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七年級語文上冊期末專題復習8課外文言文閱讀習題課件新人教版_第1頁
2022七年級語文上冊期末專題復習8課外文言文閱讀習題課件新人教版_第2頁
2022七年級語文上冊期末專題復習8課外文言文閱讀習題課件新人教版_第3頁
2022七年級語文上冊期末專題復習8課外文言文閱讀習題課件新人教版_第4頁
2022七年級語文上冊期末專題復習8課外文言文閱讀習題課件新人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期末專題復習8課外文言文閱讀一、課內外比較閱讀(一)閱讀甲、乙兩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甲]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乙]成王封伯禽于魯。周公誡之曰:“往矣,子無以魯國驕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fā),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吾聞,德行寬裕,守之以恭者,榮①;土地廣大,守以儉②者,安;祿位尊盛③,守以卑④者,貴⑤;人眾兵強,守以畏⑥者,勝;聰明⑦睿智,守之以愚⑧者,哲⑨;博聞強記,守之以淺者,智。夫此六者,皆謙德也。夫貴為天子,富有四海,由⑩此德也。不謙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紂是也。可不慎歟?”

[注]①榮:榮華顯貴。②儉:行為約束而有節(jié)制,不放縱。③尊盛:位高勢盛。④卑:低下。⑤貴:地位顯要。⑥畏:同“威”,威嚴。⑦聰明:指明察事理。⑧愚:愚拙,不巧偽。⑨哲:明智,聰明。⑩由:奉行,遵從。1.用“/”給下面的句子劃分朗讀節(jié)奏。(限一處)子無以魯國驕士子/無以魯國驕士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增長害怕,擔心輕薄輔佐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年與時馳,意與日去。譯文:(2)夫此六者,皆謙德也。譯文:年紀隨同時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隨同歲月而喪失。這六點,都是謙虛謹慎的美德。4.分析甲、乙兩文,說說諸葛亮與周公在告誡兒子時方法上有什么異同點。同:都采用正反對比的方法,使文章觀點鮮明,說理透徹。異:諸葛亮重在說理,周公則善于結合事例,如自己對人才的重視,桀、紂的亡國等。(二)閱讀甲、乙兩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甲]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shù)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乙]一屠暮行,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者所遺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顧無計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極力吹移時,覺狼不甚動,方縛以帶。出視,則狼脹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張不得合。遂負之以歸。非屠,烏能作此謀也!5.解釋下列加點的詞。前神情、態(tài)度6.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譯文:另一只狼正在積薪中打洞,想要從通道進入攻擊屠戶的背后。7.甲、乙兩文均出自蒲松齡《聊齋志異》。請分別概括兩個故事“異”在哪里。甲文“異”在一個屠戶殺死了兩只狡猾的餓狼。乙文“異”在一個屠戶用吹豬的方法吹死了一頭惡狼。8.從兩文可以看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狼的形象是怎樣的?你如何看待狼的這種傳統(tǒng)形象?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對狼是排斥、對立的態(tài)度,狼在人們心目中是陰險狡詐、貪婪兇狠的形象,是惡人的象征。[示例一]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我們應該改變狼的傳統(tǒng)形象,客觀、平等地看待狼,與狼和諧共存。[示例二]狼是一種值得我們人類學習的動物,狼與狼之間十分團結,可以成為我們的榜樣,我們應該學習狼的精神。二、課外閱讀(一)

有鸚鵡飛集他山,山中禽獸輒相愛。鸚鵡自念雖樂,不可久也,遂去。后數(shù)月,山中大火。鸚鵡遙見,便入水濡羽,飛而灑之。天神曰:“汝雖有志意,然何足云也?”對曰:“雖知不能救,然嘗僑居是山。禽獸行善,皆為兄弟,不忍見耳?!碧焐窦纹淞x,即為之滅火。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棲息離開回答曾經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組是()A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鸚鵡自念雖樂,不可久也。譯文:(2)汝雖有志意,然何足云也?譯文:鸚鵡自己想(在這里)雖然快樂,但不能長久居住。

你雖然有志氣,但有什么用呢?4.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你從這則文言故事中得到了什么感悟。[示例]天助自助者;我們要知恩圖報、敢于奉獻;盡自己所能幫助別人,就能以誠心感動他人并得到幫助。(二)患盜論劉敞

天下方患盜。或問劉子曰:“盜可除乎?”對曰:“何為不可除也?顧①盜有源,能止其源,何盜之患?”或曰:“請問盜源?”對曰:“衣食不足,盜之源也;政賦不均,盜之源也;教化不修②,盜之源也。一源慢③,則探囊發(fā)篋而為盜矣;二源慢,則操兵刃劫良民而為盜矣;三源慢,則攻城邑略百姓而為盜矣。此所謂盜有源也?!?/p>

[注]①顧:只是。②修:貫徹得好。③慢:疏忽。5.解釋下列加點的詞。清除、消滅足夠箱子6.下列句子中的“或”與“或問劉子曰”中的“或”意思相同的一項是()C7.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顧盜有源,能止其源,何盜之患?譯文:(2)則攻城邑略百姓而為盜矣。譯文:只是偷盜是有根源的,如果能夠阻斷偷盜的根源,還擔心會有盜賊嗎?就會攻打城鎮(zhèn)、侵犯百姓成為盜賊啊。8.作者認為產生“盜”的原因有哪些?(用原文回答)衣食不足、政賦不均、教化不修。(三)獻馬賈①禍周厲王使芮伯帥師伐戎,得良馬焉,將以獻于王。芮季②曰:“不如捐③之。王欲無厭,而多信人之言。今以師歸而獻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獲為不止一馬,而皆求于子。子無以應之則將曉④于王王必信之是賈禍也?!备ヂ牐浍I之。榮夷公果使有求焉,弗得,遂譖⑤諸王,曰:“伯也隱?!蓖跖?,逐芮伯。君子謂芮伯亦有罪焉爾,知王之瀆⑥貨而啟⑦之,芮伯之罪也。(選自《郁離子·獻馬》)[注]①賈(ɡǔ):招致。②芮季:芮伯的弟弟。古代用伯、仲、叔、季表示兄弟排行次序,“季”表示排行最后的。③捐:拋棄,舍棄。④曉(xiāo):吵嚷,爭吵。此指進讒言。⑤譖(zèn):誣陷,中傷。⑥瀆(dú):貪污。⑦啟:招致,引發(fā)。此處指招惹。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B10.用“/”給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斷句。(斷三處)子無以應之則將曉于王王必信之是賈禍也子無以應之/則將曉于王/王必信之/是賈禍也11.結合文章內容分析周厲王和芮伯兩個人物的性格特點。周厲王:聽信榮夷公的讒言,不去求證,驅逐芮伯,說明他貪婪而昏庸。芮伯:得了一匹良馬就獻給厲王,不聽弟弟的忠告,說明他忠誠卻愚蠢。(四)

京師花木最古者,首給孤寺①呂氏藤花,次則余家之青桐,皆數(shù)百年物也?!瓍问险笫叟c高太守兆煌,又轉售程主事振甲。藤今猶在,其架用梁棟之材,始能支柱。其陰覆廳事一院,其蔓旁引,又覆西偏書室一院?;〞r如紫云垂地,香氣襲衣。慕堂②在日,或自宴客,或友人借宴客,觴詠殆無虛夕③。迄今四十余年,再到曾游,已非舊主,殊深鄰笛之悲④。(節(jié)選自《閱微草堂筆記》,有刪減)

[注]①給孤寺:寺名。②慕堂:呂元龍,乾隆時舉人,曾與作者同窗。③觴詠殆無虛夕:飲酒賦詩,幾乎沒有空過一個晚上。④鄰笛之悲:是哀念亡友的典故。1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都還才延伸13.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限兩處)次則余家之青桐1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r如紫云垂地,香氣襲衣。譯文:次/則/余家之青桐藤花盛開時猶如紫云垂落地面,香氣襲人。15.《閱微草堂筆記》流露出作者對理想生存狀態(tài)的追求,從選文可以看出紀昀追求怎樣的生存狀態(tài)?追求花木優(yōu)美的居住環(huán)境,喜愛與朋友相聚。(五)農夫與行者張翀農夫耕于田,數(shù)息①而后一鋤。行者見而曰:“甚矣,農之惰也!數(shù)息而后一鋤,此田終年不成!”農夫曰:“吾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術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數(shù)鋤,一鋤盡一身之力。未及移時,氣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聲,且仆于田,謂農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難也。”農夫曰:“非耕難,乃子之術誤矣!人之處事亦然,欲速則不達也。”行者服而退。(選自《渾然子》,有刪改)[注]①息:呼吸。16.解釋下列加點的詞。在過路人像下雨一樣告訴,對……說17.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非耕難,乃子之術誤矣!不是耕田難,是你的方法錯誤(不對)?。?8.這個故事給你什么啟發(fā)?請用自己的語言表述。[示例一]做事情要講究方法,不能急于求成,否則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目的)。[示例二]只有在生活實踐中,才能找到正確的答案。(或:沒有實踐,就沒有發(fā)言權)[示例三]實踐勝于說教。[示例四]事非經歷不知難。(六)

兩牧童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謀分捉之,各登一樹,相去數(shù)十步。少頃,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倉皇。童于樹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聞聲仰視,怒奔樹下,且號且抓。其一童又在彼樹致小狼鳴急。狼聞聲四顧,始望見之;乃舍此趨彼,號抓如前狀。前樹又鳴,又轉奔之。口無停聲,足無停趾,數(shù)十往復,奔漸遲,聲漸弱;既而奄奄僵臥,久之不動。童下視之,氣已絕矣。(選自蒲松齡《聊齋志異》)19.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距,距離神情看斷20.下列句中的“之”與“始望見之”中的“之”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D2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童于樹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譯文:一個牧童在樹上扭動小狼的蹄爪、耳朵,故意讓(它)號叫。22.有位同學說:“百度百科上這樣評論這個故事:要敢于用智慧戰(zhàn)勝比自己強大的敵人。我覺得這個故事好像還有另外的理解?!闭埬銖摹澳镣焙汀按罄恰敝腥芜x一個角度,說說對這個故事的理解?!澳镣?/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