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應用文文體_第1頁
古代應用文文體_第2頁
古代應用文文體_第3頁
古代應用文文體_第4頁
古代應用文文體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淺談中國古代應用文寫作哈爾濱師范大學陳強[摘要]中國古代應用文體的出現(xiàn)較早,但其應用文之名卻很晚才出現(xiàn)。應用文體在中國古代是廣泛使用的,對當時的社會政治生活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也在從某種程度上影響了中國歷史的細節(jié)。歷史上關于中國古代應用文體理論的研究和規(guī)律性的探求,使古代應用文體的功能指向更加明確。對于中國古代應用文寫作的探討無疑對于我們今天的應用文寫作和教學都是有幫助的。[關鍵詞]古代;應用文;寫作;理論;功用一、應用文名稱的出現(xiàn)現(xiàn)代學者一般認為,“應用文”這一名稱出自清代劉熙載的《藝概·文概》,其中有:“辭命體,推之即可為一切應用之文,應用文有上行,有平行,有下行,重其辭乃所以重其實也。”如果認真推敲劉熙載的用意,便會發(fā)現(xiàn),他的的目的不在于把“應用文”一詞作為專門分類的文體概念去解釋它的內(nèi)涵,而是目的在于強調(diào)“一切應用之文”的實用性。辭命,本指古使者之間交往應對的言辭,《藝概·文概》中說“文有辭命一體,命與辭非出于一人也。古行人奉使,受命不受辭,觀展喜犒師,公使受命于展禽可見矣。若出于一人而亦曰辭命,則以主意為命,以達其意者為辭,義亦可通。辭命之旨在忠告,其用卻全在善道。奉使受命不受辭,蓋因時適變,自有許多衡量在也?!苯Y(jié)合這兩段論述來看,一是說明,行人出使受命,在具體場合要因時適變,應對要言辭通變?!捌溆脜s全在善道”即強調(diào)了“用”;二是想通過這樣來推導出“一切應用之文”重在實用,強調(diào)了實用性特點。至于劉熙載所講的,應用文有上行、平行還有下行之分,雖然使用了應用文的名稱,卻也不能因此認為這就是對這個專門文體概念的界定。因為與現(xiàn)代應用文的概念進行比較,其外延范圍比較窄。如果按現(xiàn)代文章學分類的話,劃分應用文的種類應該根據(jù)其用途,大致可分為私人應用文和公務應用文兩種。文中,劉熙載所說的其實相當于我們今天所指的公文,也正因為這樣,才能有上行、平行、下行之分?!肮摹币辉~在歷史上出現(xiàn)的時間就比較早了。目前可查的較早的如《三國志·趙儼傳》中有“公文下郡,綿絹悉以還民”,再比如《后漢書·劉陶傳》中的“但更相告語,莫肯公文”。此外還有案犢、文犢、文案、公案等名目,如《唐書·李巷傳》:“天資長于吏事,治家亦勾檢,案犢簿書如公府?!痹偃纭端问贰っ穲?zhí)禮傳》:“文犢山委,率不暇經(jīng)目。”又比如《南史·彭城王義康傳》“性好吏職,銳意文案?!边€有《東坡奏議集·辨黃慶基彈勃割子》:“今來公案,見在戶部,可以取索案驗。”這句話中的“案”,原指食器,后指憑幾,在這里借用為官府處理公事的文書、成例或相關的獄訟判定等。犢,原指木簡書板,在紙張通行使用后把書信稱為“尺犢”。在《后漢書·匈奴傳》中有:“漢遺單于書,以尺一犢?!卑笭?,在古代的詩文作品中也有所提及,例如謝眺《落日悵望》:“情嗜幸非多,案犢偏為寡?!边€比如劉禹錫的《陋室銘》:“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犢之勞形。”二、古代應用文寫作的文體選擇[1]中國古代文人寫作十分重視文體的選擇,正所謂“夫才童學文,宜正體制”。其義就是,只有選擇正確文體才能在寫作時為文合體,也才可能得體。古代應用文體的選擇和辨析開始于曹丕,后來經(jīng)過陸機、摯虞、劉勰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的闡述。成為是中國古代應用文寫作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2]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提出:“夫文本同而末異?!本褪钦f從文章的基本規(guī)律來說是共同的,而不同的文章具體的體裁又不同,各有自己的形式和特點。于是,他進而進而概括出[2]文體的特點:“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他的這一理論在古代寫作文體研究中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意義。首先,提出了“本”“末”論,并且能夠把本、末結(jié)合起來進行綜合考量,這明顯比先秦時期對于文體分類中對于文章的模糊分類要進步了許多。其次,就“末”而言,根據(jù)表現(xiàn)形式把不同的常用寫作文體的特點總結(jié)出來,分為四科八類,稱之為“以體論文”。這樣一來,古代常用文體的寫作研究更加細化,更加注重了不同文體的特點。而這些“科”“類”也主要是指常用的應用文體。從這種意義上講,這是中國古代應用寫作文體的最重要文體選擇和分類。而陸機的《文賦》是繼曹丕的《典論·論文》后,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史上第一部完整、系統(tǒng)的文學理論專著,不僅對在文學作品創(chuàng)作中的藝術想象、靈感等提出了自己創(chuàng)造性的見解,同進也對既有的文體進行了比前人更廣泛、更深入的研究。對于文學作品的體裁,陸機主要從內(nèi)容和形式的關系入手。較前人進一步承認了體裁的多樣性和豐富性:“體有萬殊,物無一量,[2]紛紜揮霍,形難為狀?!彼J為,作者的文章所要反映的現(xiàn)實又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形態(tài),以及[3]清壯。頌優(yōu)游以彬蔚,論精微而朗暢。奏平徹以閑雅,說煒曄而譎誑?!毕噍^于之前曹丕的論述有兩個特點:其一,體裁劃分的更細,把原來的四科八類發(fā)展成了十類,使更多的應用文作品體裁得以收納其中;其二,研究的角度有所不同,不再簡單從作品的形式角度來歸納文章體裁,更加注重內(nèi)容與形式上的互動關系,用以解釋不同的體裁出現(xiàn)的原因。除此以外,陸機還在概括文體特點的基礎上,闡明了各文學作品體裁特點的內(nèi)在相對性:一方面,他認為文章體裁上的不同只是表象上的不同,用以相互區(qū)別,是相對的,其內(nèi)在有著共同性的規(guī)律性東西;另一方面,也強調(diào),即使是在每一種文章體裁內(nèi)部,各篇文章也應該發(fā)揮自己的寫作特點,形成自己的文章風格,不必強求細節(jié)上的一致性,以利于產(chǎn)生多樣化的文風??陀^上講,陸機的闡述與曹丕的理念相比,更加尊重客觀事實和寫作的創(chuàng)作特點,更加理性,既體現(xiàn)了文學作品的規(guī)律性,也最大程度不同地保留了作品評論中的個性化元素??梢哉f,曹丕與陸機的文體研究理論是對中國古代文論最重要的奠基,也是對中國古代應用文寫作具有示范性和總結(jié)性的作用,此后,后繼學者,比如摯虞的《文章流別論》,這是我國第一部文體方面的專論,主要對各種文章體裁的起源、性質(zhì)、發(fā)展、演變等問題進行了全面的闡述,而且主要針對應用文體裁,可以說,這種考察文體淵源和流變的研究方法,是前人所沒有的新的研究視角,對中國古代寫作理論的文體論和古代應用文寫作的理論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沿著這樣一個研究方向,繼續(xù)深入,拓展領域,把中國古代寫作理論的文體論和古代應用文寫作理論進行了充實和完善。而《文心雕龍》則全面繼承了前人對應用文寫作體裁的研究,并且更有創(chuàng)建性,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已經(jīng)有系統(tǒng)明確的理論來指導作者的對于應用文體裁的研究。比如,把《文筆說》引入他的文體研究中。劉勰先從“論文敘筆”說起,以表達方式為劃分標準把文學體裁與各種文章體裁大致分為兩類,然后,對這些文章再進行個體化的研究。比[1]如,他在《序志》中說:“若乃論文敘筆,則囿別區(qū)分?!焙竺?,又在《總術》中具體解釋[1]為:“今之常言,有文有筆,以為無韻者筆也,有韻者文也?!倍段男牡颀垺吠w的文體論也正是根據(jù)這個定下來的:前10篇談有韻文,而其中不少是應用文體;后10篇談無韻筆,主體講是應用文體。由此可見,劉勰的寫作理論研究已與曹丕、陸機等人不同。其二,在明確的理論指導下對應用文體裁的論述已更加完備和周詳?!段男牡颀垺返?0篇文體論文章,即《明詩》、《樂府》、《詮賦》、《頌贊》、《祝盟》、《銘箴》、《誄碑》、《哀》、《雜文》、《諧隱》、《史傳》、《諸子》、《論說》、《詔策》、《檄移》、《封禪》、《章表》、《奏啟》、《議對》、《書記》,這些加起來占了全書篇幅的五分之二。其中14篇屬于是兼論兩種體裁的,共詳細論述了34種文體,這里面論述的大多是應用文,如頌、贊、祝、盟、銘、箴、誄、碑、哀、詔、策、檄、移、章、表、奏、啟、議、封禪等;又于《書記》中簡述了24種體裁,絕大多數(shù)也是應用文。由此可見,《文心雕龍》中論述應用文體裁是非常完備和周詳?shù)?,遠超過前人。三、古代應用文寫作規(guī)律中國古代應用文寫作同其它的文體寫作一樣,都有其規(guī)律可循。而控尋這一規(guī)律的,主要是曹丕、陸機和劉勰等人。他們對于古代應用文體寫作規(guī)律的研究,對于寫作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關于寫作藝術的運用方面,曹丕是持肯定態(tài)度的。在《典論·論文》中,他對建安時期的重要作家和代表性作品進行了評價,其中也包括應用文體裁,例如稱:“琳、之章表書記,[2]今之雋也?!庇纱丝梢?,曹丕充分肯定了應用文章在內(nèi)容之外的文采和藝術欣賞性。陸機的《文賦》則大量論述了創(chuàng)作中需要注意的一系列重要問題,其中,不少涉及到對當時古代應用文的寫作規(guī)律控討。概括起來,主要強調(diào)兩個方面:第一,緊緊圍繞中心,突出重點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文章寫作,尤其是應用文體的寫作,對于中心的把握至關重要,這不僅涉及到整篇文章的方向,也將極大地影響文章的形象。陸機認為:“立片言而居要,乃[2]一篇之警策。”所謂立警策,其目的是為了使文章的中心和主旨更加突出,表文達意更加有明確指向,而他講的方法就是通過簡明扼要的“片言”來完成這一效果。于是,文章既簡潔明快,又說理清晰,條理不紊。第二,合理安排內(nèi)容,謀篇布局古代文體理論認為,一篇好的文章,不僅要有突出的重點和中心,還要有合理的謀篇布局。[2]陸機的《文賦》中提到了:“或仰逼于先條,或俯侵于后章?!钡默F(xiàn)象,其實是作為反例來說明寫作行文中,前文不達后意,前后互相干擾,互相矛盾的不正確現(xiàn)象。他認為:“選義按部,考辭就班?!本闹赋隽嗽谛形闹幸⒁獾慕Y(jié)構(gòu)布局問題,也就是說,在行文之前就應該根據(jù)自己所要創(chuàng)作作品的義理選擇合適的文章結(jié)構(gòu),句子結(jié)構(gòu),以決定什么詞使用,用在文章的什么位置。就算從今天看來,這些都依然是文章寫作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規(guī)律,更是應用文寫作應該遵循的法寶。四、古代應用文功用古人對于古代應用文體在當時社會的社會政治功用也多有論述,散見于王充的《論衡》、曹丕的《典論·論文》以及劉勰的《文心雕龍》等論著中。王充的著作《論衡》其實是一部唯物主義哲學著作。而他的這部著作由于具有很強的社會指向性,使得他的哲學論點中提到的文學觀成為重要的文學觀點。正如在《佚文》中所說:“《論衡》篇以數(shù)十,亦一言也,曰:疾[4]虛妄?!彼J為:為文應該重“世用”,也就是文章應該社會政治功用。除此之外,他還強調(diào)文章要“有補于世”、“勸善懲惡”,雖然,他的這部著作并沒有專門針對古代應用文體的實用性進行論述,而是泛泛就各種類型著作而言,但毫無疑問,應用文體的實用性理應在此之列。為了更好地闡述他的實用性為文理論,他結(jié)合了大量的具體現(xiàn)象進行論證:一類是關于應用文起于實用的例子,另一類是關于為文要講求實效的例子。他在《對作》中提出:“起事不[4]空為,因因不妄作;作有益于化,化有益于補。”也就是說,寫文章不能臨時起意,是有目的而為之的,是要考慮一定的社會功用的。王充以漢初時陸賈對漢高祖上奏的事例來說明。根據(jù)《史記·酈生陸賈列傳》中記載,陸賈好以詩論天下,而劉邦不以為然,認為天下不能靠詩、書得來,而只有武力可以。于是,陸賈開始陳列歷史事實向劉邦奏書,以證其說,共上奏十二[5]篇。結(jié)果,“每奏一篇,高帝未嘗不稱善,左右呼萬歲”。王充認為陸賈的奏文之所以成功,就是應了時局,起于實用功效的,他評道:“高祖不辨得天下,馬上之計未轉(zhuǎn),則陸賈之語不[4]奏?!币簿褪羌瓤偨Y(jié)了歷史上的經(jīng)驗教訓,又能有效地針對當時的政治發(fā)展態(tài)勢,所以才讓漢高祖信服。至于論述為文要講求實效的例子,王充在諸多篇目中以漢賦為例反復論證。他針對漢賦發(fā)展過程中已失去了諷諫作用的事實,批評了這種傾向。例如,在《定賢》中指出:“以敏于賦頌為弘麗之文為賢乎,則夫司馬長卿、揚子云是也。文麗而務巨,言眇而趨深,然而不能處定是[4]非,辨然否之實?!笨梢钥闯?,王充評價文章的標準只有一個,那就是能不能“辨然否”也就是能不能起到“勸善懲惡”作用,才能決定文章的好壞。顯然,王充的《論衡》中闡述的寫作理論要求文章包括應用文體要發(fā)揮社會政治功用,不能草率為文,對后世應用文寫作的影響深遠。曹丕在他的《典論·論文》中提出:“蓋文章,經(jīng)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見意于篇籍,[2]不假良史之辭,不托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于后。”他在文中例舉了好多人的文學作品以論證其觀點,比如王粲、徐干、蔡邕、張衡的辭賦和陳琳、阮、孔融的章表書記,從他引證的作品來看,可以看得出來,他認為應用文體的文章功用同樣是很高的,有很強的社會政治功用,可與立功、立言相提并論,可以垂世不朽。相對于王充的觀點而言,曹丕把應用文章的功用提高到了國家層面來評論,是前所未有的。當然,因為曹丕的個人特殊身份,也使得他的評價對應用文寫作及其理論的發(fā)展起來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而劉勰的《文心雕龍》作為古代文學批評史上的不朽巨著,其中,對于中國古代寫作理論的研究更是高屋建瓴。他也十分重視為文要具有社會政治功用,《文心雕龍》的第一部分《文之樞紐》以及《長懷序志》等篇目里都有所論述,他提出:“唯文章之用,實經(jīng)典枝條,五禮[1]資之以成,六典因之致用,君臣所以炳煥,軍國所以昭明?!笨梢?,他也把文章的社會功能上升到了國家影響的高度來進行評價。此外,對于辭賦,他也在文體論中多處論述。例如在《詮賦》中同王充一樣,針對賦的流弊進行批評,稱:“然逐末之儔,蔑棄其本,雖讀千賦,愈惑[1]體要;遂使繁華損枝,膏腴害骨,無貴風軌,莫益勸戒。認為賦由于過分追求辭采而使其作品喪失了本來應該具備的規(guī)范性和諷諫作用。在應用文體的的社會評價方面,他比曹丕評價得更為具體,在《章表》中提出:“章表奏議,[1]經(jīng)國之樞機?!边@里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他已經(jīng)針對專門的應用文體作品進行評價,而不是如前人那樣泛指文章、文學。他單獨針對章表奏議類的公務應用文體進行關注,而且認為這種文體的作用更加核心和重要,足見評價之高??傊袊糯鷳梦膶懽髟诓煌臍v史時期都對當時的社會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對應用寫作理論的研究也有力地促成了中國古代應用寫作的發(fā)展。從社會功用上來看,中國古代應用寫作是成功的完成了“勸善懲惡”的作用,達到了“國之樞機”的地位。對于中國古代應用寫作的研究無疑會對我們今天的現(xiàn)代應用寫作有積極的指導意義。參考文獻:[1]周振甫.文心雕龍今譯[m].北京;中華書局,1986.[2]郭紹虞.王文生.中國歷代文論選:第一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3]劉師培.中國中古文學史講義[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4]劉盼遂.論衡集解[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57.[5]史記卷九十七[z].北京:中華書局,1959.聯(lián)系電話二:古代文體知識中國古代文體常識文體,文章的體裁。不同體裁的文章,語言風格和表達方式各具特色。對文體的研究:曹丕的《典論·論文》和陸機的《文賦》,是研究問題的發(fā)軔之作。曹丕——將當時流行的文體分為四類:奏議、書論、銘誄、詩賦;并概括其特征分別為:“雅”、“理”、“實”、“麗”。曹丕的論述,開創(chuàng)了對文體進行分類研究的先河,在文體研究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陸機——把文體擴大為:詩、賦、碑、誄、銘、箴、頌、論、奏、說,十類。對各類文體的特點和寫作要求作了較為細致的探索,如:“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梢哉f,魏晉時期,已經(jīng)開始對文體的類型和特點進行研究。南朝劉勰的《文心雕龍》,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地系統(tǒng)地論述文體的著作。書中作為篇名標示的文體有三十三類:詩、樂府、賦、頌、贊、祝、盟、誄、碑、哀、弔、雜文、諧、隱、史傳、諸子、論、說、詔、策、檄、移、封禪、章、表、奏、啟、議、對、書、記?!段男牡颀垺?,形成了周詳?shù)捏w例,為后世的文體研究奠定了基礎;同時,它具體地探討了各種文體的源流,解釋了名稱的含義,闡述了個體的特點,是研究文體的重要文獻。清代姚鼐:編纂《古文辭類纂》選取從戰(zhàn)國到清代文章,同時把歷史上流傳的諸多文體合并為十三類:論辯、序跋、奏議、書說、贈序、詔令、傳狀、碑志、雜記、箴銘、頌贊、辭賦、哀祭。這樣的分類比較符合古代文體的實際,因而得到大多數(shù)人的認可。直到今天,仍以其分類法為主要依據(jù)。按照語言形式標準分類,可以把古代文體分為三大類:(一)散文:不押韻、不重排偶的散體文章叫做散文。其語言形式比較自由,沒有固定的要求,可以根據(jù)內(nèi)容的需要隨意寫作。經(jīng)、傳、史書,都屬于散文。(二)韻文:押韻的文體叫做韻文,詩、詞、曲、辭、賦、以及頌、贊、箴銘等,都屬于韻文。因文體不同,其用韻的嚴、寬也不相同。(三)駢體文:講究駢偶的文章,是在辭賦影響下產(chǎn)生的一種特殊文體,它像散文,卻講究平仄和對仗;像詩歌,卻不押韻。自成一類。古代的散文按照內(nèi)容和功用標準分類,可以把散文分成四大類:論說文(說理文)、傳狀文、雜記文、應用文。論說文:或稱“說理文”,是一種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以辨明是非正誤為主要目的的文體。這種文體的特點是:“原夫論之為體,所以辨正然否;窮于有數(shù),追于無形,鉆堅求通,溝深取極;乃百慮之筌蹄,萬事之權(quán)衡也?!保▌③摹段男牡颀垺罚┮?、論說文的發(fā)展:姚鼐《古文辭類纂序目》:“論辯類者,蓋源于古之諸子,各以所學著書昭后世?!贝呵飸?zhàn)國時期的社會環(huán)境,為說理文的孕育和產(chǎn)生提供了條件?!墩撜Z》,形式短小,哲理性強。由于沒有題目,沒有完整的篇章結(jié)構(gòu),只能被看作是說理文的前奏。《墨子》,“十論”,邏輯性強,語言質(zhì)樸,每論各有主題,已粗具論文規(guī)模。《孟子》,辯巧而流暢,具有雄辯的氣勢,對后代論辯文有著深遠的影響。在《孟子·許行》篇中,孟子主要對許行“并耕而食,饔飧而治”的主張進行辯駁,先后運用“詰問法”、“類比法”、“歸謬法”等論證方法,是一篇典范的駁論文?!肚f子》,汪洋恣肆,機趣橫生,運用大量寓言故事說理,具有深刻的哲理性?!盾髯印罚毭車勒?,以說理取勝。《韓非子》,精切犀利,說理透辟,特別善于運用寓言故事和譬喻,先秦的說理文中,能與《韓非子》匹敵的極少。先秦以后的封建時代,說理文的立論與駁論方式,基本上沒有越出諸子散文的規(guī)范。先秦時期,沒有單篇論文?,F(xiàn)存的最早的單篇論文是,漢初賈誼《過秦論》。此后,單篇論文的形式逐漸發(fā)展起來二、論說文的分類:明·徐師曾《文體明辨》——“論”有八品:理論、政論、經(jīng)論、史論、文論、諷論、寓論、設論。以今天文論觀來分,古代論說文大體可以分為:正論、史論、學術論文。此外,古代按照題名和寫作角度,將“論”看作是論說文中的一體,另分,說、解、辯、原等。論、說:“論”,議論,說理以論證為主,是概括各種學說來集中研討一個問題的,一般重在見解精深,邏輯嚴密。如賈誼《過秦論》、蘇軾《留侯論》?!罢f”,說明,其說理方式以解釋為主,是闡述關于某一事物、某方面問題的道理的,一般重在解說、說明。如韓愈《師說》、《雜說四首》,柳宗元《羆說》。解:用來解釋疑難的文章,有兩類:(1)假設問答——先假設有人提出某種疑難問題,然后,針對問題加以解釋。學術性較強,如揚雄《解嘲》、韓愈《進學解》。(2)為解釋某類問題或書中的某些語句而作,有時也以“釋”做篇名,一般為純學術性短文。如蔡邕《釋誨》。辯:是針對某一主張、某一觀點而寫的駁論文章,具有很強的辯論性。如韓愈《諱辯》、柳宗元《桐葉封弟辯》。原:是一種追根溯源性的文章,是對一種理論、制度或社會習俗從根本上加以探索和考察的論文,作用是以古鑒今。如,韓愈的“五原”(《原道》、《原性》、《原毀》、《原人》、《原鬼》),黃宗羲的《原君》、《原臣》。寫這類文章,需要有比較豐富的歷史知識和能夠洞察事物的眼光。傳狀文傳狀文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史傳文、文人傳記、行狀史傳文:又叫“歷史散文”,主要有三種體裁:編年體、紀傳體、紀事本末體。<1>編年體:以時間為經(jīng)、以事件為緯來編寫。如:《春秋》、《左傳》、《資治通鑒》特點:容易看出同時期各個事件間的聯(lián)系,但所記之事前后割裂、首尾不能連貫、歷史人物的生平等也無從詳其原委。<2>紀傳體以人物傳記為中心的史書體裁,創(chuàng)始于司馬遷《史記》。特點:突破了編年體的局限,有利于表現(xiàn)各類人物的活動情況。其出現(xiàn),標志著人物傳記走向成熟,是古代歷史散文在形式方面的一次革命。<3>紀事本末體以歷史事件為綱的史書體裁,首創(chuàng)者為宋代袁樞。袁樞編寫《通鑒紀事本末》,將《資治通鑒》的內(nèi)容概括為239件史事,始于“三家分晉”,終于“世宗征淮南”,每件事按照年代順序抄錄成篇。特點:事件首尾明晰,脈絡清楚,有利于考察某一歷史事件的始末。彌補了編年體、紀傳體記事缺乏連貫性的缺陷。文人傳記指除了史官以外的作家所寫的人物傳記。深受史傳文的影響,特別是《史記》。真正形成于唐代,唐代的古文運動,對文人傳記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使其描寫的對象更加寬泛,如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童區(qū)寄傳》。自傳——文人傳記中有一種自敘生平的傳記文,文人與史官共同采用。篇章命名的方式有兩種:①以“自傳”名篇,如:陸羽《陸文學自傳》、劉禹錫《子劉子自傳》等。②不用“自傳”名篇,如:司馬遷《太史公自序》——是我國最早的自傳體散文?!稘h書》中《敘傳》、《論衡》中《自紀》都是對《太史公自序》的模仿之作。特點:這種序傳,既是全書的序言,又是作者的自傳。它的位置一般在全書之后。后來的序言、跋語,就由此而來。此外,有的自傳不用第一人稱來寫,如,陶淵明《五柳先生傳》、白居易《醉吟先生傳》等。行狀又稱“行”、“行述”等,其含義是:一個人的德行狀貌,古人中,有名望的人死后,一般由親友、門生、故舊等將逝者的世系、籍貫、生卒年月和生平事跡概略的記述下來,以便向朝廷請求謚號,或者為撰寫墓志銘、史傳提供參考材料。這樣的傳記文章就是“行狀”。特點:第一,敘述人物的生平事跡比較詳盡,篇幅較長。第二,有褒無貶。雜記文一、概念:其范圍較寬,除傳狀文、碑志以外的記敘文,大都可以歸入此類。二、產(chǎn)生及發(fā)展:遠古時期,《尚書》中部分篇章已初具雜記文的雛形。東漢,馬第伯的《封禪儀記》,是第一篇真正意義上的雜記文。魏晉時期,雜記文逐漸多起來,如陶淵明《桃花源記》、王羲之《蘭亭集序》等。唐宋,雜記文的成熟時期,出現(xiàn)了大批以雜記文著稱的作家,如“唐宋八大家”。柳宗元的“永州八記”是雜記文的典范作品。明清,雜記文的繁榮時期,數(shù)量繁多,作者如林。徐弘祖《徐霞客游記》,是雜記文發(fā)展史上的豐碑。其他,如:方苞《獄中雜記》、龔自珍《病梅館記》也是該時期的代表作。三、特點以記敘為主,不少篇章直接以“記”名篇。其表現(xiàn)手法較多,常用有: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說明等。其內(nèi)容,廣泛而種類繁多。清人吳曾祺《文體芻言》:“雜記者,所以敘見聞所及,或謂之雜志,或謂之雜識,其意義一也。凡遺聞遺事,下至一名一物一理一細,靡所不有?!彼摹㈩悇e臺閣名勝記:一般為刻石,碑文,重在記事和歌功頌德,前面有序,后面有銘,記事為緣由,重點在于發(fā)揮議論、書寫個人抱負和感慨。語言典雅、風格莊重。代表作品有,歐陽修《醉翁亭記》、蘇軾《喜雨亭記》。山水游記:主要記寫作者游歷山水的見聞和感受。重點在描繪大自然的美景,并且由此抒發(fā)作者的情懷。代表作有:柳宗元“永州八記”、姚鼐《登泰山記》。人事雜記:以記人敘事為主要內(nèi)容,多以“記”名篇,少數(shù)標為“志”,如,歸有光《項脊軒志》、方苞《獄中雜記》等。書畫雜物記:專門記述書畫內(nèi)容、藝術風格、物品的形制及來源去向等。代表作品有:韓愈《畫記》、白居易《荔枝圖序》等。此外,雜記文中有一種較為特殊的文體——筆記文,因為其雜談瑣語的性質(zhì),故將其看作是隨筆而錄的雜文。筆記文,又稱“筆記小說”,是有別于正史的街談巷議、道聽途說。筆記文始于魏晉,繁榮于宋元明清,著名的筆記小說有:沈括《夢溪筆談》、顧炎武的《日知錄》、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等。應用文主要是用來處理日常事務時所使用的應用性文體。古代應用文的種類很多,重點介紹以下幾種:奏議:臣下寫給皇帝的書信、報告。因內(nèi)容不同而名稱各異?!罢隆?,謝恩;“奏”,彈劾;“表”,陳情;“議”,執(zhí)異;“封事”,述機密。奏議的題目有時也寫作“上書”、“疏”、“箚子”。對策:是奏議的一個附類。試舉時,寫在簡上的皇帝親自出的試題題目,叫做策問;應舉者按題陳述己見,叫做對策。詔令是皇帝寫給臣下的書信、命令。書信中,臣子寫給皇帝的,叫做奏議;皇帝寫給臣子的,叫做詔令。最早的詔令見于《尚書》,以“命”、“誥”、“誓”等名篇。漢代,詔令的各種形式齊備,有“策書”、“制書”、“詔書”、“誡書”等。檄文:是詔令的附類,是古代一種軍事性文書?!段男牡颀垺罚骸胺蚕篌w,或述此休明,或敘彼苛虐?!庇捎谄溆猛咎厥?,檄文往往具有號召性和煽動性。碑志碑志:碑文、墓志銘<1>碑文按照內(nèi)容和用途,大致分為三類:第一,記功碑文,用來記述某人或某次重大歷史事件中文武功業(yè)的,如,韓愈《評淮西碑》。第二,宮室廟宇碑文,用來記載某項建筑物興建的緣由和經(jīng)過。如,柳宗元《南霽云睢陽廟碑》。第三,墓碑文,記述死者生前事跡兼悼念。張溥《五人墓碑記》。古代規(guī)定,五品以上官僚可以立碑,五品以下官僚可以立碣,沒有官制品位的人只能立表。碑和碣的內(nèi)容一般有兩部分,前面有志文,后面是銘文;銘文押韻,又稱韻語。表一般沒有銘文,例如,歐陽修《瀧岡阡表》。<2>墓志銘:記載死者生前事跡的,由兩部分構(gòu)成,前面是死者的傳記,叫做“志”;后面是贊頌性韻語,叫做銘。哀祭:哀悼死者或者祭祀鬼神的文章,包括哀辭、祭文、弔文、誄等,一般有韻語。具體來說:第一,哀辭,多用于身遭不幸而死或童稚夭殤者。一般前有序,記寫其生前才德、死因;后面有韻語。第二,祭文,在祭祀的時候宣讀。有一定的表示祭享的格式——以“惟年月日”開始,以“嗚呼哀哉尚饗”結(jié)束。第三,弔文,一般具有客祭的性質(zhì),致弔者為客人。弔文重在安慰死者,也有借死者抒發(fā)自己胸中郁悶的,如賈誼《吊屈原賦》。第四,誄,其內(nèi)容與碑志基本相同,只是不石刻。箴銘:規(guī)勸告誡性的文章,一般是四言韻語。<1>箴,箴石可以治病,所以用箴作為這種文體的名稱,喻其有攻疾防患的功能。多用于指出過失,以勸諫皇上或上司。如,韓愈的《五箴》——《游箴》、《言箴》、《行箴》、《好惡箴》、《知名箴》。<2>銘,銘刻下來用以自警的文體,叫做銘文??梢愿鶕?jù)內(nèi)容分為四類:器物銘:體協(xié)或鐫刻在日常器物上,內(nèi)容是,從器物的性質(zhì)、功用寫起,聯(lián)想到人事活動,從而寫出有哲理性的短語,以物喻意,用以勸人勉己。如,沈德潛《古詩源》中《杖銘》、《衣銘》、《矛銘》。居室銘:題寫或刻勒在居室中,如劉禹錫《陋室銘》。篇三:應用文第一章概論1.1應用文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一、應用文的萌芽:原始社會后期。二、應用文的產(chǎn)生:殷墟甲骨刻辭,是迄今為止我國已知最早的文章,也是最早的應用文。1898年,在河南安陽小屯村陸續(xù)發(fā)現(xiàn)了刻有文字的甲骨,考古學家稱之為“甲骨文書”。如:“王大令眾人曰協(xié)田,其受年。”鐘鼎銘文是刻在銅器上的文字,其中貴族之間契約,是我國最早的私務文書。這類文章都是應用文。三、應用文的發(fā)展1、秦漢時期:秦漢時期是應用文文體成型和文書制度確立的時期。由李斯等制訂的公文程式,對公文寫作作了一系列規(guī)定,產(chǎn)生了“避諱”、“抬頭”、“用印”等制度,這些都標志著公文應用文的成熟。秦代的書、奏,是我國最早的上行公文。比如,李斯的《諫逐客書》。到了漢代,明確皇帝對臣下用詔、令、誥、制、戒、諭、教、檄;臣下對皇帝則用章、奏、表、議、策、疏;官府之間,平級官員之間用平行文種“移書”?!肮摹钡姆Q謂在這一時期出現(xiàn)。從司馬遷的《報任安書》中,可以看出私人書信已形成明顯的文體特點。碑:是用于墓葬的碑文。銘:在公務文書中用來表揚功德,而私人應用文則用來自儆自戒。吊:是借傷悼古人古事而發(fā)感慨。如賈誼《吊屈原賦》。2、魏晉南北朝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應用文的自覺時期。曹氏父子對應用文的發(fā)展,作出過重大的貢獻。曹操的《修學令》、《求賢令》;曹丕的《與吳質(zhì)書》;曹植的《求自試表》等。應用文理論成果也十分突出。曹丕的《典論·論文》,高度評價了文章的社會作用:“蓋文章經(jīng)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蔽鲿x陸機的《文賦》涉及更多的應用文體,并對文體的特點和寫作規(guī)律作了更深入的探索。摯虞的《文章流別論》是我國第一部針對應用文體的文體學專論。劉勰的《文心雕龍》是一部體大思精的巨著,奠定了我國古代應用寫作理論的基礎。3、隋唐宋時期:隋唐宋時期是我國應用文發(fā)展的高峰期。隋文帝曾詔令“公私文翰,并宜實錄”。李諤的《革文華書》強調(diào)了應用文的實用性。“古文運動”對應用文的發(fā)展和文風的轉(zhuǎn)變也產(chǎn)生過巨大的影響。北宋時期,在歷史上首次出現(xiàn)了“應用文”一詞。蘇軾在《答劉巨濟書》中曾說:向在科場時,不得已作應用文,不幸為人傳寫,深為羞愧。4、元明清時期:元明清時期是應用文穩(wěn)定發(fā)展時期。應用文的文體分類更為詳備,應用文各體趨于定型化。四、應用文的變革與繁榮1、辛亥革命至新中國成立前:1912年2月南京臨時政府頒布了《公文程式》,廢除了幾千年封建王朝沿用的公文體制,規(guī)定政府公文為令、諭、咨、呈、示、公布、狀五類七種,確立了新的體式。1916年7月,北洋政府公布的《新公文程式》,將公文文種增至13種,并規(guī)定:“凡處理公事文件曰公文”。這是我國應用文史上首次對“公文”概念作出的明確界定。1921年,中國共產(chǎn)黨建立后的第一批公文,就是中共全國代表大會所產(chǎn)生的決議、綱領和宣言。1931年,瞿秋白起草了《文件處理辦法》。1942年,延安整風運動中頒布了《陜甘寧邊區(qū)新公文程式》,推進了公文改革,毛澤東的《反對黨八股》的報告,對公文寫作產(chǎn)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2、新中國成立至20世紀末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了《公文處理暫行辦法》,為新中國公文體制的確立奠定了基礎。1981年,國務院辦公廳發(fā)布了《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暫行辦法》。1996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了《中國共產(chǎn)黨機關公文處理條例》。1999年,國家質(zhì)量技術監(jiān)督局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國家行政機關公文格式》。2000年8月,國務院發(fā)布了新的《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1.2應用文的涵義、特點、功用與分類一、應用文的涵義。廣義,應用文是除文學文體以外的各個文體,具有明確的實用性。狹義,是指黨政機關、企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人民群眾在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處理公共事務、私人事務時所使用的具有某種慣用格式和直接使用價值的文章。應用文通常又稱文書?;緦傩裕汗ぞ咝浴⒅苯拥氖褂脙r值。二、應用文的特點。1、實用性:“實用”是應用文區(qū)別于其他文體的本質(zhì)屬性。應用文都是“因事成文”,都有極強的目的性和針對性。2、工具性:應用文作為一種實用性文體,是行使管理職能和業(yè)務職能的重要工具,是為國家政務和社會公務服務的。3、程式性:程式性主要表現(xiàn)為從文種的選用、約定俗成的語言習慣、規(guī)范化的行文格式和行文程序上,都有其相對固定的模式。4、真實性真實是應用文的生命??芍^“筆下有財產(chǎn)萬千,筆下有人命關天,筆下有是非曲直,筆下有毀譽忠奸?!?、時效性應用文的時效性包含時代性、及時性、作用時間的有效性三層含義。三、應用文的功能1、貫徹政策法規(guī),處理各種工作事務2、協(xié)調(diào)溝通,促進交流3、維護社會正常秩序,保證社會安定4、保證經(jīng)濟活動正常有序5、憑據(jù)作用,資料價值四、應用文的分類1、分類的原則:遵循邏輯性、排斥性、層次性原則,同一層次的分類必須有一個統(tǒng)一的劃分標準。2、應用文的種類消息、通訊新聞文體決議、決定、指示、意見、通知、通報黨的公文公報、報告、請示、批復、條例、規(guī)定、函、會議紀要法定公文命令(令)、決定、公告、通告、通知、行政公文通報、議案、報告、請示、批復、意見、函、會議紀要非文學文體應用文體事務文書計劃、總結(jié)、調(diào)查報告……經(jīng)濟文書合同、意向書……專用文書法律文書起訴狀、答辯狀……禮儀公關文書請柬、祝辭……學術論文理論文體思想評論文學評論……1.3應用文的主題一、應用文主題的涵義:指應用文所要全力表現(xiàn)并體現(xiàn)其意圖、宗旨、目的的某種基本思想、基本觀點和意向。二、應用文主題的特點1、客觀性:主題與材料必須達到本質(zhì)契合,體現(xiàn)出客觀性的特征。2、單一性:要求主題單一純粹,即一文一意,每篇應用文只能表達一個意思。清代劉熙載《藝概·經(jīng)義概》:“凡作一篇文章,其用意俱要可以一言蔽之,擴之則為千萬言。約之則為一言,所謂主腦是也?!?、明晰性:主題要清晰明白,集中讀者的注意力,使讀者一看就明,不產(chǎn)生歧義。三、確定應用文主題的方法。1、按照客觀實際情況,即從工作實踐和生活實踐中獲取應用文的主題。2、按照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法規(guī)或規(guī)章,確立應用文的主題。四、確定應用文主題應遵循的原則1、正確2、鮮明3、集中1.4應用文的材料一、應用文材料的涵義,材料是作者為了寫作的目的而搜集、攝取并寫入文章的一系列事實或客觀事理。素材是指作家、藝術家從社會生活中搜集到的尚未經(jīng)過提煉加工的原始材料。廣義的題材,泛指文學作品描寫的社會生活的某一方面內(nèi)容。狹義的題材,指經(jīng)過作家、藝術家的鑒別、選擇、加工、提煉,寫入文學作品中的材料。資料,一般是指理論研究、應用寫作中所用的材料。二、應用文材料的種類:1、現(xiàn)實材料和歷史材料2、直接材料和間接材料3、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4、點上材料和面上材料三、應用文材料的收集㈡掌握閱讀方法,積累有關資料1、精讀法2、略讀法3、快讀法四、應用文選材的基本要求1、要圍繞主題選擇材料2、要選擇真實、準確的材料3、要選擇典型的材料4、要選擇新穎的材料1.5應用文的結(jié)構(gòu)一、應用文結(jié)構(gòu)的涵義:結(jié)構(gòu)是指文章的內(nèi)部組織與構(gòu)造,是選用材料表現(xiàn)主題的有序安排,是思路的物化。劉勰《文心雕龍》:結(jié)構(gòu)就是“總文理,統(tǒng)首尾,定與奪,合崖際,彌綸一篇,使雜而不越者也。若筑室之須基,裁衣之待縫緝矣。”李漁在《閑情偶寄》中強調(diào)文章“結(jié)構(gòu)第一”。李漁:“工師之建宅亦然,基址初平,間架未立,先籌何處建廳,何處開戶,棟需何木,梁用何材,必俟成局了然,始可揮斤運斧?!睉梦牡慕Y(jié)構(gòu)特點:定型性、嚴密性、條理性。二、應用文結(jié)構(gòu)安排的原則1、根據(jù)文種選擇結(jié)構(gòu)2、結(jié)構(gòu)要素排列順序化3、注重結(jié)構(gòu)的外在銜接4、在注重結(jié)構(gòu)規(guī)范的前提下,適度創(chuàng)新三、應用文結(jié)構(gòu)的內(nèi)容㈠標題1、公文式標題2、論文式標題3、新聞式標題4、文種式標題㈡開頭1、概述式2、引用式3、結(jié)論式4、目的式5、說明式㈢主體1、文面形態(tài):這種形態(tài),有明顯的外部形態(tài)標志,一般包括以下幾種:?小標題題?標序式?條目式?獨段與分段式2、應用文主體的邏輯形態(tài),它是應用文的內(nèi)在結(jié)構(gòu)形態(tài)。?遞進式?并列式?總分——分總式㈣結(jié)尾?對全文的主題進行總結(jié)概括。?對全文的主題意義進行強調(diào)。?祈請式結(jié)尾。㈤落款一般應用文的落款包括作者名稱及成文日期。公文的落款包括發(fā)文機關名稱、成文日期和印章。㈥過渡和照應1、過渡,指相鄰層次、段落間的銜接、轉(zhuǎn)換的形式和手段。?給大段加小標題和數(shù)字。?在自然段之間用過渡詞銜接。?用一過渡段連接上下文。2、照應,是指文章中不相鄰的層次、段落里的內(nèi)容相互關照、呼應。?文題照應?前后照應1.6應用文的語言一、應用文語言的特點,語言是寫作者與讀者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媒介物。但丁《論俗語》說:“語言作為工具對于我們的思想之必要正如駿馬之于騎士,既然最好的馬適合于最好的騎士,那么最好的語言就適合最好的思想?!?、語體以社會化的書面語體為主2、關鍵部分常用規(guī)范化、模式化語言?領起語公文模式(“由于……”、“為了……”,“根據(jù)……”、“遵照……”、“據(jù)查,……”)??偨Y(jié)模式(“在……下”)。禮儀文書模式(“欣聞……”、“驚悉……”等。)。介紹證明文書模式(“茲有……”等)。?承起銜接語,開頭部分與主體部分之間起承接作用的有:“為此……”,“特此……”,“現(xiàn)就……如下”,“鑒于此……”等。綜述性的承啟銜接語有:“綜上所述”、“如前所述”、“總之……”等。?結(jié)尾用語,是表收束、祈請、指示、感謝、企盼、強調(diào)的語言。如“以上各項望……”、“當否,請……”、“以上意見如無不妥,請……”、“特此(通知、通告、報告、函達)”、“……為要”、“……為荷”、“……為盼”、“當否,請批示”、“此呈”、“恭請光臨”等。?引據(jù)用語。如“茲就……”、“……收悉”等?稱謂用語。自稱用語:“本”、“我”。對稱用語:“貴”、“你”。他稱用語:“該”、“他”。?表態(tài)用語。如“嚴禁”、“不得”、“禁止”、“同意”、“不予同意”、“暫不執(zhí)行”。3、句法上有特定或慣用的要求,從句類看,主要使用陳述句和祈使句,從句型看,較多使用無主句,從句子成分看,大量使用介賓詞組作狀語、定語成分;常用“非名詞性”詞語充當賓語;把動賓結(jié)構(gòu)轉(zhuǎn)換為偏正結(jié)構(gòu)。4、合理使用書面輔助語言,書面輔助語言可以使應用文的語言表述更為直觀、簡明。如圖形、表格、符號、公式等。二、應用文語言運用的要求1、準確2、簡明3、樸實4、得體1.7應用文的表達方式表達方式是指運用語言形式來介紹情況、陳述事實、總結(jié)規(guī)律、闡明觀點、抒發(fā)感情的具體方法與手段。常用的表達方式有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五種。應用文常用的表達方式主要是說明、敘述和議論。一、應用文的敘述敘述是有次序地敘說、介紹人物的經(jīng)歷或事物發(fā)展變化過程的表達方式。按敘述的順序可分為順敘、倒敘、插敘、補敘等。1、順敘是指按事件發(fā)展的先后順序敘述。2、倒敘是指先把事件的結(jié)局或最突出、精彩、有吸引力的地方提到前面敘述,然后按事件的發(fā)生、發(fā)展順序敘述。3、插敘在敘述過程中,由于內(nèi)容的需要,暫時中斷敘述的線索,而插入另一段有關的內(nèi)容,然后再轉(zhuǎn)回到原來敘述的線索中去,這種方法叫插敘。4、敘述的人稱5、應用文敘述的特點①大量采用概括敘述,較少使用具體敘述。②應用文中的敘述強調(diào)平直,多采用順敘,文中人稱比較單一,且常常省去人稱。③應用文的敘述常與議論結(jié)合運用,就事論事,以起到擺事實講道理的作用。二、應用文的議論議論是作者對某件事情或某個問題進行分析、推理、評論,表明自己的立場、觀點、意見的一種表達方式。①常采用夾敘夾議、論說結(jié)合的形式。②常常簡化論證過程,不寫明推理環(huán)節(jié),直接用判斷句式表明立場、觀點。③常常以正面論證為主,反面論證為輔。三、應用文的說明說明就是用簡明的文字,對事物或事理的狀態(tài)、性質(zhì)、特點、功能、成因、規(guī)律、作用等,加以客觀的解釋和介紹。①定義說明;②分類說明;③舉例說明;④比較說明;⑤數(shù)字說明;⑥圖表說明;⑦引用說明。第二章公文寫作基礎2.1公文的概述一、公文的含義。㈠廣義的公文廣義的公文是黨政機關及其他社會組織在行使職權(quán)和實施管理的過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規(guī)范格式的文件材料,是依法行政和處理公務的重要工具。㈡狹義的公文。狹義的公文是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分別批準頒布的黨的機關公文和行政機關公文,即《條例》和《辦法》頒定的18種黨政公文。㈢文書、文件和公務文書。文書,它是所有文件材料的總稱,既可以指公務文書,也可以指私人文書,是一個整體概念。文件,從廣義上說,它同文書一樣,既可以指公務文件,也可以指私人文件,有時也可以指文件材料的總稱。從狹義上說,文件主要是指機關、組織制成和發(fā)布的具有固定格式和文件版頭的正式行文。公務文書,它指的是社會合法組織在公務活動中形成和使用的應用文。二、公文的特點1、有法定的作者2、有法定的權(quán)威3、有特定的效用4、有規(guī)范的體式5、有規(guī)定的處理程序三、公文的作用1、領導指導作用2、行為規(guī)范作用3、傳遞信息作用4、處理公務作用5、憑證依據(jù)作用四、公文的分類㈠按使用范圍分1、通用公文即黨的機關公文和行政機關公文。2、專用公文,是專業(yè)部門根據(jù)專門工作的特殊需要而使用的、具有特定專業(yè)內(nèi)容和格式的機關應用文。㈡按發(fā)文機關所屬組織系統(tǒng)分1、黨的機關公文。即《條例》規(guī)定的14種公文:決議、決定、指示、意見、通知、通報、公報、報告、請示、批復、條例、規(guī)定、函、會議紀要。2、行政機關公文。即《辦法》規(guī)定的13種公文:命令(令)、決定、公告、通告、通知、通報、議案、報告、請示、批復、意見、函、會議紀要。㈢按行文方向:1、上行文2、下行文3、平行文㈣按涉密程度分普通公文、秘密公文、機密公文、絕密公文。㈤按閱讀范圍分對外公開件、限國內(nèi)公開件、內(nèi)部使用件。㈥按處理時限分平件、急件和特急件。篇四:文體知識和應用文知識練習題文體知識和應用文知識練習題:文體知識1、下列各項對文化知識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老舍說的“劇作者則需在人物頭一次開口,便顯出他的性格,聞其名知其人”,就是指戲劇中人物的思想性格,總是表現(xiàn)在個性化的語言上。散文結(jié)構(gòu)雖然比較自由,但還是要有嚴格的章法。詩歌以抒情見長,是詩人有感于社會生活而激情迸發(fā)的產(chǎn)物,無論托物言志,還是借古詠懷,其意都不在事物本身,而在批發(fā)情感。作為一種文學樣式的小說,在中國起源于神話和傳說,《山海經(jīng)》《穆天子傳》之類,可看作是小說的萌芽。2.下列表述不正確的是(b)a、意境是文學作品所描繪的客觀圖景(生活場景或自然景色)與作者的主觀思想感情融合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耙狻笔撬磉_的思想感情,“境”是所描繪的具體景物和生活畫面。b、小說是一種反映生活容量大、表現(xiàn)手法靈活多樣的敘事性文學樣式。小說“三要素”是人物、情節(jié)和環(huán)境,環(huán)境描寫只是為了交代人物活動的時間和空間。c、詩歌發(fā)展到唐代,形成了一種新的詩體,這種詩體在字數(shù)、聲韻、對仗方面有比較嚴格的規(guī)定,稱為格律詩,也叫近體詩、今體詩。d、有人把散文稱為“美文”,好的散文以其精美考究的語言體現(xiàn)了散文獨特的審美價值。3、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c)a、小說可以不受時空限制,兼有敘述人的語言和人物語言,自由地調(diào)動各種手段來塑造人物形象。b、小說是語言的藝術,小說語言最能體現(xiàn)作家的創(chuàng)作風格。c、小說的環(huán)境就是指小說中的自然環(huán)境,它與小說的人物性格無關。d、小說的語言包括人物語言和敘述人語言。4.對下列文體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c)a詩歌常用比喻、借代、象征等手法,使詩句更加形象、生動、感人。b通過分析詩歌形象、發(fā)揮自己的聯(lián)想、了解作者、朗讀等可以進入詩歌的意境。c詩歌發(fā)展到唐代,形成了一種新的詩體,這種詩體在字數(shù)、句數(shù)、押韻方面有比較嚴格的,它就是古體詩。也叫古風d詩歌最講究語言精練,詩人總是精心調(diào)遣最恰當?shù)奈淖謥肀磉_盡可能豐富的思想感情。5、下列各項對文體知識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ba、在我國,“小說”這一名稱最早見于《莊子·外物》:“飾小說以干縣令,其于大達亦遠矣?!钡搅藵h魏六朝,小說分志怪和軼事兩大類,唐代小說稱“傳奇”,宋代稱之為“話本”,明清兩代是我國小說的黃金時期。b、詩歌具有抒情性、音樂性、形象性和語言高度凝練等特點,欣賞詩歌要進入詩歌的意境,“意”即作者描繪的具體景物和生活畫面,“境”則是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c、散文是最能體現(xiàn)作家個性的一種文學樣式,在散文中,理念和詩情的表達,想象和現(xiàn)實的交融,觀點和形象的統(tǒng)一,都是借助語言來完成的。d、戲劇是一種綜合性的文學樣式,戲劇的核心就是“戲”,即戲劇沖突。戲劇沖突集中表現(xiàn)2為人與人之間利害和性格的沖突。6.下列對文體知識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b)詩歌的抒情性、音樂性、語言的高度凝煉和形象性這些基本特征在一首詩中是有機統(tǒng)一的。作為一種敘事性文學體裁,小說以生動的情節(jié)設制為主要手段來反映社會生活。散文結(jié)構(gòu)比較自由,通常無需嚴格的章法,不必講究周密的邏輯程序。劇本是舞臺演出所依據(jù)的文本,它規(guī)定了戲劇的主題、人物、情節(jié)和語言,決定著戲劇的思想和藝術性,對戲劇演出的效果具有決定性的作用。7.下列各項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a.詩歌的語言精練、含蓄,講究連貫性,閱讀時要充分發(fā)揮想象和聯(lián)想,特別要辨出言外之意,聽出弦外之音。b.散文的特點是選材廣泛而主旨集中,結(jié)構(gòu)自由而線索貫穿,表達方式靈活多樣。c.小說可以突破時空限制,變換敘事角度,多方位、多層次地反映社會、揭示人生。d.戲劇的“戲”,就是戲劇沖突,是對社會生活的素材,經(jīng)過選擇、提煉、加工而典型化的矛盾沖突。8.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歌的意境是詩人主觀情意與客觀物象相互交融而形成的、能使讀者沉浸其中的現(xiàn)實世界。散文的特點是選材廣泛而主旨集中,結(jié)構(gòu)自由而線索貫穿,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小說可以突破時空限制,變換敘事角度,多方位、多層次地反映社會、揭示人生。所謂“戲”,就是戲劇沖突,是對社會生活的素材,經(jīng)過選擇、提煉、加工而典型化的矛盾沖突。9.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ca.小說是容量最大的一種敘事文學樣式。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是小說的基本要素。b.古典詩歌的音韻美主要體現(xiàn)在格律上。c.散文語言的要求,首先是準確鮮明,其次是形象生動,再次是講究文字的絢麗華美。d.劇本必須適合舞臺演出的需要,要在高度集中的時間和空間的容量里,展開矛盾,塑造人物形象,濃縮社會生活。10.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c近體詩是唐代形成的一種新的詩體,它在字數(shù)、聲韻、對仗等方面有比較嚴格的規(guī)定。詩歌的語言高度凝練,在語言運用上要求用字少而容量大,含不盡之意于言外。小說的語言包括人物語言和敘述人語言,其中人物語言總會打上作者語言習慣的印記,因而最能體現(xiàn)作者的語言風格。舞臺說明是一種敘述語言,是劇本不可缺少的部分,對展開戲劇情節(jié)、表現(xiàn)人物性格起輔助作用。11.下列有關文學作品特點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c散文的特點是“形散神聚”,“形散”是說在選材方面極為廣泛,表現(xiàn)的形式靈活多樣等;“神聚”是指文章的立意深遠,主題高度集中。小說可以不受時空限制,兼用敘述人的語言和人物的語言,自由地調(diào)動各種手段來塑造人物形象。意境美、語言美和韻律節(jié)奏的音樂美是詩歌的基本特征。戲劇是一種運用文學、音樂、舞蹈、美術等多種藝術手段,借助演員的表演來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會生活的綜合性藝術。劇本是舞臺演出依據(jù)的文本,是一種與小說、詩歌、散文并列的文學體裁。12.下列各項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d)a.影視文學劇本是按照影視片拍攝要求,用文字描述的形式來表達對影視片的創(chuàng)意、設想及安排的一種文學作品。它既是拍攝影視片的文本依據(jù),又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文學鑒賞性。b.散文的魅力不僅表現(xiàn)在意旨之新、情思之真、構(gòu)思之巧、意境之美等方面。優(yōu)秀的散文語言總是準確鮮明、形象生動的,都很講究語言的形式美,同時還體現(xiàn)著作家自己的風格。c.抒情是詩歌的基本特征之一。詩歌是詩人有感于社會生活而激情迸發(fā)的產(chǎn)物,無論是托物言志,還是借古詠懷,其意都不在事物本身,而在于抒發(fā)自己的情感。d.小說是容量最大的一種敘事抒情的文學樣式。它通過敘述生動的故事,描寫人物活動的環(huán)境,塑造各種類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社會生活,發(fā)表作者對社會、人生的認識和審美價值取向。13.下列表述,錯誤的一項是ca.詩歌講究意境。意境是文學作品所描繪的客觀圖景與作者的主觀思想感情融合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b.小說語言包括人物語言和敘述人語言。人物語言不同于作家自己的語言,它要符合人物的身份,體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點。c.散文結(jié)構(gòu)比較自由,通常無需嚴格的章法,但必須講究周密的邏輯順序。d.戲劇語言包括人物語言和舞臺說明。人物語言是劇本塑造人物的基本手段。14、下列對課文解說有誤的是(d)a、《明湖居聽書》記述老殘游歷濟南時聽大鼓書的情景,重點描繪了白妞精湛的演唱技藝。b、新詩是現(xiàn)代詩歌的主流,它是1919年“五四”新文學運動時期發(fā)展起來,語言上采用白話,比較自由。c、我國古代小說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唐代傳奇的出現(xiàn),標志著古典小說的成熟,宋代話本的出現(xiàn)是“小說史上的一大變遷”,《紅樓夢》代表著古典小說創(chuàng)作的最高成就。d元雜劇的戲劇語言由曲詞、賓白、科介組成。其中科介是劇本關于動作、表情的舞臺提示,賓白就是對白。15.下列有關文學作品特點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散文的特點是“形散神聚”,“形散”是說在選材方面極為廣泛,表現(xiàn)的形式靈活多樣等;“神聚”是指文章的立意深遠,主題高度集中。小說可以不受時空限制,兼用敘述人的語言和人物的語言,自由地調(diào)動各種手段來塑造人物形象。意境美、語言美和韻律節(jié)奏的音樂美是詩歌的基本特征。d.劇本是舞臺演出依據(jù)的文本,是一種與小說、詩歌、散文并列的文學體裁。應用文知識16.下列關于應用文知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da.會議記錄的格式一般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會議的基本情況,第二部分是會議的具體內(nèi)容。b.寫說明書要講究科學性和實用性。說明書的語言要簡明、通俗、易懂。c.寫總結(jié)要大量占有材料,并對材料進行整理、分析、歸類,要善于概括出那些帶規(guī)律性的東西,并上升到理論層面。d.標題是新聞內(nèi)容的提要。一則新聞,如果用一個標題概括不了內(nèi)容,還可以在前面加引題,后面加副題。引題是對正題的補充和解釋,副題起引發(fā)、烘托正題的作用。17、下列有關應用文知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會議記錄的格式主要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會議的基本情況,第二部分是會議的具體內(nèi)容。第二部分是會議的主要部分,主要有主持人發(fā)言、會議的報告、與會者的發(fā)言、討論的問題、會議的決議等等。b.新聞也叫消息,通常包括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jié)語五個部分,這五個部分缺一不可。c.簡報是機關部門編發(fā)的反映事情、通報情況、交流經(jīng)驗的一種內(nèi)部文件,既可以向上級反映有關的事情,也可用于上級或下級交流有關信息。d.寫總結(jié)時要以議為主,夾以敘述,但不要只空泛地議論,要把觀點和材料統(tǒng)一起來。18.下列關于應用文知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ca.目標、步驟、措施是計劃內(nèi)容的三要素,目標任務明確,步驟安排合理,措施辦法得當,就可以減少工作的盲目性。b.寫信要根據(jù)目的和用途,正確地表情達意,要考慮對象,注意語氣,講究格式。c.說明書的語言要簡明、通俗、易懂,不要使用專業(yè)術語,必要時可配上插圖。d.會議記錄的格式一般由兩部分組成。一是會議的基本情況,二是會議的具體內(nèi)容。會議的具體內(nèi)容是會議記錄的主要部分。19.下列有關應用文知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新聞標題可以加引題和副題,引題起引發(fā)、烘托正題的作用,副題是對正題的補充和解釋。b.簡報也叫“情況交流”、“動態(tài)”,有工作簡報、會議簡報、綜合性簡報等幾種,用于向上級反映有關的事情。c.總結(jié)的寫作要以議為主,夾以敘述,語言要準確、平實、簡明。d.書信的語言要簡潔明白,多用通俗的、對方熟悉的語言,多用短句,少用長句20.下列關于應用文知識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a.寫作總結(jié)時不要空泛地議論,要把觀點和材料統(tǒng)一起來,可以適當?shù)孛鑼懞褪闱椤.寫新聞報道要以議論為主,以客觀事實來反映社會生活,傳達思想,表明態(tài)度。c.簡報就是簡要地報告將要發(fā)生的事實,它是有關機關部門編發(fā)的反映事情、通報情況、交流經(jīng)驗的一種內(nèi)部文件。常見的簡報有工作簡報、會議簡報,還有綜合性簡報。d.書信分為一般書信和專用書信。賀信、介紹信、表揚信屬于專用書信。21.下列有關應用文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撰寫廣告詞要講究形式美和意境美,防止雷同和低級趣味。簡報有時也叫“情況交流”“動態(tài)”等,它的正文有三種寫法:一是分項列標題的寫法,二是新聞報道式寫法,三是倒金字塔式寫法。說明書常見的形式有短文式和條款式兩種。介紹影視劇情、宣傳風景名勝、推存商品多用短文式說明書。目標、步驟、措施是計劃內(nèi)容的三要素,目標任務明確,步驟安排合理,措施辦法得當,就可以減少工作的盲目性。22.下列各項中,應用文知識的表述完全正確的一項是()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