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果洛州2023年中考生物試卷_第1頁
青海省果洛州2023年中考生物試卷_第2頁
青海省果洛州2023年中考生物試卷_第3頁
青海省果洛州2023年中考生物試卷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青海省果洛州2023年中考生物試卷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共24.0分)1.糖拌西紅柿滲出的汁液主要來自于植物細胞的()A.液泡 B.細胞膜 C.細胞核 D.葉綠體2.生物體由小長大、是與細胞的生長、分裂和分化分不開的。如圖表示動物體由小長大的部分過程。相關表述正確的是()A.①過程表示細胞的分裂 B.②過程表示細胞的分化C.③過程表示細胞的生長 D.④過程表示細胞的分化3.“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詩中的蛙與青草相比。蛙特有的結構層次是()A.細胞 B.組織 C.器官 D.系統(tǒng)4.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總是相適應的,以下動物的結構與其運動方式不相符的是()A.雪豹的四肢——奔跑 B.蝴蝶的翅膀——跳躍C.雄鷹的雙翼——飛翔 D.蝌蚪的尾巴——游泳5.果洛州瑪沁縣以農牧民增收致富為核心,大力發(fā)展羊肚菌等特色優(yōu)勢產業(yè),帶動群眾致富增收。下列有關羊肚菌的敘述正確的是()A.羊肚菌屬于多細胞真菌 B.羊肚菌屬于細菌C.羊肚菌能進行光合作用 D.羊肚菌通過有性生殖產生后代6.人體的發(fā)育是從受精卵開始的,如圖為人體生殖發(fā)育過程簡圖,圖中①和②分別表示什么器官()A.陰囊子宮 B.輸精管膀胱C.睪丸卵巢 D.前列腺輸卵管7.某同學在觀察雞卵的結構時,看到卵黃表面中央有一小白點,該結構稱為()A.卵黃膜 B.胚盤 C.卵白 D.系帶8.青海省林業(yè)專家張錦梅及其團隊經過多年攻關,利用組織培養(yǎng)(無性生殖方式)技術成功獲得國家瀕危植物羽葉丁香的“試管苗”。解決了其在自然狀態(tài)下繁殖率低下的問題。下列繁殖方式與“試管苗”的培育方式不相同的是()A.以梨樹為砧木嫁接蘋果 B.用楊樹的枝條扦插繁殖C.利用油菜種子進行繁殖 D.竹子用地下莖進行繁殖9.已知人的雙眼皮(A)對單眼皮(a)為顯性,某同學父母都是雙眼皮,她自己是單眼皮,則其父母和她的基因組成分別為()A.AA、aa和Aa B.Aa、aa和AA C.Aa、Aa和aa D.aa、aa和Aa10.人體內有多種多樣的激素,都對生命活動起著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如圖是人體主要的內分泌腺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①分泌生長激素,幼年時分泌不足易患侏儒癥B.②分泌甲狀腺激素,幼年時分泌不足易患巨人癥C.③分泌胰島素,分泌不足時易患大脖子病D.④分泌雌性激素,分泌不足時易患糖尿病11.牦牛生活在青藏高原3000米至5000米海拔的高寒地帶。下列有關牦牛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牦牛屬于哺乳動物B.牦牛以胎生方式產生后代C.牦牛體表被毛有很好的保溫作用D.牦牛有門齒、犬齒和臼齒的分化12.營養(yǎng)學家為神舟十六號乘組的三名航天員準備了多種食物,以保證他們在軌飛行時的營養(yǎng)需求,這些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被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A.口腔 B.小腸 C.胃 D.大腸二、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20.0分)13.請閱讀資料,分析作答:資料一:每年5~8月,青海湖裸鯉回到淡水河中繁殖產卵,呈現(xiàn)“半河清水半河魚”的壯麗景現(xiàn),裸鯉的洄游千難萬險,除了要克服逆流、擱淺等重重困難外,還有許多魚鷗、鸕鶿等水鳥在岸邊等著獵捕它們。資料二:鼠害曾經是導致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法律法規(guī)的頒布和青海湖自然保護區(qū)的建立,人們的法律意識、環(huán)保意識增強,鼠類的天敵如:鷹、黃鼬、狐貍、狼等動物的數(shù)量不斷增加,鼠害得到有效的控制,青海湖周邊生物多樣性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得到了極大改善。(1)資料—中的魚鷗和裸鯉之間的關系是。(2)裸鯉適于在水中生活的特點之—是用呼吸。(3)根據(jù)資料二分析,生物種類越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越復雜,抵抗外界干擾、保持自身相對穩(wěn)定的能力就越強。(4)從資科二中可看出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多種多樣的動物在維持中起著重要的作用。(5)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作為一名中學生應當怎樣做?。14.2023年3月24日是第28個“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今年我國的宣傳主題為“你我共同努力,終結結核流行”。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其中以肺結核最常見。當肺結核患者大聲講話、咳嗽、打噴嚏時會將帶有結核桿菌的飛沫排出體外,飛沫漂浮在空氣中,周圍的人吸入后,就有可能被傳染。請分析作答:(1)結核桿菌與動植物細胞的主要區(qū)別是沒有成形的。(2)結核桿菌從人體呼吸道進入,呼吸道黏膜能起到阻擋作用。黏膜屬于人體免疫的第道防線。(3)接種卡介苗可預防結核病,這屬于傳染病預防措施中的(填“控制傳染源”或“保護易感人群”)。(4)如圖為一種治療肺結核的藥物使用說明書的部分內容。某成年患者為了早日康復,打算每日吃10粒藥,請從安全用藥的角度給他提出建議。(5)預防傳染病有多種措施,請從“切斷傳播途徑”的角度,具體談談你應該怎么做?(答出一條即可)15.2023年春節(jié),青海各地社火等傳統(tǒng)年俗活動推上了熱搜。“湟中魯沙爾高蹺、千戶營高臺”為觀眾呈現(xiàn)青藏高原傳承百年的文化盛宴。演員在完成各項表演時,不僅靠運動系統(tǒng),還需要其他系統(tǒng)的密切配合。如圖是人體部分生理活動示意圖。圖中字母表示系統(tǒng)或器官,請分析作答:(1)演員在高蹺表演時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糖類提供,淀粉在A系統(tǒng)中,最終被分解為。(2)社火表演時的鼓聲會引起人們的鼓膜振動,振動通過傳到內耳,最終傳到大腦形成聽覺。(3)演員表演時體內多余的水、無機鹽和產生的尿素可通過圖中的C和排出。(填圖中字母)(4)演員表演時需要消耗大量氧氣,圖中B表示氣體交換過程,完成該過程的主要器官是,氧氣由肺泡擴散到血液中,最先到達心臟的(填“左心房”或“左心室”)。16.無土載培是近幾十年來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植物栽培的新技術,植物不是栽培在土壤中,而是種植在配制的營養(yǎng)液中,此技術可突破季節(jié)和空間限制,有效節(jié)約水資源,具有廣闊的前景,如圖為無土栽培的原理示意圖,請分析作答:(1)裝置內的營養(yǎng)液可以為植物的生長提供充足的和無機鹽。(2)向營養(yǎng)液中通入空氣的目的是為了保證植物根的作用對氧氣的需求。(3)將裝置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植物可利用光能,在葉片細胞的(填“葉綠體”或“線粒體”)中合成淀粉等有機物。(4)若裝置內培養(yǎng)的植物是導入了抗蟲基因的棉花,則這種棉花植株是用(填“轉基因”或“雜交”)技術培育的。(5)若裝置內培養(yǎng)的是番茄植株,經開花傳粉后,所結的果實是由發(fā)育而來的。三、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6.0分)17.酸奶是青海有名的小吃,酸甜可口,營養(yǎng)豐富,是以乳酸菌為菌種通過發(fā)酵作用來制作的,某生物興趣小組對制作酸奶的最適溫度進行探究,實驗步驟如下:第一步:將600mL新鮮牛奶煮沸,冷卻至常溫,加入適量酸奶(提供菌種),攪拌均勻;第二步:取6個大小相同的小碗,煮沸消毒,編號為1~6號,分別倒入100mL混合后的牛奶;第三步:將6個小碗用保鮮膜密封,分別置于10℃、20℃、30℃、40℃、50℃、60℃恒溫箱中培養(yǎng);第四步:一段時間后,分別從1~6號小碗中取樣檢測其中乳酸菌的數(shù)量,并記錄。該生物興趣小組將所記錄的數(shù)據(jù)繪制成了如下曲線圖,請分析作答:(1)制作酸奶時牛奶要煮沸,小碗要消毒,目的是。(2)該探究實驗的變量是,其他條件都必須保持。(3)據(jù)圖分析,在10~40℃時乳酸菌的數(shù)目數(shù)會隨著發(fā)酵溫度的升高而,超過40℃后則開始減少,由此可知,發(fā)酵酸奶最佳溫度為℃左右。(4)在制作酸奶過程中,你覺得還可以探究哪些問題?(答出一條即可)

答案解析1.A2.D3.D4.B5.A6.C7.B8.C9.C10.A11.D12.B13.(1)捕食關系(2)鰓(3)多(4)生態(tài)平衡(5)學習生物多樣性的知識并傳播,讓更多的人了解并加入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行列中;不亂扔垃圾,將垃圾進行分類,生活資源再回收利用;節(jié)約水電氣,多用可再生能源等14.(1)細胞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