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詩歌鑒賞專題詳解_第1頁
2022年詩歌鑒賞專題詳解_第2頁
2022年詩歌鑒賞專題詳解_第3頁
2022年詩歌鑒賞專題詳解_第4頁
2022年詩歌鑒賞專題詳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導(dǎo)指請敬臨光迎歡克服畏難情緒巧拿關(guān)鍵11分河北寬城一中王曉臣2012年詩歌鑒賞專題詳解

鑒賞古代詩歌考點闡釋考點要求:1、能閱讀淺易的古代詩文,鑒賞文學(xué)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2、評價文學(xué)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詩歌鑒賞的常見出題點:從重點字詞處設(shè)置,要分析重點字詞從關(guān)鍵語句處設(shè)置,要讀懂關(guān)鍵語句從抒情意象上設(shè)置,要把握抒情意象從意境氛圍處設(shè)置,要體味意境氛圍從內(nèi)容情感處設(shè)置,要理解情感主旨從風(fēng)格情調(diào)處設(shè)置,要琢磨用詞特點從表達技巧處設(shè)置,要品味表達構(gòu)思詩歌的形象考點闡釋1鑒賞形象要點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特征

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義概念理解一、形象的含義二、形象的特點三、形象分類四、對形象的認(rèn)知理解(一)、什么是形象?

形象是作者根據(jù)現(xiàn)實生活的各種現(xiàn)象加以藝術(shù)概括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具有一定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shù)感染力的具體生動的生活圖景。(二)、形象的特點:①客觀性:形象是可以感受到的生動的客觀生活圖景。視覺感受有:明暗闊狹虛實動靜強弱急緩等.如:“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泵靼迪嘁r,動靜結(jié)合。聽覺感受有:鬧靜美妙動聽不堪入耳等。如:“千里鶯啼綠映紅,”一片鶯歌燕舞,春意繁鬧。嗅覺感受有:香臭等。如:“遲日江山麗,春風(fēng)花草香。”味覺感受有:酸甜苦辣咸等。如“臘月草根甜,天街雪似鹽?!庇|覺感受有:寒冷溫暖涼爽燥熱疼痛舒適等。如“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fēng)”。②抒情性:一切景語皆情語。形象中蘊涵了作者的主觀思想:感情喜怒哀樂、愛憎、敬仰羨慕、向往、思念等等。③感染性:對讀者具有強烈的感染、陶冶作用。柔媚和諧、明麗能給人以輕松愉快、心曠神怡的審美感受,如《絕句》;遲日江山麗,春風(fēng)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婉約感傷的美帶給人淡淡的哀傷,《雨霖鈴》;粗獷激昂、剛健雄偉的美能給人以驚心動魄的審美感受,使人受到鼓舞,從中得到力量,如〈念奴嬌.赤壁懷古〉。(三)、詩歌形象的分類:詩歌中的形象是個廣義的概念,包括人物、景色、事物(后兩種合稱景物)。人物又分作品中人物形象和抒情主人公。但在詩歌中,多注重形象的“神”,即內(nèi)在的精神形象。1)人物形象。詩中的詩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詩人自己。有別于小說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敘事詩或有敘事成分的詩多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主,如〈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

抒情詩大多是詩人內(nèi)心世界的真實寫照,如〈夢游天姥吟留別〉中,詩人運用奇特的想象,為我們描繪了一個神游無極的形象。(2)景物形象。(自然景象或意象)

詩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詩,往往是借助客觀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現(xiàn)出來的主觀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詩人一般借意象來表現(xiàn)自我,詩人作為主體,往往與意象這個客體合而為一。有時詩中有幾個意象,各個意象之間都有一定的聯(lián)系。在中國古典詩歌中,講究的是“一切景語皆情語”的天人感應(yīng)模式,所以我們在鑒賞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時,往往要聯(lián)系鑒賞詩人的形象。這兩者是一致的。知識準(zhǔn)備——意象意象“意”——詩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興?!跋蟆薄锵?、形象。滲透著詩人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是“意”與“象”的統(tǒng)一。意象是詩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東西,是詩人感情的載體。古詩常見意象集釋柳永《雨霖鈴》中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來表達別離的傷感之情。

“秦樓月,年年柳色,霸陵傷別?!保ɡ畎住稇浨囟稹罚靼舶粤陿虻膬蛇呴L滿垂柳,而霸陵橋是首都的門戶,這里是送別的地方,在霸陵橋折柳送別特別能表達傷離別的情感。以折柳表惜別?!傲?,“留”的諧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xí)俗,因此“柳”帶有傷離別的意味.月亮、月光—引發(fā)離愁別緒,思鄉(xiāng)之愁。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唐·李白《靜夜思》)——望月思鄉(xiāng)異常感傷。

“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國,表現(xiàn)了亡國之君特有的傷痛。

“磧(沙漠)里征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保ㄌ啤だ钜妗稄能姳闭鳌罚CI衬袔资f戰(zhàn)士一時間都抬頭望著東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鄉(xiāng)之情。

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保ㄌ啤ね醪g《芙蓉樓送辛漸》)——我的心像晶瑩的玉壺的冰一樣,高潔如故。

“冰心”高潔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壺冰”比喻一個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應(yīng)念嶺海經(jīng)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保◤埿⑾椤赌钆珛蛇^洞庭》)——嶺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樣晶瑩、高潔。菊花——堅貞高潔的品質(zhì)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離騷》)詩人以飲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純潔。《菊花》元稹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表達了詩人對堅貞、高潔品格的追求。

由于“蓮”與“憐”、“戀”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借以表達愛情。南朝樂府《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p>

“蓮子”即“憐子”、“戀子”,“青”即“情”。這里是實寫也是虛寫,語意雙關(guān),采用諧音雙關(guān)的修辭,表達了一個女子對所愛的男子的深長思念和愛情的純潔。

晉《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霧露隱芙蓉,見蓮不分明?!膘F氣露珠隱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蓮葉可見但不甚分明,這也是利用諧音雙關(guān)的方法,寫出一個女子隱約地感到男方愛戀著自己。

秋后的蟬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蟬兒便剩下幾聲若斷若續(xù)的哀鳴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蟬就成為悲涼的同義詞。唐人駱賓王《詠蟬》起首兩句:“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币院s高唱,渲染自己在獄中深深懷想家園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鈴》開篇是:“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边€未直接描寫別離,“凄凄慘慘戚戚”之感已充塞讀者心中,釀造了一種足以觸動離愁別緒的氣氛?!扒镲L(fēng)發(fā)微涼,寒蟬鳴我側(cè)?!保ú苤病顿洶遵R王彪》)也表達這樣的情思。寒蟬鴻雁

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游子思鄉(xiāng)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叭藲w落雁后,思發(fā)在花前?!保ㄋ逖Φ篮狻度巳账?xì)w》)“夜聞歸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歐陽修《戲答元稹》)“殘星數(shù)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唐趙嘏《長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鴻雁悲鳴紅蓼風(fēng)”(宋戴復(fù)古《月夜舟中》)也有以鴻雁來指代書信。如“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懷李白》)

“朔雁傳書絕,湘篁染淚多”(李商隱《離思》)等。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懷春,如“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李清照《點絳唇》);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鴛鴦、比目魚,指恩愛的夫婦,如“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唐人盧照鄰《長安古意》);丁香,指愁思或情結(jié),如“自從南浦別,愁見丁香結(jié)”(唐人牛嶠《感恩多》),“丁香空結(jié)雨中愁”等等。其它常見意象燕子----今非昔比、物在人亡嫦娥----孤獨、悔恨楊花----離散、漂泊楊柳----離別日----暗喻明君佩劍----表達要建功立業(yè)的壯烈情懷流水----暗示年華或時光易逝。長亭----離別南浦、西樓—送別之地登樓、危欄----常有思鄉(xiāng)懷遠之意一些常見意象比較固定的文化內(nèi)涵楊柳長亭孤帆驛路浮云大風(fēng)長云寒霜飛雪苦雨梅花翠竹松柏幽蘭菊花美人神女靈修杜鵑磁針羌笛竹笛羌管寒蛩蟋蟀青鳥鴻雁雁足尺素白雪玉壺冰心離別、游子凄涼悲愁高潔隱逸國君堅貞思鄉(xiāng)音信、書信高潔詩歌形象人物形象景物形象A、詩中的詩人形象“我”,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詩人自己;(偏重抒情的詩歌)B、作品中其他人物。(偏重敘事的詩歌)意象(山川草木等客觀物象)-------詩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東西。詩人借以表達主觀感情的載體一切景語皆情語(偏重寫景的詩歌)

答:第一句“少小離家”與“老大回”在句中自對;第二句以“鬢毛衰”具體寫出了“老大”之態(tài),并以不變的鄉(xiāng)音映襯,這樣就寫出了作者久客他鄉(xiāng)的事實,也為下兩句作了鋪墊。(自我形象)

(四)對形象的認(rèn)知理解——抒情主體形象

例①:賀知章《回鄉(xiāng)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回答問題:詩中第一、二句是如何概括出作者久客他鄉(xiāng)的事實的?答:“寥落”、“寂寞”渲染了古行宮凄涼蕭索的氛圍;“宮花”、“紅”與“白頭宮女”既是比喻,又是對比,“說玄宗”輕輕一筆,給人以無盡的沉思,從而生動地刻畫出一群令人幽怨的宮女形象。(他人形象)

例②元稹《行宮》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被卮饐栴}:宮女的形象是如何通過詩句來展現(xiàn)的?敘事詩中的人物形象:

《木蘭辭》中的木蘭:

《孔雀東南飛》中的劉蘭芝:

抒情詩中的人物形象:《歸園田居》中的抒情主人公:《聲聲慢》中的抒情主人公:

替父從軍,孝勇雙全堅守愛情,忠貞不渝厭惡官場,向往田園孤獨寂寞,郁悶愁苦小兒垂釣胡令能蓬頭稚子學(xué)垂綸,側(cè)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yīng)人。這首詩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刻畫垂釣小兒的這個形象的?這個形象有哪些特點,試作分析。從形神兩個方面(或從外貌、動作、心理等方面)刻畫的。特點:聰明(機靈),天真可愛;“蓬頭”“側(cè)坐”等表面小孩的天真可愛,從“遙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聰明(機靈)。

尋陸鴻漸不遇

皎然移家雖帶郭,野徑入桑麻。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扣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報道山中去,歸來每日斜。

注:帶郭,意即靠近外城。

問:詩中的陸鴻漸是怎樣的一個人物形象?請簡要分析。

陸鴻漸是一個寄情山水、不以塵事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過對陸鴻漸幽僻、高雅的隱居之地的景物描寫,表現(xiàn)了他的高潔不俗。最后兩句通過西鄰對陸鴻漸行蹤的敘述,側(cè)面烘托了陸鴻漸的瀟灑疏放。作者通過陸鴻漸這一形象的塑造表現(xiàn)了他對隱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東坡①蘇軾

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莫嫌犖確②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注]①此詩為蘇軾貶官黃州時所作。東坡,是蘇軾在黃州居住與躬耕之所。②犖確:山多大石。請結(jié)合全詩解讀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從“野人”一詞中體會出了詩人的幽默和自嘲,從“莫嫌”和“自愛”中讀出了曠達和恬淡,從“鏗然曳杖聲”中聽到了一位智者與自然的交流。聯(lián)系第三句詩對道路坎坷的交代,注釋中對寫詩背景的交待,可看出抒情主人公即作者被貶后不避坎坷、超脫曠達的形象。如何鑒賞詩歌中的人物形象?1、解讀描寫手段2、借助詩中意象3、分析關(guān)鍵詞句4、學(xué)會知人論世(敘事性強)(抒情性強)(議論抒情處)(作者、注解)人物形象鑒賞題

如何規(guī)范作答?閱讀李白詩《獨坐敬亭山》,試分析詩中所塑造的詩人形象。獨坐敬亭山李白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獨坐敬亭山李白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我雙手背在身后,抬頭仰望天上那群鳥兒不停地向遠處飛去,眼睛充滿無限的憂傷。天空的最后一片云彩隨著冷冷的風(fēng)閑散地飄向遠方,這時,我的衣襟被風(fēng)吹起。望著那高高的敬亭山,無語,望著它,漸漸地,我覺得我變得與它一樣高大,我用我憂傷的眼神看著它,而它也用那渾然的自然的眼神看著我,一樣的無語,但我倆彼此都不覺得厭煩,此時我孤獨寂寞的心情大概只有敬亭山了解了。擴寫?yīng)氉赐ど嚼畎妆婙B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一個山頭,一座亭子,一個人,所有的鳥兒都飛走了,連云兒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環(huán)境中,詩人守望山頭,“相看兩不厭”寫出了作者的凄涼,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內(nèi)心的感受。解答不具體,且答非所問。

獨坐敬亭山李白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詩人李白是一位豪放不羈的才子,在敬亭山之上,與敬亭山廝守,不去理睬“眾鳥”與“孤云”,清高自傲的詩人形象自然流露,但從詩中我們隱約可見詩人的寂寞心情,或為功名,或為宦海浮沉。也許只有人格化的敬亭山才能與李白比孤比傲比豪邁。不是本詩的表現(xiàn)

閱讀李白詩《獨坐敬亭山》,試分析詩中所塑造的詩人形象。獨坐敬亭山李白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參考答案:全詩塑造了一個不與世俗同列,自由、閑適又有點孤傲的詩人的形象。眾鳥之“高飛”與孤云的“獨去”,寫出了山靜而空的特點,暗示了世俗對詩人的冷遇,表現(xiàn)出詩人自由而閑適的孤身生活;只有“相看不厭”的敬亭山才是自己惟一的知己。同時,詩人愈是寫山的“有情”,愈是表現(xiàn)出人的“無情”,從而又寫出了詩人孤獨寂寞之中的傲岸倔強的性格。表現(xiàn)出詩人從自然中尋求快樂,忘懷得失的思想感情??偫ǚ治隹偨Y(jié)答案一般有三部分構(gòu)成:(1)概括形象特點;(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3)指出形象的意義。

人物形象鑒賞題如何規(guī)范作答?

鑒賞人物形象常用到的重要詞語

不慕權(quán)貴、豪放灑脫、傲岸不羈、心憂天下、憂國憂民、寄情山水、歸隱田園、懷才不遇、壯志難酬、慷慨憤世、矢志報國、報國無門、建功立業(yè)、友人送別、思念故鄉(xiāng)、獻身邊塞、反對征伐、愛恨情長、憫農(nóng)憐農(nóng)、熱愛山川、哀嘆昔盛今衰等。練習(xí):簡析下面這首宋詞的人物形象。訴衷情

陸游

當(dāng)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guān)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注:滄洲,水邊,古時隱者所居之地。陸游晚年居于紹興鏡湖邊的三山?!咎崾尽糠治鲈姼栊蜗笠盐兆髡呓?jīng)歷,寫作背景以及人物外貌、動作、神態(tài)、心理等,深入理解詩歌,挖掘內(nèi)涵,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義。

【參考答案】

詩歌描寫了一個被閑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詩中以“萬里”“匹馬”來表現(xiàn)人物曾經(jīng)的金戈鐵馬,馳騁疆場,以“關(guān)河夢斷”“淚空流”寫出自己的年華已老又被棄置不用,“身老蒼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懷報國之志,心系抗金前線。詩歌通過這一形象的塑造,表達了自己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感慨。概括形象特點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指出形象的意義理解意境的內(nèi)涵談?wù)勔饩骋猓菏窃娙艘磉_的思想感情。境:是詩中所描繪的生活圖景。意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與詩詞中描繪的生活圖景有機融合形成的一種耐人尋味的藝術(shù)境界意境:意境的范圍比較大,通常指整首詩,幾句詩,或一句詩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不過是構(gòu)成詩歌意境的一些具體的、細(xì)小的單位。意象+意象=意境。是詩人的主觀情意和客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藝術(shù)境界。意象與意境的關(guān)系: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如果意象是美人,意境就是良宵;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如果意象是狼狗、鐵絲網(wǎng)、警棍、坦克,意境即白色恐怖。

用這樣簡單的關(guān)系式來表示:意象=物象×情思意境=意象+氛圍【例】小樓一夜聽風(fēng)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陸游《臨安春雨初霽》)意象:意境:小樓深巷靜謐幽邃,詩人客居臨安的寂寞春雨杏花江南早春的氣息,預(yù)告一個萬紫千紅的局面即將到來寂寞的詩人躺在深巷小樓里,春天的腳步隨著雨聲來到深巷,進入小樓,給詩人帶來一個不眠之夜,詩人設(shè)想明天早晨該能聽到深巷傳來的賣花聲了,這兩句構(gòu)成的意境,其中有春天到來的喜悅,也有流光易逝的感喟。李白《子夜吳歌》: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fēng)吹不盡,總是玉關(guān)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意象:意境:一片月色,家家戶戶搗衣聲——濃郁的秋意,深切的思念。秋風(fēng)、玉關(guān)——寒衣送給戍守邊關(guān)的親人。境界闊大。秋風(fēng)乍起,明月高懸,長安城籠在濃濃的月色之中。家家戶戶傳出搗衣之聲,那急促而凄涼的聲音散布出濃郁的秋意,這寒衣是送給戍守邊關(guān)的親人,聲聲寒砧都傳遞著對于邊關(guān)的思念。2、如何分析詩歌的意境意境是詩人的主觀思想感情與詩中所描繪的生活圖景有機融合而形成的一種耐人尋味的藝術(shù)境界。意境可由一個意象來表現(xiàn),但更多是由多個意象共同來表現(xiàn)的。(1)明確詩人創(chuàng)造意境的常用手法:

A、觸景生情

春行即興

李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fù)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古人談到詩歌創(chuàng)作時曾說:"作詩不過情、景二端。"請從"景"和"情"的角度賞析這首詩。這首詩寫了作者“春行”時的所見所聞,有草有水,有樹有山,有花有鳥,可謂一句一景,且每個畫面都有特色。但詩又不是純粹寫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詩中“花自落”

、

“鳥空啼”之景都顯出了山中之靜,并透露出一絲傷春、凄涼之情。

B、寓情于景

清平樂

村居

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此詞寫普通農(nóng)家的生活場景,除“誰家”的發(fā)問和“最喜”的流露,都是生活場景的描寫,表面看來,作者沒表示態(tài)度,但在生活場景的描寫之中,寄有作者的思想感情,那就是,對農(nóng)村生活的熱愛,這正是此詞的意境所在。

C、以景托情

從軍行王昌齡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guān)山舊別情。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此詩前三句均就樂聲抒寫“不盡”的“邊愁”,結(jié)句以景托情。仿佛在軍中置酒飲樂的場面之后,忽然出現(xiàn)一片月照長城的莽莽蒼蒼的景象:古老雄偉的長城綿亙起伏,秋月高照,意境壯闊而悲涼。

D、情景分列

蜀相

杜甫

蜀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頻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這首詩上半部分寫景,畫出了蜀相祠堂這一古廟的景象,下半部分抒情,對諸葛亮的遠見和勤奮進行了謳歌,并惋惜其事業(yè)未竟。上、下部分雖分寫景和情,但景與情是融合的。

E、景略情在

登幽州臺歌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此詩是登幽州臺時所發(fā)出的慨嘆,從這不滿現(xiàn)狀的呼聲中,不僅可以領(lǐng)會出幽州臺的氛圍,而且也可覺察出當(dāng)時的社會環(huán)境。因而,景雖略了,但意境很完美。

2、形成比較規(guī)范的答題模式。

(1)運用什么手法,

(2)抓住什么意象,(形成和諧畫面)

(3)營造什么意境(氣氛、氛圍)

(4)表達什么情感。

3、了解形容意境特點的常用形容詞

孤寂、凄涼、幽靜、空靈、恬淡閑適、清新自然、安謐嫻靜、蒼涼雄渾、曠遠等常見意境舉隅雄渾壯麗壯闊蒼茫蒼涼悲壯閑適恬淡清幽明凈明麗清新蕭疏凄寂安謐美好幽僻冷寂高遠深邃淡雅幽遠清冷幽靜 【提問方式】這首詩描繪了一種怎樣的意境?【提問變體】這首詩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這首詩描寫了什么樣的景物?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情懷?【答題方法點撥】

意境,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個方面缺一不可。詩中意象是熔鑄詩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詩歌形象,要根據(jù)詩歌描寫的具體物象和畫面,識別其性質(zhì),在讀懂詩歌的基礎(chǔ)上概括出詩歌的象征意義和社會意義。1、找出描寫詩歌形象的詞語;2、概括形象特點;3、理解形象中寄予作者的情感?!敬痤}步驟】

具體答題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考生應(yīng)該用自己的語言把詩歌所營造的意境描摹出來。這里有兩個要點,一是用自己的語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個景物都寫到,但要寫到主要的景物,語言力求優(yōu)美。第二部分,應(yīng)在描摹出圖景后,用一句簡練的話語概括這些景物所營造的情境的氛圍特點,或幽靜,或蕭瑟,或生機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渾壯麗,或沉郁憂愁,或和諧靜謐,或開闊蒼涼,或高遠遼闊等等。第三部分,根據(jù)這首詩情境氛圍的特點再來談詩人的思想感情?!敬痤}示例】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05年全國卷1)

春行即興

李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fù)向西。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提問:古人在談到詩歌創(chuàng)作時曾說:“作詩不過情、景二端。”請從“景”和“情”的角度來賞析這首詩?!緟⒖即鸢浮窟@首詩寫了作者“春行”時的所見所聞:有草有水,有山有樹,有花有鳥,可謂一句一景,且每個畫面均有特色(步驟一)。但詩不是純粹寫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驟二)。詩中“花自落”“鳥空啼”之景都顯現(xiàn)出了山的寧靜,從中更透出一絲傷春、凄涼之情(步驟三)。分析詩歌意境

此詩無一“情”字,而無處不含“情”。請從三、四句中找出最能體現(xiàn)詩人感情的一個字,并在對全詩整體感悟的基礎(chǔ)上,簡要分析詩人在這兩句詩中是如何營造意境的。

秋夜朱淑真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皼觥??!皼觥弊旨葘懱鞗?,又寫心境的孤寂。由床上之月寫到天上之月,過渡巧妙:愁情、涼床、月影和梧桐,共同營造出孤寂(離愁別怨)的意境?!稐鳂蛞共础窂埨^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幅楓橋夜泊圖的情調(diào)是孤寂的,由月亮、烏鴉、寒霜、楓樹、漁火、寒山寺和夜半鐘聲等諸多意象構(gòu)成一種凄美的幽愁意境?!兜躯X雀樓》王之渙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首詩通過白日依山和共黃河入海兩組意象不僅表現(xiàn)了一幅登樓遠眺的無限廣闊的藝術(shù)圖畫,而且寄寓了一種催人奮進的哲理。2鑒賞作品的語言準(zhǔn)確理解有關(guān)詞語的特定意義、比喻意義、隱含意義、暗示意義;準(zhǔn)確理解重要詞語的深層含義和言外之意;賞析詩歌語言描繪形象、表達情感、創(chuàng)造意境的藝術(shù)效果。關(guān)注詞語.注意語序.口味語言.詩歌的語言一.結(jié)合全詩,看精練詞語在詩歌中所起的作用

二.結(jié)合全詩,看詩句在詩歌中所起的作用

三.鑒賞詩歌的語言風(fēng)格詩歌語言題一般出題方式還原語序1.主語后置2.賓語前置3.主、賓換位4.以賓語面貌出現(xiàn)的狀語。5.定語位置。A.定語挪前

B.定語挪后6.其他還原語序崔顥《黃鶴樓》: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1.主語后置”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漢陽樹歷歷(可數(shù)),鸚鵡洲芳草萋萋”,“漢陽樹”和“鸚鵡洲”置于“歷歷”、“萋萋”之后,看起來好象是賓語,實際上卻是被陳述的對象。還原語序杜甫《月夜》:“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睂嵓础跋沆F濕云鬟,清輝寒玉臂”。詩人想象他遠在鄜州的妻子也正好在閨中望月,那散發(fā)著幽香的蒙蒙霧氣仿佛沾濕了她的頭發(fā),清朗的月光也使得她潔白的雙臂感到寒意。這里的“濕”和“寒”都是所謂使動用法,錢起《谷口書齋寄楊補闕》詩:“竹憐新雨后,山愛夕陽時?!保☉z新雨后之竹,愛夕陽時之山。)2.賓語前置還原語序葉夢得《賀新郎》詞:“秋色漸將晚,霜信報黃花?!币诧@然是“黃花報霜信”的意思。白居易《長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門戶生光彩)盧綸《塞下曲》詩“林暗草驚風(fēng),將軍夜引弓”(林暗風(fēng)驚草)。3.主、賓換位還原語序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4.以賓語面貌出現(xiàn)的狀語。

“笑春風(fēng)”表面上是動賓詞組,實際上是“在春風(fēng)中笑”的意思。還原語序5.定語位置A.定語挪前王昌齡《從軍行》:“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毕戮涞摹肮鲁恰奔粗赣耖T關(guān),為“玉門關(guān)”的同位性定語,現(xiàn)卻被挪在動詞“遙望”之前,很容易使人誤解為站在另一座孤城上遙望玉門。劉叉《從軍行》詩:“橫笛聞聲不見人,紅旗直上天山雪?!保剻M笛聲)都是同類的例子。陸游《晝臥》詩:“香生帳里霧,書積枕邊山?!保◣だ锷沆F,枕邊積書山。)還原語序5.定語位置A.定語挪后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詩:“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币饧础耙辉乱癸w渡鏡湖”?!霸乱埂边@個偏正詞組本為句首的時間狀語,現(xiàn)被分拆為二,定語“月”遠離中心語而居于句末,仿佛成了賓語的中心部分,但作者“飛渡”的顯然只能是“鏡湖”,而不可能是“月”?!洞阂瓜灿辍吩姡骸皶钥醇t濕處,花重錦官城?!保ㄥ\官城花重)6、其他:例1.蘇軾《念奴嬌》:“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應(yīng)“笑我多情”。例2.毛澤東《沁園春》:“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應(yīng)為“寒秋,(我)獨立(于)橘子洲頭,(看到)湘江北去”。例3.王之渙《登鸛雀樓》:“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欲目窮千里”。語序顛倒的原因1.是聲律的要求例:晁無咎《臨江仙》

“水窮行到處,云起坐看時”2.出于修辭上的特殊需要例:王維《山居秋暝》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王維《終南別業(yè)》: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推敲字詞動詞一般動詞1、陶潛:悠然見南山

2.張先《天仙子》:云破月來花弄影3.宋祁《玉樓春》:紅杏枝頭春意鬧

4.你記得跨清溪半里橋,舊紅板沒一條,秋水長天人過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樹柳彎腰。

5.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6.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見”字表現(xiàn)出自然而然的悠閑。(聯(lián)系修飾語”悠然”考慮)(體會意境)(感受情趣)

一個“剩”字引人注目,作者并沒有用“留”、“見”,其妙處就在“?!彪m與“留”意思相近,但“剩”字一般是被動的,而且有“殘存”,“殘余”的意思;另外“?!弊钟袝r間性,給人一種“無可奈何”之感?!傲簟眲t無這么多含義?!耙姟敝痪脱矍岸裕荒芙o人以今昔對比的變遷感。(與其他詞義相近的詞比較)“弄”字使人聯(lián)想到不僅花在風(fēng)中搖動,影子也在舞動,描繪出一幅影隨花動的和諧畫面。“鬧”字把無聲的姿態(tài)描摹得好像有聲音,寫盡一派盎然的春意,蓬勃的生機。(由物及人思考)(由景及情考慮)

“怨”字明顯用了擬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濺”、“驚”二字,不僅用字新鮮,而且增添了詩人感時恨別的內(nèi)心痛苦。活用動詞寫景抒情,豐富意蘊,強化情感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

“綠”作動詞來用,從視角帶出無限的想象空間,令人自然想到春天的生機形象。風(fēng)老鶯雛,雨肥梅子

雛鶯在風(fēng)中長成了,梅子在雨中肥大了。既寫出了其形態(tài),又見出其動態(tài)。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一個悅字,既是鳥悅,也是詩人見到青山歡鳥后的那種愉悅心情的寫照。一個空字,是說潭水滌除了塵世的雜念,使人心空明。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紅”與“綠”形象地表明了感嘆時光匆匆,春光易逝的這份兒“著色的思緒”。

以上各句中的“老”、“肥”、“悅”“空”、“綠”、“紅”,均為形容詞的使動用法,這些詞語各有妙用,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為神奇,增強了詩詞的表現(xiàn)力、感染力。形容詞、副詞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一個“孤”字,寫盡環(huán)境之孤寂,人心之孤苦。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xì)無聲。曰細(xì),脈脈綿綿,寫的是自然造化發(fā)生之機,最為密切。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前兩句寫少婦經(jīng)過梳妝打扮之后,興沖沖地登上翠樓,去賞春景。這時候,作者用了一個“忽”字,取漫不經(jīng)心而恰到好處之意。所遇者:闖入眼簾的柳色,使她想起了當(dāng)年與丈夫折柳送別的場景,想起了丈夫,不禁傷感。這是一位滿臉稚氣的少婦。一個“忽”字將這種情緒上的變化寫得淋漓盡致,而這正是本詩耐人尋味之處。數(shù)詞①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數(shù))枝開。

“一枝”比“數(shù)枝”更能突出梅花先于百花開的特點,更能突出詩題中的“早”字。②桃李春風(fēng)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上句追憶京城相聚之樂,下句抒寫別后相思之深。疊詞疊詞作用不外兩種:增強語言的韻律感或是起強調(diào)作用。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竹枝詞>其一》劉禹錫)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元日》王安石)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聲聲慢》李清照)擬聲詞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登高》杜甫)

用:使詩文更生動形象,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把紅色同綠色相對,讓它們相互映襯,相互對照,構(gòu)成富有情調(diào)的和諧畫面,來表現(xiàn)大自然的絢麗多彩。粉紅的桃花,翠綠的細(xì)柳,綴著隔夜明亮的雨珠,又籠在灰白的晨霧之中,再加上黃鶯婉轉(zhuǎn)的啼鳴,好一幅有聲有色的山村春曉圖。這里紅綠對照,洋溢著一種蓬勃、熱烈的氣息。

“桃紅復(fù)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浼彝礆w,鶯啼山客猶眠?!保ㄍ蹙S)

作用:顏色一般表現(xiàn)心情,增強描寫的色彩感和畫面感,渲染氣氛。表顏色的詞“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王昌齡)“黃云萬里動風(fēng)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李白)

在一些邊塞、征戍詩中,多以黃白兩色相對使用,表現(xiàn)出一種悲愴、蒼涼、空曠、寥廓、廣袤、蕭瑟的意境?!扒鄺鹘锨锾爝h,白帝城邊古木疏?!?高適)“白發(fā)悲花落、青云羨鳥飛。”(岑參)

在表現(xiàn)歲月流逝、感慨世事滄桑的詩中,常見青色與白色相對,烘托出一種孤獨寂寞的意境。在這些詩句中常常以亙古不易的事物,如青山、青松等來反襯年華易逝的蹉跎人生。鑒賞字詞的角度形式內(nèi)容——表達技巧描寫對象的特點字詞營造的意境字詞中包含的作者情感字詞揭示的內(nèi)容主旨(1)尋找并鑒賞詩句中精練的詞語:1.鑒賞精練的動詞

2.鑒賞精練的形容詞(2)如何進行語言表述(步驟如下)

第一、把這個詞放在句中作具體解釋。第二、看這個字或者詞有沒有構(gòu)成語法現(xiàn)象,有沒有用到什么修辭手法以及其他的表達技巧,然后加一些描述性的術(shù)語,如精練傳神、繪聲繪色、生動形象等。第三、回答它這樣用有什么作用(意境、感情)。

回答“精練詞語在詩歌中所起的作用”這類題的思考步驟:(2006遼寧卷)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東坡①蘇軾

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莫嫌犖確②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注]①此詩為蘇軾貶官黃州時所作。東坡,是蘇軾在黃州居住與躬耕之所。②犖確:山多大石。

請結(jié)合全詩賞析“鏗然”一詞的妙用。(5分)

第一步:(聯(lián)系句意)解釋字意“鏗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聲音,傳神地描繪出手杖碰撞在石頭上發(fā)出的響亮有力第二步:有無表達技巧的運用?思考:從哪個角度鑒賞呢?______與______形成對比___襯托了_____________對比襯托第三步:從內(nèi)容上分析字詞月下東坡的寧靜清幽聯(lián)系前文,表現(xiàn)了作者_________的情懷。樂觀曠達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莫嫌犖確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

“鏗然”一詞傳神地描繪出手杖碰撞在石頭上發(fā)出的響亮有力的聲音,(詞意)與月下東坡的寧靜清幽(意境)形成鮮明對比(手法);(3分)聯(lián)系前文對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讀者體味到作者堅守信念、樂觀曠達的情懷(情感、主旨)。(2分)

詠柳

宋·

曾鞏

亂條猶未變初黃,依得東風(fēng)勢便狂。

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例如:請分析鑒賞“依”字的藝術(shù)效果。

答案:“依”字有倚仗,依靠之意,寫出了柳條依靠東風(fēng)飛舞地狂放之態(tài),(具體解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修辭)不僅寫柳,更形象地諷刺了倚勢猖狂得志的小人。(作用)課堂示例檢測練習(xí)

1、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直”寫出烽煙之勁拔、堅毅,“圓”給人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這兩字不僅準(zhǔn)確描繪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現(xiàn)了詩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緒巧妙地融化在廣闊的自然景象之中。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生”字寫出明月從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動感,準(zhǔn)確傳神。

3、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孟浩然《臨洞庭上張丞相》)“蒸”寫出湖面的豐厚的蓄積,仿佛廣大的云夢澤都受到洞庭的滋養(yǎng)哺育,“撼”寫出洞庭湖洶涌澎湃的氣勢,極為有力。

4、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低”寫出人在舟中仰望天空的獨特的視角,非常準(zhǔn)確?!敖弊謱懺铝练路鹨矞厝狍w貼,善解人意,來安撫詩人那顆孤寂的心。

5、寒山轉(zhuǎn)蒼翠,秋水日潺湲(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轉(zhuǎn)”表明山色愈來愈深,愈來愈濃,山是靜止的,但憑顏色的漸變就寫出它的動態(tài)來。“日”即“天天”之意,水是流動的,用一“日”字,令人感覺它始終如一的守恒。6、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李白《獨坐敬亭山》)

“盡”與“閑”把讀者引入一個寂靜的世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鳥的喧鬧聲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靜,在翻滾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別地清幽平靜,寫動見靜,以動襯靜,烘托出詩人內(nèi)心的孤寂。

7、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書懷》)星辰低“垂”,寫盡平野之廣闊,月隨江“涌”,寫盡大江奔流的氣勢,景象雄渾闊大。8、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杜甫《蜀相》)

春草“自”碧,黃鸝“空”啼,景色幽美卻無人問津,景象荒涼凄慘。

詩歌語言風(fēng)格常用界定詞語

清新平淡絢麗明快含蓄自然能用來答語言風(fēng)格的詞有: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簡練生動婉約纏綿、委婉含蓄雄渾豪放、慷慨悲涼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fēng)格。談?wù)劥嗽姷恼Z言藝術(shù)。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xiàn)出來的語言風(fēng)格。

答題步驟:(1)敘:用一兩個詞準(zhǔn)確點明語言特色。(2)析:用詩中有關(guān)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3)評:指出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答語言風(fēng)格題的思考方法談?wù)勏旅孢@首詩的語言藝術(shù)。

春怨唐·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答:此詩語言特點是清新自然,口語化(敘),“黃鶯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疤鋾r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質(zhì)樸的語言表明了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析)。這樣非常自然地表現(xiàn)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評)。

課堂示例

敘:這首詩多用口語,自然流暢,樸實無華。

析:一二名句“人道”、“儂道”,純用口語,生活氣息濃烈。三四句用語夸張,想象奇特,煥發(fā)著積極浪漫主義的光彩,語言明朗率真。

評:詩人以浪漫主義的彩筆,馳騁豐富奇?zhèn)サ南胂?,?chuàng)造出雄偉壯闊的境界,讀來使人精神振奮,胸襟開闊。

橫江詞(其一)李白人道橫江好,儂道橫江惡。猛風(fēng)吹倒天門山,白浪高于瓦官閣。問題:本詩在語言運用方面有何特色?課堂示例表達技巧主要包括:表達方式、表現(xiàn)手法和修辭手法。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對比、借代、夸張、排比襯托(正襯:①喜景襯喜情,哀景襯哀情情樂則景樂,情哀則景哀

②以樂景襯哀情反襯:以樂景寫哀,更見其哀

)、用典、設(shè)問、反問)古典詩歌表達技巧表達方式:描寫(白描—渲染,正面—側(cè)面,實寫—虛寫,動景—靜景,近景—遠景、細(xì)節(jié))議論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也叫以景襯情、烘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表現(xiàn)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象征)、襯托、借古諷今(喻今、傷今)(用典)、虛實相生、先抑后揚、借形象說理(寓道理于形象之中)常見修辭格表達效果比喻、比擬:描繪事物生動、形象、鮮明。增強了感染力。比喻用在議論中使深奧的道理淺顯化,易于理解,接受。借代: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鋸垼阂鹭S富的聯(lián)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質(zhì)和特征,便于抒發(fā)強烈的感情。雙關(guān):使語言幽默,饒有風(fēng)趣;生動活潑,含蓄曲折地表達微妙的神態(tài)和情思。對偶:音節(jié)整齊勻稱,節(jié)奏鮮明,有結(jié)構(gòu)美和音樂美。排比:增強語勢,強化感情。對比:使事物特征鮮明突出,表達強烈的感情。頂真:具有回環(huán)跌宕的旋律美。用典:使語言精煉,內(nèi)容豐富。古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鮮明強烈、或含蓄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在表達上增強藝術(shù)感染力。[考題設(shè)計]

鑒賞詩詞的表達技巧就是分析作品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這些表達技巧在作品中起了什么作用,表達了什么內(nèi)容情感。表達技巧答題模式:分析技巧型提問變體(1)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xiàn)技巧(或藝術(shù)手法,或手法)。

(2)詩人是怎樣抒發(fā)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解答分析:表現(xiàn)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fā)感情的手段方法,要準(zhǔn)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xiàn)手法。表現(xiàn)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寫手法、修辭手法三大類。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xiàn)手法?答題步驟:(1)準(zhǔn)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2)結(jié)合詩句闡釋為什么是用了這種手法。(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早行陳與義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此詩主要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有何效果?(3)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飄泊引起的孤獨寂寞(步驟三)。(1)主要用了反襯手法(步驟一)。(2)天未放亮,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出環(huán)境的寂靜(步驟二)。

早行陳與義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駝褐:駝毛做的外衣。

闌干:橫斜貌。

此詩主要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有何效果?一詞(或一句)領(lǐng)全詩型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guān)鍵(或“字眼”或“詩眼”),為什么?提問變體:哪字詞(句)是理解全詩的關(guān)鍵(或“字眼”或“詩眼”)?答題注意:“提問變體”問題作答,千萬不要只回答出哪字就草率收兵了,應(yīng)該象“提問方式”中要求回答“為什么”才可。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gòu)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gòu)成全詩的線索或全詩的感情基調(diào),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查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解答分析注意:切入分析一般抓兩點:①如是從內(nèi)容或結(jié)構(gòu)上去問哪句是領(lǐng)全詩詞時,分析時一般抓在內(nèi)容上能起總領(lǐng)的句子或結(jié)構(gòu)上能起承上啟下的句子,如下答題示例第②步驟;②當(dāng)問哪個字時,一般宜抓住能體現(xiàn)或表現(xiàn)詩人情感的動詞或形容詞去理解分析,如:“喜”“惜”“悲”“痛”“怒”“哀”“憤”“怨”“嘆”“笑”“喜”“愁”“樂”“冷”“涼”“閑”等,或體現(xiàn)冷、熱色調(diào)的詞(如“暗”“灰”“黑”“明”“亮”“紅”等)去把握分析。答題步驟:①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②從該詞在全詩的結(jié)構(gòu)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答題示例(例一):春夜洛城聞笛李白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珠簾滿洛城。此夜曲中聞?wù)哿?,何人不起故園情?問:“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guān)鍵,“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關(guān)鍵’之說,為什么?(2002年全國卷)明確:同意。/“柳”,“留”也(諧音)。古“折柳”的寓意含有“惜別懷遠”之意思,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抒發(fā)思鄉(xiāng)之情的。(步驟①——指出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這種思鄉(xiāng)之情是由“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步驟②——指出該詞在全詩結(jié)構(gòu)內(nèi)容上所起的作用)可見“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guān)鍵。(回應(yīng)問題歸結(jié)肯定你的觀點,這點也很有必要)觀點不同型提問方式:有人這樣認(rèn)為,有人那樣認(rèn)為,你覺得呢?提問變體:有人認(rèn)為某字用得好,有人認(rèn)為某字用得不好,你認(rèn)為呢?解答分析:依據(jù)原詩詞作答,一定要從原詩詞中找到原因、理由。答題步驟:找到原詩詞句中的關(guān)鍵幾點,分條作答,用翻譯的形式就可以。答題示例:(2005年福建卷第10題)與夏十二登岳陽樓李白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涼風(fēng)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陽而作此詩。問(1):詩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寫作“雁別秋江去”。你認(rèn)為哪一句更妙,為什么?答:“雁引愁心去”運用了擬人手法,/寫大雁有意為詩人帶走愁心(相當(dāng)于步驟中說的譯句方法),/

下句寫君山有情為詩人銜來好月,愁去喜來,互相映襯,/從而有力地寫出了李白流放遇赦后的高興心情。/

“引愁心”比“別秋江”更新穎且富有感情色彩和吻合此時特定情境。對比鑒賞型提問方式:兩首詩詞出現(xiàn)進行內(nèi)容、主題、方法等方面的對比;也有與學(xué)過的課文詩句的對比。提問變體:說出相同點或不同點。有的指氛圍、感情,有的指風(fēng)格、方法。解答分析:依據(jù)原詩詞作答,要從原詩詞中找理由。答題步驟:相同點作答,應(yīng)從詩詞中找出有共同點的相關(guān)原句或關(guān)鍵字眼(有時也可對句子或詞語作一解釋)來說出他們共同的地方;/

不同點作答,關(guān)鍵是抓住其能體現(xiàn)或說明不同點的相關(guān)語句或字眼,讓原句中的詞語去說話,體現(xiàn)或說明不同之處。答題示例:(2005年北京卷第12題第③問)問:詞中“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與陸游《書憤》中的“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相比較,兩處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何異同?不同點:本詞句中“有誰知”抒發(fā)不被理解的感嘆,“鬢雖殘,心未死”突出了烈士暮年壯心不己的心境;陸游的詩中“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則表達出壯志未酬卻已年老鬢衰的悲憤情懷。(不同點作答時關(guān)鍵是應(yīng)抓住原詩句中的能顯示不同點的關(guān)鍵字詞,讓其來說話證明,進行比較分析其不同之處。)

相同點:“自許封侯在萬里”“塞上長城”“自許”(答題分析和答題步驟中的抓關(guān)鍵語句或詞語),共同地表達他們抗金報國、建功立業(yè)的愛國之志和壯志未酬、理想落空的傷感之情。(通過關(guān)鍵語句評析共同的思想情感)解讀詩歌基本方略

◆解讀標(biāo)題明確類別推斷情志◆捕捉意象形成畫面品味意境◆識別技法

表現(xiàn)手法方式與修辭

詩歌鑒賞表述程式

這首詩采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xiàn)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xiàn)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1、表達方式有: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2、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夸張、對偶、排比、反復(fù)等。

3、表現(xiàn)手法有:象征、襯托、對比、想象、聯(lián)想、照應(yīng)、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4、意象:作品中具體的人、物、景等。

5、思想感情有: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jié)操、憂國憂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遠、意境優(yōu)美、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言近旨遠等。

詩歌鑒賞表達要求1.表達的過程要完整

一種感悟、一份情感,它的表達,一定有一個過程。我們在表達這種感悟、情感時,一定要把過程講清楚。如”請分析《鳥鳴澗》(2001年春季高考題)一詩春山月夜圖”這樣的一個題目,我們就要在月出前的“人閑”、“花落”,到月出后“鳥鳴”這一過程中來分析。詩歌賞析的一般的步驟是敘析評?!皵ⅰ奔锤爬ǖ匾鲈?;“析”就是作過程的簡析;“評”就是旗幟鮮明的亮出觀點。

2.按要求回答,重點明確

題目要求你回答什么,你就回答什么,要求你分析意境、環(huán)境描寫、語言特點、修辭運用,等等,一定要看清,看清了,表達才能有的放矢,重點明確。

3.表達流暢

表達流暢,一是指文句通暢,二是指先后有序,三是反映用語準(zhǔn)確、表達到位。只要真正地理解了,表達流暢應(yīng)該是能做到的。

鑒賞口訣:

1.從題目認(rèn)識對象2、從字面讀出感覺3、從注釋破解難點4、從作者了解背景5、從原作找到根據(jù)6、從題干得到啟示7、從首聯(lián)找到特點8、從尾句參透主旨9、從景物把握情感10.從意境洞察心胸。

詩歌鑒賞舉偶

一.閱讀下面詩歌,回答后面的問題。登高杜甫風(fēng)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懷。問題(1)這首詩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詩歌風(fēng)格?答前說明:問題(1)是“分析語言風(fēng)格型”的指出,就題要求而言,只要指出何風(fēng)格即可了;答案:沉郁頓挫的風(fēng)格

問題(2):頷聯(lián)“蕭蕭”、“滾滾”兩個疊詞用得好,試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作簡要分析。

答前說明:此是“煉字型”的分析。答案:“蕭蕭”是“紛紛”、“多”的意思,(字義解)形象地寫出了秋天落葉紛紛、茫無邊際的情態(tài),(句意解)/“滾滾”寫出了長江洶涌奔騰的氣勢,使人讀來如見其形,如聞其聲,如臨其境,使詩歌意境更顯得沉郁雄渾、壯闊博大,(從形、聲、氣勢和造成的“神”去評析)/也為后面寫“悲秋”蓄足勢(從結(jié)構(gòu)上談作用)。登高杜甫風(fēng)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懷。二.閱讀下面詩歌,回答后面的問題。春山夜月于良史春山多勝事,賞玩夜忘歸。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興來無遠近,欲去惜芳菲。南望嗚鐘處,樓臺深翠微。問題(1):詩中哪個句子起到提綱挈領(lǐng)、統(tǒng)率全篇作用?答題前說明:問題(1)屬“一詞(句)領(lǐng)全詩型”題,它問的是能“哪個句子起到了提綱挈領(lǐng)、統(tǒng)率全篇作用”的,則可從內(nèi)容或意旨上去找尋。答案:“春山多勝事,賞玩夜忘歸?!?/p>

問題(2):你認(rèn)為詩中哪一聯(lián)寫得最為精妙?談?wù)勀愕睦斫?。答題前說明:問題(2)是屬于“煉字句型”,可盡量從多角度多層面上去評析。答案:如頷聯(lián)的妙處:①從結(jié)構(gòu)上看,“掬水”句承第二句點“夜”,“弄花”句承首句點“春”,前呼后應(yīng),上遞下承;②從內(nèi)容、情感上看,此聯(lián)寫山中勝事,物我交融,人情物態(tài),兩面俱到。既見出水清夜靜與月白花香,又從“掬水”、“弄花”的動作中顯出詩人的童心不滅與逸興悠長,情趣盎然。③從寫景和寫法上看,“掬水”句寫泉水清澈明凈照見月影,將明月與泉水合而為一;“弄花”句寫山花馥郁之氣溢滿衣衫,將花香與衣香渾為一體。虛實結(jié)合,意境鮮明,妙趣橫生。④從精于練字上看,“掬”、“弄”兩字,既寫景又寫人,既摹其形態(tài),又傳其神采,意蘊豐厚,讓人回味無窮。春山夜月于良史春山多勝事,賞玩夜忘歸。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興來無遠近,欲去惜芳菲。南望嗚鐘處,樓臺深翠微。三.閱讀下面詩歌,回答后面的問題。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問:試結(jié)合詩句分析這首詩歌表達技巧(重點分析一個方面即可)。答前說明:此題屬于“分析技巧型”,可從抒情手法(抒情表達方式)、描寫(表現(xiàn))手法、修辭方法(方式)上去琢磨評析;/另外,作答時要結(jié)合語句去有的放矢地評析,/還要說出運用此法的表達作用。答案:這首詩主要運用了寓情于景、用典、襯托的手法。其中三四兩句既是寓情于景,“自”、“空”二字寫出了祠堂景色雖美,卻無人欣賞,同時是襯托,以樂景襯哀情。“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一句用劉備三顧茅廬的典故來襯托諸葛亮的杰出才能,表達了詩人對諸葛亮的敬仰之情。四.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三江小渡楊萬里溪水將注橋不復(fù)回,小舟猶倚短篙開。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風(fēng)波去又來。注:將:行,流過。問(1):本詩的“詩眼”是什么?答前說明:問題(1)屬“煉字型分析”題,從題目要求看,只要回答出何字即可了(有別于“為什么”的問題,如是則要分析說明了)。答案:(1)交情(交情得似山溪渡)

問題(2):詩人采用什么手法表達作品的主旨?試結(jié)合全詩作簡要分析。答前說明:問題(2)是屬于“分析技巧型”,則可從抒情手法(抒情表達方式)、描寫(表現(xiàn))手法、修辭方法(方式)去琢磨確定,并結(jié)合具體詩句去評析了。答案:全詩圍繞“交情”展開描寫,詩人采用對比、比喻以及象征(或托物抒情或借物喻人)等手法,用“溪水將橋不復(fù)回”與“不管風(fēng)波去又來”進行對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賦予“山溪渡”、“風(fēng)波”象征意義,從而表達了友情恒久不變,能經(jīng)得起風(fēng)浪考驗的主旨。

三江小渡楊萬里溪水將注橋不復(fù)回,小舟猶倚短篙開。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風(fēng)波去又來。五.閱讀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問題。[正宮]叨叨令無名氏溪邊小徑舟橫渡,門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斷紅塵路,白云滿地?zé)o尋處。說與你尋不得也么哥,尋不得也么哥,卻原來儂①家鸚鵡洲②邊住。注:①儂:我。②鸚鵡洲:此處為“漁父居處”的代稱。問(1):本曲前四句運用豐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麗的自然圖景,其中

意象體現(xiàn)出溫潤柔美的特征,而

意象

則給人以飄逸渺遠的感受。答前說明:問題(1)是指出意象物,回答是要善于從題干中找出能暗示或體現(xiàn)其特點的詞語,這就迎刃而解了。答案:流水/白云

問題(2):請結(jié)合全曲簡要分析“卻原來依家鸚鵡洲邊住”所蘊含的思想情感。答前說明:問題(2)屬“分析意境型”的題目,這就應(yīng)從景、情、境界等方面去分析評價。答案:“卻原來依家鸚鵡洲邊住”,①點明漁父(隱士)居住的環(huán)境是與世隔絕、遠離紅塵的“世外桃源”,(景、境界)表現(xiàn)其對所處環(huán)境的喜愛、自豪之情;(情)/②寫出漁父(隱士)超然塵世的情懷和隱逸的情趣。(情、境界)[正宮]叨叨令無名氏溪邊小徑舟橫渡,門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斷紅塵路,白云滿地?zé)o尋處。說與你尋不得也么哥,尋不得也么哥,卻原來儂①家鸚鵡洲②邊住。注:①儂:我。②鸚鵡洲:此處為“漁父居處”的代稱。六.閱讀下面兩首詩,回答問題。送柴侍御注王昌齡流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黃鶴樓送盂浩然之廣陵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注:《送柴侍御》詩大約是詩人被貶龍標(biāo)尉時的作品。柴侍御要從龍標(biāo)前往武岡,詩是王昌齡為他送行而寫的。問(1):《送柴侍御》詩中,詩人說“送君不覺有離傷”的理由有哪些?請用自己的話簡述。答前說明:問題(1)屬“一句領(lǐng)全詩型”的分析。這句可視為是統(tǒng)領(lǐng)全文情感的句子而,這句中的關(guān)鍵詞語(或詩眼)是“不覺有離傷”即不傷感?;卮饡r應(yīng)結(jié)合具體詩句來詮釋怎樣體現(xiàn)“不覺有離傷”。答案:①行程順暢、快捷、平穩(wěn),不必?fù)?dān)憂(由“流水通波”分析);②詩人與柴侍御相距不遠,共一道青山<第三句);③明月相照,相互思念,心理距離很小(第四句)。

問題(2):這兩首詩都表達了送別友人的離情,試簡要分析兩首詩感情的不同之處。

答前說明:問題(2)是屬于“對比鑒賞型”,據(jù)題要求是要說出其感情的不同之處,作答時可抓關(guān)鍵語句或字詞去把握或品味不同的情感。答案:《送》詩中“送君不覺有離傷”,表達了灑脫、樂觀、豪爽的感情;/《黃》詩中借“孤”“遠”“盡”“唯天際流”之離別之景物之人的動作行為,表達了詩人惆悵、難舍、牽掛的感情。送柴侍御注王昌齡流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黃鶴樓送盂浩然之廣陵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七.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丹陽送韋參軍嚴(yán)維丹陽郭里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問題(1):這首詩就體裁而言屬于

,就內(nèi)容而言屬于

。答:七言絕句/送別詩

[體裁一般指絕句(四句一首)、律詩(八句一首、二三聯(lián)對仗、詞(長短句、曲;內(nèi)容可從“送”中看出)問題(2)詩貴凝練含蓄,試品味“兩地秋”的內(nèi)涵。答前說明:此題屬“語言特色分析型”。答題步驟為:①先用一兩個詞語準(zhǔn)確點明詩歌的語言特色。②然后結(jié)合詩中有關(guān)語句具體分析怎樣體現(xiàn)這種特色。③最后指出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①題干中已點明“含蓄”的特點,所以作答主要放在②③。答案:詩的前兩句寫送行。千種離情,萬般愁緒,一齊涌上詩人心頭。“一別心知兩地秋”,“秋”字,表面上寫時令,實際上卻是表達詩人的情緒。(步驟②)蕭瑟的秋景增添了離情別緒。(步驟③)作者還巧妙地運用拆字法,以“心”上有“秋”說明“愁”。所以“兩地秋”是雙關(guān)語。(步驟②)丹陽送韋參軍嚴(yán)維丹陽郭里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

問題(3):詩的三、四兩句情景交融,寫對韋參軍深切思念,試作簡要分析。答前說明:此題屬“分析意境型”。答題步驟:①用生動的較有文采的語言去描繪詩句中展現(xiàn)的圖景畫面。描述時注意一要忠實于原詩,二要運用自己的聯(lián)想和想象加以再創(chuàng)造去理解描繪畫面,語言表達要力求準(zhǔn)確優(yōu)美。②要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盡量多用幾個雙音節(jié)詞表述,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yōu)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準(zhǔn)確地體現(xiàn)景物的特點和與之相吻合的情調(diào)的特點的詞語。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述切忌空洞,問答要具體。[或簡要地說就是據(jù)題干要求,要把詩人對韋參軍的深切思念的“情”怎樣通過“景”來表達說明說透,體現(xiàn)“情景交融”]

答案:“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薄敖稀薄苯薄?,既是友人行舟的路線,也是作者目送的方向。“望”字傳出思念之神態(tài),憂思綿綿;“日晚”暗示思念時間之久,顯出友情之深?!昂f飛盡水悠悠”,這一句寫望中所見。秋日黃昏,江面上寒鴉點點,給人增添愁思??墒?,就連這使人感傷的寒鴉此時此刻也“飛盡”了,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遠方,這一切給人以孤獨、寂靜、空虛的感觸?!八朴啤卑鵁o限思念的深情。丹陽送韋參軍嚴(yán)維丹陽郭里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八.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寄全椒山中道士韋應(yīng)物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欲持一瓢酒,遠慰風(fēng)雨夕。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問題(1):仔細(xì)品味這首詩,它表現(xiàn)了一種什么樣的情感?答前說明:是屬“分析意境型”題,據(jù)題干要求,只要回答出“表現(xiàn)了一種什么樣的情感”就可,此意旨不難。答案:既有對友人的真摯懷念之情,又有心頭的寂寞之情。問題(2):你認(rèn)為這首詩最凝練傳神的是哪兩個字?為什么?答前說明:此題屬于“煉字型”題。從上答題注意得:最生動傳神的字詞(或“詩眼”“字眼”“題眼”),一般是動詞、形容詞……從解答分析知: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須放在句中,并結(jié)合全詩的意境來分析。從答題步驟知方法:①首先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即字解。②然后展開聯(lián)想,把該字放人原句中去用生動的較有文采的語言去描述該字所在句子的景象。③最后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或有何表達效果。有的還可[答案]“冷”與“空”。/“冷”字既寫出了郡齋氣候之冷,更突出了詩人心里之冷。正是在這種冷的心理感受中,詩人想到了棲居寒冷山林中的友人,要用熱酒去安慰、溫暖那些風(fēng)雨故人。而“空”字則烘托出一個秋氣蕭森、落葉滿地、全無人跡的清冷荒山,兩相呼應(yīng),景與情渾然天成,構(gòu)成意味深長的藝術(shù)境界,使讀者產(chǎn)生復(fù)雜的人生感受。九.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孤雁杜甫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問題(1):這首詩描寫了失群的孤雁嗚叫、追趕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憫,其志可嘉。試以二、四聯(lián)中任意一聯(lián)為例,分析其表現(xiàn)手法與藝術(shù)效果。答題說明:此題屬“分析技巧型”。答題步驟為:①準(zhǔn)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②結(jié)合詩句闡釋從什么方面體現(xiàn)用了這手法③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分析詩人何時何景下的什么情感)。答案:頷聯(lián)用反襯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單影只,“萬重云”形容道路遙遠,構(gòu)成極大反差,極言其“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