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托馬斯·阿奎納中世紀經(jīng)院哲學的哲學家、神學家01人物生平人物影響人物評價人物思想人物著作目錄03050204基本信息托馬斯·阿奎納(ThomasAquinas,約1225年-1274年3月7日),中世紀經(jīng)院哲學的哲學家、神學家。他把理性引進神學,用“自然法則”來論證“君權神授”說,是自然神學最早的提倡者之一,也是托馬斯哲學學派的創(chuàng)立者,成為天主教長期以來研究哲學的重要根據(jù)。死后也被封為天使博士(天使圣師)或全能博士。他所撰寫的最知名著作是《神學大全》(SummaTheologiae)。天主教教會認為他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神學家,將其評為33位教會圣師之一。他是西歐封建社會基督教神學和神權政治理論的最高權威,經(jīng)院哲學的集大成者。他所建立的系統(tǒng)的、完整的神學體系對基督教神學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他本人被基督教會奉為圣人,有“神學界之王”之稱。人物生平人物介紹理解早年事業(yè)去世封圣010302040506人物生平人物介紹托馬斯·阿奎納生于意大利的洛卡塞卡堡,該城堡是阿奎那家庭的領地。阿奎納家族是倫巴底望族,與教廷和神圣羅馬帝國皇帝都保持著密切關系。阿奎納年輕的時候就是巴黎大學的神學教授,是中世紀最有名的神學家和經(jīng)院哲學家。理解波洛尼亞市是意大利的公路和鐵路交通樞紐,是一個重要的文化、工業(yè)和商務中心,也是艾米利亞-羅馬涅大區(qū)首府。這里的建筑大多采用橘紅色的屋頂,市區(qū)的老建筑有很多走廊。大阿爾伯特在科隆開設大學館時,他才隨之來到科隆繼續(xù)學習。在大阿爾伯特的推薦下,1252年秋托馬斯進入巴黎大學神學院學習,1256年春完成學業(yè)。學校沒有授予托缽僧侶神學碩士的先例,由于教皇親自出面干預,托馬斯才獲得學位。從此托馬斯正式開始了教學生涯。早年托馬斯·阿奎納出生于意大利南部的一個貴族家庭,母親一脈可以溯源到神圣羅馬帝國的霍亨斯陶芬王朝。他大約在1225年初,出生于那不勒斯王國的Roccasecca城堡,該地的領主正是其父蘭道夫伯爵。他的叔叔西尼巴爾德,是附近卡西諾山本篤會修道院的院長。于是伯爵一家寄望托馬斯長大后能侄承叔業(yè)。在當時,這也是貴族子弟出人頭地的一條常見途徑。托馬斯·阿奎納相關研究著作阿奎納在五歲時進入進修院學習,十六歲時負笈那不勒斯費德里克二世大學,學習了六年時間。期間,他出乎意料地加入了多明我會,該會和方濟會共同對歐洲中世紀早期建立的神職階層發(fā)起了革命性的挑戰(zhàn)。阿奎納的這一轉變令其家族感到不悅;在去羅馬的路途中,阿奎納被他的幾個兄弟逮住、押送回圣齊奧瓦尼城堡,并在那里監(jiān)禁了一兩年,以迫使他放棄自己的志向。根據(jù)最早有關阿奎納的傳記的記載,他的家人甚至安排娼妓去誘惑他,但他不為所動。在教皇諾森四世的干預下,最后其家庭還是妥協(xié)了。十七歲時,他終于穿上了多明我會會服。他的師長看出阿奎納在神學上天賦異稟,1244年便送他去科隆的多明我神學院,師從大阿爾伯特學習哲學和神學。1245年,他跟隨大阿爾伯特去巴黎大學三年。在這段期間阿奎納也將自己卷入了大學與天主教修士之間有關教學自由的糾紛,阿奎納主動抵制大學提供的演講和小冊子。當教皇獲知這起爭議時,多明我會挑選了阿奎納作為辯護者。阿奎納在辯論中大獲全勝,擊敗了當時相當知名的大學校長圣阿......事業(yè)1252年阿奎納前往巴黎攻讀碩士學位,由于當時大學的教授聯(lián)會對托缽修會的攻擊,他遇到了相當?shù)睦щy。但最終仍于1256取得學位和教職;后來他與友人Bonaventura一起取得神學博士學位,在巴黎、羅馬和一些意大利城市教了幾年書,并且開始著述。自此以后,他開始了勞碌的生活;他在自己的修會里積極侍奉,頻繁地旅行和講學,并且經(jīng)常向教皇提出有關各地政務的建議。1259年,他在Valenciennes教區(qū)取得一個重要職位。在教皇烏爾班四世的請求下,他又移居羅馬。1263年,他出現(xiàn)在倫敦的多明我會中。1268年,他又前往羅馬和博洛尼亞講學,并且投身于教會的公共事務中。在1269至1271年間,他回到了巴黎。除教書外,還管理教會事務,并且做他的親戚--法國國王路易八世的國事顧問。1272年佛羅倫薩提供一個讓他在當?shù)亟虆^(qū)內選擇座堂的機會,他擔任了修道會的院長,并且應查爾斯王的請求,在那不勒斯擔任教授職務。在這些年里阿奎納每天不停的進行傳教,并且寫下許多的訓誡、問答集、以及授課筆記。他也開始撰寫他的大作《神學大全》。教會曾提供他那不勒斯的大主教和卡西諾山修道院院長的職位,但都被他婉拒了。1273年12月6日的一次彌撒儀式中,阿奎納還稱自己看見了神跡。事后他停止寫作,使得《神學大全》變成未完成作品。當被問及為何封筆時,阿奎納答道:“我寫不下去了……與我所見和受到的啟示相比,我過去所寫的一切猶如草芥?!焙髞碛腥朔Q阿奎納在禱告時聽到了來自十字架的聲音,稱贊他的寫作。還有修道士宣......去世在1274年1月,額我略十世指派阿奎納參加第二次里昂會議。他的工作是調查并且研究出希臘與拉丁教會之間的差異。身體狀況已經(jīng)相當差的阿奎納在前往會議的旅程中停留于一座侄女的城堡中,病況開始惡化。阿奎納希望在修道院里走完人生旅程,但卻無法及時抵達多明我會的教堂,最后他被帶至一座熙篤會的教堂。在經(jīng)歷七周的病痛煎熬后,于1274年3月7日去世。托馬斯·阿奎納但丁(Purg.xx.69)引用阿奎納的一個友人的說法,宣稱阿奎納是被西西里國王查理斯一世(CharlesIofSicily)下令毒死的。不過,歷史學家AntonioMuratori重新找出了這段朋友的記載,但卻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有關陰謀論的敘述。所有與阿奎納相識的人都對他印象深刻。他獲得了教會賜予的“天使博士”(doctorangelicus)的頭銜。但丁在神曲中將阿奎納布置在第四層天堂,與其他偉大的宗教思想家并列一堂。在1319年,天主教教會開始調查將阿奎納封圣的可能性。若望二十二世在1323年6月18日于亞維農正式宣布將阿奎納封為圣人。在1567年,庇護五世將圣托馬斯·阿奎納日與其他四名最偉大的拉丁神學家:安波羅修、杰羅姆、圣奧古斯丁、葛利格理并列。阿奎納的《神學大全》被教會視為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在第十九屆大公會議上它還被與圣經(jīng)和教諭(Decretal)并列。他在神學思想發(fā)展上的重要性只有圣奧古斯丁能夠相提并論。良十三世在1879年8月4日的教皇通諭里還指出阿奎納的神學是構成天主教思想的關鍵著作,也因此他下令將阿奎納的著作立為天主教會的思想基......封圣在1880年,阿奎納被封為所有天主教教育機構的主保圣人。在今天,一座位于那不勒斯的修道院還留有一間據(jù)傳阿奎納住過的小房間,開放供游客參觀。阿奎納的圣人日后來被改到了1月28日,不過許多人還是將3月7日他去世的那天視為他的圣人日。阿奎納的遺體在1369年被移至法國圖盧茲的雅各賓教堂安葬,在1789年至1974年間曾被移至另一間會堂,但在1974年又被移回雅各賓教堂直到今日。人物思想哲學神跡倫理知識論經(jīng)濟思想邏輯類比010302040506人物思想神學天主三位一體耶穌基督存在目標12345人物思想哲學“Nihilestinintellectuquodnonpriusinsensu.(沒有任何智慧是可以不經(jīng)由感覺而獲得的)”--托馬斯·阿奎納阿奎納的哲學對于之后的基督教神學有著極大的影響,尤其是天主教。阿奎納的思想也對西方哲學有重大影響,他保存并且修改了亞里士多德學派的思想。在哲學上,他最重要的著作是《神學大全》,他在這一書里詳細闡數(shù)了他的神學系統(tǒng)。神跡阿奎納相信天主所給予人類的啟示可以分為兩種:一般的啟示以及特別的啟示。一般的啟示可以透過觀察天主創(chuàng)造的自然秩序而獲得,這樣的觀察可以透過邏輯思考而獲得重要的結論,例如認知到天主的存在。阿奎納也曾提出一個知名的“五個證明的方法”(FiveWays),用五個例子來證明天主的存在。雖然人可以透過對一般啟示的邏輯思考認知到天主的存在、以及一些與天主有關的事物,但有一些其他知識必須是要透過特別的啟示才能得知的。在阿奎納來看,耶穌基督顯示了天主的存在便是特別的啟示之一。而許多基督教的重要神學基礎,例如三位一體的概念,也都需要透過教會和經(jīng)籍的傳播才能得知,而不能只透過邏輯思考獲得。在本質上,一般的啟示和特別的啟示其實是可以互相補充的,而不是互相對立的。倫理阿奎納的倫理學是根基于他所謂“行為的第一原則”之上的。在《神學大全》中他這樣解釋道:“美德代表了一些權力的運用。雖然人們是以結果來評價一件行動的是非,然而權力的結果只是行動而已。因此如果說權力是完美的,這也必須要取決于其行動才行?!卑⒖{將審慎、節(jié)制、正義、以及堅忍列為人類的四大美德。這四大美德都是自然而與生俱來的,而且它們之間是互相連結的。不過,阿奎納也指出三大神學上的美德:信仰、希望、以及慈善(charity)。這三大神學美德是超自然的,而且在他們的目標也與其他美德不同:“天主神學美德的目標是天主本身,天主是所有事物的盡頭,超越了我們的理性所能取得的知識。在另一方面,智慧和道德的目標則可以為人類理性所理解。神學美德也因此與道德和智慧相當不同?!背酥?,阿奎納將法則分為四大項:永恒的、自然的、人類的、和神授的。永恒的法是天主治理所有生物的根據(jù),自然的法是人類在永恒法則中的“參與”部分、并且可以透過理性得知。自然法也是根基于他的“行為的第一原則”上:“…所有法的基本原則是:美德要被促展并行使、邪惡要被避免。所有其他自然法的原則都是根基于此。”而生存和繁殖的欲望則被阿奎納視為是基本(自然的)人類價值觀的基礎,所有人類的價值觀都......知識論阿奎納相信“任何能使人類認清真理的智慧都是由天主所先行賦予的”。不過,他也相信人類天生便有能力在沒有天主啟示的幫助下了解到許多知識,即使這種知識一直被啟示亦然,“尤其是與信仰有關的事物上”。阿奎納屬于亞里斯多德學派、以及經(jīng)驗主義者,他也大為影響了之后這兩個學派在西方哲學界的發(fā)展。阿奎那還指出,凡接近自然過程的辦法就是最好的辦法。在自然界,支配權總在單一的個體手中。統(tǒng)治宇宙萬物的只有一個天主,蜜蜂也只有一個王,因此國家由一個君主來治理,才是最好的政體,也才是最符合天主的本意。經(jīng)濟思想一是關于自然法和私有制的觀念。在阿奎那看來,私有財產(chǎn)不僅符合自然法的觀念,而且是人類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基礎。他還利用自然法觀念為封建等級制辯護。他對勞動的看法也有等級觀念,認為勞動有貴賤之分。二是關于公平價格的理論。他認為公平價格是商品與商品或商品與貨幣之間的均等,公平價格不僅取決于勞動,還由物品提供的效用決定。他對公平價格還有另外一種解釋,即認為公平價格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三是關于貨幣的見解。阿奎那從他的公平價格理論出發(fā),認為商品的價格既然應該是公平的,那么作為表現(xiàn)商品價格的貨幣的功能就只能是便利交換,起輔助和從屬的作用,而不能成為社會財富的代表。四是關于商業(yè)的見解。他指出一個人在兩種情況下從事賤買貴賣可以免受道義的譴責。五是關于利息的見解。阿奎那把物品分為兩類,一種是在使用過程中被消費掉的物品,如房屋、土地等。按照他的意見,出借第一類物品是不應該收取利息的;另一種是在使用過程中不被消費掉的物品,只有在出借第二類物品的時候,才可能收取利息,因為第二類物品的使用權和所有權是可以分別讓與的。而在阿奎那看來,貨幣屬于第一類物品,因此借貸貨幣也是不應該收取利息的。邏輯類比阿奎納哲學的重要架構之一是有關邏輯類比的理論。阿奎納注意到語言的描繪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單義的、類比的、和模棱兩可的。單義的詞匯是用以形容兩個基本上一樣的事物。模棱兩可的詞匯則是用以形容兩個并不相同的東西,并且屬于邏輯上的謬誤。而類比則是用以形容有一些相同特征、但又非完全相同的事物。當談到天主時一定會用到類比法,因為一些天主創(chuàng)造的事物是被隱藏起來的(Deusabsconditus)、而其他則是被顯現(xiàn)出來以讓人類觀察的(Deusrevelatus)。阿奎納認為我們可以透過天主所透露的事物(一般的啟示)了解到他的存在,但只能夠過類比的方法這樣做。當我們談到天主的美德時,我們只能了解到那些在人類來看類似于天主的美德的事物,但這些并不完全等同于天主真正的美德。作為神學家,阿奎納面臨的最大難題是如何把信仰和理性結合起來。為此,他把亞里士多德的“三段論”邏輯引入基督教教義中。比如,他類比論證說:⒈既然自然界最終只有一個權力(大前提);⒉天主是宇宙的主宰,君主是世俗的統(tǒng)治者(小前提);⒊那么,君權是神圣的。(結論)。神學托馬斯·阿奎納阿奎納認為神學是一種科學,以文字記載的經(jīng)籍和教會傳統(tǒng)作為學術的基本資料。而這些基本資料則是來自于天主在漫長歷史中給予人類的啟示。信仰和理性雖然是不同的、但卻是互相關聯(lián)的,這兩者是研究神學資料的主要工具。阿奎納相信這兩者是研究神學所不可或缺的,更確實的說,若要了解有關天主的知識,信仰和理性的交叉點是必須的。阿奎納混合了希臘哲學和基督教的原則,主張應該理性的思考并研究自然,就如同研究天主啟示的方法一樣。依據(jù)阿奎納的說法,天主透過自然給予人類啟示,也因此研究自然便是研究天主。而神學的最終目標,在阿奎納來看,便是要運用理性以理解有關天主的真相,并且透過真相獲得最終的救贖。阿奎納相信神學,并主張君權神授。即君權來自神權,國王的權力是由天主通過教會授予的,教權高于王權。天主阿奎納指出天主的存在并非可以不證自明的,但卻也不是無法證明的。在《神學大全》中他提出了證明天主存在的五個證據(jù),這個理論又常被稱為“五個證明的方法”(quinquaeviae)。在討論到天主的本質時,阿奎納認為證明天主的最好方法,便是先排除那些不可能是天主的東西,這個方法又常被稱為否定神學。他提出了五個天主可能擁有的屬性:·天主是簡單的,并沒有各種組成的部位,例如身體或靈魂、或者物質和形式?!ぬ熘魇峭昝赖?、毫無破綻的。亦即,天主與其它事物的差異便在于完美無瑕這個特征上。·天主是無限的。亦即,天主并沒有如其它事物一般有著實體上的、智能上的、或情緒上的限制。但這個無限與體積或數(shù)量上的無限并不相同?!ぬ熘魇怯肋h不變的,天主的本質和特征是無法改變的?!ぬ熘魇且恢碌?,天主自己并沒有多樣的特征存在。天主的一致性本質就如同天主的存在一般。如阿奎納所說的:“‘天主存在’這段命題必然是真的,其主題和結論皆為如此?!卑⒖{的這個證明方式也是來自于其它許多之前的思想家,如猶太哲學家邁蒙尼德(Maimon......三位一體阿奎納主張?zhí)熘魇峭昝烙滞暾?,而且也可以以三位一體概念完整解釋。這三個不同的位格(圣父、圣子、圣神)由他們與天主的聯(lián)系所構成一體。圣父藉由自我意識的聯(lián)系產(chǎn)生圣子,而圣子接著又產(chǎn)生永恒的圣神,圣神“擁有神授的愛戴天主、愛戴圣天父的本質”。三位一體的存在并不與現(xiàn)實世界分割,相反的,三位一體的存在便是用于傳遞天主的啟示以及美德給人類。而這種傳遞則是透過化身而成的耶穌基督以及透過內心的圣神(三位一體本身的精髓),并且由那些有被天主救贖經(jīng)驗的人所進行。耶穌基督在《神學大全》里,阿奎納也討論到了耶穌基督,他首先講述了圣經(jīng)里亞當和厄娃的故事,并且描述人類原罪的負面結果。耶穌基督化身的目的是為了恢復人類的本質,協(xié)助人類移除他們身上“原罪的污染”?!吧袷サ闹腔壅J為天主應該化身為人,以這個單一而相同的化身改變人們并且提供救贖?!卑⒖{也批評了當時許多對耶穌基督抱持不同觀點的歷史神學家。在回復異教徒Photinus時,阿奎納指出耶穌是真的出自神授的,而不只是一個凡人。另一個異教者聶斯脫里認為天主只不過是寄居了耶穌的肉身,阿奎納則回復道天主的完整乃是耶穌的存在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過,阿奎納也曾主張耶穌具有一個真正的(理性的)人類靈魂。這個說法使得耶穌有了雙重的本質,也使阿奎納與阿利烏的理論產(chǎn)生矛盾。阿奎納也反駁了歐迪奇所提出的雙重本質在化身耶穌結束后依然存在的主張。阿奎納認為這兩個本質是同時存在的,但在同一個人類軀體里卻是可以清楚辨別的,這個說法也與摩尼等人的理論產(chǎn)生差異。簡而言之,“基督有一個與我們相同本質的真實軀體、一個真實的理性靈魂,但除此之外還多出了完美的神性?!币惨虼耍d基督是統(tǒng)一的(三位一體)、但也可以是多重的(兩個本質、肉身和神性的理論)。存在目標在阿奎納來看,人類存在的目標是要與天主結合并且建立永恒的連結。更具體的說,這個目標可以透過“樂福直觀”(beatificvision)達成,樂福直觀代表的是當人了解到天主的本質,因而獲得了完美、無止盡的幸福的境界。這個境界是在死后才能達成的,是由天主給予那些在世時透過耶穌基督教誨而獲得了救贖和贖罪的人的禮物。這個最終的目標也與人在世時的作為有關。阿奎納指出個人的意志必須被指揮朝向正確的方向,例如慈善、和平、以及神圣,這是達成幸福的途徑。阿奎納以幸福的觀念作為他有關道德生活的理論的軸心。意志與目標在本質上是互相聯(lián)系的,因為“意志的正直可以指揮人類正確的走向最后的目標(樂福直觀境界)”。那些真正試圖了解并發(fā)現(xiàn)天主的人也必然會愛慕天主所愛慕之事物,這樣的愛慕則需要人在每個行為的選擇上堅持貫徹道德并承受結果。人物影響認識論哲學與神學溫和唯實論天主存在的證明倫理學社會政治觀010302040506人物影響認識論托馬斯的認識論思想基本上是繼承亞里士多德的觀點,而表現(xiàn)出明顯的反柏拉圖的傾向。他從知識與信仰的區(qū)分出發(fā),在神學范圍內探討了人的認識能力所占據(jù)的地位,分析了感性與理智的關系,并提出了自己的真理觀。在托馬斯看來,認識對象是和認識能力相應的。據(jù)此,托馬斯將認識能力分為三種:第一種認識能力是感覺,它是一種物質機體的活動。每一感覺能力的對象都是存在于有形物質中的一種形式,這樣的物質是個體化的本原,所以這種感覺的認識能力所取得的知識只能是個體的知識。第二種認識能力是天使的理智,這種認識能力既不是一種物質機體的活動,也和有形體的物質沒有任何關系。這種認識能力的對象是脫離物質而存在的一種形式,天使的理智雖然也認識物質事物,但也只是從非物質事物(或從自身、或從天主)的地位去認識。第三種認識能力是處于中間地位的人類理智,它不是一種機體的活動,而是靈魂的一種能力。此種認識能力用對種種影像進行抽象的方法來了解物質事物,從而通過這樣的了解物質事物來獲得某些非物質的事物的知識。在這三種認識能力中,屬于人的認識能力是感覺和人類的理智。關于感性與理智的關系,托馬斯結合認識的發(fā)展過程來加以考察,指出:第一,知識來源于感覺。感覺通過感官與外物接觸,主體接受客體而產(chǎn)生一種近似的“感覺印象”。這種印象被感覺傳達到內部感官,將其分析、整理、綜合成“形象”而獲得具體的、個別的事物的認識。第二,人的認識并不能僅停留于個體的知識,停留于感性認識,還必須深化到理性認識,從而從個別物質中去認識其形式。第三,人類的理智分為“主動的理智”和“被動的理智”。主動的理智是靈魂的能動活動,它用抽象的方法去掉“形象”中有關感性的個別性、特殊牲......哲學與神學關于哲學與神學的關系,托馬斯的老師大阿爾伯特認為,哲學的問題只能以哲學的方式來處理,而神學問題,例如三位一體、道成肉身、創(chuàng)世復活等,是自然的理智所無法理解的,因而只能用神學的方式來處理。托馬斯從這種思想出發(fā),進一步探討了哲學與神學的關系,并進而得出了“神學高于哲學,哲學是神學的奴仆”的結論。首先,托馬斯繼承老師大阿爾伯特的思想,具體論證了“除了哲學真理以外還需要有神學真理”。針對“有人反對在哲學以外還需要其他理論”的觀點,托馬斯認為,除了哲學理論以外,為了拯救人類,必須有一種天主啟示的學問。這是因為:第一,人都應該皈依天主,皈依一個理智所不能理解的目的。所以,為了使人類得救,必須知道一些超出理智之外的天主啟示的真理;第二,即使人用理智來討論天主的真理,也必須用天主的啟示來指導。因為“凡用理智討論天主所得的真理,這只能有少數(shù)人可得到,而且費時很多,還不免帶著許多錯誤。但是,這種真理的認識,關系到全人類在天主那里得到拯救,所以為了使人類的拯救來得更合適、更準確,必須用天主啟示的真理來指導”。其次,托馬斯從思辨科學的分類入手,指出神學乃是“第一哲學”。托馬斯說:“思辨科學的對象,本來就是對于物質和運動的抽象,或對此二者的理解活動。因此,思辨科學按照遠離物質和運動的程度劃分為不同的學科?!本唧w說來,就是物理學、數(shù)學和神學。其中,物理學又名自然學,它以“在存在和概念上依靠物質”的對象為研究對象,而數(shù)學則以“在存在上依靠物質,在概念上并不依靠物質”的對象(例如線和數(shù))為研究對象。神學所研究的主要對象是天主,天主在存在上并不依靠物質,相反它能夠離開物質而存在。研究天主的神學是......溫和唯實論在共相與殊相的關系問題上,托馬斯遵循伊本西拿和老師大阿爾伯特的思想路線,指出“共相既在先又不在先”,并結合自己的認識論思想,從認識和事物的發(fā)展過程出發(fā)具體考察了這一結論。首先,托馬斯指出,一方面由于理智的知識在某一階段上來源于感性的知識,所以,以殊相(單個的和個體的事物)為對象的感性認識先于以共相(普遍的事物)為對象的理智認識,故共相在后;但另一方面,人的認識(包括感性和理智)又是從潛能到現(xiàn)實、從“種”到“屬差”的發(fā)展過程。例如,就理智而言,我們先確認一個對象是“動物”,然后才確認它是人還是獅子,所以,我們的理智認識動物總是先于認識人。同樣,我們應用感性在判斷較不普遍的東西之前來判斷較普遍的東西,比如我們總是先看到一個人,然后才能看到是蘇格拉底或柏拉圖?!耙虼?,我們得出結論:單獨的、個體的知識,就我們來講,它是先于普遍的知識,正如感性知識是先于理智知識一樣。但就感性和理智二者而言,對較普遍的東西的認識則先于對較不普遍的東西的認識。”這就是說,從認識發(fā)生史來說,共相在后;就一個具體的認識過程來說,共相在先。其次,托馬斯指出“共相的性質可看作是和普遍性的概念在一起的”。這時,一方面由于普遍性的概念來自理智的抽象,所以這樣的共相是在我們的已有知識之后獲得的,故共相在后;但另一方面共相是潛在的東西,殊相只是由于分沾了潛在的共相而存在,故共相在先。最后,托馬斯還指出,“共相也可從它存在于個體中的性質本身(如動物性或人性)來看”。這......天主存在的證明天主存在是經(jīng)院哲學理論關注的中心,同時亦是托馬斯神學哲學體系的基石。關于天主存在,托馬斯一方面指出天主的存在與本質是絕對同一的,天主的本質就已經(jīng)包含了存在,所以天主自身的存在是無需證明的。但另一方面托馬斯又承認天主存在對人類的理智來說并不是直接自明的真理,因而需要對此加以證明。具體到證明方法,托馬斯又不贊同安瑟爾謨從純粹概念推出天主存在的本體論證明方法,而主張通過熟知的結果來加以證明,即采取后天的證明方法來證明天主的存在。由此出發(fā),托馬斯在《神學大全》中提出了關于天主存在的五種證明:“從事物的運動或變化方面論證”:在世界上,有些事物是在運動著,這在我們的感覺上是明白的,也是確實的。凡事物運動,總是要受其他事物的推動,因而任何運動都是由在它之前的另一個運動引起的,這樣一直推論下去,“最后追到有一個不受其他事物推動的第一推動者,這是必然的”。此第一推動者就是天主?!皬膭恿σ虻男再|來討論天主的存在”:在現(xiàn)象世界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有一個動力因的秩序。這里,我們決找不到一件自身就是動力因的事物。動力因,也不可能推溯到無限,因為一切動力因都遵循一定秩序。第一個動力因,是中間動力因的原因;而中間動力因,不管是多數(shù)還是單數(shù),總是最后的原因的原因。如果去掉原因,也就會去掉結果。因此,在動力因中,如果沒有第一個動力因(如果將動力因作無限制的推溯,就會成為這樣情況),那就沒有中間的原因,也不會有最后的結果。所以,必有一個最初的動力因,此最初的動力因就是天主。“從可能和必然性來論證天主的存在”:世界萬事萬物都是存在,又是不存在,是可能性,又是必然性。而任何事物都是從其他事物獲得其存在和必然性。照此推論下去,“我們不能不承認有某一東西:它自身就具有自己的必然性,而不是有賴于其......倫理學在托馬斯看來,倫理學是研究人生的意義、理想和目的的。它的基本思想是:人類的幸福,決不在于身體上的快樂(主要指食、色兩方面的快樂)。這種快樂是感性的、動物性的,它阻礙人接近天主,使人脫離理性的事物,所以,“人類最高的完善決不在于和低于自身的事物相結合,而在于和高于自身的某種事物相結合”。人生的最高目的就在于追求最高的真善美。這種最高的真善美、萬事萬物的最終目的就是天主。因此,我們必須把那些特別使人接近天主的東西作為人的最后目的。由此出發(fā),托馬斯進一步認為,道德行為受人贊美,是由于它導向幸福,幸福才是德行的報酬。傳統(tǒng)的四樞德(智慧、勇敢、節(jié)制、正義)是值得稱贊的,但它們只能導向自然的、世俗的幸福,因此人們必須培育“信、望、愛”三種德性,只有這三種德性才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微生物檢驗技師考試實務案例分析及試題及答案
- 2025年特許金融分析師考試分析技巧試題及答案
- 項目管理團隊互信構建試題及答案
- 復習要點2025年特許金融分析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黑龍江鶴崗市本年度(2025)小學一年級數(shù)學統(tǒng)編版專題練習(下學期)試卷及答案
- 項目管理考試評估標準與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注會考試重要知識試題及答案
- 項目管理專業(yè)人士考試中的個人學習計劃試題及答案
- 適應職場需求的注冊會計師考試課程設置分析試題及答案
- 深刻理解證券從業(yè)資格證試題及答案
- 機電副礦長風險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
- 防洪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 CAD培訓課件(基礎教程)
- 大學生心理朋輩技能大賽考試題庫(含答案)
- DB32T 3544-2019 臨床級人體組織來源間充質干細胞 質量控制管理規(guī)范
- 國藥茶色素講稿30課件
- 魯科版五年級英語下How many ducks do you have?課件2
- 醫(yī)院藥品信息管理系統(tǒng)(DOC)
- isa-381g站用變接地保護測控裝置技術使用說明書南網(wǎng)版v3
- 計算機應用基礎(中等職業(yè)學校校本教材)
- 完整版健康管理師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