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高考化學總復習課件第六章化學反應與能量:第一節(jié)化學能與熱能_第1頁
2024屆高考化學總復習課件第六章化學反應與能量:第一節(jié)化學能與熱能_第2頁
2024屆高考化學總復習課件第六章化學反應與能量:第一節(jié)化學能與熱能_第3頁
2024屆高考化學總復習課件第六章化學反應與能量:第一節(jié)化學能與熱能_第4頁
2024屆高考化學總復習課件第六章化學反應與能量:第一節(jié)化學能與熱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節(jié)化學能與熱能

1.認識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是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主要原因。2.認識物質(zhì)具有能量,認識吸熱反應與放熱反應,知道化學反應可以實現(xiàn)化學能與其他能量形式的轉(zhuǎn)化。3.能量的轉(zhuǎn)化遵循能量守恒定律,知道內(nèi)能是體系內(nèi)物質(zhì)各種能量的總和,受溫度、壓強、物質(zhì)聚集狀態(tài)的影響。4.認識化學能與熱能的相互轉(zhuǎn)化,能進行反應焓變的簡單計算,能用熱化學方程式表示反應中的能量變化,能運用反應焓變合理選擇和利用化學反應。5.了解蓋斯定律及其簡單應用。目錄CONTENTS1.夯實·必備知識2.突破·關鍵能力3.形成·學科素養(yǎng)4.體現(xiàn)·核心價值5.評價·核心素養(yǎng)01夯實·必備知識

考點一

焓變

反應熱1.反應熱和焓變(1)反應熱:在等溫條件下,化學反應體系向

環(huán)境釋放

?或從

環(huán)境吸收

?的熱量,稱為化學反應的熱效應,簡稱反應熱。(2)焓變:在等壓條件下進行的化學反應,其反應熱等于反應的焓變,其符號為

ΔH

?,單位是

kJ/mol

?(或kJ·mol-1)。環(huán)境釋放

環(huán)境吸收

ΔH

kJ/mol

2.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1)從能量高低角度理解(2)從化學鍵角度理解(3)常見的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吸熱反應(ΔH>0)放熱反應(ΔH<0)①Ba(OH)2·8H2O與NH4Cl的反應②大多數(shù)的分解反應③弱電解質(zhì)的電離④鹽類水解⑤C和H2O(g)、C和CO2的反應①中和反應②燃燒反應③金屬與酸或氧氣的反應④鋁熱反應⑤酸性氧化物或堿性氧化物與水的反應⑥大多數(shù)的化合反應3.熱化學方程式(1)意義

物質(zhì)

能量

2mol氫氣和1mol氧氣反應生成2mol液態(tài)水時放出571.6kJ的熱量

(2)書寫1.正誤判斷(正確的打“√”,錯誤的打“×”)。(1)化學變化中的能量變化都是化學能和熱能間的相互轉(zhuǎn)化。(

)答案:×

(2)伴有能量變化的物質(zhì)變化都是化學變化。(

)答案:×

(3)需加熱才能進行的反應是吸熱反應,不需加熱就能進行的反應是放熱反應。(

)答案:×

答案:×

答案:√

2.根據(jù)如圖所示的反應,回答下列問題:(1)該反應是放熱反應,還是吸熱反應?

?。

答案:放熱反應

(2)反應的ΔH=

?。

答案:-bkJ·mol-1

(3)反應的活化能為

?。

答案:akJ·mol-1(4)試在如圖中用虛線表示在反應中使用催化劑后活化能的變化情況。答案:3.我國學者結(jié)合實驗與計算機模擬結(jié)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劑表面上水煤氣變換的反應歷程,如圖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劑表面上的物種用*標注??芍簹庾儞Q的ΔH

?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該歷程中最大能壘(活化能)E正=

?eV,寫出該步驟的化學方程式

?。

4.依據(jù)事實,寫出下列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1)SiH4是一種無色氣體,遇到空氣能發(fā)生爆炸性自燃,生成SiO2和液態(tài)H2O。已知室溫下2gSiH4自燃放出熱量89.2kJ。SiH4自燃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

(2)在25℃、101kPa下,一定質(zhì)量的無水乙醇完全燃燒時放出熱量QkJ,其燃燒生成的CO2用過量飽和石灰水吸收可得100gCaCO3沉淀,則乙醇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

(3)NaBH4(s)與H2O(l)反應生成NaBO2(s)和H2(g),在25℃、101kPa下,已知每消耗3.8gNaBH4(s)放熱21.6kJ,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是

?。

“五審法”正確判斷、書寫熱化學方程式考點二

燃燒熱和中和反應反應熱1.燃燒熱和中和反應反應熱的比較燃燒熱中和反應反應熱相同點能量變化放熱ΔH及其單位ΔH

?0,單位均為kJ·mol-1<

燃燒熱中和反應反應熱不同點反應物的量

1mol

?不一定為1mol生成物的量不確定生成物水為

1mol

?反應熱含義在101kPa時,

1mol

?純物質(zhì)

完全燃燒

?生成指定產(chǎn)物時所放出的熱量在稀溶液里,強酸與強堿發(fā)生中和反應生成

1ol

?水時所放出的熱量表示方法燃燒熱為akJ·mol-1或ΔH=-akJ·mol-1(a>0)強酸與強堿在稀溶液中反應的中和熱為57.3kJ·mol-1或ΔH=

-57.3kJ·mol-1?1mol

1mol

1mol

完全燃燒

1mol

-57.3kJ·mol-1

|注意|

燃燒熱中元素所對應的指定產(chǎn)物:C→CO2(g),H→H2O(l),S→SO2(g),N→N2(g)等。2.中和反應反應熱的測定(以稀鹽酸與稀NaOH溶液反應為例)(1)測定原理通過量熱計測得體系在反應前后的溫度變化,再利用有關物質(zhì)的比熱容計算反應熱。(2)實驗步驟及裝置實驗裝置實驗步驟①測量反應物的溫度②測量反應后體系溫度(記錄反應后體系的

?溫度)③重復上述步驟①至步驟②兩次大量實驗測得,在25℃和101kPa下,強酸的稀溶液與強堿的稀溶液發(fā)生中和反應生成1molH2O時,放出

57.3

?kJ的熱量最高

57.3

(3)注意事項①為保證酸被完全中和,采取的措施是

堿稍過量

?。②因為弱酸或弱堿存在電離平衡,電離過程需要吸熱,實驗中若使用弱酸或弱堿則測得的反應熱數(shù)值

偏小

?。堿稍過量

偏小

3.能源1.25℃、101kPa時,強酸與強堿的稀溶液發(fā)生中和反應的中和反應反應熱為57.3kJ·mol-1,辛烷的燃燒熱為5518kJ·mol-1。下列熱化學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解析:B

A項,所列熱化學方程式中有兩個錯誤,一是中和反應反應熱是指反應生成1

mol

H2O(l)時的反應熱,二是當有BaSO4沉淀生成時,反應放出的熱量會增加,生成1

mol

H2O(l)時放出的熱量大于57.3

kJ,錯誤;C項,燃燒熱是指在101

kPa時1

mol

純物質(zhì)完全燃燒生成指定產(chǎn)物時所放出的熱量,產(chǎn)物中的水應為液態(tài)水,錯誤;D項,當2

mol辛烷完全燃燒時,放出的熱量為11

036

kJ,且辛烷應為液態(tài),錯誤。2.利用如圖所示裝置測定中和反應反應熱的實驗步驟如下:①用量筒量取50mL0.50mol·L-1鹽酸倒入小燒杯中,測出鹽酸溫度;②用另一量筒量取50mL0.55mol·L-1NaOH溶液,并用同一溫度計測出其溫度;③將NaOH溶液倒入小燒杯中,設法使之混合均勻,測得混合液的最高溫度?;卮鹣铝袉栴}:(1)NaOH溶液稍過量的原因是

?。答案:確保鹽酸被完全中和

(2)倒入NaOH溶液的正確操作是

?(填字母,下同)。

A.沿玻璃棒緩慢倒入答案:D

答案:C(3)使鹽酸與NaOH溶液混合均勻的正確操作是

?。

A.用溫度計小心攪拌B.揭開杯蓋用玻璃棒攪拌C.輕輕地振蕩燒杯D.用套在溫度計上的玻璃攪拌器輕輕地攪動B.分三次倒入C.一次迅速倒入(4)現(xiàn)將一定量的稀氫氧化鈉溶液、稀氫氧化鈣溶液、稀氨水分別和1L1mol·L-1的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其反應熱分別為ΔH1、ΔH2、ΔH3,則ΔH1、ΔH2、ΔH3的大小關系為

?。

解析:稀氫氧化鈉溶液和稀氫氧化鈣溶液中溶質(zhì)都完全電離,它們的中和反應反應熱相同,稀氨水中的溶質(zhì)是弱電解質(zhì),它與鹽酸的反應中一水合氨的電離要吸收熱量,故反應熱的數(shù)值要小一些。答案:ΔH1=ΔH2<ΔH3

(5)假設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又知中和反應后生成溶液的比熱容c=4.18J·g-1·℃-1。為了計算中和反應反應熱,某學生實驗記錄數(shù)據(jù)如下:實驗序號起始溫度t1/℃終止溫度t2/℃鹽酸氫氧化鈉溶液混合溶液120.020.123.2220.220.423.4320.520.623.6依據(jù)該學生的實驗數(shù)據(jù)計算,該實驗測得的中和反應反應熱ΔH=

?(結(jié)果保留一位小數(shù))。

答案:-51.8kJ·mol-1考點三

蓋斯定律

反應熱的計算與比較1.蓋斯定律(1)內(nèi)容:一個化學反應,不管是一步完成的還是分幾步完成的,其反應熱是相同的。即:在一定條件下,化學反應的反應熱只與反應體系的始態(tài)和終態(tài)有關,而與反應的途徑無關。(2)意義:間接計算某些反應的反應熱。2.反應熱的計算(1)利用熱化學方程式進行有關計算根據(jù)已知的熱化學方程式和已知的反應物或生成物的物質(zhì)的量或反應吸收或放出的熱量,可以把反應熱當作“產(chǎn)物”,計算反應放出或吸收的熱量。(2)根據(jù)燃燒熱數(shù)據(jù),計算反應放出的熱量計算公式:Q=燃燒熱×n(可燃物的物質(zhì)的量)(3)根據(jù)舊鍵斷裂和新鍵形成過程中的能量差計算焓變?nèi)舴磻锱f化學鍵斷裂吸收能量E1,生成物新化學鍵形成放出能量E2,則反應的ΔH=E1-E2。(4)利用蓋斯定律計算反應熱熱化學方程式焓變之間的關系ΔH1=

aΔH2

?ΔH1=

-ΔH2

?ΔH=

ΔH1+ΔH2

?aΔH2

-ΔH2

ΔH1+ΔH2

3.反應熱大小的比較(1)根據(jù)反應物的量的大小關系比較反應焓變的大小

反應②中H2的量更多,因此放熱更多,故ΔH1

?ΔH2。(2)根據(jù)反應進行的程度大小比較反應焓變的大小

反應④中,C完全燃燒,放熱更

?,故ΔH3

?ΔH4。>

(3)根據(jù)反應物或生成物的狀態(tài)比較反應焓變的大小

(4)根據(jù)特殊反應的焓變情況比較反應焓變的大小

已知鋁熱反應為

放熱反應

?,ΔH=ΔH7-ΔH8

?0,故ΔH7

?ΔH8。<

放熱反應

共價鍵C—OH—ON—HC—N鍵能/kJ·mol-1351463393293則該反應的ΔH=

?kJ·mol-1。

解析:反應熱等于斷裂舊化學鍵吸收的能量減去形成新化學鍵釋放的能量,故ΔH=351

kJ·mol-1+393

kJ·mol-1-293

kJ·mol-1-463

kJ·mol-1=-12

kJ·mol-1。答案:-12

ΔH3=+183kJ·mol-1

答案:-750

ΔH2=+68kJ·mol-12.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主要來自煤、石油及其他含碳化合物的燃燒。已知25℃時,相關物質(zhì)的燃燒熱數(shù)據(jù)如下表:物質(zhì)H2(g)C(石墨,s)C6H6(l)燃燒熱ΔH/(kJ·mol-1)-285.8-393.5-3267.5則25℃時H2(g)和C(石墨,s)生成C6H6(l)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

?。

02突破·關鍵能力

蓋斯定律在反應熱計算中的應用1.油氣開采、石油化工、煤化工等行業(yè)廢氣普遍含有的硫化氫,需要回收處理并加以利用。已知下列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

ΔH1=-1036kJ·mol-1

ΔH2=94kJ·mol-1

ΔH3=-484kJ·mol-1

答案:+1702.已知:

ΔH1=-65.17kJ·mol-1

ΔH2=-16.73kJ·mol-1

答案:-911.9

1.利用蓋斯定律計算反應熱的“思維步驟”2.運用蓋斯定律計算反應熱的“注意事項”(1)熱化學方程式乘以某一個數(shù)時,反應熱的數(shù)值必須也乘上該數(shù)。(2)熱化學方程式相加減時,物質(zhì)之間相加減,反應熱也必須相加減。(3)將一個熱化學方程式顛倒時,ΔH的“+”“-”隨之改變,但數(shù)值不變。

1.工業(yè)生產(chǎn)中硫、氮、碳的氧化物排放都會導致嚴重環(huán)境問題,對這些物質(zhì)需要進行綜合利用。用CH4催化還原煤燃燒產(chǎn)生的氮氧化物,可以消除污染。已知:

寫出CH4催化還原N2O4(g)生成CO2、N2和H2O(g)的熱化學方程式

?。

已知下列兩個反應,

ΔH2=-1218kJ·mol-1則ΔH=

?。

答案:-210kJ·mol-13.次氯酸鈉氧化法可以制備Na2FeO4。

ΔH=akJ·mol-1

ΔH=bkJ·mol-1

03形成·學科素養(yǎng)

1.根據(jù)下表中提供的燃燒熱數(shù)據(jù),回答下列問題:某些物質(zhì)的燃燒熱(25℃,101kPa)名稱化學式(聚集狀態(tài))ΔH/(kJ·mol-1)石墨C(s)-393.5金剛石C(s)-395氫氣H2(g)-285.8一氧化碳CO(g)-283.0甲烷CH4(g)-890.3乙醇CH3CH2OH(l)-1366.8(1)“標準狀況下,1molH2完全燃燒生成液態(tài)水時,釋放出的能量為285.8kJ”,這種說法是否正確?為什么?答案:否。在25℃,101kPa下,1molH2完全燃燒生成液態(tài)水時,釋放出的能量為285.8kJ,標準狀況是0℃,101kPa,條件不同,釋放的能量也不相同。(2)石墨(s)和金剛石(s)都是由碳原子構(gòu)成的,它們的燃燒熱相同嗎?為什么?答案:不相同,因為石墨(s)和金剛石(s)的結(jié)構(gòu)不同,所具有的能量不同。(3)你能寫出表示甲烷、乙醇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嗎?

(4)氫能是一種理想的綠色能源,有可能成為人類未來的主要能源。請計算相同質(zhì)量的氫氣、甲烷、乙醇在25℃和101kPa時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據(jù)此說明氫氣作為能源的優(yōu)點。答案:根據(jù)燃燒熱數(shù)據(jù)進行計算,在25℃和101kPa時,質(zhì)量均為1g的氫氣、甲烷和乙醇燃燒時所放出的熱量分別為142.9kJ、55.6kJ和29.7kJ,所以相同質(zhì)量的上述三種物質(zhì),氫氣完全燃燒后放出熱量最多,同時,氫氣的燃燒產(chǎn)物無污染,這些都是氫氣作為能源的優(yōu)點。2.肼(N2H4)是一種良好的火箭推進劑,其與適當?shù)难趸瘎ㄈ邕^氧化氫、氧氣等)配合,可組成比沖最高的可貯存液體推進劑。(1)液態(tài)肼和液態(tài)過氧化氫混合反應時,即產(chǎn)生大量氮氣和水蒸氣,并放出大量熱。若每生成1molN2,放出642kJ的熱量,則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

消耗16g液態(tài)肼放出的熱量為

?。

化學鍵

N—NN—HO—H鍵能/(kJ·mol-1)

193391497463

答案:946kJ·mol-1

632kJ·mol-1

04體現(xiàn)·核心價值1.(2022·湖南高考·改編)反應物(S)轉(zhuǎn)化為產(chǎn)物(P或P·Z)的能量與反應進程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有關四種不同反應進程的說法正確的是(

)A.進程Ⅰ是吸熱反應B.平衡時P的產(chǎn)率:Ⅱ>ⅠC.生成P的速率:Ⅲ>ⅡD.進程Ⅳ中,Z沒有催化作用解析:D

2.(2022·浙江6月選考)標準狀態(tài)下,下列物質(zhì)氣態(tài)時的相對能量如下表:物質(zhì)/gOHHOHOOH2O2H2O2H2O能量/(kJ·mol-1)249218391000-136-242

A.H2的鍵能為436kJ·mol-1B.O2的鍵能大于H2O2中氧氧單鍵的鍵能的兩倍C.解離氧氧單鍵所需能量:HOO<H2O2

ΔH=-143kJ·mol-1解析:C

由氣態(tài)時H、H2的相對能量可知,H2的鍵能為218

kJ·mol-1×2=436

kJ·mol-1,A項正確;由表格中數(shù)據(jù)可知O2的鍵能為249

kJ·mol-1×2=498

kJ·mol-1,而H2O2中氧氧單鍵的鍵能為214

kJ·mol-1,214

kJ·mol-1×2<498

kJ·mol-1,B項正確;HOO中解離氧氧單鍵所需能量為249

kJ·mol-1+39

kJ·mol-1-10

kJ·mol-1=278

kJ·mol-1,H2O2中解離氧氧單鍵所需能量為214

kJ·mol-1,C項錯誤;ΔH=-136

kJ·mol-1+242

kJ·mol-1-249

kJ·mol-1=-143

kJ·mol-1,D項正確。3.(2021·浙江6月選考)相同溫度和壓強下,關于反應的ΔH,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ΔH1>0,ΔH2>0B.ΔH3=ΔH1+ΔH2C.ΔH1>ΔH2,ΔH3>ΔH2D.ΔH2=ΔH3+ΔH4解析:C

一般的烯烴與氫氣發(fā)生的加成反應為放熱反應,但是,由于苯環(huán)結(jié)構(gòu)的特殊性決定了苯環(huán)結(jié)構(gòu)的穩(wěn)定性,苯與氫氣發(fā)生加成反應生成1,3-環(huán)己二烯時,破壞了苯環(huán)結(jié)構(gòu)的穩(wěn)定性,因此該反應為吸熱反應。環(huán)己烯、1,3-環(huán)己二烯分別與氫氣發(fā)生的加成反應均為放熱反應,因此,ΔH1<0,ΔH2<0,A不正確;苯分子中沒有碳碳雙鍵,其中的碳碳鍵是介于碳碳單鍵和碳碳雙鍵之間的特殊的共價鍵,因此,其與氫氣完全加成的反應熱不等于環(huán)己烯、1,3-環(huán)己二烯分別與氫氣發(fā)生的加成反應的反應熱之和,即ΔH3≠ΔH1+ΔH2,B不正確;環(huán)己烯、1,3-環(huán)己二烯分別與氫氣發(fā)生的加成反應均為放熱反應,ΔH1<0,ΔH2<0,由于1

mol

1,3-環(huán)己二烯與氫氣完全加成后消耗的氫氣是等量環(huán)己烯的2倍,故其放出的熱量更多,則ΔH1>ΔH2,苯與氫氣發(fā)生加成反應生成1,3-環(huán)己二烯的反應為吸熱反應(ΔH4>0),根據(jù)蓋斯定律可知,苯與氫氣完全加成的反應熱ΔH3=ΔH4+ΔH2,因此ΔH3>ΔH2,C正確;根據(jù)蓋斯定律可知,苯與氫氣完全加成的反應熱ΔH3=ΔH4+ΔH2,因此ΔH2=ΔH3-ΔH4,D不正確。4.(2021·湖南高考)鐵的配合物離子(用[L—Fe—H]+表示)催化某反應的一種反應機理和相對能量的變化情況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H+濃度過大或者過小,均導致反應速率降低C.該催化循環(huán)中Fe元素的化合價發(fā)生了變化D.該過程的總反應速率由Ⅱ→Ⅲ步驟決定解析:D

分析題給反應機理圖,可知該過程的反應物為HCOOH,生成物為CO2和H2,則該過程的總反應為HCOOH

CO2↑+H2↑,A正確;H+濃度過大,抑制HCOOH的電離,HCOO-濃度減小,會降低Ⅰ→Ⅱ步驟的反應速率,H+濃度過小,會降低Ⅲ→Ⅳ步驟反應速率,故H+濃度過大或者過小,均會導致反應速率降低,B正確;Ⅰ→Ⅱ中鐵與O元素形成共價鍵,則在

[L—Fe—H]+中鐵的化合價不同,C正確;由相對能量的變化情況圖可以得出,該反應過程中的Ⅳ→Ⅰ步驟的活化能Ea=86.1

kJ·mol-1,為該反應進程中的最大活化能,故該過程的決速步驟為Ⅳ→Ⅰ步驟,D錯誤。5.(2022·廣東高考)鉻及其化合物在催化、金屬防腐等方面具有重要應用。Cr2O3催化丙烷脫氫過程中,部分反應歷程如圖,X(g)→Y(g)過程的焓變?yōu)?/p>

————————————————————————————

?

(列式表示)。解析:從圖像看,Y(g)的能量比X(g)的高,則X(g)轉(zhuǎn)化為Y(g)

的反應為吸熱反應,焓變?yōu)檎?,反應共?jīng)歷三個過程,均為吸熱過程,第一個過程的焓變?yōu)椋‥1-E2),第二個過程的焓變?yōu)棣,第三個過程的焓變?yōu)椋‥3-E4),根據(jù)蓋斯定律,將三個過程的焓變相加即為X(g)轉(zhuǎn)化為Y(g)過程的焓變。答案:(E1-E2)+(E3-E4)+ΔH05評價·核心素養(yǎng)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2個小題,每小題僅有1個選項符合題意。1.南梁陶弘景在《本草經(jīng)集注》中記載了石灰的制法與性質(zhì):“近山生石,青白色;作灶燒竟,以水沃之,即熱蒸而解?!毕铝杏嘘P說法不正確的是(

)A.“青白色石”主要成分是CaCO3解析:D

A項,由題意可知,“青白色石”的主要成分是受熱能發(fā)生分解的碳酸鈣,正確;B項,“作灶燒竟”的過程為碳酸鈣受熱分解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正確;C項,“以水沃之”的過程為氧化鈣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反應中會放出大量的熱,正確;D項,“熱蒸而解”表明生石灰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錯誤。B.“作灶燒竟”過程發(fā)生分解反應C.“以水沃之”過程放出大量的熱D.“熱蒸而解”表明石灰受熱溶解

A.相同條件下,1,3-丁二烯比1,2-丁二烯穩(wěn)定B.曲線a對應的活化能高于曲線bC.1,2-丁二烯轉(zhuǎn)化成1,3-丁二烯的反應是放熱反應D.加入催化劑,反應的反應熱(ΔH)減小解析:D

根據(jù)圖示可知,在相同條件下,1,3-丁二烯比1,2-丁二烯的能量更低,故1,3-丁二烯比1,2-丁二烯更穩(wěn)定,A正確;使用催化劑能夠降低反應的活化能,使反應在較低條件下發(fā)生,因而反應速率加快,根據(jù)圖示可知曲線a對應的活化能高于使用催化劑時曲線b的活化能,B正確;由于1,2-丁二烯比1,3-丁二烯的能量高,故1,2-丁二烯轉(zhuǎn)化成1,3-丁二烯時會放出熱量,該反應是放熱反應,C正確;加入催化劑,只能改變反應途徑,降低反應的活化能,但不能改變反應物、生成物的能量,因此反應的反應熱(ΔH)不變,D錯誤。

下列關于上述反應焓變的判斷正確的是(

)A.ΔH1<0,ΔH3>0 B.ΔH5<0,ΔH4<ΔH3

C.ΔH1=ΔH2+ΔH3 D.ΔH3=ΔH4+ΔH5

4.乙烯與水加成制備乙醇的能量變化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反應①中有

斷裂B.反應①和反應②均為放熱反應ΔH=(E1-E2+E3-E4)kJ·mol-1D.H2SO4是該合成過程的催化劑,可提高反應物的平衡轉(zhuǎn)化率

5.某科研人員用下列流程實現(xiàn)了太陽能的轉(zhuǎn)化與存儲。

則能表示S(s)的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中的ΔH為(

)A.-297kJ·mol-1B.-605kJ·mol-1C.+43kJ·mol-1D.-43kJ·mol-1

6.氫鹵酸的能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已知HF氣體溶于水放熱,則HF的ΔH1<0B.相同條件下,HCl的ΔH2比HBr的小C.相同條件下,HCl的ΔH3+ΔH4比HI的大D.一定條件下,氣態(tài)原子生成1molH—X放出akJ能量,則該條件下ΔH2=

+akJ·mol-1

A.+28.7B.+88.8C.-88.8D.-117.5

A.1molC2H4(g)與1molH2(g)具有的能量之和小于1molC2H6(g)的能量B.過渡態(tài)物質(zhì)的穩(wěn)定性:過渡態(tài)1>過渡態(tài)2C.該反應的焓變:ΔH=-129.6kJ·mol-1

9.如圖是金屬鎂和鹵素反應的能量變化圖(反應物和產(chǎn)物均為298K時的穩(wěn)定狀態(tài)),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MgBr2與Cl2反應的ΔH<0B.MgI2中Mg2+與I-間的作用力小于MgF2中Mg2+與F-間的作用力C.化合物的熱穩(wěn)定性順序為:MgI2>MgBr2>MgCl2>MgF2

10.已知:在標準壓強(100kPa)、298K,由最穩(wěn)定的單質(zhì)合成1mol物質(zhì)B的反應焓變,叫做物質(zhì)B的標準摩爾生成焓,用ΔH(kJ·mol-1)表示。有關物質(zhì)的ΔH有如圖所示關系。下列有關判斷正確的是(

)A.2molNO(g)的鍵能大于1molN2(g)與1molO2(g)的鍵能之和B.H2O(l)的ΔH>-241.8kJ·mol-1C.N2H4(l)標準燃燒熱為534.2kJ·mol-1D.NH3比N2H4穩(wěn)定

11.工業(yè)上常利用CO2和NH3合成尿素[CO(NH2)2],該可逆反應分兩步進行,整個過程中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NH2COONH4為合成尿素反應的中間產(chǎn)物B.反應Ⅰ逆反應的活化能>反應Ⅱ正反應的活化能C.反應Ⅱ在熱力學上進行趨勢較小

12.碳酸二甲酯DMC(

)是一種低毒、性能優(yōu)良的有機合成中間體,科學家提出了新的合成方案(吸附在催化劑表面上的物種用*標注),反應機理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HO·降低了反應的活化能C.過程中既有H—O的斷裂,又有H—O的形成D.吸附和脫附過程中共吸收48.1eV的能量

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3個小題。13.如圖中:E1=134kJ·mol-1,E2=368kJ·mol-1,根據(jù)要求回答問題:(1)如圖是1molNO2(g)和1molCO(g)反應生成CO2(g)和NO(g)過程中的能量變化示意圖,若在反應體系中加入催化劑,反應速率增大,E1的變化是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下同),ΔH的變化是

?。請寫出NO2(g)和CO(g)反應生成CO2(g)和NO(g)的熱化學方程式:

?。

ΔH=-192.9kJ·mol-1

解析:觀察熱化學方程式,利用蓋斯定律,將所給熱化學方程式作如下運算:②×3-①×2+③×2,即可求出甲醇蒸氣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2)甲醇質(zhì)子交換膜燃料電池中將甲醇蒸氣轉(zhuǎn)化為氫氣的兩種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如下:

ΔH=+49.0kJ·mol-1

ΔH=-566.0kJ·mol-1

請寫出1mol甲醇不完全燃燒生成1mol一氧化碳和液態(tài)水的熱化學方程式:

?。

(3)已知在常溫常壓下:

14.氫氣是一種清潔能源,氫氣的制取與儲存是氫能源利用領域的研究重點。Ⅰ.已知:4HCl(g)+O2(g)

2Cl2(g)+2H2O(g)

ΔH=-115.6kJ·mol-1

ΔH=-184kJ·mol-1(1)H2與O2反應生成氣態(tài)水的熱化學方程式是

?。

(2)斷開1molH—O所需能量為

?kJ。

ΔH=+206.2kJ·mol-1 ①

ΔH=+247.4kJ·mol-1 ②又知CH4的燃燒熱為890.3k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