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張謇與近代茶業(yè)發(fā)展淺析
張謇,江蘇南通人,字季直,號嗇庵,近代中國立憲派、實業(yè)家、教育家。清光緒年間狀元,早年入淮軍吳長慶幕。1895年在南通創(chuàng)辦大生紗廠,旋即又在各地大舉興辦實業(yè),興辦通海墾牧公司、大達輪船公司、復新面粉公司、資生鐵冶公司、淮海實業(yè)銀行,并投資蘇省鐵路公司、大達輪船公司、鎮(zhèn)江大照電燈廠等9個企業(yè)。又先后創(chuàng)辦了通州師范學校、南通博物苑、女紅傳習所所等。他把實業(yè)公司、教育稱為“富強之大本”。清末參與發(fā)起立憲運動,1906年成立預備立憲公會,任副會長,1909年當選為江蘇咨議局議長。辛亥革命后,張謇被任命為中國民國臨時政府實業(yè)總長,由于與孫中山會晤不歡而散,因而并未到任。中華民國政府北遷后,張謇擁護袁世凱,組織統(tǒng)一黨與國民黨對抗。1913年,任袁世凱政府農商總長。袁世凱即將稱帝時,辭官南歸。晚年繼續(xù)在南通興實業(yè)和教育,提倡尊孔讀經,抵制新文化運動,在五四運動和五卅運動中反對革命。1925年,大生紗廠因虧損嚴重被接管,次年病死。著有《張季子九錄》、《嗇翁自訂年譜》、《張謇函稿》、《張謇日記》等。今有《張謇全集》。綜觀張謇的一生,典型地反映出中國民族資產階級上層的特征,即政治上保守,與封建主義聯(lián)系緊密,反對革命,主張立憲;同時又大興實業(yè)、教育,要求發(fā)展資本主義。這種矛盾心態(tài),促使張謇任農商總長時,必然比較重視中國傳統(tǒng)產業(yè),試圖挽救嚴重衰退的近代中國茶業(yè)。那么,張謇對近代中國茶業(yè)采取了何種振興措施?實際效果到底又如何?由于學者對此問題未作任何研究,故筆者試作一粗淺探討,以求教方家。
一.張謇對近代中國茶業(yè)的認知
作為近代著名文人、實業(yè)家、教育家、立憲派首領和政界要人,特別是曾擔任過農商總長,張謇對近代中國茶業(yè)有較為清醒的認識,所包含的思想打上了鮮明的時代烙印。這些認識主要有以下幾點。
1.“茶葉為出口商務大宗”。張謇對近代中國茶業(yè)的重要地位十分清楚,這既來自他的親身感受,也來自社會現(xiàn)實的反映。張謇生活的年代,是近代中國屢遭列強侵略,國家主權和領土不斷遭到嚴重損害、人民苦難日益加深的年代。茶葉作為中國傳統(tǒng)出口農產品,無論是出口數量、出口價值,還是在外貿格局中的地位,沒有任何一種貨品可以與之匹敵。張謇出生的1853年,正值鴉片戰(zhàn)爭后的五口通商時期。該年,福州首次出口茶葉,加上廣州、上海,中國南方出口茶葉的港口為3個,是年出口茶葉約計10122.7萬磅,折合759392.348擔。北方運往恰克圖陸路出口俄國的茶為5萬箱,折合2.5萬擔。1852年,從西北出口俄國的茶為66.6萬磅,折合4996.249擔。從西南出口的茶葉,每年約5萬擔,帆船每年運銷海外的茶葉約為2萬—5萬擔??傆?853年出口茶葉約859388擔—884388擔,即不到90萬擔。1888年,茶葉出口量增至2413456擔,增長1.7倍左右。茶葉出口帶來的白銀年收入為3000萬兩左右,最多時年達4000萬兩,個別年份甚至達到5000萬兩。其占出口總值比重1897年為61.64%。嗣后,因土貨出口量增加,茶葉出口比重有所下降,1886年仍超過40%。雖然19世紀80年代末,茶葉出口已趨衰落,但仍不失為“出口商務大宗”。張謇大辦實業(yè)期間,1895年的茶葉出口量為1865680擔,他從事立憲運動的1906年,茶葉出口1404128擔。中華民國建立時的1912年,茶葉出口1481700擔。他當農商總長的1913—1915年這幾年,茶葉出口量為1447712擔、150312擔、1783916擔。他去職時的1916年,茶葉出口1543862擔。這一段時間,茶葉出口總值一般為年達3000萬兩白銀,1901年最少,為1851.2萬兩,1897—1898年、1900年,1902—1903年、1905—1906年,年均2000余萬兩。但1915年竟達5556.2萬兩,1916年也高達4356萬兩。其占出口比值也不斷下降,1887—1891年為30%以上,1892—1896年為20%以上,1897—1916年大多為10%以上,其中1909—1910年、1912—1913年、1916年,均不足10%。但,無論如何,1900年前茶葉出口貨值在外貿結構中一直占據首位,1901—1916年仍然占據第2位的事實,也說明了茶葉貿易的絕對重要性。這是張謇重視中國近代茶業(yè)的現(xiàn)實基礎和關注茶葉貿易的物質前提。
2.“茶葉銷數,日形減退”。茶業(yè)事關國計民生,在中國近代經濟社會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如此重要的產業(yè),張謇用心細究后卻遺憾地發(fā)現(xiàn),19世紀80年代后期起,尤其是他任農商總長的“近年來”,茶葉出口量不斷下跌。1879年前,張謇的青年時期,茶葉出口量持續(xù)上漲,年出口量已接近200萬擔,19世紀80年代,年出口量大體達200余萬擔,但1889年后已不足200萬擔,嗣后螺旋式下跌。進入20世紀初,年出口量大體只有140萬—160萬擔,僅有1903年、1906年超過160萬擔,1905年還不足140萬擔,1901年僅為110余萬擔。張謇辭官回鄉(xiāng)后,茶葉貿易“日形減退”的局面依舊沒有任何好轉。1917年,出口量仍有1125535擔,1918年驟減至404217擔,翌年雖升至690155擔,但1920年、1921年又減至305906擔、430328擔。嗣后雖緩慢回升,但直到張謇去世的1925年,出口量也只有833008擔,僅為全盛時的約30%。這樣的殘酷局面,確實使人憂傷,也深深刺激了張謇的大腦,成為揮之不去的惱人印象,留下了深刻的時代烙印。
3.“至嚴禁作偽,改良制造各節(jié),尤為當務之急”。因為,據農商部“疊經派員分赴產茶各地,切實調查,以皖省祁門之茶,栽種制造,尚稱合法”,但“其余湘、鄂、贛、閩、浙等處,均樹老山荒,久未添種,味淡質薄,向不施肥,培植既鮮講求,制焙率多粗劣。而作偽摻雜,尤為各省之通病”。這種認識,反映了中國近代茶業(yè)的突出弊病和客觀實際,說明問題之嚴重性。其實“培植既鮮講求,制焙率多粗劣”問題的出現(xiàn),說到底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環(huán)境下,外國列強壓榨中國茶業(yè)的結果。因為,外國列強以不平等條約為護身符,完全控制了中國茶葉的生產與貿易,操縱了中國茶葉出口定價權,千方百計地榨取更多茶利,而真正從事茶葉采植、生產的最下層茶農的利益卻得不到任何保障。茶葉出口利益最終大者被“中間商人……囊括去了,真正交到種植者手里的那一部分,又須由許多人分配,因此每人所得的不多”。其實,并非所有中間商都取得了巨額利潤,只有外國洋行者茶葉貿易的最大受益者,是真正“囊括茶取”的中間商。這一點,當時人曾一針見血地指出:“利之操縱,盡歸外洋”。洋行控制茶價的基本依據是利用信息優(yōu)勢、資本優(yōu)勢。茶季開始,洋行先“昂值收買,以廣招徠”,并利用分布各埠的收茶機構,憑借交通、信息優(yōu)勢,采用“何處便宜,即向何處售買”的方法,“迨茶船擁至,則價值頓減,茶商往往虧折資本”。茶商不但昧于商情,交通落后,更重要的是資本來自貸款,無法與洋行抗衡。茶商“由于資本不足,重息借貸,更有全無資本,俟茶借債者。洋商漸知其弊,于是買茶率多挑剔,故抑其價。茶商債期既迫,只求速銷償債,而成本之輕重,不能復計。一經虧折,相繼倒閉。其資本充足者,勢不能隨眾賤售”。當然,洋商控制中國茶葉出口的手段幾乎到了瘋狂的程度。正因為如此,當時外國人也承認,“所有,或者幾乎是所有主張人格和清白、反對欺詐買賣的洋行,都被排斥于華茶貿易之外”。既然如此,經營茶葉出口的中國商人為了獲取利益,遂采取轉嫁危機的方法,除了盡可能壓榨茶農外,他們還采取飲鳩止渴的作偽手段,粗制濫造,摻雜作偽,不一而足。處于社會最底層的茶農,連起碼的溫飽都得不到保障,因此,普遍對茶業(yè)失去信心、耐心,不但不可能認真管理茶園、精心制作茶葉,甚至還被逼成作偽制假的主角。這就是張謇所說“樹老山荒,久未添種,味淡質薄,向不施肥,培植既鮮講求,制焙多粗劣。而作偽摻雜,尤為各省之通病”問題的由來,也是近代中國茶業(yè)衰敗的根本原因。既然茶葉如此重要,但外銷量又不斷減少,形勢嚴峻,問題嚴重,作為主管農商的最高長官,張謇當然負有振興茶業(yè)義不容辭的職責。事實上,他就任農商總長后,立即就對振興傳統(tǒng)優(yōu)勢產業(yè)茶業(yè)殫精竭慮,多方謀劃,提出茶業(yè)“亟宜整理”,除了“減輕稅率,系為體恤商艱起見”外,認為“至嚴禁作偽,改良制造各節(jié),尤為當務之急”。為此,他制定了振興茶業(yè)的計劃,采取了恢復茶業(yè)的措施。
二.張謇對近代中國茶業(yè)的振興
雖然張謇任農商總長時間并不長,但還是為振興茶業(yè)還是盡其所能做了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情,值得后人銘記。
1.“派員分赴產茶各地,切實調查”。振興中國茶業(yè),必須了解、把握中國茶業(yè),而準確把握茶葉產區(qū)的種植、制造、銷售情況,實為基礎之基礎。雖然清末海關曾有過相關調查,把相關情況匯編成《訪察茶葉情形文件》,但畢竟不是著眼于茶區(qū)的全面調查,更不是針對茶葉生產情況的。當然,洋務派官員著作和言論及海關貿易報告中也有一些茶區(qū)情況的反映,那就更不成系統(tǒng)了。為了搞清中國茶業(yè)發(fā)展的基本情況,農商部向安徽、江西、湖北、浙江、福建等重點外銷茶產區(qū)派出調查員,進行“切實調查”,獲得了大量茶區(qū)生產情況的第一手資料。這些資料經匯總后予以公布,為振興茶業(yè)提供了決策等依據。被譽為當代茶圣的吳覺農認為,“調查的數字雖極不可靠,但尚不失其本身的意義”。這些資料主要包括全國茶園面積、茶葉產量、茶葉種類、茶戶戶數等。茲見全國茶園面積、茶葉產量、茶葉種類、茶戶戶數表:當然,農商部的上述統(tǒng)計存在一些問題。如茶園面積是由“面積”和約計面積組成的,“面積”就是實際知道的面積,比較準確,“約計面積”當是估計的面積。這樣,二部分合起來的總面積就不是很精確了。又如,1920年的茶葉產量,除去出口數量306422擔后,已不足9萬擔了,顯然不準確。這是由于當時各省割據,報告不全造成的。再如:茶戶數量前后幾年相差太大,主要是1916年后的具報即已不完整。1920年,湖南、湖北、浙江、福建等重要產茶省份茶戶數量均無數字。1915年的全國茶戶數量中,山東、四川數量也缺。但,相對而言,張謇任農商總長時那幾年的相關統(tǒng)計數字要準確些。這是張謇對振興近代中國茶業(yè)作出的貢獻。
2.“擬具整理茶葉辦法并檢查條例呈”。中國最早從事紅茶改進工作的祁門茶葉改良場,是張謇任農商總長時,派曾前往印度、錫蘭考察過茶業(yè)的陸纆建立的,并從印度買來了一部手揉茶機。后隨首張謇離職,試驗場無形停頓。1914年10月14日,接準稅務處督辦梁土詒等呈稱,“為請減出洋茶稅,以興實業(yè)由”,張謇表示贊同。但他又認為,“茶葉銷數,日形減退”的原因是“培植即鮮講術,制焙率多粗劣。而作偽摻雜,尤為各省之通病。蓋山農初制之后,莊號復制之前,中間有茶販為之買賣。茶販本專恃羼假營生,自近年莊號收茶規(guī)則廢弛,此風愈熾?;驌揭运?,或雜以株柳等葉,或加以鐵屑、土沙、滑石粉等質,或用粘質物加制,或用靛青及顏料染色,洋商嘖有煩言,信用由茲掃地”,因此,“嚴禁作偽,改良制造”,“尤為當務之急”。具體解決辦法是,應在漢口、上海、福州等主要茶葉銷售、出口地點,設立茶葉檢查所,所需經費,以征收檢查費充之,但希望財政部撥付開辦費5000元,選派富有茶葉經驗之人,督同中西技師,前往辦理。對檢出的不合格茶,禁止其買賣。對茶農所采制的優(yōu)質茶及資本雄厚、業(yè)務量大的大茶號,進行獎勵?!耙幻鎳里喎N茶山戶、業(yè)茶商董,隨時整頓規(guī)約,于取締限制之中,寓獎勵勸導之法。從此商民知所觀感,種制逐漸改良,茶質日高,茶價日起,然后再圖廣告裝潢諸辦法,為直接銷售之豫備”。為此,張謇正式制定了中國近代第一個《茶葉檢查條例》。內容共分八款:一是,凡行銷外國之茶葉,均應受茶葉檢查所檢查。二是,凡請求檢查時,須先繳樣茶,并聽檢查所按照報到之先后,抽查箱茶。三是,凡請求檢查時,須具請求書,載明商號、地址、姓名、籍貫、產地、箱數、茶葉、品名。四是,凡請求檢查時,須交納的檢查費包括二五箱,每箱銀二分;洋莊大箱,每箱銀二分五厘;西莊大箱,每箱二分;二五箱,每箱銀一分。五是,檢查項目包括茶葉色澤、香氣、質味、形狀、重量。前面四項內容,樣茶與箱茶應同時比較檢查之。檢查方法采用普通泡法與利特核法,或用化學分析法。茶葉如果被判為不合格,則第五項“重量”內容就不查檢了。六是,凡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即判為不合格茶:混用株柳等相似之物;用粘質物制造者;摻和鐵屑、土沙、滑石粉雜質者;用靛青及各種顏料著色者;灰末嚴重超標者。凡判為不合格茶產品,禁止其買賣。七是,合格茶品另行編號,定為一、二、三、四等級,以分優(yōu)劣。并以公磅,準在箱面,表示其重量。凡色、香、味俱佳者為一等,色、香、味有二項可取者為二等,色、香、味有一項可取者為三等,色、香、味均次者為四等。八是,經檢查的合格茶葉,在箱面上加印合格證;不合格茶,蓋用不合格印證?!墩聿枞~辦法》和《茶葉檢查條例》呈上后不久,1914年11月21日,政事堂交政治討論會討論,由總統(tǒng)袁世凱批令農商部復核。為此,張謇又上《復核政治討論會所議整理茶葉辦法呈》。該呈對前呈有些內容作出了修正和完善。稱:“議案中所稱就近用各幫中西技師,輪流檢查,察核現(xiàn)情,似已不合”,因為,“原有推用中西公正人評對茶箱復核磅秤之規(guī)約,旋以團體散漫,經費為難,章程盡成具文”,對茶葉檢查所評議員,提出從漢口、上海、福州茶幫中,訪延熱心公益者,每幫數人充任,“就地襄助組織”,并以老茶號中之驗茶有經驗者,或洋驗茶人中素有聲望者,“酌量聘充檢查技師”。對攙雜作偽之茶,臨時由各所評議員共同研究,決定罰款數量,“以資懲戒”。議案中所稱檢查所費用,擬由公家擔任,張謇表示支持,并指出漢口、上海、福州“三處商埠,皆外商云集之地,房屋食用等開支,耗費較大”,“約計每年漢口需銀七千圓,上海需銀六千圓,福州需銀四千”,共計1.7萬銀元。這筆經常性年費到底由政府核給,還是由產茶各省攤撥?張謇希望加以明確,以便“分別列入四年度豫算,作正開支”。開辦費銀5000元,請財政部先行發(fā)給,“以資開辦”。經討論修正后的《茶葉檢查條例》更為完善??上?,此一美好計劃未見付諸實施,旋因張謇去職,最終不了了之。
3.“減輕稅率,系為體恤商艱起見,應即照準”。1914年10月15日,接到政事堂交袁世凱總統(tǒng)發(fā)下稅務處督辦梁士詒等呈,提出減免出口茶稅,以興實業(yè)。張謇接到所呈及袁世凱總統(tǒng)批示后,非常重視。認為茶葉為出口商務大宗,亟宜整理,認為所請減輕茶葉稅率,系為體恤商艱起見,應即照準。事實上,茶商負擔過重,強烈要求減稅輕負,以紓民力的呼聲,自清末起幾乎與茶業(yè)危機的爆發(fā)同時產生的。僅茶葉關稅、厘金二項,常為中國茶葉“國外賣價的30%,常為中國國內生產成本的100%”。19世紀末,西方人布雷頓寫道:“中國茶葉所付的稅款,包括厘金在內,據估計4.1兩至5.4兩,為茶葉價值的35.5%,或每2至3便士”。福建廈門茶的厘金、出口稅,“兩共已居茶價三分之一”。這還是一般的稅負。相比而言,中國茶的競爭對手錫蘭,不特免征,而且每年多產一磅,則政府獎銀五分”。印度茶也“絕無厘金、入市稅或出口稅。征斂”。日本茶僅“征得一筆名義上的稅款”。因此,以手工勞動為基礎,效率低下且稅負沉重的近代中國茶業(yè),難以與建立在資本主義大農場基礎上,采用機械化生產的高效益無稅負印度、錫蘭茶競爭。中國茶商成本居高不下,加速了破產進程,因而強烈要求“國家亦宜力為保護,刪減稅厘,以紓商力”,他們呼吁:“茶業(yè)不振,則國家仍無裨補,如何薄稅輕重,使茶業(yè)者復興,則國家日計不足,月計有余,不較勝于徒懸收重稅之空名乎?”當時,清政府動輒以“國課所費,不能變通辦理,居奇固執(zhí)”,任憑茶商茶農“屢著論說,甚至筆鈍唇焦,亦終無濟于事”,最終一律嚴加拒絕,甚至為搜刮庚子賠款,竟加捐二成。直到1902年,清政府才正式削弱茶葉關稅50%,每擔茶葉實征銀1.25兩。但此時茶葉貿易已嚴重衰退,洋茶完全凌駕于中國茶之上。況且厘金沒有減免,茶商的負擔仍然很沉重,這一教訓極其深刻,身為農商總長的張謇對此絕對不可能不知曉。因此,整理茶業(yè)的措施,當然應包括“減輕稅率”、“體恤商艱”的內容。但,到底如何實現(xiàn)“減出洋茶稅,以興實業(yè)”?從目前掌握的史料來看,尚不清晰。
三.張謇振興近代中國茶業(yè)的影響
張謇任農商部長的時間不長,對近代中國茶業(yè)的整理力度也不大,效果不是很顯著。究其原因,可能與袁世凱政府的性質有關。因為,一個即將稱帝復辟的北洋軍閥政府統(tǒng)治下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難以真正發(fā)展資本主義,實現(xiàn)國家的富強。作為資產階級上層的代表張謇,即使有些抱負、想法,最終也難以實現(xiàn)既定目標。正是由于這種時代悲劇,使壯志未酬的張謇辭官南下,重操舊業(yè),繼續(xù)在家業(yè)從事教育救國、實業(yè)救國的事業(yè)。然而,如果將張謇整理茶業(yè)的行為放到中國茶業(yè)的近代化過程中去考察,又可發(fā)現(xiàn),這種看似無效的失敗之舉,其積極意義其實無法抹殺。其具體影響有三點。
1.茶業(yè)調查考察漸成社會共識。張謇播撒下的茶業(yè)調查種子并未枯絕,而是薪火相傳,漸為人們所贊同。至20世紀30年代國民政府時期,茶業(yè)調查考察已成為社會共識。上海商檢局局長蔡無忌提出的改進茶葉方案的工作中,首當其沖的就是“調查考察”。他說:“欲圖華茶對內事業(yè)之改善與對外貿易之擴充,其辦法須積極調查各省栽培制造狀況,各產茶國改良步驟”。正是在這種氣氛下,茶業(yè)調查考察活動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了,不少很有質量的調查考察報告也紛紛面世。這些活動、報告比較著名的有:1932年,行政院農村復興委員會組織東南各省及主要茶區(qū),分頭派員進行實地調查。當時“稻麥棉絲茶五項為中心改良事業(yè)”。中央農業(yè)實驗所和四省農民銀行委托金陵大學農經系等許多單位也進行了茶業(yè)調查,大多發(fā)表了具體的調查報告。1934年11月,中央農業(yè)實驗會所據1933—1934年“名省農情報告員”的調查統(tǒng)計,對各省茶葉消費、茶葉代用品、茶葉生產實際,列出了詳盡的調查數據。吳覺農、胡浩川的《中國茶業(yè)復興計劃》,就是依據吳覺農對安徽、浙江、福建、江西等省茶葉產區(qū)資料寫成的。1935年前后,全國經濟委員會農業(yè)處等單位,派遣吳覺農調查考察了日本、印度、錫蘭、爪哇、英國、蘇聯(lián)等地的茶業(yè)情況,發(fā)表了多篇調查報告,出版了著作《中國茶業(yè)問題》。中央立法院統(tǒng)計局核定出版的《中國七十二年來華茶貿易報告》,依據也是此時期各地陸續(xù)上報的材料。20世紀30年代,茶業(yè)調查考察風尚的形成,其根源應是張謇所首倡。
2.茶葉稅負減免最終有所成果。雖然張謇任農商總長的時候,茶葉稅負減免未有實際行動,但減稅已是大勢所趨。1919年,舊農商部期間,茶葉關稅完全廢除。至此,茶葉出口進入無關稅時代,這一結果的形成是當時社會輿論及茶商長期呼吁的結果。當然,張謇也對這一局面的到來起了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1年會策劃方案范本二
- PPV薪酬方案設計可編輯范本
- 村莊建筑風貌調研方案
- 親子讀書心得體會
- 中考特長決心書
- 企業(yè)安全生產主題演講稿
- 中秋節(jié)國旗下講話稿(26篇)
- 探究做功與速度關系
- 枇杷國畫課件教學課件
- 硬質泡沫塑料 拉伸性能的測定 征求意見稿
- 高危兒規(guī)范化健康管理專家共識解讀
- 2024至2030年中國連續(xù)熱鍍鋁硅合金鋼板行業(yè)市場深度分析及發(fā)展趨勢預測報告
- 05G335單層工業(yè)廠房鋼筋混凝土柱
- 2024年全國各地中考語文真題分類匯編【第二輯】專題07 文言文對比閱讀(含答案)
- DL∕T 899-2012 架空線路桿塔結構荷載試驗
- 2024年深圳公司試用期員工勞動合同范文(二篇)
- QBT 102T-2023 甜菜糖廠設計規(guī)范 (正式版)
- 2023年上海市閔行區(qū)中考二模語文試卷含詳解
- 2024年山東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qū)專職網格員招聘筆試沖刺題(帶答案解析)
- 國家開放大學《理工英語3》章節(jié)測試參考答案
- 智能手機維修技術第二版全套教學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