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中醫(yī)診斷學(xué)辨證臟腑第一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辨證第二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第三節(jié)臟腑病辨證
概念:
臟腑病辨證即是辨別臟腑病的證候。它是利用四診的方法,八綱辨證的原則,結(jié)合臟腑經(jīng)絡(luò)、氣血陰陽、病因病機等理論,進行分析、歸納,以辨明病位、病性、邪正盛衰的一種辨證方法。
癥狀││臟腑★四診所得體征│→分析、判斷→病證的│病因病性其它資料││邪正盛衰第三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意義:1、診斷雜病的基礎(chǔ)臟腑病辨證主要用于診斷雜病,是臨床各科疾病的診斷基礎(chǔ),是中醫(yī)辨證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八綱辨證的深化。臟腑辨證能具體地辨認病證所在的臟腑部位及病因病性,從而使治療有更強的針對性。
2、與其他辨證方法的關(guān)系臟腑病辨證與六經(jīng)、衛(wèi)氣營血、三焦辨證不同,后者主要是運用于外感病的辨證方法。但就所辨疾病的病位而言,也都與一定的臟腑有關(guān),故掌握了臟腑病辨證,更有利于其他辨證方法的掌握。內(nèi)容:1、臟腑病證:包括臟證、腑證,按表里關(guān)系以臟帶腑進行學(xué)習。
2、臟腑兼證:包括兩臟(或腑)以上相合的證以及與臟腑相關(guān)的證。第四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一、心與小腸病辨證
心的病證:有虛有實,虛證多由久病傷正,稟賦不足,思慮勞神過度等因素,導(dǎo)致心氣、心陽、心血、心陰虧耗;實證多因痰阻、火擾、寒凝、瘀滯等因素所致。常見癥狀為:心悸,怔忡,心煩,心痛,失眠多夢,健忘,神昏,譫語,舌痛,舌瘡等。小腸病證:小腸實熱。常見癥狀為:小便赤澀、灼痛。小腸虛寒與小腸氣痛,分別見于脾陽虛和寒滯肝脈的病證中。第五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
心氣虛證
概念:心氣虛證是指心氣不足以致血運無力,心不藏神所表現(xiàn)的虛弱證候。臨床表現(xiàn):心悸或怔忡,失眠健忘,面色淡白,短氣,常自汗出,神倦乏力,舌淡苔白。脈虛或弱或結(jié)代。辨證要點:1、具有久病體弱,暴病耗傷心氣,或稟賦不足,老年臟氣虛衰,或思慮勞神太過等病因病機。
2、有氣虛的癥狀表現(xiàn),如面色淡白,短氣,懶言,自汗,神倦乏力,舌淡,脈虛或弱。
3、因血運無力,心神失藏,故有心悸或怔忡、失眠多夢等確定病位在心的主要依據(jù)。第六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心陽虛與心陽暴脫證
概念:
心陽虛證是指心陽虛衰,失其溫養(yǎng)的虛寒證候。心陽虛至極危重階段稱為心陽暴脫,多為突然發(fā)生。臨床表現(xiàn):
心悸或怔忡,短氣,面色恍白,畏寒肢冷,或自汗,舌淡胖苔白滑,脈沉遲無力或弱?;蛲蝗幻嫔n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神志模糊或神昏,脈微欲絕。第七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心陽虛與心陽暴脫證辨證要點:
1、心陽虛多由心氣虛發(fā)展而來,故有心悸或怔忡、自汗、舌淡、脈弱等心氣虛的癥狀表現(xiàn)。
2、陽虛則寒,故有畏寒肢冷、面色恍白、舌淡胖苔白滑、脈遲無力等“內(nèi)寒”癥狀。
3、若突然出現(xiàn)面色蒼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脈微欲絕等癥,是陽氣暴脫的危重表現(xiàn)。
4、心陽虛與心氣虛的鑒別:心氣虛病情輕,無內(nèi)寒表現(xiàn);心陽虛病情重,有內(nèi)寒表現(xiàn)。第八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心血虛證
概念:心血虛證是指心血不足,失其濡養(yǎng)所表現(xiàn)的證候。臨床表現(xiàn):心悸,失眠多夢,健忘,面色白而無華或萎黃不澤,頭暈?zāi)垦?,唇舌淡白,脈細無力。辨證要點:
1、有失血、勞神過度、久病等耗傷營血;或脾虛、腎精不足致血液生化乏源導(dǎo)致血虛的病因病機。
2、有面色無華或萎黃,頭暈?zāi)垦?,唇、舌淡白,脈細無力等血虛癥狀體征。
3、因血虛,心藏神功能失常,故有心悸、失眠多夢、健忘等定位在心的表現(xiàn)。第九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心陰虛證
概念:心陰虛證是指心陰耗損,虛熱內(nèi)擾所表現(xiàn)的證候。臨床表現(xiàn):心悸,失眠多夢,健忘,形體消瘦,口燥咽干,潮熱,顴紅,盜汗,五心煩熱,舌紅絳少苔或無苔,脈細數(shù)。辨證要點:
1、具有久病汗、吐、下太過,溫熱病后期等耗傷陰液,或肺肝腎陰虛,導(dǎo)致液虧心傷的病因病機。
2、有陰虛的主要癥狀表現(xiàn):如形體消瘦、咽干口燥、午后潮熱、顴紅、盜汗、五心煩熱、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等。
3、因陰虛陽亢,虛熱內(nèi)擾心神,故有心悸、心煩、失眠多夢、健忘等定位在心的癥狀表現(xiàn)。
4、心血虛與心陰虛的鑒別:兩者均有心悸、失眠多夢、健忘等癥狀,而心血虛有一般血虛的表現(xiàn),無虛熱之象;心陰虛有一般陰虛的表現(xiàn)及虛熱之象。
第十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心火亢盛證
概念:心火亢盛證是指心火熾盛所表現(xiàn)的實熱證候。臨床表現(xiàn):心煩,失眠,甚則狂躁譫語,或口舌生瘡,或吐血衄血,面色紅赤,口渴冷飲,小便短赤,大便秘結(jié),舌尖紅赤或有芒刺,苔黃,脈數(shù)有力。辨證要點:
1、有外感火熱之邪,或情志化火內(nèi)發(fā)、過食辛熱之品,以致心火熾盛的病因病機。
2、具有實熱的癥狀表現(xiàn):如發(fā)熱、口渴、面赤、尿赤便秘、舌紅苔黃、脈數(shù)有力等。熱迫血妄行則吐血衄血。
3、有火熱內(nèi)擾心神的特征性癥狀體征,如心煩失眠,甚或狂躁譫語。心開竅于舌,火熱上炎,則見舌尖紅赤,或生芒刺,或口舌生瘡。第十一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心脈痹阻證概念:心脈痹阻證是指由各種病邪導(dǎo)致心脈阻痹,血行失常所表現(xiàn)的證候。臨床表現(xiàn):心悸或怔忡,心胸憋悶疼痛,痛引肩背臂內(nèi)側(cè),時痛時止?;蛲慈玑槾蹋嘧习?,或有瘀斑、瘀點,脈澀或結(jié)代;或悶痛,身體肥胖,多痰,身重困倦,舌胖苔厚膩,脈弦滑;或劇痛,得溫痛減,畏寒肢冷,舌淡苔白潤,脈沉遲或沉緊;或脹痛,舌淡紅或暗紅,苔薄白,脈弦。
第十二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心脈痹阻證辨證要點:
1、因心脈痹阻不通,故本證的臨床表現(xiàn)特點是心悸或怔忡,心胸憋悶疼痛,痛引肩背臂內(nèi)側(cè),時痛時止。
2、本證常見于中老年體質(zhì)虛弱,心之陰陽氣血不足,因瘀血、痰濁、寒凝、氣滯而導(dǎo)致發(fā)作,證屬本虛標實。
3、瘀血內(nèi)阻心脈以刺痛為特點,伴有舌紫暗,有瘀斑、瘀點,脈澀等癥狀體征;痰濁停聚心脈以憋悶疼痛為特點,伴有體胖多痰,身重困倦,苔白膩,脈沉滑等癥狀;陰寒凝滯心脈以突發(fā)劇痛,得溫痛減,伴有畏寒肢冷,舌淡苔白潤,脈沉遲或沉緊等;氣滯心脈以脹痛為特點,與情志有關(guān),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等。
4、心脈痹阻嚴重時,可致心陽暴脫。
第十三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痰迷心竅證
概念:痰蒙心神證是指痰濁蒙閉心神,以精神、神志異常為主要表現(xiàn)的證候。臨床表現(xiàn):面色晦滯,脘悶嘔惡,神志模糊,喉中痰鳴,甚則昏不知人,苔白膩,脈滑。或精神抑郁,表情淡漠,神志癡呆,自言自語,舉止失常?;蛲蝗黄偷?,不省人事,口吐痰涎,喉中痰鳴,兩目上視,四肢抽搐,口中如豬羊叫聲。
第十四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痰迷心竅證
辨證要點:
1、本證有七情所傷,致氣結(jié)痰凝,或外感濕濁邪氣,阻滯氣機,以致痰濁阻閉心神的病因病機。
2、因痰濁阻閉心神,故以神志不清、喉中痰鳴、苔白膩、脈滑為主要依據(jù)。
3、病因病機不同,癥狀表現(xiàn)有異:如肝郁氣結(jié)痰凝,痰濁上蒙心竅,可見精神抑郁,表情淡漠,神志癡呆,自言自語,舉止失常之癲證;肝風挾伏痰上蒙心竅,可見突然仆地,不省人事,喉中痰鳴,口吐痰涎,兩目上視,四肢抽搐等癇證發(fā)作狀態(tài);外感濕濁之邪,濕遏中焦,濁氣上泛,故見面色晦滯;胃氣上逆則脘悶嘔惡;濕聚釀痰上涌蒙蔽心神,則意識不清,甚或昏不知人。
第十五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痰火擾心證
概念:痰火擾心證指由于火熱痰濕之邪侵擾心神,以精神、神志異常為主的證侯。臨床表現(xiàn):發(fā)熱,氣粗,面紅目赤,痰黃稠,喉中痰鳴,躁狂譫語,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或心煩失眠,胸悶,或狂越妄動,打人罵人,棄衣毀物,哭笑無常,胡言亂語。辨證要點:
1、有火熱邪氣所致的實熱表現(xiàn):如發(fā)熱,氣粗,口渴,面赤,尿赤便秘,舌紅苔黃,脈數(shù)。
2、有痰濁內(nèi)盛的表現(xiàn):如吐痰黃稠,胸悶,喉中痰鳴,苔膩,脈滑。
3、由于痰火內(nèi)擾,心神失常,表現(xiàn)心煩不寐,甚則狂越妄動、打人毀物、胡言亂語、哭笑無常、神昏譫語等定位在心的主要依據(jù)。第十六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小腸實熱證
概念:小腸實熱證是指心移熱于小腸所表現(xiàn)的證候。臨床表現(xiàn):心煩口渴,口舌生瘡,小便赤澀,尿道灼痛,或尿血,舌尖紅赤苔黃,脈數(shù)。辨證要點:
1、因心移熱于小腸,故以小便赤澀、尿道灼痛、尿血為主的特征性癥狀。
2、有心火熾盛的癥狀表現(xiàn):如心煩、口舌生瘡、舌尖紅赤、口渴、便秘、苔黃、脈數(shù)等。第十七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二、肺與大腸病辨證
肺的病證:分虛實兩大類,虛證多見肺氣虛和肺陰虛,實證多由風寒燥熱等外邪侵襲或痰濁阻肺所致。常見癥狀有:咳嗽咯痰,氣喘,或少氣不足以息,聲嘶,咯血,胸痛。大腸病證:常由濕熱內(nèi)侵或津液不足所致。常見癥狀有:便秘,泄瀉,便膿血等。第十八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肺氣虛證概念:肺氣虛證是指肺氣不足而致功能活動減弱所表現(xiàn)的證候。臨床表現(xiàn):咳喘無力,或少氣不足以息,活動益甚,痰液清稀,聲音低怯,神疲乏力,懶言少語,或自汗,畏風,易于感冒,面色淡白,舌淡嫩,脈虛。辨證要點:
1、有久咳久喘耗傷肺氣,或體弱多病,或脾腎虧虛導(dǎo)致肺衛(wèi)氣虛的病因病機存在。
2、具有氣虛的表現(xiàn),如少氣懶言、神疲乏力、面色淡白、舌淡嫩、脈虛等。
3、有定位在肺的證據(jù):如由于肺氣虛,則宗氣不足而出現(xiàn)咳喘無力、咯痰清稀、動則氣短、聲音低怯等癥;肺合皮毛,肺氣虛致衛(wèi)外不固,腠理疏松,因而自汗、畏風、易感冒。第十九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肺陰虛證概念:肺陰虛證是指肺陰虧耗,虛熱內(nèi)擾,肺失清肅所表現(xiàn)的證候。臨床表現(xiàn):干咳無痰,或痰少而粘難以咯出,甚或痰中帶血,聲音嘶啞,形體消瘦,口燥咽干,午后潮熱,五心煩熱,盜汗,顴紅,舌紅少苔或無苔,脈細數(shù)。辨證要點:
1、本證具有久咳傷陰,或癆蟲襲肺,或溫熱病后期陰津損傷的病因病機。
2、具有一般陰虛內(nèi)熱的表現(xiàn):如形體消瘦,咽干口燥,午后潮熱,五心煩熱,顴紅,盜汗,舌紅少苔或無苔,脈細數(shù)。
3、有定位在肺,肺失清肅的表現(xiàn):如干咳無痰或痰少而粘,難以咯出,聲音嘶?。惶摶鹱苽谓j(luò)則痰中帶血。
4、若兼見神疲、短氣、乏力,則為肺氣陰兩虛證。
第二十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風寒束肺證概念:風寒束肺證是指風寒外襲,肺衛(wèi)失宣所表現(xiàn)的證候。臨床表現(xiàn):咳嗽,痰清稀色白,甚或氣喘,喉癢或痛,鼻塞流清涕,惡寒,微微發(fā)熱,頭身疼痛,無汗,苔薄白,脈浮緊。辨證要點:
1、有感受風寒邪氣的病史,屬新病。
2、有風寒犯表的證據(jù):風寒犯表,皮毛閉塞,營衛(wèi)不通而出現(xiàn)惡寒發(fā)熱、頭身痛、無汗、苔薄白、脈浮緊等癥狀。
3、有定位在肺的依據(jù):風寒束肺,肺衛(wèi)失宣,故見咳嗽或氣喘、痰清稀色白、喉癢或痛、鼻塞流清涕等癥狀。
第二十一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風熱犯肺證概念:風熱犯肺證是指風熱之邪侵犯肺衛(wèi)所表現(xiàn)的證候。臨床表現(xiàn):咳嗽痰稠色黃,鼻塞流黃濁涕,咽喉疼痛,發(fā)熱,微惡風寒,口微渴,微汗出,舌邊尖紅,苔薄黃,脈浮數(shù)。辨證要點:
1、有外感風熱邪氣的病史,屬新病。
2、有定位在肺的證據(jù):風熱犯肺,肺失宣肅,見咳嗽,痰稠色黃,鼻塞,咽喉腫痛。
3、有風熱表證的表現(xiàn):如發(fā)熱微惡風寒,頭身痛,口微渴,舌邊尖紅,苔薄黃,脈浮數(shù)。
第二十二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熱邪壅肺證概念:
熱邪壅肺證是指熱邪壅盛,肺失宣肅所表現(xiàn)的實熱證候。臨床表現(xiàn):
壯熱,咳嗽痰稠色黃。氣喘息粗,甚則鼻翼煽動,或胸痛咳吐膿血腥臭痰,或衄血、咯血,口渴冷飲,面赤,大便干結(jié),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脈滑數(shù)。
第二十三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熱邪壅肺證辨證要點:
1、具有溫熱之邪從口鼻而入,或風寒之邪入里化熱犯肺的病因病機。
2、具有里熱實證的表現(xiàn):如壯熱,口渴冷飲,便結(jié)尿赤,舌紅苔黃,脈滑數(shù)。
3、有定位在肺的證據(jù):熱邪壅肺,肺氣上逆,則見咳嗽痰稠色黃,氣喘息粗;痰熱阻滯氣道或肺絡(luò),則見鼻煽或胸痛;血腐成膿則咳吐膿血腥臭痰,此屬肺癰潰膿期。
4、風熱犯肺與熱邪壅肺兩證的鑒別要點:前者邪犯肺衛(wèi),伴有風熱表證,病程短,病情輕;后者熱壅肺臟,病在里,伴有實熱證,病情重,病程相對較長。
第二十四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燥邪犯肺證概念:燥邪犯肺證是指秋令燥邪侵犯肺衛(wèi)所表現(xiàn)的證候。臨床表現(xiàn):干咳無痰或痰少而粘難咯,口、鼻、唇、舌、咽喉干燥,皮膚干燥,或胸痛咯血,微有發(fā)熱惡寒,舌苔薄白或薄黃,脈浮細。辨證要點:
1、有外感秋令燥邪的病史。
2、有燥邪傷津的癥狀表現(xiàn):如口、鼻、唇、舌、咽喉干燥,皮膚干澀等。
3、以干咳無痰或痰少而粘難咯、胸痛、咯血等為病位在肺的主要表現(xiàn)。
4、伴有表證癥狀,如發(fā)熱惡寒、脈浮。
5、燥邪犯肺與肺陰虛的鑒別要點:前者屬新感,為實證,伴有表證;后者屬內(nèi)傷,為虛證,伴有陰虛內(nèi)熱的表現(xiàn)。
第二十五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痰濕阻肺證概念:痰濕阻肺證是指痰濕阻滯,以致肺氣上逆所表現(xiàn)的證候。臨床表現(xiàn):咳嗽痰多質(zhì)粘,易于咯出,胸悶,甚則氣喘痰鳴,舌淡苔白膩,脈滑。辨證要點:
1、本證有外感風寒濕邪,或脾虛失其健運,或久咳傷肺,以致輸布水液功能失常,濕聚生痰,阻滯于肺的病因病機。
2、有一般痰濕的表現(xiàn):如痰白量多質(zhì)粘,易于咯出,舌苔白膩,脈滑。
3、有定位在肺的主要表現(xiàn):由于痰濕阻滯于肺,肺氣上逆則見咳嗽多痰;痰濕阻滯氣道,肺氣不利則胸悶、氣喘痰鳴。
第二十六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大腸濕熱證概念:大腸濕熱證是指濕熱阻滯大腸,傳導(dǎo)失司所表現(xiàn)的證候。臨床表現(xiàn):腹痛,下痢便膿血,里急后重;或暴注下瀉,氣味臭穢,肛門灼熱,小便短赤,或口渴,或惡寒發(fā)熱,或發(fā)熱,舌紅苔黃膩,脈濡數(shù)或滑數(shù)。辨證要點:
1、具有感受濕熱邪氣,或飲食不節(jié),以致濕熱阻滯大腸的病因病機。
2、由于濕熱侵襲大腸,氣機阻滯,傳導(dǎo)失司,脈絡(luò)受傷,故以腹痛、下痢便膿血、里急后重,或暴注下瀉,氣臭穢,肛門灼熱等腸道癥狀為主要表現(xiàn)。
3、有濕熱的一般表現(xiàn),如發(fā)熱,口渴,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濡數(shù)或滑數(shù);表邪未解者可伴有惡寒發(fā)熱。
第二十七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大腸津虧證概念:大腸津虧證是指津液不足,大腸失其濡養(yǎng)以致便秘所表現(xiàn)的證候。臨床表現(xiàn):大便秘結(jié)干燥,難以排出,常數(shù)日一行,或伴見口臭、頭暈、口干咽燥,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或細澀。辨證要點:
1、具有熱病后津傷未復(fù),或素體陰虛,或久病傷陰,或老年陰血虧虛,或婦女產(chǎn)后失血過多等病因病機。
2、以大便秘結(jié)干燥,難以排出,數(shù)日一行等大腸失潤為主癥。
3、有津液虧虛的一般癥狀:如口燥咽干、舌紅少苔、脈細澀等。
4、若兼見神疲乏力,少氣懶言,自汗,則屬氣陰兩虛證。第二十八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三、脾與胃病辨證
脾的病證:虛證多由氣虛、陽虛脾失健運及中氣下陷、脾不統(tǒng)血所致,實證多見寒濕困脾或濕熱蘊脾。常見癥狀有:納呆,腹脹腹痛,便溏或泄瀉,浮腫,肢體倦怠,出血等。胃的病證:以受納腐熟功能失常,胃寒、胃熱、食滯胃脘及胃陰虛為常見證候。常見癥狀有:脘痛,惡心嘔吐,呃逆,噯氣。
第二十九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脾氣虛證概念:脾氣虛證是指氣虛脾失健運所表現(xiàn)的證候。臨床表現(xiàn):食欲不振,腹脹(飯后尤甚),大便溏,肢體倦怠,或消瘦,或肥胖,或浮腫,面色萎黃或恍白,少氣懶言,舌淡苔白,脈緩弱。辨證要點:
1、有飲食失調(diào),勞累、思慮過度,或病后體弱等導(dǎo)致脾氣虧虛,運化失健的病因病機。
2、有定位在脾的主要癥狀:脾失健運,則見納呆,腹脹,便溏;水濕內(nèi)聚則浮腫或虛胖,面色恍白;生血乏源則面色萎黃,消瘦,肢體倦怠。
3、具有氣虛的一般表現(xiàn):如少氣懶言,神疲乏力,舌淡,脈弱等。
第三十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脾氣下陷證概念:脾氣下陷證是指脾虛無力升舉,反而下陷所表現(xiàn)的證候。又稱中氣下陷證或脾虛氣陷證。臨床表現(xiàn):脘腹重墜作脹(食入益甚),或便意頻數(shù),肛門墜脹;或久泄不止;或脫肛;或子宮下垂,胃、肝、腎下垂;或小便渾濁如米泔。伴見少氣乏力,肢體倦怠,聲低懶言,頭暈?zāi)垦?,舌淡苔白,脈弱。辨證要點:
1、本證由脾氣虛進一步發(fā)展而成,故有脾氣虛的病因存在,且病程較長。
2、以內(nèi)臟下垂為主癥:如胃下垂則脘腹有墜脹感;脫肛常見便意頻數(shù),肛門墜脹;子宮下垂則見小腹墜脹等。清陽不升則見頭暈?zāi)垦?,久泄不止,小便如米泔?/p>
3、有脾氣虛的癥狀表現(xiàn):如納呆,便溏,少氣懶言,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脈弱等。
第三十一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脾不統(tǒng)血證概念:脾不統(tǒng)血證是指脾氣虧虛,統(tǒng)血無權(quán),以致血溢脈外而出血為主要表現(xiàn)的證候。臨床表現(xiàn):便血,尿血,肌衄,齒衄,鼻衄,或婦女月經(jīng)過多,或崩漏。伴見納少便溏,神疲乏力,少氣懶言,舌淡苔白,脈弱。辨證要點:
1、具有久病,勞倦傷脾,脾虛統(tǒng)血無權(quán)的病因病機。
2、以出血為主要表現(xiàn):如便血,尿血,肌衄,月經(jīng)過多或崩漏等。
3、有脾氣虛的一般表現(xiàn):如納少便溏,神疲乏力,少氣懶言,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脈弱等。
4、無血熱迫血妄行或瘀血阻滯以致出血的病因病機存在。第三十二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脾陽虛證概念:脾陽虛證是指脾陽虛衰,失于溫運的虛寒證候。又稱脾虛寒證或脾胃虛寒證。臨床表現(xiàn):納呆,腹脹,腹痛喜溫喜按,大便溏泄或完谷不化,或浮腫,小便不利,或婦女白帶清稀量多,面色恍白或晦滯,畏寒肢冷,神倦乏力,少氣懶言,口淡不渴,舌淡胖苔白滑,脈沉遲無力或弱。第三十三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脾陽虛證辨證要點:
1、本證常由脾氣虛發(fā)展而成,或因過食生冷,損傷脾陽,或腎陽虛衰,火不生土所致。
2、有脾氣虛的表現(xiàn)而病情較重,如納呆,腹脹痛喜按喜暖,大便溏泄或完谷不化,神疲乏力等。
3、有陽虛陰寒內(nèi)盛表現(xiàn):如畏寒肢冷,面色恍白,口淡不渴,舌淡胖苔白滑,脈遲無力。
4、脾陽虛失于溫運水濕,水濕內(nèi)停則浮腫、小便不利;寒濕下滲則白帶清稀量多。
第三十四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寒濕困脾證概念:寒濕困脾證是指寒濕內(nèi)盛,阻遏中陽所表現(xiàn)的證候。又稱濕困脾陽證。臨床表現(xiàn):脘腹悶脹疼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大便溏泄,肢體困重,或浮腫,小便不利,或目黃,肌膚發(fā)黃而黃色晦暗如煙熏,舌體胖苔白膩或白滑,脈濡緩。第三十五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寒濕困脾證辨證要點:
1、有飲食生冷寒涼之品,或涉水雨淋,或久居濕地等致寒濕內(nèi)侵的病因,或過食肥甘厚味,中陽被困,濕從內(nèi)生的病機存在。
2、寒濕困脾,中陽被遏,脾失健運,胃失和降,則見脘腹脹悶,嘔吐泛惡,口膩納呆。
3、有寒濕之表現(xiàn):如口淡不渴,舌體胖苔白滑,濕盛則便溏泄,濕停肌膚則浮腫、肢體困重。苔膩、脈濡緩均為濕之征。
4、若寒濕困脾不解,使肝失疏泄,膽汁外溢,身目發(fā)黃而色晦暗,為陰黃,則屬實證轉(zhuǎn)為虛實夾雜證。
5、脾陽虛與寒濕困脾的鑒別:前者為脾陽虛而濕從內(nèi)生,屬虛證,舌淡胖苔白滑,脈沉遲無力;后者為寒濕內(nèi)侵,屬實證,苔白膩,脈濡緩。
第三十六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濕熱蘊脾證概念:濕熱蘊脾證是指濕熱內(nèi)蘊中焦所表現(xiàn)的證候。又稱中焦?jié)駸峄蚱⑽笣駸?。臨床表現(xiàn):脘腹痞悶,惡心嘔吐,厭食,大便溏泄,肢體困重,小便短黃,或面目肌膚發(fā)黃,色鮮明如橘子,皮膚發(fā)癢,身熱不揚,汗出熱不解,舌紅苔黃膩,脈濡數(shù)。
第三十七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濕熱蘊脾證辨證要點:
1、具有感受濕熱邪氣,或飲食肥甘酒酪,釀成濕熱的病因病機。
2、具有定位意義的脾胃功能失常的證據(jù):如脘腹痞悶,厭食,大便溏泄。
3、有濕熱證的表現(xiàn):如肢體困重,身熱不揚,汗出熱不解,舌紅苔黃膩,脈濡數(shù)。
4、濕熱蒸熏肝膽,肝失疏泄,膽汁外溢,則見面目肌膚發(fā)黃,色鮮明如橘子,屬陽黃。第三十八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胃陰虛證概念:胃陰虛證是指胃陰不足,胃失濡養(yǎng)、和降所表現(xiàn)的證候。臨床表現(xiàn):胃脘隱痛,饑不欲食,或胃中嘈雜,或痞脹不舒,或干嘔呃逆,口燥咽干,大便干結(jié),舌紅少苔或無苔,脈細數(shù)。辨證要點:
1、有胃病遷延不愈,或熱病后期,或過食辛辣之品等胃陰耗傷的病因病機。
2、有定位在胃的癥狀:如虛熱郁胃則胃脘隱痛、饑不欲食;胃失和降則胃中嘈雜、脘悶不舒;胃氣上逆則干嘔、呃逆。
3、有一般陰虛的表現(xiàn):如口燥咽干,大便干結(jié),小便短少,舌紅少苔或無苔,脈細數(shù)。
第三十九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胃熱證概念:胃熱證是指胃中火熱熾盛,使胃的功能失常所表現(xiàn)的實熱證候。又稱胃火證。臨床表現(xiàn):胃脘灼痛,消谷善饑,或食入即吐,或口臭,牙齦腫痛,齒衄,口渴飲冷,大便秘結(jié),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脈數(shù)。辨證要點:
1、具有感受火熱邪氣犯胃,或過食辛辣,積蓄為熱,或情志化火致胃火熾盛的病因病機。
2、有定位在胃的表現(xiàn):火熱灼胃則胃脘灼痛、拒按;火盛胃氣亢則消谷善饑;胃氣上逆則食入即吐;胃火循經(jīng)上犯則牙齦腫痛、齒衄或口臭。
3、有實熱證的一般表現(xiàn):如口渴飲冷,便秘尿黃,舌紅苔黃,脈數(shù)。第四十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胃寒證概念:胃寒證是指寒凝于胃以致胃功能失常表現(xiàn)的證候。臨床表現(xiàn):胃脘冷痛,痛勢急劇,得溫痛減,遇冷痛劇,或惡心嘔吐,口淡不渴,畏寒肢冷;或脘痛綿綿,時發(fā)時止,得食痛減;或胃有振水聲,嘔吐清水,頭暈?zāi)垦?,舌淡苔白滑,脈沉緊或弦,或沉遲無力或弱。
第四十一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胃寒證辨證要點:
1、有飲食生冷或脘腹受涼,以致寒凝胃腑,或素體虛弱,衛(wèi)陽傷損的病因病機。
2、有寒證的一般表現(xiàn):如畏寒肢冷,口淡不渴,舌淡苔白滑。
3、有定位在胃的癥狀表現(xiàn):寒凝胃腑,胃脘劇痛拘急,得溫痛減,遇冷痛劇,惡心嘔吐,脈沉緊,為胃實寒;胃陽氣虛損則脘痛綿綿,喜按喜暖,得食痛減,脈沉遲無力或弱,為胃虛寒;胃虛飲停則胃中水聲漉漉,嘔吐清水,頭暈?zāi)垦?,脈弦。
4、胃寒證包括胃實寒、胃虛寒及胃虛飲停,除注意了解病因外,還應(yīng)注意虛實的區(qū)別。第四十二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食滯胃脘證概念:食滯胃脘證是指飲食積滯胃腑而表現(xiàn)食積的證候。臨床表現(xiàn):脘腹脹悶疼痛,厭食,噯腐酸餿或嘔吐酸腐食物,吐后脹痛減輕,或腸鳴矢氣,便溏瀉,瀉下食物酸腐臭穢,舌苔厚膩,脈滑。辨證要點:
1、本證有飲食不節(jié),暴飲暴食的明顯病因。
2、有食滯胃脘的表現(xiàn):胃失消磨水谷則脘腹脹滿疼痛,厭食;胃失和降而上逆則噯氣酸腐或嘔吐酸餿食物;脾胃氣機阻滯則腸鳴矢氣,瀉下不爽,瀉下物酸腐臭穢;苔膩脈滑為食積之征。第四十三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四、肝與膽病辨證
肝的病證:可分為三類:肝血虛、肝陰虛屬虛證;肝氣郁結(jié)、肝火上炎、熱極生風、肝膽濕熱、寒滯肝脈為實證;肝陽上亢、肝陽化風為本虛標實證。常見癥狀有:胸脅、乳房、少腹、頭部脹痛或灼痛或隱痛,頭暈?zāi)垦?,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肢麻手顫,四肢抽搐,以及眼目、月?jīng)或睪丸疾患。膽的病證:膽性剛,情志郁而化火生痰,故膽的常見證候為膽郁痰擾。常見癥狀為:黃疸,口苦,驚悸,寐難。
第四十四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肝氣郁結(jié)證概念:肝氣郁結(jié)證是指肝失疏泄,氣機郁滯所表現(xiàn)的證候。臨床表現(xiàn):胸脅、少腹脹痛或竄痛,胸悶善太息,情志抑郁或易怒,舌苔薄白,脈弦?;蜓屎砣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或癭瘤;或婦女房脹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或閉經(jīng);或徵塊;或突發(fā)氣厥。辨證要點:
1、有精神刺激,情志不遂病史,或其他疾病以致肝失疏泄的病機。
2、肝失疏泄,氣機郁結(jié),出現(xiàn)情志抑郁或易怒,胸悶善太息;肝經(jīng)不利則胸脅、少腹或乳房脹痛;沖任不調(diào)則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或閉經(jīng)。
3、肝氣郁而生痰、血瘀、氣閉。氣郁生痰,痰氣互搏于咽見梅核氣;肝郁痰凝則頸部癭瘤;氣滯血瘀出現(xiàn)脅下痞塊;氣郁內(nèi)閉則突發(fā)氣厥。
第四十五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肝火上炎證概念:肝火上炎證是指由于肝火熾盛,氣火上逆所表現(xiàn)的實熱證候。臨床表現(xiàn):頭昏脹痛,耳鳴如潮,或突發(fā)耳聾,耳內(nèi)腫痛流膿,全目赤腫,急躁易怒,脅肋灼痛,口苦,或不寐,惡夢紛紜,或吐血、衄血,面紅目赤,口渴飲冷,大便秘結(jié),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第四十六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肝火上炎證辨證要點:1、具有情志過激,郁怒化火,或外感火熱邪氣,或因酒酪蓄熱以致肝火亢盛的病因病機。2、具有肝膽實火的主要表現(xiàn):肝火上攻頭目,則見頭暈脹痛,耳鳴如潮,耳聾,耳內(nèi)腫痛流膿,全目赤腫;火灼肝膽經(jīng)脈則見脅肋灼痛;膽氣上溢則口苦;神魂被擾則不寐、惡夢紛紜;火傷絡(luò)脈則吐血、衄血。3、有實熱證的表現(xiàn):如面紅,口渴,便秘尿赤,舌紅苔黃,脈數(shù)等。第四十七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肝血虛證概念:肝血虛證是指肝血不足,失其濡養(yǎng)所表現(xiàn)的虛弱證候。臨床表現(xiàn):頭昏目眩,耳鳴如蟬,視物模糊或雀盲,爪甲不榮;或肢體麻木,筋脈拘急,手足震顫;或婦女月經(jīng)量少或閉經(jīng),面色白而無華或萎黃,唇淡,舌淡,脈細。辨證要點:
1、具有失血過多,或血的生成不足,或久病耗傷陰血的病因病機。
2、有定位在肝的癥狀表現(xiàn):肝主筋,開竅于目,血虛目失濡養(yǎng)故視物不清或雀盲;爪甲失養(yǎng)則干枯脆??;血不上榮則頭昏耳鳴;血虛動風則肢體麻木,震顫,筋脈拘急,肉潤;肝血虛沖任不充,故見月經(jīng)量少或閉經(jīng)。
3、有血虛的一般表現(xiàn):如面白無華,唇淡,舌淡白,脈細。
第四十八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肝陰虛證概念:肝陰虛證是指肝陰不足,虛熱內(nèi)擾所表現(xiàn)的證候。臨床表現(xiàn):頭昏耳鳴,兩目干澀,面部烘熱,脅肋灼痛,或手足蠕動,形體消瘦,口燥咽干,潮熱,五心煩熱,盜汗,舌紅少苔或無苔,脈細弦數(shù)。辨證要點:
1、有久病傷陰,或溫熱病后期耗傷肝陰,或腎陰不足以致肝陰不足的病因病機。
2、有定位在肝的主要癥狀表現(xiàn),如頭昏,耳鳴,兩目干澀,脅肋灼痛;肝陰虛化風則見手足蠕動或瘛疭。
3、有陰虛的一般表現(xiàn):如形瘦,口咽干燥,潮熱,五心煩熱,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第四十九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肝陽上亢證概念:肝陽上亢證是指陰虛陽亢,下虛上實所表現(xiàn)的證候。臨床表現(xiàn):眩暈耳鳴,頭目脹痛,面紅目赤,急躁易怒,頭重足輕,步履不正,或心悸失眠多夢,腰膝酸軟,舌紅,脈弦有力。
第五十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肝陽上亢證辨證要點:
1、有情志過激化火傷肝陰,或肝腎陰虛不能制肝陽,以致陽亢于上的病因病機。
2、有肝腎陰虧的表現(xiàn):肝陰不足,肝失柔和之性則急躁易怒;陰不養(yǎng)神則失眠多夢,心悸;腎虛則腰膝酸軟。
3、有肝陽上亢的表現(xiàn):肝陽上亢,氣血上沖,則見頭暈耳鳴,頭目脹痛,面紅目赤;上盛下虛則頭重足飄。
4、本證屬本虛標實證,即陰虧于下,陽亢于上,病程較長。
第五十一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肝風內(nèi)動證
一、肝陽化風證概念:肝陽化風證是由于肝陽上亢而表現(xiàn)眩暈欲仆,震顫,甚至卒中等動風的證候。臨床表現(xiàn):眩暈欲仆,頭痛而搖,項強肢麻,肢體震顫,步履不正,語言不利?;蜃淙换璧?,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強語謇,喉中痰鳴,苔白膩或黃,脈弦或弦滑。辨證要點:
1、有水不涵木,肝陽上亢的病因病機。
2、有風陽內(nèi)擾的主要表現(xiàn):如眩暈欲仆,頭痛而搖,項強肢麻,肢體震顫。
3、有肝陽挾風痰的癥狀、體征:如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舌強語謇,喉中痰鳴等。
第五十二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肝風內(nèi)動證二、熱極生風證概念:熱極生風證是由于邪熱亢盛,引起抽搐等動風的證候。臨床表現(xiàn):高熱,躁擾如狂,或神昏,或四肢抽搐,牙關(guān)緊閉,頸項強直,兩目上翻,甚或角弓反張,舌紅絳,苔黃,脈弦數(shù)。辨證要點:
1、有邪熱燔灼肝經(jīng)、熱陷心包的病因病機。
2、有實熱表現(xiàn):如高熱、舌紅絳、脈數(shù);肝熱陷心包,則神昏、躁擾如狂。
3、有肝風內(nèi)動表現(xiàn),如手足抽搐、頸項強直,甚則角弓反張,兩目上視、牙關(guān)緊閉。
第五十三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肝風內(nèi)動證三、血虛生風證血虛生風證是肝血不足而筋脈失養(yǎng)所表現(xiàn)的動風證候。其臨床表現(xiàn)參閱“肝血虛證”。四、陰虛動風證陰虛動風證是陰液虧耗引動肝風所表現(xiàn)的證候。其臨床表現(xiàn)參閱“肝陰虛證”。第五十四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寒滯肝脈證概念:寒滯肝脈證是指由寒邪凝滯肝經(jīng),以疼痛為主要表現(xiàn)的證候。臨床表現(xiàn):少腹牽引睪丸墜脹冷痛,或陰囊收縮引痛,遇寒痛甚,得熱痛減,惡寒肢冷,舌淡苔滑,脈沉緊。辨證要點:
1、有感受寒邪之病史,病勢急。
2、肝經(jīng)繞陰器抵少腹,故以少腹牽引睪丸墜脹冷痛,或陰囊收縮引痛為主癥。
3、有實寒的表現(xiàn):如畏寒肢冷,舌淡苔白滑,脈沉緊等。第五十五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肝膽濕熱證概念:肝膽濕熱證是由濕熱蘊結(jié)肝膽或肝經(jīng)濕熱所表現(xiàn)的證候。臨床表現(xiàn):脅肋脹痛或有痞塊,或身目發(fā)黃,黃色鮮明,厭食,惡心嘔吐,腹脹,大便不調(diào),口苦,或寒熱往來,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弦數(shù)或滑數(shù);或陰部濕疹,灼熱瘙癢,或睪丸腫脹熱痛;或婦女帶下黃臭,陰部瘙癢。
第五十六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肝膽濕熱證辨證要點:
1、有感受濕熱邪氣,或嗜酒酪肥甘,或脾不化濕等致濕熱內(nèi)蘊的病因病機。
2、有定位在肝膽的表現(xiàn):如脅肋脹痛,肋下痞塊,身目發(fā)黃,或寒熱往來;肝經(jīng)濕熱下注則陰部濕疹,睪丸腫脹熱痛,婦女黃帶氣臭,陰部瘙癢。
3、有濕熱內(nèi)蘊的表現(xiàn):如身熱不揚,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弦數(shù)或滑數(shù)。
4、濕熱阻滯中焦,脾胃功能失常:如脾失健運見納呆、腹脹、大便不調(diào),胃氣上逆則惡心嘔吐。
第五十七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膽郁痰擾證概念:膽郁痰擾證是由膽氣郁滯,痰熱內(nèi)擾所表現(xiàn)的證候。臨床表現(xiàn):頭暈?zāi)垦#瑹┰瓴粚?,驚悸失眠,或耳鳴,惡心嘔吐,口苦,舌苔黃膩,脈弦滑。辨證要點:
1、有情志所傷,氣郁生痰化火的病因病機。
2、有痰熱內(nèi)擾的表現(xiàn):如口苦,惡心嘔吐,舌苔黃膩,脈弦滑;痰熱上擾則頭暈?zāi)垦!?/p>
3、有定位診斷在膽的主要癥狀:如膽失清凈決斷,則煩躁不寧,驚悸不安,失眠,謀慮不決,胸脅悶脹等。第五十八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五、腎與膀胱病辨證
腎與膀胱病證可分為虛實兩類,虛證為腎陽虛、腎陰虛、腎精不足、腎氣不固、腎不納氣;實證為膀胱濕熱。腎病常見癥狀:腰膝酸軟,頭暈?zāi)垦?,發(fā)育遲緩,發(fā)脫齒松,遺精早泄,或陽萎,不育,經(jīng)閉,不孕,浮腫等。膀胱病的常見癥狀:尿頻,尿急,尿痛,尿血,尿閉,遺尿或小便失禁等。
第五十九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腎陽虛證概念:腎陽虛證是指腎陽虧虛,功能衰退所表現(xiàn)的證候。臨床表現(xiàn):腰膝酸軟而痛,或陽萎,精冷,婦女宮寒不孕,性欲減退;或大便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瀉;或浮腫(腰以下腫甚),按之凹陷不起,甚則腹部脹滿,心悸喘咳;面色恍白或藜黑,畏寒肢冷,尤以下肢為甚,頭暈?zāi)垦#裎?,小便清長或夜尿多,舌淡胖苔白滑,脈沉遲無力或弱。
第六十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腎陽虛證辨證要點:
1、具有素體陽虛,或年老命門火衰,或房勞過度,或久病傷陽,其他臟病陽衰及腎以致腎陽虧虛的病因病機。
2、有陽虛的一般表現(xiàn):如面色恍白或藜黑,畏寒肢冷,精神萎靡,小便清長,舌淡胖苔白滑,脈沉細無力或弱。
3、有定位在腎的癥狀表現(xiàn):如腰膝酸軟而痛,陽萎、精冷,宮寒不孕,性欲減退。腎司二陰,命門火衰,火不生土,則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瀉;開多合少則夜尿多。腎陽虛水泛,則浮腫(腰以下腫甚),腹脹滿,尿少;水氣凌心犯肺則心悸、喘咳。
第六十一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腎陰虛證概念:腎陰虛證是指腎陰不足,虛火內(nèi)擾所表現(xiàn)的證候。臨床表現(xiàn):頭暈耳鳴,失眠多夢,健忘,腰膝酸軟,性欲亢奮,遺精,女子經(jīng)少或閉經(jīng),或崩漏,形體消瘦,咽干口燥,潮熱,五心煩熱,盜汗,顴紅,舌紅少苔或無苔,脈細數(shù)。
第六十二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腎陰虛證辨證要點:
1、多有虛勞久病,或房事不節(jié),性欲妄動,或溫熱病后期等耗傷腎陰的病因病機。
2、有陰虛的一般表現(xiàn):如形體消瘦,口燥咽干,潮熱,顴紅,五心煩熱,盜汗,舌紅少苔或無苔,脈細數(shù)。
3、有定位在腎的主要表現(xiàn):如腎陰虛,主骨生髓功能失常,則頭暈耳鳴,腰膝酸軟;心腎不交則失眠多夢;虛火妄動則男子陽強易舉,遺精;沖任失調(diào)則經(jīng)少、閉經(jīng)或崩漏。
第六十三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腎精不足證概念:腎精不足證是腎精虧少,以致生殖和生長機能低下所表現(xiàn)的證候。臨床表現(xiàn):男子精少不育,女子經(jīng)閉不孕,性機能減退。小兒發(fā)育遲緩,身材矮小,智力動作遲鈍,骨骼萎軟;成人早衰,發(fā)脫,牙齒松動,耳鳴失聰,健忘恍惚,足痿無力。
第六十四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腎精不足證辨證要點:
1、有稟賦不足,或后天失養(yǎng),久病耗傷,或房事不節(jié),導(dǎo)致腎精虧虛的病因病機。
2、以生殖、生長發(fā)育機能低下為主癥:如男子精少不育,女子經(jīng)閉不孕,性機能減退,小兒發(fā)育遲緩,成年早衰。
3、有腎虛的一般表現(xiàn):如腎主骨生髓充腦功能失常,則見耳鳴失聰,健忘恍惚,腰膝酸軟,發(fā)脫齒搖,足萎無力。
第六十五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腎氣不固證概念:腎氣不固證是腎氣不足,固攝失職所表現(xiàn)的證候。臨床表現(xiàn):腰膝酸軟,神疲,耳鳴,小便頻數(shù)而清,或尿后余瀝不盡,或遺尿,或夜尿多,或小便失禁,男子滑精早泄,女子帶下清稀,胎動易滑,舌淡,脈弱。
第六十六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腎氣不固證辨證要點:
1、有年高腎氣虛衰,或年幼腎氣未充,或病久、勞傷等耗傷腎氣而下元不固的病因病機。
2、以下元不固為主要表現(xiàn):如腎失封藏,則滑精,早泄;沖任帶脈虛損則帶下清稀胎動易滑;腎氣化失?;蚴Ъs,則小便頻數(shù)而清,遺尿,尿后余瀝不盡,小便失禁,夜尿多。
3、有腎虛的一般表現(xiàn):如腰膝酸軟,神疲,耳鳴,舌淡,脈弱。第六十七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腎不納氣證概念:腎不納氣證是腎氣虧虛,氣不歸元所表現(xiàn)的證候。臨床表現(xiàn):久喘不止,呼多吸少,氣不得續(xù),腰膝酸軟,自汗,神疲,聲音低怯,舌淡苔白,脈弱。喘息嚴重時則冷汗淋漓,肢冷面青,脈浮大無根;或氣短息促,顴紅,心煩,五心煩熱,咽干口燥,舌紅少苔或無苔,脈細數(shù)。
第六十八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腎不納氣證辨證要點:
1、有久病喘咳,肺病及腎,或先天元氣不足,或年老腎氣虛弱,勞損傷腎的病因病機。
2、有氣不歸元的主要表現(xiàn):如久喘不止,呼多吸少,氣不得續(xù),動則喘息益甚,痰白清稀。
3、有腎虛的一般表現(xiàn):如腰膝酸軟,舌淡脈沉弱。腎為氣之根,腎氣不納,致肺氣不足,則見自汗、神疲、聲音低怯。
4、本證可兼見陽虛或虛陽上越:如喘甚劇,冷汗淋漓,肢冷面青,脈浮大無根;兼見陰虛則顴紅,五心煩熱,口燥咽干,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第六十九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膀胱濕熱證概念: 膀胱濕熱證是濕熱侵襲,致膀胱氣化功能失司所表現(xiàn)的證候。臨床表現(xiàn):尿頻尿急,小腹脹痛迫急,排尿有灼熱澀痛感,小便短赤,或尿血,或尿濁,或尿有砂石,或發(fā)熱,腰酸脹痛,口渴不多飲,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辨證要點:
1、多有外感濕熱或飲食不節(jié),濕熱下注膀胱的病因病機。
2、有定位在膀胱的主要癥狀:如膀胱氣化功能失司,則見尿急、尿頻、尿赤澀痛、尿血、尿濁、尿有砂石等。
3、有濕熱的一般表現(xiàn):如身熱,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等。
第七十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六、臟腑兼病辨證
心腎不交證概念:心腎不交證是心腎之間水火既濟失調(diào)所表現(xiàn)的證候。臨床表現(xiàn):心煩不寐,心悸不安,或口舌生瘡,頭暈,耳鳴,健忘,腰膝酸軟,遺精,口燥咽干,潮熱,五心煩熱,盜汗,舌紅,脈細數(shù)?;蚣嬉娧ニ崂Оl(fā)涼。第七十一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心腎不交證辨證要點:
1、有思慮勞倦太過,或房事不節(jié),或虛勞久病,以致腎水不足,心火上亢的病因病機。
2、腎水虧虛,則見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遺精,五心煩熱,潮熱,咽干口燥,舌紅,脈細數(shù)。
3、心火上亢則見心煩不寐,心悸不安,或口舌生瘡。
4、若心火亢于上,火不歸元,腎水失于溫煦而下凝,則見腰膝酸困發(fā)涼,屬上熱下寒,為心腎不交的又一證型。
第七十二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心脾兩虛證概念:心脾兩虛證是由心血不足,脾氣虛弱所表現(xiàn)的證候。臨床表現(xiàn):心悸怔忡,失眠多夢,頭暈健忘,食欲不振,腹脹便溏,倦怠乏力,或皮下出血,婦女月經(jīng)量少色淡,淋漓不盡,面色萎黃,舌質(zhì)淡嫩,脈弱。辨證要點:
1、多有久病失調(diào),或慢性出血,或思慮勞倦過度,或飲食不節(jié)導(dǎo)致心脾氣血虧虛的病因病機。
2、有定位在心和脾的主要表現(xiàn):血不養(yǎng)心則見心悸怔忡,失眠多夢,健忘;脾氣虛失其健運則見納呆,腹脹便溏;脾虛不能攝血則月經(jīng)量少色淡淋漓不盡,皮下出血。
3、有氣血虧虛的一般表現(xiàn):如面色萎黃,神倦乏力,舌質(zhì)淡嫩,脈弱。第七十三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心肝血虛證概念:心肝血虛證是指心肝兩臟血液虧虛而機體失其充養(yǎng)所表現(xiàn)的虛弱證候。臨床表現(xiàn):心悸健忘,失眠多夢,頭昏耳鳴,面白無華,兩目干澀,視物模糊,爪甲不榮,肢體麻木、震顫、拘攣,婦女月經(jīng)量少色淡,甚或閉經(jīng),舌淡苔白,脈細無力。第七十四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心肝血虛證辨證要點:
1、有久病體虛,或思慮勞神暗耗陰血,或失血過多,或脾虛生血乏源等病因病機。
2、有定位在心肝的主要表現(xiàn):心血不足,心失所養(yǎng),則見心悸健忘,失眠多夢;肝血虧虛,目失滋養(yǎng)則兩目干澀,視物模糊;筋脈失養(yǎng)則爪甲不榮,肢體麻木,震顫,拘攣;沖任不充,經(jīng)血乏源則月經(jīng)量少色淡或閉經(jīng)。
3、有血虛的一般表現(xiàn):如頭昏目眩,面白無華,唇淡,舌淡,脈細無力。
第七十五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心腎陽虛證概念:心腎陽虛證是心腎陽氣虛衰,陰寒內(nèi)盛所表現(xiàn)的證候。臨床表現(xiàn):心悸怔忡,畏寒肢冷,或肢體浮腫(下肢為甚),小便不利,或唇甲淡暗青紫,舌淡暗或青紫,苔白滑,脈沉微。辨證要點:
1、有久病不愈,以致心陽虛而及腎陽,或腎陽虛水泛而凌心的病因病機。
2、心腎陽氣虛衰,陰寒內(nèi)盛,全身機能極度低下,血行瘀阻,水濕內(nèi)停而凌心,故見心悸怔忡,畏寒肢厥,肢體浮腫,小便不利,唇甲淡暗青紫,舌淡暗或青紫,脈沉微等主要癥狀。
第七十六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心肺氣虛證概念:心肺氣虛證是心肺兩臟氣虛,以心悸、喘咳無力為主癥所表現(xiàn)的證候。臨床表現(xiàn):心悸,咳喘,短氣乏力,動則尤甚,胸悶,痰白清稀,神倦乏力,聲音低怯,自汗,舌淡苔白,或唇舌淡紫,脈虛或弱。辨證要點:
1、有久病咳喘,耗傷心肺之氣,或稟賦不足,或年高體弱的病因病機。
2、以心悸、咳喘、短氣乏力、動則尤甚、胸悶、痰白清稀等為主要表現(xiàn)。
3、有氣虛的一般表現(xiàn),如面色淡白,神倦乏力,自汗,舌淡苔白,脈虛或弱。
第七十七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脾肺氣虛證概念:脾肺氣虛證是脾肺兩臟氣虛而表現(xiàn)以氣短咳喘、納呆便溏為主癥的虛弱證候。臨床表現(xiàn):氣短而喘,久咳不止,痰多稀白,食欲不振,腹脹,大便稀溏,甚則面浮肢腫,神倦乏力,聲低懶言,或自汗,舌淡胖,苔白滑,脈虛或弱。辨證要點:1、本證多由久病喘咳,肺虛及脾,或飲食不節(jié),勞倦傷脾,脾虛及肺的病因病機。
2、有定位在脾肺的主要依據(jù):肺氣虛功能減退,則見咳嗽短氣而喘、痰稀白;脾氣虛,脾失健運,則納呆、腹脹、便溏,水濕泛濫則面浮、肢腫。第七十八頁,共八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脾腎陽虛證概念: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版農(nóng)村土地整治舊房買賣合同范本4篇
- 二零二五年度牛奶飲品行業(yè)標準制定與執(zhí)行合同4篇
- 2025年度品牌跨界合作與聯(lián)名推廣合同8篇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綠地用地使用權(quán)轉(zhuǎn)讓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農(nóng)藥技術(shù)支持代理銷售合同樣本
- 2025年度鐵藝圍欄出口貿(mào)易采購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新材料研發(fā)采購合同(中英文版)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外匯市場投資培訓(xùn)借款合同投資培訓(xùn)
- 2025年度個人二手房買賣合同履約保證金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人工智能(AI)技術(shù)咨詢服務(wù)合同2篇
- 2025年上半年長沙市公安局招考警務(wù)輔助人員(500名)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與相關(guān)事故案例培訓(xùn)課件
- 2024年度節(jié)后復(fù)工建筑施工安全培訓(xùn)交底
- 藥物制劑工(三級)理論試題題庫及答案
- 高強度間歇訓(xùn)練(HIIT)對代謝健康的長期影響
- ICU患者導(dǎo)管留置登記表
- 中建商務(wù)工作指南手冊
-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疾病診斷流程與冶療策略
- 貴州省2023年中考英語真題
- 個人借條電子版模板
- 中國思想史 馬工程329P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