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優(yōu)秀_第1頁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優(yōu)秀_第2頁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優(yōu)秀_第3頁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優(yōu)秀_第4頁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優(yōu)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關(guān)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優(yōu)秀第1頁,講稿共3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故失天下第2頁,講稿共3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第3頁,講稿共3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孟子(約前372一前289),名軻,字子輿,鄒(今山東鄒縣)人,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僅次于孔子,被尊為“亞圣”,后世常以“孔孟”并稱。第4頁,講稿共3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孟子語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窮不失義,故士得己焉;達不離道,故民不失望焉。第5頁,講稿共3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今天我們學(xué)習(xí)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篇課文就論述了戰(zhàn)爭中民心背向的問題,指出民心所向,是戰(zhàn)爭勝負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戰(zhàn)爭勝負中的決定性作用,體現(xiàn)了孟子的“仁政”思想。第6頁,講稿共3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聆聽朗讀,注音和節(jié)奏夫郭粟寡戚畔

封疆fúguōsùgu?qīpàn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jiāng第7頁,講稿共3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人心所向,內(nèi)部團結(jié)天時:有利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地利:有利作戰(zhàn)的地理條件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zhàn)中的人心所向、內(nèi)部團結(jié)。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第8頁,講稿共3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一座方圓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圓七里的外城,起來攻打卻不能取勝。采用包圍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可是不能取勝,這是因四面包圍得到有利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了;為有利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城:內(nèi)城郭:外城環(huán):包圍而:表轉(zhuǎn)折夫:語首助詞,無實義是:這者…也:判斷句標(biāo)志第9頁,講稿共3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天時而環(huán)攻之地利不如不勝勝舉例證明論點一:天時不如地利(從進攻一方而言)攻城:守方第10頁,講稿共3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

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城墻并不是不高啊,護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裝備也并不是不精良,糧食供給也并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一方還是棄城而逃,理形勢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內(nèi)部團結(jié)啊。這是因為作戰(zhàn)的地城:城墻池:護城河兵:兵器革:甲胄堅:堅固利:鋒利米粟:泛指糧草委:放棄去:離開第11頁,講稿共3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守城:城高池深兵革利米粟多守方地利攻方委而去之?dāng)偃撕筒蝗缗e例證明論點二:地利不如人和(從防御一方而言)第12頁,講稿共3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故曰,域民不以

疆之界,固

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所以說,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劃定的疆域的界限,鞏固國防不能靠山川的險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幫助他的人就少。強大。故:因此以:憑借、依靠封:限制疆:疆域固:鞏固國:國防威:威懾道:好的政治、仁政寡:少第13頁,講稿共3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寡助之至,親戚

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兄弟骨肉也會背叛他;的人多到極點,天下的人都會歸順?biāo)?。憑著天下人都歸去攻打那連親戚都反對他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戰(zhàn)則已,戰(zhàn)就一定勝利。幫助他順?biāo)臈l件,至:極點親戚:內(nèi)外親人畔:同叛,背叛以:憑借之:無實義君子:行仁政的君主第14頁,講稿共3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戰(zhàn)爭域民固國威天下治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主張(結(jié)論)論點范圍本文借論戰(zhàn),深入闡述了怎樣的政治主張?第15頁,講稿共3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請同學(xué)們一起把課文朗讀一遍,然后我們再來討論問題:第16頁,講稿共3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攻方失利小城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論點論證結(jié)論事實論據(jù)守方失利城高池深兵利糧足不守戰(zhàn)爭需要人和域民……固國……威天下……道理論證治國需要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施行仁政才能人和→順→畔順攻畔戰(zhàn)必勝第17頁,講稿共3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1、文章開頭兩句談的是什么問題?提出什么看法?

這兩句談的是戰(zhàn)爭中的攻守問題,提出具備什么條件才最有利于攻守,那就是具備“人和”這個條件才最有利于攻守。這兩句揭示本篇的中心論點。第18頁,講稿共3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2、中心論點提出后作者是怎樣進行論證的?

接著就圍繞中心論點,連用兩個論據(jù)進一步論證。第2段選取攻戰(zhàn)的例子闡明“天時不如地利”,區(qū)區(qū)小城,四面受圍而不能克,即使有得“天時”者也不能勝,旨在說明“地利”重于天時;

第3段同樣選取攻戰(zhàn)的例子,旨在說明即使在占有“地利”的情況下“城非不高”“池非不深”“兵革非不堅利”“米粟非不多”,但有人卻棄城而逃,因為“地利”亦難比“人和”。這兩個例子均非實際戰(zhàn)例,而是泛指,即除特殊情況外,一般如此。因而使論戰(zhàn)具有普遍的意義和一定的說服力。

第19頁,講稿共3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3、孟子在文中提出“人和”是決定勝敗的最重要的條件,其原因何在?

因為“人和”才能得到多方面的幫助,幫助越多,力量越大,戰(zhàn)斗力越強,勝利自然在握,失去“人和”,眾叛親離,哪還有什么力量,哪還有什么戰(zhàn)斗力,那么失敗是必然的。

第20頁,講稿共3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4、本篇主要是談戰(zhàn)爭呢,還是談?wù)文兀?/p>

本篇主要是談?wù)危墙钁?zhàn)爭談?wù)?。孟子借談?zhàn)爭的取勝條件以闡明他的政治主張,他主張國君要有仁德,施行仁政(“得道”),這樣才能“多助”,眾人才會歸順,而“天下順之”,“戰(zhàn)必勝矣”,國家才能治理好。第21頁,講稿共3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提出中心論點: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舉例論證:戰(zhàn)爭“三里之城,七里之郭”進攻“不勝”-------天時不如地利防御“去之”-------地利不如人和(類推)域民\固國\威天下------治國需要“人和”

得出結(jié)論: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點撥歸納本文論證思路:第22頁,講稿共3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擺出觀點論證觀點得出結(jié)論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戰(zhàn)爭事例治國道理類推總總分5、本篇在論證方面的主要特點是什么?第23頁,講稿共3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合作探究你認為“人和”在現(xiàn)代社會還有現(xiàn)實意義嗎?誰能從歷史上或現(xiàn)實中舉個借助“天時”取得作戰(zhàn)勝利的例子?

草船借箭.諸葛亮借助大霧的天氣迷惑曹軍,使曹軍把好多的箭射到他的草船上來。赤壁之戰(zhàn)。諸葛亮借助東風(fēng),讓熊熊燃燒著的很多小船沖向曹軍的戰(zhàn)船,把曹軍燒得潰不成軍,傷亡過半。第24頁,講稿共3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篇文章主要論證戰(zhàn)爭勝負的條件取決于人心的向背,突出強調(diào)“道”的作用,即人和在戰(zhàn)爭中的作用。孟子提出的“人和”,是他的“仁義”、“非攻”思想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強調(diào)指出做任何事情必須要順乎民心這一觀點,第25頁,講稿共3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1、是天時不如地利也2、池非不深也3、兵革非不堅利也4、委而去之5、人和6、域民7、固國8、威天下9、寡助之至

10、親戚畔之11、親戚畔之代詞,這(就是)護城河武器裝備,兵:兵器革:甲衣委:放棄去:離開人心所向,上下團結(jié)界限,這里意思是限制鞏固威懾到通“叛”,背叛他,指寡助之君第26頁,講稿共3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三里之城親戚畔之虎見之,龐然大物也寡助之至輟耕之壟上何陋之有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雖我之死結(jié)構(gòu)助詞:的代詞:他,指代寡助之君動詞:到、去賓語前置標(biāo)志,無義放在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義代詞:它,指代驢子123456久之,目似瞑語氣助詞,無義一詞多義第27頁,講稿共3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古:族內(nèi)的人和族外的人

今:和自己家庭有婚姻關(guān)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員

去古:逃跑今:到……去

池古:護城河今:池塘古今異義:親戚:第28頁,講稿共3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詞類活用

環(huán):名詞作狀語

圍域:名詞用作動詞

限制固: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鞏固威:形容詞用作動詞

震懾征服

第29頁,講稿共3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一詞多義利之以地利不如人和:有利兵革非不堅利也:銳利三里之城:的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代詞多助之至: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憑借以天下之所順:用第30頁,講稿共3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詞類活用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詞作動詞用,威懾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形容詞作動詞用,使……鞏固名詞作動詞用,限制第31頁,講稿共3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字詞小結(jié)1.古今異義。

郭古義:外城七里之郭

今義:姓氏池古義:護城河池非不深也

今義:池塘去古義:離開委而去之

今義:到……去親戚古義:內(nèi)親外戚親戚畔之

今義: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guān)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員。

第32頁,講稿共3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委古義:放棄委而去之

今義:委任域古義:界限,限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今義:地域是古義:這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今義:判斷動詞

第33頁,講稿共37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2.通假字。畔通“叛”,背叛。親戚畔之。3.虛詞。之代詞他

親戚畔之

助詞的三里之城

動詞到寡助之至而表并列并且

泉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