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免疫器官和組織課件_第1頁
第5章-免疫器官和組織課件_第2頁
第5章-免疫器官和組織課件_第3頁
第5章-免疫器官和組織課件_第4頁
第5章-免疫器官和組織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章

免疫系統(tǒng)的組織與細胞

第一節(jié)免疫器官與組織一、組成1.中樞免疫器官—免疫細胞發(fā)生、分化和成熟的場所。包括:胸腺和骨髓(人和哺乳動物)

法式囊(禽類)

2.外周免疫器官及組織—T、B細胞定居的場所;免疫應答的發(fā)生部位。包括:淋巴結、脾臟、粘膜伴隨淋巴組織等。

第5章-免疫器官和組織ppt課件3.免疫細胞—T、B細胞、淋巴細胞、吞噬細胞、NK細胞、肥大細胞、嗜堿性粒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等,4.免疫系統(tǒng)分子:補體系統(tǒng)、急性期蛋白、細胞因子、胃酸、蛋白溶解酶(眼淚、唾液)、乳酸和脂肪酸(汗液)3.免疫細胞—T、B細胞、淋巴細胞、吞噬細胞、NK細胞、肥大

二、中樞免疫器官(一)骨髓造血組織,各類免疫細胞的發(fā)生場所

1.組成及分化(1)骨髓基質細胞(stromalcell)(2)造血干細胞(hematopieticstemcells)二、中樞免疫器官DevelopmentoftheImmuneSystem

eryplmyeneumφlymnkthyCD8+CD4+CTLTH2TH1DevelopmentoftheImmuneSyst

2.B細胞在骨髓內的發(fā)育(1)發(fā)育過程:(從鄰近骨內表面的骨髓膜下區(qū)向骨髓腔中心移行并逐漸發(fā)育)淋巴樣前體細胞祖B細胞(pro-B)

前B細胞(pre-B)未成熟B細胞成熟B細胞(在外周免疫器官)

重鏈重排

輕鏈重排2.B細胞在骨髓內的發(fā)育重鏈重排輕鏈重排第5章-免疫器官和組織ppt課件(2)骨髓基質細胞在B細胞發(fā)育中的作用

①粘附性接觸

②提供生長因子(3)B細胞不同發(fā)育階段區(qū)別

①免疫球蛋白的輕、重鏈基因重排及表達

B細胞的特征性蛋白分子的表達

(2)骨髓基質細胞在B細胞發(fā)育中的作用SecretedFactors-CYTOKINES2.SecretionofcytokinesbystromalcellsBonemarrowstromalcellsnurturedevelopingBcellsStromalcellB1.Specificcell-cellcontactsbetweenstromalcellsanddevelopingBcellsCell-cellcontactSecreted2.Secretionofcytoki(4)未成熟B細胞自身耐受性的四種命運選擇

①通過受體編輯(receptor-editing)產生新受體;②導致B細胞克隆程序死亡,即克隆消除(clonaldeletion);③誘導永久性的對抗原無反應狀態(tài)和克隆忽視(clonalignorance);④進入外周淋巴組織發(fā)育為成熟B細胞。(4)未成熟B細胞自身耐受性的四種命運選擇(二)胸腺(二)胸腺1.胸腺為T細胞分化提供微環(huán)境

影響胸腺內T細胞的分化、增殖和選擇性發(fā)育微環(huán)境構成胸腺基質細胞:胸腺上皮細胞、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細胞外基質成分微環(huán)境構成胸腺基質細胞:胸腺上皮細胞、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細

胸腺上皮細胞—

影響胸腺細胞分化的兩種方式

①細胞—細胞間相互接觸②分泌細胞因子樹突狀細胞—

較集中存在于皮質-髓質交界處,表達高水平的MHC-Ⅱ類分子。

巨噬細胞—

散在表達低水平的MHC-Ⅱ類分子。

細胞外基質(extracellularmatrix)

組成:膠原蛋白、網狀蛋白纖維、葡萄糖胺聚糖和糖蛋白功能:a.維持胸腺內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b.促進細胞—細胞間的相互接觸;

c.胸腺細胞移行成熟。細胞外基質(extracellularmatrix)

2.T細胞在胸腺內的發(fā)育

發(fā)育過程胸腺細胞(來自骨髓的淋巴樣干細胞)被膜下區(qū)皮質區(qū)髓質的移行成熟過程(1)細胞表面分子的變化

“雙陰性”(CD4-

CD8-)胸腺細胞

胸腺被膜下區(qū)和皮質邊緣區(qū)

“雙陽性”(CD4+CD8+)胸腺細胞

主要存在于皮質深區(qū)

“單陽性”(CD4+或CD8+

)TCRαβ

T細胞

皮質和髓質交界處及髓質區(qū)

2.T細胞在胸腺內的發(fā)育第5章-免疫器官和組織ppt課件第5章-免疫器官和組織ppt課件(2)陽性選擇與陰性選擇

①陽性選擇(positiveselection)指發(fā)育中的雙陽性(CD4+CD8+)胸腺細胞表達的TCR同胸腺上皮細胞表達的自身MHC-抗原肽分子相互作用,且具適當親和力的DP細胞分化為單陽性T細胞,其中與Ⅰ類分子結合的DP細胞分化為CD8+T細胞;與Ⅱ類分子結合的DP細胞分化為CD4+T細胞;而不能與MHC-抗原肽結合或親和力過高的DP細胞則發(fā)生凋亡遭克隆清除。決定T細胞對抗原應答的MHC限制性。

第5章-免疫器官和組織ppt課件②陰性選擇

經過陽性選擇的胸腺細胞表達的TCR與樹突狀細胞和巨噬細胞表面的自身抗原肽-MHCⅡ或Ⅰ類分子復合物結合,導致自身反應性T細胞克隆清除或形成克隆不應答狀態(tài)。決定T細胞自身耐受性。第5章-免疫器官和組織ppt課件第5章-免疫器官和組織ppt課件

發(fā)育部位表面標志細胞類型

被膜下區(qū)

CD4-

CD8-

“雙陰性”

皮質區(qū)CD4+CD8+

“雙陽性”皮質、髓質

CD4+或CD8+

“單陽性”交界處

髓質區(qū)成熟T細胞T細胞在胸腺內的發(fā)育細胞主要表面標志的變化陽性選擇陰性選擇發(fā)育部位表面標志細胞類型T細胞在二、外周免疫器官與組織-T、B細胞定居的場所;組織抗原血液抗原粘膜抗原APC處理提呈抗原

T淋巴細胞

T細胞活化分化成效應T細胞B細胞識別特異性抗原活化分化成漿細胞特異性抗體免疫應答的發(fā)生部位淋巴結脾MALT

二、外周免疫器官與組織-T、B細胞定居的場所;組織抗原血液抗(一)淋巴結

T細胞約占75%,B細胞約占25%

1.淋巴結的基本結構被膜皮質:淺皮質區(qū)—

主要由淋巴濾泡構成,B細胞區(qū)深皮質區(qū)(副皮質區(qū))—

主要含T細胞和樹突狀細胞,T細胞區(qū)

髓質:主要由髓索構成(一)淋巴結第5章-免疫器官和組織ppt課件(二)脾

T細胞:占45%;B細胞:占55%

被膜白髓:T細胞分布:動脈周圍淋巴鞘(PALS)

白髓內靠近中央動脈

B細胞分布:PALS的外周構成的濾泡紅髓

收集來自血液的抗原誘導免疫應答的發(fā)生

破壞衰老紅細胞的場所1.組成2.功能(二)脾T細胞:占45%;B細胞:占55%1.組成第5章-免疫器官和組織ppt課件(三)粘膜伴隨淋巴組織

(mucosal-associatedlymphoidtissue,MALT)

指存在于呼吸道、腸道和泌尿生殖道粘膜上皮下的散在淋巴組織和一些帶有淋巴濾泡的器官化的淋巴組織。

鼻相關淋巴組織(NALT)支氣管相關淋巴組織(BALT)腸伴隨淋巴組織(GALT)包括:扁桃體、增殖腺、闌尾和派氏集合淋巴結(Peyerpatches)(三)粘膜伴隨淋巴組織鼻相關淋巴組織(NALT)支氣管相關AntigenentersnodeinafferentlymphaticYYYYYYYYYYYYYYYYYYBcellsleaveblood&

enterlymphnodeviahighendothelialvenulesBcellsproliferaterapidlyGERMINALCENTRETransientstructureofIntenseproliferationGerminalcentrereleasesBcellsthatdifferentiateintoplasmacellsRecirculatingBcellsaretrappedbyforeignantigensinlymphoidorgansAntigenentersYYYYYYYYYYYYYYYY三、淋巴細胞歸巢與再循環(huán)

1.歸巢成熟淋巴細胞離開中樞免疫器官后,經血液循環(huán)趨向性遷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組織的特定區(qū)域。

2.淋巴細胞再循環(huán)淋巴細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組織間反復循環(huán)的過程。三、淋巴細胞歸巢與再循環(huán)1.歸巢第5章-免疫器官和組織ppt課件第5章-免疫器官和組織ppt課件

第二節(jié)免疫細胞

一、T淋巴細胞(T細胞)胸腺依賴性淋巴細胞(thymus-dependentlymphocyte)外周血:約占淋巴細胞總數(shù)的65%~75%

胸導管:高達95%以上第5章-免疫器官和組織ppt課件(一)TCR-CD3復合物TCR:T細胞抗原受體(T-cellantigenreceptor)

T細胞表面特異性識別抗原的結構。CD3:傳遞T細胞活化信號。ζ鏈:同質二聚體,幫助活化信號的傳導。(一)TCR-CD3復合物TCR:T細胞抗原受體(T-c1.TCR(1)分類TCRαβ

主要分布于外周血

TCRγδ

主要分布于皮膚和粘膜膜外區(qū)—V區(qū)和C區(qū)跨膜區(qū)胞漿區(qū)(2)肽鏈構成1.TCR(2)肽鏈構成2.CD3分子(1)組成γ鏈(1條)、δ鏈(1條)、ε鏈(2條)

均含Ig樣功能區(qū)和免疫受體酪氨酸激活基序

(immunoreceptortyrosine-basedactivationmotifs,

ITAM)。

(2)功能①參與T細胞發(fā)育過程中的TCR的膜表面表達;②介導TCR與抗原接觸后產生的活化信號的傳遞;③成熟T細胞表面的表面標志,用于成熟T細胞的檢測。

2.CD3分子3.ζ鏈(1)組成特點每條ζ鏈含有三個ITAM序列;胞外區(qū)較短(9個氨基酸殘基),胞漿區(qū)較長(113氨基酸殘基)。(2)功能有助于TCR-CD3復合體啟動的信號的最大轉導。

3.ζ鏈第5章-免疫器官和組織ppt課件1.CD4分子和CD8分子

(1)CD4:CD4+T細胞約占65%

組成:由單體肽鏈組成,胞外部分含有4個Ig樣

的功能區(qū)(二)T細胞其它主要表面膜分子

功能

協(xié)同受體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受體

鑒定T細胞亞群(CD4)的標志1.CD4分子和CD8分子

(1)CD4:CD4

協(xié)同受體①CD4分子和TCR結合于同一MHC-Ⅱ-抗原肽復合物—

CD4分子與MHC-Ⅱ類分子結合,TCR與抗原肽結合;②CD4分子增加TCR對MHC-Ⅱ類分子提呈的抗原的敏感性;③促進TCR識別抗原后的TCR-CD3復合物介導的信號轉導作用。

協(xié)同受體(2)CD8:CD8+T細胞約占35%CD8分子與MHC-Ⅰ類分子的α2功能區(qū)結合,可增加TCRαβ對MHC-Ⅰ類分子遞呈的抗原的敏感性;促進TCR識別抗原后的TCR-CD3復合體介導的信號轉導作用。組成:由α鏈和β鏈或α鏈和α鏈組成,每條鏈的胞外部分均含有一個IgV區(qū)樣的功能區(qū)。

功能協(xié)同受體鑒定T細胞亞群(CD8)的標志。(2)CD8:CD8+T細胞約占35%CD8分子與MHC-Ⅰ

2.CD2分子又稱LFA-2(lymphocytefunctionassociatedantigen-2,淋巴細胞功能相關抗原-2)和E受體(綿羊紅細胞受體)。(1)組成:單一肽鏈(2)分布:成熟T細胞、雙陽性胸腺細胞、部分雙陰性胸腺細胞及NK細胞。活化T細胞表達水平升高。(3)配體:LFA-3(CD58分子)

(4)功能:介導T細胞與抗原遞呈細胞間的粘附作用,刺激T細胞非特異性活化;介導胸腺細胞的發(fā)育成熟。

2.CD2分子又稱LFA-2(lymphocyt

3.LFA-1(淋巴細胞功能相關抗原-1)

整合素家族成員(1)組成:α鏈1條,β鏈1條(2)分布:全部白細胞,活化T細胞增加表達(3)配體:ICAM-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1,細胞間粘附分子1,CD54)

(4)功能:介導T細胞的移行;在T細胞同APC或靶細胞間起粘附作用。3.LFA-1(淋巴細胞功能相關抗原-1)

4.CD28分子和CTLA-4(cytotoxiclymphocyteantigen-4,CD152)

(1)組成:同質二聚體,每條鏈含一個IgV樣功能區(qū)

(兩者同)。(2)配體:B7分子(兩者同)。(3)分布:CD28分子—

主要表達于人外周T細胞;

CTLA-4分子—

表達于活化T細胞。(4)功能:CD28分子與表達在APC上的B7分子結合,為初始T細胞提供協(xié)同刺激信號,促使

T細胞活化和增殖。

CTLA-4分子同B7分子結合提供抑制信號給化T細胞,阻止T細胞的增殖,限制T細胞分泌IL-2。4.CD28分子和CTLA-4(cytotoxicl第5章-免疫器官和組織ppt課件

5.CD40L(CD40

ligand,又稱gp39分子)(1)分布:活化T細胞表面的糖蛋白。(2)功能CD40L同APC表面的CD40結合,信號給活化T細胞;活化APC表達B7分子;

T細胞表面的CD40L與B細胞表面的CD40相互作用,產生Ig類轉換。

5.CD40L(CD40ligand,又稱gp39分子)6.絲裂原受體如刀豆蛋白A(ConA)受體,植物血凝素(PHA)受體。7.其它表面分子包括細胞因子受體(IL-1R,IL-2R,IL-4R,IL6R,IL-7R)和誘導凋亡的FasL(CD95L),分別與相應的細胞因子和Fas(CD95)相結合。6.絲裂原受體7.其它表面分子第5章-免疫器官和組織ppt課件(三)T細胞亞群及其功能按表達TCR類型不同

按對抗原應答所處狀態(tài)不同:初始T細胞、活化T細胞和記憶性T細胞1.分類γδT細胞αβT細胞1.分類γδT細胞αβT細胞按CD分子不同按功能不同αβT細胞CD4+T細胞CD8+T細胞輔助性T細胞(Th)細胞毒性T細胞(CTL或Tc)抑制性T細胞(Ts)按CD分子不同按功能不同αβT細胞CD4+T細胞CD8+T細

γδT細胞分布:大部分分布于粘膜伴隨淋巴組織;

生物學功能細胞毒作用:介導粘膜局部細胞性免疫應答免疫調節(jié)作用:釋放細胞因子(IL-2、IL-3、

IL-4、INF-γ、GM-CSF等)

促B細胞分化、產生抗體;活化單核-巨噬細胞;損傷粘膜的修復作用:NKG2D與MIC-A和

MIC-B(損傷粘膜細胞)結合受損粘膜細胞凋亡,被正常細胞代替。γδT細胞生物學功能細胞毒作用:介導粘膜局部細胞性免疫應答αβT細胞和γδT細胞的比較αβT細胞和γδT細胞的比較

①CD4+T細胞

CD表型:CD3+CD4+CD8-,主要為Th細胞亞群

識別抗原時受MHC-Ⅱ類分子限制

通過分泌細胞因子發(fā)揮效應功能

CD4+T細胞(部分)也具有細胞殺傷功能作用特點識別抗原時受MHC-Ⅱ類分子限制作用特點

②CD8+T細胞

CD表型:CD3+CD8+CD4-,主要為CTL細胞亞群

識別抗原時受MHC-Ⅰ類分子限制

免疫調節(jié)作用,如釋放IFN-γ、TNF-α和TNF-β等細胞因子

具有細胞殺傷功能作用特點識別抗原時受MHC-Ⅰ類分子限制作用特點①Th細胞依據產生細胞因子的不同區(qū)分為Th1

和Th2Th1細胞主要分泌IL-2、IFN-γ和INF-βTh2細胞主要分泌IL-4、IL-5、IL-6和IL-10功能功能①Th細胞依據產生細胞因子的不同區(qū)分為Th1Th1主要輔助細胞免疫效應

a.活化巨噬細胞,抗胞內寄生微生物

b.誘導B細胞活化,分泌調理性抗體

c.活化CTL免疫調節(jié)作用如IFN-γ可促進Th0細胞向Th1細胞分化主要輔助體液免疫效應

a.誘導B細胞活化、分泌中和性抗體

b.通過活化補體等方式抗胞外寄生微生物免疫調節(jié)作用如IL-4可促進Th0細胞向Th2細胞分化功能Th1細胞Th2細胞主要輔助細胞免疫效應主要輔助體液免疫效應功能Th1細胞Th2第5章-免疫器官和組織ppt課件第5章-免疫器官和組織ppt課件第5章-免疫器官和組織ppt課件第5章-免疫器官和組織ppt課件②CTL(TC)細胞特點:具有MHC-Ⅰ類分子的限制性功能:細胞毒作用,免疫調節(jié)機制釋放細胞毒性蛋白:穿孔素,顆粒酶誘導細胞凋亡CD8+CTLCD4+CTL主要通過自身表達的FasL介導殺傷表達Fas分子的靶細胞

清除分泌自身抗體的B細胞②CTL(TC)細胞特點:具有MHC-Ⅰ類分子的限制性功能:③Ts細胞(suppressorTcell)具有抑制免疫應答作用的細胞,如Tr,Th3細胞。③Ts細胞(suppressorTcell)具有抑制第5章-免疫器官和組織ppt課件

初始T細胞、活化T細胞和記憶性T細胞初始T細胞是沒有接受過抗原刺激的成熟T細胞活化T細胞是執(zhí)行機體免疫效應功能的細胞記憶性T細胞維持機體免疫記憶功能初始T細胞、活化T細胞和記憶性T細胞初始T細胞是沒有接受過初始T細胞與記憶性T細胞的特性比較初始T細胞與記憶性T細胞的特性比較2.NK1.1+T細胞(1)表面分子:NK1.1分子、TCR-CD3復合體(2)分布:骨髓、肝和胸腺(3)組成:CD4-CD8-T細胞(多數(shù)),CD4+T細胞(少數(shù))(4)識別抗原特點:識別由CD1分子遞呈的脂類和糖脂類抗原,不受MHC限制。(5)生物學功能:

①免疫調節(jié)作用分泌IL-4IFN-γ:Th0Th1②細胞毒作用—

殺傷腫瘤細胞

Th0Th2參與體液免疫應答IgE類轉換趨化因子:MCP-1α,MIP-1β2.NK1.1+T細胞分泌IL-4IFN-γ:Th0

NKT細胞是聯(lián)系固有免疫和獲得性免疫的橋梁固有免疫DCNKTNKIL-2獲得性免疫活化IFN-γIFN-γNKT細胞是聯(lián)系固有免疫和獲得性免疫的橋梁固有免疫

二、B淋巴細胞(B細胞)(一)BCR復合體

1.組成BCR(mIg)功能:特異性識別抗原意義:B細胞的主要標志,成熟B

細胞主要表達mIgM和mIgDIgα(CD79a)Igβ(CD79b)結構特點:各含一個ITAM結構功能傳導BCR同抗原結合產生的活化信號(為主要信號傳導分子)

參與mIg合成后的轉運和表達。二、B淋巴細胞(B細胞)1.組成BCR(mIg)功能:特第5章-免疫器官和組織ppt課件(二)B細胞其它主要表面膜分子

1.CD19和CD21分子(1)B細胞協(xié)同受體:CD19,CD21(CR2),

CD81(TAPA-1)增強BCR識別抗原產生的信號:補體系統(tǒng)活化

C3d片段與Ag結合同CD21和BCR結合協(xié)同受體與BCR交叉連接增強BCR識別抗原產生的信號。

B細胞重要標志,表達于前B細胞到成熟B細胞各發(fā)育階段。(2)功能(二)B細胞其它主要表面膜分子(1)B細胞協(xié)同受體:CD1CD21(C3dreceptor)CD19CD81(TAPA-1)IgaIgbCD45TheBcellco-receptorTheBcellco-receptorCD21CD19CD81IgaIgbCD45TheBce

2.CD40分子—TNF受體家族成員

(1)分布:B細胞、巨噬細胞和樹突狀細胞等。

(2)生物學功能①同CD40L(活化T細胞)結合促B細胞對TD-Ag應答;②誘導Ig同種型的類別轉換;③同BCR交叉連接,再通過與T細胞直接接觸維持生發(fā)中心B細胞的存活。2.CD40分子—TNF受體家族成員

3.Fc受體

(1)組成:主要為FcγRⅡ-B1分子,含一個ITIM

(immuno-receptortyrosine-basedinhibitorymotifs)基序。

(2)功能:FcγRⅡ-B1+IgG抗體(可溶性的)結合,抑制初始B細胞對抗原應答的活化。

3.Fc受體第5章-免疫器官和組織ppt課件

4.補體受體(1)組成:CR1(CD35)和CR2(CD21)(2)功能:①CR1+C3b(或C4b、iC3b)

調節(jié)B細胞的活化增殖。

B細胞協(xié)同受體組成分子與iC3b、C3d和C3dg結合促進B細胞活化

EB病毒的受體②CR2②CR2

5.B7分子—

協(xié)同刺激分子

(1)組成:B7.1(CD80),B7.2(CD86)

(2)分布:成熟B細胞—

初始B細胞低表達;

活化B細胞高表達。

(3)功能:高水平表達B7分子的B細胞是有效抗原提呈細胞。6.絲裂原的膜結合分子如LPS受體,與LPS結合后,直接誘導靜息B細胞活化,增殖與分化。5.B7分子—協(xié)同刺激分子6.絲裂原的膜結合分子第5章-免疫器官和組織ppt課件(三)B細胞亞群及其功能

根據對抗原的刺激狀態(tài)

依據CD5分子表達分類初始B細胞活化B細胞記憶B細胞B1細胞(CD5B細胞)—CD5+

B2細胞—

CD5-

(三)B細胞亞群及其功能分類初始B細胞B1細胞(CD5B細表4-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