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必修四課件:第一專題《氏將伐顓臾》_第1頁
蘇教必修四課件:第一專題《氏將伐顓臾》_第2頁
蘇教必修四課件:第一專題《氏將伐顓臾》_第3頁
蘇教必修四課件:第一專題《氏將伐顓臾》_第4頁
蘇教必修四課件:第一專題《氏將伐顓臾》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導入新課“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薄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边@些耳熟能詳?shù)木渥?,同學們還記得是出自哪一部作品嗎?(《論語》)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同樣是出自《論語》中的一篇文章——《季氏將伐顓臾》導入新課“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季氏將伐顓臾《論語》季氏將伐顓臾《論語》學習目標1.

理解課文大意,了解孔子“不患貧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均無貧、安無傾”的政治思想和用仁義教化使“遠人”歸服的主張。

2.理解課文列出的9個詞語意義;歸納4個詞語的義項;了解兩種句式:表委婉語氣的“無乃??與”和表示反問語氣的“何(以)??為”。

3.了解《論語》語錄體散文的特點及本文在談話中的層次;引用成語,運用比喻,增強說服力的特點。學習目標1.

理解課文大意,了解孔子“不患貧而患不均,不患寡重點:

1.理清課文的層次,在此基礎上熟讀、背誦全文。

2.通過孔子的言論分析理解孔子政治主張的出發(fā)點,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態(tài)度。

3.積累文言文語言材料,逐步形成一定的語感。重點:

1988年1月,世界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集會,發(fā)表宣言:“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頭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薄疤觳簧倌?萬古如長夜”1988年1月,世界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集會,發(fā)表宣言:

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個出身卑賤,卻以古代貴族(真君子)為立身標準的人;一個好古敏求,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傳遞古代文化,教人閱讀經典的人;一個有道德學問,卻無權無勢,敢于批評當世權貴的人;一個四處游說,替統(tǒng)治者操心,拼命勸他們改邪歸正的人;一個古道熱腸,夢想恢復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犧惶,也很無奈,唇焦口燥,顛沛流離,像條無家可歸的流浪狗。

---北大教授李零讀《論語》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個出身卑賤,卻以古代貴族(真君子關于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發(fā)憤為學,博學多能,開創(chuàng)了私人講學的風氣,不管貧富貴賤,廣收門徒,據(jù)說有3000弟子,72賢人。在我國歷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事業(yè)的第一人。孔子學說成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統(tǒng),影響極大,尊為圣人。并在晚年整理“六經”(《詩》《書》《禮》《易》《樂》《春秋》)。(公元前551--前479)關于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背景簡介

孔子時代的魯國,政治上處于動蕩變革之中。當時,魯桓公的后代季孫、孟孫、叔孫三大家族逐漸強大,魯國王室日趨衰敗。三大家族把持魯國朝政,其中,季孫氏勢力最大。他要討伐顓臾的原因有二:其一貪其土地,其二是擔心顓臾對自己不利。當時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門下,且都參與了出征前的籌劃。也就是在這時候,二人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兩位弟子的對話。背景簡介孔子時代的魯國,政治上處于動蕩變革之中析題:季氏將伐顓臾關鍵詞語是:將伐

將:說明尚未實現(xiàn),可以勸阻;如果可以勸阻而不加努力,于理不通,于情不合。

伐:攻打,明目張膽,在本文中有以大欺小、以強凌弱的意思,所以“季氏伐顓臾”是非正義的事。析題:季氏將伐顓臾關鍵詞語是:將伐 ①論語()②顓臾

()③社稷

()④虎兕

()⑤出于柙()⑥焉用彼相矣()⑦干戈

()⑧冉有()⑨櫝

()正音:請你讀讀準費()①論語()②顓臾①論語(lún)②顓臾(zhuānyú)③社稷(jì)④虎兕(sì)⑤出于柙(xiá)⑥焉用彼相矣(xiàng)⑦干戈(gē)

⑧冉有(rǎn)⑨櫝(dú)正音:請你讀讀準費()bì①論語(lún)②顓臾(zhuānyú)正音:請你朗讀(1)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于孔子曰:“季氏將有事于顓臾?!笨鬃釉唬骸扒螅o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朗讀(1)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于孔子曰:“季氏將有事于(1)季氏將伐顓臾①季氏,魯國權臣。季孫氏,這里指季康子(名肥,魯國的大夫)。②將,表時間的副詞,將要。③“伐”,討伐,攻打。就是公開地攻打。④本句話是事件的起因,是孔子闡釋自己政治觀念的背景。譯文:季氏將要攻打附庸國顓臾。

(1)季氏將伐顓臾①季氏,魯國權臣。季孫氏,這里指季康子(冉有、季路見于孔子曰:“季氏將有事于顓臾?!雹偃接小⒓韭罚簝扇硕际强鬃訉W生,當時是季康子的家臣。

冉有:名求,字子有,也稱冉求。季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字季路。

②見,拜見,謁見;于,介詞,引進動作的對象。譯文:冉有、季路拜見孔子,說道:“季氏將對顓臾采取軍事行動?!比接小⒓韭芬娪诳鬃釉唬骸凹臼蠈⒂惺掠陬咊?。”①冉有、季路:兩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①求,冉有。無乃······與,表示對情況的推定,含推斷語氣,相當于“恐怕······吧”。②爾,你,指冉有,賓語前置。是,這,是賓語提前的標志。③過,責備,動詞。與”通“歟”,語氣詞,用在句末表推測,可譯為“吧”、“嗎”。④本句表達了孔子對弟子的批評,又鮮明地顯示了自己的觀點。譯文:孔子說:“冉求!恐怕應該責備你吧?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①求,冉有。無乃······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盟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

夫:發(fā)語詞。者,助詞。以為:把…作為。

“以為”是“以之為”的省略,”之”指顓臾。是:這?!昂我浴瓰??”是反問句式。何以:以何,賓語前置譯文:顓臾,先代的國君任命他主持蒙山的祭祀,而且它處在魯國的疆域之中,這是魯國的藩屬啊。為什么要討伐他呢?

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盟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朗讀(2):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笨鬃釉唬骸扒螅≈苋斡醒栽唬骸惲土?,不能者止?!6怀郑嵍环?,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

朗讀(2):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比接性唬骸胺蜃佑岫颊呓圆挥??!?/p>

冉有說:“季孫大夫要這樣做,我們倆都不想(這樣)啊。”冉有說這話想干什么?推卸責任(開脫自己)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p>

冉有說:“季孫大夫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鬃诱f:“冉求!周任有句話說:‘能展現(xiàn)自己的才能,就任職;如果不能,就不要去?!6怀郑嵍环?,則將焉用彼相矣?(瞎子)遇到搖晃要倒下卻不去扶持;跌倒了又不去攙扶,那又何必用那攙扶的人呢?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瘺r且你的話錯了,老虎和犀牛從籠子里跑出來,龜甲、寶玉毀在匣子里,這是誰的過錯呢?

且爾言過矣,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

這句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比喻論證

況且你的話錯了,老虎和犀牛從籠子里跑出來,龜甲、寶玉毀在匣子朗讀(3):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今不取,后世必為子孫憂?!笨鬃釉唬骸扒螅【蛹卜蛏嵩挥貫橹o。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也?!崩首x(3):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今不取,后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今不取,后世必為子孫憂?!苯穹颍涫渍Z氣詞。固--城郭堅固。為--成為。憂--憂患,名詞。顓臾,城墻堅固而且離季孫的封地費很近,現(xiàn)在不占領,以后一定會成為子孫的憂患。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今不取,后世必為子孫憂?!鼻?!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冉有??!君子痛恨那種(嘴上)不說(我)“要這樣做,卻一定要編造借口(的做法。)”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我聽說過,無論諸侯還是大夫,不怕東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勻,不怕貧困而怕不安定。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冉有??!君子痛恨那種(嘴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若是財富平均,便沒有貧窮;和平相處,便不會人口少,安定,便不會傾危。

“蓋”,表示語氣的情態(tài)副詞,常放在句首表示提示語氣?!盁o”,沒有?!肮选保c“少”是同義詞?!皟A”,傾覆。

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若是財富平均,便沒有貧窮;和平相處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

做到這樣,本國以外的人還不歸服,便發(fā)揚文治教化招撫他們。使他們來了,就要使他們安定下來。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如今仲由和冉求輔佐季孫,本國以外的人不歸服,卻不能用文治教化招撫。國家支離破碎,卻不能保全,反而想在國內使用武力。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也。我恐怕季孫的憂愁不在顓臾,卻在魯國國內吧。

----孔子一語道明了季孫的內心深處:季孫真正擔心的是住在蕭墻內的魯君。當時季孫把持朝政,與魯君矛盾很大,他擔心魯君要采取對他不利的手段,所以要先下手為強,占領顓臾這塊地方以便擴大自己的勢力與魯君對抗。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也。我恐怕季孫的憂愁不在思考:1、對于攻伐顓臾,孔子的態(tài)度是什么?列舉了什么理由?孔子旗幟鮮明地反對,義正詞嚴地斥責攻伐顓臾??鬃拥睦碛墒?(1)顓臾為先王封國,不可伐;(2)顓臾在邦域之中,不必伐;(3)同為社稷之臣,不應伐。結論:何以伐為?(為什么攻打它呢?)思考:1、對于攻伐顓臾,孔子的態(tài)度是什么?列舉了什么理由?孔2、對于冉有推卸責任的態(tài)度,孔子用什么方法駁斥?(1)“陳力就列,不能者止?!?2)危而不持,顛而不扶。(3)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是誰之過與?先引名言——不能盡職就別尸位素餐;再作類比——既為輔助就當恪盡職守;后設比喻——猛獸出籠為害,龜玉毀于柙

中,誰辭其咎?2、對于冉有推卸責任的態(tài)度,孔子用什么方法駁斥?(1)“陳力3、冉有三句話各有特點:或閃爍其辭,或言不由衷,或編造借口。那么,這每一種態(tài)度分別對應哪一句話?各想達到什么目的?第一句——閃爍其辭,試探孔子;第二句——言不由衷,推卸責任;第三句——編造借口,掩蓋本意。3、冉有三句話各有特點:或閃爍其辭,或言不由衷,或編造借口。4、孔子在批判了冉有的狡辯之后,正面提出了自己的治國思想,在孔子看來一個君主要治理好國家,對內對外各應當怎樣做?對內要:均、和、安。表明了對內創(chuàng)造平等、安定的政治局面,使人民安居樂業(yè);對外要:修文德以來之。對外加強文教德化,使外邦異族歸附。這充分體現(xiàn)了孔子實行仁政、實行禮治、加強教化、以德服人的政治主張。

4、孔子在批判了冉有的狡辯之后,正面提出了自己的治國思想,在5、孔子在正面提出了自己的治國主張后,對照這一主張又斥責自己的學生犯下了哪三個錯誤?一誤——遠人不服不能來二誤——分崩離析不能守三誤——謀動干戈于邦內5、孔子在正面提出了自己的治國主張后,對照這一主張又斥責自己6、文中哪一句表現(xiàn)了孔子的遠見卓識和敏銳的政治洞察力?“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也?!蹦┚湟会樢娧亟沂玖思臼习l(fā)動戰(zhàn)爭的本質是謀亂,妄圖篡奪魯國的政權。后代形成成語“禍起蕭墻”。6、文中哪一句表現(xiàn)了孔子的遠見卓識和敏銳的政治洞察力?“季孫閱讀、思考、討論

文章一共寫了孔子與冉有三次對話。試概括三次對話的主要內容。第一次對話:第二次對話:第三次對話:闡述反對討伐的理由批評兩學生沒有盡責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張季氏將伐顓臾

文章一共寫了孔子與冉有三次對話。試概括三次對話的主要內容。第一次對話:第二次對話:第三次對話:批評兩學生沒有盡責閱讀、思考、討論文章一共寫了孔子與冉有三次對中心概括本文記載的是孔子與弟子冉有、季路的一次對話。通過寫孔子譴責了季氏討伐顓臾的做法,表達了“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的政治思想,以及用文教德政來使“遠人”歸服的主張。中心概括本文記載的是孔子與弟子冉有、季路的一次對話。通過寫孔蘇教必修四ppt課件:第一專題《氏將伐顓臾》歸納文中衍變出來的成語禍起蕭墻或蕭墻之禍,禍亂發(fā)生在家里,比喻內部發(fā)生禍亂。

分崩離析

形容國家或集團四分五裂,不可收拾。分崩:分裂;離析:渙散季孫之憂原指季孫氏的憂患,后借指內部的憂患禍起蕭墻1、

2、

3、

歸納文中衍變出來的成語禍起蕭墻或蕭墻之禍,禍亂發(fā)生在家里,比虎兕出柙:比喻惡人逃脫或作事不盡責,主管者應負責任。既來之,則安之:原指使他們吸引來以后,就要使他們安定下來。后指既然來了,就要在這里安下心來。大動干戈:發(fā)生戰(zhàn)爭,比喻興師動眾或大張聲勢地做事?;①畛鲨裕罕扔鲪喝颂用摶蜃魇虏槐M責,主管者應負責任?!都臼蠈⒎ヮ咊А肺难晕闹R整理《季氏將伐顓臾》1.是

世無孔子,誰能定是非之真正確,與“非”相對

是社稷之臣,何以伐為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判斷詞,是

2.疾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恐將深病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厭惡、痛恨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快、急速

會長老,問之民所疾苦疾苦、痛苦

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強

龐涓恐其賢于己,疾之妒忌1.是

世無孔子,誰能定是非之真正確,與“非”相對3、止陳力就列,不能者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4、見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謖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見!”冉有、季路見于孔子曰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不去禁止、阻止只是、僅僅看見見解、見識拜見、謁見xiàn,出現(xiàn)

3、止5、過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過猶不及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且爾言過矣是誰之過與無乃爾是過與故嘗與過宋將軍走過、經過

超過過分、過于錯誤過錯責備拜訪

蘇教必修四ppt課件:第一專題《氏將伐顓臾》“與”通“歟”,語氣詞,用在句末表推測,可譯為“吧”、“嗎”同例1,表反問,可譯為“呢”1、通假字1.無乃爾是過與2.是誰之過與“與”通“歟”,語氣詞,用在句末表推測,可譯為“吧”、“嗎”1、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而不能來(之)2.“既來之,則安之?!笔箘佑梅ǎ菏埂瓉?、歸順2、詞類活用使動用法,使……安定。1、修文德以來之使動用法:使……來、歸順2、詞類活用使動用法3、相夫子4、①后世必為子孫憂

②吾恐季孫之憂

指憂患的事。形容詞活用為名詞。2、詞類活用相:名詞活用為動詞。輔助季氏3、相夫子指憂患的事。2、詞類活用相:名詞活用為動詞。輔助季3、古今異義1)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2)是誰之過與古義:把……當作今義:認為古義:指示代詞,這今義:判斷動詞,是3、古今異義古義:把……當作古義:指示代詞,這3)丘也聞有國有家者4)陳力就列

古義:諸侯的封地叫國

卿大夫的封地叫家

今義:國家,家庭。古義:就——居,充任;列——職位

今義:到隊列里去。3)丘也聞有國有家者古義:諸侯的封地叫國古義:就——居,充任過是誰之過與無乃爾是過與且爾言過矣責備,動詞過錯,名詞責備,動詞安不患貧而患不安既來之,則安之安定,形容詞使……生活安定4、一詞多義錯誤,形容詞過是誰之過與責備,動詞責備,動詞安不患貧而患不安安定,形容詞相則將焉用彼相矣相夫子輔助盲人走路的人,名詞輔佐,動詞引出對象于冉有、季路見于孔子季氏將有事于顓臾虎兕出于柙而謀動干戈于邦內對從在相則將焉用彼相矣輔助盲人走路的人,名詞輔佐,動詞引出對象于冉5、文言句式1)固定句式A、無乃爾是過與?B、何以伐為?2)判斷句:是社稷之臣也恐怕……吧恐怕該責備你吧?為什么……呢為什么要攻打它呢?這是國家的臣屬5、文言句式恐怕……吧恐怕該責備你吧?為什么……呢3)賓語前置無乃爾是過與?恐怕該責備你吧?又何羨乎!A、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前于動詞前。B、當疑問代詞充當賓語時,就要前置。又羨慕什么呢?又羨何乎?無乃過爾與?3)賓語前置無乃爾是過與?恐怕該責備你吧?又何羨乎!A、用“1.特殊詞義(1)何以伐為

(語氣詞,表反問)(2)是社稷之臣也(指示代詞,這)(3)蓋均無貧(句首發(fā)語詞)(4)則修文德以來之(整治)2.詞類活用使動用法。既來之,則安之(使……來、使……安定)則修文德以來之/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使……來)(2)名詞作動詞。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托辭,找借口)一、文言實詞1.特殊詞義一、文言實詞1.而連詞,表轉折。

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辭/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2)連詞,表并列。

固而近于費/不患寡而患不均/而在蕭墻之內也2.之

助詞,的。

是社稷之臣也/是誰之過與/吾恐季孫之憂/而在蕭墻之內也(2)代詞。夫子欲之(它)/既來之,則安之(代遠人)二、文言虛詞1.而二、文言虛詞3.且

(1)連詞,而且,并且。且在邦域之中矣(2)連詞,況且。且爾言過矣4.為(1)動詞,成為。后世必為子孫憂(2)語氣詞,表反問。何以伐為5.也(1)句末語氣詞,表判斷。是社稷之臣也(2)句中語氣詞。丘也聞有國有家者(3)句末語氣詞。今由與求也3.且6.以(1)介詞,因為。何以伐為(2)連詞,表目的,相當于“來”、“以便”。則修文德以來之7.于(1)介詞,對。季氏將有事于顓臾(2)介詞,從?;①畛鲇谘?3)介詞,在。龜玉毀于櫝中6.以1.判斷句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語氣詞“也”,表判斷)2.疑問句(1)求!無乃爾是過與

(疑問語氣詞“與”,表疑問)(2)何以伐為

(疑問代詞“何”與句末語氣詞“為”,表反問)(3)是誰之過與

(疑問代詞“誰”與疑問語氣詞“與”,表疑問)三、文言句式1.判斷句三、文言句式3.省略句(1)昔者先王以(之)為東蒙主(省動詞賓語“之”,即顓臾)(2)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國君)則修文德以來之(省去主語“國君”)(3)(國君)既來之,則安之(省去主語“國君”)(4)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之)也(省去賓語“之”)3.省略句4.倒裝句

(1)季氏將有事于顓臾

(于顓臾有事,介賓短語后置)(2)何以伐為

(以何伐為,賓語前置)(3)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于柙出,介詞賓語后置;于櫝中毀,介賓短語后置)(4)而謀動干戈于邦內(于邦內謀動干戈,介賓短語后置)4.倒裝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孔子格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工欲善其事,欲速則不達。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