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負荷定量檢測的臨床意義演示文稿_第1頁
細菌負荷定量檢測的臨床意義演示文稿_第2頁
細菌負荷定量檢測的臨床意義演示文稿_第3頁
細菌負荷定量檢測的臨床意義演示文稿_第4頁
細菌負荷定量檢測的臨床意義演示文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細菌負荷定量檢測的臨床意義演示文稿本文檔共27頁;當前第1頁;編輯于星期一\18點54分(優(yōu)選)細菌負荷定量檢測的臨床意義本文檔共27頁;當前第2頁;編輯于星期一\18點54分PCR檢測技術簡介聚合酶鏈反應(PCR)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代分子生物學實驗中最重要的工具,PCR的出現(xiàn)為分離基因、DNA測序等提供了一種快捷、高效的方法PCR的原理和細胞內(nèi)發(fā)生的DNA復制過程十分相像,可以使DNA分子在數(shù)小時(2-4小時)內(nèi)擴增230倍以上,使之達到可以檢測的水平在臨床實驗中,PCR已用于病原體的檢測和流行病學研究,本法對于傳統(tǒng)培養(yǎng)等檢測方法繁復,靈敏度低,特異性差,或尚未建立可靠檢測方法的微生物尤為適用3本文檔共27頁;當前第3頁;編輯于星期一\18點54分41.WatererGetal.CurrentOpinioninInfectiousDiseases2011;24:137–141MI:1.5627治療社區(qū)獲得性肺炎(CAP)時為何應檢測細菌負荷量?本文檔共27頁;當前第4頁;編輯于星期一\18點54分細菌負荷量的檢測可預測患者預后既往研究提示,伴膿毒癥風險的CAP患者,其治療方案不同于其他患者最近研究表明細菌負荷量高的CAP患者愈后較差,這些發(fā)現(xiàn)改變了膿毒癥的治療模式,細菌負荷量與患者是否應進行膿毒癥相關治療、是否轉入ICU、是否需要進行更多的侵入性操作等密切相關PCR檢測技術可準確檢測血液中的細菌負荷量以及部分特殊病原體的負荷量細菌負荷量不僅能預示患者的預后,而且這些數(shù)據(jù)對重度膿毒癥的發(fā)病機理及臨床最佳抗生素的選擇具有重要的意義51.WatererGetal.CurrentOpinioninInfectiousDiseases2011;24:137–141本文檔共27頁;當前第5頁;編輯于星期一\18點54分6肺炎鏈球菌肺炎疾病嚴重程度與細菌負荷量相關MI:6.03632.RelloJetal.CHEST2009;136:832–840本文檔共27頁;當前第6頁;編輯于星期一\18點54分研究簡介研究目的評估社區(qū)獲得性肺炎(CAP)患者細菌負荷量與患者膿毒性休克及預后的相關性研究方法一項前瞻性研究,患者均為住院的CAP患者細菌負荷量檢測:采用rt-PCR技術測定血標本中肺炎鏈球菌的細菌負荷量主要研究終點:膿毒性休克的發(fā)生率及需行機械通氣的患者比例次要研究終點:急性腎功能衰竭(AKI)、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的發(fā)生率及院內(nèi)死亡率72.RelloJetal.CHEST2009;136:832–840本文檔共27頁;當前第7頁;編輯于星期一\18點54分患者細菌負荷量分布肺炎鏈球菌肺炎患者細菌負荷量分布8患者百分比(%)(log10拷貝/mL)2.RelloJetal.CHEST2009;136:832–840本文檔共27頁;當前第8頁;編輯于星期一\18點54分細菌負荷量影響患者膿毒性休克的發(fā)生率隨著肺炎鏈球菌細菌負荷量的增加,患者膿毒性休克的發(fā)生率明顯上升9膿毒性休克的發(fā)生率(%)P<0.05(log10拷貝/mL)2.RelloJetal.CHEST2009;136:832–840本文檔共27頁;當前第9頁;編輯于星期一\18點54分細菌負荷量影響需機械通氣的患者比例高細菌負荷量的患者需要機械通氣的比例明顯高于低負荷患者10需機械通氣的患者比例(%)P=0.001數(shù)據(jù)顯示,細菌負荷量每增加1log10拷貝/mL,需機械通氣的患者比例則增加2倍log10拷貝/mL可能需機械通氣的患者比例3/669/272.RelloJetal.CHEST2009;136:832–840本文檔共27頁;當前第10頁;編輯于星期一\18點54分細菌負荷量影響患者預后高細菌負荷量的患者出現(xiàn)AKI和ARDS的比例明顯高于低負荷患者11患者百分比(%)P<0.00110/6615/271/665/27P=0.0072.RelloJetal.CHEST2009;136:832–840本文檔共27頁;當前第11頁;編輯于星期一\18點54分細菌負荷量影響患者死亡率12患者死亡率(%)P=0.0124/667/27高細菌負荷量的患者死亡率明顯高于低負荷患者2.RelloJetal.CHEST2009;136:832–840本文檔共27頁;當前第12頁;編輯于星期一\18點54分研究結論13隨著細菌負荷量的增加,感染患者出現(xiàn)膿毒性休克的比例及需機械通氣的比例明顯上升感染患者細菌負荷量影響患者預后:高細菌負荷量的患者出現(xiàn)AKI、ARDS的比例及死亡率明顯高于低負荷患者2.RelloJetal.CHEST2009;136:832–840本文檔共27頁;當前第13頁;編輯于星期一\18點54分14腦膜炎球菌感染疾病嚴重程度與細菌負荷量相關3.DartonTetal.ClinicalInfectiousDiseases2009;48:587–94MI:5.835本文檔共27頁;當前第14頁;編輯于星期一\18點54分研究簡介研究目的評估腦膜炎奈瑟菌細菌負荷量與感染患者住院時間的相關性以及影響患者死亡風險的高危因素研究方法一項為期3年的臨床研究,患者均為腦膜炎奈瑟菌感染的住院患者細菌負荷量檢測:采用rt-PCR技術測定血標本中腦膜炎奈瑟菌的細菌負荷量評估宿主因素(如年齡、細菌負荷量等)對患者死亡率的影響153.DartonTetal.ClinicalInfectiousDiseases2009;48:587–94本文檔共27頁;當前第15頁;編輯于星期一\18點54分細菌負荷量影響患者預后研究顯示:細菌負荷量與患者住院時間、腎透析以及肢體缺失或皮膚移植密切相關16細菌負荷量(log10拷貝/mL)是否是否是否P<0.001P<0.001P=0.0013.DartonTetal.ClinicalInfectiousDiseases2009;48:587–94N=504本文檔共27頁;當前第16頁;編輯于星期一\18點54分細菌負荷量影響患者死亡率死亡組患者的細菌負荷量明顯高于存活組患者17細菌負荷量(log10拷貝/mL)P<0.001n=950n=95多因素回歸分析顯示:隨著細菌負荷量的增加,患者死亡風險明顯上升變量優(yōu)勢比(95%CI)P值年齡(每增加1歲)1.04(1.02–1.06)<0.001細菌負荷量(每增加1log10拷貝/mL)2.04(1.53–2.71)<0.0013.DartonTetal.ClinicalInfectiousDiseases2009;48:587–94本文檔共27頁;當前第17頁;編輯于星期一\18點54分研究結論18腦膜炎奈瑟菌細菌負荷量與感染患者住院時間以及后遺癥的發(fā)生率密切相關隨著細菌負荷量的增加,患者死亡風險隨之增加3.DartonTetal.ClinicalInfectiousDiseases2009;48:587–94本文檔共27頁;當前第18頁;編輯于星期一\18點54分總結PCR檢測技術可準確檢測血液中細菌負荷量以及部分特殊病原體的負荷量,對臨床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研究顯示,細菌負荷量可預示患者的預后:隨著細菌負荷量的增加,感染患者出現(xiàn)膿毒性休克的比例及需機械通氣的比例明顯上升細菌負荷量與感染患者住院時間以及后遺癥的發(fā)生率密切相關隨著細菌負荷量的增加,患者出現(xiàn)AKI、ARDS的比例及死亡率明顯高于低負荷患者19本文檔共27頁;當前第19頁;編輯于星期一\18點54分可以解決的臨床問題幫助判斷高危因素和臨床預后指導抗生素選擇提示可能存在的“接種物效應”20本文檔共27頁;當前第20頁;編輯于星期一\18點54分實驗室測定藥物敏感性時,標準接種菌量為5×105CFU/ml。但專家指出,心內(nèi)膜炎、化膿性關節(jié)炎、骨關節(jié)炎以及膿腫等深部組織感染,其病原體的負荷量常高達109-1010CFU/mL,遠遠超過實驗室操作的標準接種菌量。正因為如此,導致實驗室藥敏結果與體內(nèi)藥物敏感性不完全一致,出現(xiàn)病原體雖然對抗菌藥物敏感,但治療失敗率高的現(xiàn)象。而抗菌藥物在高接種菌量時對細菌的MIC值比標準接種菌量時明顯升高的現(xiàn)象稱之為接種物效應。如果患者體內(nèi)的細菌載量比較高,產(chǎn)酶也會較高,導致使用的酶抑制劑不能中和細菌的產(chǎn)酶,臨床治療失敗。21接種物效應(Inoculumeffect)本文檔共27頁;當前第21頁;編輯于星期一\18點54分22對于細菌負荷量高的感染患者,是否應避免使用存在接種物效應的抗菌藥物?思考本文檔共27頁;當前第22頁;編輯于星期一\18點54分β內(nèi)酰胺類(除外碳青霉烯類)存在接種物效應4.THOMSONKSetal.ANTIMICROBIALAGENTSANDCHEMOTHERAPY.2001;45(12):3548–3554菌株酶MIC值碳青霉烯類三代頭孢四代頭孢單環(huán)內(nèi)酰胺類β內(nèi)酰胺類/β內(nèi)酰胺酶抑制劑105107105107105107105107105107PAB-C14SHV-20.030.0316328>1288644256PAB-CS7SHV-70.030.032561,0248>1281,0241,024264PAB-C43TEM-430.030.06641,0241321612824PAB-C12TEM-120.030.06325124>12821628PAB-C10TEM-100.030.03256>1,0244>12812851222PAB-C-4TEM-40.030.03321284>128326424PAB-C3TEM-30.030.06322564>128163224研究顯示,碳青霉烯類不存在接種物效應,三代和四代頭孢菌素、單環(huán)內(nèi)酰胺類及β內(nèi)酰胺類/β內(nèi)酰胺酶抑制劑均存在接種效應碳青霉烯類:美羅培南;三代頭孢:頭孢他啶;四代頭孢:頭孢吡肟;單環(huán)β內(nèi)酰胺類:氨曲南;β內(nèi)酰胺類/β內(nèi)酰胺酶抑制劑: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接種效應的定義:在高接種菌量時(5*107CFU/ml)

MIC值比標準接種菌量時(5*105CFU/ml)升高≥8倍本文檔共27頁;當前第23頁;編輯于星期一\18點54分頭孢菌素對大多數(shù)產(chǎn)ESBL腸桿菌顯示接種物效應5.吳娜等.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11;11(1):31-35β內(nèi)酰胺類/β內(nèi)酰胺酶抑制劑三代頭孢四代頭孢碳青霉烯測定不同抗菌藥物對22株產(chǎn)ESBL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在標準接種菌量(5*105CFU/ml)及高接種菌量(5*107CFU/ml)的MIC值,評估其接種效應碳青霉烯類:美羅培南;三代頭孢:頭孢他啶;四代頭孢:頭孢吡肟;β內(nèi)酰胺類/β內(nèi)酰胺酶抑制劑: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顯示接種效應的菌株比例頭孢菌素對40-87%產(chǎn)ESBL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顯示接種效應本文檔共27頁;當前第24頁;編輯于星期一\18點54分存在接種物效應的抗菌藥物

治療敏感或中介菌株感染時臨床治療失敗率高治療失敗率(%)對32例產(chǎn)ESBL腸桿菌菌血癥患者的調(diào)查分析,體外藥敏試驗顯示,致病菌株對頭孢菌素(頭孢噻肟、頭孢三嗪、頭孢唑肟、頭孢吡肟、頭孢他定)敏感或中介6.PATERSONDLetal.JOURNALOFCLINICALMICROBIOLOGY.2001;39(6):2206–2212頭孢菌素治療產(chǎn)ESBL菌株感染時,雖然藥敏試驗顯示敏感但治療失敗率高本文檔共27頁;當前第25頁;編輯于星期一\18點54分隨著MIC值的增加,

頭孢菌素治療產(chǎ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