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武昌九曲亭記_第1頁
唐宋八大家·武昌九曲亭記_第2頁
唐宋八大家·武昌九曲亭記_第3頁
唐宋八大家·武昌九曲亭記_第4頁
唐宋八大家·武昌九曲亭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精品文檔-下載后可編輯唐宋八大家·武昌九曲亭記唐宋八大家·武昌九曲亭記

武昌九曲亭記

武昌九曲亭記

【原文】

子瞻遷[182]于齊安[183],廬[184]于江上。齊安無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諸山,陂陁[185]蔓延,澗谷深密,中有浮圖精舍[186],西曰西山,東曰寒溪。依山臨壑,隱蔽松櫪[187],蕭然[188]絕俗,車馬之跡不至。每風止日出,江水伏息[189],子瞻杖策[190]載酒,乘漁舟,亂流[191]而南。山中有二三子[192],好客而喜游。聞子瞻至,幅巾[193]迎笑,相攜徜徉而上。窮山之深,力極而息,掃葉席草,酌酒相勞[194]。意適忘反[195],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齊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將適西山,行于松柏之間,羊腸九曲,而獲小平[196]。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蔭茂木,俯視大江,仰瞻陵阜[197],旁矚溪谷,風云變化,林麓向背[198],皆效[199]于左右。有廢亭焉,其遺址甚狹,不足以席眾客。其旁古木數(shù)十,其大皆百圍千尺[200],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輒睥睨[201]終日。一旦大風雷雨,拔去其一,斥[202]其所據(jù),亭得以廣。子瞻與客入山視之,笑曰:“茲欲以成吾亭邪?”遂相與營[203]之。亭成而西山之勝始具。子瞻于是最樂。

昔余少年,從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204]先之。有不得至,為之悵然移日[205]。至其翩然獨往,逍遙泉石之上,擷[206]林卉[207],拾澗實[208],酌水而飲之,見者以為仙也。蓋天下之樂無窮,而以適意為悅。方其得意,萬物無以易之。及其既厭,未有不灑然自笑者也。譬之飲食,雜陳于前,要之一飽[209],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無愧于中[210],無責于外,而姑[211]寓[212]焉。此子瞻之所以有樂于是也。

【解釋】

[182]遷:貶謫。

[183]齊安:即黃州。

[184]廬:房屋,用作動詞,建房。

[185]陂陁(pātuó):起伏不平的樣子。

[186]浮圖精舍:浮圖,佛寺;精舍,僧人的住所。

[187]松櫪:櫟樹,通稱柞樹。

[188]蕭然:清靜的樣子。

[189]伏息:平息,形容此處水流緩慢,風浪不興。

[190]杖策:拄著拐杖。

[191]亂流:橫渡。

[192]二三子:指若干青年儒生,語出《論語》,是孔子對他的學生們的一種稱呼。

[193]幅巾:不著冠,但以幅巾束首。

[194]相勞:相互慰問。

[195]意適忘反:心情舒暢忘了回家。反,同“返”,返回。

[196]獲小平:得到了一塊稍微平緩的地方。

[197]陵阜:高山。

[198]向背:向陽,背陰。

[199]效:呈現(xiàn)。

[200]百圍千尺:百圍,是說樹干的粗細;千尺,是指樹的高度。極言數(shù)目高大。

[201]睥睨:原意為斜視、輕視。此處引申為無可奈何地觀瞧。

[202]斥:排斥,驅逐。意思是把這棵樹從它占據(jù)之地趕了出去。

[203]營:營建。

[204]褰(qiān)裳:提起衣服。

[205]移日:逾日,過了一天。

[206]擷(xié):摘取。

[207]林卉:山林中的花草?;埽莸目偡Q。

[208]實:果實。

[209]要之一飽:重要的是以求吃個飽。

[210]無愧于中:內心無愧。

[211]姑:姑且,暫且。

[212]寓:寄托。

【譯文】

子瞻被貶到齊安,在長江邊上建房屋居住。齊安沒有出名的山,而長江南岸武昌的群山,高低起伏,連綿不斷,山谷幽深寂靜,山里有佛塔寺廟僧舍,西邊的叫西山寺,東邊的叫寒溪寺。它們背靠山梁,面對山溝,隱蔽在茂密的松樹櫟樹叢中,寂漠清靜,與世隔絕,見不到車馬的喧囂和來人的足跡。每當風停了,太陽出來,江面波平浪靜的時候,子瞻就拄著拐杖,帶著美酒,乘坐漁船,橫渡長江,直奔南山而來。山中有幾個人,熱情好客,喜游山水。聽說子瞻到來,都裹著頭巾,歡笑著迎上來,然后攜手同行,逍遙自在地拾級而上,一直走到深山盡處,大家都筋疲力盡了,方才停下歇息,掃去落葉,坐在草地上,彼此舉起酒杯,互相問候,玩到心情舒適時,竟忘記了回去,往往留在山上夜宿。因為過著這樣愜意的生活,子瞻在齊安住了三年,都不覺得時間過得很久。

然而將往西山去時,要從青松翠柏之間經過,走過彎彎曲曲的羊腸山路,才會見到稍微平坦的地方,游覽者一定會在此休息。人們倚靠在嶙峋怪石上玩賞,躲在茂密林蔭下小憩,向下可俯視滾滾大江,向上可仰望巍巍高山,旁邊可掃視小溪幽谷,風云變化和樹林山腳正面、反面的種種景象,都在人們身邊呈現(xiàn)出來。平地上有一座破舊的亭子,它的遺址非常狹小,不能夠坐下許多游客。亭子旁有幾十棵古木,似都有百圍之廣、千尺之高,不能夠用刀斧來砍伐。子瞻每次一到樹下,就整天無可奈何地斜視著它們。一天,來了一陣暴風雷雨,其中一棵古木被連根拔倒,子瞻趁機將那倒下老樹的地方收拾平整,亭子的地基才得以擴大。子瞻與朋友們進山看了看,相視而笑,說道:“這大概是老天爺想成全我們重修亭臺的事情吧?”于是大家一起重修了一座新亭子。亭子建成后,西山的勝景才算完備了。子瞻對這件事十分高興。

從前我年輕時,跟隨著子瞻游覽各地。遇山就登山,遇水就泛舟,子瞻都未嘗不是帶頭提起衣服卷起褲腳,走在我的前面。若有不能到達的地方,子瞻就總是為這事成天不愉快。有時他一個人飄然獨游,悠閑自在地在泉水在石上漫游,采摘著樹林中的山花野草,拾取著落在山溝中的果子,從溪中舀取水來喝,看到他這樣子的人往往把他當成神仙一般的人物。其實天下的樂事無窮無盡,而以使人心情暢快的事最叫人喜愛。而當他稱心如意的時候,覺得萬事萬物都不能換取這種快樂;到了他興盡的時候,又沒有不感到吃驚、自我嘲笑的。好比喝酒吃飯,五花八門的菜肴擺在面前,總之是為了一飽肚腹,而吃下去后,那些事物,無論好的還是不好的食物,同樣變成了腐臭的東西,有誰還會去管哪道菜對人有益,又哪道菜對人有害呢?只要心中不覺得慚愧,外面不受到人家的指責,就不妨把心思寄托在這山林之間盡情享受它。這就是子瞻在這里感到快樂的原因。

【解析】

本文題中的武昌,并非今湖北武漢武昌區(qū),而是指湖北鄂城。九曲亭在鄂城西的九曲嶺上,為三國時孫權所建,宋時僅存遺址,蘇軾貶謫此地時又重加修建。蘇轍為此亭寫了這篇文章。

本文構思很有特色,既抓住建亭的事實特點,又突出了蘇軾的思想性格。文章先從蘇軾好游武昌諸山寫起,指出蘇軾在黃州三年“不知其久”的原因就在武昌西山風景好,人也好。然后引出九曲亭址所在,這是游西山者“至此必息”的一處勝境,但長久無人治理,冷落荒廢,古木盤踞,重建困難,使蘇軾有心無力。然而天助人愿,一場風雨創(chuàng)造了重建的條件,九曲亭重新建成。這含蓄地贊美建亭此舉,興廢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