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用理療儀器_第1頁
醫(yī)用理療儀器_第2頁
醫(yī)用理療儀器_第3頁
醫(yī)用理療儀器_第4頁
醫(yī)用理療儀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物理療法:康復方法之一,是應用力、電、光、聲、磁、溫熱等物理因素(yīnsù)來治療疾病的方法,包括運動療法和物理因子療法。常用的理療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大類:1、電療法:主要有直流電療法,離子導入療法,低頻及中頻電療法,長波、中波、短波及超短波電療法,微波療法等。2、磁療法:主要有靜磁場療法,脈動磁場療法,低頻及高頻交變磁場療法等。

第一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3、光療法:主要有紅外線療法,紫外線療法及激光療法等。4、超聲波療法:主要包括局部直接治療,沿神經干治療及神經反射治療方式。5、運動療法:主要有體育療法和機械(jīxiè)療法等。6、中醫(yī)藥療法:如針灸療法和拔罐療法等。第二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理療的應用(yìngyòng)原則1.明確疾病的診斷,選擇合適的理療種類、方法、劑量(jìliàng)和作用部位2.理療的療程3.幾種理療可協(xié)同應用4.理療的使用一般宜早第三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理療(lǐliáo)的作用原理1.直接作用(組織器官.致病因子(yīnzǐ))2.神經反射作用3.體液作用第四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第五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物理因子:電、光、聲、磁、熱、冷、水等

基本作用原理:fundamental

物理能--能量吸收--理化反應局部(júbù)效應全身效應共性作用:消炎止痛

改善血循環(huán)

影響神經肌肉興奮性特殊作用:第六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

電直流電低頻脈沖中頻高頻

光紅外線紫外線激光

超聲波

磁靜磁場磁震蕩

熱石蠟(shílà)沙

冷冰敷

水療

第七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物理因子(yīnzǐ)的選擇合理選擇物理因子直接關系到理療的效果,在實際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需要提高臨床知識水平,力求對所治療的疾病有較深刻的認識,確切地了解發(fā)病的機理及不同發(fā)病階段的特點;另一方面要對各種物理因子的生理和治療作用的“共性”和“特性有全面深入(shēnrù)的了解,這兩個方面的有機結合有是合理的選用物理因子治療各種疾病,提高物理治療臨床療效的關鍵。第八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理療(lǐliáo)的劑量在臨床工作中確定理療劑量的大小是以下述五點為主要依據的:(一)物理因子對機體作用的基本規(guī)律物理因子對機體作用的基本規(guī)律是確定理療劑量的重要依據,物理因子對各系統(tǒng)、器官、組織的功能和代謝影響的基本作用規(guī)律是:大劑量有抑制作用,小劑量則有調節(jié)作用功或加強(jiāqiáng)作用,例如;實驗證明,在小劑量的超短波或小劑量的超聲作用下,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加強(jiāqiáng),但大劑量作用時則有抑制作用。第九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小劑量的超聲作用時,不引起組織的形態(tài)學改變,但可影響生化學過程,表現為:在超聲作用后細胞內胸腺核酸的含量增加,蛋白質的合成增強,刺激(cìjī)細胞的發(fā)育生長,用不同劑量的超聲作用于動物的腹部時,可引起腦的組織呼吸發(fā)生不同的變化:超強度的超聲作用后抑制腦的能量代謝過程;高強度的超聲作用后可降低腦組織內的氧化過程;中等強度的起聲作用后腦組織的代謝無明顯改變;低強度的超聲多次或一療程作用后可使腦組織的能量代謝規(guī)律性地加強,過一定時間后方恢復到原水平。第十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動物(dòngwù)實驗和臨床觀察均證明:小劑量的直流或超短波作用均可促進周圍神經的再生,而大劑量作用則抑制之。因此,掌握物理因子對機體作用的基本規(guī)律,對確定臨床使用劑量有重要意義。第十一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二)疾病的性質及其發(fā)展階段用超短波治療化膿性炎癥時應根據其發(fā)展階段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劑量,用大劑量的超短波治療急性或亞急性炎癥有時也可收到良好的療效,但有以下的缺點:(1)有一過性的病情加劇反應;(2)治療深部組織炎癥時,在某些情況下,不能徹底抑制細菌的繁殖,且易致膿腫形成;(3)可抑制皮膚的免疫功能,有的可出現皮炎;(4)作用部位接近內分泌腺對其有不利的影響(yǐngxiǎng)。因此長期以來,用超短波治療急性或亞急性化膿性炎癥時,都選用小劑量。第十二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紫外線照射治療傷口時,在早期應當用強紅斑量照射,可促進壞死組織脫落,減輕疼痛,但在恢復期,當肉芽組織新鮮,周圍有上皮生長時應當用小劑量,在此階段如照射的劑量過大則可抑制上皮的生長。多年的實驗研究和臨床觀察的結果一致確定:治療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冠心病、潰瘍病、肝膽疾患及神經系統(tǒng)(shénjīngxìtǒng)的某些疾患時,應用小劑量的物理因子具有更高的療效。第十三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但是,對于某些慢性的遷延性的病理過程處理原則卻與上述情況相反,如下肢慢性營養(yǎng)障礙性潰瘍的病變局部對外界任何刺激的反應都是微弱的,故適用較大劑量的物理因子治療,如用強紅斑量或超強紅斑量的紫外線照射,較大劑量的電針療法,較大劑量的直流電藥物離子導入等。對某些骨科疾患,如增殖性骨關節(jié)病變,用中、小劑量的物理因子治療使其急性癥狀緩解后,也只有應用(yìngyòng)較大劑量的物理因子(如直流電)治療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由于疾病的性質不同,以及同一疾病的發(fā)展階段不同,所用物理因子的劑量是有差別的,這在確定劑量時是應當十分注意的。第十四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三)個體的差異確定理療劑量時還必須(bìxū)仔細了解病人的個體差異,而非單純地根據疾病本身所需治療劑量的大小而定,這也是十分重要的。例如:風濕性肌炎、風濕性神經根炎一般用較大劑量的物理因子治療,收效較好,但如果患者的體質較弱,神經系統(tǒng)的功能很不穩(wěn)定,用大劑量的物理療法可引起全身性的不良反應,如強紅斑量紫外線局部照射后可出現頭暈、睡眠差、食欲低下等不良反應,故使用的劑量應較一般選用的劑量為低。第十五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有不少的農民、戰(zhàn)士,由于平時在室外勞動的時間長,對陽光,冷熱等的耐受性大,故理療的劑量偏大,療效較好。婦女在例假期間做腹部或腰部的超短波、短波、中波、微波或紅外線等治療應當停止,使用一些全身性的物理療法(wùlǐliáofǎ)時劑量也應適當減??;更年期的婦女往往對物理因子的刺激反應較大,故理療時劑量也應偏低??傊∪梭w質的強弱、年齡的大小、性別的不同,平時鍛煉的基礎、營養(yǎng)狀況、神經、心血管系統(tǒng)的功能狀態(tài)方面的差異,對我們確定劑量的大小也有重要的關系。第十六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四)受作用的組織、器官的特點由于各種組織、器官在結構和功能方面都有一定的特異性,因此物理因子作用于不同的組織、器官時,所用的劑量也是有差別的。例如:副鼻竇內的血管較少,對溫熱的調節(jié)性能較差,故超短波作用時劑量不宜過大,眼球含液體較多,血液循環(huán)較差,用超短波、中波、微波治療眼病時,劑量不應大,如用大劑量的微波作用到眼部,使眼球內部的溫度(wēndù)升高到45℃以上時,可引起白內障,而小劑量的微波治療一些眼的疾患卻有良好的療效。第十七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睪丸組織的血管細小,熱調節(jié)功能不佳,用超短波,微波等作用時,劑量也以偏低為宜。據實驗報告:用同一強度的超聲作用于不同的組織——皮炎、肌肉、腹壁、大腸、脊髓腰段后,比較其形態(tài)學變化(biànhuà),結果脊髓前角的神經細胞變化(biànhuà)最明顯,因此,超聲波作用于脊髓部時劑量不宜大。高級神經系統(tǒng)、內分泌腺,生殖器官對物理因子的作用是比較敏感的,這一概念在確定劑量時不應忽略。第十八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五)理療方法的作用機理最后,在確定劑量時,還應考慮所使用的物理療法的具體作用機理,例如電興奮療法治療神經衰弱和領區(qū)直流電藥物離子導入治療神經衰弱的作用機理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通過興奮誘導大腦皮質(dànǎopízhì)的抑制過程,后者則是通過節(jié)段反射的作用調節(jié)大腦皮質(dànǎopízhì)的基本神經過程,雖然兩種療法的最終作用效果可能是相同的,但由于它們各自的作用機理不同,故電興奮治療時使用偏大的劑量,而領區(qū)直流電藥物離子導入治療時使用偏小的劑量。第十九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實驗研究和臨床觀察還發(fā)現:對冠心病患者為改善植物神經對心臟的調節(jié)功能,冠狀血循和心肌功能,使用近于生物電的弱直流電療法是有益的,如果使用的劑量偏大則病變心臟的神經和血管有可能發(fā)生異常(yìcháng)反應(倒錯反應)??傊?,各種物理療法的作用機理不同,因此選擇使用的劑量也不同,這是確定劑量的基本依據。第二十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物理因子(yīnzǐ)的綜合應用(一)同時應用兩種物理因子的協(xié)同作用例如:超聲-間動電療法、超聲-中頻調制電療法、中頻電-直流電療法、低頻電-磁療法等,都是同時應用兩種物理因子的協(xié)同作用以提高療效。水電浴療法,即利用水和電(直流電、低頻電)的互相加強作用,可降低水溫,適當縮短治療時間,從而避免一種物理因子的過強刺激,減輕心血管系統(tǒng)的負擔,故適用于關節(jié)疾患并心血管功能不全的患者。中波或短波直流電藥物離子(lízǐ)導入療法是由于高頻電降低了組織的障壁功能,從而提高離子(lízǐ)導入的效果。第二十一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二)連續(xù)應用多種物理因子進行綜合治療第一種物理因子作用后,改變了受作用的組織器官甚至整個機體的功能狀態(tài),連續(xù)應用第二種物理因子時,也可顯著增強療效。在一般情況下,多先用局部(júbù)性的物理療法,然后再用全身性的物理療法。以加強受作用的組織器官的反應。如治療神經根炎,可先用局部(júbù)的電療、光療,然后行全身水浴或體療;治療骨折時,先做局部(júbù)的電療或臘療,然后體療。另一種方式是先用一種物理療法,為連續(xù)應用另一種物理療法創(chuàng)造更加有利的作用條件,以提高療效。治療疤痕攣縮時,先做臘療或超聲治療,然后做體療,可明顯地提高療效。第二十二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三)交替應用多種物理因子進行綜合冶療當病變較重或處于急性階段,機體和病變的組織比較脆弱,不宜給予較多的刺激負擔時,可交替應用一些物理療法,以便更有效地治療。例如:對重癥周圍病變的患者,可一天做直流電藥物離子導入,另一天做短波治療,(每天均作體療)。這種隔天交替應用不同的物理療法不僅可發(fā)揮每種療法的特異性治療作用,而且可延續(xù)(yánxù)機體對物理因子多次作用后所產生的適應現象。第二十三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在進行綜合性理療時,應當注意在同一部位同時應用幾種性質相同或作用相近的物理因子是不必要的,甚至是禁忌(jìnjì)的。因為多種性質相同的物理因子連續(xù)作用時總的劑量過大,有使病理變化加劇的危險,并使機體負擔過重。第二十四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理療(lǐliáo)療程中的反應理療療程中的反應又稱“病灶反應”,這一問題涉及以下幾種情況:(一)治療時選用的物理因子和方法、劑量對患者的病情和全身狀況都是適宜的,理療療程中可不出現病變組織器官(qìguān)的不良反應。最后收到良好的療效,這是最理想的。(二)理療中、由于對物理因子的選擇及使用方法不當,可引起病理過程加劇及全身性的不良反應,這種情況應當避免。第二十五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三)在排除了物理因子的選擇及使用方法不當的情況下,部分病人于理療療程中仍可有一過性的、不甚劇烈但明顯的病理過程及臨床癥狀加重的反應即“病灶反應”。有人認為:這種性質的“病灶反應”顯示病變的組織器官有進一步加強和加快修復的可能性,對進一步收到更好的療效是一種有益的象征。具體情況如下:第一次反應在理療后早期發(fā)生;第二次反應在理療的14-20次之間發(fā)生,均表現為臨床癥狀一過性的、不甚劇烈的加重,這兩次反應過后病情均可明顯的好轉,因此不必(bùbì)中斷理療;第三次反應發(fā)生在理療的第30-40次之間,反應的持續(xù)時間長,對療效有不利的影響,應當防止。第二十六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電療電療是利用不同類型電流和電磁場治療疾病的方法。物理治療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不同類型電流對人體主要生理作用不同。直流電是方向恒定的電流,可改變體內離子分布,調整機體功能,常用來作藥物離子導入;低、中頻電流刺激神經肌肉收縮,降低痛閾,緩解粘連,常用于神經肌肉疾病,如損傷、炎癥等;高頻電以其對人體的熱效應和熱外效促進循環(huán),消退(xiāotuì)炎癥和水腫,刺激組織再生,止痛,常用以治療損傷、炎癥疼痛癥候群,大功率高頻電可用于加溫治癌;靜電主要作用是調節(jié)中樞神經和植物功能,常用于神經官能癥、高血壓早期、更年期癥候群。第二十七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分類(fēnlèi)1.低頻電療法0——1000Hz

直流電療法、直流電藥物離子導入療法、感應電療法、電興奮療法、電睡眠療法、間動電療法、經皮電刺激療法、痙攣肌電刺激療法、神經肌肉電刺激療法、直角脈沖脊髓(jǐsuǐ)通電療法、功能性電刺激療法等第二十八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分類(fēnlèi)2.中頻(zhōngpín)電療法1KHz——100KHz

等幅正弦中頻電療法、調制中頻電療法、音樂電療法、波動電療法等3.高頻電療法100KHz——300GHz

長波療法、中波療法、短波療法、超短波療法、微波等第二十九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直流電療法(liáofǎ)(一)直流電療法1.定義直流電是一種方向不隨時間變化的電流,用直流電治療疾病的方法稱直流電療法。2.作用機理與治療作用人體組織具有導電性,在直流電場的作用下,機體內離子、膠體粒子等發(fā)生極向遷移,出現電解、電泳(diànyǒnɡ)、電滲等現象,使組織內離子濃度比例發(fā)生改變,組織內理化反應的改變導致機體生理功能改變,這是直流電對機體產生治療作用的基礎。第三十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直流電療法(liáofǎ)直流電療法的幾種治療作用。(1)對神經系統(tǒng)功能的影響:領區(qū)直流電反射療法、短褲區(qū)直流電反射療法能改善和調節(jié)腦部和盆腔臟器的血液循環(huán),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植物神經等均能引起興奮或抑制作用。脊柱上行電流(陽極置腰骶部,陰極置頸部)能使興奮性增高,下行電流(電極位置與上述相反(xiāngfǎn))可使興奮性降低。(2)消炎作用:直流電有明顯的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的作用,能促進炎性產物的排除。陽極可用于治療水腫;慢性炎癥、潰瘍可用陰極;亦可用于治療關節(jié)、神經、肌肉、脈管和五官等方面的炎癥。第三十一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直流電療法(liáofǎ)(3)促進(cùjìn)骨折愈合:用10肚的微弱直流電陰極刺激骨折處,有加速骨折愈合的作用。機理可能是由于直流電的電解作用,使陰極下組織內環(huán)境發(fā)生低氧、偏堿和高鈣,有利于促進(cùjìn)骨質生長。(4)治療冠心?。何⑷踔绷麟婈枠O置于心前區(qū),陰極置于背后,治療冠心病效果良好,微弱直流電接近生物電的電流強度,刺激心臟皮膚反射區(qū),反射性地調節(jié)冠狀動脈的舒縮功能。第三十二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直流電療法(liáofǎ)(5)治療靜脈血栓:較大電流強度直流電可促使靜脈血栓機化、退縮,離開陽極,退向陰極,使血管重新開放。(6)治癌作用:用直流電的電解、電泳、電滲的結果,造成高酸、高堿、脫水、水腫(shuǐzhǒng)、低氧、離子分布失衡等改變腫瘤組織的微環(huán)境,促使腫瘤變性壞死。這種利用直流電電極下的化學反應治療腫瘤的方法稱為電化學療法。第三十三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直流電療法(liáofǎ)3.治療技術和方法常用治療方法:①襯墊法:有兩種:對置法,作用深;并置法,作用范圍大,但作用淺。常用的方法有:額-枕法、眼-枕法、領區(qū)法、短褲區(qū)法、全身直流電療法、脊柱區(qū)直流電療法。治療電流強度為0.03~0.1mA/cm2,治療時電極下有輕度針刺感。每次治療15-25min,每日或隔日一次,10-15次為一療程。兒童劑量酌減,每次10-15min。②電水浴法:用陶瓷或塑科盆盛溫水,將一電極置于盆壁,同時(tóngshí)將患側肢體置于水中,另一電極(加襯墊)置于肢體近端或相應節(jié)段。此外還有一些特殊治療方法,如直流電促進骨質愈合,治療時陰極采用特殊的針狀電極置于骨折線內;直流電治療癌癥時采用鉑電極插入腫瘤的中心和周邊進行治療。第三十四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直流電療法(liáofǎ)4.適應證和禁忌證適應證:淺靜脈血栓、營養(yǎng)不良性潰瘍、骨折延遲愈合、冠心病、癌癥等。禁忌證:惡性腫瘤(局部電化學療法除外)、高燒、昏迷、活動性出血、心力衰竭(xīnlìshuāijié)、妊娠、急性化膿性炎癥、急性濕疹、局部皮膚破損、戴心臟起搏器、直流電過敏等。第三十五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直流電藥物(yàowù)離子導入療法(二)直流電藥物離子導入療法1.定義用直流電將藥物離子導人體內進行治療疾病的方法稱直流電藥物離子導入療法。2.治療原理及治療作用利用直流電的電場作用以及電學上"同性相斥"的原理,帶正電荷的藥物被直流電場的正極推斥進人人體,將帶負電荷的藥物從負極下推斥進入人體。藥物離子主要經皮膚汗腺、皮脂腺管口或粘膜、傷口的細胞間隙進入人體。藥物離子導人皮內深度不超過1cm,藥物在皮下形成"離子堆",可停留數小時至數天,通過滲透漸漸進入淋巴和血液。其優(yōu)點(yōudiǎn)是局部淺表組織濃度較高,作用持續(xù)時間長,導入的是藥物有效成分,治療作用兼有反射治療作用及直流電和導人藥物的綜合作用,缺點是導人藥量少(為襯墊中藥物總量的2%~10%),作用較慢。第三十六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直流電藥物離子(lízǐ)導入療法3.治療技術和方法(1)方法基本同直流電療法。可采用襯墊法、電水浴法,此外還有體腔法及創(chuàng)面、穴位導入法等。(2)離子導人藥品的選擇注意:①水溶性好,易電離電解;②明確藥物的有效成分及極性;③藥品成分純,不可同時(tóngshí)應用幾種藥物或中藥煎劑,或陰陽極交替導人;④采用局部應用有效的藥物。第三十七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直流電藥物離子(lízǐ)導入療法(3)注意事項:必須明確導人藥物離子的極性。陽離子從陽極導人,陰離子從陰極導人。對于可能有過敏反應的藥物,治療前須做過敏試驗,過敏者不能導入。襯墊要徹底清洗、消毒,不要有"寄生"(與治療無關(wúguān))離子。藥墊最好采用濾紙,用完后棄去。棉制品藥墊需標符號,以免混用;電水浴法藥物溶度一般為2%-5%。感染創(chuàng)商須按無菌技術清潔創(chuàng)面。配制藥物的溶劑一般采用蒸餾水、乙醇等,避免溶液內有寄生離子。與熱療法配合應用時,最好在熱療后進行,因溫熱療法使血管擴張,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毛囊口張開,汗腺分泌增多,皮膚導電性改善,有利于離子導人。其他注意事項與直流電療法相同。第三十八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直流電藥物(yàowù)離子導入療法4.適應證和禁忌證適應證:臨床應用范圍廣泛,是直流電療法和所導人藥物的適應證的相加,如神經炎、周圍神經損傷、慢性潰瘍、傷口(shāngkǒu)和竇道、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炎、血栓性靜脈炎、瘢痕粘連、角膜混濁、骨折等。禁忌證:同直流電療法,導入藥物過敏者。第三十九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優(yōu)點(yōudiǎn)具有直流電的和藥物的雙重治療作用藥物直接導入治療部位(bùwèi)(病灶部位).由于離子堆的形成,故導入的藥用在體內停留時間長,發(fā)生作用的持續(xù)時間長.直流電和藥物離子作用內外感受器,通過反射途徑,產生局部的和全身的治療作用.不損傷皮膚,無疼痛和胃腸刺激癥狀,避免注射吸收不良.直流電藥物離子(lízǐ)導入療法第四十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缺點(quēdiǎn)透入的藥物少,一般一次導入體內(tǐnèi)的量約為總量的1——10%.不能將藥物導入深處,導入深度<1cm.直流電藥物離子(lízǐ)導入療法第四十一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低頻(dīpín)脈沖電療法(三)低頻脈沖電療法1.概述應用頻率1000Hz以下(yǐxià)的各種脈沖電流治療疾病的方法,統(tǒng)稱低頻脈沖電療法。電流的種類:根據波形和頻率不同分為感應電流、新感應電流、斷續(xù)直流電、間動電流、指數曲線型電流、階梯波電流、鋸齒波電流、單向脈沖電流、雙向脈沖電流等。在康復治療中起到較好治療作用的低頻脈沖治療方法有神經肌肉電刺激療法(NMES)、痙攣肌電刺激療法、功能性電刺激療法(FES),經皮神經電刺激療法(TENS)等。第四十二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低頻(dīpín)脈沖電療法2.作用機制與治療作用(1)興奮(xīngfèn)神經肌肉組織:低頻電流作用下,細胞膜受刺激,離子通透性改變,形成動作電位發(fā)生興奮(xīngfèn),引起肌肉收縮反應。運動神經每次興奮(xīngfèn)后絕對不應期為1ms,因此神經興奮(xīngfèn)能接受的最高頻率不超過1000Hz,這是劃分低頻、中頻電療法的電生理學依據。第四十三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低頻(dīpín)脈沖電療法(2)止痛作用:即時鎮(zhèn)痛作用與神經機制(閘門控制學說)、體液機制(電刺激可使人體釋敢一種有鎮(zhèn)痛作用的類嗎啡物質:腦啡肽與內啡肽)有關。多次治療后的鎮(zhèn)痛作用除上述因素外,與低頻電流促進(cùjìn)血液循環(huán)所產生的各種效應有關,如改善缺血,減輕酸中毒,促進(cùjìn)致痛物質及病理代謝產物的排出,組織間、神經纖維間的水腫和張力減輕,營養(yǎng)功能與免疫功能的改善等。(3)改善血液循環(huán)和抗炎消腫:低頻電流通過軸突反射,引起局部充血,同時肌肉節(jié)律性收縮與舒張形成的"泵"作用,促進血液和淋巴液回流,減輕組織水腫,消除非特異性炎癥。第四十四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低頻(dīpín)脈沖電療法3.失神經肌肉電刺激療法(1)概述:低頻脈沖電流刺激神經肌肉以治療疾病的方法稱神經肌肉電刺激療法,又稱電體操療法。失神經肌肉電刺激療法屬常用神經肌肉電刺激療法之一。(2)治療作用:采用低頻三角波治療能避免刺激正常感覺神經,不波及臨近正常肌肉,因此治療電流較少引起疼痛。對失神經支配的肌肉進行合適的電刺激,可以引起肌肉收縮,改善血液循環(huán)及營養(yǎng)代謝,延緩肌肉萎縮,防止纖維化和攣縮,能促進(cùjìn)神經再生,恢復神經傳導功能。第四十五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低頻(dīpín)脈沖電療法(3)治療技術和方法:選用三角波低頻脈沖診療儀。三角波低頻脈沖電流對神經有強刺激作用。脈沖電流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變化,即脈沖上升時間(t升)、脈沖持續(xù)時間(t寬)、脈沖下降時間(t降)、脈沖間歇時間(t間)。治療參數的選擇,可先進行強度一時問曲線撿查,測定肌肉失神經支配的程度,確定(quèdìng)應選用的脈沖電流參數。第四十六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低頻(dīpín)脈沖電療法治療時陰極點狀電極置于患肌運動點上,陽極電極置于肢體近端或軀干。電極下應放厚襯墊。電流強度以引起肌肉明顯收縮而無疼痛為度,肌肉收縮的次數以不引起過度疲勞為度。刺激數分鐘后,休息數分鐘,重度失神經支配的肌肉,應減少每分鐘收縮次數,每次治療共收縮40-60次;收縮次數隨病情改善逐漸增加,逐漸縮短休息時間,每次治療可達80-120次以上。療程根據神經損傷(sǔnshāng)程度而定,輕者3個月,重者1年。4.適應證和禁忌證適應證:下運動神經元損傷所致的弛緩性癱瘓、廢用性肌萎縮。禁忌證:上運動神經元損傷引起的痙攣性癱瘓、戴有心臟起搏器者。第四十七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低頻(dīpín)脈沖電療法4.痙攣肌及其拮抗肌交替電刺激療法(1)定義:利用兩組頻率(0.66-1Hz)與波寬(0.2~0.5ms)相同,而出現時問有先后的方波脈沖電流,分別刺激痙攣肌肌腱和拮抗肌肌腹,以達到松弛痙攣肌的目的,這種治療方法即痙攣肌及其拮抗肌交替電刺激療法。(2)作用機理:刺激痙攣肌時,張力(zhānglì)感受器興奮,反射性抑制痙攣肌本身;刺激拮抗肌時,通過交互抑制痙攣肌發(fā)生抑制影響,使痙攣肌松弛;同時使拮抗肌肌張力(zhānglì)增加,促進肢體血液循環(huán)的改善、肌力及功能的恢復。第四十八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低頻(dīpín)脈沖電療法(3)治療技術(jìshù)和方法:采用雙極法,一組兩個電極置于痙攣肌的肌腱處;另一組電極置于拮抗肌肌腹。兩組脈沖間隔0.1~1.5S。電流強度為運動閾,每次治療10~20rnjn,每日一次。隨痙攣肌松弛時間延長,可隔2。3天治療一次。(4)適應證和禁忌證適應證:上運動神經元損傷引起的痙攣性癱瘓、帕金森病等。禁忌證:肌萎縮側索硬化癥、多發(fā)性硬化進展期等。第四十九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低頻(dīpín)脈沖電療法5.功能性電刺激(1)概述:功能性電刺激是用低頻電流刺激喪失功能或功能不全的器官或肢體,以其所產生的即時效應(xiàoyìng)來替代或糾正器官或肢體的功能的治療方法。在醫(yī)學臨床應用廣泛,如人工心臟起搏器通過電刺激心臟以糾正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房室傳導阻滯等病人的心律紊亂;膈肌起搏器調節(jié)呼吸功能;刺激膀胱有關肌肉改善排尿功能等。第五十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低頻(dīpín)脈沖電療法(2)康復醫(yī)學中的應用:功能性電刺激較多用于中樞性癱瘓。當上運動神經元受損時,下運動神經元通路存在,有應激功能,但由于(yóuyú)失去來自中樞的運動信號,肢體不能產生隨意運動。此時如給予適當的電刺激,可產生相應的肌肉收縮,用以補償所喪失的肢體運動。同時電刺激通過傳人神經,經脊髓傳到中樞,對促進肢體功能重建及心理狀態(tài)的恢復有作用。第五十一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低頻(dīpín)脈沖電療法(3)治療技術和方法:功能性電刺激治療使用的電流,基本波形為方波或其他波,脈寬0.3~0.6ms,頻率(pínlǜ)10~100Hz,脈沖群寬度0.8~1.8s;調制用梯形波,上升時間0.5~1.5。,下降時間0~1.0??烧{。儀器有1~8個通道,同時或按一定順序先后刺激一組以上肌群,各通道的脈沖組寬度和刺激強度可分別調節(jié)。近年有一種微型植入式電刺激器,由微機控制,可長期使用。操作時治療參數的選擇因人因病而異,隨著功能恢復可逐漸延長刺激問隔時間,逐步過渡到丟開儀器,自主活動。第五十二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低頻(dīpín)脈沖電療法(4)適應癥和禁忌癥適應證:腦卒中(國內應用(yìngyòng)較多的是足下垂矯正器)、脊髓損傷、腦癱后的上下肢運動功能障礙等,呼吸功能障礙,特發(fā)性脊柱側彎等。禁忌證:戴有心臟起搏器者禁用其他部位功能性電刺激、意識障礙、周圍神經損傷、肢體骨關節(jié)攣縮畸形等。第五十三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低頻(dīpín)脈沖電療法6.經皮神經電刺激療法(1)定義:經皮神經電刺激療法(TENS)是通過皮膚將特定的低頻脈沖電流輸入(shūrù)人體,刺激神經達到鎮(zhèn)痛目的的治療方法。(2)作用機制:較低頻率、較寬波寬的脈沖電流能引起腦內嗎啡樣多肽釋放,鎮(zhèn)痛作用時間較長;較高頻率、較窄波寬的脈沖電流,通過"閘門控制"機制產生鎮(zhèn)痛作用,時間較短。小電量、低頻率、較大脈寬的TENS可促進骨生成。第五十四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低頻(dīpín)脈沖電療法

(4)適應證:急慢性疼痛,亦可用于治療骨折后延遲愈合。禁忌證:頸動脈竇部位、妊娠婦女(fùnǚ)下腹部(除用于分娩性疼痛治療)、心律失常、有心臟起搏器者。第五十五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低頻(dīpín)脈沖電療法

7.感應電療法

(1)定義(dìngyì):利用感應線圈獲得的低頻脈沖電流稱為感應電流。應用感應電流治療疾病的方法稱感應電療法(faradization)。

(2)治療作用:能興奮正常神經肌肉可鍛煉肌肉;有興奮植物神經的作用,提高血管和平滑肌的張力;對感覺神經末梢有刺激作用,幫助恢復知覺,小劑量可解除淺表的皮膚神經痛。第五十六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低頻(dīpín)脈沖電療法(3)治療技術和方法:TENS采用的電流頻率為2-160Hz,波寬2~500/μs,波型為單項或雙項不對稱方波。目前所采用的治療儀器有以下幾種類型:電針型:頻率較低1~4Hz,波寬較寬200~300μs;普通型:頻率較高70-100Hz,波寬較窄小于200μs;強刺激型:頻率較高大于100Hz,波寬較寬150~250μs;此外還有斷續(xù)型、調制型等。治療時將兩個電極對置或并置于痛點、穴位或相應(xiāngyīng)神經節(jié)段,根據病人耐受性選擇電流種類和強度,治療20~60min,每天1~3次。治療急性疼痛,數天為一療程,慢性疼痛療程較長。第五十七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低頻(dīpín)脈沖電療法(4)適應癥和禁忌癥適應證:感覺障礙(如股外側皮神經炎)、廢用性肌萎縮、平滑肌張力(zhānglì)低下疾病(如胃下垂,便秘等),癔病性癱瘓及失語等。禁忌證:痙攣性麻痹、心力衰竭、有心臟起搏器者、急性炎癥、出血傾向等。第五十八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低頻(dīpín)脈沖電療法8.間動電療法(1)概述:間動電流是將50Hz的正弦交流電整流后疊加在直流電上形成的脈沖電流。應用間動電流治療疾病的方法叫間動電療法。間動電流經調制后有6種波形:疏波、密波、疏密波、間升波、斷續(xù)波、起伏(qǐfú)波。(2)治療作用:有鎮(zhèn)痛、改善血液循環(huán)、興奮肌肉和周圍神經的作用。第五十九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低頻(dīpín)脈沖電療法(3)治療技術和方法:在治療機中每種電流的波形、頻率、脈沖持續(xù)時間及間歇時問皆已固定。電極放置分以下幾種情況,痛點治療:陰極電極置痛點處,陽極在痛點近端2~3cm處;沿血管或神經干治療:陰極置于患部,陽極沿血管或神經干行走方向放置;交感神經節(jié)與神經根治療:于交感神經節(jié)及神經根投影區(qū)用陰極小圓電極或小片狀電極,陽極電極稍大,置于相應部位。離子導入:方法同直流電。波形選擇:鎮(zhèn)痛選用問升波、疏波、密波。改善血循環(huán)選用密波、疏密波。消腫選用疏密波。鍛煉廢用萎縮(wěisuō)肌選用斷續(xù)波或起伏波。緩解肌緊張用疏密波或疏波。每次可用l~2種波形。操作時,根據病情放置好電極,選擇波形,調節(jié)電流強度,一般先開直流電1~3mA,再加脈沖電流以耐受為度。每次治療時間5~8min,每日一次。急性病5-6次為一療程,慢性病10~l2次為一療程。第六十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低頻(dīpín)脈沖電療法(4)適應癥和禁忌癥適應證:急性扭挫傷(cuòshāng)、肩周炎、關節(jié)痛、坐骨神經痛、面神經炎、雷諾病、廢用性肌萎縮等。禁忌證:同其他低頻電療法。第六十一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低頻(dīpín)脈沖電療法

應用頻率1000Hz以下的脈沖電流治療疾病神經肌肉電刺激功能性電刺激經皮電刺激(NES)(FES)(TENS)

防止(fángzhǐ)失神經肌肉利用電刺激的

鎮(zhèn)痛

萎縮促進神經再

即時效應,進行

生和傳導功能恢復

動作替代

松弛痙攣肌

如垂足刺激器

第六十二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低頻(dīpín)脈沖電療法

NESFESTENS波形三角波方形脈沖不對稱(duìchèn)方波單相或雙向脈寬10-600ms<1ms40-500sor0.2-0.5ms0.3-0.6ms

頻率<2Hz30-100Hz<150Hz第六十三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中頻(zhōngpín)電療法(四)中頻電療法1.概述應用1~100kHz的電流治療疾病的方法稱中頻電療法。中頻電流對人體的作用特點為無極性區(qū)別,無電解作用;中頻電流的阻抗和容抗低于低頻電流,作用較深;綜合多個周期連續(xù)作用能引起神經肌肉的興奮(綜合效應);頻率6-8kHz的電流作用時,肌肉收縮(shōusuō)閾和疼痛閾有明顯分離現象,即肌肉強烈收縮(shōusuō)而不引起疼痛;能提高生物膜的通透性,可用于藥物導入。第六十四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中頻(zhōngpín)電療法2.音頻電療法(1)定義:應用1.20kHz音頻段的等幅正弦電流治療疾病的方法稱為音頻電療法。(2)治療作用:鎮(zhèn)痛、促進局部(júbù)血液循環(huán),軟化瘢痕,松解粘連,消散炎癥及其殘留浸潤硬結,提高細胞膜的通透性促進藥物透人人體。第六十五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中頻(zhōngpín)電療法(3)治療技術:與直流電療法相似,但襯墊只需一層絨布即可。電極(diànjí)放置方法一般為并置或對置。電流強度以耐受為準,每次治療20~30min,每日一次,10-20次為一療程。(4)適應癥和禁忌癥適應證:治療纖維結締組織增生、肥厚、機化、粘連,神經痛,慢性炎癥,平滑肌張力低下疾病與尿路結石。禁忌證:同低頻電療。第六十六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中頻(zhōngpín)電療法3.干擾電療法(1)定義:以兩組頻率相差0~100Hz的中頻正弦(zhèngxián)交流電流交叉輸入人體,在人體內電流交叉處形成干擾場,產生差頻0-100Hz的低頻調制的中頻電流,即干擾電流。以這種干擾電流治療疾病的方法稱干擾電療法。第六十七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中頻(zhōngpín)電療法(2)作用機制:干擾電場在人體內部產生的低頻調制的中頻(zhōngpín)電流,兼有低中頻(zhōngpín)電的作用,且作用較深。此外,干擾電場中"內生"的低頻調制中頻電流的差頻不同,所產生的治療作用各有所側重,1~10Hz差頻電流可提高平滑肌和橫紋肌的張力;50~100Hz有明顯的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的作用;90~100Hz具有鎮(zhèn)痛作用。第六十八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中頻(zhōngpín)電療法(3)治療技術和方法:分為靜態(tài)干擾電療法、動態(tài)干擾電療法及立體動態(tài)干擾電療法三種。靜態(tài)干擾電療法:儀器輸出頻率4000Hz與(4000±100)Hz兩路正弦交流電,兩組電極交叉放置,使病灶處于(chǔyú)電流交叉中心。動態(tài)干擾電療法:儀器輸出頻率4000Hz與(4000±100)Hz兩路正弦交流電的波幅被波寬6s的三角波所調制,兩路電流發(fā)生周期為6s的節(jié)律變化,電極放置方法同靜態(tài)干擾電療法。第六十九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中頻(zhōngpín)電療法立體動態(tài)干擾電療法:將三路在三維空間流動的5000Hz正弦交流電互相疊加交叉輸入人體,特點為立體的多部位刺激效應。治療方法有兩種:對置法,兩個星狀電極及其導線在治療部位的上下或兩側反方向放置;并置法,兩個星狀電極及其導線在治療部位表面同方面放置。此外有一種專門的吸盤電極,兼有負壓按摩作用。治療時必須使每個電極都緊密均勻地接觸皮膚,以使兩(或三)路電流均能充分輸入人體。根據(gēnjù)病情需要選擇不同的差頻,電流強度以病人的耐受為度,每次治療20~30min,10~15次一療程。第七十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中頻(zhōngpín)電療法

(4)適應證和禁忌證適應證:坐骨神經痛、關節(jié)疾病、骨折、軟組織損傷、軟組織及內臟纖維增生、粘連、平滑肌張力低下、肌無力、肌萎縮、雷諾病及早期(zǎoqī)閉塞性動脈內膜炎等。禁忌證:同直流電療。第七十一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中頻(zhōngpín)電療法4.調制中頻電療法(1)概述:20世紀70年代正弦調制中頻電療法傳人我國時所用低頻調制波是正弦波,有不同調制方式(連調、間調、斷調、變調),不同幅度(0%~l00%)。20世紀80年代脈沖調制中頻電療法在我國普及,與正弦調制中頻電流區(qū)別是調制波型有多種,如:正弦波、方波、三角波、指數(zhǐshù)波、尖波、鋸齒波等。20世紀90年代初出現雙調制中頻電療法,即載波(中頻電流)頻率和調制波同時產生周期性變化,載波的固頻頻率在1~10kHz,"掃頻"范圍在1.6kHz,頻率變化周期1.6s可選。調制波的波型變化與脈沖調制電療法相仿。調制波頻率1/8~150Hz,可固定、可掃頻。第七十二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中頻(zhōngpín)電療法(2)作用機制:調制中頻電流兼有低頻電與中頻電兩種電流各自的特點和治療作用,作用深,人體易于接受,不易產生適應性。主要(zhǔyào)治療作用有鎮(zhèn)痛,促進局部組織血液循環(huán),引起肌肉收縮,可鍛煉肌力,防止肌肉萎縮,增加平滑肌張力,調節(jié)植物神經功能。第七十三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中頻(zhōngpín)電療法(3)治療技術和方法:目前通用(tōngyòng)的電腦調制中頻儀應用微機及數控技術,該功能輸出調制中頻電,音頻電,靜態(tài)、動態(tài)干擾電等多種中頻電流。內存多步程治療處方,即根據臨床經驗,按常見病癥選擇好中頻和調制頻率、調制波形,時間及調制方式。治療時只需選處方號,即可輸出設定好的調制中頻電流,將兩個電極對置或并置于治療部位,電流強度以病人的耐受為度,操作簡便。每次治療時問20。30min,15。20次一療程。(4)適應證和禁忌證:參見其他低中頻電療法。第七十四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中頻(zhōngpín)電療法

電流頻率1-100KHz特點:

無電解作用作用較深對N-M組織有興奮(xīngfèn)excite作用對感覺sense刺激小應用低頻調制的中頻,兼有低頻和中頻作用第七十五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中頻(zhōngpín)電療法

mediumfrequencyelectrotherapy

音頻(yīnpín)

干擾電波形、頻率

正弦波,2000Hz

正弦波,4000100Hz

調制無

正弦波,100Hz

調制方式無

體內干擾型“內生電流”電極數2

4治療作用改善血循,

消炎止痛

軟化疤痕,

改善血循

松解粘連

促進骨質愈合適應癥:瘢痕,組織粘連

扭挫傷,肌肉緊張

注射后硬結等

骨折后等第七十六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高頻(ɡāopín)電療法(五)高頻電療法1.概述應用高頻電流(大于l00kHz)治療疾病的方法稱高頻電療法。近年來,長波、中波應用逐漸減少,短波(duǎnbō)、超短波(duǎnbō)、微波應用日趨廣泛。第七十七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高頻(ɡāopín)電療法作用于人體的高頻電流,頻率越高,容抗(rónɡkànɡ)越小,電流越均勻,因此超短波、分米波、厘米波產熱均勻。高頻電流的頻率較低時熱效應明顯,頻率越高作用越弱。在長波、短波、超短波這一波段中,隨波長縮短,作用深度加大,故超短波作用最深;在微波波段隨波長進一步縮短,作用深度變淺,故毫米波作用最淺。高頻電療的生物物理效應和治療作用可分為熱效應與非熱效應。第七十八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高頻(ɡāopín)電療法(1)熱效應:高頻電作用機體轉變(zhuǎnbiàn)為熱能的機制主要有三種:歐姆耗損產熱,介質耗損產熱,共振吸收產熱。中等以上劑量的高頻電流主要產生熱效應。其治療作用如下:①鎮(zhèn)痛作用:高頻電流降低感覺神經的興奮性,干擾痛沖動傳導;加熱后支配肌梭內的7纖維傳導活動減弱,肌痙攣性疼痛緩解;血液循環(huán)增強,滲出物及致痛物質吸收,組織張力下降。②改善血液循環(huán):熱作用可以使血管、淋巴管擴張,血流加快,組織細胞的通透性升高,改善組織的營養(yǎng)代謝。第七十九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高頻(ɡāopín)電療法③消炎:血液循環(huán)改善,可增強免疫功能,促進慢性炎癥消散(溫熱作用會促進腫脹(zhǒngzhàng)和滲出增加,不適用于急性炎癥)。④治癌作用:大劑量高頻電流可對腫瘤組織進行選擇性加熱,起到治療作用。⑤其他作用:降低肌肉張力及加速組織生長修復。(2)非熱效應:小劑量及脈沖高頻電流的治療作用為非熱效應又稱高頻電磁振蕩效應。使用無熱量高頻電流治療,病人雖無熱感,但機體組織仍會產生一系列明顯生物效應,對急性炎癥產生消炎作用,促進神經組織與肉芽組織再生。第八十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高頻(ɡāopín)電療法2.短波、超短波療法(1)定義:應用短波電流治療疾病的方法(fāngfǎ)稱短波療法。應用超短波電流治療疾病的方法(fāngfǎ)稱超短波療法。(2)治療作用:短波療法及超短波療法具有高頻電療共有的生物學效應及治療作用。中等以上劑量的短波及超短波電流具有明顯溫熱效應,小劑量的脈沖短波、超短波電流主要產生非熱效應。上述兩種療法作用近似,但超短波作用深度較深。第八十一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高頻(ɡāopín)電療法(3)治療技術和方法:短波、超短波治療機輸出功率250~300W,小型超短波治療機輸出功率25~50w,腫瘤治療儀可達1000W以上(yǐshàng)。①感應電場法:分為電纜法和渦流電極法兩種。電纜法:短波電纜盤成餅形、螺旋形或柵形等置于治療部位。渦流電極法:常為單電極,是內置盤繞電纜的鼓形電極。電纜或電極與皮膚間隙為1-2cm,間隙小作用淺,間隙大作用深。第八十二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高頻(ɡāopín)電療法②電容場法:短波或超短波的電容電極放置方法有對置法、并置法和單極法。對置法作用較深,后二者作用淺。并置時,兩電極間距離不要互相靠得過近,以免電力線短路。病人取臥位或坐位,不必(bùbì)裸露治療部位。按要求放置電極,接通電源,預熱5~10min,調節(jié)輸出強度,調節(jié)定時器;治療結束按相反順序關機,取下電極。第八十三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高頻(ɡāopín)電療法治療劑量根據病人的主觀感覺程度一般分四級:Ⅰ級劑量,無熱量,適用急性炎癥;Ⅱ級劑量,微熱量,用于亞急性和慢性炎癥;Ⅲ級劑量,溫熱量,用于慢性疾病和炎癥;Ⅳ級劑量,熱量,用于治療腫瘤。注意:儀器上電流或電壓表不能完全反應(fǎnyìng)病人的實際吸收的高頻能量。治療時間:每次10-15min(急性病5-10min,急性腎功能衰竭30-60min),每日1次,10~15次為一療程。第八十四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高頻(ɡāopín)電療法注意事項:治療前必須除去身上的金屬物;衣服不能潮濕;有感覺障礙、血液循環(huán)障礙的病人,注意防止過熱引起的灼傷;每次治療必須調諧,頭部劑量應小于Ⅱ極,電纜不能交叉打圈。(4)適應證和禁忌癥適應證:皮膚皮下組織(píxiàzǔzhī)、骨關節(jié)、胸腔、盆腔內臟器官和五官的感染,關節(jié)軟組織扭傷,神經炎、神經痛,關節(jié)炎、頸椎病、肩周炎、腰背筋膜炎,急性腎功能衰竭、惡性腫瘤(大劑量)。禁忌證:惡性腫瘤(Ⅰ~Ⅲ級劑量)、妊娠、出血傾向、心肺功能衰竭,戴心臟起搏器及金屬異物者。第八十五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高頻(ɡāopín)電療法3.微波療法(1)概述:用微波電流治療疾病的方法稱微波療法。微波療法又分為分米波療法、厘米波療法和毫米波療法。分米波、厘米波克服了短波和超短波共有(ɡònɡyǒu)的皮下脂肪過熱的缺點,使較深肌層產生顯著的熱作用,深度約3~5cm,作用限于單極。(2)治療作用:微波的頻率特別高,非熱效應明顯,尤其是毫米波。分米波療法溫熱效應比厘米波強。第八十六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高頻(ɡāopín)電療法(3)治療技術和方法:分米波、厘米波治療機的輸出功率一般為200-250W,治癌機的輸出功率為500-700W。輻射器分為非接觸式輻射器和接觸式輻射器。前者有多種形狀,以適應體表不同部位的治療;接觸式輻射器包括耳輻射器和體腔輻射器,作用功率不超過10W,用于耳道、陰道、直腸等部位。治療劑量可根據病人(bìngrén)的主觀感覺分四級(無熱量、微熱量、溫熱量、熱量),亦可根據儀器輸出的功率分三級:小劑量20-50w,中劑量50-100W,大劑量100-200W。第八十七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高頻(ɡāopín)電療法小劑量用于急性病,每次l0min,每日一次,6-10次為一療程;中劑量用于隉性病,每次15-20min,每日一次,10-20次為一療程。惡性腫瘤用大劑量。操作方法:病人取臥位或坐位,可穿單層吸汗衣服,亦可裸露治療部位,眼部和陰囊(yīnnáng)部位用銅網遮蓋防護,病兒骨骺部避免微波輻射。接通電源,調節(jié)輸出,詢問病人感覺,調節(jié)定時器。治療結束時,按上述相反順序關機,移開輻射器。第八十八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高頻(ɡāopín)電療法微波組織凝固療法,采用2450MHz微波治療機,功率150-200W,附加針狀、鏟狀、叉狀等裸露小天線,治療時將其插人體表(tǐbiǎo)贅生物,亦可經內腔鏡插人體腔贅生物,進行凝固治療,功率70~100W,每次點凝數秒鐘,使病變組織變白、萎縮,每周一次,2~6次為一個療程。

第八十九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高頻(ɡāopín)電療法毫米波療法,國內有數家生產毫米波治療儀,多數治療儀輸出波長為8mm的毫米波,輸出方式為連續(xù)波或方波調制的脈沖波,功率密度1~10mw/cm2。輻射器分局部照射和穴位照射兩種。治療時輻射器貼近皮膚,開放性創(chuàng)面間隙在0.5~1cm。功率(gōnglǜ)無需調節(jié),每次治療20~30min,每日一次,5~15次為一個療程。第九十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高頻(ɡāopín)電療法(4)適應癥和禁忌癥適應證:微波療法適用于炎癥性浸潤、軟組織損傷、傷口潰瘍、關節(jié)炎、坐骨神經痛等;分米波、厘米波高熱療法適用于體表及體腔內的惡性腫瘤,如皮膚癌、乳癌、惡性淋巴瘤、宮頸癌、直腸癌等;凝固療法適用于體表贅生物治療及經內腔鏡治療胃出血、胃息肉、鼻息肉、宮頸炎等。禁忌證:與短波(duǎnbō)、超短波(duǎnbō)療法相似,但微波禁用于眼部;分米波、厘米波禁用于陰囊及小兒骨骺部。第九十一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

高頻(ɡāopín)電療法

highfrequencyelectrotherapy電流(diànliú)頻率>100KHz波長3000m-1mm長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特點:無N-M興奮作用

產熱作用

治療時電極可離開皮膚

無電解作用第九十二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高頻(ɡāopín)電療法

highfrequencyelectrotherapy治療作用:

熱效應:鎮(zhèn)痛,消炎,解痙,改善血循環(huán),提高免疫活性

非熱效應:抗感染性炎癥調節(jié)神經興奮性促進神經生長(shēngzhǎng)、上皮和結締組織增生第九十三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高頻(ɡāopín)電療法

highfrequencyelectrotherapy

短波

超短波

微波

波長

100-10m

10-1m

100-0.1m

頻率

3-30MHz

30-300MHz

300-300,000MHz

電力線

較深透均勻

滲透均勻

較淺,局限

非熱作用

較明顯

明顯

明顯

適應癥

慢性,亞急性

急性,亞急性

急性,慢性,特點

溫熱效應明顯

急慢性感染性

大劑量有傷害

解痙鎮(zhèn)痛明顯

炎癥首選,促進(cùjìn)

對生長中骨組

結締組織增生,

織,骨骺有破壞

有后作用第九十四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超聲波療法

超聲波的產生:在晶體兩側加上高頻電壓(diànyā)

使晶體產生相應頻率的機械變化而發(fā)生

振動,產生超聲波.通常用的晶體有石英等.

將高頻電轉換成超聲的裝置稱為換能器,通常稱

為聲頭.超聲波--頻率在20.000Hz以上的聲波機械彈性震蕩波機械作用:人體組織在行波、駐波中獲得能量質點受到壓縮力和伸張力,發(fā)生不同速度的運動,相互間產生(chǎnshēng)摩擦力,對細胞產生(chǎnshēng)細微的按摩熱作用:超聲波熱能促進生物化學效應:加速或抑制化學反應使高分子化合物聚合或解聚第九十五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超聲波療法(liáofǎ)作用:鎮(zhèn)痛,解痙軟化和消除瘢痕,松解(sōnɡjiě)組織粘連改善血循消除水腫,血腫、注射后硬結促進骨痂生長小劑量較大劑量刺激骨膜對內臟器官作用:中小劑量刺激胃腸蠕動和分泌;冠脈擴張第九十六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超聲波療法(liáofǎ)方法:接觸法固定法0.2-0.5w/cm2移動法0.5-2.0w/cm2間接法

水下法超聲藥物(yàowù)導入超聲霧化吸入第九十七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第九十八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光理療儀器(yíqì)概述原理利用光線的輻射能作用于人體達到治療(zhìliáo)目的的理療法。常用紅外線、可見光、紫外光、激光等。光療--以各種(ɡèzhǒnɡ)光輻射能作用于人體防治疾病紅外線760-15um紫外線400-180nm激光第九十九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光的能量光具有(jùyǒu)波粒二象性,光輻射的粒子稱為光子或量子,具有(jùyǒu)動能和質量。光頻率越高,波長越短,光子能量越大。第一百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光譜根據光的波長或頻率將各種光排列起來的圖標稱為(chēnɡwéi)光譜,是整個電磁波譜的一部分,介于無線電波和X線之間,波長范圍為1000um~180nm。第一百零一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光的生物學效應熱效應

當物質吸收波長較長的光(紅外線和可見光)時,受照射的分子和原子(yuánzǐ)運動加快,產生熱效應。

對應應用:紅外線理療儀第一百零二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光的生物學效應光電效應(ɡuānɡdiànxiàoyìng)紫外線和可見光短波部分可產生光電效應,產生光電效應的條件是光子能量足夠大,可使電子從軌道溢出。第一百零三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光的生物學效應光化學效應物質(wùzhì)吸收光子后,若光子能量足夠大,就可以產生各種物理化學變化。如紫外線的光敏作用。第一百零四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光的生物學效應熒光和磷光(línɡuānɡ)效應某些物質吸收了波長較短(可見光、紫外光)的光能后可發(fā)出波長較長的光能,即為熒光和磷光第一百零五頁,共一百二十九頁。整理課件紅外線理療的物理基礎人眼看不見,波長較紅光長,760nm~50um理療用紅外線短波紅外線760nm~1.5um,穿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