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集序王羲之‖文體知識
“序言”簡稱“序”,也叫前言,屬實用文體,同“跋”是一類。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薦介紹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說明寫作過程、寫作目的、主要內容或說明一些同書本有關的事情,幫助讀者更好地去閱讀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請他人寫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紹著作外,往往還有一些評價的內容?!捏w知識
作為文章的體裁,序有書序和贈序之分。
書序相當于前言后記,一般是介紹作家的生平或成書過程與宗旨,為閱讀和評價作品提供一定的參考資料,或給以必要的引導,如《蘭亭集序》。而贈序與書序的性質不同,始于唐朝,是臨別贈言性質的文字,內容多是勉勵、推重、贊許之辭,表達離別時的某種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論,闡明某些觀點,相當于議論性散文,如《送東陽馬生序》。
行文脈絡一敘蘭亭盛況——(修禊)之“樂”二抒人生感慨——(死生)之“痛”三記作序目的——(今昔)之“悲”‖課文研讀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第1自然段ɡuǐ介詞結構“于會稽山陰之蘭亭”后置春季的末一個月一種祭禮高高的竹子都縣名映襯、圍繞酒杯排列旁邊樂器繁盛作詩省略動詞賓語舉行的都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之:定語后置的標志和風用來放開、敞開窮盡實在自然萬物值得這修禊:古人于陰歷三月上旬巳日,到水邊洗滌以拔除妖邪。(禊:潔也。)明文徵明《蘭亭修禊圖》集會盛況時間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地點會稽山陰之蘭亭事由修禊環(huán)境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人物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信可
樂
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一修禊之“樂”良辰:暮春之初,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美景: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帶左右;佳朋: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樂事:流觴曲水,列坐其次,一觴一詠,足以暢敘幽情;賞心:仰觀,俯察,游目騁懷,極視聽之娛人賢辰良事趣賞心景美情真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蛉≈T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第2自然段助詞,引起下文取消句子獨立性一俯一仰之間之于通“晤”有的人通“取”趨向不一樣一時高興的樣子滿足對…事情到達等到到、及過去附著因指“向之”句自然豈不痛哉!痛什么?!
二死生之“痛”
人之相與,俯仰一世
俯仰之間,已為陳跡(兩種處世,一種情懷:靜者躁者不管生活方式怎樣不同,人總是留戀于有生之樂。)
修短隨化,終期于盡時光易逝世事無常人生短暫痛喜愛某物時厭倦該物時他們陶醉于一時的快樂,追求暫時的滿足。可就一時的滿足和陶醉中,歲月流逝,青春已經不再,而功業(yè)無成,作者自然發(fā)出人生的感慨"曾不知老之將至"。人生就是這樣永無止境地追求滿足而又不斷地厭倦,既充滿了快樂也充滿了無盡的煩惱,怎能不感慨萬分。
回顧由喜到厭的過程時面臨死亡時往昔的盛會已化為歷歷在目的往事,過去曾有的歡樂,已如流水向東而去,這真是“勝景不常,勝筵難再”“好花不常開”,這怎能不讓人黯然神傷。
人總是要死亡,任何有情的生命都無法抗拒時間的無情吞噬。“死亡”是如此強大而無法抗拒,因而個體的生命在它的面前是如此的渺小而脆弱,也無法回避對“死亡”的思考,作者在對“死亡”的觀照中,再次感受到人生之痛。
這種"痛"是痛什么?這是痛惜之情,是對“人生短暫,世事無?!薄叭松喽?,命運難測”的痛惜。作者從不同處世形態(tài)的共性——“情”“懷”出發(fā),抒發(fā)了自己“重死生”的感慨。第3自然段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符契。兩半,可合在一起面對悲傷明白本來一、齊,作動詞。把…看做一樣(相等)未成年而死去的人無根據情趣一個個縱使這次(集會)的詩文"悲"什么?悲夫!
妄作齊彭殤知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后之覽者將有感于斯文悲作序緣由一死生虛誕兩晉政治恐怖,統(tǒng)治集團內部互相傾軋,殘殺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士大夫不滿,普遍崇尚老莊,追求清靜無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學盛行,對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學創(chuàng)作都產生了很復雜的影響。文學創(chuàng)作內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現(xiàn)實的情調很濃。東晉時期,清談老莊玄理的風氣很盛,是玄言文學泛濫之時。
東晉是名士風流的時代。他們崇尚老莊,大談玄理,不務實際,思想虛無,寄情山水,笑傲山野。他們思想消極,行動無為,就像浮萍之于海水,隨波蕩漾,飄到哪里就是哪里。當然,死了就死了,無所謂,因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一死生”“齊彭殤”。
“一死生”“齊彭殤”
王羲之處的時代是政治極為嚴酷、社會極劇動蕩的年代,“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許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殘酷的權力斗爭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務是保全性命。佛教、道教徒總是把生死看得很虛無、很超脫,他們"一死生,齊彭殤",可人不是神仙道人,是血肉之軀,要珍惜生命,士大夫當"兼濟天下",去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正因為“我”對生命是如此的珍惜,因此,“每覽昔者……”?!拔摇北湃耍驗椤拔摇睂ι捏w驗和古人對生命的體驗是何其相似;這里的"悲"不同于上一段的"痛",是對個體之痛的理性思考,是由己悲人,更加深刻感人。
人類社會從古至今邁進了多少年,人類文明的發(fā)展也是今非昔比,但無論世界怎么變化,人類對生命本質(生命、青春、痛苦等等)的體驗卻是一致的,王羲之也正是道出了這種"千古同悲",才如此深深地打動了我們。
人們因歡聚由樂生悲的感慨是屢見不鮮的。俗話說“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大家難得一聚,是快事、樂事;但有聚就有散,分離訣別更容易使人傷懷!再說相聚是困難的、短暫的,分散是容易的,也是長久的。本來這種聚散兩依依的情形已使人感慨萬端,再由此使人聯(lián)想到人生無常、生死相隔,怎不使人悲從中來。
討論:
文章最后一句,“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我們今天讀他的文章,是“后之覽者”,應該有許多新的感悟。結合歷史人物,談談你是怎樣認識王羲之對人生的感悟,你對人生有什么新的體驗?
雖然作者對時光飛逝、人生短暫大發(fā)感慨,但我認為王羲之的人生觀不消極,悲嘆并不等于悲觀。歷史上悲嘆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創(chuàng)造價值的人士,比如曹操、李白。曹操在詩中寫道“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霞,去日苦多”,但這并不妨礙他成為亂世英雄。正是因為他們對人生充滿了執(zhí)著,對歲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嘆。既然“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就應該追求真正的人生之樂。那么,人生的真正之樂在哪里?文章開頭所寫的蘭亭聚會,實際上就形象地回答了這一問題。正因為如此,作者才對這次集會的“成果”倍加珍惜,“列敘時人,錄其所述”。王羲之的文章是“消極其表,執(zhí)著其里”,王羲之在書法上的卓越成就正是他對抗人生虛無的最執(zhí)著的努力?!叭松喽獭睙o論對凡夫俗子,還是英雄偉人似乎都是一個萬古恒新的話題。且不必說《古詩十九首》中的“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飆塵”;也不必說漢武帝的“少壯幾時奈老何”;就是一代偉人毛澤東不也發(fā)出“人生易老,天難老”的感嘆嗎?可以說,“人生苦短”是人類的一種普遍心態(tài)。
那么王羲之對此感慨萬千,有什么不可呢?何況,作者并沒有因人生短促、“人生無?!本妥砩鷫羲?,及時行樂,了此一生,而是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暗含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這在玄學盛行,士大夫普遍崇尚老莊哲學的東晉是難能可貴的。
總結全文:
第一段,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可看出作者快樂的心情和對自然美的熱愛之情。以高潔脫俗的情懷、美好自由的心靈去領悟客觀世界,自然在他的眼里就有了活潑的生機和靈性。
第二段,深情的人對事物往往有一種敏銳、深刻的感受,對人生更有一份特別的熱愛和執(zhí)著。雖然作者對時光飛逝,人生短暫大發(fā)感慨,但字里行間暗含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
第三段,作者在盡述古人、今人、后人慨嘆人生無常的同時,批判了莊周“一死生”“齊彭殤”的虛無主義,基本基調仍是積極的。
作者由蘭亭盛會寫起,極寫盛會之"樂"??纱蠓裁谰笆⑹?,都極易引發(fā)人的愁思和感慨,面對蘭亭美景,不由得興盡悲來,感慨萬千,進而展開議論,抒發(fā)了"人生苦短,命運難測"的痛惜之情,由己悲人,溝通古今。全文情景交融,文簡而意深,不愧為千古名篇。
對晉代文人的思考
正是在人的覺醒的人文思潮里,魏晉人在表面看似頹廢、消極、悲觀的死亡感慨中,深藏著他們對人生、生命強烈執(zhí)著的追求和留戀,可以說是一種源自于死亡意識的“悲愴的美麗”。作者摒棄香艷,只寫山、水、林、竹、天、風而已,極力營造一種素淡、雅致的格調。這樣的山水,正可以韜養(yǎng)寧靜淡泊的心性,文字格調的淡雅正是作者人格性情的體現(xiàn)。
“山水”是我們這個民族長期以來精心塑造的人格精神或人格理想的標尺。當我們在現(xiàn)實中受到塵世生活韁繩枷鎖束縛之時,“山水”便成為我們心靈世界的最后皈依。在這個意義上本文之“樂”,固然在于良辰、美景、賞心、樂事,更在于蘭亭雅集這樣一種簡潔、寧靜的詩意人生的逼真呈現(xiàn)——這才是作者“樂”之根源。
本文三個特點:一、立意高遠,蘊藉深長
作者善于借題發(fā)揮,從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動談到了他的生死觀,并以此批判了當時士大夫階層中崇尚虛無的思想傾向,使全篇在立意上顯得不同凡響。二、文筆洗練,自然有致
本文僅325字,文中先記蘭亭之會的概況,而后就死生問題發(fā)表議論;雖是書序,卻以抒情筆調出之,淋漓滿紙,美不勝收;加以文筆洗練,自然有致,更足以發(fā)人深思。1.寫景。如以“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寫山,以“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寫水,短短的16個字就將蘭亭四周的景色寫盡,渲染了清幽的氣氛,使人心曠神怡。2.敘事。如“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記的是亭中游宴的情形,所用皆普通詞匯,極少形容語,卻將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