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語言的本質特征_第1頁
法律語言的本質特征_第2頁
法律語言的本質特征_第3頁
法律語言的本質特征_第4頁
法律語言的本質特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法律語言的本質特征

正確理解法律語言的本質特征,對立法、執(zhí)法和司法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對邊緣學科的法律語言學的發(fā)展也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基于此,筆者賴于前人的研究成果,試圖對法律語言的本質特征作一些探究。筆者考察了一些有關法律語言特征(或特點)的著述,諸多文章認為,法律語言的本質特征是準確性(或有人表述為精確性)。1也有人認為,模糊性也是法律語言的本質特征。還有不少文章指出,法律語言的本質特征是準確性和模糊性的辯證統(tǒng)一。筆者認為,前兩種觀點有失妥當,后一種觀點有待進一步發(fā)展。一、法律語言的本質特征是否為“準確性”(一)法律語言的準確性“準確”,在《現代漢語詞典》中被解釋為“嚴格符合事實、標準或真實情況”,例如“準確的時間”、“這些詞語用得很準確”。對法律語言的準確性的含義,目前并沒有令人信服的界定。有人認為,法律語言的準確性,主要是指每個詞句都必須確切嚴密,都要符合法律內容的科學性和思維的邏輯性。2第一是力求內容本身的明確;第二是力求表達方式的明確。筆者認為,這種界定有失妥當,與《現代漢語詞典》中“準確”的含義并不吻合,卻恰似《現代漢語詞典》中“嚴謹”的含義。從字面上來理解,法律語言的準確性當指法律語言所表達的意思嚴格符合法律事實、標準或真實情況,從法律語言中的定量表述來說,要“精”,而從法律語言中的定性表述來說,要“準”?;诜晒δ艿男枨?法律語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準確性,這是毫無疑問的,但就此斷定法律語言的本質特征是準確性,值得商榷。(二)準確性語言說有人指出,法律語言所使用的每一個詞句都精確貼切,恰如其分,它是法律語言最根本的特征。3持有類似觀點的人還認為,在語言的各個使用領域中,法律活動和法學研究對語言的準確性風格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4用詞準確是法律語言的本質特點,因此可以說,準確性是法律語言的生命線。學界當前的主流看法即為法律語言的本質特征是準確性。(三)關于論點1.從“法律條文的意義上說,”有“為了支持這一立論,學者們從不同角度作了不同的論證。有的學者引用名人的話語為據,如孫懿華、周廣然在其編著的《法律語言學》書中引用了斯大林的“包括一位有經驗的法學家來檢查措詞的準確性”、福樓拜的“無論你要講的是什么,真正能夠表達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適用的動詞和形容詞只有一個,那就是最準確的一句,最準確的動詞和形容詞,其他類似的卻很多,而你必須把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動詞和形容詞找出來”和孟德斯鳩的“法律條文含義不清,罪義不明,足以使一個政府墮落到專制主義中去”。5另有學者以意大利著名詩人但丁的話語為據,“但丁對法律語言作了很高的評價,認為法律語言是理想語言的一種,其本質特點是‘準確的,經過權衡斟酌的’”。62.“危害”的認可有些學者以某些具體法律條文(以下簡稱法條)為據進行論證。馬曉燕在其所著的《法律語言學引論》中以“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正當防衛(wèi)行為,不負刑事責任。正當防衛(wèi)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危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酌情減輕或者免除處罰”這一法條為例,論證法律語言的準確性。她認為,這一規(guī)定告訴人們正當防衛(wèi)行為是法律所允許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為了使人們對正當防衛(wèi)這一概念有一個正確的理解,法條使用“正在進行”和“不法”兩個詞語準確地限定了“侵害”一詞,從而確定了正當防衛(wèi)行為的范圍,使其概念的外延非常明確地限定在一個最小的范圍之內,避免了理解上和執(zhí)行上的任意擴大或縮小。第二款中的“必要”和“不應有”兩個詞語分別對“限度”和“危害”進行限定,以劃清正當防衛(wèi)與防衛(wèi)過當的界限,因為防衛(wèi)過當的行為應負刑事責任。有學者指出,因為準確性的要求,法律語言不能用概數詞、估量副詞等。7另外,在有些學者看來,恰當使用模糊詞語,從另一方面保證了法律語言的準確性。83.法律語言的準確性論證有的學者以法律用語存在單一性、排他性、限制性、嚴格性來論證法律語言的準確性,認為法律語言在某些視角下呈現的那些特征歸結為一點,就是“準確性”。有的學者指出,法律語言的準確性是確切用詞與模糊用詞的對立統(tǒng)一。(四)刑法的準確性及其證成通過對以上論據進行觀察,筆者發(fā)現其中存在的問題:1.名人話語并不是可靠的論據。名人話語在一些領域具有一定的權威性,但能否用未經論證的名人話語(尤其是超出其專業(yè)的話語)作為科學研究的論據,存在疑問。2.引用的例證不具有代表性。持此種觀點的學者在論證時也列舉了一些具體例證,但是通觀這些例證,基本上是刑法領域的詞匯或語句。眾所周知,刑法只是諸多部門法中的一個而已,并不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和典型性。3.論證邏輯不足。如前文所述,有學者用我國刑法中“正當防衛(wèi)”的條文論證準確性。值得懷疑的是,是否用了“正在進行”、“不法”、“必要”和“不應有”等詞,就足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這一條文的語言特征是“準確性”?其實,只要我們稍加思索就會發(fā)現,這幾個詞在法律人的眼中不僅不是準確用詞,相反恰是模糊用語,而且相關論者也沒有發(fā)現該法條中其他模糊或不確定用詞,如“其他”、“酌情”、“或者”等。而有學者用模糊用語來證明法律語言具有準確性更是自相矛盾。4.不是特征的“特征”。對于“特”,應當有個合理的解釋,人無我有可為“特”,人有我強可為“特”,人強我優(yōu)也可為“特”。法律語言在準確性上是否如此?將數學和工程技術科學作簡單的比較便很容易發(fā)現,法律語言的準確程度(或精確程度)與這些學科(行業(yè))語言所要求的準確程度(或精確程度)難以相提并論。綜上幾點,筆者認為,那些認為法律語言的本質特征為準確性的觀點并沒有令人信服的依據。二、法律語言的本質特征是否為“模糊性”(一)法律模糊語言表達的內涵“模糊”,在《現代漢語詞典》中被解釋為“輪廓模糊不清”、“強調難以辨認”,例如“模糊人影”、“字跡已經模糊了”。關于法律語言模糊性的含義,目前也沒有令人信服的界定。有人認為,法律語言的模糊性是指某些法律條文或表述在語義上不能確指,一般用于涉及法律事實的性質、范圍、程度、數量無法明確的情況;在外延上,法律模糊語言包括:第一,使用模糊附加詞,如“約”、“等”、“以內”等;第二,使用模糊詞語,如“可以”、“惡劣”、“一般”等;第三,采用模糊蘊含表達。有關法律語言模糊性的理解,大多體現在相關文章的字里行間里,并沒有直接、明確的表述。(二)語言的本質屬性美國法律語言學家Mellinkeoff把法律語言表達方式歸納為四點:累贅;模糊;浮夸;刻板。9也有學者指出,語言的非精確性(即模糊性)是語言的本質屬性之一。10另有學者指出,法律語言作為自然語言變體之一種,毫無例外,模糊是法律語言的固有屬性。稱模糊性是法律語言的屬性之一并無不當,但是國內很多學者稱法律語言的特有屬性(即特征)為模糊性或者包含了模糊性,11筆者認為是不恰當的。(三)關于論點(四)法律語言的模糊性1.語言天然存在的模糊性并不意味著法律語言的本質特征是“模糊性”。由于人類語言本身無法確切表達很多事物,導致語言存在固有缺陷和屬性——模糊性,但這并不足以讓我們將人類語言表達上的這種固有屬性歸結為法律語言上的特有屬性。討論法律語言的本質特征,想必是談這種語言與其他語言不同的專有屬性。模糊性不是法律語言的專有屬性,就不能說模糊性是法律語言的特征。2.法律語言存在模糊的個別例證不具有代表性。有學者用法律語言中出現的諸如“若干、適當、在必要時、可以、極其嚴重、情節(jié)較輕、較大、以下”等詞語來論證法律語言具有模糊性特征,而實際上這些例證在法律語言上并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義,不能論證法律語言的特有屬性是模糊性。3.法律上的定義和術語被用來當作論證法律語言模糊性的論據也不妥當,任何一個概念、術語或定義,都是對事物本質的抽象和概括,反映的是事物最一般的特征,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一般性,不僅法律術語、定義如此,其他任何領域都如此。因此,作為概念、術語、定義存在含糊,需要進一步解釋是很普遍的現象,而不是法律術語、概念、定義所特有。如果我們認真觀察的話,相比較其他學科(行業(yè)),法律術語和定義更多了一些嚴謹性。一個比較明顯的例證是,在法學教科書中,法律術語、概念和定義占有很大的篇幅,解決的就是它們的嚴謹性問題。法律上的概念和術語是法律條文的最基本要素,如果法律概念和術語具有模糊性的特征,那么法律語言的嚴謹性則無從談起。所以,認為法律語言具有模糊性是一個不符合實際的論斷。4.上述名人的話語并不能論證法律語言具有“模糊性”特征。曼斯斐爾德、陳忠誠、威廉姆斯的那些話語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法律語言存在模糊之處實在是在所難免;同時這些話語也表明,法律界一直在盡量使法律語言變得越來越不模糊。5.與文學語言尤其是抒情散文的語言特征相比,法律語言的模糊程度也不可相提并論。文學語言往往給人一種朦朧感,而且有時文學語言的使用者盡量給人這種感覺,即模糊和朦朧成了這種語言的追求之一;與之相反,法律語言不能也不應當追求朦朧感,否則人人自危,無所適從,必無法治,最后必無法在(例如,中國古代的“法”取春秋之大義而決獄,導致一種極端的人治狀態(tài))。法都不在,何談法律語言。至于法律存在漏洞、有空可鉆,也不能說明法律語言具有模糊性,之所以如此,是有其原因的,而其并非法律語言的特征,筆者將在第五部分進一步論述。從以上幾點質疑可知,法律語言具有模糊的屬性,但模糊性并不是法律語言的特有屬性(即特征),稱法律語言的特征為模糊性的觀點主要是犯了語言邏輯錯誤。綜上所述,法律語言在準確性上顯然遜色于數學、工程技術類語言;而在模糊性上又明顯不如文學語言那樣突出,把這兩者視為法律語言的本質特征恐怕難以服人;甚至有些學者提出法律語言兼有這兩種特點,這種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觀點更是不可取。法律語言在語義上有時體現出精確或準確,有時體現出模糊或籠統(tǒng),這是所有語言都有的屬性,不能得出法律語言具有準確性或模糊性的本質特征這樣的結論。三、法律語言的本質特征法律語言最典型的表現形式當屬法律賴以存在的基本形式——法條,法條也最能體現法律語言的本質特征,筆者下面將以法條及法條的組成部分為實例,分析法律語言的本質特征。(筆者注:出于法律語言典型性、代表性以及文章的篇幅考慮,本文主要涉及的是立法語言,但這些論證同樣適用于司法語言,當然也不否認司法語言與立法語言之間存在差異。)筆者將提取公法和私法等各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法條加以分析和論證。(一)法律語言的嚴肅性“嚴謹”,在《現代漢語詞典》中被解釋為“嚴肅謹慎”,“(結構)嚴密”,例如“說話嚴謹”、“嚴謹的文章”。此外,嚴謹也含有莊重嚴格、周全審慎之意。當前并沒有學者對法律語言的嚴謹性作出直接、明確的界定。筆者認為,法律語言的嚴謹性是指法律語言區(qū)別于其他語言更具有嚴密、周全、審慎的傾向,且這種傾向尤其體現在法律條文(簡稱法條)的意思表達上,這種傾向也為法律語言詞、句、句群、語言風格、語體和修辭等各個維度所反映。(二)分析公法語言的例子在公法領域,主要的公法有刑法、行政法和程序法。1.語義表述上的嚴肅性1997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以下稱《刑法》)共有452條(不含修正案),歸納刑法領域法律語言的特征,有必要通覽這些法條,限于篇幅,這里僅舉幾條分析?!缎谭ā返?條規(guī)定:“為了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根據憲法,結合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經驗及實際情況,制定本法?!睆恼Z義上來說,我們無法判斷它是具有準確性或者模糊性,它某些措詞是準確的,而某些用語卻是模糊的;“根據憲法”,這個表述比較準確,沒有用“根據有關法律”,而“保護人民”這個表述就不甚準確,“人民”是一個非常模糊的概念,拿這個詞與“公民”這個詞作對比,就很明顯:前者比后者更模糊。但這個表述所表達出來的意思的確十分嚴謹,這句話表述了刑法的目的和宗旨是什么,依據是什么;立法者之所以在這個條文中使用“人民”一詞而不是“公民”一詞,突出了刑法保護人民而不是保護敵人的立法目的,反映了語義表述上的嚴謹性,換句話說,這種語言表述是立法者經過反復考慮、斟酌的結果。再有,立法者采用了“根據憲法”這一表述,而沒有采用“根據法律”這一表述,也是嚴謹性之體現。再如,前文提到的“正當防衛(wèi)”的語言表述,通過“正在進行”、“不法”、“必要”和“不應有”等詞來限定“正當防衛(wèi)”,不能說明這種表述的準確性,而卻能說明這種表述是嚴謹的。我國《刑法》對“犯罪”是這樣表述的:“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jié)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边@個法條表述可謂“累贅”、“啰嗦”,但卻嚴謹,它不僅表述了犯罪的實質特征,即嚴重社會危害性和刑事處罰性,而且表述了犯罪的表現形式,另外還作了補充性的表述:“但是情節(jié)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我們不能說這個表述準確或者模糊,因為這里有很多概念和語句的語義比較準確,而有些概念和語句卻比較模糊(如“其他”、“輕微”、“嚴重”等)?!缎谭ā分杏嘘P刑罰的規(guī)定共有29條,我們以第37條為例:“對于犯罪情節(jié)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免予刑事處罰,但是可以根據案件的不同情況,予以訓誡或者責令具結悔過、賠禮道歉、賠償損失,或者由主管部門予以行政處罰或者行政處分。”盡管其中“對于犯罪情節(jié)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或者”這些用詞的確定性不夠,但卻都彰顯了表述上的嚴謹性。有關刑罰的具體使用以及刑罰分則中關于具體罪名和罪刑的表述也甚為嚴謹。2.行政結果的描述,主要有以下四種我國目前基本的行政法律有《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國家賠償法》、《行政監(jiān)察法》和《治安管理法》等,相關的規(guī)定有數百條,無法一一分析,現僅取具有代表性的條文加以分析。例如《行政處罰法》第27條,“當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一)主動消除或者減輕違法行為危害后果的;(二)受他人脅迫有違法行為的;(三)配合行政機關查處違法行為有立功表現的;(四)其他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的。違法行為輕微并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處罰?!蔽覀兒苋菀装l(fā)現,其中幾處表述,如“或者”和“其他”,從語義上來說,是比較模糊的,“或者”給執(zhí)法和司法留有了不同的選擇空間,而“其他”更不知道具體指何種情形,但這卻反映了立法者意識(至少是潛意識)到了法律語言的嚴謹性。例如《行政復議法》第28條,“行政復議機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應當對被申請人做出的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查,提出意見,經行政復議機關的負責人同意或者集體討論通過后,按照下列規(guī)定做出行政復議決定:(一)具體行政行為認定事實清楚,證據確鑿,適用依據正確,程序合法,內容適當的,決定維持……(四)被申請人不按照本法第23條的規(guī)定提出書面答復、提交當初做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依據和其他有關材料的,視為該具體行政行為沒有證據、依據,決定撤銷該具體行政行為?!痹摋l共用了377個字,不難看出,這一表述措詞縝密、層次分明、結構嚴謹、達意周全。3.有另一種行為之一的,可實行罰處方面的強制制度我們目前運行的程序法有《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和《仲裁法》等,就程序法而言,法律的屬性決定了其語言表述更應當嚴謹。例如《民事訴訟法》第102條,“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jié)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一)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經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的。人民法院對有前款規(guī)定的行為之一的單位,可以對其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痹谶@一規(guī)定中,規(guī)范地使用了“,”、“、”、“?!?、“;”等多種標點符號,考究地運用了大量的法律專門術語,周全地考慮到對單位主體的適用,其嚴謹性也由此彰顯無遺。(三)民法上的法條私法主要指民商法。在我國,民商法的具體法律表現形式有很多,如《民法通則》、《物權法》、《公司法》、《合同法》、《擔保法》、《婚姻法》、《保險法》、《海商法》、《知識產權法》等,由于篇幅有限,現僅以《民法通則》、《合同法》、《公司法》、《物權法》有關法條為例。1.法學東南角的解釋“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痹摲l的句子表述雖然非常簡短,但卻十分嚴謹,有關法學教科書是這樣解釋這一條的:此為不當得利的規(guī)定,其中包含了這么幾層意思:一是須一方受益;二是須他方受到損失;三是獲得利益與受到損失之間須有因果關系;四是須無合法根據。12這一表述表明,構成一項不當得利之債,必須滿足所有這四項條件,一個都不能少,表述十分嚴謹。2.“財產關系”的表現形式之一,是將“合同”作“本法所稱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橐?、收養(yǎng)、監(jiān)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其他法律的規(guī)定?!焙贤袕V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合同包含了涉及勞動關系、財產關系、行政關系、身份關系等法律關系的協議。而《合同法》將該法所指的合同謹慎地限定在財產關系領域內,有學者是這樣解剖這一表述的:“1.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所實施的一種民事法律行為……2.合同以設立、變更或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為目的和宗旨……3.合同是當事人協商一致的產物或意思表示一致的協議?!?3這也足見其嚴謹性。3.“法律瑕疵”可以附條件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公司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的決議內容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無效。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的會議召集程序、表決方式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或者公司章程,或者決議內容違反公司章程的,股東可以自決議作出之日起60日內,請求人民法院撤銷。”相關評論指出,“《公司法》第22條嚴格區(qū)分了股東會決議和董事會決議的不同瑕疵,并在此基礎上規(guī)定了不同的救濟措施:公司決議內容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無效;股東會會議召集程序、表決方式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或者公司章程,或者決議內容違反公司章程的,股東可以自決議作出之日起60日內,請求人民法院撤銷……這不僅說明了存在法律瑕疵的股東會決議和董事會決議在法律效力上是打折扣的:或者被人民法院確認無效,或者被人民法院撤銷;也在此說明了合法的公司決議應當遵循的八字方針‘內容合法、程序嚴謹’?!?4這個表述的嚴謹性也躍然紙上:如果決議內容違法,則無效;如果決議程序違法,則可撤銷;如果決議內容和程序違反公司章程也可撤銷。4.模糊性類法律語言“共有人對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沒有約定為按份共有或者共同共有,或者約定不明確的,除共有人具有家庭關系等外,視為按份共有?!边@里立法者用了這么幾個詞“或者”、“除……外”、“等”和“視為”,這類詞在這部法律中出現的頻率非常高,正是有了這些具有一定模糊性的限定詞,語義表達顯得特別嚴謹。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發(fā)現,不管是公法還是私法,法條上使用了“應當”、“但”、“可以”、“或者”、“和”、“及”、“除外”、“等”這類詞語和嚴格的標點符號,以及嚴謹的語言結構(如上述例證《行政處罰法》第27條),使得法律語言展現出嚴謹的語言特征,因此,嚴謹性應當是法律語言的本質特征,也正如前文所述,準確性(精確性)或模糊性都不應當是法律語言的本質特征。如果說法律語言的屬性是準確性和模糊性的辯證統(tǒng)一,那么它們應當統(tǒng)一和服務于法律語言最典型最本質的特征——嚴謹性。四、單詞、短語、修辭和其他相關維度的分析(一)法律語體中使用的詞語1.從詞的類別來看,法律語言常使用介詞、連詞、副詞、助詞,很少使用語氣詞、嘆詞、擬聲詞,這種傾向在立法語言中體現得尤為突出。從整體上看,立法語言所使用的名詞與動詞兩項詞合計約占了法律語詞的3/4左右。名詞又分為專用名詞,如繼承法中的“遺產”、“繼承人”,刑法中的“自首”、“立功”等,立法中普遍使用的名詞主要為方位名詞和時間名詞,如“上”、“中”、“下”,“以外”、“以內”,“時”、“日”、“月”、年等;動詞也分為部門法專用詞,如“繼承”、“宣告失蹤”、“收養(yǎng)”等,法律通用詞如“必須”、“應當”、“可以”、“禁止”等。在立法語言中,很少使用副詞、語氣詞,根本不使用嘆詞和擬聲詞,因為這些詞表意多有彈性或主觀情感色彩,給人一種不嚴謹的感覺。而法律語言之所以在詞類選用上有這種傾向,原因就在于法律語言的內在本質屬性要求——莊重嚴謹。2.從詞的語義來看,法律語言語義具有單一確定性、專業(yè)特指性和規(guī)范性傾向。詞的意義包括理性意義和修辭意義兩種類型。在法律語言中,使用的是詞的理性意義而不是修辭意義,立法語言尤為如此。立法中強調一個語詞應當只有一個義項而不能有兩種或多種含義,強調意義固定、單一,不能作多種解釋,如“緩刑”、“假釋”、“正當防衛(wèi)”等術語在刑法中有其固定、單一的含義。15法律語言的詞義有固定的特指對象,如婚姻家庭法中的“父母”、“子女”,刑法中的國家工作人員、當事人、近親屬、正當防衛(wèi)、緊急避險等法律語詞各有確定的指稱對象。法律語言主要選用現代漢語中的規(guī)范化詞匯,而又偏重于專業(yè)性強的法律專用語,常用的有“公民”、“法人”,“主犯”、“從犯”,“權利”、“義務”,“故意”、“過失”,“原告”、“被告”,“公訴”、“自訴”,“坦白”、“抗拒”等等。對一般詞語的運用比其他語體范疇更嚴格區(qū)分其含義、性質、使用范圍和褒貶色彩諸方面的細微差別,注意層次上的細微不同。法律詞語的規(guī)范化還有一點,就是要用全稱來稱謂所指事物,如表示組織機構、時間、文件都冠以全稱,“人大常委會”應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律語言使用詞語除特別注意相關法律術語、近義普通詞語的選用、斟酌外,還經常用近義詞、同類詞并舉來避免可能有的歧義,并達到內容的周全和嚴密。如“機關”、“團體”并列,就不會使人對“機關”作其他解釋,“無故推拖、拒絕或者妨礙執(zhí)行”中,“推拖”、“拒絕”和“妨礙”并列,就使表意更周全嚴密。3.從用詞的表情色彩來看,法律語言嚴肅、平實、莊重。表情色彩分為態(tài)度色彩和感情色彩,前者如莊、諧、直、曲、敬、謙,后者如褒貶、吉兇、悲喜、美丑。在法律語言中,用詞的態(tài)度色彩往往取莊、直,而不取諧、曲,立法語言更是如此。如立法語言中用“起訴”、“控告”,而不使用“告狀”、“告發(fā)”、“揭發(fā)”等詞;再如立法上把男女發(fā)生性關系直接叫“性交”,而不委婉地說“做愛”或“同床”。另外,在法律語言中,反映人的主觀褒貶、吉兇、悲喜、美丑等感情色彩強烈的詞比較少見,即使有,也是在很少的一些宣誓性的規(guī)定中使用,比如“神圣不可侵犯”、“人民”等。4.從詞組結構來看,法律語言較多使用聯合詞組。16按照詞組內部的結構關系,詞組可以分為十幾種。在我國現行立法語體的表達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是聯合詞組,如“法律法規(guī)”、“權利義務”、“公平公正”、“審查批準”、“機關團體”、“頒布施行”等。固定詞組、介紹詞組和“的”字詞組用得也比較多。法律語言詞組結構之所以具有這一傾向,是由法律語言表達的內容廣泛、關系復雜而又要求語言運用審慎穩(wěn)定的特點所決定的。5.從標點符號來看,法律語言基本不使用問號、感嘆號、省略號、著重號和破折號,而常用句號、逗號、頓號、分號和冒號等。17因為前者帶有傾向性情感色彩,給人的感覺是不嚴肅莊重,也與法律語言表意審慎的客觀要求不兼容;而使用后者表意,不帶有傾向性情感色彩,表意上給人客觀嚴謹的印象。綜上幾點,法律語言在詞類選擇、詞義、詞語的表情色彩、詞組結構以及標點符號的使用上都體現了嚴謹性特征。(二)句法結構及特點1.從句子功能性結構來看,法律語言句子結構呈現模型化傾向。法律由三個要素構成,即概念、原則和規(guī)則。法律概念和原則都是經過千錘百煉形成的,嚴謹性毋庸置疑。而在任何一部法律中,占主要篇幅的是規(guī)則。法律規(guī)則的邏輯結構為:條件+法律主體+行為模式+法律后果(筆者注:對法律規(guī)則的邏輯構成,學界存在不同觀點,在此僅作說明,不予討論),與此相對應,表達這一邏輯結構的句子呈現模型化。所以表達法律規(guī)則的語言遵循固定的模型,格式上強調“千篇一律”,不允許自由創(chuàng)造。這也體現了嚴謹性的客觀要求,當然在司法用語中這種傾向較為緩和。2.從句子結構的繁簡來看,法律語言多用長句。與一般語言相比,法律語言中有大量的長句,而且大多運用復雜詞組的定語對主語和賓語加以限定,運用復雜詞組的狀語對謂語加以限定,以保障表意和邏輯的嚴密。3.從句子的結構形式來看,法律語言(尤其是立法語言)多用散句。一般語言多以散句為主,整、散結合使用,這樣可以使語言生動活潑、氣勢貫通、節(jié)奏鮮明;但在法律語言中,不刻意追求語言的藝術化,而求表意嚴謹周密,所以一般不用整句,而用散句。4.從修辭的角度來看,法律語言多用緊句。句子的結構有舒緩與嚴緊之別。松句指結構舒緩的句式,緊句指結構嚴緊的句式。松句中一個或幾個意思分幾層說,或者反復地說,停頓較多,語勢和緩。緊句中幾個意思集中在一起說,這樣句中有長定語、長狀語,或者句中成分結合得緊,停頓較少或者不停頓,語勢緊迫。法律語言是嚴肅、莊重的語言,因此多用語勢急迫的緊句。185.從句法結構的特點來看,法律語言的句法結構特點也彰顯了嚴謹性。法律語言句法結構特點之一是多用并列結構,以保證內容完整、表意周密。法律語言句法結構特點之二是復雜同位成分的普遍使用。19如《刑事訴訟法》第15條規(guī)定:“有下列情況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宣告無罪:(一)情節(jié)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六)其他法律規(guī)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痹摋l用(一)至(六)作條文主句條件狀語“有下列情況之一的”中“有”的賓語“情況之一”的同位成分,這些同位成分有的本身結構也比較復雜,與中心詞“情況之一”又相距甚遠。這種同位成分在其他語言中很難存在,但是在法律語言中,就要犧牲“可讀性”以保證表意嚴密和內容完整。綜上幾點,法律語言在用句上也凸顯其本質特征——嚴謹性。(三)法律語言組的研究(四)法律語言的嚴肅性1.從修辭角度來看,法律語言慣用消極修辭。語言修辭可以分為積極修辭和消極修辭。常見的積極修辭格有比喻、比擬、排比、對比、對偶、夸張、雙關、借代、象征、層遞、描摹、婉曲、頂真、回環(huán)、反復、拈連、呼告、引用、緊縮等;比較常見的消極修辭沒有固定的格式,以語言表達明確、通暢、平勻、穩(wěn)固、縝密等為標淮,在運用方法與技巧上包括字詞的錘煉、詞序的變換、詞語的簡省或增益、句式和語調的選用、語段和篇章的綴連與貫通等等。在法律語言中,更常用的是消極修辭,很少用積極修辭,在立法語言中幾乎不用積極修辭,這也是法律語言嚴謹性的體現。2.從語言風格角度來看,法律語言莊重嚴密、平白樸實。法律語言的功能決定了它不能采用比喻、比擬、借代、夸張、雙關等修辭手法,20不宜借用描繪性的文學筆調,也不能像文學語言那樣追求形象性和生動性。法律語言的表達多用書面語詞、法言法語、文言語詞,語句和結構周密審慎,盡量避免模糊性與多義性。語言表述言簡意賅,不作渲染,在平淡中表達法律的精神實質。據筆者統(tǒng)計,學界比較認同法律語言最顯著的風格是“嚴謹”。3.從語體角度來看,法律語言自成一體。傳統(tǒng)的漢語言文學將文體劃分成記敘體、議論體、說明體、抒情體、新聞體、應用體、傳記體、游記體、散文體、詩歌體、小說體、戲劇體,各類題材及其細類均把法律語體排除在外。法律語體形式程式化,從法律文本內容的層次上看,完整的表述程式分為序言、總則、分則、附則和編、章、節(jié)、條、款、項、目。21這種層級分明、結構嚴謹的語體體裁也說明法律語言的嚴謹性。通過對詞、詞組、句、句群、語體、修辭等維度的進一步分析可以發(fā)現,從語言的層面來說,法律語言有別于其他語言的本質特征應為嚴謹性。五、影響司法語言的幾個因素的獨立性在法律語言中,有些表述確實不是很嚴謹,導致這種現象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一)工具本身的功能語言是人們用以表達意思和描述現象的一種工具,而工具本身的手段性特征決定了它不可能解決一切問題,所以語言本身的功能是有限的,受制于語言本身的缺陷,法律語言不可能嚴謹到無可挑剔的境地。(二)沒有相應的社會關系從某種意義上說,法律只不過是社會關系的描述。法律賴以存在的基礎和本源是社會關系,沒有相應的社會關系就沒有相應的關系描述,也就沒有相應的法律規(guī)定。而社會關系的復雜和發(fā)達程度隨著歷史的發(fā)展而與日俱增,這也就表明,社會關系的結構是在不斷的變化發(fā)展之中的,而很多不成熟、不發(fā)達的社會關系是人們很難用嚴謹的法律語言進行描述的。(三)性特征相關“性”特征相關研究法律語言有時不那么嚴謹,這與法律的“一般性”特征密切相關。既然法律是“一般性”的規(guī)范,其抽象性和概括性也意在其中,因此難免會在語言表述中顯得模糊和籠統(tǒng),有失嚴謹。(四)圖的法律性質、法律條文、受內部法律制約的具體社會圖是不現實、不可能如前文所述,法律是一般性的規(guī)范,而社會關系卻是豐富多樣的,企圖用具體的法律條文、詳盡的法律語言將每一個具體的社會關系表述出來是不現實、不可能的。因此法律自然要給執(zhí)法和司法留一定的空間,即所謂的自由裁量權,自由裁量權的存在會給人們一種不嚴謹的印象。(五)法律語言之于嚴慎性人的認識能力總是有限的,既受自身認知能力的限制,又受客觀條件的限制。通常人們的認識滯后于事物的發(fā)展,同理,人們對社會關系的認識和把握,對法律制度規(guī)則內在規(guī)律的把握也總是有限的,所以在法律的語言表述中會因此而使嚴謹性受損。由于上述原因使得法律語言的嚴謹性不可能達到無可挑剔的地步,但這并不能否定法律語言的本質特征——嚴謹性。認為法律語言的本質特征為“準確性”或“模糊性”的論據顯然不足,而導致不少學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