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羅茶疏》刊本考述_第1頁
明代《羅茶疏》刊本考述_第2頁
明代《羅茶疏》刊本考述_第3頁
明代《羅茶疏》刊本考述_第4頁
明代《羅茶疏》刊本考述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明代《羅茶疏》刊本考述

熊明玉(1579-1649),梁儒、譚的著名學者。明代江西省金縣北山人(今南昌縣荊口鄉(xiāng))和萬歷金石。歷任長興知縣、兵科給事中、福建僉事、寧夏參議、尚寶少卿、太仆少卿、南京右僉都御史、兵部右侍郎、南京刑部尚書、兵部尚書,致仕后又起故官,改工部尚書。明亡后成為遺民。他是明末東林黨的成員,也是西學東漸在江西的代表,同時他在茶文化領域也頗有成就,寫有《羅岕茶記》、《羅岕茶疏》和數十首茶詩。中國茶葉發(fā)展至明代,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名茶。羅岕茶即其中之一。羅岕茶產于蘇浙交界的茗嶺之陽,也就是浙江北部長興白峴的羅岕山區(qū)?!皩簟钡墓抛譃椤吧浇狻?意為“兩山之間”。羅岕傳說因唐末名士羅隱居此而得名。羅岕茶在今天,也許知者不多,但在明代,卻是冠絕海內、傲視天下的茗中仙品。馮可賓的《岕茶箋》提到,長興縣所產茶有羅岕、白巖、烏瞻、青東、顧渚、筱浦,“不可指數。獨羅岕最勝。環(huán)岕境十里而遙,為岕者亦不可指數,岕而曰岕,兩山之介也。羅氏居之,在小秦王廟后,所以稱廟后羅岕也。洞山之岕,南面陽光,朝旭夕輝,去氵翁霧氵孛,所以味迥別也。”人們在研究明代的茶文化時,往往只提熊明遇的《羅岕茶記》,而忽略了熊明遇的《羅岕茶疏》?!读_岕茶疏》是熊明遇《綠雪樓集》中的文章,后又被其子熊人霖編入《文直行書》中。與《羅岕茶記》比較,《羅岕茶疏》不僅內容更詳,而且有比較確切的寫作年代,是一部比《羅岕茶記》價值更高的茶文化文獻,同時也是一份研究熊明遇對羅岕茶的貢獻的寶貴資料。一、《綠雪樓集》《羅茶疏》《羅岕茶疏》有兩個刊本,一是熊明遇的《綠雪樓集》本,最早的刻本刻于天啟年間。二是《文直行書》本,最早的刻本是順治十七年(1660年)的熊人霖刻本,今北京圖書館和臺灣中央圖書館就藏有該刻本?!段闹毙袝肥切苊饔鲋有苋肆卦谄涓杆篮?將其父的著作編成的一本文集。共30卷,包括詩13卷、文17卷,是熊明遇各類詩文的集成。《綠雪樓集》天啟年間刻本和《文直行書》熊人霖刻本均被收入《四庫禁毀書叢刊》中。《羅岕茶疏》分別入選《綠雪樓集》的《琴草》和《文直行書》的《文集》卷十七中?!毒G雪樓集·琴草》中的《羅岕茶疏》,共有1532字(不計標點),《文直行書》中的《羅岕茶疏》,共有1512字(不計標點)。兩者內容幾乎一樣,只是略有刪改。兩者之間的區(qū)別反映在以下四個方面:其一,《綠雪樓集》刊本中,引言部分有一首歌謠:“瑞草魁,扌票幽芳,瑯王干質,瓊蕊漿,名為山羅岕,問其鄉(xiāng),陽羨之陽?!逼涠毒G雪樓集》刊本中引言部分有“因為之歌”其三,《綠雪樓集》刊本無“疏九則”三字,而《文直行書》刊本卻有“疏九則”其四,《綠雪樓集》刊本中有“唐宋元貢顧渚茶,頗鄭重”二、羅茶疏的預刻法熊明遇的《羅岕茶記》是明代的茶書之一,主要刊本有三個:一是馮可賓的《廣百川學海》本(1633年刻本)(癸集);二是陶王廷的《說郛續(xù)》本(順治三年刻本);三是清代陳夢雷編,蔣廷錫校訂的《古今圖書集成》本。查《綠雪樓集》和《文直行書》中均無《羅岕茶記》,只有《羅岕茶疏》,那么為什么會有《羅岕茶記》呢?筆者發(fā)現(xiàn)《羅岕茶記》最早為屠本岕的《茗笈》所采錄。屠本岕,字田叔,鄞縣人,官至福建鹽運司同知。屠本岕《茗笈》的成書年代為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盾拧啡珪?000余字,分上下篇,共16章,上篇八章為溯源、得地、乘時、揆制、藏茗、品泉、候火、定湯;下篇八章為點瀹、辨器、申忌、防濫、戒淆、相宜、衡鑒、玄賞。章首均列“贊語”,再以陸羽《茶經》為經文,然后輯錄宋代蔡襄《茶錄》等十八種書中的相關內容,作為傳文,最后加上評語。在這十八種書中,其中就有熊明遇的《羅岕茶記》。這在《茗笈》開頭的《品茶姓氏》中就有交待。三、羅依經典茶的價值(一)《羅茶疏》的編撰年代《羅岕茶記》是《羅岕茶疏》的節(jié)錄本。正因為是節(jié)錄本,所以其成書年代難以確定。關于《羅岕茶記》的成書時間,眾說紛紜。如萬國鼎的《茶書總目提要》和余悅、周志剛的《中國古今茶書簡目》二書均作“1608年前后”《羅岕茶疏》是《羅岕茶記》的原本,其開頭的引言中就透露了其寫作時間和寫作原因:“為邑六年,而得洞山者之產,脫盡凡茶之氣?!魅艘蚰畈患坝鼍冚呉黄奉},而吳中豪貴人與幽士所購,又僅其中駟。主人得為知己,因緣深矣。旦暮行以瓜期代,必不能為梁溪水遞。爰授之筆楮,永以為好?!币氪_定《羅岕茶疏》的成書年代,關鍵是要弄清熊明遇是哪一年始任長興知縣的。有人認為熊明遇是萬歷三十三年(1605年)始任長興知縣的“為邑六年”即任長興知縣的第六年,當為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由此可知,《羅岕茶疏》應當寫于明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而不是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读_岕茶疏》成書年代的確定,為《羅岕茶記》的成書年代提供了佐證。(二)《羅茶記》的內容《羅岕茶記》是《羅岕茶疏》的節(jié)錄本,只有497字,共七則。而《羅岕茶疏》有1500余字,共十一則(《文直行書》刊本作“疏九則”,有誤)?!读_岕茶疏》中,有1/3是《羅岕茶記》的內容,包括羅岕茶的品種產地、生長環(huán)境、采摘時間、收藏方法、烹茶用水的體會以及對當時洞山岕茶和其它名茶的品味體會;其余2/3的內容為《羅岕茶記》所無,包括寫作背景的交待;考證了陽羨茶并不是羅岕茶;解釋羅岕茶“每歲只宜廉取”的原因、羅岕茶的得名,洞山岕茶和虎丘茶的產量;對洞山岕茶的比喻和形容;增加了烹茶用水的體會;對煮茶的器皿、喝茶的茶具、泡茶的火候以及方法的見解;介紹了羅岕茶秋茶;認為“諸茶惟岕茶輕清,能受眾香”等等。這些都大大豐富了《羅岕茶記》的內容,是研究明代羅岕茶(特別是洞山岕茶)的重要資料。(三)羅茶的采集、利用和性質研究從《羅岕茶疏》一文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熊明遇對羅岕茶至少有三方面的貢獻:第一,熊明遇是推廣種植洞山岕茶的官吏。熊明遇在《羅岕茶疏》中提到:“為邑六年,而得洞山者之產,脫盡凡茶之氣。”說明熊明遇在長興知縣任上,推廣種植了洞山岕茶。這在熊明遇的詩歌中也可得到映證?!渡浇獠琛吩娗暗男⌒蜉d:“雉城之山解名于吳中,而洞山之品,余為令時,始有種者,今別十年許,聞已鋪綠矣?!钡诙?熊明遇是宣傳介紹羅岕茶的學者。《羅岕茶疏》撰于熊明遇長興知縣任上,共分為十一節(jié)(《文直行書》刊本作“疏九則”,有誤)。他從以下七方面宣傳和介紹了羅岕茶:1、考證了陽羨茶并不是羅岕茶:“今人多以陽羨即山羅岕,岕有茶不上百年,山不數隴,似于陽羨有名之時未合。按志乘:唐宋元貢顧渚茶,頗鄭(注:《文直行書》中“鄭”為“珍”)重,毗陵、吳興二刺史親為開園??继圃娪小澳档せㄐ疴殑?傳奏吳興紫筍來”之句,陸龜蒙茶園亦在焉。意者顧渚即古所謂陽羨產茶處耶,今人謂義興為陽羨,顧渚、山羅岕俱在義興南,只隔一嶺,二山東西相距八十里而遙。”2、談到了羅岕茶的采摘以及“只宜廉取”的原因:“凡茶以初出雨前細者佳,惟山山羅岕立夏開園,吳中所貴。梗粗葉厚,微有蕭箬之氣,還是夏前六七日,如雀舌者佳,最不易得。每歲只宜廉取,多則土人必淆雜為贏,無復真者?!彼J為羅岕茶的采摘時間和其它茶葉不同。茶葉的采摘時間一般是在谷雨前后,而羅岕茶是立夏開采,取其粗大的芽葉,這也是羅岕茶有其與眾不同的特點。3、解釋了羅岕茶的得名,介紹了羅岕茶的品種、產地、洞山岕茶的產量:“兩山之夾曰岕,俗止云岕茶,則山盡岕也。岕以山羅岕名者,是產茶處。山之夕陽勝于朝陽,廟后山西向,故稱佳。總不如洞山南向,受陽氣特專,稱仙品,然只數十畝而已。”4、指出了平地茶與高山茶的不同,介紹了羅岕茶的獨特的生長環(huán)境:“凡茶產平地多受土氣,故其質濁。山羅茗產高山巖石,渾是風露清虛之氣,故為可尚。”5、提到虎丘茶“產不數畝,無繇懸購,即謂之虎丘無茶可也。”6、介紹了羅岕茶的收藏方法:“藏茶宜箬葉而畏香藥,喜溫燥而忌冷濕。收藏時先用青箬,以竹絲編之,置罌四周。焙茶俟冷,貯器中。以生炭火煅過,烈日中曝之,令滅,亂插茶中,固封罌口,覆以新磚,置高爽近人處。霉天雨候切忌發(fā)覆,須于晴明取少許,別貯小瓶??杖碧幖匆泽杼顫M,封置如故,方為可久?;蛳闹梁笠槐?或秋分后一焙?!?、介紹了羅岕秋茶:“岕有秋茶。取過秋茶,明年無茶,土人禁之?!睆囊陨蟽热葜?我們可以看出,熊明遇不僅僅是以官吏的身份宣傳和介紹羅岕茶,更主要的是以一名學者的身分來宣傳和介紹羅岕茶。他的《羅岕茶疏》是明代較早反映岕茶的文獻,是研究羅岕茶的珍貴資料。第三,熊明遇是鑒賞研究羅岕茶和其他茶葉的名家。熊明遇在《羅岕茶疏》中,不僅介紹浙江長興一地羅岕茶的歷史、生產情況和茶葉特色,而且對羅岕茶和其他茶葉的鑒賞研究也頗有見地,是一位名符其實的品茗高手。(1)主張茶以醇淡為貴。熊明遇可謂是品盡了當時的天下名茶。在《羅岕茶疏》中,熊明遇首先記述了他對當時茶品中的松蘿茶、六安茶、天池茶、龍井茶、虎丘茶等名品以及洞山岕茶的品味體會。他認為:“茶之色重、味重、香重者,俱非上品。松蘿香重,六安味苦而香與松蘿同,天池亦有草萊氣,龍井如之,至云霧則色重而味濃矣。嘗啜虎丘,色白而香似嬰兒肉,真精絕?!?2)認為岕茶輕清,能受眾香。“諸茶惟岕茶輕清,能受眾香。先以時花宿錫注中,良久,隨浣茶入熟湯,氣韻所觸,滴滴如花上露也。梅蘭第一,茉莉、玉蘭次之,木犀則濁矣。梨花、藕花、豆花隨意錯置,都自幽然?!?3)重視烹茶用水的選擇。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說:“精茗蘊香,借水而發(fā),無水不可與論茶也?!毙苊饔鰧ε氩栌盟倪x擇,歸納起來,其要點如下:——水要甘洌新鮮?!皳袼畡t惠泉稱尚。如長邑之金沙泉,唐宋涌處,今亦湮塞。其下流如紫花瀨,澄泓有致,不能久停。東有光竹潭,妙甚。甘洌如惠泉,而淡亞之。然惠泉自梁溪纟牽挽而來,必逾數日,比光竹之新汲者,亦難辨淄澠矣?!薄?天水次,井水下。他認為“擇水則惠泉稱尚?!瓱o泉則用天水,以布盛秋雨、梅雨,淀而封諸甕中,愈久愈妙。秋雨冽而白,梅雨白而醇。雪水五谷之精也,然旋煮色不能白,久淀亦自瑩然。若用井水,靈芝亦濁醪矣?!薄A水要得法?!梆B(yǎng)水需治石子于甕底,不惟不可久貯,白石清泉,悠然見水簾瀑布,會心亦不在遠?!?4)注重茶具的選擇。我國的茶具,種類繁多,在茶文化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熊明遇認為:銀瓶雖煮茶(泡茶)最佳,“而無儒素之致”,“宜以磁罐煨水,而以滇錫為注”。當時有人以時壺代替錫注?!皶r壺”是指明末宜興紫砂藝術的一代宗匠時大彬的紫砂壺藝作品,當時在社會上非常受推崇。而熊明遇則認為時壺“雖雅樸而茶味稍醇,損風致?!?5)講求烹茶(泡茶)的技藝。他認為“活火煎湯,候其三沸,如坡翁云“蟹眼已過蝦眼生,颼颼欲作松風生”,是火候也。取茶葉細者,用熟湯微浣,粗者再浣,置片晌,俟其香發(fā),以湯沖入注中方妙。冬月茶氣內伏,須于半日前浣過,以聽時取?!薄读_岕茶疏》對選茶、擇水、養(yǎng)水、擇器、候湯、洗茶、注湯等整套茶藝的論述,進一步證明了熊明遇是一位鑒賞研究羅岕茶和其他名茶的專家??傊?中國的茶文化博大精深,熊明遇《羅岕茶疏》和《羅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