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概念與社會認知_第1頁
自我概念與社會認知_第2頁
自我概念與社會認知_第3頁
自我概念與社會認知_第4頁
自我概念與社會認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自我概念與社會認知第一頁,共五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Contents自我概念及具體的自我概念1認知與行為2社會歸因3印象管理4第二頁,共五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一、自我概念及具體的自我概念(一)自我概念的定義

自我概念(Self-Concept)簡稱自我,是個體關于自己的一系列認知結構。

第三頁,共五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自我概念的作用保持自我看法一致性經(jīng)驗解釋系統(tǒng)的作用決定著人們的期望引導成敗歸因的作用第四頁,共五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自我概念的來源他人反應社會比較自我評價第五頁,共五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二)幾個具體的自我概念自我圖式自尊自信自我效能自我實現(xiàn)自我障礙自我認同第六頁,共五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自我效能感指人們對自己是否能夠成功地進行某一成就行為的主觀判斷。這一概念是班杜拉最早提出的,在80年代,自我效能感理論得到了豐富和發(fā)展,也得到了大量實證研究的支持。第七頁,共五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二、認知與行為蘇東坡與佛印的故事第八頁,共五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我們并不是看到現(xiàn)實,而是對自己所看到的東西做出解釋,并稱它為現(xiàn)實。

——————

斯蒂芬·P·

羅賓斯 第九頁,共五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一)感覺與知覺感覺:大腦對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的直接反映。感覺的過程知覺:是個體為了對自己所在的環(huán)境賦予意義而組織和解釋他們感覺印象的活動。知覺是建立在感覺的基礎之上的。事物作用感覺刺激神經(jīng)沖動大腦感覺第十頁,共五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聯(lián)系:兩者都是直接作用于感官的當前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所產(chǎn)生的主觀映像都是具體的感性形象;

感覺是知覺的成分,是知覺的基礎;知覺是在感覺之上產(chǎn)生的,依賴于人腦中儲存的一系列感覺信息組合,沒有感覺,就不會有知覺。區(qū)別:感覺反映事物的個別屬性(如形狀、色澤、氣味、溫度等),知覺則是對事物各種屬性、各個部分及其相互關系的綜合的整體的反映過程。第十一頁,共五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注意知覺不僅與感覺系統(tǒng)有關,而且依賴過去的經(jīng)驗和知識,還與興趣、需要、動機、情趣等有關。

第十二頁,共五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影響知覺的因素知覺者個體因素會影響或反映到人的知覺中來。經(jīng)歷、興趣、態(tài)度、動機、期望、習慣……知覺對象知覺對象的特征是影響知覺的重要因素。知覺情境時間與場合工作情境社會情境知覺第十三頁,共五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知覺者對知覺的影響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情人眼里出西施◆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沒有了你,我的世界雨下個不停第十四頁,共五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知覺的特性知覺的選擇性知覺的理解性知覺的整體性知覺的恒常性第十五頁,共五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第十六頁,共五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1213AC14第十七頁,共五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18第十八頁,共五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第十九頁,共五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知覺的過程環(huán)境刺激感官判斷注意組織解釋決定與行為圖知覺過程模型第二十頁,共五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知覺中的錯覺指人們對外界事物的不正確的感覺或知覺。由于主、客觀因素的影響,產(chǎn)生知覺錯誤是常有的事情。第二十一頁,共五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橫線平行嗎?第二十二頁,共五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同心圓?哪一個大?第二十三頁,共五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兩條豎線平行嗎?這幅畫有問題嗎?第二十四頁,共五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圖中的圓盤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第二十五頁,共五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小結知覺的世界≠真實世界≠他人知覺的世界第二十六頁,共五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二)社會知覺社會知覺是對人有關的知覺,是人在生活實踐中對自身、對他人以及社會群體的知覺。社會知覺的類型對他人的知覺人際知覺角色知覺對因果關系的知覺第二十七頁,共五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對他人的知覺

對他人的知覺:與他人交往時通過對他人行為和外部特征的觀察,來判斷他人的需要、動機、興趣、情感和個性等心理活動的過程。包括:

面部表情目光的接觸言語表達行為舉止第二十八頁,共五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人際知覺指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知覺。

實質:在感知交往過程中的某些特征的基礎上,借助于思維,使人們感到自己與他人之間建立了某種關系。它是社會知覺最核心的部分。人際知覺取決于兩方面的因素:客觀因素:雙方的客觀條件(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經(jīng)濟條件、工作性質、社會關系、……;人際關系發(fā)生時的情景。主觀因素:價值觀念知識經(jīng)驗情緒狀態(tài)態(tài)度傾向和個性特征等第二十九頁,共五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角色知覺指個體對于自己所處的特定的社會與組織中的地位的知覺。

每個人都在社會中充當某些角色≠角色知覺。角色知覺包括角色認知(應該)角色行為角色期望(希望和寄托)角色評價

管理人員的責任是通過言傳身教,營造一定的文化環(huán)境,讓員工產(chǎn)生正確的角色知覺,增強角色意識,提高自我調控能力。第三十頁,共五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因果關系知覺指為社會知覺的結果尋找原因?!皻w因”傾向對以后的知覺和行為影響很大。第三十一頁,共五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知覺偏差(社會錯覺)指因對知覺對象產(chǎn)生不符合實際的評價而使知覺帶有一定程度的偏差。第三十二頁,共五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測試:下列AB分別列出了一個人的五種品質,請你想象一下具有這五種品質的人。A.聰明、靈巧、勤奮、堅定、熱情B.聰明、靈巧、勤奮、堅定、冷酷第三十三頁,共五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前蘇聯(lián)社會心理學家A·鮑達列夫的實驗實驗者把同一個人的照片分別給兩組大學生看,但看照片前對兩組大學生的指導語不同。指導語告訴第一組大學生,照片上的人是一個惡習難改的罪犯;告訴第二組大學生,照片上的人是一個著名學者。然后主試出示照片,要求每組學生口頭描述照片上的肖像。結果發(fā)現(xiàn),兩組大學生對同樣的照片做了極為懸殊的描述。第三十四頁,共五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第一組大學生的描述是:深陷的雙眼隱露出兇狠的神色,一副向外翹出下巴顯示了他在干罪惡勾當時“死不回頭”的決心。 第二組大學生認為這雙“深陷的雙眼”流露出深邃的思想,而“向外翹出的下巴”顯示了他在探求真知的道路上克服困難的意志力等等。第三十五頁,共五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知覺偏差(社會錯覺)

首因效應:就是第一印象。是指在社會知覺過程中,最先的印象對人的認知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近因效應:指最近的印象對人的認知具有重要影響。

對比效應:對一個人的評價受最近接觸到的人的影響。

投射相應:知覺主體講自己的特點歸到其他人身上的傾向,即以己度人。

暈輪效應:又稱光環(huán)效應,是知覺主體對一個人的特點形成好的或壞的印象之后,就傾向于據(jù)此推斷這個人的其他特點?!睢睢睢睢畹谌摚参迨屙?,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

刻板效應:人們對某類人形成概括或固定的看法。小測試:你對年齡的刻板印象如何?

如何克服知覺偏差???☆第三十七頁,共五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社會知覺理論在組織管理中的應用聘用面試自我實現(xiàn)的預言(皮革馬里翁效應、羅森塔爾效應)績效評估 員工努力員工忠誠印象管理第三十八頁,共五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你對年齡的刻板印象如何?說明:以下有7個陳述句,在你認為是對的句子前填寫0分,在你認為是錯的句子前面填寫10分。1、員工的生產(chǎn)率隨著年齡的增大而下降2、年老的員工,企業(yè)為之付出的成本更高3、年老員工更難相處4、年老員工在工作上走下坡路,直到退休為止5、年老員工容易出事故或缺勤6、年老員工可以退休,因為他們有經(jīng)濟保障7、在培訓年老員工,花費更高,因為他們以后能為公司工作的時間比一般員工短第三十九頁,共五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三、社會歸因歸因最早是由美國心理學家F.Heider于1958年提出的概念。歸因理論是關于社會知覺的理論,是說明和分析人類活動因果關系的理論。社會歸因簡稱歸因,是人們推論自己或他人行為或態(tài)度的原因的過程,是人們對影響或解釋他們行為的因素下結論的一種認知過程。第四十頁,共五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1)海德(Heider)行為的內在原因與外在原因F.Heider認為,我們對行為的解釋,不外乎兩個方面的因素:內因:即位個人所擁有、直接導致其外在行為表現(xiàn)的品質或特征,如個性、情緒、動機、能力等。外因:是指個人不可控的因素導致的外在行為表現(xiàn),如外界條件、他人的影響等。第四十一頁,共五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2)凱利的歸因模型凱利認為,行為的原因可能來自于三個方面:行為者主體、行為指向的對象和行為發(fā)生的環(huán)境。歸因就是找出在這三者中導致行為的主要原因。凱利認為:人們主要是通過對上述三方面原因進行比較來判斷行為背后的真實原因。據(jù)此,提出歸因的三個原則:

一致性:個體在相似情境下有相同的行為;

一貫性:個體無論何時都有相同行為;差異性:個體在不同情境下是否有不同的行為第四十二頁,共五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凱利認為,導致行為的原因存在于上述三個方面,因此,而行為相聯(lián)系的就存在三種組合:

組合一:一致性低,一貫性高,差異性低;行為的原因在于行為者本身,屬于內因;其他老師都不批評學生李,老師張總是批評李,老師張對其他學生也是如此,應歸因于老師張。

組合二:一致性高,一貫性高,差異性高;行為的原因在于行為所指對象,屬于外因;每個老師都批評學生李,老師張總是批評李,老師張從不批評其他人,應歸因于學生李。第四十三頁,共五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

組合三:一致性低,一貫性低,差異性高;行為的原因在于環(huán)境中的因素,屬于外因。其他老師都不批評學生李,老師張也不總是批評李,老師張今天批評他學生李,應歸因于情景。第四十四頁,共五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3)維納的三維歸因理論心理學家維納(B.Weiner),人們對自己的成功和失敗主要歸因于四個方面的因素:努力、能力、任務難度和機遇。這四個因素又可以根據(jù)內外因、穩(wěn)定性和可控性三個維度進行分類。其中⊙努力(內因,不穩(wěn)定,可控)

⊙能力(內因,穩(wěn)定,--)⊙任務難度(外因,穩(wěn)定,不可控)

⊙機遇(外因,不穩(wěn)定,不可控)第四十五頁,共五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不同的歸因對人的行為有不同的影響

行為結果歸因模型

成功

失敗能力、努力滿意、自豪挫折、無助任務難度、機遇幸運、感激不滿能力、任務難度工作努力降低努力努力、機遇積極性提高/降低積極性可能提高表2人們對工作成功和失敗的歸因模式和相應的心理、行為第四十六頁,共五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

行為結果歸因模型

成功

失敗能力贊揚、認可、獎勵培養(yǎng)、辭退努力贊揚、認可、獎勵批評任務難度增加任務難度降低任務難度機遇----同情、支持表3管理人員對下屬工作的歸因結果及相應的措施第四十七頁,共五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歸因偏見自我服務偏見:個體傾向于將自己的成功歸因為內因,將失敗歸因外因。對他人行為的歸因還取決于他人行為是否與自己發(fā)生利害關系。人們還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歸因偏見。對沒有社會意義的現(xiàn)象進行擬人化的歸因。第四十八頁,共五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

思考:你的成功或失敗歸于什么???第四十九頁,共五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新聞系的畢業(yè)生正急于尋找工作。一天,他到某報社對總編說:“你們需要一個編輯嗎?”“不需要!”“那么記者呢?”“不需要!”“那么排字工人、校對呢?”“不,我們現(xiàn)在什么空缺也沒有了?!薄澳敲?,你們一定需要這個東西?!闭f著他從公文包中拿出一塊精致的小牌子,上面寫著“額滿,暫不雇傭”??偩幙戳丝磁谱?,微笑著點了點頭,說:“如果你愿意,可以到我們廣告部工作?!边@個大學生通過自己制作的牌子表達了自己的機智和樂觀,給總編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引起其極大的興趣,從而為自己贏得了一份滿意的工作。這種“第一印象”的微妙作用。

第五十頁,共五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四、印象管理

人際互動中一種普遍現(xià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