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生物學》復習題_第1頁
《水生生物學》復習題_第2頁
《水生生物學》復習題_第3頁
《水生生物學》復習題_第4頁
《水生生物學》復習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資料由資料由A09海漁班整理一一僅供參考《水生生物學》復習題09海漁《水生生物學》復習題一、是非題TOC\o"1-5"\h\z1、海洋硅藻被稱為“海洋牧草”,在海洋初級生產力中具顯赫地位。(J)2、褐藻的生長方式有毛基生長、居間生長和散生長。(J)3、紫菜的主要生長方式為頂端生長。(X)4、許多海洋甲藻是赤潮種類,夜光蟲便是其中之~。(X)5、開放性水域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的高密度區(qū)理論上是不會相互重疊的。(X)6、刺細胞和刺絲囊是腔腸動物特有的捕食、抗敵武器,也是本門動物分類的依據(jù)之一。(J)7、水螅蟲綱和缽水母綱的生殖細胞來源于外胚層,而珊瑚蟲綱的則來源于內胚層。(X)8、海蜇是具世代交替的種類,其無性世代是水母型,而其有性世代則為水螅性型。(X)9、扁形動物開始出現(xiàn)三胚層;腔腸動物僅為兩胚層,其內外胚層間為中膠層。(J)10、許多腹足類動物的貝殼都是左旋的。(X)11、鸚鵡螺隸屬于軟體動物門、腹足綱,有活化石之稱。(X)12、漏斗是烏賊類排泄物、生殖產物及墨囊中墨汁主要的排出通道,它與閉鎖器共同完成各種運動(V)13、劍額上的齒式是對蝦科種類的重要分類依據(jù)TOC\o"1-5"\h\z之一。(X)14、頭足綱的長蛸腕長,且長度相差甚懸殊,短蛸腕較短,長度近似。(V)15、中國對蝦的排泄器官在幼體時為觸角腺,成體則為顎腺所替代。(X)16、藤壺跟牡蠣都營固著生活,均為軟體動物門瓣鰓綱動物。(X)17、生殖板的特征是對蝦科的重要分類依據(jù)之一。(X)18、節(jié)肢動物與軟體動物的顯著差異是前者體制為同律分節(jié)而后者則為異律分節(jié)(X)19、端足類中僅腳絨亞目為海水種,其代表種細長腳絨是竹莢魚的主要餌料。(V)20、生物的發(fā)光現(xiàn)象是因為生物本身能夠發(fā)光的緣故,并非借助外援。(X)21、棘皮動物均呈輻射對稱,是真正后生動物的開始,水管系統(tǒng)為該門動物所特有。(X)22、開展水生生物生物學測定,材料的來源(取樣方式、地點與時間)、數(shù)量(次數(shù)和每次采集的數(shù)量)以及合理的測定方法是致關重要的。(V)二、填空1、原生動物門的攝食方式可分為(用胞口進行攝食)、(非胞口形式的攝食)和(滲透和胞飲)三種,其中(草履蟲)為纖毛蟲綱的代表種,其體內的大核主司(營養(yǎng)代謝),小核主司(生殖)。2、各門生物的幼體期對于追溯其發(fā)生的進化關系有重要生物學意義,浮浪幼蟲是(腔腸動物)門的幼蟲期,環(huán)節(jié)動物發(fā)生中出現(xiàn)了(擔輪幼蟲)幼蟲;軟體動物除(頭足綱)綱動物為直接變態(tài)外,其余動物的幼蟲期依次有擔輪幼蟲、(面盤)幼蟲和(后期)幼蟲,節(jié)肢動物門中中國對蝦的幼體期依次有無節(jié)幼體、(潘狀)幼體和(糠蝦)幼體,棘皮動物門中幼體多種多樣,海星綱的幼體期主要為(羽腕)幼體、海參綱的幼體期主要為(耳狀)幼體和(樽形)幼體,海百合綱的幼體期為()幼體、海膽綱的幼體期為(海膽)

幼體、海蛇尾幼體是()綱的幼體期。幼體、海蛇尾幼體是()綱的幼體期。3、海洋生物按系統(tǒng)分類可分為海洋植物、海洋動物和(海洋微生物);按生態(tài)類型來分可分為海洋浮游生物、(海洋游泳生物)和海洋底棲生物;其中海洋浮游生物按其浮游生活周期特征可分為(暫時性浮游生物)、(永久性浮游生物)和階段性浮游生物,按其個體大小可分為(輕微型浮游生物)、微型海洋浮游生物、(小型海洋浮游生物)、(中型海洋浮游生物)、大型海洋浮游生物和巨型海洋浮游生物;底棲生物生活類型及其與沉積物的關系可分為(底上生活型)、(底內生活型)和(底游生活型)三種生活類型。4、海洋生物的發(fā)光類型為胞內發(fā)光、胞外發(fā)光和()3種類型,其發(fā)光特征為由()發(fā)出乳狀海光、由()發(fā)出火花狀海光和由大型動物發(fā)出閃狀海光,其發(fā)光的生化機制多為()或發(fā)光蛋白,海洋生物發(fā)光的生物學意義為()、()和警告、照明與掩護。5、海洋細菌包括海洋發(fā)光細菌、(海洋腐敗細菌)、海洋硫化細菌)、(海洋硝化細菌)、(海洋固氮細菌)、海洋固氮細菌和海洋脫氮細菌共七種,它們分別在無機物轉化中為海洋植物提供必需的無機物質,在有機物形成中通過化學合成作用來實現(xiàn)。三、名詞解釋1、種群:特定時間內棲息于特定空間的同種生物的集合體。2、洄游:水生生物在一定時間內集群長距離有目的的遷移現(xiàn)象。3、物種:生物界發(fā)展的連續(xù)性(遺傳)和間斷性統(tǒng)一繁殖整體,占有一定空間,具有實際式潛在繁殖能力的生物群體。4、浮游生物:是不能主動地做長距離水平移動的生物。大多體型微小,通常肉眼看不見,他們沒有游泳能力或游泳能力很弱,一般不能逆水前進,只能依靠水流,波浪式水循環(huán)流動而移動5、赤潮:又稱紅潮,是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一種異?,F(xiàn)象,它是海水中某些微小浮游植物,原生動物或細菌在一定的環(huán)境條件下,突發(fā)性的繁殖引起一定范圍一段時間內的變色現(xiàn)象6、異形胞:異形包是絲狀藍藻產生的一種由營養(yǎng)細胞特化而來并與繁殖有關的特別類型的細胞。7、厚壁孢子:又稱原膜孢子或原殖孢子。有些藻類在生活環(huán)境不良時,營養(yǎng)細胞的細胞壁直接增原,成為厚壁孢子。8、內生抱子:在但細胞或群體類型藍藻的成熟個體細胞,其中的原生質體,經過反復多次分裂后產生。外生抱子:藻類原生質體在生殖時細胞的頂端自上而下發(fā)生縊縮。由此產生一個或至多個成串的球形小細胞。9、藻殖斷:又稱段殖體,許多絲狀藍藻藻絲分出短的分段。10、甲片式:表示甲藻門細胞壁上下甲甲片數(shù)目和排列的式子。11、羽紋硅藻、中心硅藻:硅藻門的兩個綱,中心硅藻綱:圓形,輻射對稱。殼面上的花紋自中央一點向四周呈輻射狀排列。羽紋硅藻綱:長形或舟形?;y排列呈兩側對稱,表面有淺紋。肋紋,縱裂縫。殼面中央呈加厚狀,稱中央節(jié),在兩端稱端節(jié)。12、生物發(fā)生律:指生物個體發(fā)育重演種族發(fā)生的歷史。13、異律分節(jié):體節(jié)進一步分化,各體節(jié)的形態(tài)結構發(fā)生明顯差別,身不同部位的體節(jié)完成不同功能,內臟器官也集中于一定體節(jié)中,稱異律體節(jié)。14、世代交替:世代交替指的是在生物的生活史中,產生抱子的抱子體世代(無性世代配子的配子體世代(有性世代)有規(guī)律地交替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15、輪盤:又稱頭冠,在輪蟲頭部,基本形態(tài)為漏斗形。16、疣足:位于多毛類的體節(jié)上,由體壁向體側伸出的肉質扁平狀突起物,具有運動、呼吸、排泄和生殖、保護等功能。但主要是運動功能。17、咀嚼器:咀嚼器,又名咀嚼板或口器。為輪蟲類咽下部的咀嚼囊內的幾丁質(亦稱石灰質)構造,由中央的1塊砧骨和左右對稱的2塊錘骨組成,通過咀嚼囊肌肉的運動使錘骨與砧骨相碰撞以磨碎食物。各屬、種具有各自固有的形態(tài),是分類上的重要特征。在最適宜于咀食的錘型和更適宜于捕食的鉗型這兩型之間還可有中間型,可分成如圖所示的7種類型。廣義上是指與咀嚼有關的動物器官,是齒、口、口器,咀嚼胃等的總稱。18、外套膜:外套膜是軟體動物、腕足動物以及尾索動物覆蓋體外地膜狀物。外套膜與身體間形成外套腔,便于水流進出,有輔助攝食、呼吸、生殖和游泳等功能。19、腕式:20、小月面:殼頂前方殼面上的心形成短卵形的凹陷。21、齒舌:齒舌是軟體動物特有的器官,位口腔底部的舌突起表面,由橫列的角質齒組成,似挫刀狀。攝食時以齒舌作前后伸縮運動刮取食物。齒舌上小齒的形狀和數(shù)目,在不同種類間各異,為鑒定種類的重要特征之一。小齒組成橫排,許多排小齒構成齒舌。每一橫排有中央齒一個,左右側齒一或數(shù)對,邊緣有緣齒一對或多對。齒舌上小齒的排列以齒式表示,如中國圓田螺的齒式為2?1?1?1?2。22、口器:節(jié)肢動物口兩側的器官,有攝取食物及感覺等作用。23、生長線:軟體動物的介殼或厴在逐漸生長時留下的線紋。依據(jù)生長線的多少,通??梢酝茰y動物的年齡。

EJ亙最EJ亙最25、水管系統(tǒng):水管系統(tǒng),是體腔的一部分特化而成,也稱步管系統(tǒng)。組成:篩板、石管、環(huán)水管、輻水管、側(枝)水管、罍和管足。功能:運動,一般還有呼吸和排泄等功能。26、管足:在棘皮動物水管系統(tǒng)中從輻管分出的管狀運動器官,稱為管足。四、簡述題1、簡述藍藻門、硅藻門、腔腸動物門、棘皮動物的主要特征簡述?藍藻門:藍藻均為單細胞,總以藻絲和膠質鞘組成多個細胞群體。其無完整的細胞核,核糖體分散在整個細胞質區(qū)。細胞壁分為內、外兩層,內為纖維質膜,外為果膠質。硅藻門:具有細胞壁,壁上具有克縫、花紋及突起刺等表面突出物。腔腸動物門:其審身體由內、外兩層胚和中膠層構成。輻射對稱或兩輻射對稱。具有一個消循腔(原腔腸)。有口、無肛門。這類動物的神經及肌肉已開始分化。常有世代交替現(xiàn)象。棘皮動物門:外形隨著棘皮動物在海洋棲息的深度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差異較大。棘皮動物屬真體腔,很發(fā)達。體腔內壁上有許多纖毛,借纖毛的打動,使體腔液在體內不斷流動。棘皮動物的消化系統(tǒng)一般由口、食道和消化管組成。2、簡述條斑紫菜、海蜇的生活史?答:條斑紫菜:條斑紫菜的生活史分為兩個生長發(fā)育階段,即絲狀階段和葉狀階段。絲狀體生長在貝殼式含碳酸鈣的基質內為微觀的絲狀體,絲狀體秋季成熟,形成并散殼抱子,殼抱子附著后萌發(fā)形成葉狀體,即紫菜,葉狀體薄膜狀,由單層細胞組成,以其基部細胞向下延伸的假要絲所組成的盤狀固著于基質,藻體為長卵形,披針形或圓開,葉緣整齊或有褶皺;基部楔形,半圓形、心形或臍形,色紫紅、紫褐或紫藍。紫菜的春季至初夏成熟,形成并放散果孢子,果孢子隨海水運動漂流遇到貝殼即附著萌發(fā),并進入貝殼內蔓延成長絲狀。海蜇:每年八月中下旬,海蜇開始性成熟,雄海蜇把精子排到海水里,雌海蜇在攝食時把精子吸入體內,完成受精作用。受精卵很快脫離母體,變成長圓形的浮浪幼體。浮浪幼體附在硬物上面,產生基盤和16條觸手,變成一個螅狀體。在來年五六月間,水溫上升到15°C以上時,螅狀體上部以橫裂生殖產生蝶狀體,一般每次產生6~10個。然后螅狀體漲大,還可以再進行橫裂生殖。蝶狀體自由漂浮十多天后即可長成幼海蜇。再經過60~75天可變成重達10~12.5千克的成體海蜇??梢姡r氐陌l(fā)育要經過有性與無性兩個繁殖階段。3、簡述硅藻復大抱子繁殖的意義及類型,硅藻隔片的主要類型和作用?^答義口:意義:復大抱子是硅藻特有繁殖細胞,也是硅藻在多次細胞分裂,細胞體積逐漸縮小后借以恢復原來大小的特有生長過程,通過復大抱子繁殖由較小的硅藻細胞通過形成復大抱子,使縮小的細胞恢復到該種細胞的最大體積,是硅藻長期進化

過程中產生的一種改變部分后代細胞變小不利趨勢的適應方式,對于保持硅藻物種的良好存續(xù)與發(fā)展具有重要的進化意義。1^1類型:復大孢子形成過程因種類而異,分無性和有性兩種形成過程,但都和有性過程相關連,大多數(shù)復大孢子是由有性方式產生的。①無性過程是由營養(yǎng)細胞脫離堅硬的細胞壁,直接長大而成,以后抱子分泌新壁,成為新的硅藻;②有性過程是兩個硅藻細胞各自產生兩個配子,彼此成對結合,形成兩個復大抱子;也有的復大抱子是經自核交配方式形成的,即硅藻細胞的核經減數(shù)分裂,兩個核退化,另兩個核相互接合形成復大抱子。1^1主要類型:是具間生帶的種類,所具有的向細胞腔內伸展成片狀的結構,主要有假隔片和真(全)隔片2類。其中,一端游離的為假隔片,隔片從細胞一端通到另一端的則稱為真(全)隔片。作用:增強細胞壁的強度。4、分節(jié)現(xiàn)象次生體腔在何種動物開始出現(xiàn),它的出現(xiàn)在動物進化中有何意義?答:次生體腔分節(jié)現(xiàn)象在環(huán)節(jié)動物開始出現(xiàn);次生體腔的意義:次生體腔的形式使中胚層的肌肉組織參與了消化道和體壁的構成,并使消化道和體壁的運動加強,同時又由于有了很大的空腔,使體壁的運動與腸壁的運動分開,這就大大加強動物的運動和消化攝食能力,對動物的循環(huán)、排泄生殖等系統(tǒng)也有很大促進作用。次生體腔內充滿了體腔液,在每個體節(jié)間的隔膜有孔相通,因此次生體腔液又可與循環(huán)系統(tǒng)共同完成體內運輸?shù)淖饔貌⑹构δ荏w保持一定形態(tài),因此次生體腔形成,在動物進化上有重要意義。分節(jié)現(xiàn)象岀現(xiàn)的意義:分節(jié)現(xiàn)象出現(xiàn)使動物體開始分化,對于加強動物體的新陳代謝和對外界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都有很大的意義,因而也是動物在進化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標志,分節(jié)使動物的生理分工更為顯著,不同的體節(jié)有不同的功能,身體分化更為復雜,各部分的分工更為精細,這時動物體向更高級分化,如形成頭胸、腹等部分提供了廣泛的可能性。5、簡述軟體動物門主要特征及其各綱間主要差異?A主要特征:a身體柔軟,不分節(jié)或假分節(jié),左右對稱,大多

數(shù)有貝殼;b身體頭、足、內臟囊、外套囊、貝殼五部分組成;c身體背側皮膚的一部分褶裂延伸為膜狀,形成外套膜;和生殖器官、排泄器官的內腔;d軟體動物的次生體腔極度退縮,僅殘?zhí)飀軟體動物的次生體腔極度退縮,僅殘?zhí)?圍心腔f本綱動物的神經系統(tǒng)較簡單,由腦側、臟、足3對神經節(jié)及其相連的神經索構成;g心臟有一個心室和兩個心耳,腎一對,一端開口于圍心腔,另一端開口于外套腔;h多數(shù)為雌雄異體,少數(shù)雌雄同體;i發(fā)育過程中,有擔輪幼蟲期和面盤幼蟲期。綱綱無板綱綱綱掘足綱瓣鰓綱W形無貝>椎內殼T狀W瓣或匙石灰殼形,或無貝殼卵圓形質貝螺層殼形貝殼,膨脹殼,覆瓦左右狀排同列形,

殼頂突出足腹足位于位于7于身^生^吻呈條強腹側腹溝體腹于頭的基狀,大,前中,面,部,部之左右周緣方,具纖葉狀特化后,側極發(fā)圓柱毛的足,成腕柱扁,達,狀足前緣和漏狀,向前中央平斗末端下方薄直,三葉伸出后緣狀或狹小盤狀鰓~鰓5■外套位于位于■羽狀無■月狀或6溝兩排泄入水鰓1鰓,瓣鰓對側各腔內管對或以外具一內,2對套膜列楯櫛狀進行鰓,6氣體對或交換數(shù)十對

>原神經^原由神神經>原神經^原由神神經具T具^始,系統(tǒng)始經節(jié)系統(tǒng)對神對神有側較原和神集中經經神經始經索發(fā)達節(jié),節(jié),和足構分布不發(fā)神經成,于達主要足、神經臟、節(jié)4胃、對腹等神經莖妙頁創(chuàng)a、烏賊適應s水生生間的主要8、簡述水生甲殼綱動物完全變態(tài)類型的生活史?9、簡述的節(jié)肢動物門甲殼綱的主要特征,并介紹與中華絨鰲蟹食性相匹配的機制?10、簡述黑白瓶法、C14同位素示蹤法測定海洋初級生產力的過程,并說明兩者間的差異。答:黑白瓶法:選取合適的海洋初級生物,一部分放入罩有黑布的瓶子。然后將這兩個瓶子放到原樣品的水深處。一段時間后檢測兩個瓶子中的O2的差值。白瓶中O2的差值為光合作用產生的O2與呼吸作用消耗的O2的差值。黑瓶中O2的差值為呼吸作用消耗的O2。C14同位素示蹤法:選取合適的海洋初級生物,用C14標記并測量其含量,放回原樣品的水深處。過一段時間后測量被測樣品中C14的含量。差異:黑白瓶法操作簡便,但精度不高,所用時間較長,且易受瓶外環(huán)境影響。而C14示蹤法操作比較復雜,但精確度高,時間較短,不易受外界影響。五、綜述與分析題1、通過《水生生物學》課程的學習,試闡述海洋生物較陸地生物在形態(tài)、種類組成上更為豐富多彩的原因,并請說明當前開發(fā)利用海洋生物為何成為世界各國的共同行動和跨世紀的時代潮流?2、簡述藻類各門的主要特征,并從進化角度闡述各門間的進化過程與關聯(lián)3、試從進化角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