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背景下漢字交際使用現(xiàn)狀獲獎科研報告_第1頁
人工智能背景下漢字交際使用現(xiàn)狀獲獎科研報告_第2頁
人工智能背景下漢字交際使用現(xiàn)狀獲獎科研報告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工智能背景下漢字交際使用現(xiàn)狀獲獎科研報告【關鍵詞】人工智能;保護漢字;傳承中華文化

一、引言

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也是傳承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而如今步入互聯(lián)網時代幾十年以來,漢字拼音輸入也發(fā)展了二十多年。2010年光明網關于“在網絡時代如何看待漢字的書寫”的調查

說明:20.

96%的人很少用筆書寫漢字;14.

23%的

人經常寫錯別字;41.52%

的人經常提筆忘字;85.20%的人認為全民漢字書寫水平在下降。[1]這些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表明,漢字書寫在互聯(lián)網時代的應用頻率已經出現(xiàn)逐漸減少的趨勢。而人工智能的出現(xiàn)及發(fā)展,漢字書寫的使用頻率更是令人堪憂。人工智能告訴我們,今后的語言文字交流方式,是“形體(如人臉)識別系統(tǒng)”和“語音識別系統(tǒng)”的天下,漢字在語文老師心目中,原有的“識、讀、寫”的教學內容,現(xiàn)在只要“識”“讀”即可,“寫”的功能馬上就會被形體識別和語音識別系統(tǒng)所取代。[2]語音識別系統(tǒng)和形體識別的出現(xiàn)讓原本拼寫漢字都成為“繁瑣”的工作,屆時,我們連書寫漢字都鮮能實現(xiàn),又何談保護漢字、傳承漢字呢?

二、人工智能對漢字的沖擊

據調查,我國語音識別研究是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的,2002年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及其所屬模式科技(Pattek)公司發(fā)布了“天語”中文語音系列產品——PattekASR,中文語音識別產品從此才開始不被國外公司壟斷。而語音識別系統(tǒng)從本質上來看是一種模式識別的系統(tǒng)。隨著語音識別系統(tǒng)的發(fā)展,中國科大訊飛開發(fā)出語音輸入的系統(tǒng),不僅可以通過語音輸入漢字,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過人機耦合達到同聲傳譯的效果,即使目前發(fā)展還不能完全代替人工,但也是中國人工智能對于語言的發(fā)展一個重要開端。

然而,漢字在語音識別系統(tǒng)的沖擊下,在交際的過程中雖然不會湮滅,但是也因極少書寫,而對人們的漢字功底要求大大降低。即使有不會寫的漢字,在人工智能的幫助下也可以很好地完成文字交流,這就導致人們識字時更注重漢字的音,而非形。然而中華文化素來博大精深,每個漢字都有其獨特意義。尤其在同音字繁雜的情況下,人工智能語言可以通過人機耦合的方式精準識別漢字,在這種情境下,離開人工智能,中國人在使用漢字的過程中就會出現(xiàn)大量的錯別字。即使這樣,對人工智能已經產生依賴的人們,只會越來越漠視漢字的書寫。

三、人工智能對漢字語言的促進作用

人工智能是研究、開發(fā)用于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tǒng)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人工智能就其本質而言,是對人的思維的信息過程的模擬。人工智能的逐漸完善,對漢字語言保護是有極大的貢獻的。著名學者周海中先生曾經指出:保護民族語言,有利于人類文明的傳承和發(fā)展,也有利于民族團結、社會安定。然而現(xiàn)在已經面臨著大量民族語言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在滅絕,而人工智能的發(fā)展可以對瀕危語言進行模擬、延伸和擴展,這使得其在很大程度上對瀕危語言進行了保護。科大訊飛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尋找瀕危語言中不同尺度的音節(jié)語義之間的關聯(lián)和模式,在超強算力的服務器的協(xié)同配合下,最終形成語音庫,實現(xiàn)了瀕危語言的留存。[3]科大訊飛利用智能語音識別轉化技術,已經將多個少數(shù)民族語言和方言通過語音輸入法、翻譯機、自動評測以及播報中得到實際應用,極大的保護了瀕危語言。從這一點來看,漢字即使在人工智能的背景下也是一定不會被湮滅的,也一定會有更完善的人工智能技術去推動漢字的保護與發(fā)展。

四、人工智能時代下仍需夯實漢字基礎

隨著人工智能的發(fā)展,人們對漢字的拼音要求也逐漸降低,即使是發(fā)音不標準也可以通過方言數(shù)據庫利用人機耦合的方式進行解碼加工,識別出正確的漢字。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對漢字的辨識、拼讀能力都會逐漸下降。人工智能總歸不能代替人。社會的發(fā)展,歷史的進步,本質上仍是強調人本身,如果每個人都不重視漢字的書寫,又何談保護漢字呢?因此,保護漢字仍是要立足于人,要充分發(fā)揮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此前提下,支持、鼓勵更多的人學習漢字,夯實漢字基礎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漢字書寫能力的下降,不僅會阻礙書面語言的交流,影響語言表達的精準性;從深層次上講,還會引起漢民族歷史文化的斷層。[4]中國漢字流傳了數(shù)千年,這一既平常又厚重的中國文化之根,在人工智能背景下不能只成為少數(shù)人擁有的“技能”。而在此情況下,義務教育就成了夯實漢字基礎的重要途徑了。義務教育一直是中國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隨著義務教育的普及,漢字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以及傳承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在義務教育中更應著重強調漢字、漢語的學習,讓更多的人在完成義務教育以后,仍對漢字有著深刻的記憶與理解,提高漢字書寫的準確率。而且,漢字書寫與應用的傳承其重點不能停留在教育之上,更應該著重于日常交際中,唯有真正的使用才能真正的傳承,唯有全民利用才能更好的傳播。

五、結語

漢字承載著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是傳承中華文化的工具,因而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學習和傳承漢字。即使在人工智能不斷發(fā)展的大背景下,人工智能也不可能全面超越人類智能,所以對于漢字的保護還需要我們所有人發(fā)揮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利用人工智能手段,以批判的眼光對待人工智能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