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人教版必修三-第2課-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課件_第1頁
高中歷史人教版必修三-第2課-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課件_第2頁
高中歷史人教版必修三-第2課-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課件_第3頁
高中歷史人教版必修三-第2課-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課件_第4頁
高中歷史人教版必修三-第2課-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儒家思想經歷:春秋時期,應運而生→戰(zhàn)國后期,蔚然大宗→秦,遭到打擊→漢初,逐漸復蘇→漢武帝時期,成為正統(tǒng)中國的思想學術在不斷的相互滲透、改造,以適應社會經濟政治發(fā)展的需要,同時又將反作用于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發(fā)展。儒家思想經歷:春秋時期,應運而生→戰(zhàn)國后期,蔚然大宗→秦,遭1四大名著之紅樓夢500字讀后感及心得體會《紅樓夢》作為我國古典名著中的一本,以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線,突出作者曹雪芹對當時封建社會的不滿,為我們展開了一個嶄新的畫卷,讓我們了解歷史,從歷史中悟出正真的道理。XXXX整理了“”僅供參考,希望能幫助到大家!【一】《紅樓夢》作為我國古典名著中的一本,使我受益匪淺?!都t樓夢》主主要記敘了賈、史、王、薛四大家族從富貴頂端的上流社會到滅亡的整過過程,以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線,突出作者曹雪芹對當時封建社會的不滿,為我們展開了一個嶄新的畫卷,讓我們了解歷史,從歷史中悟出正真的道理。翻開此書,每一回的故事都使我刻骨銘心。然而,從這本書中我也讀出了作者曹雪芹十年之間創(chuàng)作的艱辛。當我讀到第十三回《劉姥姥進大觀園》時,我真驚了!我為作者的伏筆震驚,也為當時的富貴人家震驚。大觀園,不知有多少個館樓,連吃一頓飯都如此講究,難道不令我們震驚嗎?當我懷著急迫的心情讀大結局時,我為賈、史、王、薛四大家族感到悲哀,同時我也為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悲劇而感慨。被逼無奈的林黛玉病絕身亡,賈寶玉因林黛玉之死,看破紅塵,出家為僧。然而,因為社會轉變,賈、史、王第2課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學習目標:1.知道漢代儒學成為正統(tǒng)思想的史實。2.理解董仲舒新儒學的內容和與特點。3.理解漢朝統(tǒng)治思想從無為到有為的背景,以及獨尊儒術的原因。四大名著之紅樓夢500字讀后感及心得體會第2課

“罷黜百家,2一、秦漢時期治國理論:重法輕儒(焚書坑儒)1.秦代:一、秦漢時期治國理論:重法輕儒(焚書坑儒)1.秦代:3“焚書坑儒”的原因:⑴

秦朝統(tǒng)一后,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文化成為政治權力的附庸⑵儒生、游士引用儒家經典,圣賢言論,批評時政,不利于秦朝的統(tǒng)治。⑶導火線:關于郡縣制與分封制之爭?!胺贂尤濉钡脑颍孩徘爻y(tǒng)一后,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4

公元前213年,始皇舉行盛大宴會。博士(儒家)70人上前祝壽,仆射周青臣當面歌頌秦始皇完成統(tǒng)一的功德,博士淳于越(齊人)卻建議始皇效法周分封子弟功臣,說:“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必┫嗬钏辜右择g斥,主張禁止諸生引證《詩》、《書》和百家語,以古非今,誹謗朝庭,“惑亂黔首”,提出了“焚書”的建議,得到始皇的認可。當時所焚之書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是統(tǒng)一前的列國史記;二是百姓收藏的《詩》、《書》等百家語。一律全部要焚燒。還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如:有敢私論《詩》、《書》的處死;以古非今的滅族;禁止私學,凡要學習的一律以吏(法)為師。嚴厲貫徹焚書令,使古代的文化典籍遭到極大的破壞。公元前213年,始皇舉行盛大宴會。博士(儒家)705魯壁位于山東曲阜孔廟內。據說是秦朝時孔子第九代孫孔鮒藏《論語》等儒家經典的墻壁魯壁6(1)西漢初年的“無為而治”:2.漢代:從“無為”到“有為”材料一:漢興,接秦之弊,諸侯并起,民失作業(yè),而大饑饉?!讼嗍?,死者過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

——《漢書·食貨志》現實:秦末農民戰(zhàn)爭,楚漢戰(zhàn)爭使社會經濟破壞嚴重措施:無為而治,輕徭薄賦,與民休息(1)西漢初年的“無為而治”:2.漢代:從“無為”到“有為”7什么是“無為而治”?

意思是自己不妄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無為而治決不是什么都不做。應該是不妄為,不隨意而為,不違道而為。

黃老之學是中國戰(zhàn)國時的哲學、政治思想流派。尊傳說中的黃帝和老子為創(chuàng)始人,故名。該派為道家和法家思想結合,并兼采陰陽、儒、墨等諸家觀點而成。內容上追求治身(養(yǎng)生)和治國,倡導“無為而無不為”的“積極無為”的哲學觀。黃老之學是西漢前期(漢高祖到漢武帝時)政治上的指導思想,是休養(yǎng)生息政策的思想基礎。什么是“黃老之學”?什么是“無為而治”?意思是自己不妄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8提出背景:從“無為”到“有為”“無為而治”(道家)原因:秦末戰(zhàn)火頻繁,社會經濟破壞嚴重表現-----休養(yǎng)生息政策影響-------積極影響:經濟恢復和增強,人民生活安定,國力強盛

-------消極影響:潛伏危機:王國問題;土地兼并嚴重;邊境匈奴問題?!坝袨椤奔訌娭醒爰瘷?,適應國家統(tǒng)一的需要提出背景:從“無為”到“有為”“無為而治”(道家)原因:秦末9

材料二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間,國家亡事,非遇水旱,則民人給家足,都鄙(鄙,邊境)廩庾(糧倉)盡滿,而府庫余財。京師之錢累百巨萬,貫朽而不可校(校,計數)。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腐敗不可食。

——《漢書·食貨志》

材料三漢武帝即位時,西漢國庫中積蓄了大量的糧食和錢財,國家實力相當雄厚,有條件加強中央集權。同時,國家也存在土地兼并、商賈膨脹、王國問題、邊境不寧等問題?!吨袊糯贰犯鶕牧险f出漢初“無為而治”的影響有哪些?材料二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間,國家亡事,非遇10漢武帝怎樣解決?——無為?有為?積極影響:經濟實力增強,社會繁榮,國力日盛。消極影響:①邊境不寧;②王國威脅中央;③土地兼并劇烈,階級矛盾激化。漢武帝怎樣解決?——無為?有為?積極影響:11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前87年)知識鏈接:漢武帝“有為”的表現政治:必修①:P12、P14(1)加強中央集權:頒布推恩令,使王國越分越小;(2)加強皇權:用身邊做侍從、秘書工作的人任尚書令、侍中,參與軍國大事,以削弱相權;經濟:必修②:P17抑制富商大賈的勢力,穩(wěn)定物價。實行貨幣官鑄、鹽鐵專賣、物價管理、向工商業(yè)者加征重稅等軍事:課外補充:成功反擊匈奴;派張騫出使西域等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前87年)知識鏈接:漢武帝“有12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提出:

董仲舒,河北廣川人,漢代唯心主義哲學家,儒學代表,大學問家,生活在漢文帝、景帝、漢武帝的時代,上承孔子,下啟朱熹。三次應對,得到漢武帝賞識。著作:《天人三策》、《春秋繁露》,創(chuàng)立新儒學體系。

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提出:董仲舒,河北廣川人13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出了名的“書呆子”,非董仲舒莫屬。

董仲舒是個“讀書蟲”,在景帝朝已經做了博士。……實際就是皇帝的學術顧問。知名學者董博士有一所花園套房,可他整天鉆在書房里,研讀儒學。春日,萬紫千紅開遍,看不見。夏夜,禽鳥百蟲爭鳴,聽不見。寒來暑往,三年沒有踏進后花園一步,因此,人們稱贊他“三年不窺園”?!叭瓴桓Q園”后來精煉為成語“目不窺園”。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出了名的“書呆子”,非董仲舒莫屬。14董仲舒的新儒學

糅合道家、法家、陰陽五行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從而形成了具有時代特點的新儒學體系(新思想來源)董仲舒的新儒學糅合道家、法家、陰陽五行思想改造儒15“春秋大一統(tǒng)”“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君權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應”——加強君權的需要“三綱五常”的倫理道德

——鞏固君權、穩(wěn)定統(tǒng)治秩序的需要董仲舒的新儒學體系內容“限田”“薄斂”“省役”輕徭薄賦仁政思想

——緩和階級矛盾的需要

董仲舒的“天人感應”學說,一方面神化君權,加強皇帝的權威,使得君主的權力神圣化而至高無上;另一方面,又用天意來限制君權,用災異來警示君主,這是漢代儒學思想的重要發(fā)展?!按呵锎笠唤y(tǒng)”“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加強中央集權的需16董仲舒新儒學的特點:①外儒內法,兼采各家思想;②主張“大一統(tǒng)”和“君權神授”,強調君主權威,賦予君權以神權色彩;③其核心是“天人感應”,加強君權的同時又以神權限制王權,體現儒家的民本思想;④從批判時政轉為維護現實統(tǒng)治,即承認現實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并開始成為官方統(tǒng)治思想。董仲舒新儒學的特點:①外儒內法,兼采各家思想;②主張“大一統(tǒng)17積極消極①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促進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②有利于以儒學為主流的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③有利于社會道德建設和社會穩(wěn)定。①扼殺不同流派的思想,不利于學術發(fā)展;②宣揚的綱常倫理是為了維護封建專制和等級制度,帶有明顯的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③唯心主義成分多、神學迷信色彩濃厚。評價董仲舒的新儒學(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質:借助神權強化皇權、以思想大一統(tǒng)來加強中央集權,是一種思想文化專制;根本目的:維護專制集權的統(tǒng)治秩序;積消①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促進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18②漢武帝時國力強盛,但危機潛伏,所有要求加強中央集權;①

儒學的自我調節(jié)符合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要求(根本原因)

為什么漢武帝接受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并實施?③統(tǒng)治者的有為:政治上的統(tǒng)一要求思想上的統(tǒng)一;②漢武帝時國力強盛,但危機潛伏,所有要求加強中央集權;①儒19

想一想,漢武帝既然“獨尊儒術”,為什么在他統(tǒng)治思想中又雜糅了一些其他學派的思想?學思之窗

漢武帝獨尊儒術的目的不單純是為尊儒,其真正目的是要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統(tǒng)治,于是所有其他有助于實現這個目的的思想他也都會吸取。想一想,漢武帝既然“獨尊儒術”,為什么在他統(tǒng)治思想中又20軍事成功反擊匈奴;派張騫出使西域等經濟抑制富商大賈的勢力;實行貨幣官鑄、鹽鐵專賣、物價管理、加征商稅等,抑制土地兼并思想文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官辦教育政治加強中央集權(推恩令)(內外朝)加強皇權察舉制知識鏈接:漢武帝“有為”的表現軍事成功反擊匈奴;經濟抑制富商大賈的勢力;實行貨幣官鑄、鹽鐵21三、儒學成為正統(tǒng)(原因)2、漢武帝的尊儒措施:①思想: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學思想;②政治:起用大批儒學家參與國家大政;③教育:儒家經典成為國家規(guī)定的教科書;興辦太學、建立地方教育系統(tǒng)。

1、董仲舒的新儒學適應統(tǒng)治者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國家統(tǒng)一的需要;三、儒學成為正統(tǒng)(原因)2、漢武帝的尊儒措施:1、董仲舒的新223、漢代的儒學教育情況:(1)儒家經典為國家規(guī)定的教科書,規(guī)定“五經”,設立五經博士;——儒學壟斷教育(2)中央設立太學,考試合格即可做官,打破貴族官僚世代為官的陳矩;——提高了儒學的地位(3)各郡縣設立學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統(tǒng)。——儒學在民間處于獨尊地位3、漢代的儒學教育情況:(1)儒家經典為國家規(guī)定的教科書,規(guī)23講經圖太學大禮堂太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大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古老的正規(guī)大學,太學是官辦的最高學府。講經圖太學大禮堂太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大學,也是世界上最早24

有人認為:就其實質而言,“罷拙百家,獨尊儒術”與秦朝的“焚書坑儒”是相同的請回答:你認為上述觀點是否有道理?探究學習

有一定道理。秦朝“焚書坑儒”和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雖然確立的統(tǒng)治思想不同,但都是為了適應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都屬于思想文化專制的需要。有人認為:就其實質而言,“罷拙百家,獨尊儒術”與秦朝的25董仲舒新儒學與先秦儒學的區(qū)別:探究學習1.從思想內涵看:漢代的新儒學將道家、法家及陰陽五行家思想納入自己思想體系,發(fā)展和改造了先秦儒學;(思想內涵的變化,使從先秦儒學討論現實問題轉為漢代儒學討論神學)2.從與當政者的關系而言:從批判時政到維護現實統(tǒng)治;(先秦儒學批判暴政而致力于建立理想化的社會秩序;漢代儒學則退而求其次,承認現實社會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權專制)3.從地位上看:先秦儒學只是諸子百家中的一派,而漢代儒學地位獨尊,成為政治顯學;(先秦儒學雖然也是為統(tǒng)治者提供統(tǒng)治方法的政治和倫理學說,但畢竟在野、帶有理想色彩;而董仲舒的新儒學則完全是一套官方統(tǒng)治思想,被確為統(tǒng)治思想)4.從“民本”到“君本”;(先秦儒學以民為本,而漢代轉而與專制統(tǒng)治妥協(xié);不過漢代儒學在取得統(tǒng)治思想后,仍致力于繼承先秦儒學的社會批判,置天意于天子之上,希望限制君權)董仲舒新儒學與先秦儒學的區(qū)別:探究學習1.從思想內涵看:漢26漢代新儒學與先秦新儒學的區(qū)別與聯系:區(qū)別:

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學,增加了“天人感應”“君權神授”和“三綱五?!钡睦碚摚瑥娬{神化王權和等級名分,符合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政治需要。同時,新儒學增加了“大一統(tǒng)”思想,并融合了陰陽家、黃老之學及法家的一些思想,這些都是先秦儒學不曾擁有的。聯系:

先秦儒學宣揚的“禮”“仁”“仁政”“民本”為新儒學所繼承,并適應漢武帝時期的政治需要。新儒學的根本目的是維護封建統(tǒng)治秩序,神化皇權,由此成為封建正統(tǒng)思想。漢代新儒學與先秦新儒學的區(qū)別與聯系:271.漢代儒學是對先秦儒學的繼承和發(fā)展,但與先秦儒學有很大的不同。其中“發(fā)展”體現為①由以道德教化為主發(fā)展為外儒內法②由“民本”發(fā)展為“君本”③由批判暴政發(fā)展為承認現存統(tǒng)治秩序④以維護當政者的統(tǒng)治為出發(fā)點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學以致用C1.漢代儒學是對先秦儒學的繼承和發(fā)展,但與先秦儒學有很大的不28鏈接高考高考真題2.在對天、君、民關系的認識上,原始儒學以孟子為例,主張民貴君輕,董仲舒主張“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A.繼承了原始儒學的全部宗旨B.背離了原始儒學的民本思想C.背離了原始儒學的仁愛思想D.摒棄了原始儒學的德治主張B鏈接高考高考真題B29鏈接高考3.秦朝法律規(guī)定,私拿養(yǎng)子財物以偷盜罪論處,私拿親子財物無罪;西晉時規(guī)定,私拿養(yǎng)子財物同樣無罪。這一變化表明,西晉時()A.養(yǎng)子親子權利相同B.血緣親情逐漸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護D.儒家倫理得到強化D鏈接高考3.秦朝法律規(guī)定,私拿養(yǎng)子財物以偷盜罪論處,私拿親子304.董仲舒認為“天生民性,有善質而未能善,于是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其主要目的是()A.倡導儒學,推行教化B.宣揚君權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