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_第1頁
山東省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_第2頁
山東省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_第3頁
山東省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_第4頁
山東省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絕密★啟用前試卷類型A山東師大附中2017級第一次學分認定考試地理試卷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2017年10月18日清晨,美麗的“雙星伴月”出現在東方的低空,金星、火星與月球組成一張笑臉,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面小題。1。圖中的天體類型包括A。恒星和衛(wèi)星B.行星和衛(wèi)星C。恒星和行星D.行星和彗星2.下列關于圖中天體與地球距離描述準確的是A.金星距離地球最近B?;鹦蔷嚯x地球最近C。月球距離地球最近D.以上說法都不對3.與金星和火星相比,地球具備生命存在的基本條件之一是A。堅硬的巖石圈B.適宜的大氣條件C.強烈的太陽輻射D。頻繁的地震活動【答案】1。B2.C3。B【解析】考查天體類型及生命存在的條件.1.金星、火星與月球組成一張笑臉,圖中的天體類型包括行星和衛(wèi)星,B正確。2.月球是地球的一顆天然衛(wèi)星,月球距離地球最近,C正確。3。與金星和火星相比,地球具備生命存在的基本條件是自身條件,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適宜的溫度、液態(tài)水。B正確。2018年我國將發(fā)射嫦娥4號飛行器,實現人類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面小題。4。影響月球表面形態(tài)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隕石的撞擊B。地球的引力C.太陽的輻射D。太陽風侵襲5.若宇航員登上月球,則其可能觀測到的現象有①拖著長尾的彗星②絢麗多彩的極光③一閃即逝的流星④輪廓模糊的星云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4。A5。D【解析】該題考查常見的天體。4.月球沒有大氣層的保護,因此受隕石撞擊很多,但隕石究竟會撞擊到月球表面的哪個區(qū)域,是人類難以預估的.A正確.5。極光是太陽活動拋出的高能帶電離子高速沖進兩極地區(qū)的高空大氣,與稀薄的大氣相互碰撞而出現的;流星是指運行在星際空間的流星體進入地球大氣層,并與大氣摩擦燃燒所產生的光跡.月球沒有大氣層,因此看不到極光和流星,D正確.公元前28年,史籍曾記載:“三月乙未,日出黃,有黑氣大如錢,居日中央。”據此回答下面小題。6.這種現象發(fā)生在太陽的A.光球層B.色球層C.日冕層D。太陽內部7。上一次觀察到此種現象的時間大約是A.公元前17年B.公元17年C.公元前39年D。公元48年【答案】6。A7。C【解析】本題考查太陽活動.7。黑子出現的周期為11年,所以公元前28年的上一次觀察到此種現象的時間大約是公元前39年.C正確.下圖為“太陽輻射量隨緯度分布示意圖"??赡芸傒椛淞渴强紤]了受大氣削弱之后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有效總輻射量是考慮了大氣和云的削弱之后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完成下面小題。8.云量最少的地區(qū)是A.赤道B。北緯20°C。北緯40°D.北緯60°9。影響可能總輻射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大氣云量B。大氣組成C。日地距離D。緯度位置【答案】8。B9。D【解析】考查影響太陽輻射的因素。8。根據圖示北緯20°地區(qū)的可能總輻射量與有效總輻射量差最小,反映云量最少,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B正確。9.圖示可能總輻射量隨緯度而變化,緯度因素影響年平均太陽高度而影響可能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量.D正確。太陽能屬于“綠色能源”,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大西藏太陽能應用的投資,這不僅是西藏常規(guī)能源短缺的一個很好的補充,也對西藏的環(huán)境保護也有著積極作用。結合所學,回答下面小題.10。西藏地區(qū)是我國太陽能最豐富的地區(qū),其主要原因有①地勢高,離太陽近②緯度較低,太陽高度角較大③晴天多,光照時間長④空氣稀薄,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1。除太陽輻射能外,青藏地區(qū)的其他能源也很豐富,其中哪一項能源與太陽能無關A.風能B.柴達木盆地的天然氣C。藏南谷地的地熱能D。雅魯藏布江的水能【答案】10。B11.C【解析】考查影響太陽輻射的因素及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10.西藏地區(qū)緯度低,太陽高度角大;海拔高,空氣稀薄,云量少,天氣晴朗,光照時間長;空氣稀薄,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小,所以成為我國太陽能最多的地區(qū)。B正確.11.地熱能來自地球內能,與太陽能無關,故選C。讀“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結合所學內容完成下面小題.12.圖中數碼所代表的地球圈層正確的是①為大氣平流層②為巖石圈③為軟流層④為下地幔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3.下列有關地球圈層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有①圈層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遞減②圈層的厚度陸地較海洋大③圈層物質處于熔融狀態(tài),是巖漿的發(fā)源地④圈層的物質狀態(tài)為固態(tài)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12.C13。B【解析】考查地球的圈層結構。解題關鍵掌握地球內部圈層及外部圈層的基本特征。12.圖示①表示地面以上12---55KM范圍,故判斷為平流層;②表示地面以下,陸地33KM以內,為地殼;③表示地下80—400KM范圍內,判斷為軟流層;④表示2900KM以下-5000KM范圍內,判斷為外核.C正確。13.結合上題分析,①為平流層,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遞增;②表示地殼,厚度分布不均,陸地平均厚度33KM,海洋平均厚度6KM,大陸地殼較大洋地殼厚;③軟流層物質處于熔融狀態(tài),是巖漿的發(fā)源地,位于地幔,橫波能通過;④為外核,可能為熔融狀態(tài)或液態(tài).故選B。我國某地為保證農作物植株安全越冬,采用雙層覆膜技術(兩層覆膜間留有一定空間),效果顯著。下圖中的曲線示意當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豐、枯雪年的平均氣溫日變化和豐、枯雪年的膜內平均溫度日變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4.雙層覆膜技術的主要原理是A。增加了太陽輻射總量B.增強了對太陽輻射的吸收C。增強了大氣逆輻射D.減弱了地面輻射的散失15.圖中表示豐雪年膜內平均溫度日變化的曲線是A。①B。②C。③D.④16.該地寒冷期A。膜內溫度日變化與氣溫日變化一致B。膜內溫度日變化因積雪狀況差異較大C.氣溫日變化因積雪狀況差異較大D。最低氣溫高于—16℃【答案】14.D15.A16。B【解析】考查影響氣溫日變化和日較差大小的因素。14.由于大氣層太陽的短波輻射吸收能力較弱,因此大部分太陽輻射能直接到達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陽短波輻射后,不斷增溫的同時釋放長波輻射。近地面大氣增溫后釋放的長波輻射大部分以大氣逆輻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氣逆輻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氣層始終保持有一定的溫度,因而具有保溫作用.解答:解:地膜覆蓋,則太陽短波輻射可以穿越薄膜,使地面增溫,近地面大氣中的水汽、塵埃和二氧化碳對地面的長波輻射具有很強的吸收能力,使地面長波輻射和大氣輻射卻很少能穿越薄膜,就相當于阻止了熱對流,起到保溫作用.故結合題干即為減弱了地面輻射的散失。故選D。15。四條曲線分別是當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豐、枯雪年的平均氣溫日變化和豐、枯雪年的膜內平均溫度日變化。首先膜內有保溫作用,應高于當地的實際溫度。排除③④??菅┠?降水少,晝夜溫差大。豐雪年降水多,云層厚溫差小,①曲線符合。所以選A。近年來我國某特大城市通過采取一系列措施有效緩解了城市“熱島效應”.下圖為“城郊間熱力環(huán)流示意圖”。讀圖回答下面小題。17。圖中①~④處,氣壓最高的是A.①B。②C.③D.④18。下列關于①②③④氣溫值排序正確的是A。②>③〉④>①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D。③〉②>④>①19.下列能有效緩解城市“熱島效應”的措施是A。提高建筑物高度B.增加市區(qū)道路密度C。增加城市綠地面積D.擴大中心城區(qū)面積【答案】17。B18。D19.C【解析】本題考查熱力環(huán)流與“熱島效應”.17。讀圖可知,②地氣流下沉,且位于近地面,氣壓最高,故選B.18。讀圖可知,③處空氣受熱上升,②處空氣冷卻下沉,氣溫③〉②,根據對流層氣溫的垂直遞減規(guī)律②〉④,高空同高度的氣溫④>①,所以③〉②〉④〉①,D正確.19。城市熱島效應是由于城市建筑物高大稠密,路面硬化等,導致城市內部比熱容變小,城市升溫快??梢酝ㄟ^加強城市綠化建設,來調節(jié)城市氣溫,故選C。下圖是“某氣象局繪制的某日10時近地面的氣壓與氣流狀況圖”,讀圖回答下面小題。20。關于M、O、P三個氣壓中心氣壓性質描述正確的是A。M為高壓中心B。O為高壓中心C.P為高壓中心D。均為低壓中心21.圖中①、②、③、④風力最大的是A。①B.②C.③D.④22.下列等壓面示意圖中,能正確表示甲、乙沿線氣壓分布狀況的是A。B.C.D.【答案】20.C21。C22.D【解析】本題重在考查氣壓與風向、風力、等壓面的關系,以及三個力的特點。20.由圖可看出,水平氣流流向M、O處,因為風總是從高壓指向低壓,可以判斷據M、O為低壓,則可判斷P為高壓中心。C正確。21。圖中①、②、③、④中③處等壓線最密集,所以③處風力最大,C正確。22。由甲到乙沿線,M、O兩處形成低壓中心,近地面氣壓先減小,再增加,然后減小,高空的等壓面相反.根據等壓線“凸高凹低"原則,D項符合條件。故選D。讀“北半球中高緯度環(huán)流示意圖”,回答下面小題。2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①是冷性氣流B。②是暖性氣流C。甲點位于90°N附近D.乙點位于90°N附近24.①②兩地的風向分別是A.①東北風,②西南風B。①東南風,②西北風C.①西南風,②東北風D.①西北風,②東南風【答案】23.D24.C【解析】考查三圈環(huán)流及氣壓帶風帶的分布.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全球性大氣環(huán)流的形成過程.23。讀“北半球中高緯度環(huán)流示意圖”,甲乙均為下沉氣流,都為高氣壓,它們在60°N度相遇,形成鋒面.①氣流在鋒面之上,說明它是曖性氣流,即從較低緯度過來的;②為冷干氣流(冷空氣)說明它源于高緯度的寒冷地區(qū)。所以甲為30°N,乙為90°N。D正確.24.由上題判斷可知,甲點位于30°N附近,且為下沉氣流,則甲地為副熱帶高氣壓帶,乙為90°N,乙地為極地高氣壓帶,所以①是盛行西南風,②是極地東北風.C正確.讀“北半球三圈環(huán)流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25.形成三圈環(huán)流的因素有①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②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③太陽輻射的緯度差異④地轉偏向力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6.大陸西岸,受c氣壓帶和d風帶交替控制所形成的氣候類型為A。熱帶草原氣候B。溫帶海洋性氣候C.地中海氣候D.亞熱帶季風氣候27.正確反映e氣壓帶兩側大氣運動的是A。B.C.D.28.空氣上升或流向較高緯度,水汽易遇冷凝結產生降水.圖中降水較多的氣壓帶和風帶有A.abeB。bcdC.cdeD.ade【答案】25.B26.C27.B28.D【解析】考查三圈環(huán)流及氣壓帶風帶的分布.25.太陽輻射的緯度差異造成高低緯度之間溫度差異,形成極地與赤道近地面的氣壓差異,先可能在赤道至極地之間形成單圈環(huán)流;再者大氣運動后,受地轉偏向力影響打破單圈環(huán)流,進而形成三圈環(huán)流。B正確。26.大陸西岸,受c副熱帶高氣壓帶和d西風帶交替控制所形成的氣候類型為地中海氣候,故C正確。27。e是北半球副極地低氣壓帶,其北側為北半球的極地東風帶(東北風),其南側是北半球的盛行西風帶(西南風),故B正確.28.圖中ae處空氣上升,d處空氣由較低緯流向較高緯度,水汽易遇冷凝結產生降水。故圖中降水較多的氣壓帶和風帶有ade,D正確。讀圖文材料,回答下面小題。29。下列描述中,不符合圖中所示浮塵天氣形成過程的是A.乙地氣流下沉且低空風速小B。高層氣流帶來的沙塵飄落乙地C.上升氣流將乙地的沙塵揚起D.甲地沙源地的沙塵被大風揚起30。下列四幅天氣圖中的乙地,最可能出現圖中所示浮塵天氣的是A。B.C.D?!敬鸢浮?9。C30。D【解析】29.讀圖分析可知,乙地為下沉氣流,風速減小,浮塵沉積,A項與圖示相符;甲地揚沙通過高層氣流吹向乙地高空,后下沉形成浮塵,所以乙地浮塵來自高空氣流,B項與圖示相符;乙地為下沉氣流,C與圖示不符;甲地的揚沙主要是大風所致,D項與圖示相符。故選C。30。根據上題結論,浮塵天氣主要與下沉氣流有關.A、B、C三圖中乙地主要受低壓控制,盛行上升氣流;D圖中乙地受高壓控制,盛行下沉氣流,與浮塵天氣的形成有關。故選D.考點:等壓線的判斷,天氣系統(tǒng)與天氣。【點睛】本題以浮塵天氣形成過程為背景材料,考查浮塵天氣的形成過程和相關的天氣系統(tǒng)等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論證和探討地理問題的能力。第8題,要仔細閱讀浮塵天氣形成過程示意圖,結合圖示材料,獲取有效信息,結合選項進行判斷;第9題,首先要明確浮塵天氣與高壓天氣系統(tǒng)有關,其次要對選項中的等壓線圖進行判讀、分析并加以判斷.第Ⅱ卷(40分)注意事項:1.第Ⅱ卷共3道題。2.第Ⅱ卷所有題目的答案,考生需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答在答題紙規(guī)定的區(qū)域內,在試卷上答題不得分。31。讀“大氣垂直分層圖(局部)”,回答下列問題.(1)A層的直接熱源是_____________.(2)B層以____________運動為主(填“水平”或者“對流")。(3)在A、B、C三層中,飛機多在______(填字母)層飛行,因為該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填字母)層是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天然屏障;___________(填字母)層的電離層對無線電通訊有重要作用【答案】(1)近地面(2)水平(3)B空氣盛行水平運動,以晴朗天氣為主,且大氣穩(wěn)定。(4)BC【解析】考查大氣的垂直分層.(1)近地面是大氣的直接熱源。(2)平流層大氣以平流運動為主。(3)A為對流層,B為平流層,C為高層大氣。平流層大氣以平流運動為主,天氣晴朗,且大氣穩(wěn)定,有利于高空飛行.(4)因為平流層中的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陽紫外線,保護地球上的生物免受過多紫外線的傷害,被譽為“地球生命的保護傘”,所以B平流層成為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天然屏障;C為高層大氣,高層大氣特點:空氣密度很小,氣壓很低,高空有電離層,有利于無線電通訊。32。下圖為地球熱量平衡示意圖,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①代表作用;②代表作用;(2)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導致大氣對地面保溫作用增強.下列數字所示環(huán)節(jié)與大氣保溫作用直接相關的有()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3)晴天比陰天的氣溫日較差(大或?。?,分析其原因.【答案】(1)被大氣吸收的地面輻射地面輻射(2)C(3)大晴天白天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的少,夜晚大氣逆輻射較弱,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