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髖關節(jié)脫位_第1頁
先天性髖關節(jié)脫位_第2頁
先天性髖關節(jié)脫位_第3頁
先天性髖關節(jié)脫位_第4頁
先天性髖關節(jié)脫位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先天性髖關節(jié)脫位第一頁,共二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先天性髖關節(jié)脫位的主要病理特點①髂腰肌緊張、攣縮,壓迫髖臼的入口;②關節(jié)囊變形呈葫蘆樣;③股骨頭頸變形,主要有股骨頭呈橢圓形,股骨頸短,股骨頸前傾角增大;④髖臼變形,主要有髖臼窩淺小,呈三角形,髖臼指數增大,關節(jié)盂唇內卷;⑤股圓韌帶增粗變長,關節(jié)軟骨變性等。第二頁,共二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先髖脫位的分型:1、單純性先天性髖脫位(1)髖關節(jié)發(fā)育不良:又稱為髖關節(jié)不穩(wěn)定,X線片常以髖臼指數增大為特點,多數采用髖關節(jié)外展位而隨之自愈,約1/10將來發(fā)展為先天性髖脫位,還有少數病例持續(xù)存在髖臼發(fā)育不良,年長后出現癥狀。

(2)髖關節(jié)半脫位:X線片有髖臼指數增大,髖臼覆蓋著部分股骨頭,這是一種獨立的類型,可長期存在而不轉化為全脫位。

(3)髖關節(jié)全脫位:股骨頭完全脫出髖臼,第三頁,共二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根據股骨頭脫位的高低可分為四度Ⅰ度:股骨頭僅向外方移位,位于髖臼同一水平;Ⅱ度:股骨頭向外、上方移位,相當于髖臼外上方水平;Ⅲ脫出的股骨頭位于髂骨翼的部位;Ⅳ脫出的股骨頭上移達骶髂關節(jié)水平。第四頁,共二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2、畸形型先天性髖脫位

典型者呈雙髖脫位,雙膝關節(jié)處于伸直位僵硬,不能屈曲,兩足平足呈外旋位,還常合并上肢畸形第五頁,共二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診斷一、新生兒及嬰兒先天性髖脫位

1、先天性髖脫位在新生兒期診斷較為困難,一旦確診治療容易,且會獲得理想的治療效果。因為新生兒期病理改變最輕,易于矯正;生后第一年骨盆發(fā)育最快,尤其在新生兒期更快。第六頁,共二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2、臨床癥狀1.兩側大腿內側皮膚皺褶不對稱,患側皮皺加深增多。

2.患而會陰部增寬,雙側脫位時更為明顯。

3.患者髖關節(jié)活動少,活動時受限。蹬踩力量較健側弱。常處于屈曲位,不能伸直。

4.患者肢體短縮。

5.牽拉患者下肢時有彈響聲或彈響感,有時患者會哭鬧。第七頁,共二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3、體征患肢股動脈減弱或消失;內收肌緊張痙攣;Barlow試驗陽性(僅適用于新生兒檢查),因髖關節(jié)不穩(wěn)定隨月齡的增加而減少,相反外展受限隨月齡的增加而增加。Ortolani征或外展試驗陽性,此法可靠。Nelaton線征破壞。.套疊試驗

第八頁,共二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Galeazzi征第九頁,共二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Ortolani試驗第十頁,共二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先天性髖關節(jié)

脫位的X線測量

第十一頁,共二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髖臼指數測量法第十二頁,共二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Barlow拇指加壓,股骨頭脫位解除拇指壓力,股骨頭自行復位第十三頁,共二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4、X線檢查髖臼指數自Y形軟骨中心至髖臼邊緣作連線,此線與Hilgenreiner線間夾角稱髖臼指數,此角說明髖臼之斜度亦是髖臼發(fā)育程度骨盆平片:髖臼指數正常為20-25°,至12歲時基本恒定于15°,異常為>30°;Perkin‘s方格正常位于內下象限Shenton氏線第十四頁,共二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YY′=Y線Hilgenreiner線;EP、E′P′=Perkin線;虛線=Shenton線(健側相連續(xù))先天性髖關節(jié)

脫位的X線測量

第十五頁,共二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治療措施

對先天性髖關節(jié)脫位的治療應強強早期診斷,嬰兒期的治療效果最佳,年齡越大效果越差,一般認為2~3歲后治療,即使非常成功。于35歲以后,都將發(fā)生髖關節(jié)痛,因此大多數學者強調要對新生兒進行普查,以便早期診斷與治療是獲得痊愈的重要措施。第十六頁,共二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治療方法有閉合復位+支架,閉合復位+蛙式石膏;閉合復位+旋轉截骨糾正前傾角;切開復位,并根據不同情況附加髖臼再造和各種截骨術。具體治療原則如下第十七頁,共二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一)出生至2個月

不需牽引和麻醉,可用屈曲雙髖至90°而后逐步外展,將拇指置于大粗隆外向前內方推壓即可使其復位,復位時切忌暴力,如復位成功后可用支架固定于髖關節(jié)屈曲90°,外展70°,固定時間約為2~3月,視復位時的年齡而定。支架應于攝片檢查后再定拆除時間。第十八頁,共二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新生兒及嬰兒期先天性髖脫位的治療a、尿布枕b、連衣挽具c、Pavlikharnessd、Von-Rosen鋁制夾板e、持續(xù)牽引復位f、內收肌切斷閉合復位石膏固定+支架

第十九頁,共二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3個月以上,2~3歲以下

這組病例因脫位時間長,髖周的軟組織有不同程度的攣縮,因而在復位之前,先作牽引,一般不超過2周,如有肌肉攣縮比較明顯者,必須在復位前作松解,如內收肌切斷,髂腰肌延長等,而后經床旁X線片證實,股骨頭的位置已與髖臼水平時,在全麻下用手術復位,如復位后,位置滿意,則應用蛙式石膏固定。為了適應小兒生長發(fā)育需要,每2~3月更換石膏1次,每次均需要X線片以證實股骨頭在髖臼內的位置。如發(fā)現更換石膏后又脫位者,必須再行復位。每次更換石膏使大腿逐步內收,直到髖臼發(fā)育正常后,才能拆除石膏固定。如果復位失敗,則應考慮髖臼內有脂肪纖維組織增生,圓韌帶肥厚,啞鈴狀關節(jié)囊等情況存在,阻礙股骨頭進入髖臼,因而需作切開復位。第二十頁,共二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三)3歲以上至8歲該組病兒脫位時間長,軟組織攣縮更為明顯,髖臼發(fā)育更差,往往小而淺,而且臼底有大量脂肪纖維組織存在,手法復位極為困難,因而絕大多數需作切開復位。但在切開復位前必須做牽引2~3周,直至股骨頭牽引到髖臼平面才能行手術治療,如不能牽到髖臼平面,則說明軟組織攣縮明顯,如果這時作切開復位,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可能性很大,因而必須先作軟組織松解,再作牽引。切開復位后,根據不同情況附加旋行其它手術有第二十一頁,共二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

保守治療的固定姿勢:主張采用人位固定(HumanPosition)而不用Lorenz體系的蛙式位,其理由如下:

蛙式位是股骨頭遭受髖臼壓力最大的體位,尤其是對6個月以內的嬰兒;

蛙式位時經過內收長肌與髂腰肌之間的旋股內側動脈遭受壓迫,將直接影響股骨頭的血運;

蛙式位時,增大的盂唇可以壓迫骺間溝,致使股骨頭發(fā)育受到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