣、針刺樣串麻感,棘突、橫突岡上窩、肩胛內上角和上下角有壓痛,壓頂試驗,臂從牽拉試驗陽性,或有肌力下降,手肌肉萎縮,上肢皮膚感覺異常,X線改變。本型占50–60%,是最常見的一個類型

3、脊髓型臨床表現(xiàn):疼痛不明顯,但有肢體運動、感覺、反射功能障礙,主要由于發(fā)育性椎管狹窄,頸椎后緣增生,椎間盤突出壓迫脊髓。癥狀多從下肢開始,逐漸發(fā)展到上肢。常見下肢無力、酸脹、小腿發(fā)緊、抬腿困難、步態(tài)笨拙,下肢、上肢麻,束胸感、束腰感,嚴重者大小便失控,出現(xiàn)單癱、截癱、偏癱、三肢癱、四肢癱。肌力下降,肌張力增高或正常下降,肱二頭肌、三頭肌腱反射亢進或減弱,膝、跟腱反射亢進CT或MRI可確診,本型占10–15%。4、椎動脈型椎動脈受到刺激、壓迫而發(fā)病臨床表現(xiàn):眩暈、頭痛、復視、耳鳴、幻覺、暈厥。發(fā)病與頸椎活動及位置變化有關,椎動脈扭曲試驗陽性,占3–5%。本型占20–25%。5、交感神經(jīng)性常與前述其它型相伴存在。主要癥狀:偏頭痛,視力模糊易疲勞,失眠,睜眼無力,肢體發(fā)涼,手腫,手麻,怕涼灼熱,出汗異常,心律紊亂。應與冠狀動脈供血不足、更年期綜合癥鑒別三、康復治療1.治療原則1、1去除神經(jīng)、血管、脊髓的壓迫因素1.2消炎(無菌性炎癥)止痛1.3恢復頸部功能活動1.4恢復頸椎穩(wěn)定性2、康復治療方法2.1物理治療(PT)(1)牽引:牽引,這是常用有效的方法。解除頸肌痙攣,使頸部肌肉放松?;謴妥甸g關節(jié)的正常線列,使椎間孔增大,解除神經(jīng)根的刺激和壓迫;拉大椎間隙,減輕椎間盤內壓力,有利于間盤回縮回納,伸張被扭曲的椎動脈,拉開被嵌頓的小關節(jié)滑膜。常用枕頜帶牽引法,坐位或臥位

。頸椎牽引的角度:根據(jù)患者舒適度來調整角度,上段頸椎角度小,下段頸椎角度增大

牽引的力量:逐漸增加,達6KG時,椎間隙內壓才有改變,可從2-3開始。12-15

牽引的時間:10-30分鐘

牽引體位:最常用的體位是坐位或仰臥位(2)推拿按摩

能緩解肌肉痙攣改善局部血循環(huán)消腫止痛松解粘連(3)固定多在急性期使用。急性期制動固定有利于損傷組織的修復頸椎脫位骨折病人必須固定多用頸托或頸領來制動與保護保證頸部損傷及失穩(wěn)的修復(4)理療消腫止痛改善循環(huán)促進血管神經(jīng)功能修復松解粘連、軟化疤痕等常用的物理療法主要是電療、光療、超聲治療、磁療等。(5)關節(jié)松動術2.2、穴位注射:2.3、中藥治療:2.4、西藥治療:3、封閉療法:4、手術治療四、預防

1.注意合適體位姿勢2.合適的枕頭是保護頸椎的重要方法合適的枕頭,12-15CM,置于頸下,使頭略后仰,側臥枕于肩同高,避免頸部過屈過伸,寫字不要伏在桌上,應坐直,看書不要過分低頭,書和眼睛保持同一水平(20-30度的斜板放書)看書、寫字、使用機算機、開車、打麻將時間不宜太長??p紉、繡花及其他手工勞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