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CSI存儲設備(Openfiler)安裝及ESX連接配置_第1頁
iSCSI存儲設備(Openfiler)安裝及ESX連接配置_第2頁
iSCSI存儲設備(Openfiler)安裝及ESX連接配置_第3頁
iSCSI存儲設備(Openfiler)安裝及ESX連接配置_第4頁
iSCSI存儲設備(Openfiler)安裝及ESX連接配置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SCSI存儲設備(Openfiler)安裝及ESX連接配置3.2.4iSCSI存儲設備(Openfiler)安裝及ESX連接配置(1)本小節(jié)主要討論如何安裝和配置軟iSCSI設備,并將其連接到ESXServer主機。在我們的實驗環(huán)境中,使用免費的Openfiler來作為iSCSI設備的支持軟件。Openfiler是一個基于rPathLinux系統(tǒng)的免費ISCSI/NAS應用。其最大的特點是具備了以Linux為基礎的整體管理環(huán)境,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瀏覽器管理界面。無論是提供ISCSI還是NAS設備,或者同時提供兩者,OpenFiler都能夠勝任。接下來將在我們實驗環(huán)境中的虛擬機中安裝Openfiler。1.Openfiler的安裝準備首先我們在VMwareWorkstation中建立一臺新的虛擬機IPSAN,其虛擬硬件設置如圖3-265所示。

(點擊查看大圖)圖3-265Openfiler虛擬硬件設置界面我為此虛擬機分配了一個CPU、1024MB的內(nèi)存,還刪除了建立虛擬機時默認添加的虛擬聲卡和USB設備。因為在我們的使用環(huán)境中不會用到它們,將其刪除可以節(jié)省一些系統(tǒng)資源。此虛擬機使用了兩塊虛擬磁盤,一塊用于安裝Openfiler系統(tǒng),另一塊則用于提供iSCSI的存儲空間。至于網(wǎng)絡設置,根據(jù)前面的實驗環(huán)境規(guī)劃,將其連接到VMnet2上。要注意的是,虛擬機的操作系統(tǒng)類型要指定為Linux-RedHatEnterpriseLinux4。完成虛擬機的設置之后,還需要下載Openfiler的安裝介質(zhì)。我們可以在下載Openfiler安裝光盤的ISO映像。在本書寫作時,Openfiler的版本為2.3。對于我們的實驗環(huán)境,選擇下載x86的光盤映像即可。如果您打算在生產(chǎn)系統(tǒng)中使用64位系統(tǒng)以獲得更佳的性能,則可以下載64位版本的安裝映像。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fā)現(xiàn),網(wǎng)頁上還提供了一些VMwareVirtualAppliance版本的下載。我們也可以直接下載這些VirtualAppliance后導入VMwareWorkstation使用。為了能夠詳細介紹Openfiler的安裝配置過程,我們還是選擇使用光盤映像來進行Openfiler的安裝。下載的文件名為open,將其連接到虛擬機IPSAN的虛擬光驅,隨后即可啟動虛擬機,開始安裝過程。2.Openfiler的安裝(1)首先會要求我們對安裝模式進行選擇。如果使用圖形界面的安裝模式,則直接按下Enter鍵即可。如果要使用字符安裝界面,則需要輸入linuxtext再按下“回車”鍵。我們使用圖形安裝界面,直接按下“回車”鍵繼續(xù)安裝過程,如圖3-266所示。(2)與ESXServer安裝過程類似,Openfiler也會提示我們首先要對安裝介質(zhì)進行檢測。由于我們使用的是光盤映像,因此不會存在光盤讀取出錯的問題。選擇“skip”按鈕跳過這一過程,如圖3-267所示。

(點擊查看大圖)圖3-266Openfiler安裝模式選定

(點擊查看大圖)圖3-267安裝介質(zhì)測試選項(3)經(jīng)過短暫的等待之后,會顯示Openfiler的圖形安裝界面。其中提示我們安裝過程中可以使用的快捷鍵。單擊“Next”按鈕繼續(xù)安裝,如圖3-268所示。(4)接下來對鍵盤類型進行設置,使用默認的英文鍵盤即可,單擊“Next”按鈕繼續(xù),如圖3-269所示。(5)隨后我們將對磁盤的分區(qū)進行設置,默認由安裝程序自動進行分區(qū)。如果在此選擇手工分區(qū),隨后將提示我們手工建立磁盤分區(qū)。為了簡化實驗過程,我們在這里選擇默認設置,單擊“Next”按鈕繼續(xù),如圖3-270所示。(6)我們可以選擇是否保留磁盤上的原有分區(qū)和數(shù)據(jù),以及選擇安裝系統(tǒng)的磁盤。設置如圖3-271所示,單擊“Next”按鈕繼續(xù)。(7)隨后會彈出一個警告信息,提示后面的操作將刪除磁盤上的全部數(shù)據(jù)。單擊“Yes”按鈕繼續(xù),如圖3-272所示。

(點擊查看大圖)圖3-268圖形安裝界面

(點擊查看大圖)圖3-269選擇鍵盤類型

(點擊查看大圖)圖3-270磁盤分區(qū)設置

(點擊查看大圖)圖3-271自動磁盤分區(qū)設置

(點擊查看大圖)圖3-272數(shù)據(jù)刪除警告3.2.4iSCSI存儲設備(Openfiler)安裝及ESX連接配置(2)(8)接下來會顯示安裝程序自動生成的分區(qū)方案。我們可以在此對其進行各種調(diào)整。使用默認設置,單擊“Next”按鈕繼續(xù),如圖3-273所示。

(點擊查看大圖)圖3-273分區(qū)詳細信息(9)隨后會進入網(wǎng)絡設置頁面。首先我們在manually輸入框中輸入Openfiler服務器的DNS名稱,然后再單擊“Edit”按鈕編輯IP地址的設置,如圖3-274所示。(10)接下來便可以設置選定網(wǎng)卡的IP地址。根據(jù)前面的實驗規(guī)劃,此Openfiler的IP地址為。設置完成后,單擊“OK”按鈕回到網(wǎng)絡設置頁面,如圖3-275所示。如果機器上安裝了多塊網(wǎng)卡,則可以重復上面的過程為每一塊網(wǎng)卡分別進行設置。隨后便可以輸入Openfiler的DNS和網(wǎng)關設置,對于我們的實驗環(huán)境使用默認配置即可,單擊Next按鈕繼續(xù)。(11)由于我們在前面的設置中未指定網(wǎng)關地址,此時會顯示一個警告信息,如圖3-276所示。對于我們的實驗環(huán)境,忽略此提示即可。單擊“Continue”按鈕繼續(xù)。對隨后出現(xiàn)的DNS警告信息,也同樣單擊“Continue”按鈕忽略。(12)接下來的界面肯定會令大家感到似曾相識,是的,它與我們在ESXServer安裝過程中看到的非常相似。對于它的設置也與ESXServer一樣,選擇我國所在時區(qū),并確定沒有選中“SystemclockusesUTC”選項。設置完成后,單擊“Next”按鈕繼續(xù),如圖3-277所示。

(點擊查看大圖)圖3-274網(wǎng)絡設置

圖3-275IP地址設置

圖3-276網(wǎng)關設置警告

(點擊查看大圖)圖3-277時區(qū)設置(13)隨后會要求我們輸入管理員Root的密碼。設置完成后單擊“Next”按鈕繼續(xù),如圖3-278所示。

(點擊查看大圖)圖3-278輸入管理員密碼(14)接下來會顯示安裝提示信息,其中會提示我們一些安裝日志和配置文件的存放位置,如圖3-279所示。單擊“Next”按鈕開始安裝,待安裝完成并重啟之后,會看到如圖3-280所示的Openfiler登錄界面。

(點擊查看大圖)圖3-279安裝提示

(點擊查看大圖)圖3-280Openfiler登錄界面3.2.4iSCSI存儲設備(Openfiler)安裝及ESX連接配置(3)3.Openfiler初始配置以及iSCSI和NAS設置與ESXServer非常相似,在控制臺,Openfiler僅提供命令行界面進行管理操作;另外還提供了Web管理界面。我們在運行實驗環(huán)境的主機上建立一塊新的虛擬網(wǎng)卡,將其連接到VMnet2,IP地址為。具體設置過程請參考本書前面節(jié)的內(nèi)容。設置完成后,在瀏覽器地址欄輸入打開Openfiler的Web管理界面,如圖3-281所示。

(點擊查看大圖)圖3-281OpenfilerWeb登錄與ESXServer不同的是,Openfiler用于Web管理的用戶并非是我們在安裝時設定的Root賬戶,而是一個默認的內(nèi)置賬戶openfiler,其密碼默認為password,需要在登錄后對其進行修改。輸入openfiler賬戶信息后,單擊“LogIn”按鈕進入OpenfilerWeb管理界面(第一次登錄時會顯示一個提示信息,直接單擊其中的管理鏈接即可顯示管理界面)。進入管理界面后,首先看到的是系統(tǒng)狀態(tài)信息,如圖3-282所示。其中顯示了服務器的資源消耗情況和硬件信息。接下來出于安全考慮,我們首先要修改管理員的密碼。單擊頁面上“Accounts”選項卡。隨后再單擊右側窗格的AdminPassword連接,然后在左側窗格中輸入默認的管理員密碼和新的管理員密碼兩次,單擊“Submit”按鈕完成管理員密碼的修改,如圖3-283所示。

(點擊查看大圖)圖3-282Openfiler狀態(tài)信息

(點擊查看大圖)圖3-283修改管理員密碼接下來我們將對Openfiler進行初始配置,為其建立NAS和iSCSI共享存儲,并且可以被ESXServer所訪問具體步驟如下。限于本書篇幅,不可能對Openfiler的設置進行詳盡的講解(關于Openfiler的配置和使用就足夠再寫一本書了)。本書僅討論與ESXServer相關的一些配置。如果您有興趣對Openfiler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可以參考其文檔或其他相關書籍。(1)首先我們需要將ESXServer的地址加入網(wǎng)絡訪問地址列表中。選擇System選項卡,在NetworkAccessConfiguration部分輸入ESXServer1的VMkernel所對應的IP地址,并為其指定一個標識名稱(雖然服務控制臺也需要與Openfiler進行通信,但是其并不傳輸iSCSI流量,因此可以不在此對其進行設置)。要特別注意的是,連接類型一定要選擇“Share”,子網(wǎng)掩碼為54。我們也可以將某一網(wǎng)段設置為訪問地址,比如可以輸入/。但是通常出于安全考慮,還是針對IP地址進行設置好一些。設置完成后,單擊“Update”按鈕,如圖3-284所示。

(點擊查看大圖)圖3-284設置ESXServer主機訪問地址(2)隨后選擇“Volumes”選項卡,單擊右側窗格的BlockDevices鏈接,頁面左側將顯示Openfiler上安裝的磁盤列表。單擊其中的/dev/sdb,對第二塊磁盤進行設置,如圖3-285所示。(3)由于我們在前面安裝時未對第二塊磁盤進行任何分區(qū)設置,因此其全部空間可用于分區(qū)。在分區(qū)類型中選擇“Physicalvolume”,建立物理卷。然后單擊“Create”按鈕創(chuàng)建新的分區(qū),如圖3-286所示。

(點擊查看大圖)圖3-285設置磁盤設備

(點擊查看大圖)圖3-286創(chuàng)建磁盤分區(qū)

3.2.4iSCSI存儲設備(Openfiler)安裝及ESX連接配置(4)(4)等待一段時間之后,即會顯示剛才創(chuàng)建的分區(qū)信息。隨后再單擊右側窗格中的“VolumeGroups”鏈接,對卷組進行設置,如圖3-287所示。

(點擊查看大圖)圖3-287分區(qū)信息(5)輸入卷組的名稱,并選擇剛才建立的物理卷,單擊下面的“Addvolumegroup”按鈕完成卷組設置,如圖3-288所示。卷組中可以加入多個物理卷,進而我們可以提供跨越多個分區(qū)和磁盤的存儲空間,從而實現(xiàn)存儲空間的靈活管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一種存儲虛擬化實現(xiàn)方式。

(點擊查看大圖)圖3-288卷組設置(6)隨后會顯示剛才建立的卷組信息,我們再單擊右側窗格中的“AddVolume”鏈接,在此卷組上建立新的卷,如圖3-289所示。

(點擊查看大圖)圖3-289卷組成功建立(7)接下來我們要在此卷組中建立一個iSCSI卷以供ESXServer主機使用。要注意的是,在卷類型中一定要選擇iSCSI。在此實驗中,我們分配了一半的空間給iSCSI卷,另一半空間則預留給后面的NAS存儲實驗使用。設置完成后,單擊“Create”按鈕完成iSCSI卷的建立,如圖3-290所示。(8)經(jīng)過很短的等待之后,將顯示如圖3-291所示的卷信息。我們可以通過單擊卷信息右側的鏈接對卷進行刪除、編輯配置和創(chuàng)建快照。通過對卷的編輯,我們還可以將卷組中的自由空間分配給它,從而實現(xiàn)對卷的擴容。(9)接下來我們選擇“Services”選項卡,單擊其中“iSCSItargetserver”右側的“Enable”鏈接來啟動iSCSItarget服務。單擊后,iSCSItarget服務狀態(tài)會顯示為“Enabled”,如圖3-292所示。

(點擊查看大圖)圖3-290建立iSCSI卷

(點擊查看大圖)圖3-291iSCSI卷建立成功

(點擊查看大圖)圖3-292啟動iSCSItarget服務(10)隨后我們選擇“Volumes”選項卡,單擊右側窗格中的“iSCSITargets”鏈接,然后單擊“Add”按鈕,建立新的iSCSITarget,如圖3-293所示。完成之后,會顯示剛建立的卷的信息和配置頁面。隨后我們再選擇iSCSITargets配置頁面的“LUNMapping”選項卡,將iSCSI卷映射到剛建立的Target單擊頁面中的“Map”按鈕,完成iSCSI卷到Target的映射,如圖3-294所示。

(點擊查看大圖)圖3-293設置iSCSITargets

(點擊查看大圖)圖3-294iSCSI與Target的映射界面3.2.4iSCSI存儲設備(Openfiler)安裝及ESX連接配置(5)(11)隨后會顯示剛才建立的映射信息,通過單擊“Unmap”按鈕可以取消此映射關系。接下來我們再選擇iSCSITargets配置頁面的“NetworkACL”選項卡,對Target的訪問進行設置,如圖3-295所示。

(點擊查看大圖)圖3-295映射建立成功(12)接下來會顯示網(wǎng)絡訪問列表,在其中我們可以看到在前面為ESXServer1設置的記錄。將其右側的選項修改為“Allow”,單擊下面的“Update”按鈕完成設置,如圖3-296所示。要注意的是,每建立一臺連接到Openfiler的ESXServer主機,都要進行這樣的設置,才可以保證其正常連接。

(點擊查看大圖)圖3-296設定網(wǎng)絡訪問至此,我們已經(jīng)完成了在Openfiler端的iSCSI配置工作。只要再對ESXServer進行一些設置,就可以使用它提供的存儲空間了。下面我們再來進行NAS的設置。正如前面提到的,ESXServer不但可以訪問SAN和iSCSI存儲設備,還可以訪問NAS提供的存儲空間,將其作為存放虛擬機的共享存儲空間。這樣我們就可以使用很多低成本網(wǎng)絡存儲設備,從而降低VI架構的實施成本。不過要注意的是,在本書寫作時,ESXServer還只能支持NFSv3。因此在購買NAS存儲設備時,一定要和廠商確認其產(chǎn)品可以支持ESXServer。(13)我們將利用在前面建立的卷組中的剩余空間建立NAS存儲卷。在OpenfilerWeb管理界面中選擇“Volumes”選項卡,隨后單擊右側的“AddVolume”鏈接。這次卷類型為XFS,使用卷組vmware上的全部剩余空間。設置完成后,單擊“Create”按鈕建立NAS卷,如圖3-297所示。(14)隨后便可以看到卷組上的卷列表,其中就包括了我們剛才建立的NAS卷,如圖3-298所示。再選擇“Services”選項卡,單擊“NFSv3server”右側的“Enable”鏈接,啟動NFSv3服務,如圖3-299所示。(15)接下來我們選擇“Shares”選項卡,單擊vmware卷組下的“NASForVMware”鏈接,在彈出的窗口中輸入用于ESXServer連接的裝載點的名稱,隨后單擊“CreateSub-folder”按鈕完成裝載點的建立,如圖3-300所示。

(點擊查看大圖)圖3-297建立NAS卷

(點擊查看大圖)圖3-298NAS卷成功建立

圖3-299啟動NFSv3服務

(點擊查看大圖)圖3-300建立裝載點(16)單擊“NASForVMware”下我們剛建立的“NAS2ESX”鏈接,在彈出的窗口單擊“MakeShare”按鈕,如圖3-301所示。

(點擊查看大圖)圖3-301建立裝載點共享(17)接下來會顯示裝載點共享的設置頁面,我們在“ShareAccessControlMode”部分選擇“Publicguestaccess”選項,然后單擊“Update”按鈕將此裝載點設置為可以匿名訪問,如圖3-302所示。要注意的是,設置為可以匿名訪問的裝載點將不會要求進行安全驗證,因此會帶來一定的安全隱患。這里是為了簡化實驗的操作步驟才使用此模式。在生產(chǎn)系統(tǒng)中,用戶應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選定相應的訪問模式。

圖3-302設置訪問模式(18)在“Hostaccessconfiguration”部分,我們需要在NFS處配置為ESXServer主機對應的記錄,選擇RW選項,從而使得ESXServer對此裝載點可以進行讀寫操作。完成設置后,單擊“Update”按鈕,如圖3-303所示。

(點擊查看大圖)圖3-303設置主機訪問權限至此,我們便完成了Openfiler端的全部配置工作,它已經(jīng)可以為我們提供iSCSI和NAS存儲空間了。接下來我們在ESXServer進行設置,將它們作為存儲虛擬機的共享空間使用。

3.2.4iSCSI存儲設備(Openfiler)安裝及ESX連接配置(6)4.配置ESXServer,連接iSCSI和NAS存儲設備(1)要連接iSCSI設備,我們首先需要為ESXServer打開此功能設置。在VI客戶端中,選中ESXServer1,再選擇“配置”選項卡,單擊其硬件窗格中的“存儲適配器”鏈接,然后再選擇窗口右側中的“iSCSI軟件適配器”,單擊下面的“屬性”鏈接,如圖3-304所示。

(點擊查看大圖)圖3-304配置ESXServeriSCSI軟件適配器相信很多讀者看到“iSCSI軟件適配器”時,會想到是否有“iSCSI硬件適配器”呢?事實上,確實有這樣的設備—iSCSIHBA卡。實際上有3種iSCSI存儲實現(xiàn)方式—軟件Initiator驅動程序(我們在上面配置的就是這種方式)、硬件的TOE(TCPOffloadEngine,TCP卸載引擎)HBA卡及iSCSIHBA卡。就性能而言,軟件Initiator驅動程序最差;TOEHBA卡居中;iSCSIHBA卡最佳。但是iSCSIHBA只能運行iSCSI協(xié)議,無法運行NFS或微軟制定的CIFS(CommonInternet)等系統(tǒng)協(xié)議來與應用服務器溝通。而軟件Initiator驅動程序及TOEHBA卡則同時支持iSCSI、NFS及CIFS3種協(xié)議。就成本而言,iSCSIHBA卡最高;TOEHBA卡居中;而軟件Initiator驅動程序基本上沒有成本。在實際應用中,iSCSIHBA卡的性能未必比軟件Initiator驅動高很多。通常只有在數(shù)據(jù)塊大于128KB時才會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它的主要優(yōu)勢是CPU占用率很低,但是現(xiàn)在主流服務器的處理能力已經(jīng)足以應付軟件Initiator驅動程序帶來的性能損失。也許在萬兆級別的iSCSI環(huán)境中,iSCSIHBA卡的優(yōu)勢更加明顯;但是在這一應用級別,iSCSI的成本已經(jīng)接近甚至超過很多光纖通道解決方案了。(2)單擊“常規(guī)”選項卡中的“配置”按鈕,在隨后彈出的窗口中選中“已啟用”選項,再單擊“確定”按鈕完成iSCSI軟件適配器的啟用,如圖3-305所示。

(點擊查看大圖)圖3-305啟用iSCSI(3)接下來我們便可以看到iSCSI軟件適配器已經(jīng)啟用界面,窗口中顯示了軟件適配器的名稱和別名。然后我們選擇“動態(tài)發(fā)現(xiàn)”選項卡,如圖3-306所示。

(點擊查看大圖)圖3-306iSCSI軟件適配器已經(jīng)啟用界面(4)在彈出的對話框中單擊“添加”按鈕,隨后輸入Openfiler的IP地址。單擊“確定”按鈕,即可完成iSCSI服務器的添加,如圖3-307所示。如果ESXServer連接了多臺iSCSI設備,則可以重復上面的過程,將其全部添加到列表之中。

(點擊查看大圖)圖3-307添加iSCSI服務器界面對于ESXServer的早期版本,需要在添加iSCSI服務器前手工打開其相應的防火墻端口。但是ESXServer3.5Update3已經(jīng)可以在添加iSCSI服務器前自動完成這一過程,如圖3-308所示。如果您使用的是早期版本,一定要事先打開防火墻端口,否則將無法完成與iSCSI服務器的連接。

圖3-308ESXServer自動打開防火墻端口,用于iSCSI通信(5)完成iSCSI服務器的添加后,單擊“關閉”按鈕,會出現(xiàn)由于配置更改,要求對主機進行重新掃描的提示對話框,如圖3-309所示。

圖3-309主機掃描提示信息界面(6)單擊“是”按鈕,讓系統(tǒng)完成自動掃描過程。隨后我們便可以看到在Openfiler中建立的iSCSI卷的相關信息了,如圖3-310所示。

(點擊查看大圖)圖3-310iSCSI卷成功連接這里我們要注意的是,這個自動掃描過程將會掃描主機上所有的HBA卡和存儲適配器,如果此類設備較多或連接了較多的卷(LUN),此過程將會耗費較長的時間。因此對于此類情況,我們可以在前面的提示對話框中點擊“否”按鈕,然后再單獨掃描iSCSI軟件適配器即可(參見圖3-309)。(7)在Openfiler的Web管理界面中,我們選擇“Status”選項卡后,單擊“iSCSITargets”鏈接,即可看到ESXServer1的連接信息,如圖3-311所示。

(點擊查看大圖)圖3-311Openfiler中的連接信息

3.2.4iSCSI存儲設備(Openfiler)安裝及ESX連接配置(7)如果我們打開ESXServer的控制臺,還會看到如圖3-312所示的iSCSI登錄以及連接信息。下面我們將此iSCSI卷格式化VMFS分區(qū),以供虛擬機存儲之用。(8)單擊VI客戶端“配置”選項卡中的“存儲器”鏈接,再單擊其右側的“添加存儲器”鏈接,打開“添加存儲器向導”對話框,如圖3-313所示。隨后我們選擇“磁盤/LUN”存儲類型,單擊“下一步”按鈕繼續(xù)。

圖3-312ESXServer控制臺的iSCSI連接提示信息

(點擊查看大圖)圖3-313“添加存儲器向導”對話框(9)接下來我們會看到剛剛添加的iSCSI存儲設備,選擇它后單擊“下一步”按鈕繼續(xù),如圖3-314所示。

(點擊查看大圖)圖3-314選擇存儲設備(10)在彈出的對話框中會顯示磁盤布局信息。由于我們并未對此空間進行任何分區(qū)和格式化的操作,因此會顯示此磁盤為空白,單擊“下一步”按鈕繼續(xù),如圖3-315所示。(11)接下來我們要輸入數(shù)據(jù)存儲的名稱,此名稱僅用于標識作用。單擊“下一步”按鈕繼續(xù),如圖3-316所示。

(點擊查看大圖)圖3-315磁盤布局信息

(點擊查看大圖)圖3-316輸入數(shù)據(jù)存儲名稱(12)格式化選項與前面的“ESXServer初始配置”中的同樣配置相同。單擊“下一步”按鈕繼續(xù),如圖3-317所示。

(點擊查看大圖)圖3-317格式化選項(13)隨后會顯示新建數(shù)據(jù)存儲的確認信息,單擊“完成”按鈕開始建立創(chuàng)建VMFS數(shù)據(jù)存儲過程,如圖3-318所示。隨后我們便可以在存儲器列表中看到剛才建立的iSCSI數(shù)據(jù)存儲,如圖3-319所示。

(點擊查看大圖)圖3-318確認信息

(點擊查看大圖)圖3-319iSCSI數(shù)據(jù)存儲建立成功下面我們來連接NAS存儲。(14)在ESXServer“配置”選項卡中單擊“存儲器”鏈接后,再單擊右側的“添加存儲器”鏈接。在彈出的“添加存儲器向導”對話框中選擇“網(wǎng)絡文件系統(tǒng)”選項作為存儲類型。單擊“下一步”按鈕繼續(xù),如圖3-320所示。

(點擊查看大圖)圖3-320添加NAS存儲(15)在彈出的對話框中輸入NAS服務器的地址、裝載點和數(shù)據(jù)存儲的名稱,設置完成后,單擊“下一步”按鈕繼續(xù),如圖3-321所示。

(點擊查看大圖)圖3-321NAS連接設置

3.2.4iSCSI存儲設備(Openfiler)安裝及ESX連接配置(8)(16)接下來會顯示NAS連接設置的確認信息,單擊“完成”按鈕結束配置,如圖3-322所示。

(點擊查看大圖)圖3-322NAS設置確認對話框隨后便可以在存儲器列表中看到剛才添加的NAS裝載點了,如圖3-323所示。下面我們來看看如何將ESXServer1上的虛擬機w2kwebserver遷移到iSCSI存儲IPSAN之上。

(點擊查看大圖)圖3-323NAS存儲添加成功(17)在VI客戶端,右擊虛擬機w2kwebserver,從彈出的快捷菜單中選擇“遷移”選項。在彈出的“遷移虛機向導”對話框中指定虛擬機的遷移目標。如果VC連接了多臺ESXServer,此時可以指定其他的ESXServer作為遷移目標。選擇esx1.V,等待兼容性驗證信息顯示“確認成功”后,單擊“下一步”按鈕繼續(xù),如圖3-324所示。

(點擊查看大圖)圖3-324選擇遷移目標虛擬機遷移向導會在我們選擇遷移目標之后,對其進行兼容性和配置驗證。如果發(fā)現(xiàn)目標并不支持選定的虛擬機,則會在下面顯示相應的提示信息。(18)接下來會提示我們選定將虛擬機放在哪個資源池中。對于資源池的概念和設置,我們將在后面的內(nèi)容中進行介紹。這里選擇esx1.V,單擊“下一步”按鈕繼續(xù),如圖3-325所示。

(點擊查看大圖)圖3-325選定資源池(19)在彈出的對話框中我們選擇“移動虛擬機配置文件和虛擬磁盤”選項,將虛擬機配置文件和虛擬磁盤文件移動到在下面列表中選中的存儲位置。如果需要將配置文件和虛擬磁盤文件移動到不同的存儲位置,則可以單擊“高級”按鈕,分別為其指定不同的存儲目標。我們實驗環(huán)境的具體設置如圖3-326所示,單擊“下一步”按鈕繼續(xù)。(20)接下來會顯示虛擬機遷移確認信息對話框。我們注意到,目標資源池為“Resources”。這是由于在ESXServer主機上沒有手工建立資源池時,默認會建立一個隱含的名為“Resources”的資源池。單擊“完成”按鈕后,會啟動虛擬機遷移過程。等待一段時間之后,虛擬機w2kwebserver的遷移便完成了,如圖3-327所示。隨后參考前面的步驟,將虛擬機Check_Point_VPN-1_R65_VE遷移到NAS2ESX中。要注意的是,在Check_Point_VPN-1_R65_VE遷移時向導過程會提示兼容性警告信息,如圖3-328所示。

(點擊查看大圖)圖3-326指定對虛擬機文件進行遷移

\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