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登泰山記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1頁
高中語文-登泰山記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2頁
高中語文-登泰山記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3頁
高中語文-登泰山記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4頁
高中語文-登泰山記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登泰山記》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了解姚鼐及桐城派散文的創(chuàng)作風格,創(chuàng)作主張,進而了解清代散文特色。2、在誦讀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文言文的閱讀理解能力、評價賞析能力。3、了解泰山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陶冶學生高雅的審美情操,激發(fā)學生崇高的家國情懷?!窘虒W重點】1、理出寫景記游的順序,把握文章的思路和結構。2、提高文言文閱讀和欣賞的能力,體味文中景物描寫的特點和文字的韻味。【教學難點】欣賞精彩的寫景片段,品位形象而優(yōu)美的語言,學習寫作方法?!窘虒W過程】一、導入中國版圖上自古有五座大山最為有名,被稱為“五岳”,而其中的泰山又被譽為“五岳”之尊。濟南名士元代大文學家張養(yǎng)浩有一首七律《登泰山》。泰山的雄姿和悠久令我們敬嘆。歷代帝王在這里筑壇告天;無數(shù)文人在這里登高吟詠,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化財富。同時,也展現(xiàn)了她的多姿多彩。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一篇清代著名散文家姚鼐先生描寫泰山的名篇《登泰山記》,看看他是如何給我們展現(xiàn)泰山的雄姿的。二、介紹有關知識1、桐城派中國清代散文流派。創(chuàng)始人方苞。繼承發(fā)展者雖眾,影響最大的主要是劉大櫆和姚鼐。因方、劉、姚都是安徽桐城人,世稱桐城派,時在乾隆末期。桐城派的文論,以義法為中心,逐步豐富發(fā)展,成為一個體系。方苞謂“義”,即言有物,指文章的內(nèi)容;“法”,即言有序,指文章的形式。他的義經(jīng)法緯之說,是要求文章內(nèi)容和形式統(tǒng)一,古文當以“雅潔”為尚,反對俚俗和繁蕪。劉大櫆發(fā)展了方苞關于“法”的理論,進一步探求散文的藝術性,提出了“因聲求氣”說。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強調(diào)“義理、考證、文章"三者合一。桐城派的文章在思想上多為“闡道翼教”而作;文風上簡明達意,條理清晰,清真雅正,頗具特色。方苞的《獄中雜記》《左忠毅公逸事》,姚鼐的《登泰山記》等,都是代表作品。桐城派在清代文壇上影響極大。對矯正明末清初的文風,促進散文發(fā)展起了一定的作用。2、姚鼐(1732~1815)中國清代散文家。字姬傳,一字夢偲,室名惜抱軒,人稱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進士,曾任刑部郎中,充、湖南鄉(xiāng)試考官,會試同考官。主持梅花、紫陽諸書院講席共40年。姚鼐繼承方苞、劉大櫆、姚范的古文之學,成為桐城派散文的集大成者。他繼承方苞的義法論和劉大櫆的聲氣論,在理論上又有所發(fā)展。①提倡義理、考證、文章三者的合一以“相濟”。②總結文章的“神理氣味”“格律聲色”為八大要素。③概括文章的陽剛、陰柔兩大類的風格,認為兩者不能偏廢。姚鼐的文章與歐陽修、曾鞏相近,簡潔清淡,紆徐要渺,雍容和易,一如其人,在桐城派諸家中,最富有情韻。實際上是偏于“陰柔”之美。他的議論文如《伍子胥論》、《李斯論》,序跋如《老子章義序》《海愚詩抄序》,書信如《答翁學士書》,記傳如《登泰山記》,都可看出他的風格。其缺點是氣力不能健舉,規(guī)模不夠闊大,缺少現(xiàn)實內(nèi)容。他的詩清拔淡遠,尤工近體,但為文名所掩。著有《惜抱軒全集》88卷,所輯文總集《古文辭類纂》,世以為精當,流傳很廣。3、寫作背景乾隆三十七年(1772),姚鼐參與編纂的《四庫全書》告成,以御史記名。三十九年(1774),姚鼐四十二歲,以養(yǎng)親為名,告歸故里,途經(jīng)泰安,與摯友泰安知府朱孝純(字子潁)同上泰山,登日觀峰之后,寫下了這篇游記。三、整體感知1、學生齊讀課文感受文本。2、理清《登泰山記》的行文脈絡:第一段總寫泰山地理形勢,作者先寫汶水和濟水的分流,是抓住了“面”,再引出兩水分界線——古長城,是抓住了“線”,然后以古長城作為參照物,點明泰山最高峰——日觀峰的位置,是抓住了“點”。第二段記述登山經(jīng)過,先寫游覽時間和節(jié)令,再寫路程遠近,山路石級、經(jīng)由路線、古人登山情況以及相關的一些地理知識,最后寫到達山頂后見到的景象,采用由遠及近、由上到下的寫法,寫出泰山的高峻、雄渾和壯闊。第三段集中描寫泰山日出的動人景象,作者按照日出前、日出時、日出后的順序來展示泰山日出的迅速變化的畫面。第四段介紹泰山的人文景觀,先寫高山建筑群,再寫道中石刻,表現(xiàn)泰山古老風貌。第五段介紹泰山自然景觀。學生巧用思維導圖,理出寫景記游的順序,把握文章的思路和結構。思維導圖有利于學生從整體上建構和把握知識,而且用不同筆色繪制的思維導圖,使其成為色彩絢麗的整體畫面,對學生美育教育也可以滲透其中。課件展示本文的行文脈絡。四、課文重點段落研讀(一)探究:游記中描寫景物的方法有哪些?學生齊讀第2、3段,感受這兩段描寫的景色之美。學生品讀。學生活動,品讀2、3段大家喜歡的寫景佳句,討論分析產(chǎn)生美感的原因。時間5分鐘,學生活動時老師巡視并適當參與指導。3、學生回答,最后總結歸納。課文觀點:移步換景。自山腳至山頂,隨著立足點的變化,所描繪景物亦發(fā)生變化。發(fā)散角度1:定點觀察。立足于一個觀察點,描繪所見到的景物。如本課中作者登上泰山山頂后,眺望山下的泰安城、汶水和徂徠山一段描寫即屬“定點觀察”。發(fā)散角度2:定景換點。鎖定一個景物,變換立足點,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個景物。如蘇軾《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睂Α皬]山”這一景物,作者從橫看、側看,遠近高低各個角度觀察。(二)技法歸納1.抓住特征巧妙烘托。本文描寫景物很少直接寫出,而是采用側面烘托的方法。例如寫泰山的高峻先用“其級七千有余”暗暗點出,然后借山頂俯視所見“半山居霧”和在日觀亭時“足下皆云漫”的圖景從側面加以烘托。又如寫雪,除“冰雪”“雪與人膝齊”等正面描寫外,又以“明燭天南”“白若摴蒱”“絳皓駁色”等作側面烘托,給人以想像,又生動有趣。2.記敘和描寫相結合的寫法。泰山為五岳之首,是著名的登覽勝地。寫一篇登臨觀覽泰山的游記,是頗費思索的事。作者下筆自然、輕捷、毫不費力,因為他注意到了點和面的結合。全文的重點是寫日觀亭看日出,這是泰山的特點,也是作者此次登臨感受最深之處。但如果只寫看日出,縱然寫得十分細致和出色,也不免單調(diào),而不能使人見到泰山全貌。作者恰到好處地把概括的介紹、簡要的記述和生動具體的描寫結合起來,使人既能見到泰山宏偉的形勢,又能領略到日出時的奇觀。五、作業(yè):自己抓取一處景物,運用記敘和描寫進行寫作?!景鍟康翘┥接浺ω咎┥綆r巖義理:主題言志魯邦所詹考據(jù):游記重考證辭章:詩化語言學情分析學生在高中學習階段,年齡在15-18歲之間。這個年齡段正好是學生學習傳統(tǒng)的基本素養(yǎng)指標包括語言能力、文學素養(yǎng)、學會學習、問題解決能力的好時機;更是學習先賢壯志難酬卻窮且益堅的豁達精神的最好時機。所以學生必須要在此階段對個人的初心與志向要有一個明確的信念,同時對社會對家庭要樹立起責任感。那么簡而言之,在語文的課堂上就是需要老師對學生“品格”和“能力”進行培養(yǎng)。語文課的性質(zhì)始終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語文可以通過從優(yōu)秀文學作品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人間正道是滄桑,學生會有迷茫,會有失望,會有傷心甚至放棄。在人生寂寞的暗夜里,學生正需要一盞溫暖的燈照亮他們前行的路。這盞溫暖的燈就是先賢留給我們的優(yōu)秀篇章。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白云之所以雪白,因為它經(jīng)歷風雨的洗禮;梅花之所以艷麗,因為它不畏寒風的侵蝕。先賢留給我們的正是這種偉人精神。文學形象也罷,文學作品也罷,無不讓學生們感受到眼底山河,胸中事業(yè)。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增強學生堅韌意識、敢于擔當?shù)囊庾R。高中語文教學就是“立德樹人”的偉大工程!高中學生通過語文的學習建立了優(yōu)秀的品格,增強了一系列學習能力生活能力。效果分析本節(jié)課在教師的引導幫助下,全體學生對《登泰山記》的賞析能力得到很大限度的挖掘。學生提高了文言文閱讀和欣賞的能力,能夠積極體味文中景物描寫的特點和文字的韻味。更加深刻地了解姚鼐和桐城派。本課的教學目標已達成。學生人人學有所得。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xiàn)師生平等、教學民主的思想,師生信息交流暢通,情感交流融洽,合作和諧,配合默契,教與學的氣氛達到最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大化。教材分析《登泰山記》在古代山水游記中,是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文章敘述作者冬日登游泰山和觀看日出的全過程,再現(xiàn)了泰山雪后初晴時的奇異景色,及日出時的壯觀瑰麗場面。全文僅八九百字,包括的內(nèi)容卻很豐富。先寫泰山的地理位置和形勢,有重點地畫出了泰山總輪廓。然后寫登山的經(jīng)過,交代時間、來由、同伴和出發(fā)地,總說登山里程和高度,細致地描寫了路上和山頂夕照之所見。紅日、白雪、蒼山、流水、城郭和半山居霧等,絢麗如畫,盡收眼底。接著寫觀泰山日出,這是全文的重點。作者以日將出、日方出、日初上為序。用濃抹重彩,分層次和切割畫面的方法,描繪了一幅瞬息萬變的綺麗圖景。最后略寫當天的游覽活動,所見古跡和泰山的自然景象。文章以時間為線索,依次記述登游之所見,結構嚴謹清晰,語言簡潔形象,富于生氣。具體描寫緊扣深冬時令和泰山景物的特征。比如從京師到泰安,只用“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于泰安”,簡潔生動地點出了季節(jié)、路程,并照應了第一段的古長城。又如最后一段介紹泰山的自然景觀最能體現(xiàn)這個特點,寥寥幾句,就把它的多石、多松、冰雪覆蓋的景象描寫出來了。本文教學,可先向?qū)W生介紹一下泰山的風貌。具體研習時,采用思維導圖法。圍繞泰山的位置、登山的經(jīng)過、泰山日出等重點段落進行繪制思維導圖,進行展示,梳理本文的行文脈絡。這是一篇山水游記,作者以簡潔、生動的筆墨給我們描繪了泰山的神秀壯麗。全文雖只有八九百字,卻充分表現(xiàn)出雪后登山的特殊情趣。第二段只用163字。就展現(xiàn)了登山全過程及山頂景色,尤其是記觀日出,僅用96字,就寫出了泰山觀日獨到的韻味,充分體現(xiàn)了桐城派散文“力求簡明達意、條理清晰”的特點。重點研讀2——4段,同學們可在研讀的基礎上仔細品味,體會作者寫景和記敘的寫法。評測練習一、填空題1.《登泰山記》選自_______,作者________,是______代_________派代表人物,他和_________、________被譽為“桐城三祖”。2.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_______風雪,______齊河、長清,________泰山西北谷,__________長城之限,___________泰安。3.山多石,__________。石蒼黑色,_________,__________。少雜樹,___________,生石罅,______________。冰雪,無瀑水,_______________。二、選擇題1.對下列劃橫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自京師乘風雪。

乘:冒著

B.越中嶺,復循西谷,遂至其巔

循:沿著C.其遠古刻盡漫失

漫:流失

D.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

幾:幾乎2.下列句中劃橫線詞語,古今意義基本相同的一項是(

A.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

B.越長城之限,至于泰安

C.亭東自足下皆云漫

D.石蒼黑色,多平方,少圜3.選出與“明燭天南”中的“燭”用法相同的一項(

A.腰白玉之環(huán)

B.孔子師郯子

C.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

D.其陰,濟水東流4.下列句子不是判斷句的一項是(

)A.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

B.中谷繞泰山城下,酈道元所謂環(huán)水也C.稍見去中白若摴蒱數(shù)十立者,山也

D.是日,觀道中石刻5.對下列句中省略成分補充,不正確的一項是(

)A.山多石,(山)少土

B.石蒼黑色,(石)多平方,(石)少圜C.(山)少雜樹,(山)多松

D.(山)生石罅,(樹)皆平頂6.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為“陽”;山的北面、水的南面為“陰”。

B.城墻有內(nèi)外之分,里面一道為“城”,外面一道為“郭”,“望晚日照城郭”,句中的“城郭”泛指城墻。

C.農(nóng)歷每月初一為“朔”,十一為“望”,最末一天為“晦”。

D.桐城姚鼐記,以桐城標明自己所屬流派。課后反思一、教學設計反思?誦讀是文言文語感教學的重要方法,是整體感知語言、實現(xiàn)與文本對話的有效途徑。優(yōu)美典雅的文言文一定不能被弄得支離破碎。所以我讓學生在自主學習時間借助注釋與工具書掃清文字障礙,以小組為單位總結歸納基本文言知識。本課的教學目標:1、了解姚鼐及桐城派散文的創(chuàng)作風格,創(chuàng)作主張,進而了解清代散文特色。2、在誦讀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文言文的閱讀理解能力、評價賞析能力。3、了解泰山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陶冶學生高雅的審美情操,激發(fā)學生崇高的家國情懷。二、教學過程反思1、課前利用導學案預習課堂重點研讀文本的2--4段。交流的過程中老師不再是傳授者,而是凝聽者和參與者。課堂賞析文本重點段落的過程是學生自我梳理的過程。也是學生自我深層次對話的一個過程。在這里,學生將學習化做一個自覺的理性的過程。值得探討改進的地方:讓學生制作思維導圖,利用思維導圖梳理本文的行文脈絡。三、改進措施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學素養(yǎng),提高自己教學語言表達能力。?整堂課希望學生們在一種歡快的氣氛中學習新知識。在教學中,讓學生自主探索,為學生學習文言文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空間,培養(yǎng)學生的提高文言文閱讀和欣賞的能力和探索精神,培養(yǎng)學生自研自究的學習能力。課標分析新課標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