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代謝生理學基礎課件_第1頁
人體代謝生理學基礎課件_第2頁
人體代謝生理學基礎課件_第3頁
人體代謝生理學基礎課件_第4頁
人體代謝生理學基礎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章人體代謝的生理學基礎主要內容:l人體成分

l人體代謝的消化系統(tǒng)

l營養(yǎng)素消化過程

l營養(yǎng)素吸收過程第二章人體代謝的生理學基礎主要內容:1

人體代謝實際上就是指人們的攝食活動開始,一直到最終的排泄,發(fā)生在機體內的一切變化。營養(yǎng)素數(shù)量/t水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56142.52.5合計75表2一個人在一生中代謝的營養(yǎng)素數(shù)量

人體代謝實際上就是指人們的攝食活動開始2

人體代謝

中間代謝:介于營養(yǎng)素的吸收和糞便排泄的中間過程。外代謝:直接與食品的消化

營養(yǎng)素的吸收,

糞便的排泄有關的代謝.

外代謝:直接與食3

一、人體元素

人體內所含元素已達60多種:碳、氫、氧、氮占了96%,其中氧65%,碳18%。(其他元素詳見表3)

第一節(jié)人體成分一、人體元素第一節(jié)人體成分4人體的組成元素元素質量分數(shù)/%主要含有的分子氧65水,有機物碳18碳水化合物,脂質,蛋白質,核酸氫10碳水化合物,脂質,蛋白質,水氮3蛋白質,核酸鈣1.5骨、無機質人體的組成元素元素質量分數(shù)/%主要含有的分子5磷1核酸,碳水化合物中間體,骨無機質硫0.25蛋白質鉀0.2細胞內液鈉0.15細胞外液(血漿,組織液)氯0.15細胞內外液鎂0.05細胞內外液鐵0.006血紅素銅0.0002銅蛋白質錳0.00003輔酶碘0.00004甲狀腺激素鈷-維生素B12磷1核酸,碳水化合物中間體,骨無機質6二、人體所含的主要化合物

無機化合物無機質人體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有機化合物蛋白質脂質二、人體所含的主要化合物7表4人體所含的主要化合物化合物含量(占體重的百分數(shù))%水蛋白質脂質碳水化合物無機質60~7515~1816~58<12~6表4人體所含的主要化合物化合物含量(占體重的百分數(shù))%水8第二節(jié)人體代謝的消化系統(tǒng)

一.消化系統(tǒng)的組成與功能

消化道: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大腸、肛門消化系統(tǒng)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胰腺、肝和小腸腺

附圖:消化道系統(tǒng)解剖第二節(jié)人體代謝的消化系統(tǒng)

一.消化系統(tǒng)的組成與功能

9

口腔:磨碎、濕潤、溶解食物。唾液腺(腮腺、下頜腺、舌下腺)分泌唾液淀粉酶、溶菌酶等。

食管:機械蠕動,運送食物。

胃:分泌鹽酸、胃蛋白酶、黏液等,貯存、攪拌、粉碎食物。

胰:分泌消化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等)。

肝臟和膽囊:分泌膽汁,促脂肪吸收。

十二指腸和小腸:分泌消化酶(淀粉酶、酞酶、脂肪酶、蔗糖酶、麥芽糖酶、乳糖酶等),是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維生素和水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

大腸:分泌黏液,貯存糞便。

直腸和肛門:排出糞便。

食物殘渣通過消化道的時間約為24小時??谇?磨碎、濕潤、溶解食物。唾液腺(腮腺、下頜腺、舌下10消化道活動特點興奮性低,收縮緩慢富于伸展性有一定緊張性進行節(jié)律運動敏感消化道活動特點11二、消化道的分泌

機體生化反應的重要特征是具有一套完整的酶系,對于消化過程來講,要有各自對應的消化酶,消化道的分泌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提供這些消化酶以及潤滑消化道的粘液。二、消化道的分泌12機體每日的消化液分泌量消化液分泌量/L唾液胃液胰液膽汁腸液1.0~1.51.5~2.50.8~1.10.25~1.12.0~3.0機體每日的消化液分泌量消化液分泌量/L唾液1.0~1.5131、唾液(1)成分與性質

為無色、無味近于中性的低滲液體.有機物:α-淀粉酶,溶菌酶,糖蛋白等.無機物:鉀,鈉,鈣,氯,硫。(2)作用:

l

溶解食物

l

清潔,保護口腔

l保護牙齒

l分解淀粉

l調節(jié)胃腸功能1、唾液142、胃液

為透明、淡黃色酸性液體

(1)成分與作用

l胃酸

作用為:①激活胃蛋白酶原

②維持酸性環(huán)境

③殺菌④蛋白質變性

l胃蛋白酶

作用為:對食物蛋白質進行簡單的分解

2、胃液15

l粘液(粘蛋白)

作用為:①潤滑

②保護胃粘膜

③降酸l內因子

促進上皮細胞吸收維生素B12人體代謝生理學基礎課件163、胰液(弱堿性液體)

(1)成分

胰酶、胰島素、碳酸氫根離子

(2)作用

l

胰酶(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消化食品中淀粉、脂肪和蛋白質.

l胰島素—調節(jié)血糖濃度。

l碳酸氫根—中和胃部過多的酸性成分。3、胰液(弱堿性液體)174、膽汁

膽汁沒有消化酶成分,其消化作用依靠膽鹽成分實現(xiàn)。膽鹽的作用

l激活胰脂酶和乳化脂肪。l促進脂肪酸和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l刺激腸道蠕動和抑制細菌生長。

l使膽固醇排出5腸液

是腸腺細胞分泌的弱堿性液體,含多種消化酶.4、膽汁18

第三節(jié)、食品的消化過程

將大分子的營養(yǎng)素成分轉變成小分子化合物,需經過三個過程

l水溶

l初始消化酶解

l深度消化酶解第三節(jié)、食品的消化過程19一、碳水化合物的消化

食品中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場所在小腸,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水溶

2:酶解

α-淀粉酶糊精酶

糊精

葡萄糖

淀粉

麥芽糖

葡萄糖α-淀粉酶麥芽糖酶一、碳水化合物的消化20二、脂肪的消化

消化場所:小腸

1甘油三酯的分解

2:膽固醇的分解

3:磷酯的分解二、脂肪的消化21三、蛋白質的消化

消化場所:胃、小腸

1、胃液的作用

在蛋白酶作用下蛋白質分解為蛋白胨和少量多肽.2、蛋白質在小腸的消化

胰蛋白酶作用于堿性氨基酸糜蛋白酶作用于芳香族氨基酸彈性蛋白酶作用于脂肪族氨基酸三、蛋白質的消化22四、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消化1:維生素的消化

水溶性維生素,在動植物細胞中以結合蛋白質的形式存在,在蛋白質消化過程中釋放出來.脂溶性維生素溶于脂肪,可隨脂肪的乳化與分散同時被消化.

四、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消化23

2:礦物質的消化

在食品中呈離子狀態(tài)存在的礦物質,可直接被機體吸收.礦物質如果結合在有機成份上,則在食品消化過程慢慢釋放.

2:礦物質的消化24第四節(jié)食品的吸收過程

一、吸收部位

吸收:指食物的消化產物以及水和無機質等,通過消化道器官的粘膜上皮細胞進入血液和淋巴的過程。

l口腔、食道—不發(fā)生吸收過程。

l胃部—食品成分吸收很少,但有吸收乙醇的能力。

l小腸—是整個人體吸收營養(yǎng)物質成分的主要部位。

l大腸—主要吸收水和無機質第四節(jié)食品的吸收過程一、吸收部位25二、吸收機制

介紹三種主要吸收機制:

1、被動性轉運

相對于機體而言,吸收成分在不需要消耗機體能量的情況下,依自然定則。被吸收進入血液和淋巴的形式。就稱作所謂的被動性轉運。包括以下四個方面:二、吸收機制26l被動擴散

當薄膜兩邊的流體壓力相等時,如果兩邊溶液的溶質濃度不同,不借助載體,不消耗能量,溶質分子就可以從濃度高的一邊透過薄膜向濃度低的一邊擴散。在腸腔內,食糜中的分子借助這種濃度差,可以透過粘膜的上皮細胞向血液和淋巴擴散

l被動擴散27l易化擴散

需要在細胞膜蛋白質的幫助下,由膜的高濃度一端向低濃度一端擴散或轉運的過程.

特點:l結構特異性l飽和現(xiàn)象l易化擴散28l濾過作用

當薄膜兩邊的流體存在壓力差時,分子可以由壓力高的一邊進入壓力低的一邊;當腸腔內壓力超過毛細血管壓力時,水分就可以濾入血液中。

l濾過作用29

l滲透

當薄膜兩邊的流體存在滲透壓差時,分子可以由滲透壓低的一方向滲透壓高的一邊移動以求達到滲透壓平衡在腸腔中,當鈉離子等無機質被主動吸收后,腸腔與上皮細胞之間就會產生一種滲透壓差,通過這種滲透現(xiàn)象,水也可以被吸收。

302、主動性轉運

營養(yǎng)成份逆濃度梯度的方向穿過細胞膜,此過程稱為主動性轉運.是由機體“主動”進行,通過消耗機體能量,依靠細胞膜“泵蛋白”完成的一種逆電化學梯度的轉運形式。2、主動性轉運31三、主要營養(yǎng)素的吸收

1:碳水化合物的吸收

吸收部位:小腸戊糖-----被動擴散己糖-----被動擴散,主動轉運吸收速度葡萄糖、D-半乳糖(110)>D-葡萄糖(100)>D-果糖(70)>木糖醇(36)>三梨醇(29)

三、主要營養(yǎng)素的吸收32

2、脂類消化產物的吸收

吸收部位:十二指腸,空腸吸收率短鏈脂肪酸>中鏈脂肪酸>不飽和長鏈脂肪酸>飽和長鏈脂肪酸吸收方式:主動轉運奶油,豆油,玉米油,豬油在人體6-8小時全部消化2小時吸收24%~41%4小時吸收53%~71%6小時吸收68%~86%2、脂類消化產物的吸收33

3、蛋白質消化產物的吸收

蛋白質水解為氨基酸后,通過主動轉運形式吸收.

4、維生素的吸收

水溶性維生素以簡單擴散方式吸收脂溶性維生素吸收與脂類相似

5、水與礦物質的吸收

小腸吸收水的動力是滲透壓礦物質可通過單純擴散方式被動吸收,也可以特殊方式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