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愛國憂民與文人之魂_第1頁
端午:愛國憂民與文人之魂_第2頁
端午:愛國憂民與文人之魂_第3頁
端午:愛國憂民與文人之魂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端午:愛國憂民與文人之魂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粽葉飄香,端午到來。作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節(jié)日,端午節(jié)已經陪伴中國人走過了千秋的歷程,成為了中華民族最喜聞樂見的傳統(tǒng)佳節(jié)之一。端午,標引著四季時序的儀式。西晉《風土記》云:仲夏端午。端者,初也。這是端午一詞最早的出處。農歷五月初五的端午節(jié)在我國的民俗文化中,有著特殊的意義。由于五月天氣漸熱,瘟疫易起,植物蔥綠,百蟲滋生,兇險激增。因此自古以來,人們從生活經驗里總結出不少五月的禁忌:是月也,日長至,陰陽爭,死生分。君子齋戒,處必掩身,毋燥;止聲色,毋或進,薄滋味,毋致和,節(jié)嗜欲,定心氣。甚至連小孩子口中的童謠也有端午不戴艾, 死去變妖怪端午蓋屋,令人頭禿等說法。五月一度被古人看作惡月。也由此,端午節(jié)的出現便顯得尤為重要了,它提醒世人時節(jié)的流轉變化, 沖淡對未知兇險的恐懼,讓人們在團聚中為明天祈福。端午節(jié)的習俗當中,門口插艾、蘭草沐浴、張貼道教符、引用雄黃酒、佩戴五色線等,最初都是為了驅邪避兇、祛病消災。在繁多的儀式當中,我們尤能體悟古人對萬事萬物變化的感知與敬畏, 對平安健康的吉祥生活的渴望。 可以說,端午節(jié)的文化起源是中國人最初對生命觀念、宇宙觀念、自然觀念的樸素表達,也是當時不確定生活中的一抹暖色。端午,沉浸著節(jié)日歡樂的端緒。巴赫金在狂歡化理論中,對節(jié)日1與人的關系有著深入探討:狂歡節(jié)的更新精神與自由淺層次上的解放精神不謀而合,狂歡節(jié)的歡樂與笑聲是使人達到自由的途徑。因此,狂歡是自由生命的彰顯,狂歡的深層意義是人的自由。端午節(jié)有許多令人興奮與放松的節(jié)日娛樂方式:龍舟競渡、高歌飲酒等,這同樣是人們擺脫日常生活種種羈絆的強心劑與安慰劑。 經過這樣的狂歡,人們更加接近一種精神上的自由, 追求更為理想的人類生存境界。 北宋詞人黃裳在《減字木蘭花 .競渡》一詞中就對賽龍舟有傳神的描述:紅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渚。鼓擊春雷,直破煙波遠遠回。歡聲震地,驚退萬人爭戰(zhàn)氣。金碧樓西,銜得錦標第一歸。這首詞采取白描手法,通過色彩、聲音來刻畫競渡奪標的熱烈緊張氣氛,同時反映了人們熱烈緊張的精神狀態(tài),充滿節(jié)日氛圍。元末明初的文學家瞿佑曾寫下《菖蒲酒》一詩描繪了一場端午盛會:采得靈根傍藕塘,只因佳節(jié)屆端陽。金刀細切傳纖手,玉斝輕浮送異香。廚薦鰣魚冰作鲙,盤供角黍蔗為漿。同時節(jié)物充筵會,縱飲何妨入醉鄉(xiāng)。在這首詩當中,佳肴、美酒、美人的纖纖玉手,仿佛都在暗示著在節(jié)日中可以盡情狂飲、不醉不休的快樂與肆意?!肚寮武洝樊斨械囊皇讟犯姟秳濤埓访枋隽颂K州地區(qū)的端午盛況:汨羅已死三千年,招魂野祭端陽前。蘇州龍船夸絕勝,百萬金線水中迸。冶坊浜口斟酌橋,樓頭水面爭妖嬈!小龍船劃疾如駛,大龍船劃亂紅紫。勝會爭夸十日游,青簾畫舫結燈球。四更堤外笙歌散,博得人稱假虎丘。詩中處處呈現著歌舞升平之象,洋溢著歡愉的節(jié)日氣氛。在端午節(jié)里,民眾忘記了日常生活的瑣事,達到了精神上的自由放松,盡情享受著節(jié)日快樂的端緒。2端午,傳揚著愛國憂民的旋律。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端午節(jié)民俗起源說法眾多,但屈原無疑是端午節(jié)最醒目的文化符號。端午節(jié)對屈原的緬懷,是歷史的造就和民眾的抉擇,是中華民族高度的文化自覺,是中華民族愛生活、愛家、愛國,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體現,是國人重要的精神財富。民眾懷念這位苦吟澤畔的浪漫主義詩人,懷念他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愛國不渝,懷念他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悲天憫人,懷念他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剛勇執(zhí)著, 懷念他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的高尚品格。屈原的一生,是為實現振興故國、光融天下的美好理想而不屈不撓、九死不悔地奮斗的一生,生得榮光;屈原之死,以身殉國難,是身殉理想,也是身殉名節(jié),死得偉大。屈原,是端午節(jié)的靈魂,在這一天,人們帶著對家國的熱愛重溫歷史的厚重,紀念屈原以及敬佩像屈原一樣愛國憂民的民族英雄, 仰望那些照亮歷史蒼穹的閃爍群星。屈原的忠魂萬古長存!端午,滋養(yǎng)著高潔不屈的精魂。千秋的佳作《離騷》《九歌》還在吟唱,千秋的江水依然澎湃激動,千秋的粽米依然飄香。愛國憂民的屈原形象是政治理性與道德精神的集中體現,不僅得到了民眾的愛戴,更成為了歷代正能量頌揚的對象;端午,不僅是民眾慶祝的節(jié)日,更是中華民族吟詩作賦追憶屈原、追溯屈原精神、自我勉勵的重要儀式。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在《競渡曲》中飽含同情:靈均何年歌已矣,哀謠振楫從此起曲終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車注。這種同情不僅是對屈原不幸遭遇的慨嘆,更是作者對自己內心深處民族依戀和熱愛的3表達。蘇軾曾寫下《屈原塔》鼓舞逆境中的自己知此理、持死節(jié):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精魂飄何處,父老空哽咽。至今滄江上,投飯救饑渴。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屈原古壯士,就死意甚烈。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決。南賓舊屬楚,山上有遺塔。應是奉佛人,恐子就淪滅。此事雖無憑,此意固已切。古人誰不死,何必較考折。名聲實無窮,富貴亦暫熱。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節(jié)。文天祥也曾在被謠言誣陷之時,寫下《端午即事》表明心志: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丹心照夙昔,鬢發(fā)日已改。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端午節(jié)的文化意蘊經由歷代文人的吟誦,而顯得更為豐厚與深刻。聞一多先生曾寫過:惟其端午是一個古老的節(jié)日,和中國人民同樣的古老許許多多的習慣,凝結成一個傳統(tǒng);許許多多的傳統(tǒng),沉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