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水溶液中的離子平衡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1頁
高中化學-水溶液中的離子平衡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2頁
高中化學-水溶液中的離子平衡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3頁
高中化學-水溶液中的離子平衡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4頁
高中化學-水溶液中的離子平衡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細節(jié)決定成敗,規(guī)范造就高分!第1頁PAGE高三化學專題復習水溶液中的離子平衡【基礎再落實】1.下列物質:①石墨②亞硫酸鈉③氫氧化鈉固體④氨水⑤熔融硝酸鉀⑥乙醇⑦鹽酸⑧金剛石⑨氨氣⑩冰醋酸,其中能導電的是_________(填序號,下同)促進水的電離的是_____2.室溫下,下列溶液中粒子濃度關系正確的是(),并將錯誤的選項改為正確的寫法。A.Na2S溶液:c(Na+)>c(HS-)>c(OH-)>c(H2S)B.Na2C2O4溶液:c(OH-)=c(H+)+c(HC2Oeq\o\al(-,4))+2c(H2C2O4)C.Na2CO3溶液:c(Na+)+c(H+)=2c(COeq\o\al(2-,3))+c(OH-)D.CH3COONa和CaCl2混合溶液:c(Na+)+c(Ca2+)=c(CH3COO-)+c(CH3COOH)+2c(Cl-)E.0.1mol·L-1Na2CO3溶液與0.1mol·L-1NaHCO3溶液等體積混合:.eq\f(2,3)c(Na+)=c(COeq\o\al(2-,3))+c(HCOeq\o\al(-,3))+c(H2CO3)G.0.1mol/LNaOH溶液與0.2mol/L的CH3COOH等體積混合:c(H+)+c(Na+)=c(CH3COO-)+c(OH-)【解題方法指導】1、電解質、非電解質一定都是化合物2、存在自由移動帶電微粒的物質都可導電;3、溶液的導電能力取決于自由移動的離子濃度和所帶的電荷4、水的電離程度取決于酸堿抑制作用,鹽類水解的促進作用(溫度一定)【考查題型復習】題型一、水溶液中的離子平衡1.稀釋和混合對平衡的影響2.守恒關系的應用【解題方法指導】稀釋混合要注意溶質成分多確定見到加減想守恒導電電離要分清【變式練習一】1.【煙臺模擬改編】25℃時,向10mL0.2mol·L-1NaCN溶液中加入0.2mol·L-1鹽酸,溶液pH隨加入鹽酸的體積變化情況如下圖所示。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a點時,Na+離子濃度大于其他點B.b點時,c(Na+)<c(CN-)+c(Cl-)C.c點時,水的電離程度最大D.d點時,c(CN-)+c(HCN)=0.1mol·L-1溶液導電能力最強2.右圖是用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mL未知濃度鹽酸(酚酞做指示劑)的滴定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水電離出的氫離子濃度:a>bB.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為0.0100mol·L-1C.指示劑變色時,說明鹽酸與NaOH恰好完全反應D.當?shù)渭覰aOH溶液10.00mL時,該混合液的pH=1+lg33.(2015·安徽高考)25℃時,在10mL濃度均為0.1mol·L-1的NaOH和NH3·H2O混合溶液中滴加0.1mol·L-1鹽酸,下列有關溶液中粒子濃度關系正確的是()A.未加鹽酸時:c(OH-)>c(Na+)=c(NH3·H2O)B.加10mL鹽酸時:c(NHeq\o\al(+,4))+c(H+)=c(OH-)C.加入鹽酸至溶液pH=7時:c(Cl-)=c(Na+)D.加20mL鹽酸時:c(Cl-)=c(NHeq\o\al(+,4))+c(Na+)【變式練習二】1.【2015天津理綜化學】(14分)FeCl3具有凈水作用,……為節(jié)約成本,工業(yè)上用NaClO3氧化酸性FeCl2廢液得到FeCl3。①若酸性FeCl2廢液中c(Fe2+)=2.0×10-2mol·L-1,c(Fe3+)=1.0×10-3mol·L-1,c(Cl-)=5.3×10-2mol·L-1,則該溶液的PH約為。通過控制條件,F(xiàn)eCl3水解產物聚合可生成聚合氧化鐵,離子方程式為:xFe3++yH2O=Fex(OH)y(3x-y)++yH+欲使平衡正向移動可采用的方法是(填序號)。a.降溫b.加水稀釋c.加入NH4Cld.加入NaHCO3題型二、三大平衡常數(shù)1.平衡常數(shù)的應用2.計算【解題方法指導】電離大了水解小常見酸性要記牢見到乘除想常數(shù)平衡濃度要帶入【變式練習三】1.[2015天津]FeCl3在溶液中分三步水解:Fe3++H2OFe(OH)2++H+K1Fe(OH)2++H2OFe(OH)2++H+K2Fe(OH)++H2OFe(OH)3+H+K3以上水解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1、K2、K3由大到小的順序是。2.(2015上海卷31)室溫下,0.1mol/LNaClO溶液的pH 0.1mol/LNa2SO3溶液的pH。(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濃度均為0.1mol/L的Na2SO3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SO32–、CO32–、HSO3–、HCO3–濃度從大到小的順序為 。已知: H2SO3Ki1=1.54×10-2Ki2=1.02×10-7HClO Ki1=2.95×10-8H2CO3 Ki1=4.3×10-7 Ki2=5.6×10-11無機酸氫氰酸(HCN)碳酸(H2CO3)氫氟酸(HF)電離平衡常數(shù)K值(25℃)6.2×10-10(K)4.2×10-7(K1)5.6×10-11(K2)6.61×10-4(K)3.已知有關的電離平衡常數(shù)如上圖所示,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NaF溶液中通入過量CO2:F-+H2O+CO2===HF+HCOeq\o\al(-,3)B.Na2CO3溶液中:2c(Na+)=c(COeq\o\al(2-,3))+c(HCOeq\o\al(-,3))+c(H2CO3)C.中和等體積等pH的氫氰酸(HCN)和氫氟酸(HF)消耗NaOH的量前者大于后者D.等濃度的NaCN和NaF溶液中pH前者小于后者\[變式練習四]1.25℃時,H2SO3HSOeq\o\al(-,3)+H+的電離常數(shù)Ka=1×10-2mol·L-1,則該溫度下NaHSO3水解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h=______mol·L-1,若向NaHSO3溶液中加入少量的I2,則溶液中eq\f(cH2SO3,cHSO\o\al(-,3))將_______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2.(2014新課標改編)已知Ksp(AgCl)=1.56×10-10,Ksp(AgBr)=7.7×10-13,Ksp(Ag2CrO4)=9.0×10-12。某溶液中含有Cl-、Br-和CrOeq\o\al(2-,4),濃度均為0.010mol·L-1,向該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mol·L-1的AgNO3溶液時,三種陰離子Cl-、Br-、CrOeq\o\al(2-,4)產生沉淀的先后順序為?!菊n堂小結】稀釋混合要注意溶質成分多確定見到加減想守恒導電電離要分清電離大了水解小常見酸性要記牢見到乘除想常數(shù)平衡濃度要帶入《水溶液中的平衡》學情分析1、注意與已學知識的銜接,重視兩條知識鏈的落實教學中充分利用初中和高中必修、選修已學的知識,采用理論推理與實驗探究相結合的方法,逐步分析并推出一系列新知識點(新概念)知識點之間環(huán)環(huán)相扣。全章4節(jié)內容可分為兩條知識鏈:一是與弱電解質相關的電離平衡,包括l~3節(jié)。它們在知識的認識水平上是漸進的.前一節(jié)是后一節(jié)的基礎和鋪墊;二是沉淀溶解平衡安排在第4節(jié)。它的知識基礎是溶解度和化學平衡理論。2、認真學習課程標準、考試說明,把握教學尺度和方向課程標準是教學的綱領性文件,考試說明是教學方向的指導文件,只有深入領會這兩個方面的要求,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比如:非電解質的概念在教材都沒有涉及,但在高考題中出現(xiàn),并且該選相為正確答案,這就要求在教學中提及該概念;再如:pH測定方法中的酸度計、廣泛pH試紙與精密pH試紙的精度,前者課本并沒有說明(只是在課本的彩圖可以看出),后兩個是以資料的形式呈現(xiàn)。假如我們只重視課程標準而忽視高考說明的話,可能會給高考或者高三復習帶來一定的困難。3.控制教學內容的深廣度,重視知識呈現(xiàn)的選擇性在運用已學知識分析、推導新知識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搭設小臺階減小理論學習的坡度(如上面各節(jié)框圖所示),降低學習難度,給學生留出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在保證達到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要注意教學內容的深廣度。如對于沉淀溶解平衡,課標僅僅要求定性地描述,知道沉淀轉化的本質,在教學中就不宜定量分析和計算;教材在科學視野欄目中提供的與正文內容緊密相連的更深入些的知識如電離常數(shù)、鹽的水解常數(shù)、溶度積等為學生選擇性學習提供內容,應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決定教學策略;對于溶液pH計算,只要求計算強酸溶液、強堿溶液以及涉及這兩者反應后混合液的PH;教材以資料的形式提供的某些相關數(shù)據(jù)、事例等內容,在教學中能達到幫助學生更好理解正文內容的目的便可。以上這些內容都有賴于教師在教學中注意呈現(xiàn)知識的選擇性,準確把握好教學內容的深廣度。4.落實教材活動、探究欄目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理論性比較強是本章的特點,在教學中應注意不可忽視理論與實際的聯(lián)系,陷入到從理論到理論的教學誤區(qū)中,導致學生逐漸喪失學習化學的興趣。根據(jù)化學學科的特點及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本章教材在理論分析中穿插了一定量的實驗、科學探究、思考與交流,運用驗證推理、探究和分析等方法,使理論分析豐富、生動起來,本章提供了三項科學探究和實踐活動:①實踐活動:用pH計測定中和反應過程中溶液pH的變化,繪制滴定曲線。②科學探究:測定不同鹽溶液的pH,尋找這些鹽溶液呈酸性、中性或堿性的原因。③科學探究:探究促進或抑制氯化鐵的水解的條件。5、理論分析與實驗探究并重,重視學習過程的作用理論性比較強是本課程的特點。理論分析是研究、闡述理論問題最重要、最常用的方法,也是學生學習理論性知識和訓練邏輯思維、推理能力的必要途徑。根據(jù)化學學科的特點及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本章的理論分析穿插了一定量的實驗、科學探究、思考與交流,或驗證推理,或引導探究和分析,使理論分析豐富、生動起來,同時也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其中,使之在習得科學知識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邏輯思維能力,獲取了科學探究的體驗。6、發(fā)揮計算機輔助教學的作用,增強教學的直觀性本部分教材的理論性較強,為便于學生直觀了解其特點和本質,可利用計算機課件增強教學的直觀性。比如:在講解鹽酸和醋酸的電離、中和滴定、鹽的pH測定實驗等問題時,可以從網(wǎng)絡上下載一些或自做一些Flash課件,提高教學的直觀性。充分應用網(wǎng)絡優(yōu)勢,做到資源共享。7.注意理論聯(lián)系實際,體現(xiàn)化學知識的社會價值本章內容涉及的應用知識較豐富覆蓋面也較大,呈現(xiàn)形式多樣。不僅在2~4節(jié)的正文中均有pH的應用、鹽類水解反應的應用、沉淀反應的應用等一定篇幅的應用內容,在家庭小實驗、資料等欄目及問題的引出中,教材多處以不同方式涉及了相關知識的應用、由于其中相當部分的內容不僅僅是簡單的事實介紹,而是于實際問題中應用所學進行理論分析或技能實踐,因此在教學中落實這些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內容,有助于學生鞏固、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

課堂效果分析課堂教學效果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落腳點,一切教學手段的運用和教學方法的選擇最終的目的是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大化。教師對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和方式、方法的選擇都要先問自己一聲:這樣做的效果會怎樣?要緊緊圍繞有效和高效這一核心要求來組織和開展教學活動。當然這里所說的效果是一個綜合性的教學效果,內容即包括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又包括基本技能的訓練效果,同時也包括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道德情感的教育等。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通過學生表情的變化、思維的速度,回答問題、練習、測試、動手操作的準確性等信息反饋,可獲知教學信息的傳輸是否暢通,亦可看出新知識新技能的掌握情況。教學任務是否完成不能只看少數(shù)尖子學生,大多數(shù)中下學生同樣也是知識的接受體,從他們身上更能體現(xiàn)教學任務是否完成,以及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質量的高低。

總之,本節(jié)課在教師的引導幫助下,全體學生的潛力得到很大限度的挖掘,智力好的學生吃得飽,中等水平的學生吸收得好,差的學生消化得了,學生人人學有所得。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xiàn)師生平等、教學民主的思想,師生信息交流暢通,情感交流融洽,合作和諧,配合默契,教與學的氣氛達到最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大化。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端芤褐械碾x子平衡二輪復習》教材分析

水溶液中的平衡問題是高考的熱點和重點內容,幾乎每年高考都考到了,在高考第一輪的復習中,我們已經系統(tǒng)的復習了所有考點內容,在第二輪復習中,主要是針對高考的熱點、重點做一個復習,同時告訴學生查漏補缺,高效復習的方法。在高考中,本部分內容考得最多的是與pH、離子濃度比較、三大守恒式等問題,所以重點舉例復習;一、本課設計思路其中電離平衡常數(shù)、沉淀溶解平衡是新教材才增加的內容,出題者有可能為了突出新教材的特點而設計題目,不過估計新內容的題目不會太難,所以也重點舉例進行了復習。另外,由于高考理綜的特點,出題者為了在有限的題目考查龐大的中學化學知識,往往喜歡一個題目考查多個知識點,單一知識點的考查很少,所以本課時在選題中綜合題目多,同時在教學中要提醒學生注意與其他內容的銜接。一、本專題設計思路。復習提問→考點探究→考題分析→考點預測→復習策略→推陳出新→歸納小結→模擬練習

如:考點探究、激活考點、高考真題解析、復習策略、推陳出新、改頭換面、開天辟地。二、內容及結構三、教學大綱、考試說明新課標要求考試說明內容標準活動與探究建議1.能描述弱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電離平衡,了解酸堿電離理論。2.知道水的離子積常數(shù),能進行溶液pH的簡單計算。3.初步掌握測定溶液pH的方法,知道溶液pH的調控在工農業(yè)生產和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應用。4.認識鹽類水解的原理,歸納影響鹽類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能舉例說明鹽類水解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5.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知道沉淀轉化的本質①實驗:用pH計測定中和反應過程中溶液pH的變化,繪制滴定曲線。

②實驗:測定不同鹽溶液的pH,說明這些鹽溶液呈酸性、中性或堿性的原因。

③實驗探究:促進或抑制氯化鐵的水解。

④實驗:沉淀的轉化。

⑤查閱資料并交流:含氟牙膏預防齲齒的化學原理,提出加氟預防齲齒需要注意的問題。7.電解質溶液(1)了解電解質的概念。了解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的概念。(2)了解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電離,以及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性。(3)了解弱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電離平衡。(4)了解水的電離,離子積常數(shù)。(5)了解溶液pH的定義。了解測定溶液pH的方法,能進行pH的簡單計算。(6)了解鹽類水解的原理、影響鹽類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鹽類水解的應用。(8)了解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8.以上各部分知識的綜合應用。

水溶液中的離子平衡評測練習1.已知NaHSO3溶液顯酸性,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HSOeq\o\al(-,3)+H2OH2SO3+OH-①HSOeq\o\al(-,3)H++SOeq\o\al(2-,3)②向0.1mol·L-1的NaHSO3溶液中分別加入以下物質,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加入少量金屬Na,平衡①左移,平衡②右移,溶液中c(HSOeq\o\al(-,3))增大B.加入少量Na2SO3固體,則c(H+)+c(Na+)=c(HSOeq\o\al(-,3))+c(OH-)+eq\f(1,2)c(SOeq\o\al(2-,3))C.加入少量NaOH溶液,eq\f(cSO\o\al(2-,3),cHSO\o\al(-,3))、eq\f(cOH-,cH+)的值均增大D.加入氨水至中性,則2c(Na+)=c(SOeq\o\al(2-,3))>c(H+)=c(OH-)3.室溫下,用0.100mol·L-1NaOH溶液分別滴定20.00mL0.100mol·L-1的鹽酸和醋酸,滴定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Ⅱ表示的是滴定醋酸的曲線B.pH=7時,滴定醋酸消耗的V(NaOH)小于20mLC.V(NaOH)=20.00mL時,兩份溶液中c(Cl-)=c(CH3COO-)D.V(NaOH)=10.00mL時,醋酸溶液中c(Na+)>c(CH3COO-)>c(H+)>c(OH-)4.(2015·河北廊坊質檢)常溫下,一些金屬離子(用Mn+表示)形成M(OH)n沉淀與溶液pH平衡關系曲線如圖。已知:c(Mn+)≤1×10-5mol·L-1時可認為金屬離子沉淀完全;pM=-lgc(Mn+),pKsp=-lgKsp。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Mn+開始沉淀的pH與起始濃度c(Mn+)無關B.不同的金屬沉淀完全時的pH相同C.圖中Y點與X點pKsp不相同D.Y點:pM=pKsp+npH-14n《水溶液中的平衡》課后反思本節(jié)是高考的重難點,命題的知識面既寬又有一定的梯度,本節(jié)課涉及到的知識點具有發(fā)散性,既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又有典型的知識點考察,綜合性強,常常與此相關的知識點有:離子反應、弱電解質的電離、水的離子積、溶液的酸堿性等等,可以看出本節(jié)課有著很強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意義,在教學中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教學亮點:1、教學設計以人為本,以學生容易接受為出發(fā)點,符合現(xiàn)代教學理念。整個教學過程采用了實驗探究、小組討論和分析歸納法,符合新課程倡導的探究性的教學理念,讓學生通過實驗驗證鹽類水解的事實,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創(chuàng)設趣味實驗情境導課,用實驗探究的方法引入新課,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以達到課堂教學中師生雙向活動的開展,起到共鳴作用,促成學生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3、通過三個問題層層深入探究,教師及時引導學生用電離理論和平衡移動原理展開討論,引導學生解決探究過程中不斷生成的新問題,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的能力,落實知識點的掌握,最終達到學生理解鹽類水解的本質,歸納鹽類水解的定義、條件、特征、規(guī)律等。4、以分組實驗、討論、小結的方式鞏固和加深學生對鹽類水解原理和平衡移動原理的理解,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生合作交流和團隊合作意識。5、在多媒體技術應用方面,減少了課堂板書,節(jié)省了課堂時間,還能與導學稿緊密結合,有利于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6、在鹽類水解的本質分析方面,充分應用了水及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知識,把鹽類的水解過程中的三個平衡緊密結合在一起,通過鹽水解過程的分析,獲得鹽的水解是酸堿中和反應的的逆反應。7、注意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細節(jié)問題。如pH與PH;如pH與pH值;弱酸陰離子、弱酸根陰離子、弱酸的陰離子、弱酸性陰離子的區(qū)別等。教學不足:1、設置的內容不宜太多,如水解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可以放到下節(jié)課學習,本節(jié)課做到通過實驗探究和理論分析獲得鹽類水解的定義、本質和水解規(guī)律即可,當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學生現(xiàn)狀,增加或減少教學內容,但教學過程一定要完整。2、特別是在鹽類水解的本質分析方面,要充分應用水的電離平衡和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知識,把鹽類的水解平衡、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以及水的電離平衡等三個平衡過程在一個溶液體系中研究,不能孤立研究,講求的是和諧,是統(tǒng)一。加強學生這方面分析問題的能力。人教版《化學反應原理》水溶液中的離子平衡

教材分析1、課程標準對本章相關內容的要求及啟示內容標準1.能描述弱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電離平衡,了解酸堿電離理論。2.知道水的離子積常數(shù),能進行溶液pH的簡單計算。3.初步掌握測定溶液pH的方法,知道溶液pH的調控在工農業(yè)生產和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應用。4.認識鹽類水解的原理,歸納影響鹽類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能舉例說明鹽類水解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5.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知道沉淀轉化的本質。課程標準給我們的啟示:如何繼承,如何發(fā)展?需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難點,通過學生在具體內容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去撲捉學生學習的問題。我們需要明確發(fā)展目標,豐富認識角度,發(fā)展認識方式,形成認識思路。在必修模塊學生關注水溶液中的強相互作用,到反應原理模塊是關注水溶液中的微弱作用。因此,我們在反應原理新授課時要發(fā)展學生對水溶液的認識:豐富認識角度、發(fā)展認識方式、形成認識思路。在本章要豐富學生對水溶液的認識角度:從必修階段所學的溶液中的“強相互作用”(離子反應)到反應原理模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