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史鐵生小說生命意識_第1頁
淺論史鐵生小說生命意識_第2頁
淺論史鐵生小說生命意識_第3頁
淺論史鐵生小說生命意識_第4頁
淺論史鐵生小說生命意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4-摘要一個經(jīng)歷種種磨難的當代作家,一個對自己命運說“不”的人,卻用一個殘疾人的眼光,發(fā)現(xiàn)了人世間的真善美與假惡丑;用一個殘疾人對生命的解讀,道出了最為健全,最為豐滿的人生哲理。他不斷向上天發(fā)問:“人為什么活著?活著究竟是為了什么?”從而指引著他不斷尋找答案,不斷探索生命存在的意義。通過與死神的多次心靈溝通,他為自己活下來并且有意義的活著找到了充足的理由:一個人,出生了,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樣事實的時候,已經(jīng)順便保證了它的結(jié)果,所以,死亡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日。他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但正是因為他的不平凡造就了他頑強的個性,在面對命運的不公時,他不是自暴自棄,相反,是迎難而上,與之抗爭,并伴隨著冷靜之后的思考和感悟,使他一步步走向光明,走向成功。他的寫作與他的生命完全同構(gòu)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寫作之夜”,他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nèi)找嬗陌档膬?nèi)心。他,就是中國當代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史鐵生。關鍵詞:史鐵生生命意識宿命抗爭欲望緒論“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命運、路,上帝本來不公平,上帝給了你一條艱難的路,是因為覺得你行……如果注定有人要倒運,那么還是讓我來吧,沒有誰比我應付的更好了。”史鐵生:《山頂上的傳說》,努努書坊,史鐵生:《山頂上的傳說》,努努書坊,/book/4316/index.html,2011/11/11史鐵生之所以是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與他個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首先,他是一位殘疾人,在豆蔻年華之時,他殘缺了雙腿,成為人們眼中的“另一類人”,這無疑是他畢生最大的磨難。這意味著他在社會中與殘缺了與其他人生存同樣的權(quán)利——運用雙腳走路。腳是人類生存的必要條件之一,但并不意味著失去雙腳的人就不能生存,所以,“另一類人”這種說法,我不贊成。畢竟,他——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除了同一般人一樣,能料理最基本的生活之外,還能思考、寫作,這與一般人有何區(qū)別呢?甚至比一般人還要強。且更富有智慧與思想。這樣一個人,完全不能稱為“另一類人”。其次,他是一個富有頑強生命力的人,是一位哲學家、思想家,更是一位寧靜的智者。因為他身體的殘疾,來自身體的痛苦和外界的壓力(歧視與偏見),使他身心疲憊。但他不肯輕易向命運與痛苦低頭,仍不懈地與之抗爭。正是憑借他頑強的毅力,堅強的斗志,使得他在與命運抗爭時,在與死神糾纏時,不折不撓,最終,以精神的豁達戰(zhàn)勝疾病的痛苦,以理智的思想駁倒求死的心。一、宿命與自卑(一)不幸的宿命一秒鐘以前,無論從哪方面說他都該有個好的前途,但一秒鐘過去了,那美好的生活與光明的前途從此離他遠去了。他原來很健壯的兩條腿徹頭徹尾成了兩件擺設,并且日漸消瘦為兩件非常難看的擺設,這意味著殘酷和痛苦將折磨著這個人以及他今后的日子。這就是宿命——史鐵生的宿命。伴隨著宿命而來的,也將是深深地自卑,甚至是絕望,但不至于尋短見,相反,是逆流而上,雖自卑,但不自暴自棄,因為事實擺在面前,必須首先承認自身殘疾這個事實,然后勇敢面對,迎難而上。簡言之,就是堅強的活著,有目的的活著。死,不見得可怕,死是遲早都要到來的節(jié)日,我們活著,就想著活著的事,我們大可不必關乎死,我們還要冷落它。這就是史鐵生的生命意識。然而,事實依然是事實。二十歲,青春的大門剛剛向他敞開,卻就要關閉;那種神秘美好的生活剛剛向他走近,展露了一下誘人的色彩,卻立刻要離他遠去……雙腿既然已經(jīng)沒了,他首先想到的是死,然而,他那時的想法是:我得不到什么了,并不是像英雄或偉人那樣不能為社會貢獻什么了。這就是史鐵生筆下的事實,內(nèi)心最真實的想法。史鐵生的宿命本就如此。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他都深深陷入強烈的自卑中,自卑成了他那一時期完全的心緒,也貫穿于他小說的寫作當中。但這自卑并不等于就是自暴自棄,它只是一種心緒,是殘缺的身體給他的一種來自心理上的壓力,是對客再現(xiàn)的一中心理反應。是摸不著,也忘不了的東西。所以,史鐵生自己在深深地自卑中,既感受到了壓力,也感受到了動力。壓力不言而喻,動力則來源于他自卑之中永不言棄的精神毅力,一次次支撐著他走下去,或者來源于他冷靜的思考,理智的情感和睿智的思想。也或許來源于他的欲望。他說過:“史鐵生最根本的性質(zhì)有兩條,一是自卑,也即怕;二即欲念橫生,也即要?!笔疯F生:《病隙碎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第37頁。所謂要,即史鐵生的欲望,這欲望促使他不斷爭取,不斷抗爭。之后,那便是冷靜的思考:人活著是為了什么?活著又有什么意義?最終,他用身體力行的經(jīng)驗告訴我們:生命是一種責任,世界上最牢固的東西是感情,你為了讓你的親人不受傷害,為了別人的需要活著,就是這么一回事。再者,生活是活著的人的事,既然我還活著,那就要好好地活?!八朗且患槐丶庇谇蟪傻氖?,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日?!笔疯F生:《病隙碎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第37頁。史鐵生:《我與地壇》,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第2頁。言,就是:“得彈斷一千二,我沒彈夠,我記成了一千?!笔疯F生:《命若琴弦》,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第246頁。史鐵生認識到,目的本來就沒有,希望本來就不存在,說到底,目的和希望也就是人活下去的欲望,那么,人要活著,人要生活下去,就必須有希望和目的。所以,無論那目的多么虛渺與荒誕,不要戳穿,只要心中有一個夢想,就活下去。這是一種深刻的悲觀之后活下去的執(zhí)著。史鐵生無限的欲望還表現(xiàn)在他要寫作上。在《山頂上的傳說》中,他寫作,第一,為了心里有個著落,要是我能把小說寫好,并把小說發(fā)表出來,那時候我就出名了,也許她父母就能同意她跟我……第二,為了讓心沉進那些方格子里去,離現(xiàn)實遠一點,沉到那想象出來的世界中去……主人公在殘疾的打擊下,現(xiàn)實世界的殘酷面容下,愛情漸行漸遠的境況下,他只好躲進另外一個世界以逃避種種痛苦和磨難,從中尋找心靈的慰藉。第三,是為了填滿今世的時間,也許還為了所謂“積下來世的陰德”?!叭擞袝r候需要一點迷信”,史鐵生:《山頂上的傳說》,.史鐵生:《山頂上的傳說》,.努努書坊,/book/4316/index.html,2011/11/11史鐵生與命運的抗爭也體現(xiàn)著這無限的欲望。在《山頂上的傳說》中,心上人離開后,他日夜盼望著她的歸來,因為她說過:她會回來的。于是便從此抱定終身等待她回來,這個信念從沒動搖過。連接他們心靈之橋的是一只鴿子,他們管它叫“點子”,她走后,留下的唯一的可以撫慰他心靈的就是那只“點子”。此后,他便細心呵護和照顧它,如同待他的心上人一樣,這樣一來,就能減輕思念之苦,心理上也多少得到些許安慰。也正是有了“點子”的陪伴,他才不感到孤獨、寂寞。但好景不長,“點子”在一次輕飛中被一陣大風刮走,再也沒有回來,他整整找了九天,也不見“點子”的蹤影。第十天,他抱著傷殘得腿,走偏了小城的每一條胡同,希望越來越渺茫。然而,在這一尋鴿的過程中,他好幾次都與死神擦肩而過,但一幕幕場景始終堅定著他的信念:“我會回來的”,為了等心上人,他不能死;為了讓身邊的親人不為自己的死而受傷害,要等妹妹長大了,母親再也不知道的時候……此時他更不能死。(二)自尊與抗爭《山頂上的傳說》中的主人公渴望平等,愛情上的平等,事業(yè)上的平等,人格上的平等……總之,人應該享有的權(quán)利他都希望擁有,義務也不偏袒。當他們相愛并在一起的時候,他希望他們的愛能得到承認和許可,然而,這不可能,現(xiàn)實總這么殘酷。這時候他想到的是:當你被蔑視的時候,你瘋了似的要求尊嚴,甚至仇恨憐憫和同情;當你感到了真正的平等,你有時候又愿意承認自己的弱小,承認離不開別人。他覺得再也離不開她了,生怕失去這個溫暖的港灣……”可見,他多么希望能得到與一般人一樣愛別人的權(quán)利。他的事業(yè)是寫作,但寫作沒有給他鋪砌一條寬廣明亮的道路,反而是一條充滿荊棘的路,一條與自己格格不入的虛偽的河流。如此,他便被排斥在外,他的小說也不被得到認可。自始至終,他就發(fā)表過一篇文章,而且還是昧著自己良心發(fā)表的,是虛偽的,不真實的,他自己也很后悔。所以,后來他才悔悟到:“真實的東西才有價值。做一個平等的人才有意思?!笔疯F生:《山頂上的傳說》,努努書坊,/book/4316/index.html,2011/11/11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格,自然他也不例外,他渴望人格上的平等,他認為:“善意的寬容比惡毒的辱罵更難忍受”?!渡巾斏系膫髡f》中那個作家和他的妻子雖然很關心他,但在一次談話中,作家說道:“其實憑你這種情況,只要寫得差不多就行了?!笔疯F生:《山頂上的傳說》,努努書坊,/book/4316/index.html,2011/11/11就是這樣一句話,深深傷害了他的自尊。因為他們把他當作了“另一類人”,在他們看來,殘疾人不該有太高的要求,何況他只要按照我的要求寫作,準保成功。但在他自己看來,事實并不是這樣,他們首先是看輕自己,認為自己是個殘疾人,所以降低要求;其次,自己還得以殘疾人的身份向他們求助,稿子才能發(fā)表成功,這簡直就是莫大的屈辱。他舉了這樣一個例子:史鐵生:《山頂上的傳說》,努努書坊,/book/4316/index.html,2011/11/11史鐵生:《山頂上的傳說》,努努書坊,/book/4316/index.html,2011/11/11史鐵生:《山頂上的傳說》,努努書坊,/book/4316/index.html,2011/11/11(三)在抗爭中實現(xiàn)突圍史鐵生的抗爭與突圍意識不謀而合,他在與命運的抗爭中發(fā)現(xiàn),對于那些不可逃避的困苦,需要不斷地突圍。這種突圍意識在他的作品中多有表現(xiàn)。在《夏天的玫瑰》中,那個賣小風車的殘疾老人經(jīng)常做著一個夢:他的腿沒有了,獨自在一片陌生的荒野上爬,想要爬回家去。他爬著,忽然看見前面有一堆眼睛在盯著他,那是狼,一群獰笑的狼。他慌忙往后退,轉(zhuǎn)過一個墻角,屏住呼吸往另一個方向爬。可前面又有兩只佯睡的老虎,正瞇著眼睛瞄著他。他趕緊往左爬,擦著地皮,一點一點往前挪,爬過一間豪華的大廳,爬進一條幽暗的樓道,又有一堆糾纏在一起的毒蛇向他抬起頭,吐著信子,幸好右邊是河灘,他躲在一塊礁石后面,那不是礁石,是一群大鱷魚。沒處逃了,無路可走了。他猛地來了一股勁,叫喊著在荒野上東奔西突,用頭去撞那些猙獰的猛獸。他看見了自己強壯龐大的身影在荒野上蹦跳,咆哮……醒了,他正用頭撞著床邊的桌子,拳頭在墻上打得掉了一塊皮,流著血……這種拼死的搏斗,正是絕境中求生的突圍。在《山頂上的傳說》中,殘疾的小伙子夢見自己置身羅馬競技場,他站在圓形的羅馬競技場中央,不過不是一條狗了,而是一頭驕蠻的斗牛,四圍的人群是彩綢,是刀光,它憑著一雙角,一腔血,一條命,叫喊著,橫沖直撞……殘疾小伙子與殘疾老人的夢是如此相似,他們都身陷困境,但沒有屈服,在生命的極端困境中迎難而上,用盡自己全部的力量,去抗爭,去拼搏,以求獲得生命的永生。三、寧靜與思考(一)史鐵生生命意識的升華“史鐵生是當代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寫作與他的生命完全同構(gòu)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寫作之夜”,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nèi)找嬗陌档膬?nèi)心?!敹鄶?shù)作家在消費主義時代里放棄面對人的基本狀況時,史鐵生卻居住在自己的內(nèi)心,仍舊苦苦追索人之為人的價值和光輝,仍舊堅定地向存在的荒涼地帶進發(fā),堅定地與未明事物作斗爭,這種勇氣和執(zhí)著,深深地喚起了我們對自身所處境遇的警醒和關懷?!比A語文學傳媒大獎二零零二年年度最佳成就獎得主史鐵生授獎詞史鐵生之所以能獲的這樣的榮譽,與他的生命體驗是離不開的。他與生命的抗爭,他堅強的斗志和毅力,從不言棄的信心和希望,痛定思痛之后理智的情感,睿智的思想,健全的人格,冷靜清晰的文字,無不向我們昭示著生命的力的旺盛與強大,激勵著我們不斷前進。(二)史鐵生的生命哲學及其意義史鐵生痛定思痛之后的思想是睿智的、冷靜的、理性的、健全的。他對生命的解讀,對宗教精神的闡釋,對文學和自然的感悟,構(gòu)成了真正的哲學。他在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振作精神,接受了命運對他的不公,毅然向它發(fā)起挑戰(zhàn)。正如他說:“上帝給你一條艱難的路,是因為覺得你行。如果注定有人要倒運,那么還是讓我來吧,沒有誰比我應付得更好了?!笔疯F生:《山頂上的傳說》,努努書坊,/book/4316/index.html,史鐵生:《山頂上的傳說》,努努書坊,/book/4316/index.html,2011/11/11.他的生命意識也即他的生命哲學。他用精辟、冷靜、清晰、富有哲理的言語概括了生活的道理和生命的意義:“生活,正如上帝指給約伯看到的那樣,從來就布設了兇險,不因為誰的虔誠就給誰特別的優(yōu)惠?!笔疯F生:《病隙碎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第6頁. “信心,既不需要事先的許諾,自然也就不必有事后的恭維,它的恩惠唯在渡涉苦難時可以領受?!笔疯F生:《病隙碎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第7頁.“生命本無意義,是我們使它有意義,是‘我’,使生命獲得意義”史鐵生:《病隙碎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第6頁. 史鐵生:《病隙碎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第7頁.史鐵生:《病隙碎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第100頁.結(jié)語上帝賦予我們每個人于生命,于是我們便存在并生存下來,然而,生命只唯有一次,所以,我們能做的只有好好地生活,精彩的生活下去,這是活著的人干的事,這毋庸置疑。但上帝又是不公平的,他賦予每個人生命的同時,也安排好了他們不同的命運,這命運就是他們的宿命。宿命是客觀事實,不可改變,但勇敢的人,堅強的人就會首先承認宿命,然后使自己的宿命朝著有利的、積極的、光明的方向發(fā)展,這便是欲望,也是信心和勇氣。在散文作品《我與地壇》中,史鐵生是這樣看待生和死的:“但是太陽,他每時每刻都是夕陽也都是旭日。當他熄滅著走下山去收盡蒼涼殘照之際,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燒著爬上山巔布散烈烈朝輝之時。有一天,我也得沉靜著走下山去,扶著我的拐杖。那一天,在某一處山洼里,勢必會跑來一個歡蹦的孩子,抱著他的玩具。當然,那不是我。但是,那不是我嗎?”史鐵生:《我與地壇》,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第17頁.作者將生死同一,把死寫得猶如生那么從容,那么美麗,并且把生死的兩端連接在一起,揭示出生命、人類和宇宙的真諦:生死相依,生死相繼,生即是死,死即是生,生生不息。史鐵生:《我與地壇》,北京人民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