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漢武帝》質(zhì)疑武帝晚年政治形象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cdc32fac339485999c38c398a750957/6cdc32fac339485999c38c398a7509571.gif)
![《制造漢武帝》質(zhì)疑武帝晚年政治形象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cdc32fac339485999c38c398a750957/6cdc32fac339485999c38c398a7509572.gif)
![《制造漢武帝》質(zhì)疑武帝晚年政治形象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cdc32fac339485999c38c398a750957/6cdc32fac339485999c38c398a7509573.gif)
![《制造漢武帝》質(zhì)疑武帝晚年政治形象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cdc32fac339485999c38c398a750957/6cdc32fac339485999c38c398a7509574.gif)
![《制造漢武帝》質(zhì)疑武帝晚年政治形象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cdc32fac339485999c38c398a750957/6cdc32fac339485999c38c398a7509575.gif)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制造漢武帝》質(zhì)疑武帝晚年政治形象
辛德勇先生于2014年在《清華大學(xué)學(xué)報》上發(fā)表了一篇長篇文章,描述了漢武帝晚年的政治取向和司馬遷的重建。司馬遷認為,為了傳播自己的政治主張,他故意采用了不可信的《漢武故事》,塑造了漢代末年的政治形象。其后該文于2015年由三聯(lián)書店出版(2018年再版),題為《制造漢武帝——由漢武帝晚年政治形象的塑造看〈資治通鑒〉的歷史構(gòu)建》。筆者拜讀是書,獲益良多,但對書中觀點仍有困惑之處,特此拈出,以就教于方家。一、從《武帝紀》和《西域傳贊》看漢武帝之產(chǎn)業(yè)升級辛著的核心觀點,是《資治通鑒》所載漢武帝與戾太子政見分歧及武帝末年悔過諸事,出自《漢武故事》。而《漢武故事》并不可信,司馬光心知肚明,但他為了反對王安石變法,刻意建構(gòu)出了與歷史事實不符、但符合其本人政治需要的漢武帝形象首先要說明的是,司馬光采用《漢武故事》應(yīng)與王安石無關(guān)。梁太濟先生據(jù)《資治通鑒》每卷卷首司馬光的結(jié)銜,指出《前漢紀》三十卷進獻神宗的時間為治平四年(1067)四月《漢書·西域傳下》稱漢武帝在貳師將軍李廣利投降匈奴后,“悔遠征伐”,發(fā)布輪臺詔,“深陳既往之悔”,“由是不復(fù)出軍,而封丞相車千秋為富民侯,以明休息,思富養(yǎng)民也”,《傳贊》遂稱之為“仁圣之所悔”對此,辛著首先通過詳細的考證指出:“輪臺詔所針對的內(nèi)容,只是有關(guān)西域輪臺地區(qū)軍事部署的局部性問題,是因貳師將軍李廣利西征受挫所做的策略性調(diào)整,而不是朝廷根本性的大政方針。”事實上,班固只是將這道停罷輪臺屯田的詔書載錄于《漢書·西域傳》中,而在記述一朝大政的《漢書·武帝紀》里,對此卻未著一字。這已經(jīng)從一個側(cè)面,向我們提示,班固本人,似乎并沒有明確的意識,要把它看作漢武帝政治取向轉(zhuǎn)變的標志。特別是在《漢書·武帝紀》篇末的贊語里,班固還很委婉地評議說:“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儉以濟斯民,雖《詩》《書》所成,何有加焉!”這顯然是在指斥漢武帝暴虐子民的一生,值此蓋棺論定之時,亦略無一語提及他在晚年對此行徑有過罪己悔過的舉措。這更進一步顯示出,在班固的眼里,漢武帝并沒有改變過他的基本政治取向。對于辛著的這一論證,李浩先生有所質(zhì)疑。他以為,“古書本有互見之例”,《西域傳贊》才代表了班固對武帝的蓋棺定論兩位先生各取所需,強調(diào)的都是對自己有利的材料。平心而論,《武帝紀》何以對悔過不著一字,確實值得深思。但因此否定班固認為武帝晚年曾改變大政方針,似乎又過于簡單。為說明問題,現(xiàn)將《西域傳贊》和《食貨志》的相關(guān)內(nèi)容詳細抄錄如下:(孝武)遭值文、景玄默,養(yǎng)民五世,天下殷富,財力有余,士馬強盛。故能睹犀布、瑇瑁則建珠崖七郡,感枸醬、竹杖則開牂柯、越巂,聞天馬、蒲陶則通大宛、安息。自是之后,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宮,蒲梢、龍文、魚目、汗血之馬充于黃門,鉅象、師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異物,四面而至。于是廣開上林,穿昆明池,營千門萬戶之宮,立神明通天之臺,興造甲乙之帳,落以隨珠和璧,天子負黼依,襲翠被,馮玉幾,而處其中。設(shè)酒池肉林以饗四夷之客,作《巴俞》都盧、海中《碭極》、漫衍魚龍、角抵之戲以觀視之。及賂遺贈送,萬里相奉,師旅之費,不可勝計。至于用度不足,乃榷酒酤,筦鹽鐵,鑄白金,造皮幣,算至車船,租及六畜。民力屈,財力竭,因之以兇年,寇盜并起,道路不通,直指之使始出,衣繡杖斧,斷斬于郡國,然后勝之。是以末年遂棄輪臺之地,而下哀痛之詔,豈非仁圣之所悔哉!(漢興)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間,國家亡事,非遇水旱,則民人給家足,都鄙廩庾盡滿,而府庫余財?!呛笸馐滤囊模瑑?nèi)興功利,役費并興,而民去本。董仲舒說上曰……仲舒死后,功費愈甚,天下虛耗,人復(fù)相食。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為富民侯。下詔曰:“方今之務(wù),在于力農(nóng)?!币在w過為搜粟都尉。(下論代田法,不錄)從這兩段記載來看,班固認為武帝晚年改變了基本政策,恐怕沒有疑問。此外,筆者以為,《漢書·武五子傳贊》也體現(xiàn)了班固的這一看法,全文如下:巫蠱之禍,豈不哀哉!此不唯一江充之辜,亦有天時,非人力所致焉。建元六年,蚩尤之旗見,其長竟天。后遂命將出征,略取河南,建置朔方。其春,戾太子生。自是之后,師行三十年,兵所誅屠夷滅,死者不可勝數(shù)。及巫蠱事起,京師流血,僵尸數(shù)萬,太子子父皆敗。故太子生長于兵,與之終始,何獨一嬖臣哉!秦始皇即位三十九年,內(nèi)平六國,外攘四夷,死人如亂麻,暴骨長城之下,頭盧相屬于道,不一日而無兵。由是山東之難興,四方潰而逆秦。秦將吏外畔,賊臣內(nèi)發(fā),亂作蕭墻,禍成二世。故曰“兵猶火也,弗戢必自焚”,信矣。是以倉頡作書,“止”“戈”為“武”。圣人以武禁暴整亂,止息干戈,非以為殘而興縱之也?!兑住吩唬骸疤熘唔樢?,人之所助者信也。君子履信思順,自天祐之,吉無不利也。”故車千秋指明蠱情,章太子之冤。千秋材知未必能過人也,以其銷惡運,遏亂原,因衰激極,道迎善氣,傳得天人之佑助云。這里班固雖然沒有明言武帝轉(zhuǎn)變政策,但將戾太子父子之死和武帝征伐四夷聯(lián)系在一起,稱車千秋為太子訟冤乃“銷惡運,遏亂原,因衰激極,道迎善氣”,而在《車千秋傳》中,班固稱他上書后,武帝“大感悟”,“立拜千秋為大鴻臚”那么,《武帝紀》的奇怪噤聲該如何解釋呢?筆者以為,《武帝紀》不提輪臺詔,確實像是班固有意為之,個中緣由,值得深究,但沒有必要因此否定他在《西域傳》《食貨志》和《武五子傳贊》中的看法。附帶要說明的是,關(guān)于《西域傳》和《食貨志》的這些記載,辛著以為,“可能是從劉向《新序》下面一段議論中,采錄了相關(guān)內(nèi)容,或是受到了這種看法的影響”孝武皇帝自將師伏兵于馬邑,誘致單于。單于既入塞,覺之,奔走而去。其后交兵接刃,結(jié)怨連禍,相攻擊十年,兵雕民勞,百姓空虛,道殣相望,槥車相屬,寇盜滿山,天下?lián)e動。孝武皇帝后悔之,御史大夫桑弘羊請佃輪臺,詔卻曰:“當今之務(wù),務(wù)在禁苛暴,止擅賦,今乃遠西佃,非所以慰民也,朕不忍聞?!狈庳┫嗵栐桓幻窈睿觳粡?fù)言兵事,國家以寧,繼嗣以定。對于班固采用《新序》或受其影響,辛著這樣解釋:像《漢書》這樣一部大書,在具體的記事中,采錄一些不同來源的著述,是很自然的事情,然而,《新序》其書,本非紀事性史籍,而是藉事設(shè)喻,闡發(fā)作者想要講述的治世主張。唐人劉知幾早已指出,《新序》書中往往“廣陳虛事,多構(gòu)偽辭”……因而,不能簡單據(jù)(《新序》)以推定歷史事實。要想準確理解漢武帝輪臺之詔的旨意,還是要以詔書本身的內(nèi)容和詔書發(fā)布前后的具體事實為依據(jù)。姑且不論《新序》是否《西域傳》《食貨志》相關(guān)說法的唯一來源,即便確實如此,這不恰恰說明,班固相信武帝末年確曾悔過,否則為什么會在《漢書》采用這一說法呢?辛著舉劉知幾為例,指出《新序》并不可信,不能作為理解輪臺詔本意的證據(jù)。這一觀點非常正確,但和班固是否相信《新序》完全沒有關(guān)系。歷史真相如何是一回事,班固怎么看是另一回事。更何況,即便退一步講,真像辛著所說的,班固本人“并沒有明確的意識,要把它(輪臺詔)看作漢武帝政治取向轉(zhuǎn)變的標志”,后人如何理解《西域傳》《食貨志》和《武五子傳贊》的相關(guān)記載,又是另一回事。二、《漢武故事》與武帝悔過事實上,唐宋時代人們普遍相信,漢武帝晚年曾悔過。《舊唐書·李大亮傳》記載李氏給唐太宗的上書中提到:“漢文養(yǎng)兵靜守,天下安豐;孝武揚威遠略,海內(nèi)虛耗。雖悔輪臺,追已不及?!睗h武負文景之聚財,玩士馬之余力,始通西域,將三十年。復(fù)得天馬于宛城,采葡萄于安息。而海內(nèi)空竭,生人物故,所以租至六畜,算至舟車,因之年兇,盜賊并起。搜粟都尉桑弘羊復(fù)希主意,請遣士卒遠田輪臺,筑城以威西域。武帝翻然追悔,棄輪臺之野,下哀痛之詔,人神感悅,海內(nèi)乂康。向使不然,生靈盡矣。武則天時代,狄仁杰曾上疏曰:昔始皇窮兵極武,以求廣地,男子不得耕于野,女子不得蠶于室,長城之下,死者如亂麻,于是天下潰叛。漢武追高、文之宿憤,藉四帝之儲實,于是定朝鮮,討西域,平南越,擊匈奴,府庫空虛,盜賊蜂起,百姓嫁妻賣子,流離于道路者萬計。末年覺悟,息兵罷役,封丞相為富民侯,故能為天所佑也。此外,中唐名相陸贄有奏議談到:漢武帝遇時運理平之會,承文、景勤儉之積,內(nèi)廣興作,外張甲兵,侈汰無窮,遂至殫竭;大搜財貨,算及舟車,遠近騷然,幾至顛覆。賴武帝英姿大度,付任以能,納諫無疑,改過不吝,下哀痛之詔,罷征伐之勞,封丞相為富民侯,以示休息?!?、隋不悟而遂滅,漢武中悔而獲存。而白居易在所作策問擬對中,也提到:“臣聞狄者,一氣所生,不可翦而滅也……若乃選將課兵,長驅(qū)深入之謀,自王恢始。……用王恢之謀,則殫財耗力,疲竭生人,禍結(jié)兵連,功不償費。故漢武悔焉,而下哀痛之詔也?!奔热惶扑螘r代人們普遍相信武帝悔過,那么司馬光采信《漢武故事》的原因,顯然就需要重新檢討了。不過,在討論《漢武故事》之前,還需要先澄清辛著關(guān)于司馬光史觀前后變化的兩處誤解。元豐八年(1085),宋神宗辭世后的第二個月,司馬光上《乞去新法之病民傷國者疏》,其中提到“武帝作鹽鐵、榷酤、均輸?shù)确ǎ煜吕П?,盜賊群起,昭帝用賢良文學(xué)之議而罷之,后世稱明”不過,司馬光發(fā)表這番議論時,不僅《資治通鑒》前漢部分早已成書,全書也已經(jīng)定稿,辛著認定這是司馬光在編纂《通鑒》前的觀點,完全沒有任何依據(jù)。而且,上述觀點真與武帝末年悔過說無法兼容,自相矛盾嗎?武帝悔過,必然意味著立即廢除鹽鐵諸法嗎?據(jù)蘇軾所撰《司馬溫公行狀》,熙寧初年司馬光和王安石在朝堂上爭論時,說過:“至其(漢武)末年,盜賊蜂起,幾至于亂。若武帝不悔禍,昭帝不變法,則漢幾亡?!毙林牧硪徽`解,是司馬光關(guān)于戾太子地位動搖的原因的看法。宋仁宗慶歷五年(1045),司馬光撰寫《史贊評議》,其中“戾太子敗”條曰:“鉤弋夫人之子十四月而生,孝武以為神靈,命其門曰‘堯母’。當是時,太子猶在東宮,則孝武屬意固已異矣。是以奸臣逆窺上意,以傾覆冢嗣,卒成巫蠱之禍,天下咸被其殃。然則人君用意,小違大義,禍亂及此,可不慎哉!”關(guān)于巫蠱之禍的起因,后宮爭寵和政見分歧真的不能兼容嗎?司馬光的看法,真的如此黑白分明、截然兩分嗎?事實上,正如辛著所指出的,《史贊評議》中的這段話,經(jīng)過修飾,也出現(xiàn)在《通鑒》中的“臣光曰”:“為人君者,動靜舉措不可不慎,發(fā)于中必形于外,天下無不知之。當是時也,皇后、太子皆無恙,而命鉤弋之門曰堯母,非名也。是以奸人逆探上意,知其奇愛少子,欲以為嗣,遂有危及皇后、太子之心,卒成巫蠱之禍,悲夫!”筆者以為,在司馬光這樣的在現(xiàn)實政治中經(jīng)歷過風(fēng)風(fēng)雨雨的政治家看來,巫蠱之禍這樣的大事,恐怕很難用單一的原因作完整的解釋。后宮爭寵和政見分歧都是造成父子破裂的原因,兩說并不矛盾,并非魚與熊掌的關(guān)系?!锻ㄨb》在追溯巫蠱之禍起源時,這樣說:“初,上年二十九乃生戾太子,甚愛之。及長,性仁恕溫謹,上嫌其材能少,不類己;而所幸王夫人生子閎,李姬生子旦、胥,李夫人生子髆,皇后、太子寵浸衰,常有不自安之意?!蹦纤沃祆渌值?,也是類似看法?!吨熳诱Z類》記載了他對漢武帝的評價:“(漢武)末年海內(nèi)虛耗,去秦始皇無幾。若不得霍光收拾,成甚么?輪臺之悔,亦是天資高,方如此。嘗因人言太子仁柔不能用武,答以‘正欲其守成。若朕所為,是襲亡秦之跡!’可見他當時已自知其非?!币陨险撌?,不是要證明司馬光或朱熹的看法符合歷史事實,只是為了說明,所謂司馬光史觀發(fā)生過變化的說法,并沒有堅實的證據(jù)。三、武帝與制定太子宮得木人對太子之秘,不可應(yīng)信關(guān)于《漢武故事》,辛著指出:“此書本屬駕神托仙的小說故事,內(nèi)容怪異神奇,實在不宜當做紀事的史料來使用?!蔽覀兿葋砜葱林纤螀巫嬷t、王益之及明人王祎批評司馬光采信《漢武故事》這三個例子。呂祖謙《大事記解題》武帝征和二年(前91)“秋七月使者江充掘蠱太子宮”條曰:按《江充傳》:“充為水衡都尉,坐法免。會朱安世告公孫賀巫蠱,連及陽石、諸邑公主,皆坐誅。后上幸甘泉,疾病,充因是為奏,言上疾祟在巫蠱?!贝恕豆珜O賀傳》所謂“起自朱安世,成于江充”者也。余并見《通鑒》。(《通鑒》引《漢武故事》諸書,戾太子巫蠱事甚詳。如言:“是時,方士及諸神巫多聚京師,率皆左道惑眾。女巫往來宮中,教美人度厄,每屋輒埋木人祭祀之。因妒忌恚詈,更相告訐,以為祝詛上。心既以為疑,因是體不平?!贝死碇厝唬w可信也。如載:“太子曰:‘吾人子,安得擅誅!不如歸謝,幸得無罪。’太子將往之甘泉,而江充持太子甚急。太子計不知所出,遂從石德計。蘇文迸走,得亡歸甘泉,說太子無狀。上曰:‘太子必懼,又忿充等,故有此變?!耸故拐偬?。使者不敢進,歸報云:‘太子反已成,欲斬臣,臣逃歸?!洗笈??!币浴稘h書》考之,《戾太子傳》載石德畫矯節(jié)捕江充之策,止云“太子急,然德言”而已,未嘗有自歸謝罪之說也。江充特揚聲言太子宮得木人帛書,當奏聞耳,非敢如獄吏治庶僚,禁止其朝謁也。籍使充果持太子甚急,太子不得往甘泉,則亦何由能發(fā)兵乎?《劉屈氂傳》:“戾太子殺充,發(fā)兵入丞相府,屈氂挺身逃。是時上避暑甘泉宮,丞相長史乘疾置以聞。上問:‘丞相何為?’對曰:‘丞相秘之,未敢發(fā)兵?!吓唬骸录绱?,何謂秘也?丞相無周公之風(fēng)矣。周公不誅管、蔡乎?’”長史既乘疾置,必先蘇文至甘泉。武帝聞變之始,其怒如此,必不能亮太子之無他,遣使召之事也。凡此類,皆不可盡信。)首先要說明的是,《解題》正文云“余并見《通鑒》”,恰恰表明呂祖謙對《通鑒》相關(guān)記載在整體上是認可的,注文只是補充說明其中出自《漢武故事》等書的材料,有“可信”的,也有“不可盡信”的。第二,呂氏并沒有明確說武帝與戾太子政見分歧的記載出自《漢武故事》,“《漢武故事》諸書”云云,顯示還存在其他的可能來源。第三,關(guān)于《通鑒》所引《漢武故事》等書的材料,可信和不可信的,《解題》僅僅各舉一例,而武帝與戾太子政見分歧的記載不在其中。呂祖謙考辨的方法,從這兩個例子看,不外乎兩種:是否符合情理,是否能在《漢書》中找到相矛盾或相佐證的材料。武帝與戾太子政見分歧說并沒有不合情理的地方,而《漢書》中固然找不到佐證,但也沒有和它明顯矛盾的記載。從這兩點來看,我們沒有理由斷定,呂氏認為這一說法不可信。更何況,即便呂祖謙不認同武帝和戾太子存在政見分歧,也不代表他相信武帝晚年沒有悔過。遺憾的是,《大事記》止于征和三年,是未完稿,我們無從得知呂氏對輪臺詔的明確看法,但線索并非完全不存在?!督忸}》征和三年“以高寢郎田千秋為大鴻臚”條引用了班固《武五子傳贊》:“《易》曰:‘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君子履信思順,自天祐之,吉無不利也?!受嚽镏该餍M情,章太子之冤。千秋材知未必能過人也,以其銷惡運,遏亂原,因衰激極,道迎善氣,傳得天人之祐助云?!蔽覀冊倏赐跻嬷段鳚h年紀》關(guān)于巫蠱之禍的記載:初,上晚得戾太子,甚愛之。及長,上嫌其材能少,不類己。會女巫往來宮中,教美人度厄,埋木人祭祀之。上乃使江充入宮,掘地求蠱。充云:“于太子宮得木人尤多?!碧討郑瑪亟?,發(fā)兵與丞相劉屈氂戰(zhàn)。(考異曰:呂氏《解題》曰:“《通鑒》引《漢武故事》諸書,載其始末甚詳。如言:‘是時,方士及諸神巫多聚京師,……’此理之必然,蓋可信也。如載:‘太子曰:吾人子,……’……凡此類,皆未盡信?!苯駝h去之。)太子兵敗,南奔覆盎城門。(《漢武故事》)……上怒甚,群下憂懼,不知所出。壺關(guān)三老茂上書曰:……書奏,天子感悟,然尚未顯言赦之也。(《考異》曰:《荀紀》以為令狐茂,《漢武故事》以為鄭茂,二者不同?!稘h書》不載姓,今從之。)……巫蠱之禍,起自朱安世,成于江充,遂及公主,皇后、太子皆敗。(《公孫賀傳》)班固贊曰:巫蠱之禍,豈不哀哉!此不惟一江充之辜,亦有天時,非人力所致焉!建元六年,蚩尤之旗見,其長竟天。遂命將出征,而戾太子生。自是師行三十年,兵所誅屠夷滅,死者不可勝數(shù)。及巫蠱事起,京師流血,僵尸數(shù)萬,太子父子皆敗。故太子生長于兵,與之終始,何獨一嬖臣哉!故曰:“兵猶火也,弗戢,必自焚。”信矣。是以倉頡作書,“止”“戈”為“武”。圣人以武禁暴整亂,止息兵戈,非以為殘,而興縱之也。(鵠按:《武五子傳贊》)《西漢年紀》援引呂祖謙“《漢武故事》諸書”的說法,可見武帝與戾太子政見分歧事出自《漢武故事》的觀點,還不能算定論。同樣,和呂氏相似,王益之也只是認為《漢武故事》不可盡信,而非全不可信,因此《西漢年紀》也有采用《故事》的地方。如上引“女巫往來宮中,教美人度厄,埋木人祭祀之”,就出自《故事》。另外,根據(jù)王氏的注文,“太子兵敗,南奔覆盎城門”也出自《故事》。李浩先生曾指出,這句話見于《漢書·劉屈氂傳》不過,武帝與太子政見分歧的記載,確實沒有出現(xiàn)在《西漢年紀》中。辛著以為,注文所謂“今刪去之”,正是指的這一記載我們先來仔細考察《通鑒》關(guān)于巫蠱之禍“太子兵敗”前的相關(guān)記載(粗體是與《西漢年紀》相同或相近的文字,下劃線者代表呂祖謙明確認為不可信的文字):初,上年二十九乃生戾太子,甚愛之。及長,性仁恕溫謹,上嫌其材能少,不類己;而所幸王夫人生子閎,李姬生子旦、胥,李夫人生子髆,皇后、太子寵浸衰,常有不自安之意。上覺之,謂大將軍青曰:“漢家庶事草創(chuàng),加四夷侵陵中國,朕不變更制度,后世無法;不出師征伐,天下不安;為此者不得不勞民。若后世又如朕所為,是襲亡秦之跡也。太子敦重好靜,必能安天下,不使朕憂。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賢于太子者乎!聞皇后與太子有不安之意,豈有之邪?可以意曉之。”大將軍頓首謝?;屎舐勚?,脫簪請罪。太子每諫證伐四夷,上笑曰:“吾當其勞,以逸遺汝,不亦可乎!”上每行幸,常以后事付太子,宮內(nèi)付皇后。有所平?jīng)Q,還,白其最,上亦無異,有時不省也。上用法嚴,多任深刻吏;太子寬厚,多所平反,雖得百姓心,而用法大臣皆不悅。皇后恐久獲罪,每戒太子,宜留取上意,不應(yīng)擅有所縱舍。上聞之,是太子而非皇后。群臣寬厚長者皆附太子,而深酷用法者皆毀之;邪臣多黨與,故太子譽少而毀多。衛(wèi)青薨,臣下無復(fù)外家為據(jù),競欲構(gòu)太子?!菚r,方士及諸神巫多聚京師,率皆左道惑眾,變幻無所不為。女巫往來宮中,教美人度厄,每屋輒埋木人祭祀之;因妒忌恚詈,更相告訐,以為祝詛上,無道。上怒,所殺后宮延及大臣,死者數(shù)百人。上心既以為疑,嘗晝寢,夢木人數(shù)千持杖欲擊上,上驚寤,因是體不平,遂苦忽忽善忘。江充自以與太子及衛(wèi)氏有隙,見上年老,恐晏駕后為太子所誅,因是為奸,言上疾祟在巫蠱。于是上以充為使者,治巫蠱獄。充將胡巫掘地求偶人,捕蠱及夜祠、視鬼,染污令有處,輒收捕驗治,燒鐵鉗灼,強服之。民轉(zhuǎn)相誣以巫蠱,吏輒劾以為大逆無道;自京師、三輔連及郡、國,坐而死者前后數(shù)萬人。是時,上春秋高,疑左右皆為蠱祝詛;有與無,莫敢訟其冤者。充既知上意,因胡巫檀何言:“宮中有蠱氣,不除之,上終不差?!鄙夏耸钩淙雽m,至省中,壞御座,掘地求蠱;又使按道侯韓說、御史章贛、黃門蘇文等助充。充先治后宮希幸夫人,以次及皇后、太子宮,掘地縱橫,太子、皇后無復(fù)施床處。充云:“于太子宮得木人尤多,又有帛書,所言不道;當奏聞?!碧討?,問少傅石德。德懼為師傅并誅,因謂太子曰:“前丞相父子、兩公主及衛(wèi)氏皆坐此,今巫與使者掘地得征驗,不知巫置之邪,將實有也,無以自明??沙C以節(jié)收捕充等系獄,窮治其奸詐。且上疾在甘泉,皇后及家吏請問皆不報;上存亡未可知,而奸臣如此,太子將不念秦扶蘇事邪?”太子使舍人無且持節(jié)夜入未央宮殿長秋門,因長御倚華具白皇后,發(fā)中廄車載射士,出武庫兵,發(fā)長樂宮衛(wèi)卒。長安擾亂,言太子反。太子立車北軍南門外,召護北軍使者任安,與節(jié),令發(fā)兵。安拜受節(jié);入,閉門不出。太子引兵去,驅(qū)四市人凡數(shù)萬眾,至長樂西闕下,逢丞相軍,合戰(zhàn)五日,死者數(shù)萬人,血流入溝中。民間皆云太子反,以故眾不附太子,丞相附兵浸多?!锻ㄨb》這么長的幾段文字,在《西漢年紀》中僅僅是上引文的第一段,總共才76個字??梢悦黠@看出,所刊落的文字絕大多數(shù)不是因為不可信,而是《西漢年紀》力求簡略的緣故。比如上引《通鑒》首二句“初,上年二十九乃生戾太子,甚愛之。及長,性仁恕溫謹,上嫌其材能少,不類己”,應(yīng)當出自《漢武故事》諸書。而《西漢年紀》沿襲《通鑒》,這樣記載:“初,上晚得戾太子,甚愛之。及長,上嫌其材能少,不類己?!睂ⅰ澳甓拧备臑椤巴怼?是為了節(jié)省文字。刪去“性仁恕溫謹”,也是如此,并非認為此句話不可信。再如上引《通鑒》第三段開頭說:“是時,方士及諸神巫多聚京師,率皆左道惑眾,變幻無所不為。女巫往來宮中,教美人度厄,每屋輒埋木人祭祀之?!边@部分文字也出自《漢武故事》諸書,呂祖謙明確認為可信,王益之贊同其說。但《西漢年紀》僅僅記載:“會女巫往來宮中,教美人度厄,埋木人祭祀之?!眲h去了一半多文字。至于“埋木人祭祀之”之后的文字,顯然也不是因為不可信而刪掉的。總之,《西漢年紀》用這一句,概括了《通鑒》整段的內(nèi)容。上引《通鑒》第四、五、六段,包含了出自《漢武故事》諸書而被呂祖謙判定為“不可盡信”的內(nèi)容,但主體部分來自《漢書》,而《西漢年紀》也僅僅記載:“上乃使江充入宮,掘地求蠱。充云:‘于太子宮得木人尤多。’太子懼,斬江充,發(fā)兵與丞相劉屈氂戰(zhàn)?!绷攘热洌?7個字,就概括了三段的內(nèi)容。綜上所述,筆者以為,我們不能因為武帝與太子政見分歧的記載不見于《西漢年紀》,就武斷地認為王益之不相信這一說法。更可能的情況是,王氏用“上嫌其材能少,不類己”一句,概括了上引《通鑒》前兩段的內(nèi)容。換言之,王益之恰恰認可《漢武故事》的這部分記載?!段鳚h年紀》注文之所以引用呂祖謙《解題》關(guān)于《漢武故事》諸書的考證,而且強調(diào)“今刪去之”,只是為了提醒大家,見于《通鑒》但不見于《西漢年紀》的內(nèi)容,并不全是出于簡略刪削,其中有些并不可信;而不是在聲明,《通鑒》所采用的《漢武故事》諸書的內(nèi)容,凡是不見《西漢年紀》的,都不可信。而且,不管王益之是否接受武帝與太子存在政見分歧的說法,他都相信武帝晚年曾悔過。《西漢年紀》征和三年載:“高寢郎長陵田千秋上急變,訟太子冤。上憐太子無辜,乃作思子宮,為歸來望思之臺于湖,天下聞而悲之?!毕乱喙獭段湮遄觽髻潯?“《易》曰:‘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勇男潘柬?,自天佑之,吉無不利也。故田千秋指明蠱情,彰太子之冤。千秋材知未必能過人也,以其銷惡運,遏亂原,因衰激極,道迎善氣,傳得天人之祐助云?!贝送?,《西漢年紀》征和四年輪臺詔條云:帝初通西域,置校尉,屯田渠犂。是時軍旅連出,師行三十二年,海內(nèi)虛耗。及貳師以軍降匈奴,上既悔遠征伐,而搜粟都尉桑宏羊與丞相御史奏言……(鵠按:全文抄錄見于《西域傳》的這份奏章,共220字。)上乃下詔,深陳既往之悔曰:……(鵠按:摘抄《西域傳》所載輪臺詔,共304個字。)由是不復(fù)出軍,而封丞相田千秋為富民侯,以明休息,思富養(yǎng)民也。(《西域傳》)其下又全文抄錄了上引《西域傳贊》,接著抄錄《食貨志》“以趙過為搜粟都尉”一句及代田法,光是后者就長達359個字。如上所述,《西漢年紀》文字相對較儉省,如此大篇幅抄錄《西域傳》《食貨志》和《武五子傳贊》,只能說明王益之受班固影響,認為輪臺詔及代田法代表了武帝悔過這一事關(guān)西漢國運的轉(zhuǎn)折點。最后我們來檢討為呂祖謙《大事記》作續(xù)書的明代人王祎對《漢武故事》的態(tài)度?!锻ㄨb》征和四年輪臺詔之前,還記載了一件大事:三月,上耕于鉅定。還,幸泰山,修封。庚寅,祀于明堂。癸巳,禪石閭,見群臣,上乃言曰:“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田千秋曰:“方士言神仙者甚眾,而無顯功,臣請皆罷斥遣之?!鄙显唬骸按篪櫯F言是也?!庇谑窍ちT諸方士候神人者。是后上每對群臣自嘆:“向時愚惑,為方士所欺。天下豈有仙人,盡妖妄耳!節(jié)食服藥,差可少病而已。”辛著指出,“禪石閭”以下的記載,出自《漢武故事》,并談到王祎《大事記續(xù)編》因此對《通鑒》提出了批評漢孝武皇帝征和四年春正月,帝幸東萊,欲浮海求神仙,群臣諫弗聽,大風(fēng)海涌而止。(以《通鑒目錄》《稽古錄》修)……三月,帝耕于鉅定。(以本紀、荀悅《漢紀》、《稽古錄》修)解題曰:武帝一紀,征伐、宮室、祭祀、詩樂之事,無歲無之,獨農(nóng)桑之務(wù)未嘗及焉。至是,始親耕鉅定,是殆悔心之萌乎?輪臺悔過之詔,富民、搜粟之封,兆于此矣。還幸泰山。庚寅,祀明堂。癸巳,禪石閭。大鴻臚田千秋白斥遣方士候神人者。(同上)解題曰:《通鑒》載上每對群臣自嘆曰:“向時愚惑,為方士所欺。天下豈有仙人,盡妖妄耳!節(jié)食服藥,差可少病而已。”此出《漢武故事》,其言絕不類西漢,《通鑒》誤取爾。夏六月,還幸甘泉。丁巳,以千秋為丞相。先是,搜粟都尉桑弘羊與丞相御史請?zhí)镙喤_。帝乃下哀痛之詔,不復(fù)出軍,而封千秋為富民侯,以趙過為搜粟都尉,教民代田。(同上)解題曰:自武帝初通西域……(鵠按:此下大幅抄錄《西域傳》,尤其是全文抄錄輪臺詔630字,又接《食貨志》代田法311字。不計注文,正文共1023字,加注則為1587字。文長不錄。)《大事記續(xù)編》“禪石閭”之下明明白白記載著“大鴻臚田千秋白斥遣方士候神人者”,這顯然是對《漢武故事》的概括。王祎所謂“《通鑒》誤取”的,只是武帝所說的“向時愚惑”那幾句話。而且,“耕于鉅定”之上,還有一條記載:“帝幸東萊,欲浮海求神仙,群臣諫弗聽,大風(fēng)海涌而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四年級英語下冊 Unit 3 What can you see第2課時說課稿 湘少版
- 7《美麗的化學(xué)變化》說課稿-2023-2024學(xué)年科學(xué)六年級下冊教科版
- 2025計算機購銷合同樣書
- 2025勞動合同法課程學(xué)習(xí)指南
- 2024年高中化學(xué) 專題3 常見的烴 第一單元 第1課時 脂肪烴的類別、烷烴說課稿 蘇教版選修5001
- 2憲法是根本法 第一課時 感受憲法日(說課稿)-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六年級上冊
- 醫(yī)療試劑合同范例
- 包工項目合同范本
- 化妝店加盟合同范例
- 2024-2025學(xué)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區(qū)域可持續(xù)發(fā)展 2.4 農(nóng)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以美國為例說課稿 湘教版必修3
- 供貨方案及時間計劃安排
- 唐山動物園景觀規(guī)劃設(shè)計方案
- 中國版梅尼埃病診斷指南解讀
- 創(chuàng)業(yè)投資管理知到章節(jié)答案智慧樹2023年武漢科技大學(xué)
- 暨南大學(xué)《經(jīng)濟學(xué)》考博歷年真題詳解(宏觀經(jīng)濟學(xué)部分)
- GB/T 8014.1-2005鋁及鋁合金陽極氧化氧化膜厚度的測量方法第1部分:測量原則
- eNSP簡介及操作課件
- 運動技能學(xué)習(xí)與控制課件第七章運動技能的協(xié)調(diào)控制
- 節(jié)后復(fù)工吊籃驗收表格
- 醫(yī)療器械分類目錄2002版
- 氣管套管滑脫急救知識分享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