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內(nèi)微小動脈瘤的治療_第1頁
顱內(nèi)微小動脈瘤的治療_第2頁
顱內(nèi)微小動脈瘤的治療_第3頁
顱內(nèi)微小動脈瘤的治療_第4頁
顱內(nèi)微小動脈瘤的治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顱內(nèi)微小動脈瘤的介入治療臨汾市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外科趙偉當前第1頁\共有40頁\編于星期五\13點特點直徑小于等于3mm的動脈瘤為微小動脈瘤。多為寬頸動脈瘤,多數(shù)呈扁平或橢圓,瘤壁薄。文獻報道破裂的顱內(nèi)微小動脈瘤占破裂的顱內(nèi)動脈瘤約6.2%-16.5%。當前第2頁\共有40頁\編于星期五\13點病例一患者薛xx,男性,53歲,主因突發(fā)頭疼伴惡心、嘔吐三小時于2014-11-11急診入院。入院查體:神志清楚,對答切題,雙側(cè)瞳孔等大等圓,對光反射靈敏,頸抵抗,心、肺、腹未見異常。四肢活動好,腹壁反射未引出,膝腱反射存在,未引出病理征。Hunt-Hess分級1-2級。顱腦CT示: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于2014-11-13行全腦血管造影示:左側(cè)后交通動脈瘤,于2014-11-14行動脈瘤介入栓塞術。

當前第3頁\共有40頁\編于星期五\13點病例一當前第4頁\共有40頁\編于星期五\13點2014-11-133DDSA病例一當前第5頁\共有40頁\編于星期五\13點2014-11-132DDSA病例一當前第6頁\共有40頁\編于星期五\13點用一枚1.5mm*2cm彈簧圈填塞病例一當前第7頁\共有40頁\編于星期五\13點膽識+技術+運氣病例一當前第8頁\共有40頁\編于星期五\13點病例二患者張xx,女性,57歲,主因突發(fā)頭疼伴惡心、嘔吐六小時于2014-11-06急診入住洪洞焦化廠醫(yī)院,入院后急診行顱腦CT示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給予內(nèi)科保守治療,又分別于2014-11-07和2014-11-09兩次復查CT,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已明顯減少。為進一步診治,于2014-11-10轉(zhuǎn)入我院。入院查體:神志清楚,對答切題,雙側(cè)瞳孔等大等圓,對光反射靈敏,頸略抗,心、肺、腹未見異常。四肢活動好,腹壁反射未引出,膝腱反射存在,未引出病理征。Hunt-Hess分級1級。2014-11-11行全腦血管造影示:左側(cè)前交通動脈瘤可疑,于2014-11-14行64排CTA示未見異常。當前第9頁\共有40頁\編于星期五\13點病例二2014-11-20患者突發(fā)意識不清伴嘔吐,再次送入洪洞焦化廠醫(yī)院急診行顱腦CT示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遂再次轉(zhuǎn)入我院。入院查體:意識介于朦朧到淺昏迷之間,雙側(cè)瞳孔等大等圓,對光反射遲鈍,頸抵抗,心、肺、腹未見異常。四肢有躁動,腹壁反射未引出,膝腱反射存在,未引出病理征。Hunt-Hess分級3級。于2014-11-21再次行3D全腦血管造影示左側(cè)大腦前動脈A2段起始部動脈瘤,遂給予行動脈瘤介入栓塞術。當前第10頁\共有40頁\編于星期五\13點病例二:2014-11-06頭顱CT當前第11頁\共有40頁\編于星期五\13點2014-11-07頭顱CT病例二:當前第12頁\共有40頁\編于星期五\13點2014-11-09頭顱CT病例二:當前第13頁\共有40頁\編于星期五\13點2014-11-11DSA病例二:當前第14頁\共有40頁\編于星期五\13點2014-11-11DSA病例二:當前第15頁\共有40頁\編于星期五\13點2014-11-11DSA病例二:當前第16頁\共有40頁\編于星期五\13點2014-11-14CTA病例二:當前第17頁\共有40頁\編于星期五\13點2014-11-14CTA病例二:當前第18頁\共有40頁\編于星期五\13點2014-11-20頭顱CT

病例二:當前第19頁\共有40頁\編于星期五\13點2014-11-213DDSA病例二:當前第20頁\共有40頁\編于星期五\13點病例二:當前第21頁\共有40頁\編于星期五\13點用1.5mm*2cm兩枚彈簧圈填塞病例二:當前第22頁\共有40頁\編于星期五\13點病例二:當前第23頁\共有40頁\編于星期五\13點病例二:當前第24頁\共有40頁\編于星期五\13點病例二:當前第25頁\共有40頁\編于星期五\13點病例二:當前第26頁\共有40頁\編于星期五\13點2014-11-22頭顱CT病例二:當前第27頁\共有40頁\編于星期五\13點2014-11-25頭顱CT病例二:當前第28頁\共有40頁\編于星期五\13點病例三當前第29頁\共有40頁\編于星期五\13點病例三患者許xx,男性,48歲。主因突發(fā)頭疼伴惡心、嘔吐九小時于2014-11-28急診入院。入院查體:嗜睡,對答尚切題,雙側(cè)瞳孔等大等圓,對光反射靈敏,頸抵抗,心、肺、腹未見異常。四肢活動好,腹壁反射未引出,膝腱反射存在,未引出病理征。Hunt-Hess分級1-2級。顱腦CT示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于2014-11-28急行全腦血管造影示:左側(cè)后交通動脈瘤及左側(cè)床突段動脈瘤,于2014-12-01行支架輔助動脈瘤介入栓塞術。當前第30頁\共有40頁\編于星期五\13點2014-11-283DDSA病例三當前第31頁\共有40頁\編于星期五\13點2014-11-283DDSA病例三當前第32頁\共有40頁\編于星期五\13點2014-11-282DDSA病例三當前第33頁\共有40頁\編于星期五\13點病例三當前第34頁\共有40頁\編于星期五\13點用4.5mm*22mm支架輔助,分別用2mm*2cm、1.5mm*2cm、1.5mm*2cm三枚彈簧圈填塞病例三當前第35頁\共有40頁\編于星期五\13點用4.5mm*22mm支架輔助,分別用2mm*2cm、1.5mm*2cm、1.5mm*2cm三枚彈簧圈填塞病例三當前第36頁\共有40頁\編于星期五\13點病例三當前第37頁\共有40頁\編于星期五\13點治療體會將導引導管盡可能置于較高位置,提高微導管及微導絲的穩(wěn)定性。通過3D成像選擇最佳工作角度。微導管頭端塑形是微導管成功到位的關鍵,根據(jù)3D血管重建盡可能使微導管形狀與動脈瘤載瘤動脈一致,從而提高穩(wěn)定性,減少頭端移動。微導管到位過程中應隨時對其卸力,盡量降低微導管張力,尤其在回撤導絲前,以免微導管突然前跳刺破動脈瘤壁造成災難性的后果。首個彈簧圈選擇直徑稍小于動脈瘤的彈簧圈。當前第38頁\共有40頁\編于星期五\13點

切忌不要追求影像學的完美。支架輔助栓塞寬頸動脈瘤,采用支架半釋放技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