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歷史演變中國古代選官制度歷史演變一、漢代以前的玄關制度夏、商、西周時期實行“世卿世祿制”。到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統(tǒng)治階層為了富國強兵,改革舊有制度,破格任用一些地位低下但才干出眾的人。戰(zhàn)國時期出現(xiàn)“軍功爵制度”,興起養(yǎng)士之風,招攬有才干、善言辭的人才,不論出身,為國君、諸侯服務。到了秦代,則以“辟田”和軍功為選官依據(jù)。但這些都不是完備的選官制度。二、漢代察舉制到了漢代,為了適應國家統(tǒng)治的需要,建立了一整套選拔官吏的制度,名為“察舉制”。所謂察舉,就是由皇帝下詔公開征求人才,由中央和地方各級主管官員將本人發(fā)現(xiàn)或民間公認的出眾人才,向各級政府推薦,經(jīng)過一定形式的考察后擇優(yōu)錄用、授予官職的整個過程?!安炫e”也叫“薦舉”,“察”就是自上而下考察、發(fā)現(xiàn)人才,“舉”是自下而上推薦人才。推薦也叫貢賢,被薦者叫“舉士”。漢代察舉的科目由少到多不斷增加,增加科目尤以特科為多,是根據(jù)對專門人才的需要而設立。這些科目,由皇帝確定。按照舉期分類,察舉的科目可分為??疲q科)與特科兩大類。歲科有孝廉、茂才(秀才)、察廉(廉吏)、光祿四行;特科又分為常見特科和一般特科。在上述科目中,以歲科為先,其中又以「孝廉」一科為最重要。特科中則以「賢良方正」為最重要。(一)察孝廉漢代由孝廉一科選舉的人才最多,而且孝廉也是漢代察舉中非常突出的一個科目。所謂孝廉,是“孝子”和“廉吏”的簡稱,于民則舉“孝”,在吏則興“廉”。漢代統(tǒng)治者認為,孝是“百行之冠,眾善之始”,廉則是官之根本,民之表率,因此對孝廉的考察和薦舉十分重視。察孝廉是以儒家孝為立身之本,廉為從政而設立?!靶ⅰ焙汀傲痹趯嶋H的操作難度較大,標準不易掌握;非有實際德行者不能舉,又不能謬舉,因此薦舉者的責任重大。在西漢,舉孝廉無須考試,既可委任,且每歲皆舉。在東漢,孝廉這科在東漢原有的內(nèi)容上有了較大變化,其主要體現(xiàn)在:(1)堅持按人口比例歲舉孝廉,優(yōu)待邊郡。這有利于邊遠地區(qū)的人才選拔,促進邊遠地區(qū)文化的發(fā)展。(2)舉孝廉要后要考試——試經(jīng),并且有年齡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以往只薦不試的濫舉弊端。(3)中央朝廷官員依照職位高低舉孝廉。(二)舉賢良在漢代察舉制度中,賢良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科目。賢良是指“德才兼?zhèn)?,品行端正”的人才。在察舉制度中,賢良科目的設置是為了選出品德高尚、才干出眾的官員,以保證政治清明、國家穩(wěn)定。賢良科目的選拔標準比較嚴格,需要候選人具備高尚的品德和出色的才能。在漢代,舉賢良要經(jīng)過多次考察和篩選,選拔出來的官員能夠在政治、文化、經(jīng)濟等各個領域發(fā)揮重要作用。總之,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演變歷程,經(jīng)歷了從世卿世祿制到察舉制的轉(zhuǎn)變,不斷完善和發(fā)展,為中國的政治、文化、經(jīng)濟發(fā)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舉賢良是漢代選拔高級人才的主要形式。它以“賢良(方正)和直言極諫”為察舉名目,但通常還附加其他條件,如可親民者、文學士、能指出朕的過失者等。對高級人才的要求強調(diào)了個人的道德品質(zhì),同時也重視通經(jīng)達變、博學多術,甚至某些特異功能。漢文帝在文帝二年和十五年兩次下詔舉賢良。到漢武帝時,舉賢良從非制度化向制度化過渡,通過高級官吏薦舉人才,并用對策的方式加以選拔,成為定例。后來的皇帝在詔舉賢良時,對策要求更高,不僅需要對軍國大事全面深入了解,而且在對策中要提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案。東漢基本沿用西漢舉賢良的舊制,但不如西漢盛行。兩漢時期的察舉制從察孝廉和舉賢良兩個方面不斷完善和發(fā)展。特別是某些方面更是對實行之初的進步與發(fā)展,這也從側(cè)面證明了當時的統(tǒng)治者能夠根據(jù)不同的具體情況對察舉制進行完善和發(fā)展。察舉制在兩漢時期作為選士制度的主體是積極的、進步的,能為這個社會的發(fā)展帶來積極影響。察舉制的實行對國家和人民帶來了重要的影響。首先,它開創(chuàng)了選士制度的先河,為以后的九品中正制、科舉制的實行提供了借鑒。其次,它有利于漢代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協(xié)調(diào)了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的權利分配,奠定了以后歷代平民參政的基礎。同時,它也為中央和地方行政選拔了干練的官吏,使中下層地主階級知識分子有了受駕馭的機會,一定程度上清明了吏治。此外,它有利于文官制度的建立,加強了中央集權的力量,形成尊重人才、知識和倡導注重德行的民風,促進了教育環(huán)境的優(yōu)化,促進了教育的發(fā)展。然而,察舉制也存在弊端。權力分散,地方官員控制察舉大權,士人沒有靠山便很難被舉。兩漢察舉大權掌握在少數(shù)達官貴人之手,大多數(shù)情況下帝王下詔,由公卿和郡守按一定的要求薦舉,由于缺乏必要的監(jiān)督措施作保證,因此所舉“非人”、察舉不實的現(xiàn)象常有發(fā)生,進而因利祿誘人,致賄賂公行,營私舞弊之風盛行,在漢王朝衰微政治黑暗時更加嚴重。特別是在東漢桓帝、靈帝時,宦官專權,請托賄賂之風盛行,世家大族壟斷仕途,操縱地方選舉大權。高門望族子弟無德無才得以薦舉,一般士人則入仕無門,空有滿腹詩論。2.以“聲名”取士,重視名聲和輿論,而考試因素較少。這種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為國家推薦到一些德才兼?zhèn)涞娜瞬?,但是這些“聲名”之人,他們個人素質(zhì)也不能完全得到保證。3.在察舉制實行的過程中,特別是在漢朝末年,一些人為了追求功名富貴,不顧禮儀廉恥,不擇手段,敗壞了社會風氣。許武在漢初時期以“克讓”成名,但在末年,趙宣卻因為弄虛作假而名聲掃地。東漢中葉以后,虛偽作假的情況相當普遍,薦舉者為了得到被薦舉人的回報,出現(xiàn)了薦舉人與被薦舉人之間的特殊關系。王伏在《潛伏論?考績》中指出,察舉制度存在著許多弊端。三、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九品中正制:在兩漢時期,察舉制度已被門閥世族所操縱和利用,導致察舉制度出現(xiàn)了各種腐敗現(xiàn)象。為了應對這種情況,九品中正制在魏晉南北朝時期誕生了。這個制度的主要內(nèi)容是選拔“賢有識鑒”的中央官吏兼任原籍地的州、郡、縣的大小中正官,負責察訪本州、郡、縣散處在各地的士人,綜合德才、門第,定出“品”和“狀”,供吏部選官參考。所謂“品”,是綜合士人德才和門第(家世官位高低)所評定的等級,共分為九品。而“狀”則是中正官對士人德才的評語,一般只有一兩句話。在德才與門第中,定品時一般依據(jù)后者,叫“計資定品”。九品中正制度的出現(xiàn),是為了解決察舉制度的弊端。九品中正制在維護和鞏固門閥統(tǒng)治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也是門閥制度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南朝時期,中正的評議不再關注父祖官爵的高低,而是更關注魏晉間遠祖的名位,血統(tǒng)和姓族只需要查譜牒即可,中正的品第反而變得不那么重要。在十六國和北朝時期,由于各政權具有少數(shù)民族統(tǒng)治的性質(zhì),九品中正制的作用受到限制。北魏初期和中期并未實行九品中正制,崔浩曾嘗試恢復分別族姓的做法,但被殺。孝文帝改制后,班定族姓,開始實行九品中正制。然而,隨著河陰之變的發(fā)生,這一制度也逐漸形同虛設。到了隋代,隨著門閥制度的衰落,九品中正制最終被廢除。在魏晉時期,官員大多是從各地高門權貴的子弟中選拔,而許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實學的人無法擔任高官。為了改變這一局面,隋文帝開始采用分科考試來選拔人才。隋煬帝時期正式設置進士科,考核參選者對時事的看法,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從此,我國的科舉制度正式誕生??婆e制度采用分科取士的辦法,因此被稱為科舉。隋朝大業(yè)元年開始實行科舉制度,歷經(jīng)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舉行最后一科進士考試。中國古代科舉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朝統(tǒng)一全國后,隋文帝為了適應封建經(jīng)濟和政治關系的發(fā)展變化,為了擴大封建統(tǒng)治階級參與政權的要求,加強中央集權,廢除九品中正制,開始采用分科考試的方式選拔官員。隋煬帝時期正式設置明經(jīng)、進士二科,并以“試策”取士,這標志著科舉制正式誕生了。唐朝繼承了隋朝的人才選拔制度,并對其進行了進一步的完善。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是完善科舉制的關鍵人物。在唐朝,考試的科目分??坪椭瓶苾深?。??泼磕攴制谂e行,制科則由皇帝下詔臨時舉行。在唐代,??瓶颇坑?0多種,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被人們重視,俊士等科也不經(jīng)常舉行,秀才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來逐漸廢棄。因此,明經(jīng)和進士兩科成為唐代??频闹饕颇?,進士考試內(nèi)容為時務策和詩賦、文章,明經(jīng)考試內(nèi)容為時務策和經(jīng)義,前者難,后者易。明經(jīng)和進士兩科最初都只是試策,考試的內(nèi)容為經(jīng)義或時務。后來,雖然兩種考試的科目有所變化,但基本精神是進士重詩賦,明經(jīng)重帖經(jīng)、墨義。帖經(jīng)就是將經(jīng)書任揭一頁,將左右兩邊蒙上,中間只開一行,再用紙?zhí)w三字,令試者填充。墨義是對經(jīng)文的字句作簡單的筆試。只要熟讀經(jīng)傳和注釋就可中試,詩賦則需要具有文學才能。進士科得第很難,所以當時流傳有“三十老明經(jīng),五十少進士”的說法。??瓶荚囎畛跤衫舨靠脊T外郎主持,后改由禮部侍郎主持,稱“權知貢舉”。進士及第稱“登龍門”,第一名曰狀元或狀頭。同榜人要湊錢舉行慶賀活動,以同榜少年二人在名園探采名花,稱探花使。要集體到杏園參加宴會,叫探花宴。宴會以后,同到慈恩寺的大雁塔下題名以顯其榮耀,所以把又把中進士稱為“雁塔題名”。唐代大家柳宗元進士及第后,以博學宏詞,被即刻授予“集賢殿正字”。如果吏部考試落選,只能到節(jié)度使那兒去當幕僚,再爭取得到國家正式委任的官職。韓愈在考中進士后,三次選試都未通過,不得不去擔任節(jié)度使的幕僚,才踏進官場。唐代取士不僅看考試成績,還要有各名人士的推薦。因此,考生紛紛奔走于公卿門下,向他們投獻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向禮部投的叫公卷,向達官貴人投的叫行卷。投卷確實使有才能的人顯露頭角,如詩人白居易向顧況投詩《賦得原上草》受到老詩人的極力稱贊。但是,也有人弄虛作假,欺世盜名。唐太宗重視人才的培養(yǎng)和選拔。他即位后,大大擴充了國學的規(guī)模,擴建學舍,增加學員。唐代科舉制度中殿試始于武則天載初元年二月,女皇親自“策問貢人于洛成殿”,但在唐代并沒有形成制度。除了殿試,還產(chǎn)生了武舉,始于武則天長安二年,公元702年。應武舉的考生來源于鄉(xiāng)貢,由兵部主考??荚嚳颇坑旭R射、步射、平射、馬槍、負重摔交等。而在唐代最著名的武狀元便是郭子儀了。高第者授以官,其次以類升。在唐玄宗時期,詩賦成為進士科的主要考試內(nèi)容。他親自面試科舉應試者,錄取了許多才學出眾的人才。在開元年間,高官主持考試,提高了科舉考試的地位,成為了定制。宋代的科舉制度大體上與唐代相似,包括常科、制科和武舉。由于宋代“重文輕武”,因此非常重視科舉考試。不過,后期也導致了選官過冗過濫的問題。與唐代相比,宋代??频目颇繙p少了很多,但進士科仍然是最受重視的,進士一等多數(shù)可官至宰相,因此宋人稱進士科為宰相科。除了進士科之外,其他科目總稱為諸科。宋代科舉在形式和內(nèi)容上都進行了重大的改革。首先,宋代的科舉放寬了錄取和作用的范圍。宋代進士分為三等:一等為進士及第,二等為進士出身,三等為賜同進士出身。由于擴大了錄取范圍,名額也成倍增加。唐代每次錄取進士不過二、三十人,少則幾人、十幾人。而宋代每次錄取多達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對于屢考不第的考生,允許他們在遇到皇帝策試時,報名參加附試,叫特奏名。也可奏請皇帝開恩,賞賜出身資格,委派官吏,開后世恩科的先例。宋代確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級考試制度。宋初科舉僅有兩級考試制度,分別是各州舉行的取解試和禮部舉行的省試。宋太祖為了選拔真正踏實于封建統(tǒng)治而又有才干的人擔任官職,于開寶六年實行了殿試。自此以后,殿試成為科舉制度的最高一級考試,并正式確立了州試、省試和殿試的三級科舉考試制度。殿試后,不須再經(jīng)吏部考試,直接授官。宋太祖還下令,考試及第后,不準對考官稱師門,或自稱門生。這樣,所有及第的人都成了天子門生。殿試后分三甲放榜。南宋以后,還要舉行皇帝宣布登科進士名次的典禮,并賜宴于瓊苑,故稱瓊林宴,以后各代仿效,遂成定制。宋代科舉最初每年舉行一次,有時一、兩年不定。實英宗治平三年,才正式定為三年一次。每年秋天,各州進行考試,第二年春天,由禮部進行考試。省試當年進行殿試。自宋代開始,科舉制度開始實行糊名和謄錄,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這是為了解決隋唐時期徇私舞弊現(xiàn)象越來越嚴重的問題。糊名制度是將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貫等密封起來,又稱“彌封”或“封彌”。宋太宗時,根據(jù)陳靖的建議,對殿試實行糊名制。后來,宋仁宗下詔省試、州試均實行糊名制。但是,糊名之后,仍可以認識字畫。因此,袁州人李夷賓建議將考生的試卷另行謄錄??脊僭u閱試卷時,不僅不知道考生的姓名,連考生的字跡也無從辨認。這種制度對于防止主考官徇情取舍產(chǎn)生了很大的效力。但是,到了北宋末年,由于政治日趨腐敗,此項制度也就流于形式了。宋代在考試形式上的改革,反而使科舉制度進一步惡化。宋代科舉在考試內(nèi)容上也進行了較大的改革。宋代科舉基本上沿襲唐制,進士科考帖經(jīng)、墨義和詩賦,但存在很大的弊病。進士以聲韻為務,多昧古今;明經(jīng)只強記博誦,而其義理,學而無用。王安石任參知政事后,對科舉考試的內(nèi)容進行了改革,取消了詩賦、帖經(jīng)、墨義,專門考經(jīng)義、論、策取士。所謂經(jīng)義,與論相似,是篇短文,只限于用經(jīng)書中的語句作題目,并用經(jīng)書中的意思去發(fā)揮。王安石對考試內(nèi)容的改革,在于通經(jīng)致用。熙寧八年,宋神宗下令廢除詩賦、貼經(jīng)、墨義取士,頒發(fā)王安石的《三經(jīng)新義》和論、策取士。并把《易官義》《詩經(jīng)》《書經(jīng)》《周禮》《禮記》稱為大經(jīng),《論語》《孟子》稱為兼經(jīng),定為應考士子的必讀書。規(guī)定進士考試為四場:一場考大經(jīng),二場考兼經(jīng),三場考論,最后一場考策。殿試僅考策,限千字以上。王安石的改革遭到蘇軾等人的反對。后來隨著政治斗爭的變化,《三經(jīng)新義》被取消,有時考詩賦,有時考經(jīng)義,有時兼而有之,變換不定。宋代的科考分為三級:解試(州試)、省試(由禮部舉行)和殿試。解試由各地方進行,通過的舉人可以進京參加省試。省試在貢院內(nèi)進行,連考三天。為了防止作弊,考官俱為臨時委派,并由多人擔任??脊佾@任后要即赴貢院,不得與外界往來,稱為鎖院??忌竭_貢院后,要對號入座,同考官一樣不得離場。試卷要糊名、謄錄,并且由多人閱卷。而殿試則于宮內(nèi)舉行,由皇帝親自主持及定出名次。自宋代起,凡于殿試中進士者皆即授官,不需要再經(jīng)吏部選試。南、北宋三百二十年,總共開科一百一十八次,取進士二萬人以上。元朝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中落時期。蒙古人在統(tǒng)治中原后并不重視科舉制度,甚至在滅宋后一度停止舉辦科舉考試。直到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才重新開辦。元代的科舉制度基本沿襲宋代,分為地方的鄉(xiāng)試和在京師進行的會試及殿試。但與宋代不同的是,元代只考一科,但分成左右榜,右榜供蒙古人、色目人應考,鄉(xiāng)試要求相對較簡單,而左榜供漢人、南人應考,鄉(xiāng)試則要求相對較嚴格。元朝共舉辦過十六次科舉考試,取士一千余人,但選中的人才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對元政府的影響也不大。明朝建立后,科舉制度進入了鼎盛時期。明代統(tǒng)治者高度重視科舉,科舉方法也比以往歷代更為嚴密。進入學校成為了科舉的必由之路,而明代的監(jiān)生分為四類:生員入監(jiān)讀書的稱貢監(jiān),官僚子弟入監(jiān)的稱蔭監(jiān),舉人入監(jiān)的稱舉監(jiān),捐資入監(jiān)的稱例監(jiān)。監(jiān)生可以直接做官,而明初以監(jiān)生出任中央和地方大員的情況比比皆是。但隨著時間推移,監(jiān)生直接做官的機會越來越少,而通過科舉做官成為了主要途徑。除監(jiān)生外,還有科舉生員可以參加鄉(xiāng)試,但只有進入學校成為生員才有可能入監(jiān)學習或成為科舉生員。明代的府學、州學、縣學、稱作郡學或儒學,凡經(jīng)過本省各級考試進入府、州、縣學的,通稱生員,俗稱秀才。取得生員資格的入學考試叫童試,也叫小考、小試。童生試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院試由各省學政主持,合格者稱生員,然后分別分往府、州、縣學學習。生員分三等,有廩生、增生、附生??既∩鷨T是功名的起點,可以直接進入國子監(jiān)成為監(jiān)生,或通過歲考、科考兩級考試考取科舉生員資格。因此,進入學校是科舉階梯的第一級。明代的科舉考試分為三個等級:鄉(xiāng)試、會試和殿試。鄉(xiāng)試是由南、北直隸和各布政使司在南、北京府和布政使司駐地舉行的地方考試,每三年一次,分別在子、午、卯、酉年舉行??荚嚨牡攸c稱為貢院,考試時間在秋季八月,也叫秋闈。鄉(xiāng)試由主考二人、同考四人、提調(diào)一人和其他官員組成,考試分為三場,分別在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進行。鄉(xiāng)試中舉的考生稱為舉人,俗稱孝廉,第一名稱為解元。放榜時正值桂花飄香,故又稱桂榜。放榜后,由巡撫主持鹿鳴宴,席間唱《鹿鳴》詩,跳魁星舞。會試是由禮部主持的全國考試,也稱禮闈。于鄉(xiāng)試的第二年即逢辰、戍、未年舉行,全國舉人在京師會試,考試時間在春季二月,也叫春闈。會試由較高級別的官員擔任主考、同考和提調(diào)等官,比鄉(xiāng)試多一倍的考官。主考官稱總裁,又稱座主或座師??贾械目忌Q為貢士,俗稱出貢,別稱明經(jīng),第一名稱會元。殿試在會試后當年舉行,時間最初是三月初一。明憲宗成化八年起,改為三月十五。應試者為貢士。貢士在殿試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試由皇帝親自主持,只考時務策一道。殿試畢,次日讀卷,又次日放榜。錄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第一名稱狀元、鼎元,二名稱榜眼,三名稱探花,合稱三鼎甲。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稱傳臚。一、二、三甲通稱進士。進士榜稱甲榜,或稱甲科。進士榜用黃紙書寫,故叫黃甲,也稱金榜,中進士稱金榜題名。連中三元是科舉場中的佳話。明代只有洪武年間的黃觀和正統(tǒng)年間的商輅兩人連中三元。殿試之后,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編修。其余進士經(jīng)過考試合格者,叫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考試合格者,分別授予翰林院編修、檢討等官,其余分發(fā)各部任主事等職,或以知縣優(yōu)先委用,稱為散館。庶吉士出身的人升遷很快,英宗以后,朝廷形成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nèi)閣的局面。在明代,鄉(xiāng)試和會試的頭場考試都是八股文。能否考中,主要取決于八股文的優(yōu)劣。因此,讀書人往往把畢生精力用在八股文上。八股文以四書、五經(jīng)中的文句做題目,只能依照題義闡述其中的義理。措詞要用古人語氣,即所謂代圣賢立言。格式也很死。結(jié)構有一定程式,字數(shù)有一定限制,句法要求對偶。八股文也稱制義、制藝、時文、時藝、八比文、四書文。每篇文章由八個排偶組成,一般分為六段。以首句破題,兩句承題,然后闡述為什么,謂之起源。八股文的主要部分,是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四個段落,每個段落各有兩段。篇末用大結(jié),稱復收大結(jié)。八股文是由宋代的經(jīng)義(主要來源于朱熹注解)演變而成。然而,八股文的危害極大,嚴重束縛人們的思想,是維護封建專制統(tǒng)治的工具,同時也把科舉考試制度本身引向絕路。明末著名學者顧炎武憤慨地說:“八股盛而《六經(jīng)》微,十八房興而二十一史廢”。又說:“愚以為八股之害,甚于焚書?!鼻宕目婆e制度與明代基本相同,但它貫徹的是民族歧視政策。滿族人享有種種特權,做官不必經(jīng)過科舉途徑。清代科舉在雍正前分滿漢兩榜取士,旗人在鄉(xiāng)試、會試中享有特殊的優(yōu)特,只考翻譯一篇,稱翻譯科。以后,雖然改為滿人、漢人同試,但參加考試的仍以漢族人為最多??婆e制發(fā)展到清代,日趨沒落,弊端也越來越多。清代統(tǒng)治者對科場舞弊的處分雖然特別嚴厲,但由于科舉制本身的弊病,舞弊越演越烈,科舉制終于消亡。清人為了取得參加正式科舉考試的資格,先要參加童試,參加童試的人稱為儒生或童生,錄取“入學”后稱為生員(清代有府學、州學和縣學,統(tǒng)稱為儒學)。儒學和孔廟在一起,稱為學宮。生員“入學”后即受教官(教授、學正、教諭、訓導)的管教。清初生員尚在學宮肄業(yè)(有月課和季考,后來變成有名無實了),又稱為生,俗稱秀才。這是“功名”的起點。生員分為三種:成績最好的是廩生,有一定名額,由公家發(fā)給糧食;其次是增生,也有一定名額;新“入學”的稱為附生。每年由學政考試,按成績等第依次升降。正式的科舉考試分為三級:鄉(xiāng)試,會試,殿試。鄉(xiāng)試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舉行一次,又稱為大比。由于是在秋季舉行,所以又稱為秋闈。參加鄉(xiāng)試的是秀才(生),但是秀才在參加鄉(xiāng)試之前先要通過本省學政巡回舉行的科考,成績優(yōu)良的才能選送參加鄉(xiāng)試。鄉(xiāng)試考中后稱為舉人,第一名稱為解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稱“亞元”。會試在鄉(xiāng)試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禮部舉行,因此也被稱為春闈或禮闈。參加會試的是舉人,考中后被稱為貢士,第一名被稱為會元。會試后一般還要進行復試。八股文和試帖詩等是以上各種考試的主要內(nèi)容。八股文的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青島房產(chǎn)買賣中介服務合同模板3篇
- 2024年小熊不刷牙教案
- 2025年變壓器安裝與電力系統(tǒng)穩(wěn)定性分析服務合同3篇
- 2024年度礦山復墾土石方運輸及生態(tài)恢復合同3篇
- 2024版建筑工程標準施工合同
- 2024版戶外廣告工程承攬協(xié)議細則版B版
- 2024版代持股協(xié)議書(半導體產(chǎn)業(yè))3篇
- 2024高鐵車站廣告投放代理合同
- 2024版場地空地租賃合同書
- 2024配套人民幣個人信用貸款合同3篇
- 完整版:美制螺紋尺寸對照表(牙數(shù)、牙高、螺距、小徑、中徑外徑、鉆孔)
- TCI 373-2024 中老年人免散瞳眼底疾病篩查規(guī)范
- 2024四川太陽能輻射量數(shù)據(jù)
- 石油鉆采專用設備制造考核試卷
- 法人變更股權轉(zhuǎn)讓協(xié)議書(2024版)
- 研究生中期考核匯報模板幻燈片
- AQ/T 2061-2018 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防治水安全技術規(guī)范(正式版)
- 培訓機構與學校合作協(xié)議書范本
- 留置導尿法操作評分標準
- 2024年高考數(shù)學經(jīng)典解答題-立體幾何專項復習17題(附答案)
- 麻醉管理-血氣分析在手術中的應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