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七章、封建社會以及戰(zhàn)國后中國
社會性質的問題》《第七章、封建社會以及戰(zhàn)國后中國社會性質的問題》「篇一」中國文化的特征:第一,中國文化具有延綿不絕,體系完備的特點中國文化經過漫長的歷史年代不斷自我完善,于坎坷跌宕中創(chuàng)新發(fā)展,雖多有曲折和磨難,卻從未中斷。同時,由于歷時久遠,文化體系完備,文化的各個方面成就斐然,無論是制度文化、風俗文化還是文學、史學、哲學、教育等都十分發(fā)達,且各代均有所發(fā)展,各文化門類的發(fā)展保持完整連續(xù)的階段性形態(tài)。第二,中國文化具有“倫理型”的特點中國古代社會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賴建立在宗法制度基礎上的倫理觀念而加以維系的。高度重視倫理道德學說,并將倫理道德滲透到意識形態(tài)的各個分支中去,滲透到人們的社會生活、思想意識和行為規(guī)范中去,是中國傳統(tǒng)的做法,也是維系社會安定的重要因素。這種“倫理型”文化教育人們“為理想而獻身”,頌揚高尚的情操和名節(jié)。每當國家民族危急之際,總有一批志士仁人慷慨赴國難,不惜舍身取義,馬革裹尸。歷史上,精忠報國的岳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不辱君命持節(jié)牧羊的蘇武等就是其中的典范。第三,中國文化的包容性很強,廣收兼蓄,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中國文化是在特殊的地理條件下,半封閉的環(huán)境里,主要由以漢族為主的國內各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的。在農耕民族與游牧民族的長期交往中,通過遷徙、和親、互市等方式,互攝互補,彼此交融。中國文化在古代長期領先于周邊地區(qū)和國家,中國文化中的精髓,如漢字、儒學經典、典章制度、禮法制度,以及農業(yè)手工業(yè)技藝等都曾久遠地影響周邊,這種文化上的“高勢位”并不影響對外來優(yōu)秀文化的吸收,但這種吸收不僅是有選擇的,而且將是中國化的。這種對外來文化吸收和改造能力的強盛,是其生命力旺盛的生動體現。第四,中國文化具有務實的精神和崇尚中庸的特征務實是農人的基本特點,不務實則無以收獲,在文化上自然強調實用,中國古代與生產、生活直接有關的學科受重視而發(fā)達,如農學、天文(歷法)學、醫(yī)學等傳統(tǒng)學科成果豐碩,許多領域在當時處于世界領先位置。中國文化的精髓是儒家的思想,中庸之道是儒家倡導的重要主張之一。中庸之道被認為是中國式的智慧特征,體現在政治上裁抑豪強,平均權力和田產;體現在文化上,則是在多種文化相匯時,能異中求同,求同存異;體現于風俗,則不偏不頗,同于一體。第五,中國文化具有重人事輕宗教,重現實輕來世的特點中國農業(yè)民族務實的精神、務實的性格體現在許多方面,文化上重人生、講入世的人文傳統(tǒng)尤為重要。中國人雖然敬宗祭祖極為隆重,宗法制度極為嚴密,但對鬼神則采取敬而遠之的態(tài)度,孔子罕言鬼怪的思想具有代表性,相信人是萬物之靈,人是世間最寶貴的東西。儒家強調現世的功名,把通過正常途徑獲取功名利祿、榮華富貴作為終身奮斗的目標,鄙視投機取巧和玩弄陰謀詭計的小人,體現了中國人重現實重人事的精神。當然,中國重人事并非尊重個人價值,而是強調人對宗族和國家的義務,強調人對國君的效忠。對古代宗教,中國文化兼收并蓄,在百余種曾經流傳過的各式各樣的宗教中,佛教與道教是古代中國宗教的主體。與許多地區(qū)和國家不同的是,宗教并沒有主宰中國的一切,中國也從沒有陷入宗教迷狂。科舉制度對中國文化的影響:積極:(一)科舉的平民化效果對文化的發(fā)展有積極影響科舉考試制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真正面向全民的,具有一定平等競爭性的選官取士制度,是中國古代用人選拔制度一次重大飛躍,其進步性體現在科舉的平民化效果,即科舉的開放性、公正性??婆e制在形式上的平等、公正創(chuàng)造出一個空前偉大的精神激勵給廣大人民以“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幻想。為草野寒竣人士開辟登進之途,增加了社會內部的流動性,消解了社會內部的張力,打破了豪門士族壟斷選官的局面。(二)科舉制度的平等、公正帶來了中國封建社會文官政治的成熟上下階層的分子通過科舉制不斷的合法對流,從而阻止了權利的世襲化,并帶來社會的進步。它不僅使我國產生出了一大批善于治國安邦的名臣、名相和雄才大略的政治家,更重要的是使中國的文官政治日益成熟,從而催生出了眾多有杰出貢獻的思想家、文學家、教育家,他們作為中華民族的英才,對中國文明的發(fā)展有極其深遠的影響。(三)科舉制度對文化思想的凝聚整合起著重大的作用中國的文化在幾千年間未曾中斷的持續(xù)下來,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因于中國的科舉制度,特有的文官政治。文官政治樹立了一個與自身高度適應的社會政治思想——儒家思想,并通過文官選拔使之成為知識分子的共同信仰,進而傳導向整個社會,形成一股統(tǒng)一的民族國家所必須的精神凝聚力。(四)科舉制度有利于文化的普及與傳承在科舉考試制度下,功名、地位與權利的獲取,是需要社會成員以獲取這個社會的主流知識文化為基礎的,科舉制度極大地激發(fā)了人們勤奮讀書的熱情。科舉考試是取士的制度,學校教育是養(yǎng)士的法則。學校是科舉階梯的第一級。學校教育與科舉考試整合為一條龍,學??婆e化,科舉學?;?,這就使文化教育得到了較全面的普及。消極:1.科舉制度下“八股取士”的弊端,抑制了中國學術文化的創(chuàng)新科舉制度發(fā)展到明清時代,實行八股取士,考試形式越來越程式化、格式化,最終形成“八股文”。八股文是一種非??贪褰┗奈捏w,限定論題、格式等。它極大地束縛了人們的思想,泯滅了人們的個性,銷蝕了人們的創(chuàng)造力。考生不能自由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也無法展示自己的才華,只能熟讀四書五經以應付科舉考試。2.科舉制度下考試內容狹窄單一的弊端,阻礙了中國自然科學的進步科舉考試的內容狹窄單一,不外四書五經,而且只能為“圣賢”作注,不能越雷池一步??婆e考試在內容上基本把自然科學排除在外,這使得資本主義“分權時代”到來、相應的“分科之學”(西方科學的基本特征)開始主導世界科學發(fā)展潮流的時候,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中華民族卻無法展現自己的聰明智慧。因此,明清以后中國科技大大落后于西方,科舉制或許是難辭其咎的。3.科舉制度“學而優(yōu)則仕”的官本位弊端,扭曲了知識分子的價值取向“學而優(yōu)則仕”的價值取向使得人們認為受教育、讀書的目的只是為了做官,科場功名往往成為讀書人的原動力和畢生追求。“學而優(yōu)則仕”的政治制度和價值取向也極大地縮小了中國知識分子的思維空間?!兜谄哒?、封建社會以及戰(zhàn)國后中國社會性質的問題》「篇二」導論一、釋“中國”“中”飄揚的旗幟,又引義為空間上的中央?!皣痹赋且??!爸袊背趿x是“中央之城”,即周天子所居京師(京都)(中國,京師也)中國有多種引申,一如諸夏列邦,二如國境之內,三如中等之國,四如中央之國。印度稱中國為“支那”,意謂“文物之國”。4一個朝代自稱“中國”,始于元朝。二、釋“中華民族”從時序劃分,有原始民族,古代民族,現代民族。其核心單字“族”,原義“矢鋒”(箭頭),引申為眾?!爸腥A”是“中國”與“華夏”的復合詞之簡稱,較早出現于華夷混融的魏晉南北朝。由“民族”和“中華”組成復合詞,出于晚清。1905年孫中山組建同盟會,其誓詞有“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一語,是對朱元璋討元檄文口號的襲用。三、釋“文化”“文明”“文”原指各色交錯的紋理,“化”指二物相接?!拔摹迸c“化”的配合使用,首見于《易?賁卦》的《象傳》“文化”構成整詞,始于西漢末年經學家劉向的《說苑?指武》??傊鳛檎~的“文化”是“文治”與“教化”的合稱。“文化”獲得現代義,是在日本人以此詞對譯西洋術語的過程中開始的。4文明:從人類的物質生產(尤其是對火的利用)引申到精神的光明普照大地。5進入文明階段的標志有三:文字發(fā)明與使用,金屬工具發(fā)明與使用,城市出現。文化作為內涵豐富的多維概念被眾多學科所探究,闡發(fā),開端于近代歐洲。7文化的本質內蘊是自然的人化。文化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包括這四種層面的文化是廣義文化。精神文化是狹義文化。五、中國文化的生態(tài)環(huán)境1地理環(huán)境2經濟土壤。延綿久遠的中國文化大體植根于農耕與游牧這樣兩種經濟生活的土壤之中。以年降水量400毫米線為界,中國約略分為濕潤的東南和干寒的西北兩大區(qū)域。西極大漠的萬里長城,大體上與這條年降水量400毫米線重合,是農耕文化與游牧文化的邊界線。3社會結構宗法制孕育于商代,定型于西周。第一,政治權力和經濟產權的繼承,普遍遵循父系的單系世系原則。第二,由血緣紐帶維系著的宗法組織一一家族長盛不衰。第三,族權與政權結合4國際條件七、中國文化的世界地位中國文化的特質:人文傳統(tǒng),倫理中心,尊君重民,中雁協(xié)和,延綿堅韌由于地域、種族、文化等方面的原因,長期以來在東亞形成了一個以中國為中心的“漢字文化圈”,它包括朝鮮半島、日本列島、越南以及東南亞、蒙古高原、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區(qū)。八、中國文化史分期前文明期:猿人到大禹傳子。文明奠基及元典創(chuàng)制期:夏、商、西周至春秋、戰(zhàn)國3一統(tǒng)帝國文化探索、定格期:秦漢胡漢、中印文化融合期:魏晉南北朝至唐中葉5近古文化定型期:唐中葉至明中葉東西文化交匯至現代轉型期:明末至今中國文化史上發(fā)生過三次轉折:春秋戰(zhàn)國之際、魏晉南北朝之際、唐宋之際、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新舊轉換第一章中國文化的發(fā)祥一、中國人的起源從體質人類學考察,世界上的人類分為黃種人(蒙古人種)、白種人(歐羅巴人種)、黑種人(尼格羅人種)三大類別?!芭f石器”和“新石器”的區(qū)分,主要是在于先民使用的石器工具制作的精細程度。在距今12000年左右,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與舊石器時代的打制石器不同,新石器時代的人類開始使用磨制石器,除此之外,農業(yè)、養(yǎng)畜業(yè)和陶器制作也都是新石器時代的重要標志。仰韶文化(彩陶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屈家?guī)X文化龍山文化(黑陶文化)二、原始農業(yè)與畜牧業(yè)北京人洞穴內灰燼厚達6米,表明至少在50萬年之前,華人先祖已經熟練地用火與貯火。小麥、粟子(小米)、水稻、大豆、茶、柑橘、梨、李、梅、荔枝、龍眼等作物都被公認為原產于中國。傳說中的堯、舜、禹是父系氏族社會后期部落聯盟的領袖。三、初民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包括自然崇拜和靈物崇拜、圖騰崇拜、生殖崇拜、祖先崇拜幾大類。2東方尚鳥尚鳳,東南尚蛇、中原尚龍、西南尚虎原始宗教在發(fā)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一些以謀求控制自然力為目標的儀式,這便是巫術。四、傳統(tǒng)視野中的“黃金時代”1中原大地上生活著三個主要的部落族團:一是華夏集團(又稱河落集團)主要活動在華夏中游的中原地區(qū),以北部的黃帝和南部的炎帝為首;二是東夷集團(又稱海岱集團)主要活動在黃河下游及東部沿海地區(qū),以蚩尤為首,另有少昊氏、高陽氏、有虞氏等;三是苗蠻集團(江漢集團),主要活動在南方長江、漢水流域甚至更遠的地區(qū),以祝融為首。按照儒家的說法,堯、舜、禹三代是“大道之行”的“大同”時期。3大禹傳子之后,中國進入了一個“天下為家”的“小康”時代。第二章青銅時代周代分為西周和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和戰(zhàn)國兩個時代。青銅器在中國的使用,約相當于從夏代至春秋戰(zhàn)國之交,經歷了約1500年,習慣上將這一時段稱為中國的“青銅時代”。一、文明的初現20世紀末完成的“夏商斷代工程”的目的是揭示夏商周的精確年代。該工程1996年啟動。二、青銅器及三代的物質文明青銅器主要有以下幾類:飪食器:如鼎(出土青銅器型制最大的司母戊大方鼎為青銅禮器的代表)酒器和水器:如爵、尊、缶等兵器:如戈、矛、劍、盾、胄等生產工具:如耒、耜等樂器:如鐘(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青銅編鐘65件,為世界樂器史上的奇觀。三、文字的早期形態(tài)中國古來即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目前所見中國正式的古文字,最初發(fā)現于商代今日所見到的商朝文化最多的是甲骨文,因刻于龜甲、獸骨上,故稱“甲骨文”;因其內容為卜問記錄,故又稱“甲骨卜辭”。大致分為敘辭、命辭、占辭、驗辭等四部分。古代稱銅為金,鑄刻在銅器上的銘文即稱“金文”,或稱“吉金文字”。四、三代的天命觀念和人文傳統(tǒng)1商人也頻繁祭祀祖先神,形成“周祭制度”,周人實行的是所謂“昭穆之制”。2天命觀:一是對“德”的強調,二是對“民”即“人”的重視。五、禮樂制度與社會生活與宗法制相關連的是封建制,這里的“封建”是“封土建國”的簡稱,指帝王按照宗法的等級秩序分封諸侯。周禮包括吉禮、兇禮、賓禮、軍禮、嘉禮(古代婚禮屬于此類)等。3所有的貴族以禮、樂、射、御、書、數“六藝”為基本人生修養(yǎng)。第三章元典時代文化的多元走向中國歷史上的“元典時代”,大約相當于東周及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一、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文化變革春秋戰(zhàn)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重大的社會變革和文化轉折時期。“禮崩樂壞”一是表現為舊禮制的廢止,二是表現為禮制的下移,即使用者身份等級界限的打破。二、士的崛起與私學的出現巫、史、祝、卜是第一批較正式的文化人。春秋末期以后,士逐漸成為知識階層的通稱。最著名的“養(yǎng)士”貴族是齊國的孟嘗君、趙國的平原君、魏國的信陵君、楚國的春申君。與昔日的巫史和同時代的其他階層相比,士在一定程度上掙脫了身份羈絆,形成新的品格:(1)胸襟博大,以天下為己任(2)政治參與意識強烈(3)道德自律嚴格三、百家爭鳴與元典創(chuàng)制孔子:有教無類孟子:人性善荀子:人性惡2墨家:最富于宗教性質3道家:老子、莊子法家:“變法”與“專制”管仲、子嚴、李悝、吳起和商鞅5戰(zhàn)國時期陰陽五行說的代表人物鄒衍中國的元典時代大約相當于東周,中國文化元典一一《詩》《書》《禮》《易》《春秋》等儒家“六藝”及《論語》《墨子》《老子》《孟子》《莊子》《韓非子》等其他諸子著作。五、尊君重民的政治倫理先秦民本思想的基本內涵可歸納為:其一,肯認民的地位和作用其二,認識到君依賴民,民制約君的君民關系其三,進而提出處理君民關系的理論構架(民為邦本,才能尊君)六、先秦時期的區(qū)域文化管仲、孔丘、墨翟、孟軻、孫武、鄒衍等巨子誕生于齊魯。戰(zhàn)國初,韓、趙、魏三家分晉,故稱“三晉”,地括今山西全境及河南中北部、河北中南部。秦文化的特色是功利主義鮮明。4楚文化的特色是長于幻想玄思。第四章帝國時代的文化大一統(tǒng)一、專制帝國的文化模式所謂“大”,就是尊重,重視。所謂“一統(tǒng)”,即“萬物之本皆歸于一”,本指諸侯天下皆統(tǒng)一于周天子,后世經解也借以指普天之下在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同化一致2秦漢是郡縣制政策:書同文、車同軌、度同制、行同輪、地同域(廢除西周以來的封邦建國制,打破地區(qū)壁壘,又通過大規(guī)模移民,開發(fā)邊境,傳播中原文化)、修秦律二、漢文化對秦、楚文化的繼承四面楚歌發(fā)生在安徽境內三、秦漢帝國的國家意識形態(tài)漢朝,為鞏固君主專制,繼續(xù)尋覓統(tǒng)治思想。漢初,社會需要休養(yǎng)生息。2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與李斯建議秦始皇焚燒《詩》,他們都為了主禁絕異端,維護帝王一統(tǒng)意志。他們兩位都是在專制一統(tǒng)帝國建立后設計“大一統(tǒng)”思想體系。其核心為君權神授。四、經學與經今古文之爭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的差別:第一,經書的文字、版本、篇目不同第二,二者的學術取向不同第三,二者所尊崇的圣賢對象不同第四,二者學風不同五、帝國文化的固守和外拓農耕文化與游牧文化之間的沖突,是世界文明史的最大主題。秦漢帝國同時采取靜態(tài)與動態(tài),固守與外拓的兩手政策,前者的標志是修筑長城,后者的標志是開辟絲路。六、佛教傳入和道教創(chuàng)立佛教的創(chuàng)始人是喬達摩?悉答多。它領悟到苦、集、滅、道“四謗”以及“十二因緣”。白馬寺是中國第一座佛教寺院,故稱中國佛教“祖庭”。3道教的基本信仰一一“道”被釋作宇宙本原。七、文史創(chuàng)作和科技成就秦漢帝國以農業(yè)立國,重本抑末,農業(yè)技術和農學理論都達到相當高度。包括一人一牛、隔年輪種、對糧、菜、桑、麻的栽培過程的詳細敘述、水利。2東漢末年張仲景著《傷寒論》奠定了中醫(yī)治療學的基礎。第五章胡漢、中印文化的融合一、魏晉之際的文化變革經學和名教衰頹,是魏晉以來文化轉折的一大標志。“非湯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輕賤唐虞而笑大禹”成為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化主潮。所謂“名教”,即以正名定分為主要內容的禮教。王國維將春秋戰(zhàn)國視為中國古代學術的“能動時代”,將兩漢視為“思想凋敝”的時代,將六朝至唐代視為“受動之時代”。5魏晉至中唐間,亦是一個民族大融合期。強宗大姓與地域的結合十分明顯,郡望和氏族譜在當時成為重要的文化要件。大姓如壬眼琊王氏、穎川庾氏、誰都桓氏、太原王氏、弘農楊氏、隴西李氏、渤海高氏之類,先后掌握軍政大權。二、玄學與魏晉風度玄學成為魏晉時期的主要哲學思想?!独献印贰肚f子》和《周易》“總謂三玄”玄學在魏晉南朝,成為豪門高族借以自矜并沉潛其中的意識形態(tài),也是中國學術史上繼先秦諸子學和兩漢經學之后的第三次學術高峰。3一般認為,魏晉玄學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正始時期第二,西晉“竹林七賢”時期(竹林七賢: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咸、王戎)第三:東晉、南朝時期,玄佛合流。玄學開辟了一個思辨時代:通、難、勝、屈,清談風格。5這還是一個放誕不羈,個性解放的時代?!爸窳制哔t”之一的劉伶做有《酒德頌》蔑視禮教,曾經長醉60天以拒絕與司馬氏合作。這些狂羈怪誕的行為風尚,即史上所謂的“魏晉風度”。三、胡、漢文化的融合互補對于胡文化來說,拋棄舊質,以適應新的農業(yè)文明環(huán)境是首當其沖的急務。2胡文化“漢化”通常通過兩個渠道進行第一個途徑,是由胡人統(tǒng)治者采用漢族統(tǒng)治的組織形式,推廣儒學。第二個途徑便是入遷內地的胡人在“與華民錯居”的情勢中,不僅“語習中夏”,“多知中國語”,而且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漢族儒士改造胡文化的主要途徑是以胡族上層為中介,倡導儒學,建設漢式政權組織以及以農業(yè)社會相適應的經濟制度,倡興文教。隋唐時期的漢族,是受容了鮮卑等胡族的新漢族。隋唐皇室便有胡族血統(tǒng),如隋煬帝楊廣、唐高祖李淵的母親,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四、南北文化的差異與整合漢代經學嬗變?yōu)槲簳x玄學,其中心區(qū)域在洛陽一帶。秦漢帝國的文化整合以中原文化為本位,大量汲取南方文化的成分;而隋唐帝國的文化整合,則由于“五胡亂華”、南北分治、中原文化的特殊歷史演變,轉而以南方文化為基礎,融匯北方文化。五、佛教華化與三教共弘佛教在魏晉南北朝期間廣泛流播,其重要物化成果有二:其一是寺院的廣為興建,其二是巨型石窟造像(甘肅西部的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崗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佛、道二教在魏晉南北朝的興建,與統(tǒng)治者的大力提倡有關(梁武帝蕭衍)3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的滅佛,與以后的唐武宗李炎,后周世宗柴榮的滅佛,合稱“三武一宗滅佛”,佛教史上稱為“法難”。隋唐時期還是中國佛教宗派創(chuàng)始、成熟的關鍵時期,如三論宗(法性宗)創(chuàng)始于隋唐間的吉藏,法相宗(唯識宗)創(chuàng)始于唐代的玄奘。5玄奘與鳩摩羅什、真諦并稱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6唐朝尊孔子為先圣,顏回為先師,設有太學。六、隋唐盛世與東西方文化交流這一時期達到了中國古典文化的全盛佳境。最為人稱道者,一為西漢的“文景之治”,二為唐太宗貞觀年間的“貞觀之治”。3隋唐盛世的輝煌氣象:京都、帝陵(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唐高祖與武則天合葬的乾陵)、運河隋唐時期,敦煌地區(qū)是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要沖。天寶年間,鑒真和尚東渡日本傳教,被日本人稱為“日本律宗太祖”,“日本文化的恩人”?,F在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就是生動的歷史見證。6科技的傳播是隋唐文化對遠西的主要影響之一。七、科舉制度系統(tǒng)的科舉制度創(chuàng)設于隋,以分科舉士而得名。2唐代明經科主要考帖經和墨義。進士科在考試策論和帖經之外,詩賦成為必考的重要內容。武則天親行殿試,此制后代沿襲。殿試的實質在于“君師合一”。5自隋唐始興至晚清昭廢,科舉制度實行約1300年。八、文史自覺曹丕的《典論?論文》標志文史走向自覺。魏晉間的散文也多有佳篇。諸葛亮的《出師表》情真意切,感人肺腑,所謂“驚人文字,千秋涕淚”。至唐代前期撰《隋書?經籍志》才確定經、史、子、集四部的名稱和順序。4這一時期還出現中國第一部系統(tǒng)的史評專著一一劉知幾的《史通》。5杜佑編纂的《通典》是中國第一部記述典章制度的通史。第六章近古文化的定型一、唐中葉的文化轉折史家普遍認為,“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標志。二、滲透神機的新儒學一一理學理學是一種以儒學為主體,兼收佛教與道教的思想因子。2周敦頤和邵雍是理學體系的開山人物。繼周敦頤、邵雍之后,張載、程顥、程頤真正奠定了理學的堅實基礎。至于張載關于“心統(tǒng)性情”,“天地之性”,“德性所知”等倫理學問題的思索,都成為后來理學家們關切的重大命題。5理學發(fā)展到南宋,朱熹是集大成者。重要的是,朱熹將“理”推繹為政治哲學。7在這里,朱熹提出了精神修煉的方法論。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精神,具體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追求自我實現的人生,二是理學家所推崇的“孔顏樂處”,三是張載在《正蒙?西銘》中提出的“民吾同胞,物吾與也”的命題,四是所謂的“浩然正氣”。三、文化的雅化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韋莊《女冠子》韶華不為少年留,恨悠悠,幾時休??(秦觀《江城子》蘇軾尤為推崇王維,他指出“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四君子:梅、蘭、竹、菊四大書院:嵩陽、樂麓、睢陽及白鹿洞。6米芾以“石癡”著稱。四、俗文化的展開《清明上河圖》出自北宋畫家張擇端之手。仔細察看畫中人物,可以發(fā)現各色人。宋人孟元老所撰《東京夢華錄》,即可與《清明上河圖》相互印證。市民文化的發(fā)展,導致宋代城市出現了迎合市民口味的娛樂場所一一瓦舍,每一瓦舍都有若干專供演出的圈子,史稱“勾欄”。“說話”是宋代民間藝術中頗具影響力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分小說、講史、講經、合生四大家。五、文官政治的建立文官政治的基石――科舉制宋代重視文官政治,與開國君主宋太祖“性好藝文”,宋太宗“銳意文史”大有干系。宋四大書:《太平御覽》,《太平廣記》、《文苑英華》、《冊府元龜》。4在標榜“右文”的宋代,文官待遇之高,地位之隆,為中國歷史之罕見。5臺諫制作為宋代加強中央集權的一種舉措。六、文化中心的南移1靖康俘獲徽宗、欽宗經濟中心的南稱為文化中心的南稱奠定了基礎。北宋大詞人如晏殊、柳永、歐陽修等,都是南人,蘇軾、黃庭堅、秦觀、周邦彥、李清照等,也都游歷于江南。唐至北宋,洛陽成為學術中心,南宋時期轉移至福建。第七章游牧文化與農耕文化的碰撞一、遼、夏、金、元:征服與被征服的二律背反1在許多時候,用武力取勝的一方往往從失敗者的文化里吸取更為豐富的養(yǎng)分,否則勝利者將面臨慘敗的現實,這就是征服與被征服的二律背反。2相對而言,蒙古人的漢化歷程要緩慢得多(例外:忽必烈)二、帝國體制下的中西文化交流從元代開始,中國逐漸形成一個回回族。就中國文化史而言,馬可?波羅歷史地成為元代中西文化交流的象征。三、元曲的興盛宋元南戲和明清傳奇大都以南曲為主要藝術形式。2元曲使中國真正步入戲劇大國的門檻,并享譽世界。四、領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宋元時期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成就最高的時期。北宋科學家沈括提出了地磁影響指南針這一科學論斷?!秹粝P談》3中國是將火藥應用于軍事目的的最早的國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對英宗年間隕石的記載,比西方早700余年。5德國數學家稱秦九韶是“最幸運的天才”,美國科學家薩頓認為秦九韶是“他那個民族,他那個時代,并且確實也是所有時代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在世界數學界,“大衍求一術”被譽為“中國剩余定理”。6《農桑輯要》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官修農書。郭守敬不僅是優(yōu)秀的水利專家,而且是卓越的天文學家。他和王恂、許衡等人共同編制了更為準確的《授時歷》,運用時間長達360年,是中國歷史上使用最久的歷法。元代醫(yī)學的成就令人矚目,發(fā)展為十三科。元代紡織業(yè)最具革命性的變化,是棉花廣泛種植。第八章晚清帝國文化一、古典文化的集成明清兩代,中國古典文化進入總結階段。編纂《永樂大典》、《古今圖書集成》、《四庫全書》。《古今圖書集成》的編纂始于清康熙年間,被康有為稱為“清代第一大書”。3《永樂大典》、《古今圖書集成》屬于類書,《四庫全書》屬于叢書。4在中國文化史上,《永樂大典》確乎是一部最早最大的百科全書。5《古今圖書集成》遂成為現存的搜羅最博,規(guī)模最大的一部類書?!豆沤駡D書集成》雖然絕比不上《永樂大典》、《四庫全書》的規(guī)模,但與約3500萬字的《大英百科全書》比較,仍可稱為煌煌巨帙,因而在國外有“康熙百科全書”之稱。清代樸學脫穎而出,成為乾嘉時期的主導學術。8以故顧氏被稱為樸學的開山大師??陀^而論,清代樸學對古籍文獻的整理與考據工作,對于學術文化的傳承不墜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二、極端皇權與文化專制魯迅將明清時期的文字獄喻為“膾炙人口的虐政”。2明代文網的編織者是朱元璋。明清兩朝大興文字獄,成為中國文化發(fā)展的桎梏。三、理學的嬗變初明時期,是理學的“述朱期”。陳獻章是明代理學家中第一個大膽“通禪”的人物。3王守仁是明代心學的開創(chuàng)者。王學又叫“心學”,因為王守仁把“心”視作第一性的、本原的東西。王守仁“心學”的主旨是“心即理”說和“致良知”說,其實行路徑是“知行合一”。5王學極一時之盛,成為明代中后期的“顯學”。到了泰州學派,這一層意味則更加明朗,并對禮教教條提出某些尖銳的批評和嘲諷,形成一種有悖于綱常名教的異端色彩。功利主義是泰州學派另一富于戰(zhàn)斗性的思想,它直接針對理學禁欲主義。8泰州學派正是這種思潮在中國的早期代表。9顧炎武、王夫之、唐甄四、啟蒙新聲顧炎武明確區(qū)分“國家”和“天下”兩個概念。黃宗羲認為,天下與君主的關系應該是“天下為主,君為客”。3值得注意的是,黃宗羲主張以法制來抑制君權。4黃宗羲提出設學校以監(jiān)督朝政的思想。明清啟蒙浪潮還大力提供實學精神。實用理性是中國文化的的特征之一。徐光啟是明清之際實學思潮的先導人物。清初啟蒙思想家們極力從復興儒學的立場出發(fā),高揚經世致用的旗幟。黃宗羲認為,儒學本質上是經世致用之學。清初另有倡導實學的“顏李學派”,其領袖人物顏元、李垛。五、耶穌會士來華有東西方文化交流當利馬竇等傳教士進入中國時,正值明朝末期。2利馬竇堪稱西方“漢學家”之先驅。湯若望所著《遠鏡說》標志著西方光學正式傳入中國。4至今沿用的陰歷就是崇禎歷法。中國的繪畫、建筑、戲劇、詩歌、陶瓷絲綢及典章文物,風磨于南歐和西歐,被稱為“洛可可藝術”。六、鄭和七下西洋與“遷海令”以游牧民族入主中原的元世祖忽必烈曾發(fā)動遠征日本列島的戰(zhàn)爭,但以失敗告終,這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次以武力征服海外國度的嘗試。2民間流傳的“三保太監(jiān)下西洋”,便是發(fā)生于明朝初期。3鄭和最遠到達非洲東岸和紅海??凇榱苏文康倪h航,一是為了尋找不知所蹤的明惠帝,二是為了向海外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南朝山水詩課件
- 【課件】理財牛金融工程及程序化交易平臺
- 宏觀經濟研究:2025年1月大類資產配置報告
- 單位管理制度展示合集【人員管理篇】十篇
- 中國清潔套裝行業(yè)投資潛力分析及行業(yè)發(fā)展趨勢報告
- 單位管理制度展示匯編【職工管理】
- 2024年上海市《消防員資格證之二級防火考試題庫》必刷1000題及參考答案【考試直接用】
- 單位管理制度品讀選集人力資源管理篇
- 《課程概述教學》課件
- 2025出租車司機勞動合同書范本
- SEMI E37-0298 HIGH-SPEED SECS MESSAGE SERVICES (HSMS) GENERIC協(xié)議原版文件
- 口腔種植病歷書寫格式要求及病歷模板
- 項目施工員安全生產責任制考核記錄
- 第一講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PPT習概論2023優(yōu)化版教學課件
- 便攜式血糖儀管理和臨床操作規(guī)范
- 學校工作總結 學校工作總結美篇標題(15篇)
- 高三后期班級管理方法
- 《Windows 網絡操作系統(tǒng)》-教學教案
- 2023年醫(yī)院招聘護士考試試題及參考答案
- 花籃拉桿懸挑架培訓課件
- GB/T 7597-2007電力用油(變壓器油、汽輪機油)取樣方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