砼路面施工技術措施_第1頁
砼路面施工技術措施_第2頁
砼路面施工技術措施_第3頁
砼路面施工技術措施_第4頁
砼路面施工技術措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砼路面施工技術措施施工放樣(1)、在路面基層驗收合格后進行施工放樣工作,直線每段20米一樁,曲線段每4米一樁(與模板長度同)。同步要設脹縫,縮縫,錐坡轉折點等中心樁,并對應在路邊各設一邊樁。(2)、根據放好的中心線及邊樁,在現場查對施工圖的砼分塊線。對于曲線段,必須保持橫向分塊線與路中心線垂直。(3)、測量放樣必須常常復核,做到勤測,勤核、勤糾偏。路面基層處理(1)、所有擠碎、隆起、空鼓的基層應清除,并使用素砼重鋪,同步設脹縫板橫向隔開,脹縫板應與路面脹縫和縮縫上下對齊。(2)、當基層產生非擴展性溫縮,干縮裂縫時,應進行密封防水。(3)、基層產生較大縱向擴展裂縫時,應分析原因,采用有效的路基穩(wěn)固措施進行處理。(4)、對部分地段的基層需要進行大面積彌補時,應以水泥穩(wěn)定碎石作為基層。安裝模板(1)、模板必須具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模板的高度與砼路面等厚)對于變形的模板須糾正后在進行使用。(2)、模板應安裝穩(wěn)固、順直、平整、無扭曲,相鄰模板連接應緊密平順,不得有漏漿,前后錯茬、高下錯臺等現象。模板應能保證攤鋪、振實、整平設備的負載行進、沖擊和振動是不發(fā)生移位。(3)、平曲線路段采用短模板。(4)、內側固定鋼釬和外側受力鋼釬均不得高于模板,以利振動梁能通過。(5)、模板安裝完畢后,應通過現場監(jiān)理人員的檢查。合格后才能澆筑砼?;炷恋陌韬秃瓦\送本工程采用商品砼,砼輸送泵車運至施工場地?;炷翝仓?)模板的規(guī)定和安裝模板的高度應與混凝土板厚度一致。A、立模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應符合設計規(guī)定,并應支立精確穩(wěn)固,接頭緊密平順,不得有離縫、前后錯茬和高下不平等現象。模板接頭和模板與基層接觸均不得漏漿、模板與混凝土接觸的表面應涂隔離劑。B、混凝土拌合物攤鋪前,應對模板的間隔、高度、潤滑、支撐穩(wěn)定和基層的憑證、濕潤狀況,以及鋼筋的位置和傳力桿裝置進行全面檢查。C、拆模:在20h后拆除,拆除不應損壞混凝土面板。(2)、混凝土拌合物的攤鋪A、攤鋪厚度要考慮預留高度。拌合物的松鋪系數控制在K=1.1-1.25之間,料偏干,取較高值;反之,取較低值。B、采用人工攤鋪,嚴禁拋擲和摟耙。(3)、振搗A、對于邊角的部分,應先用插入式振搗器按次序振搗,再用平板振搗器縱橫交錯托振。B、振搗器在每一位置振搗的持續(xù)時間,以拌合物停止下沉、不再冒氣泡并泛出水泥砂漿為準,并不適宜過振。C、振搗時,應輔以人工補料,應隨時檢查振實效果、模板、拉桿、傳力桿和鋼筋的位移、變形、松動、漏漿等狀況,并及時糾正。D、整平時,彌補料應選用較細的拌合物,嚴禁使用純砂漿彌補找平。整平時必須保持模板頂面的整潔,接插處板面平整。(4)、振動梁振實A、每車道路面使用1根振動梁,振動梁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和質量,底部焊接4mm左右的粗集料壓實齒,保證(4±1)mm表面砂漿厚度。B、振動梁應垂直路面中心線沿縱向拖行,來回2-3遍,使表面翻漿均勻平整。(5)、整平飾面A、每車道路面應配置1根滾杠。振動梁振實后,應拖動滾杠來回2-3遍提漿整平。第一遍用短距離緩慢推滾或托滾,后來應較長距離均勻托滾,并將水泥漿一直趕在滾杠前方。B、托滾后的表面宜采用3m刮尺,縱橫各1遍整平飾面,或采用葉片式或圓盤式抹面機來回2-3遍壓實整平飾面。C、在抹面機完畢作業(yè)后,應進行清邊整縫,清除粘漿,修補缺邊、掉角。(6)抗滑構造施工待混凝土抗壓強度到達的40%后方可進行硬刻槽,并宜在兩周內完畢。紋理應與橫縫方向一致,紋理寬3mm,深4mm,間距為15~25mm,隨機排列。接縫施工(1)、縱縫縱縫采用平縫加拉桿型平縫施工應根據設計規(guī)定的間距,預先在模板上制作拉桿位置放孔、并在縫壁一側涂刷瀝青。拉桿的長度為70cm,間距為60cm。中間涂10cm瀝青。(2)、橫縫縮縫混凝土結硬后,應適時切縫。當為減少初期裂縫,切縫可采用“跳倉法”,即每隔幾塊板切一縫,然后再逐塊鋸。切縫深度為混凝土面板厚的1/4-1/5。(3)、脹縫設置一般混凝土路面每400米設置脹縫一道,脹縫應設置補強鋼筋支架、脹縫板和傳力桿,脹縫縫寬20mm,傳力桿二分之一以上長度表面應涂瀝青并包裹聚氯乙烯膜,端部應戴長10cm活動套筒并留3cm空隙填塑料泡沫。脹縫傳力桿間距為30cm,脹縫板應持續(xù)貫穿整個路面板寬度。養(yǎng)生施工結束后應立即進行養(yǎng)護。A、用土工布覆蓋,灑水養(yǎng)生并加蓋草簾保溫保濕,應尤其重視7天的保濕養(yǎng)生。養(yǎng)生總日期為28天。B、混凝土面板在養(yǎng)護期間和填縫前,嚴禁車輛通行?;炷谅访尜|量檢查原則水泥混凝土面層實測項目項次檢查項目規(guī)定值或容許偏差檢查措施和頻率權值高速公路一級公路其他公路1彎拉強度(MPa)在合格原則之內按附錄C檢查32板厚度(mm)代表值-5按附錄H檢查每200m每車道2處3合格值-103平整度(mm)1.22.0平整度儀:全線每車道持續(xù)檢測,每100m計算、IRI2IRI(m/km)2.03.2最大間隙h(mm)—53m直尺:半幅車道板帶每200m測2處×10尺4抗滑構造深度(mm)一般路段不不不小于0.7且不不小于1.1;特殊路段不不不小于0.8且不不小于1.2一般路段不不不小于0.5且不不小于1.0;特殊路段不不不小于0.6且不不小于1.1鋪砂法:每200m測l處25相鄰板高差(mm)23抽量:每條脹縫2點;每200m抽縱、橫縫各2條,每條2點26縱、橫縫順直度(mm)10縱縫20m拉線,每200m4處;橫縫沿板寬拉線,每200m4條17中線平面偏位(mm)20經緯儀:每200m測4點18路面寬度(mm)20抽量:每200m測4處19縱斷高程(mm)1015水準儀:每200m測4斷面110橫坡(%)0.150.25水準儀:每200m測4斷面1填縫混凝土板養(yǎng)生期滿后,應及時灌縫。A、在灌封前應保持縫內清潔,防止雜物掉入縫內。B、灌注填縫料必須在縫槽干燥狀況下進行,填縫料應與混凝土縫隙壁粘附緊密不滲水。C、填縫料的灌注高度,宜于版面平或略低于板面。道路工程質量通病防治措施(一)路基沉陷1、現象路基局部路段在垂直方向產生較大的沉落,形成坑塘和裂紋或因地基沉降路基整體下沉。2、原因分析(1)填筑前對基底沒有處理,如:對基底表面的雜草、有機土、種植土及垃圾等沒有清理。對耕地和土質松散的基底在填筑前沒有壓實。(2)路基填料選擇不妥,如采用粉質土或含水過高的粘土等填料,不易壓實。(3)不一樣土質的材質沒有分層填筑,而采用混合填筑。(4)壓實機械選擇不妥或壓實措施不對,壓實遍數局限性等形成壓實度不夠或壓實不均勻。(5)路基下存在軟基,路基填筑前沒有對軟基進行處理,在路基自重作用下,軟基壓縮沉降或因承載力局限性向兩側擠出,引起路基沉陷。(6)軟基雖經處理,但因工期較緊,沉陷時間局限性,引起工后沉降過大。3、防止措施(1)填筑前應對基底進行徹底清理,挖除雜草、樹根,清除表面有機土、種植土和垃圾,對耕地和土質松散的基底應進行壓實處理。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基底壓實度,重型不應不不小于85%,路基填土高度不不小于80cm時,不適宜不不小于路床的壓實原則。(2)宜選用級配很好的粗粒土作為填筑材料,當采用細粒土時,如含水量超過最佳含水量兩個百分點以上時,應采用晾曬或滲透石灰、固化材料等技術措施進行處理,填筑材料最小強度和最大粒徑應滿足下表。(3)用不一樣填料填筑路基時,應分層填筑,每一水平層均應采用同類材料,不得混填。土方路基應分層壓實,每層的壓實厚度不適宜超過20cm,路床頂面最終一層的最小壓實厚度不應不不小于8cm,壓實機械的功能及碾壓遍數應通過試驗確定。(5)軟土地基的路面宜采用瀝青混凝土路面或其他宜翻挖的路面,路面的橫坡應合適的提高,防止出現倒坡現象。4、治理措施(1)在路面鋪筑前產生路基下沉,應查明原因,采用不一樣的處理措施,如系路基壓實度不夠,可參照路基填土壓實度達不到原則進行處理,如系地基下沉,可采用超載預壓,待路基下沉穩(wěn)定后(按設計規(guī)定)再鋪筑路面。如工期較緊,可以合適換填輕質材料,如粉煤灰,石灰混合料,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砌塊(E.P.S)等。(2)路面鋪筑后發(fā)生沉陷時,一般路堤的整體下沉可不做處理,如與人工構造物產生錯臺或影響路面縱坡時,可參照路堤與構筑物錯臺處理。(二)路基邊坡滑塌1、現象路基邊坡塌陷或沿某滑裂面滑塌。2、原因分析(1)路基邊坡坡度過陡,尤其在路基填土高度較大時,未進行滑裂驗算。(2)路基邊坡沒有同路基同步填筑。(3)坡頂、坡腳沒有做好排水措施,由于水的滲透,填土內聚力減少,或坡腳被沖刷掏空。(4)位于沿河,魚塘地段的路基,由于未采用防護措施,長期受水浸淹和魚蠶食,使路基坡腳和邊坡逐漸侵蝕,導致坍塌。3、防止措施(1)路基應按設計規(guī)定或有關施工規(guī)范規(guī)定的坡度放坡。如因現場條件所限達不到規(guī)定的坡度規(guī)定期,應請設計進行驗算,制定處理方案,如采用反壓護道,砌筑短墻,用土工合成材料包裹等。(2)路基邊坡應同路基一起全斷面分層填筑壓實。填筑寬度應比設計寬度大出20~50cm,然后削坡成型。新舊路基填方,邊坡的銜接處,應開挖臺階,臺階寬度對高速公路,一級公路為2m,其他公路不得不不小于1m,臺階底應為2%~4%向內傾斜的坡度(如下圖)。(4)沿河、魚塘地段的路基可設邊坡防護。如拋石防護,石籠防護,漿砌或干砌塊石護坡,或加大邊坡,一般在設計水位如下可采用1:(1.75~1.2),常水位如下為1:2~1:3。4、治理措施把失穩(wěn)路基的松填料清除,然后對軟基進行加固處理,常用加固措施有置換土層、反壓護道、袋裝砂井、塑料排水板、碎石樁、砂樁等,再將路基分層填筑,分層壓實。也可采用輕質材料填筑路堤,以減輕壓力。(三)路堤失穩(wěn)1、現象路堤如下軟基向兩側擠出,路堤坍塌或塌陷。2、原因分析(1)路堤筑于軟土地基之上,路堤填筑前未對軟基進行處理,而路堤的重量又超過軟基的承載能力。(2)路堤填筑速率過快,使軟基來不及固結到夠提高承載力來克服路堤的重量。3、防止措施(1)在路堤施工此前對軟基進行處理,提高其承載力。(2)控制填土速率,填土速率可以由理論計算或用下列措施確定:1)地面沉降速率:埋設沉降板,每隔1~2天觀測一次,規(guī)定中線表面日沉降量不不小于10mm。2)邊樁水平位移:邊樁長1.0~1.5m,打入地面如下1.0m左右,規(guī)定日水平位移不超過4、治理措施把失穩(wěn)路基的松填料清除,然后對軟基進行加固處理。常用加固措施有置換土,反壓護道,塑料排水板,碎石樁,砂樁,深層加固等,再將路基分層填筑,分層壓實。也可采用輕質路堤,以減輕壓力。(四)路堤與構筑物錯臺1、現象由于路堤與構筑物的縱向不均勻沉降,導致構筑物連接處在公路運行先期產生沉降差,引起錯臺,車輛行駛過程中跳車。2、原因分析(1)構筑物與路堤之間的縱向不均勻沉降,一般地區(qū)公路橋梁多為樁基礎,樁尖落到持力層,設計控制工后的沉降量一般為2~3cm,而橋臺后路堤,往往由于預壓荷載或固結時間局限性,路堤壓縮及軟基沉降沒有所有完畢,致使路堤竣工后沉降偏大,引起錯臺。(2)構筑物后的填土,尤其是開挖后的回填土,旌工時分層填筑不嚴格,碾壓效果差,壓實度偏低。3、防止措施(1)路堤填筑超前,待橋頭路堤沉降固結后(一般需預壓六個月)再開挖進行橋臺旋工。(2)路堤采用輕質材料如粉煤灰、聚苯乙烯(EPS)砌塊。(3)進行軟土地基處理。(4)橋臺后設一定長度的搭板,起緩沖作用。(5)小橋、涵洞容許有自身適量的、均勻的沉降,使之與路堤沉降相協調,例如采用箱形構造、聯合基礎,加筋土橋臺等。4、治理措施對錯臺引起的橋頭跳車,需加強常常性的養(yǎng)護,對瀝青混凝土路面,需局部(橋頭部分)罩面,對橋頭混凝土砌塊裝配式面層需進行合適加補基層,抬高面層砌塊;對水泥混凝土路面,可采用加罩瀝青面層,以消除錯臺影響。(五)路堤基底壓實度達不到原則1、現象路堤基底地面經壓實后達不到規(guī)范規(guī)定的壓實度。2、原因分析(1)基底地面表層的種植土、草皮、樹根、淤泥等沒有清除。(2)基底地面原為水田、池塘、洼地,土的含水量高,水又無法排出。3、防治措施(1)路基填筑此前應清除地表種植土、草皮、樹根、淤泥,然后再進行基底地面壓實。(2)對于水田、池塘、洼地,土的含水量高的狀況,應先開縱橫向排水溝,排水疏平,再進行壓實。如仍無法到達壓實度,則可用石灰均勻拌入,或換填含水量靠近最佳含水量(±2%)的土,然后再進行壓實。(六)路基填土壓實度達不到原則1、現象填土經壓實度達不到規(guī)范規(guī)定的壓實度。2、原因分析(1)填土含水量偏大或偏小,達不到最佳含水量。(2)填土顆粒過大(>10mm),顆粒之間空隙過大,或者填料不符合規(guī)定,如:粉質土、有機土及高塑指的粘土等。(3)填土厚度過大或壓實度不夠。3、防止措施(1)應使土的含水量靠近最佳含水量(±2%)時進行壓實。(2)優(yōu)先選擇級配很好的粗粒土等作為路堤填料,填料的最小強度和最大粒徑應符合路基填料最小強度和最大粒徑規(guī)定。多雨潮濕地區(qū)當采用天然稠度不不小于1.1,液限不小于40,塑性指數不小于18的粘質土,用作高速公路、一級公路和二級公路上路床的填料時,應采用多種措施(晾曬、摻加石灰粉等)使其壓實度到達上表原則。上述土用于下路床及上、下路堤的填料時,可采用輕型原則,其壓實度應到達規(guī)定。(3)填土應水平分層填筑,分層壓實,一般壓實厚度不超過20cm,路床頂面最終一層的最小壓實度不不不小于8cm。(4)應通過試驗來確定壓實機具和壓實遍數。(七)路基彈簧1、現象路基土在壓實時產生受壓處下陷,四面彈起,如彈簧般上下抖動,路基土形成軟塑狀態(tài),體積沒有壓縮,壓實度達不到規(guī)定,俗稱彈簧土。2、原因分析(1)填土為粘性土,含水量過大,而水分又無法散發(fā),在這種狀況下進行壓實,就會產生彈簧土。(2)下臥層軟弱,含水量過大,在上層碾壓過程中,下層產生彈簧反應了上層彈簧,或者下層水分通過毛細作用,滲透上層路堤,增長了上層的含水量,引起彈簧。(3)過度的碾壓,使土顆粒之間空隙減小,水膜增厚,抗剪力減小,引起彈簧。3、防止措施(1)防止用天然稠度不不小于1.1,液限不小于40,塑性指數不小于18,含水量不小于最佳含水量兩個百分點的土作為路堤填料。(2)填土在壓實時,含水量應控制在最佳含水量兩個百分點之內。(3)填上層土時,應對下層填土的壓實度和含水量進行檢查,待檢查合格后方能填筑上層土。(4)在填土時應開好水溝,或采用其他措施減少地下水位到路基50cm如下。4、治理措施(1)將彈簧土翻開晾曬、風干靠近最佳含水量(+2%)時再進行壓實,或將彈簧土挖除換干土或透水性材料,如:砂礫、碎石等回填、壓實。(2)用石灰粉或其他固化材料均勻拌入彈簧土中,經一定期間悶料,吸取土中水分,減少含水量,然后再進行壓實。(八)溝槽回填土沉陷1、現象溝槽中填土局部或大片出現下沉,形成下凹現象。2、原因分析(1)溝槽中積水、淤泥、松土等沒有清除潔凈就進行回填。(2)基底未填滲水材料,或水位下的回填土采用粘土填筑。(3)回填厚度過大,沒有做到分層回填、分層壓實,回填土壓實度沒有到達原則。3、防止措施(1)溝槽回填前,應排干積水,清除淤泥,松土及雜草、雜物。然后挖成臺階狀,再進行回填。(2)基底應鋪筑不不不小于30cm的砂墊層,然后宜用塑料指數不不小于6,水穩(wěn)定性好的透水性土回填至水位以上50cm。或者用石灰、粉煤灰混合料,砂礫,高堿灰等回填。(3)回填土應分層回填,分層壓實至到達規(guī)定壓實度,分層壓實厚度不超過20cm。4、治理措施(1)如是局部沉陷應將沉陷部分松土挖出,然后用符合規(guī)定的土分層回填,分層壓實,修復沉陷。假如土的含水量過大,無法壓實到達規(guī)定的壓實度,則可以均勻的拌入石灰后再壓實,修復沉陷。(2)如為大面積沉陷,而采用翻挖有困難時,則可以對溝槽采用加固措施,如回填石灰土、礫石砂、三渣材料來修復溝槽,并對溝槽上的路面厚度作合適的加厚。(九)路床積水1、現象路床上有水無法排走2、原因分析(1)路床平整度差,凹凸不平,在凹槽處形成積水。(2)路床橫坡過小,無法將水通過橫坡排除。(3)路床開挖后,沒有做好排水盲溝,或排水盲溝淤塞,使路槽水無法排出到邊溝中去。(4)路床標高下于周圍路面標高,而路基又沒有邊溝或其他排水設施,以至路床水無法排除。3、防止措施(1)路床平整度應到達規(guī)定規(guī)定。(2)路床橫坡應≥2%~3%,以利排水。(3)路槽開挖后,應開設盲溝,并同邊溝連通。(4)路基應開好排水邊溝,或做好其他排水措施。4、治理措施根據路床積水原因,按不一樣的狀況采用不一樣的措施(如防止措施),將路床積水排出。(十)路肩盲溝淤塞1、現象路肩盲溝不能起到排水作用,導致路床積水。2、原因分析(1)盲溝中回填的材料含泥量過大,堵塞了盲溝的排水通道,使盲溝不能排水。(2)當路基填筑的是粉煤灰材料時,盲溝于粉煤灰路基相連一側,沒有設土工織物,使粉煤灰流入盲溝中,導致盲溝淤塞。3、防止措施(1)盲溝中應回填含泥量不不小于5%的有一定級配的透水材料,如碎石、道渣、砂礫等。(2)如是粉煤灰路基,路基與粉煤灰相連一端應包土工織物,以阻隔粉煤灰隨水一起流入盲溝。4、治理措施將淤塞盲溝中的填料挖出,然后根據產生淤塞的不一樣原因分別采用不一樣的措施(如防止措施)。(十一)路肩車轍、坑槽1、現象路肩低洼不平,低洼處易積水。2、原因分析(1)行駛車輛車輪碾壓。(2)土路肩表面不密實或土質粘性局限性,經暴雨沖刷形成縱橫溝槽。(3)路面排水不暢,在路緣石外側滲水形成溝槽。(4)路肩培土不均勻,壓實度不夠。經自然沉降后形成坑槽。3、防止措施(1)路肩土宜用粘性土培筑,土路肩宜種植草皮,并常常修剪。(2)設置截水明槽,自縱坡坡頂起,每隔20m左右兩側交叉設置30~50cm寬的斜向截水明槽,并用碎(礫)石填平。同步在路肩邊緣處設置高8~12cm,頂寬8~12cm的攔水帶,在每條截水明槽處留一滴水缺口,其下邊的邊坡用草皮或砌石加固,使雨水集中在截水明槽內排出。(3)路肩施工時,路肩不得高于路面。(4)路肩培土應控制壓實度,路肩橫坡應較路面橫坡大1%~2%。4、治理措施(1)及時養(yǎng)護維修,用與原路肩相似的土填平壓實。(2)硬路肩用同類型路面的措施養(yǎng)護維修。(十二)路肩與路面錯臺1、現象路肩低于或高于路面,導致路面?zhèn)认蛲饴痘蚺潘粫?,路面積水等。2、原因分析(1)由于路肩培土壓實度達不到原則,邊坡外向傾斜,路肩下沉使路肩低于路面,導致錯臺。(2)施工過程中,路肩培土沒有到位或過于偏高。3、防止措施(1)施工時嚴格控制路肩培土壓實度,大型壓實機具不能用時,應用小型壓實機具壓實,且輔以人工修平。(2)路肩培土到位,橫坡修整到位。4、治理措施(1)路肩低于路面時,用同類型的土填平壓實,保持合適橫坡。(2)路肩高于路面時,鏟除多出的土,并整平拍實。(十三)邊溝積水1、現象邊溝長期處在積水狀態(tài),無法排水。2、原因分析(1)邊溝長期不疏通,導致淤塞。(2)邊溝排水口由于沖刷等原因堵塞。(3)原排水系統破壞。3、防止措施應常常養(yǎng)護,保持設計斷面,及時清除雜物,溝底保持不不不小于0.5%的縱坡,平原地區(qū)排水困難和地段應保持不不不小于0.2%的縱坡,對于沿線開發(fā)的路段一般在300~500m左右分路段將水流接入地區(qū)的排水分流。4、治理措施及時清理雜草、淤泥,疏通邊溝且修整至設計斷面尺寸和縱坡。(十四)路床壓實寬度局限性1、現象路床的碾壓寬度局限性,局部或所有不不小于路面構造的寬度導致路面構造處與未壓實的軟路基上,在雨水滲透后,土基失穩(wěn)路邊下沉。2、原因分析放樣不準,或邊線樁丟失移位,使碾壓失去目的。3、防止措施(1)加強測量放樣的檢查、復核工作,健全放樣校對制度。(2)碾壓路床邊線時,應超過路面構造寬度約10~15cm。4、治理措施(1)如尚未修筑路面構造,可采用人工補夯壓實后再修筑路面構造。(2)如已修筑路面,并發(fā)生路邊下沉,通過養(yǎng)護維修用面層材料罩平,調整平整度。(十五)路肩邊坡過陡1、現象填土路堤邊坡不不小于設計邊坡(一般為1:1.5)。導致邊坡滑動。2、原因分析(1)放樣不準導致路基填筑寬度局限性。(2)受地理或周圍建筑物限制,人為約束路堤填土底層寬度局限性。3、防止措施(1)加強放樣復核驗收制度。(2)施工人員發(fā)現實際地形無法滿足設計邊坡時,應及時與設計聯絡。4、治理措施(1)調整邊坡(2)在無法調整邊坡時,當邊坡不不小于1:1.1并不小于1:1.5時,可加建漿砌塊石護坡,當邊坡不小于1:1.1時宜改建為漿砌塊石擋土墻。(十六)中央分隔帶內部積水滲人路面構造層1、現象當原設計中央分隔帶未設置排水措施的道路,路面出現局部損壞,甚至有路基翻漿現象,翻挖路面構造時發(fā)現路床內有積水。2、原因分析當中央分隔帶原設計未設置排水措施,帶內種植綠化,雨后積水滲透路面構造中的三渣層頂面和礫石砂基層內。行車碾壓時,中央分隔帶滲透三渣層面的水或瀝青面層在雨水下滲后的水在動水壓力作用下,使三渣層逐漸損壞,引起瀝青面層坑塘并出現局部石灰反漿,底基層礫石砂層內積水泡軟土路基,久而久之軟化的土路基翻漿也出目前路面面層。3、防止措施中央分隔帶內設計縱橫向盲溝,并與車行道路肩內盲溝聯通一直排到公路邊溝,在都市道路中盲溝排水出口可采用加勁透水軟管接入雨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