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吳起師承問題考辨
★陳曦提要:黃式三、錢穆、郭沫若、孫開泰等否定《呂氏春秋》《史記》所述“吳起師曾參”一說,認為吳起的老師并非曾參,而是曾參之子曾申。然而他們?yōu)榇怂龅囊幌盗锌甲C,卻均缺乏堅實的立論根基。曾參乃孔子的親炙弟子,是當時享譽海內(nèi)的儒學(xué)名師,吳起向他學(xué)習而深諳儒學(xué)路徑,這應(yīng)是人們研究吳起其人及其著作《吳子》的重要邏輯起點。孫、吳歷來并提,吳起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能與孫武并駕齊驅(qū)的軍事理論家。然而關(guān)于他的師承問題,卻長期存有歧解。筆者不揣簡陋,嘗試考辨釋疑,以就正于方家?,F(xiàn)存古籍最早言及吳起師承的是《呂氏春秋·當染篇》:“子貢、子夏、曾子學(xué)于孔子,田子方學(xué)于子貢,段干木學(xué)于子夏,吳起學(xué)于曾子?!薄妒酚洝O子吳起列傳》本于此,稱吳起“嘗學(xué)于曾子”。曾子,即孔子的親炙弟子曾參?!皡瞧饚熢鴧ⅰ币徽f,經(jīng)由《史記》的廣泛傳播而為歷代學(xué)人所普遍接受。以“求實”①參見白壽彝主編:《中國史學(xué)史》(第3版),北京:北京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16年,第216頁。該書稱贊《資治通鑒》的“求實”,“能比較各種記載,擇其可信者而錄之”。而著稱的《資治通鑒》便采用了《史記》的記述,說“(吳)起始事曾參”②《資治通鑒》卷1,威烈王二十三年,北京:中華書局,1956年,第21頁。。然而到了清代,卻開始出現(xiàn)了另外一種說法,認為吳起的老師不是曾參,而是曾參之子曾申(一說曾申為曾參之孫③[東漢]趙岐《孟子注》說:“曾西,曾子之孫?!保?。最早提出該說的是黃式三,其《周季編略》卷3曰:《史》本傳作曾子,而《通鑒》作曾參,本《呂覽》。據(jù)劉向《別錄》,起受《春秋左傳》于曾申?!抖Y·檀弓》:“魯穆公母卒,使人問于曾子。對曰:‘申也聞諸申之父?!窃暌喾Q曾子,故依本傳。④[清]黃式三:《周季編略》,程繼紅點校,南京:鳳凰傳媒出版集團鳳凰出版社,2008年,第36頁。20世紀30年代初,日本學(xué)者瀧川資言撰成《史記會注考證》。他在吳起本傳“嘗學(xué)于曾子”句下的注釋中,引用了黃式三的這段話,以說明曾子為曾申,而非曾參。⑤[日]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第7卷引,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1999年,第12頁。1935年冬,錢穆的《先秦諸子系年》一書問世,書中有專文論及“起師申,而非參也”。1943年9月,郭沫若寫有《述吳起》一文,亦論及“吳起所師者,乃曾申而非曾參”。1991年8月,孫開泰《吳起傳》一書由北京出版社出版,書中附有《吳起師曾申考》一文。當代研究《吳子》的軍事學(xué)學(xué)者,大都接受了“吳起師曾申”的說法。如李碩之、王式金的《吳子淺說》說:“《史記》中記載吳起曾在他的老師曾子(即曾申,曾參之子)門下受業(yè)。”⑥李碩之、王式金:《吳子淺說》,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6年,第9頁。再如吳如嵩、黃樸民、任力、柳玲的《戰(zhàn)國軍事史》說:“(吳起)曾學(xué)于著名儒家人物子夏與曾申等人。”①吳如嵩、黃樸民、任力、柳玲:《中國軍事通史·戰(zhàn)國軍事史》,北京:軍事科學(xué)出版社,1998年,第298頁。又如薛國安、楊斐的《吳子新說》說:“吳起從衛(wèi)國出走后,投身儒家學(xué)派思想家曾子(孔子學(xué)生曾參之孫)門下,攻讀儒學(xué)?!雹谘病铎常骸秴亲有抡f》,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11年,第14~15頁。不過當代學(xué)界研究《史記》或曾子的學(xué)者,則大都繼續(xù)沿用“吳起師曾參”一說。如韓兆琦的《史記選注集評》對“嘗學(xué)于曾子”一句的“曾子”,注釋道:“名參,春秋末期魯國人,孔子的學(xué)生。”③韓兆琦:《史記選注集評》,桂林: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95年,第204頁。張大可《史記新注》的注釋是:“孔子學(xué)生曾參?!雹軓埓罂桑骸妒酚浶伦ⅰ罚ㄈ?,北京:華文出版社,2000年,第1338頁。羅新慧的《曾子研究》提到曾參對包括吳起在內(nèi)的弟子“要求十分嚴格”⑤羅新慧:《曾子研究》,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3年,第72頁。,王永輝、高尚舉的《曾子輯校》說曾參“培養(yǎng)出了孔伋、樂正子春、公明宣、公明儀、公明高、陽膚、沈猶行、單居離、吳起、子襄等著名弟子”⑥王永輝、高尚舉:《曾子輯?!?,北京:中華書局,2017年,“前言”第3頁。,名單中吳起赫然在列。面對吳起師承問題的歧解,筆者在信從《呂氏春秋》《史記》所言“吳起師曾參”一說的同時,認為黃式三、錢穆、郭沫若、孫開泰等為否定“吳起師曾參”一說而做出的諸多論證,其實都是站不住腳的。先看黃式三的論證。他提出了兩條證據(jù),第一條是劉向《別錄》的一則佚文:左丘明授曾申,申授吳起,起授其子期,期授楚人鐸椒,鐸椒作《抄撮》八卷授虞卿,虞卿作《抄撮》九卷授荀卿,荀卿授張倉?!秳e錄》早已亡佚,以上文字為《春秋左傳正義》卷1孔疏所引。這則佚文記錄的《左傳》學(xué)術(shù)承傳,其準確性是值得懷疑的。錢穆質(zhì)疑道:“《史記·十二諸侯年表》:‘鐸椒為楚威王傅,……’今考吳起卒在楚悼王末年,下至威王元尚四十二年。謂鐸椒得吳起子期之傅,差尚可信。而謂其授虞卿,則年世不相及?!雹咤X穆:《先秦諸子系年》,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1年,第225頁。即便如此,錢穆仍支持黃式三的觀點,認定“起師申,非師參也”⑧錢穆:《先秦諸子系年》,第180頁。。郭沫若雖然認為“《左氏》傳授之說”實乃“不足信”⑨《郭沫若全集·歷史編》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508頁。,但同錢穆一樣,也斷定曾申與吳起的師承關(guān)系是“較可信的”,說“吳起所師者,乃曾申而非曾參”⑩《郭沫若全集·歷史編》第1卷,第508頁。。依據(jù)一則錯漏明顯的佚文所下的結(jié)論,猶如平地起大廈,其可靠性可想而知。黃氏的第二條證據(jù)出自《禮記·檀弓上》:穆公之母卒,使人問于曾子曰:“如之何?”對曰:“申也聞諸申之父曰:‘哭泣之哀,齊、斬之情,饘粥之食,自天子達。布幕,衛(wèi)也;縿幕,魯也?!秉S氏由此證明“曾子”非曾參的專稱,曾申亦有此稱。但是,這條材料并不足以推翻《史記》所記“吳起師曾參”一說。須知,除了《孫子吳起列傳》,《史記》另有兩篇傳記提到曾子:一是《魯仲連鄒陽列傳》,文中載鄒陽之語:“臣聞盛飾入朝者不以利污義,砥厲名號者不以欲傷行,故縣名‘勝母’而曾子不入,邑號‘朝歌’而墨子回車?!倍恰镀浇蚝钪鞲噶袀鳌?,文中載徐樂之語:“陳涉無千乘之尊,尺寸之地,身非王公大人名族之后,無鄉(xiāng)曲之譽,非有孔、墨、曾子之賢……”以上二文提到的曾子,均指曾參而非曾申,此解歷來無疑。加之《史記》并無筆墨言及曾申,因此《孫子吳起列傳》“嘗學(xué)于曾子”一句中的“曾子”,依據(jù)司馬遷的用語習慣,指的只能是曾參而非曾申。再看錢穆的論證。他除了沿用黃式三以上兩條證據(jù)外,還提出了三條新的證據(jù)。第一條是《史記·六國年表》載:“齊宣公四十四年,伐魯莒及安陽。四十五年,伐魯取都。”按《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有吳起“事魯君”,“將而攻齊,大破之”的記載,但吳起于何年率魯兵大破齊軍,《史記》并無明言。錢穆從《史記》年表查知齊宣公四十四年、四十五年齊、魯兩國有戰(zhàn)事,遂推測吳起“將魯破齊,正在魯穆四年也。其去魯,至晚在魯穆五年六年間?!雹馘X穆:《先秦諸子系年》,第186頁。魯穆公五、六年,即前403、前402年。他還推測吳起“仕魯年當近三十”,遂根據(jù)吳起卒年(《史記》記吳起死于楚悼公卒歲,即前381年),推出吳起“壽亦且六十矣”②錢穆:《先秦諸子系年》,第186頁。。錢穆的第二條證據(jù)是《闕里文獻考》載“曾子年七十而卒”③錢穆:《先秦諸子系年》,第180頁。;第三條是《禮記·檀弓》所記子夏設(shè)教西河而喪明,曾參當時尚在,錢穆?lián)送贫ā霸幼洚斘何暮钍辏嘟恰雹苠X穆:《先秦諸子系年》,第180頁。。按《史記·仲尼弟子列傳》稱曾參“少孔子四十六歲”,孔子生于前551年,據(jù)此可知曾參的生年是前505年。魏文侯十二年,即前434年,曾參71歲。錢穆綜合以上三條證據(jù),認為曾子辭世之年下距他所斷定的吳起仕魯之年“尚二十年外”⑤錢穆:《先秦諸子系年》,第180頁。,這樣吳起在魯國期間就不可能與曾子有交集,遂得出“(吳)起不及事曾子”⑥錢穆:《先秦諸子系年》,第180頁。的結(jié)論。錢穆的論證看似精密,實則是經(jīng)不起推敲的。他的第一個證據(jù),關(guān)乎吳起仕魯年代的考定。戰(zhàn)國初期的史料散失嚴重,“史文缺軼,考古者為之茫昧也”⑦[清]顧炎武:《日知錄集釋》,長沙:岳麓書社,1994年,第467頁。。此時的魯國史、齊國史亦如此,比如《史記·魯周公世家》是這樣敘述魯元公、穆公、共公等數(shù)代歷史的:“三十七年,悼公卒,子嘉立,是為元公。元公二十一年卒,子顯立,是為穆公。穆公三十三年卒,子奮立,是為共公。共公二十二年卒,子屯立,是為康公?!币蚴妨蠀T乏,司馬遷描述的僅為當時魯侯的世襲情況,而無一字述及魯國的政治、軍事、經(jīng)濟等。《史記·六國年表》所載“齊宣公四十四年,伐魯莒及安陽。四十五年,伐魯取都”,當為魯、齊兩國交戰(zhàn)記錄的殘存,被司馬遷發(fā)現(xiàn)而載入《史記》,而同時期其他更多的記錄當早已湮沒無存。錢穆抓住一條殘存記錄就對號入座,認定這條記錄說的就是吳起領(lǐng)兵破齊事,并由此推定吳起的仕魯之年,其可信性自然難以讓人恭維。錢穆的第二個證據(jù),是《闕里文獻考》所記曾子卒年?!妒酚洝肺摧d曾參卒年。后來人們對這個問題說法不一,如熊賜履《學(xué)統(tǒng)》卷3說曾子卒于周考王五年(前436年),曾參時年69歲;馮云鹓??摹对訒肪?《年譜》說曾參“壽七十三”;康有為的《萬木草堂口說》稱“曾子居武城時九十余歲”,等等⑧關(guān)于曾參卒年的諸多說法,參見王菊英《曾子述論》第1章第3節(jié),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這些說法其實均無所據(jù)?!对友芯俊返淖髡吡_新慧在介紹曾子生平時,便如實地說其“卒年不詳”⑨羅新慧:《曾子研究》,第62頁。?!蛾I里文獻考》為清代學(xué)者孔繼汾所撰,錢穆稱此書有“曾子年七十而卒”一句。然而筆者遍查該書,卻并未找到此句。書中僅說:“(曾子)年七十,學(xué)名聞天下?!雹猓矍澹菘桌^汾:《闕里文獻考》卷42,周海生點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第407頁。不過孔繼汾卻沒有提供“年七十”之說的依據(jù)?黃式三《周季編略》卷2有介紹曾參生平事跡的一段文字,文末說:“曾子少孔子年四十六,《史記》《家語》同,年七十卒。本《闕里文獻考》編此,復(fù)采《論語》《說苑》諸書以類附?!卞X穆大概是誤讀了“本《闕里文獻考》編此”一句,以為該書有“曾子年七十而卒”的記述。郭沫若的《述吳起》一文沿用了此誤。,因而他對曾子卒年的說法,亦屬無所依憑。錢穆還試圖根據(jù)其第三條證據(jù),即《禮記·檀弓上》所記子夏、曾子晚年在西河生活的如下文字,以推定曾子的卒年: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曾子吊之。曰:“吾聞之也,朋友喪明則哭之?!痹涌?,子夏亦哭。曰:“天乎,予之無罪也?!痹优?,曰:“商,女何無罪也?吾與女事夫子于洙泗之間,退而老于西河之上,使西河之民疑女于夫子,爾罪一也;喪爾親,使民未有聞焉,爾罪二也;喪爾子,喪爾明,爾罪三也。而曰:女何無罪與?”子夏投其杖而拜曰:“吾過矣!吾過矣!吾離群而索居亦已久矣!”然而這段文字,卻無一言涉及曾子卒年。錢穆應(yīng)該是聯(lián)系《史記·魏世家》所記“(魏)文侯受子夏經(jīng)藝”,再依據(jù)所謂“曾子年七十而卒”的說法,進而以果為因,循環(huán)論證,推出了“曾子卒當魏文侯十二年”的結(jié)論。但這種做法,是不足以定論曾子卒年的??梢哉f,錢穆的三條證據(jù)所指向的兩個核心問題——吳起仕魯之年與曾子之卒年,其答案一為想當然的推測,一為無所依據(jù)的虛說,因而是無法用以實現(xiàn)考證目的的。再次,看郭沫若的論證。除了沿用黃式三、錢穆的證據(jù),其論證的新意主要體現(xiàn)在從《韓非子·說林上》記載的如下一則吳起軼事入手以探求吳起的師承:魯季孫新弒其君,吳起仕焉?;蛑^起曰:“夫死者始死而血,已死而衂,已衂而灰,已灰而土。及其土也,無可為者矣。今季孫乃始血,其毋乃未可知也?!眳瞧鹨蛉ィ畷x。利用這條材料,郭沫若試圖解決吳起“何時去魯”的問題。他的思路是:先確定季孫氏弒殺的是哪個魯君,由此魯君卒年確定吳起離開魯國的時間;進而再聯(lián)系曾子卒年,判定吳起的生活是否與曾子有交集?!俄n非子·難三》評議魯穆公時事,稱“魯之公室,三世劫于季氏”?!叭馈?,指的是哀公、悼公、元公。哀公卒于前467年,《史記·魯世家》記“國人迎哀公復(fù)歸,卒于有山氏”。郭沫若說:“死非被弒,且哀公之死下距楚悼王之死八十九年,吳起如得及哀公,則其死時當在一百歲以上,殊覺不合?!奔热徊皇前Ч粡s殺,那么就是悼公或元公了,郭沫若認為“穆公之前哀悼元三世均曾為季氏所劫,則悼公與元公均曾被弒,都是可能的”。問題在于吳起離開魯國之年,季孫氏弒殺的是悼公還是元公?郭沫若進一步推理道:魯哀公之后為悼公,三十七年卒,下距楚悼王之卒五十二年。悼公之后為元公,二十一年卒,下距楚悼王之卒三十一年?!瓍瞧鹪隰敿热粡恼?,且曾為魯將,則其去魯之年至少當?shù)糜卸鍤q。今假定被弒者為悼公,則吳起死時將近八十或過之;如為元公,則僅五十余歲,至多亦無過六十,揆諸情理及其他關(guān)于吳起逸事(如公叔尚主之謀),自以后說為合理。是則吳起去魯在魯元公二十一年。①《郭沫若全集·歷史編》第1卷,第507~508頁。郭沫若認定季孫氏弒殺的是元公。元公二十一年(即元公卒年)為前408年,該年亦即郭氏以為的吳起離開魯國之年。他又聯(lián)系“曾子年七十而卒”的說法,將曾子卒年定于前435年。這兩個時間點相距近三十年,他因此下結(jié)論道:“吳起在魯之年曾子應(yīng)已早卒,吳子不得及其門?!雹凇豆羧v史編》第1卷,第508頁。然而郭沫若的這一論證,同樣是經(jīng)不起推敲的。首先,他為了排除季孫氏弒殺悼公的可能性,細致推算了“假定被弒殺者為悼公”時吳起去世的年紀,但這個推算卻出現(xiàn)了疏誤。悼公卒年為前429年,此時距離吳起卒年(前381年)為48年;若吳起去魯時25歲,則其卒時應(yīng)為73歲,并非郭沫若說的“將近八十或過之”。其次,為了坐實季孫氏弒殺的不是悼公,他又提及《史記》吳起本傳所載的“公叔尚主之謀”,即魏相公叔痤妒害吳起、魏武侯中計要使吳起娶公主的一個故事,他試圖以此證明在“將近八十或過之”與“五十余歲時,至多亦無過六十”這兩個年齡段,吳起在后一年齡段娶公主“為合理”。然而對于《史記》記載的這個故事,前人多有質(zhì)疑,比如林春溥的《戰(zhàn)國紀年》說:“吳起去魏,《呂氏春秋》以為王錯譖之魏武侯,非痤也。百家傳記往往有以證史之誤者,此類是也。”①引自韓兆琦:《史記箋證》第7冊,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818頁。郭沫若自己其實也不相信這個故事,說:“這也一定是莫須有的傳說:因為吳起的年紀應(yīng)該和魏武侯不相上下,怎么能夠尚他的公主?而且他在去楚時是已經(jīng)老了?!雹凇豆羧v史編》第1卷,第513頁。既如此,這個“莫須有的傳說”自當無助于郭沫若的考證。第三,他在認定曾子卒年時,依據(jù)的是“曾子年七十而卒”一說,而據(jù)前面分析,這種說法是無所憑據(jù)的。第四,據(jù)《史記》吳起本傳,“(吳起)母死,而起終不歸”,曾子遂“與起絕。起乃之魯,學(xué)兵法以事魯君”??芍獏瞧痣x開曾子以后,開始學(xué)習兵法,后成長為一名魯將,這期間是需要一段歲月歷練的,并非一蹴而就,而郭沫若在推算曾參、吳起的生活是否有交集時,顯然忽略了這一事實。綜合以上四點,可知郭沫若的立論缺乏牢靠基石。實際上,在已知曾參生年(前505)、吳起卒年(前381)的前提下,如果吳起像郭沫若所推測的那樣,已為魯將的他“去魯之年當?shù)糜卸鍤q”,則此前他應(yīng)當經(jīng)過了若干年的歷練,很可能是在20歲左右離開曾門的。假設(shè)他25歲時因悼公被殺(該年為前429,魏文侯十七年)而離開魯國,則其生年為前454年;又假設(shè)他20歲時離開曾門,則該年為前434年,曾參此時71歲。這樣說來,他完全有可能在20歲上下追隨71歲左右的曾參學(xué)習,郭沫若所謂“吳起在魯之年曾子應(yīng)已早卒”的說法是不足憑信的。黃氏、錢氏、郭氏之后,研究吳起師承問題的主要有孫開泰。他撰寫《吳起師曾申考》一文以申論“吳起師曾參的兒子曾申”,此文的新意來自于對上引《禮記·檀弓上》所記子夏、曾子晚年生活的那段文字的解讀。他針對曾參對子夏所說的“吾與汝事夫子于洙泗之上,退而老于西河之上,使西河之民疑女于夫子,爾罪一也”諸句,做出了如下闡述:……曾參比子夏小兩歲。這兩人又都是孔子的得意門徒,他們晚年還在一起是很自然的。子夏曾為魏文侯師,定居西河,曾參又常到西河去看望他,而吳起是西河守,這樣說來,吳起曾師曾參、子夏都有可能。但是,其實不然。③孫開泰:《吳起傳》,北京:北京出版社,1991年,第105頁。接下來,孫開泰指出子夏定居的西河與吳起擔任魏將所守的西河,兩者同名而非一地,前者在今河南湯陰縣東,后者在今陜西大荔縣以東地區(qū);④關(guān)于存在兩個西河的問題,錢穆的《先秦諸子系年》早有論證,見該書卷2“三九子夏居西河在東方河濟之間不在西土龍門汾州考”。還指出吳起為西河守之年,應(yīng)該是在魏國于前409年全部攻占西河的“此后二年,即公元前406年”。他又據(jù)《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子夏“少孔子四十四歲”,比曾參大兩歲;吳起守西河時,子夏已逾百歲,指出“子夏居的西河并非吳起為西河守之西河”。因此,他認為子夏、曾參二人在西河的相會,“不在吳起為西河守之時,也不在吳起守西河的地域之內(nèi)”⑤孫開泰:《吳起傳》,第106頁。。應(yīng)該說,這一結(jié)論是可以信從的。不過,他據(jù)此所說的“這是吳起不師曾參的有力旁證”,則讓人不敢茍同。因為他的一番論述只說明了《禮記·檀弓》記述的子夏、曾參的相會,其時“不在吳起為西河守之時”,其地“不在吳起守西河的地域之內(nèi)”,僅此而已。如果據(jù)此再做進一步推論,也只能說明吳起在擔任西河守時,子夏、曾參已是百歲上下,那時吳起追隨二人學(xué)習已不大可能。至于吳起擔任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0年游戲機深藍加厚鐵門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4年農(nóng)藝師考試學(xué)習成果轉(zhuǎn)化后的長期影響分析試題及答案
- 2025至2030年洗碗機用筐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4園藝師考試行業(yè)標準試題及答案
- 2023年版鼠疫診療方案試題
- 招聘店長的面試題及答案
- 農(nóng)村社區(qū)發(fā)展的新理念及試題及答案
- 買賣家具合同范本
- 2025年西安工商學(xué)院單招職業(yè)傾向性測試題庫完美版
- 2025年西安思源學(xué)院單招職業(yè)技能考試題庫完整
- 深入貫徹學(xué)習2025年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教育測試題及答案
- 沖壓工理論知識試題(附答案)
- 全媒體運營中的用戶畫像構(gòu)建試題及答案
- 2025年第三屆天揚杯建筑業(yè)財稅知識競賽題庫附答案(601-700題)
- 華北電力大學(xué)丁肇豪:多主體數(shù)據(jù)中心算力-電力跨域協(xié)同優(yōu)化
- 顱內(nèi)出血護理操作
- (二調(diào))棗莊市2025屆高三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答案)
- 2024-2025學(xué)年下學(xué)期初中歷史八年級第二單元A卷
- 剪映電腦版課件
- 2025基礎(chǔ)教育改革綱要
- 2025-2030年中國LPG行業(yè)市場運行現(xiàn)狀及發(fā)展前景分析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