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情緒調節(jié)的早期發(fā)展與社會行為預測_第1頁
兒童情緒調節(jié)的早期發(fā)展與社會行為預測_第2頁
兒童情緒調節(jié)的早期發(fā)展與社會行為預測_第3頁
兒童情緒調節(jié)的早期發(fā)展與社會行為預測_第4頁
兒童情緒調節(jié)的早期發(fā)展與社會行為預測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兒童情緒調節(jié)的早期發(fā)展與社會行為預測

1兒童情緒調節(jié)的意義近年來,隨著兒童早期情緒的形成和適應研究的深入,兒童社會化過程中情緒的形成功能越來越受研究人員的關注。Grolnick在1996年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兒童在陌生情境下為了減少內心壓力、消除或降低不良情緒反應,經常會做出一些看似與問題解決無關的行為。她認為這些行為是兒童自我調節(jié)能力發(fā)展的一個方面,將其稱之為情緒調節(jié)策略。兒童自身的早期情緒調節(jié)發(fā)展特點對他們將來的社會行為有相當大的影響。在這些研究中,研究對象多是西方兒童,以中國兒童為對象的研究很少。盡管已經有大量的研究是關于文化在兒童發(fā)展中的意義,但是很少有關于兒童情緒調節(jié)發(fā)展的跨文化研究。這就導致我們所理解的兒童社會情緒調節(jié)的發(fā)展及意義是基于對歐美文化下兒童的研究結果。在發(fā)展心理學領域,許多學者都認為兒童早期的生理、情緒和社會滿足的經驗會影響到他們今后的行為發(fā)展。兒童在社會情境中焦慮、退縮、害怕和同伴交往等行為逐漸引起家長和老師的關注。從情緒調節(jié)發(fā)展角度探討這一問題有助于提高我們對有問題的兒童的原因的認識,找出有效的預防和矯正策略。有研究表明,緊張或消極情緒出現(xiàn)頻率高的兒童比其他兒童同伴接受性差,在兒童期和青少年期出現(xiàn)的問題行為多。研究者也注意到兒童調節(jié)能力影響了兒童在同伴中的行為。抑制沖動性行為的能力與社會技能發(fā)展水平有正相關,調控能力高的兒童社會技能發(fā)展水平較高,問題行為出現(xiàn)的較少。我們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兒童2歲時父母評價的退縮行為與他們在緊張情境中表現(xiàn)出的被動調節(jié)策略有關。研究已經證明,情緒調節(jié)在個體當時正在進行的活動中扮演著“調節(jié)者”的角色,那么,從縱向發(fā)展的角度看,情緒調節(jié)策略在個體問題行為發(fā)展中起何種作用呢?另外,兒童的任務堅持性在實際生活中受到廣泛關注。兒童的任務堅持性是指兒童在完成他人安排的任務時注意力集中在任務上,努力去完成任務的行為。兒童這種能力的發(fā)展為將來的學習能力,獨立性以及意志力的發(fā)展奠定基礎。它與兒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密切相關。Eisenberg等人研究發(fā)現(xiàn),適當?shù)淖晕铱刂婆c高水平的自我調節(jié)有關。但很少有研究在兒童情緒調節(jié)發(fā)展中探討兒童任務堅持性的發(fā)展。本研究的問題是兒童2歲時情緒調節(jié)策略與以后的社會交往能力,任務堅持性,攻擊行為以及社會退縮行為有怎樣的關系。我們假設,兒童2歲時的情緒調節(jié)策略可以顯著預測4歲時的社會交往能力,任務堅持性,和社會退縮行為。2學習方法2.1兒童年齡范圍本研究被試來自一項大的追蹤項目。我們從北京市區(qū)隨機選取208名2歲兒童進行追蹤研究。第一次參加研究時兒童的年齡范圍:18.5~27個月,平均年齡為24.01個月(SD=2.62);男孩占48%,女孩占52%;兩年后,邀請那些參加過2歲時實驗室實驗的兒童共176人(由于搬遷等各種原因有32名兒童沒有參加第二次研究)。兒童年齡范圍是48~51.5個月,平均年齡為49.7個月(SD=1.63)男孩占48%,女孩占52%。參加本研究的兒童的父母的教育程度偏高,家庭經濟狀況中等偏上,因此本研究所得到的結論適合于這類樣本。2.2研究過程2.2.1單向玻璃外錄像每一對兒童和母親被安排在4.2米×3.5米的觀察室中,室內地毯上放置若干玩具,一角放有一把大椅子,其對面靠墻放置適合2歲兒童用的小桌子一張和小椅子一把,這面墻上鑲有單向玻璃,單向玻璃外放置錄像設備,觀察者在單向玻璃外對室內的兒童和母親的一系列活動進行攝像。本研究記錄兒童在陌生人情境(陌生人與母親同時在房間,與母親分離——單獨在房間以及與母親分離——與陌生人在一起)和延遲滿足情境(食物的延遲滿足和玩具的延遲滿足)中的情緒反應和情緒調節(jié)策略。2.2.2兒童的活動采集系統(tǒng)當兒童過了4歲生日之后,我們通過電話或家訪與父母聯(lián)系,了解兒童的害羞程度,并邀請兒童到實驗室參加實驗。4.2米×5.5米的測查室中,地毯上放置若干玩具,觀察者在另外一個房間里對兒童的活動進行攝像。我們將4名同齡、同性別、但父母評價害羞程度不同(善于社交的1名、一般的2名、不善于社交的1名)、彼此陌生的兒童同時邀請到實驗室作錄像觀察,觀察包括:自由活動(15分鐘),收拾玩具(5分鐘),講話(5分鐘)分車票任務(10分鐘),自由活動(15分鐘),收拾玩具(5分鐘)和特殊玩具(5分鐘)。2.2.3不同認知狀態(tài)兒童在使用較多的行為訓練編碼和分析參考Grolnick(1996)在一項類似于本工作的研究中的編碼方案以及我們以前的研究(1998)編制兒童情緒調節(jié)策略編碼手冊。1998年我們對2歲兒童情緒調節(jié)策略進行了描述性研究。在對兒童進行2年追蹤之后,對原有的情緒調節(jié)策略編碼手冊進行了修訂。具體考察的情緒調節(jié)策略包括:積極活動,兒童試圖改變自己所處的壓力情境的行為;尋求安慰,在壓力情境中兒童尋求母親或陌生人的安慰,如在陌生人情境中,接近母親,身體依靠在母親身上等;自我安慰,兒童行為表現(xiàn)是吸吮手指、身體在墻壁上蹭來蹭去等,或自言自語道“阿姨一會兒就會來”,“我是個好孩子”,“我是個大孩子”,“媽媽去廁所了,馬上就會來抱我”等等安慰自己的話語;回避行為,在刺激物出現(xiàn)時(延遲任務的畫筆或誘人的食品,陌生情景中的陌生人),兒童表現(xiàn)為僅僅是目光移開,轉身離開,躲避陌生人的接近。例如,在延遲任務中,用手蒙住眼睛,藏在桌子下面等。每5秒對兒童的行為進行評價1次。根據(jù)兒童情緒調節(jié)策略編碼手冊對兒童在各個陌生情境中所出現(xiàn)的情緒調節(jié)策略進行編碼,計算出單位時間內行為出現(xiàn)的次數(shù)(1分鐘內,持續(xù)5秒為1次),各情境的平均頻次作為兒童情緒調節(jié)策略的分數(shù)。高分代表兒童使用該策略的頻次高。采用Rubin(1989)兒童游戲觀察手冊對兒童的游戲從社會性水平和認知水平進行編碼。編碼包括兒童單獨游戲,平行游戲,小組游戲,與同伴交談,無所事事,旁觀,消極情緒等,每10秒對兒童的行為進行1次評價,兩次自由活動共30分鐘。將兒童在陌生同伴情境中參加小組游戲的次數(shù)以及與同伴交談的次數(shù)合并,之后計算它們占總行為次數(shù)的比率。兩個自由活動中的平均出現(xiàn)比率作為兒童的社會交往能力的評價分數(shù),高分代表兒童社會交往能力強,即在陌生同伴情境中能夠主動與其他同伴交流,參與小組活動的時間相對長。社會交往能力編碼者信度(kappa系數(shù))平均為0.89。根據(jù)Coplan等人的一項研究,我們將兒童在陌生同伴情境中的旁觀,無所事事,和被動的單獨游戲出現(xiàn)次數(shù)合并,之后計算它們占總行為次數(shù)的比率,兩個自由活動的平均頻次作為兒童社會性退縮行為的評價指標。高分代表兒童在與陌生同伴交往時傾向于回避退縮。社會性退縮性行為編碼者信度(kappa系數(shù))平均為0.89。在分車票任務和收拾玩具過程中,計算注意力集中在任務上的時間與情境總時間的比率,平均兩種情境的時間比率作為任務堅持性的評價指標。高分代表兒童在完成指定任務時的任務堅持性高。任務堅持性的編碼者信度(kappa系數(shù))平均為0.91。3研究結果3.1協(xié)同活動情境下兒童社會性行為的總體使用情況對2歲兒童在陌生情境和延遲滿足情境中所使用的情緒調節(jié)策略進行描述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兒童使用次數(shù)最多的策略是積極活動(M=7.18,SD=5.86),其次是尋求他人的安慰(M=6.65,SD=4.73),自我安慰出現(xiàn)的頻次(M=5.41,SD=5.10)低于尋求他人的安慰,使用的最少的是回避行為(M=1.88,SD=2.81),我們對這4種主要策略的使用情況進行了方差分析,差異十分顯著,F(3,525)=39.48,p<0.001。這說明兒童在2歲時已經能夠通過幾種不同的策略來調節(jié)情緒,這些策略的使用頻率不同。在陌生同伴情境觀察得到的兒童社會交往能力和社會退縮行為,以及通過分車票任務和收拾玩具任務觀察得到的兒童任務堅持性作為我們將要預測的兒童社會性行為。總體來看,4歲兒童在30分鐘的與陌生同伴自由活動情境中,平均有22%(MD=0.27)的活動是與同伴進行交往:或進行小組游戲,或談話;平均有48%(MD=0.18)的活動是回避與他人交往:如在一旁觀望,無所事事或者進行被動的單獨游戲。在兩個收拾玩具任務和分車票任務上,兒童平均有73%(MD=0.21)的時間將注意力放在任務上,努力去完成所指定的任務。3.2尋求安保與社會交談我們假設兒童早期在特定情境中的情緒調節(jié)策略可以預測兒童以后的行為發(fā)展。在早期承受挫折壓力的能力和方式可以預測到兒童在陌生同伴情境中的情緒和行為表現(xiàn)以及完成特定任務過程中的堅持性。首先,我們對2歲時情緒調節(jié)策略與4歲時兒童社會性行為之間的關系做了分析。見表1。相關分析得出,兒童4歲時在陌生同伴情景中表現(xiàn)出的社會交往能力與其早期積極活動策略呈顯著正相關,與回避行為呈負相關;任務堅持性與自我安慰呈顯著正相關,而與尋求社會性支持和回避行為呈顯著負相關;社會性退縮行為與兒童早期積極活動策略呈顯著負相關,與尋求安慰和回避行為呈顯著正相關;在陌生同伴情境中的攻擊行為與兒童早期使用尋求安慰呈顯著負相關。這表明,早期在陌生情境中多使用積極活動策略的兒童,以后的社會交往能力比較強,很少表現(xiàn)出社會性退縮。早期依賴于母親的安慰和幫助的兒童,以后的任務堅持性較差,表現(xiàn)出較多的社會性退縮,但很少出現(xiàn)攻擊性行為。在陌生情境中,較多地通過自我安慰的方式調節(jié)情緒的兒童,以后的任務堅持性較強。而那些較多采用被動回避策略的兒童,其社會交往能力和任務堅持性較差,社會性退縮行為較多。男女兒童在某些社會行為上可能存在著差異。為了更好的理解兒童早期情緒調節(jié)策略在兒童社會性行為發(fā)展中的意義,我們進行了回歸分析。首先進入方程的是兒童的性別,在控制了性別主效應的基礎上,兒童情緒調節(jié)策略在第二步進入方程。除性別以外,所有的預測變量轉化為標準分數(shù)后進入方程。結果如表2所示。在預測兒童4歲時的任務堅持性行為上,兒童的性別主效應顯著。具體來講,女孩的任務堅持性要顯著高于男孩。在社會交往能力和社會性退縮行為上,性別主效應不顯著(p>0.05),說明男女兒童在這兩種行為上差異不顯著。在控制了性別主效應之后,兒童早期在陌生情境中的積極活動和回避行為顯著預測兒童4歲時的社會交往能力,即兒童早期在壓力情境下,是積極主動地解決問題,消除緊張感,還是消極被動地躲避壓力,這預示了兒童2年后在陌生同伴情境中表現(xiàn)出的交往能力:積極活動策略使用較多的兒童,2年后在陌生同伴情境中表現(xiàn)出較強的社會交往能力,而那些較多使用回避策略的兒童,以后的社會交往能力不強。尋求安慰策略負向預測了兒童4歲時的任務堅持性,自我安慰正向預測了兒童的這種能力。這表明,早期在陌生情境中傾向于尋求他人支持和安慰的兒童,以后的任務堅持性較差,而那些較多的使用自我安慰策略來降低自己的緊張情緒,在以后的任務堅持性測查中分數(shù)較高。尋求社會安慰和回避行為正向預測了兒童以后在陌生同伴情境中的社會性退縮行為。也就是,在早期陌生情境中,傾向于回避引起緊張不安的刺激源或者尋找他人的安慰和幫助等行為,預示了兒童在以后的同伴情境中的社會性退縮行為。4情緒調節(jié)與社會行為我們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2歲兒童在陌生情境和延遲滿足任務中都表現(xiàn)出一定程度的消極情緒,一些兒童變得極度的悲傷而另一些人則較為平靜;一些兒童在壓力情境下以回避退縮等消極性策略試圖減輕壓力,而另一些則運用較為積極的策略去解決面對的問題。在早期如此不同的反應可能是氣質的作用。Plomin和Daniels對18個雙生子的研究表明,在兒童早期,同卵雙生子比異卵雙生子在出現(xiàn)社會性微笑的頻率以及在陌生人面前的行為方式更加相似。對于非抑制型的兒童,他們的活動性高,處于陌生環(huán)境中或是有新異刺激出現(xiàn)時,他們的活動傾向是指向外部的,在進行調節(jié)情緒時的活動性、主動性也很高,傾向于使用積極活動策略。而行為抑制型的兒童則恰恰相反,他們在面臨新環(huán)境時多會出現(xiàn)退縮行為,活動性比較低,動作指向固著于自身或是向外尋求熟悉人的安慰和保護,在調節(jié)情緒時,也傾向于尋求他人安慰。兒童在早期所表現(xiàn)出的活動性,一定程度上預示了兒童以后在交往中的行為特點。根據(jù)Eisenberg的觀點,社會交往能力受到情緒調節(jié)能力的影響。情緒調節(jié)能力強的兒童,其社會交往能力和任務堅持性強。在陌生同伴情境中,兒童的社會交往能力反映出兒童社會行為的主動性和良好的調節(jié)性,任務堅持性反映更多的是兒童的調節(jié)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我們的研究發(fā)現(xiàn)了一些在縱向發(fā)展上情緒調節(jié)與社會行為上的對應關系:兒童2歲時的情緒調節(jié)策略與4歲時社會行為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相關(見表1);從回歸分析中(見表2),將兒童性別主效應控制之后,我們發(fā)現(xiàn),早期在陌生情境中多使用積極活動策略的兒童,以后的社會交往能力比較強,很少表現(xiàn)出社會性退縮。早期依賴于母親的安慰和幫助的兒童,以后的任務堅持性較差,表現(xiàn)出較多的社會性退縮。在壓力情境中尋求他人幫助的兒童,活動性一般較低,活動性較低的兒童在陌生同伴面前表現(xiàn)出較多的被動、退縮行為。在陌生情境中,較多地通過自我安慰的方式調節(jié)情緒的兒童,以后的任務堅持性較強。而那些較多采用被動回避行為的兒童,其社會交往能力,任務堅持性較差,社會性退縮行為較多??傊?兒童社會性行為與其早期在陌生情境中的情緒調節(jié)策略有一定的關系,積極主動性策略較多的兒童,以后的社會交往能力以及任務堅持性較強,而被動回避性策略較多的兒童,以后的社會性退縮行為較多。4歲時兒童在陌生同伴情境中表現(xiàn)出的退縮行為與早期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