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庸等與北京電視臺侵犯著作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上訴案_第1頁
朱德庸等與北京電視臺侵犯著作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上訴案_第2頁
朱德庸等與北京電視臺侵犯著作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上訴案_第3頁
朱德庸等與北京電視臺侵犯著作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上訴案_第4頁
朱德庸等與北京電視臺侵犯著作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上訴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民事判決書(2010)一中民終字第12577號上訴人(原審原告)朱德庸。委托代理人孫潔。委托代理人劉華。上訴人(原審被告)上海唯眾影視傳播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楊暉,董事長。委托代理人徐強,北京市中銀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律師。上訴人(原審被告)上海第一財經傳媒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高韻斐,董事長。委托代理人黃榮楠,君合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律師。委托代理人祁筠,君合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律師。被上訴人(原審被告)北京電視臺。法定代表人劉愛勤,臺長。委托代理人徐強,北京市中銀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律師。上訴人朱德庸、上海唯眾影視傳播有限公司(簡稱唯眾公司)、上海第一財經傳媒有限公司(簡稱第一財經公司)因侵犯著作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一案,不服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海淀區(qū)人民法院(簡稱原審法院)于2010年4月20日作出的(2009)海民初字第11406號民事判決(簡稱原審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0年7月8日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并于2010年9月15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原審法院判決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簡稱《著作權法》)規(guī)定,如無相反證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為作者;除法律另有規(guī)定外,作者對作品享有著作權。本案中,《關于上班這件事》一書(以下簡稱《關》書)署名作者為朱德庸,故在無相反證明的情況下,朱德庸對該作品享有著作權。關于是否侵犯著作權。雖然脫口秀電視欄目一一《上班這點事》(以下簡稱《上班》節(jié)目)的標題、宣傳海報和短片中出現(xiàn)了與朱德庸作品的書名和第一章引言相同或近似的內容,但朱德庸所主張被侵權內容僅為《關》書的作品題目和內容片段,在整部作品中所占的比例極小,未構成該作品主要或核心部分,并且《上班》節(jié)目之中并未使用《關》書的內容,因此,原審法院認定上述相同或近似內容的出現(xiàn),尚未達到侵犯《關》書著作權的程度。對朱德庸有關侵犯著作權的主張以及賠禮道歉的訴訟請求,原審法院不予支持。關于是否構成不正當競爭。盡管朱德庸自身并未直接從事電視節(jié)目的制作與經營,但其作為《關》書的著作權人,除授權他人出版、發(fā)行圖書外,還有權對該作品進行進一步的商業(yè)性使用,其中包含通過授權或與他人合作的方式利用該作品制作相關影視劇、電視節(jié)目等,并可就此獲得經濟利益。朱德庸提交的《著作權許可使用協(xié)議》亦可對此予以證明。因此,可以認定朱德庸與制作、經營《上班》節(jié)目的唯眾公司和第一財經公司之間存在競爭關系。朱德庸提交的證據(jù)表明,《關》書在出版后十分暢銷,報紙、網站等媒體也對該書進行了大量有關報道和介紹,并對該書的部分內容進行了刊登,使該書在相關公眾中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同時,相關媒體在介紹、評論《關》書或使用該書內容時,往往會特別提及第一章引言的內容,即“說到每天上班8小時這件事,其實是本世紀人類生活史上的最大發(fā)明,也是最長一出集體悲喜劇。你可以不上學,你可以不上網,你可以不上當;你就是不能不上班”(簡稱第一章引言)??梢?,上述引言作為《關》書第一章開篇段落,不僅起到了引領下文的作用,而且與該書的其他內容相比,具有更高出現(xiàn)頻率,更加為公眾所熟悉,成為全書的標志性內容。而在《上班》節(jié)目的涉案宣傳海報和宣傳短片中,除個別用詞有所不同外,出現(xiàn)的恰恰是《關》書的上述標志性內容。該內容不僅構成了海報宣傳語的主要內容,在短片中也占有較高的比重。由于《關》書與《上班》節(jié)目都是以職場話題作為表現(xiàn)內容,其讀者和觀眾范圍相近,加之“關于上班這件事”的書名與“上班這點事”的節(jié)目標題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此情況下,使用涉案海報、短片對《上班》節(jié)目進行廣泛地宣傳和推廣,足以誤導相關公眾認為該節(jié)目與《關》書具有某種關聯(lián),進而損害朱德庸對該作品享有的合法權利。因此,原審法院認定該使用行為屬于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構成不正當競爭。唯眾公司作為《上班》節(jié)目宣傳海報和宣傳短片的內容提供和制作者,應當對由此產生的不正當競爭后果承擔法律責任。該公司以宣傳短片中的相關內容為嘉賓所述為由否認應當承擔責任,缺乏法律依據(jù),原審法院不予支持。第一財經公司作為《上班》節(jié)目共同的著作權人,應當知曉上述海報和短片的內容,且該公司在其網站上已明示該節(jié)目系其與唯眾公司聯(lián)袂打造,并在介紹該節(jié)目時使用了與宣傳海報內容相近的表述,因此,應當就涉案不正當競爭行為與唯眾公司共同承擔責任。關于民事責任。鑒于唯眾公司與第一財經公司的虛假宣傳行為足以導致相關公眾產生誤解,進而造成不良影響,故對朱德庸有關刊登聲明,消除影響的請求予以支持。至于賠償損失的數(shù)額,原審法院結合《關》書與《上班》節(jié)目的影響范圍、涉案虛假宣傳的方式以及損害后果等因素,酌情予以確定。朱德庸所主張的50萬元經濟損失缺乏相應證據(jù)證明,不予全部支持。對于公證費,盡管相關證據(jù)存在一定瑕疵,但申請公證并須承擔費用屬正常現(xiàn)象,且朱德庸亦就此做出了較為合理的解釋,故該項費用中的合理部分應屬正當?shù)脑V訟支出,應由唯眾公司和第一財經公司予以負擔。對于北京電視臺,盡管其曾要求唯眾公司制作并播放了涉案宣傳短片,但該臺作為《上班》節(jié)目的播出者,要求其對節(jié)目宣傳短片中的部分內容是否構成不正當競爭承擔審查義務,有失公平,亦缺乏合理性和可行性。故對朱德庸要求北京電視臺與唯眾公司、第一財經公司承擔連帶責任的主張,原審法院不予支持。綜上,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簡稱《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第九條第一款及第二十條第一款之規(guī)定,原審法院判決如下:一、唯眾公司和第一財經公司就其不正當競爭行為在第一財經網站()首頁連續(xù)二十四小時刊登聲明,為朱德庸消除影響;二、唯眾公司與第一財經公司共同賠償朱德庸經濟損失五萬元及合理訴訟支出二千五百元;三、駁回朱德庸對唯眾公司和第一財經公司的其他訴訟請求;四、駁回朱德庸對北京電視臺的全部訴訟請求。上訴人朱德庸不服原審判決,在法定期限內向本院提起上訴稱:原審判決中有關不構成著作權侵權的認定是錯誤的。首先,就《關》書本身而言,主張被侵權內容作為《關》書的題目名稱和第一章引言,其在書中的位置和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就《關》書被關注的角度而言,眾多媒體報道在報道題目和介紹、評論內容中均紛紛對該書題目和涉案語句進行大量突出引用。就被侵權使用的角度而言,對方精心挑選作為其電視欄目名稱和廣告宣傳重要部分的行為也表明了涉案作品題目和語句系《關》書的標志性內容,是其精華和核心所在。其次,原審判決認定“上述相同或近似內容的出現(xiàn),尚未達到侵犯《關》書著作權的程度”是錯誤的。主張被侵權內容在被上訴人的多種廣告宣傳方式中均占了極高的比例,起到了吸引觀眾眼球的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被上訴人侵犯著作權的事實是清楚的,其性質是嚴重的,該行為構成了著作權侵權。再次,三被上訴人共同侵權,應承擔連帶責任。原審判決認定唯眾公司系《上班》節(jié)目宣傳海報和宣傳短片的內容提供和制作者,第一財經公司作為《上班》節(jié)目的共同著作權人,且是其自身網站內容介紹提供者,二者均未履行著作權審查義務,理應共同承擔著作權侵權的責任。就北京電視臺而言,其不僅是該電視欄目的播放者,且該欄目系應其要求而制作,因此北京電視臺還是該宣傳短片內容的制作者,其更負有審查的義務而未予審查,也應承擔侵權責任。綜上,朱德庸請求二審法院依法撤銷原審判決第三、四項,改判三被上訴人共同在北京電視臺財經頻道播放致歉聲明,并共同連帶承擔原審判決的經濟賠償。上訴人唯眾公司上訴稱:原審法院認為構成不正當競爭是錯誤的。一、原審判決多處違反法律規(guī)定。1、原審判決要求上訴人在網頁上道歉沒有法律依據(jù)?!斗床徽敻偁幏ā穬H規(guī)定了損害賠償,并未規(guī)定消除影響、賠禮道歉的救濟方式。2、原審法院判決賠償5萬元沒有事實依據(jù)。朱德庸就其損害應當承擔舉證責任,然而其一審當庭表示沒有損害證據(jù),原審法院據(jù)此判決賠償顯然違法。3、本案公證費用不屬于合理訴訟支出。公證書申請人系朱德庸,但其在本案中提交的公證費發(fā)票卻顯示付款人為案外人,朱德庸雖然解釋案外人系其經紀公司,但未提供任何證據(jù)證明。原審法院一方面認為公證費的相關證據(jù)存在瑕疵,另一方面乂支持其主張的公證費用,實際上是變相免除了其舉證義務,與法有悖。4、原審法院法官本身違反了判決書第一項內容。二、原審法院事實認定上存在錯誤。(一)上訴人與朱德庸之間不存在競爭關系。原審法院已經查明上訴人的《上班》節(jié)目內容沒有涉及朱德庸的作品,朱德庸雖然簽訂了《著作權許可使用協(xié)議》,但在兩年的授權期限內,上訴人并未見到任何形式的關于《關》書的影視作品出現(xiàn),換言之,朱德庸的《關》書作品至今仍然是一部漫畫作品,與上訴人制作的《上班》電視節(jié)目屬于不同的作品類型,不存在競爭關系,原審法院不能因為《關》書作品將來可能會改編成電視節(jié)目而認定朱德庸和上訴人、第一財經公司之間存在競爭關系。(二)上訴人在其宣傳短片和海報中引用的語句屬于合理使用,不屬于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行為。1、原審判決書中對被訴行為是否符合虛假宣傳的標準含糊不清,僅對相關公眾的注意力進行了闡述,而對本應當由朱德庸進行舉證的“發(fā)生誤解的事實”未予置理,現(xiàn)有證據(jù)不能證明“引人誤解”。2、朱德庸《關》書中的“每天上班八小時,可算是本世紀人類生活史上的最大發(fā)明……你就是不能不上班?!闭Z句僅在第一章引言部分出現(xiàn),其后的作品正文部分再未出現(xiàn)該語句,《關》書作為一部漫畫作品,其表現(xiàn)形式主要為美術圖畫而并非文字,因此從該句在整部作品所在比例及重要性看,不構成全書的標志性內容。3、朱德庸《關》書作品的主要內容為“上班”,但“上班”是通用名詞,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并非為朱德庸獨有,也并非只有朱德庸一人能夠描述,而上訴人制作的海報、短片所描述、宣傳的內容正是“上班”這一社會現(xiàn)象,上訴人的行為不屬于虛假宣傳。綜上,上訴人唯眾公司請求二審法院依法撤銷原審判決第一項、第二項,依法改判駁回朱德庸的訴訟請求。上訴人第一財經公司上訴稱:一、原審判決在證據(jù)認定程序上存在錯誤。1、朱德庸提交的網頁證據(jù)未經公證,且無法在網站上復核,原審法院對此證據(jù)全部直接予以確認違法。2、朱德庸在一審中提供的臺灣法院出具的公證費發(fā)票未經公證認證,本案中也并不涉及臺灣的公證內容;而其在大陸地區(qū)的公證費發(fā)票是出具給案外人的,與公證書上的委托人朱德庸不符,故存在瑕疵,不能證明該發(fā)票與本案具有關聯(lián)性。二、原審判決在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上存在錯誤。1、原審法院錯誤地將朱德庸提交的《著作權許可使用協(xié)議》作為認定其與第一財經公司、唯眾公司存在競爭關系的依據(jù)。該合同是基于朱德庸的作品改編成電視劇,屬于作者的授權范圍。而《上班》節(jié)目為真人談話類節(jié)目,內容來源于生活,講述人為體驗者,無固定臺本。該節(jié)目的制作無需任何人的授權。原審法院在判決書中也認定兩者在內容上不具有任何關聯(lián)性。因此,脫口秀節(jié)目不屬于作品改編權的范疇,朱德庸與第一財經公司、唯眾公司不具有競爭關系。2、宣傳短片中以嘉賓口述的方式使用了類似于“上班”一句的語言,但嘉賓僅是對上班一事作出的評述。觀眾不可能將一個無固定臺本的脫口秀節(jié)目與一部有明確內容的四格漫畫相混淆。此外,宣傳短片也未使用任何“本節(jié)目改編自朱德庸漫畫”的虛假宣傳用語。原審法院認定屬于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與事實不符。3、朱德庸在一審時未提供任何證據(jù)證明因《上班》節(jié)目播出導致其影視節(jié)目授權或書籍銷售受到影響。而其代理人在一審庭審中也確認,其主張的損失額為著作權侵權賠償而非不正當競爭的賠償。原審法院在認定不構成著作權侵權的情況下,主動為其主張不存在的不正當競爭損失,無任何法律依據(jù)。4、第一財經公司并無審核宣傳短片、海報及宣傳稿的義務。第一財經公司雖然是《上班》節(jié)目的共同版權人,但宣傳短片為唯眾公司根據(jù)北京電視臺的要求制作,并提供給北京電視臺播放,且其并非節(jié)目的一部分,唯眾公司與北京電視臺的協(xié)議,上訴人無法預知。原審法院認定,北京電視臺不具有審查義務,該標準同樣適用于上訴人。綜上,上訴人第一財經公司請求二審法院撤銷原審判決,依法改判或發(fā)回重審此案。被上訴人北京電視臺表示同意原審判決。雙方當事人對原審法院查明的如下事實均無異議,本院予以確認:《關》書作者為朱德庸,由中信出版社2005年4月出版,2006年10月第3次印刷。該書圖文并茂,以表現(xiàn)職場現(xiàn)象與工作態(tài)度為主要內容。全書第一章開篇以引言的方式寫道“說到每天上班8小時這件事,其實是本世紀人類生活史上的最大發(fā)明,也是最長一出集體悲喜劇。你可以不上學,你可以不上網,你可以不上當;你就是不能不上班”(即第一章引言)?!蛾P》書出版后,曾排名2005年“新京報圖書排行榜”(5月28日—6月3日)總榜首位,中國圖書商報網()"中關村圖書大廈5月銷售資訊”(2005-6-17)文學類圖書排名第一名,圖書交易網()2005年“5月全國暢銷書綜合排行榜”非虛構類圖書第八名,天視網()2005年“5月16日一5月22日《天津市圖書銷量‘新藝’榜》第五名”。此外,MSN中文網的資訊頻道()曾登載《“你可以不上網,就不是能不上班”》一文對《關》書進行介紹,文中引用了該書第一章引言。人民網()曾登載《嬉笑怒罵談上班》一文對《關》書進行介紹,文中引用了該書第一章引言。該網站的權威訪談還曾登載《我們?yōu)槭裁炊ぷ鳌芬晃?,在“新聞背景”部分引用了“你可以不上學,你可以不上網,你可以不上當,你就是不能不上班”的內容。寧波人才網()曾登載《年后“收心”緩沖還是急剎》一文,文中引用了《關》書第一章引言,并稱“朱德庸對上班這件事的詮釋道出了許多職場人的心聲”?!缎侣勍韴蟆房堑摹掇k公室里的都市情景劇(二)》中曾引用《關》書第一章引言的內容。騰訊讀書頻道()曾登載《〈關于上班這件事〉朱德庸為上班族喊冤》一文對《關》書進行介紹,文中有“上班是一出集體悲喜劇”的小標題,且朱德庸以受訪者身份稱“說到每天上班8小時這件事,其實是本世紀人類生活史上的最大發(fā)明,也是最長一出集體悲喜劇”。智聯(lián)招聘網的快樂工作和年度雇主欄目曾刊登《關》書的部分內容,快樂工作欄目還引用了該書第一章引言。新浪讀書頻道()曾對《關》書及該書在北京SOHO現(xiàn)代城舉行的活動進行報道。另外,《精品購物指南》曾刊登《朱德庸大“畫”職場上班?荒謬!》一文,對《關》書及朱德庸進行介紹。上?,F(xiàn)代軌道交通股份有限公司與上海萃閔軌道交通線發(fā)展有限公司聯(lián)合發(fā)行的《時代報》曾在2005年刊登《關》書內容,并曾就《關》書發(fā)行“軌道交通5號線紀念車票”?!缎艌蟆吩?008年亦曾刊登該書內容。2005年11月14日,朱德庸與橙天智鴻影視制作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橙天公司)訂立《著作權許可使用協(xié)議》,約定朱德庸將《關》書授權橙天公司獨家改做拍攝真人飾演原作角色之長篇電視室內?。ɑ蜻B續(xù)?。蛾P于上班這件事》?!渡习唷饭?jié)目是一檔以職場話題為內容的談話類節(jié)目,2008年1月至12月曾在北京電視臺第五頻道(BTV-5)播出。原審庭審中,唯眾公司與第一財經公司均認可該節(jié)目由唯眾公司制作,著作權由唯眾公司與第一財經公司共同享有。北京電視臺認可其在播出最初幾期《上班》節(jié)目時插播了《上班》宣傳短片。在該短片中,節(jié)目嘉賓簡昉面對鏡頭稱“你可以不上學,可以不上網,也可以不上當,但是你不能不上班”。原審庭審中,唯眾公司、第一財經公司、北京電視臺均稱該短片是唯眾公司應北京電視臺的要求而制作的。以朱德庸為申請人的(2008)京方圓內民證字第01035號公證書顯示:MSN中文網的視頻欄目中登載有《上班》節(jié)目的宣傳海報,其中以海報中人物語言的形式使用了“你可以不上學,可以不上網,可以不上當,但你就是不能不上班”和“每天上班八小時,可算是人類生活史上的大發(fā)明,也是一長出集體悲喜劇,所以,你不能不看《上班這點事兒》”的廣告語,該海報右側的網頁還單獨登載有上述廣告語的文字內容;第1財經網()載明版權所有為第一財經公司,該網站上登載有《上班》節(jié)目的相關介紹,其中載明該節(jié)目由第一財經公司和唯眾傳播聯(lián)袂打造,并使用了“每天上班八小時,可算是本世紀人類生活史上最大的發(fā)明,也是最長一出集體悲喜劇。你可以不上學,你可以不上網,你可以不上當,你就是不能不上班。所以,你不能不看《上班這點事兒》”的表述;在“《上班這點事》官方機構博客^/sp1/shangbanzhedianshi/)上,也登載有上述海報。原審庭審中,唯眾公司認可上述海報的文字稿系該公司提供。原審庭審中,雙方當事人均認可涉案《上班》宣傳短片已經停止播放,刊登該節(jié)目宣傳海報的相關網頁亦已被刪除。為證明訴訟支出,朱德庸提交了北京市方圓公證處出具的公證費發(fā)票及臺灣法院出具的公證費發(fā)票各一張。第一財經公司指出北京市方圓公證處出具的發(fā)票載明付款人為北京點行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而來自臺灣的發(fā)票未經認證程序。朱德庸的代理人解釋稱北京點行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系朱德庸在大陸的經紀公司,為其墊付了公證費;認可臺灣發(fā)票未經認證。本案中沒有證據(jù)證明《上班》節(jié)目的內容涉及朱德庸的作品。本院另查明以下事實:朱德庸與橙天公司簽訂的《著作權許可使用協(xié)議》于2005年11月14日起生效,授權期限為兩年。《上班》節(jié)目于2007年1月8日在上海第一財經頻道首播。朱德庸在原審庭審過程中明確:其主張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系指使用其作品進行宣傳,使公眾對兩者的關系進行誤認。在本院庭審過程中,唯眾公司主張:《上班》節(jié)目的宣傳短片系該公司應北京電視臺要求而制作,但并未指定內容。根據(jù)行業(yè)慣例,嘉賓的發(fā)言系其自行發(fā)揮,錄制前并無臺本。以上事實,有《關》書、報紙、相關網頁打印件、《著作權許可使用協(xié)議》、《上班》節(jié)目錄像光盤、(2008)京方圓內民證字第01035號公證書、公證費發(fā)票以及當事人陳述等證據(jù)在案佐證。本院認為,根據(jù)當事人雙方的訴辯主張,本案存在以下爭議焦點:一、關于是否侵犯《關》書著作權根據(jù)我國《著作權法》的規(guī)定,如無相反證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為作者;除法律另有規(guī)定外,作者對作品享有著作權。本案中,《關》書署名作者為朱德庸,在無相反證明的情況下,朱德庸對該作品享有著作權。本案中,首先,各方當事人均認可《上班》節(jié)目之中并未使用《關》書的內容。其次,雖然《上班》節(jié)目的標題、宣傳短片和海報中出現(xiàn)的被控侵權內容與朱德庸《關》書的書名和第一章引言近似,但上述內容僅為《關》書的作品題目和內容片段,在整部作品中所占的比例極小,未構成該作品的實質或核心部分,故原審法院認定上述近似內容的出現(xiàn),尚未達到侵犯《關》書著作權的程度并無不妥。朱德庸僅以上述內容在《關》書中所處位置、眾多媒體在報道中進行大量突出引用以及被控侵權行為的存在就主張上述內容是作品的主要或核心部分,不能成立。綜上,朱德庸關于唯眾公司、第一財經公司及北京電視臺侵犯其著作權的上訴主張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二、關于是否構成不正當競爭本案中,朱德庸在原審庭審過程中,明確其主張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系指使用其作品進行宣傳,使公眾對兩者的關系產生誤認。在此基礎上,原審法院根據(jù)查明的事實,認定唯眾公司、第一財經公司的行為屬于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構成不正當競爭。根據(jù)《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規(guī)定,不正當競爭是指經營者違反法律規(guī)定,損害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的行為。該法第九條規(guī)定,經營者不得利用廣告或者其他方法,對商品的質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產者、有效期限、產地等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審理不正當競爭民事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guī)定,經營者具有下列行為之一,足以造成相關公眾誤解的,可以認定為反不正當競爭法規(guī)定的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行為:(一)對商品作片面的宣傳或者對比的;(二)將科學上未定論的觀點、現(xiàn)象等當作定論的事實用于商品宣傳的;(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