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優(yōu)質教案及教學反思(全冊)_第1頁
2020年新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優(yōu)質教案及教學反思(全冊)_第2頁
2020年新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優(yōu)質教案及教學反思(全冊)_第3頁
2020年新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優(yōu)質教案及教學反思(全冊)_第4頁
2020年新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優(yōu)質教案及教學反思(全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9年新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

優(yōu)質教案及教學反思(全)

第一單元

1.白鷺

2.落花生

3.桂花雨

4.珍珠鳥

口語交際:制定班級公約

習作:我的心愛之物

語文園地

/c-A-

一花一鳥總關情。單

教學目標:

1.認識“鷺、嫌、喙”等8個生字,會寫“素、宜、鶴”等11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課文,能邊讀邊想象畫面。

3.聯(lián)系課文內容,結合生活實際理解“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這個句子的意思。

4.初步了解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fā)感情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1.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聯(lián)系課文內容,結合生活實際理解“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這個句

子的意思。

2.難點是初步了解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fā)感情的方法。

教學準備:

白鷺課件共四組。

第一組:白鷺與朱鷺、蒼鷺、白鶴的對比圖。

第二組:白鷺的外形圖及文字描述。

第三組:白鷺生活場景圖三幅及文字。(覓食、棲息、低飛)

第四組:白鷺全部生活場景圖及文末一段文字。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1.出示謎語讓學生猜:嘴長頸長腳也長,愛穿一身白衣裳,常在水邊結伙伴,田野溝渠尋食

糧。(打一動物)謎底:白鷺(師出示圖片)

2.我國現(xiàn)代杰出的文學家郭沫若以清新雋永的筆墨描寫了白鷺,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郭沫若

先生的散文詩《白鷺》,看他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如畫的美妙境界。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學生小聲自讀課文,勾畫出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讀一讀。

2.指名讀生字、新詞,質疑交流。

3.重點區(qū)分翹舌音“朱、澄”,平舌音“增”,指導“鶴、嫌”的書寫。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學生大聲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順課文。

2.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思考:作者從哪幾方面寫出了白鷺的美?

(白鷺的顏色、身段的精巧及覓食、棲息、飛行時的韻味)

3.理清文章脈絡,指導分段。

第一部分⑴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

第二部分(2一5)白鷺顏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適宜,十分精巧。

第三部分(6—8)白鷺在覓食、棲息、飛行時充滿韻味,給人們以美的享受。

第四部分(9-11)白鷺實在是一首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故知,導入新課。

1.指名朗讀生字、新詞,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2.請學生背誦有關白鷺的詩句。

二、賞讀1-5自然段,感悟白鷺的“精巧”美。

1.直入開篇,抓住中心:白鷺這種常見的鳥,在郭沫若先生的眼里,它卻是一首-“精巧的

板書:精巧的詩

2.指名回憶詩的特點:在你們印象中,詩有哪些特點呢?(語言精煉形象,節(jié)奏感強,富有

意境。)

3.自由朗讀課文1-5自然段,體會白鷺詩一般的“精巧美”。

為什么說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呢?打開課本,讀讀1-5小節(jié),邊讀邊想邊畫-從哪些地方可

以看出白鷺的精巧?

[整體感知,讀出學生自己的理解,感受白鷺外形的詩一般的精巧美。]

4.集體交流,引導,感悟。相機使用多媒體展示白鷺的外形圖和對比圖。

第二小節(jié)-概括描寫:白鷺顏色、身段搭配的和諧美?。ㄒ龑W生抓住關鍵詞體會并通過觀

察課件中的白鷺感受它外形的和諧優(yōu)美,讀出和諧美。)

第三小節(jié)-對比描寫:白鷺與白鶴、朱鷺、蒼鷺相比,有其獨特的小巧美和尋常美。(引導

學生在對比中感受白鷺的美:小巧、玲瓏、柔和、平常。伴隨音樂,讀中感受如詩般精巧、

美麗的白鷺。)

第五小節(jié)-具體描寫:白鷺顏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真是天工巧奪?。ㄒ龑W生觀察白鷺的

近景圖,說出白鷺的外形,讀中體會白鷺形體一切都很適宜,像詩一樣精巧,優(yōu)美。)

▲白鷺真是一首''精巧的詩”啊!古往今來,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聽聽課文

6-11自然段,也許大家能從“白鷺”這首詩中找到優(yōu)美的、富有詩意的畫面!

三、賞讀6-11自然段,感悟白鷺的“韻味美”。

1.范讀課文6-11小節(jié)。(音樂稍低)

2.指名交流捕捉到的關于白鷺生活的畫面:此刻,你仿佛看到白鷺生活的哪些畫面呢?(覓

食、棲息、低飛)

3.布置學生自讀自悟:哪些畫面深深地吸引了你呢?用心讀一遍,畫出使你回味無窮的詞句,

并寫下你的感受!

4.學生自讀自悟自寫,教師巡視指導。

5.指名學生集體交流,相機使用多媒體展示畫面,師生導讀導悟。

第一幅圖-白鷺覓食(第6小節(jié))

(1)指名讀或說出讀后的感受。

(2)展示畫面“覓食圖”:是啊,白鷺覓食恬靜安詳,如詩般迷人!

(3)欣賞畫面并取畫名:多美的一幅畫,你們能給它取個畫名嗎?

(4)精讀第一句,體會擬人手法的絕妙,體會白鷺與水田的和諧搭配。

文中不說白鷺“叼魚”,卻說它“站著釣魚”,你是怎樣理解的?

(5)指名給畫配上畫外音,指導有感情地配樂朗讀課文,讀出詩一般的韻味。

第二幅圖-白鷺棲息(第7小節(jié))

(1)指名讀或說出讀后的感受。

(2)展示畫面“棲息圖”是啊,白鷺垂釣美妙絕倫,白鷺登高棲息更是別有一番情趣!

(3)看看圖,讀讀畫面下的文字,再說說你們的感受吧?

(4)指名交流感受。

(5)點擊畫面隱藏的文字“人們說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嗎?",質疑激趣,啟發(fā)想

象:你們說,在晴天的早晨,白鷺悠然登高,獨處小樹的絕頂,真的是在瞭望嗎?

(6)指名給畫配上畫外音。

(7)配樂齊讀課文。的確,郭沫若的這--疑問,真能引起我們讀者無限的遐想。多么耐人

尋味的生活畫面??!用心讀一遍,讀出自己的感受吧!

第三幅圖-白鷺低飛(第8小節(jié))

(1)指名讀或說出讀后的感受。

(2)展示畫面“低飛圖”及第8小節(jié)的內容。

(3)指導朗讀,讀出內心的悠然和快樂。白鷺低飛,給人以美的享受,給人以無窮的樂趣!

看白鷺乘著夕陽歸去,是一件多么快樂的事情啊!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吧!

(4)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自己目睹白鷺的親身經(jīng)歷。

▲當我們再次聚焦白鷺生活的畫面,不得不驚嘆于白鷺全身流瀉的、詩一般的美!

第四幅圖-白鷺全部生活場景

(1)展示白鷺生活場景組合圖,配樂讓學生靜靜地欣賞。

(2)質疑:此時此刻,你覺得白鷺美嗎?它美中還有不足嗎?

(3)指名集體交流,體會“白鷺本身就是一首很優(yōu)美的歌!”說出自己的內心感受。

(4)教師描述:是啊,白鷺真是如詩如畫如歌!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里的散

文詩!

(5)全景圖中顯示第11小節(jié)文字: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

(6)齊讀第11小節(jié)。讓我們和郭老一樣,面對這可愛的小精靈,發(fā)出內心的贊嘆吧!

(7)板書:韻味無窮的詩

四、賞讀全文,總結全文。

1.賞讀全文。

也許白鷺這首精巧的詩,這首韻味無窮的詩,深深地感染了郭沫若老先生,因而誕生了這篇

如詩如歌如畫的美文,細細品讀,感覺字里行間飽含著作者對白鷺深深的贊美和喜愛。讓我

們伴著音樂,齊讀全文,盡情享受白鷺無盡的美!

2.齊讀。(音樂漸高)

3.指名說說欣賞了全文以后的感受。

4.教師總結:老師最想說的是,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我們人類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真誠

地祝愿同學們人人擁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去捕捉,去挖掘生活中像白鷺這樣如詩如歌如畫

的美!

五、布置課外作業(yè)。

1.背誦課文,抄寫你喜歡的自然段。

2.閱讀類似課文《白鷺》這樣的美文,寫下自己的感受。

板書設計:

1.白鷺

教學反思:

1、注重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和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教學設計中舒緩優(yōu)美的輕音樂,意蘊無窮的白鷺外形及生活的畫面展示,為本堂課的學習創(chuàng)

設了一個極富詩情畫意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和諧悅耳的音樂聲中,直觀地欣賞白鷺的生活

畫面,感受白鷺無窮的韻味,激發(fā)學生對鳥類、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以讀為主,以讀為本,重視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和訓練。

引導學生個別入情朗讀,集體入境誦讀,努力達到詩意化的最高讀書境界。在讀中積淀課文

詩一般的文學語言,讀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3、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關注學生的個性化閱讀。

2、落花生

教學目標

1.認識“榴”等?6個生字,會寫“畝、播”等8個生字;掌握“便”這個多音字,理解“便

宜、愛慕”等詞語的意思。

2.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重點句,把握課文內容。

3.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花生樸實無華,默默奉獻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

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學習對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

分角色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學習對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花生樸實無華,默默奉獻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

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榴”等6個生字,掌握“便”這個多音字;會寫“畝、播”等8個生字。

2.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設計

一、激趣導入

1.謎語導入:

麻屋子,紅帳子,里面住著個白胖子。(打一物)

同學們,你們知道是什么嗎?生猜謎語

2.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板書:落花生)

3.作者簡介:許地山,(1894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名贊壁(kUn),字地山,筆

名落華生(古時“華”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籍貫廣東揭陽。生于臺灣一個愛國志士

家庭。許地山是中國現(xiàn)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五四”時期新文學運動先驅者之一。

主要著作有《危巢墜簡》《空山靈雨》《道教史》《達衷集》《印度文學》;譯著有《二十夜間》

《太陽底下降》《孟加拉民間故事》等

4.“落花生”就是我們平時常見常吃的花生,可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課前同學們都查

閱了資料,誰來談一談?(出示課件2)

5.過渡:課文圍繞花生講了一些什么事呢?同學們讀讀課文就知道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出示課件3)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標出自然段序號。

2.同桌互讀課文,互相檢查,糾正讀錯或讀破句的地方。

3.借助多媒體檢查認讀生字詞情況(可指名讀、齊讀、分行、分組比賽讀)。

4.檢查學生讀課文情況,指名讀指定的段落,評議讀的情況。

(出示課件4)

5.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圍繞花生講了哪些事?

(①種花生、收花生。②母親提議過一個收獲節(jié),并為收獲節(jié)做了準備。③吃花生時的議論。)

教師:按照課文講的這三件事,我們把課文分成三部分來理解。

生討論,并回答,師總結:

第一部分(1)寫“我們”按照母親的吩咐開辟空地種花生,居然收獲了。

第二部分(2)寫母親提議過一個收獲節(jié),并定下過節(jié)的地點。

第三部分(3-15)寫“我們”和父親吃花生、議花生的過程。

三、學習課文的第一、二部分(出示課件5)

1.默讀第一、二自然段,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匯報交流。(出示課件6)

(1)說一說你都讀懂了什么?

(2)質疑、解疑。

①“開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說“開發(fā)”出一塊空地?

②“居然”一詞怎么理解?你能找一個和它意思相近的詞嗎?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布置作業(yè)

1.會寫課后10個生字。

2.熟讀課文。

3.預習課文的第三部分。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重點句,把握課文內容。學習對比手法在表達中的作用。

2.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花生樸實無華,默默奉獻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

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交代探究目標

1.回憶課文圍繞落花生講了哪些事。

2.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探究課文,學習課文的第三部分,弄清作者對花生為什么有著特殊的感

情,還要學習作者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二、深入探究課文的第三部分(出示課件7)

1.默讀課文,想一想:這部分課文講了幾層意思?

講了兩層意思,第一層(3-11自然段)講議論花生的好處。第二層(12—15自然段)講從

談花生到論人生。

2.自讀課文,畫出父親說的話,談談你的理解,體會文中對花生好處的議論以及從談花生

怎么到論人生。(出示課件8)

3.小組討論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師引導。(出示課件9)

(I)體會第一層意思(重點理解父親的話)

①出示父親的話。

②指名讀父親的話,然后完成如下填空:(出示課件10)

父親的話中提到了、、、四種事物,父親認為雖然、

、讓人一見就,但是和相比,還是最可貴。

③分析父親的話,學生議答。(出示課件11)

a.“愛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愛慕之心”?

b.父親有沒有產(chǎn)生愛慕之心?父親對什么產(chǎn)生了愛慕之心?你是從哪個詞看出來的?

c.什么是“最可貴”?父親為什么認為花生最可貴?

(板書:默默無聞地奉獻最可貴)

(引導學生理解蘋果、桃子、石榴高掛枝頭,炫耀自己,而花生踏踏實實、默默無聞地奉獻

自己,具有藏而不露的美德。)

d.學生再次讀父親的話,并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判斷以下句子是否正確,并說出理由。(出示

課件12)

(a)花生好,桃子、石榴、蘋果不好。()

(b)凡是埋在地里的東西都是好的,高高掛在枝頭上的東西都是不好的。()

(c)我們不需要外表美。()

板書:對比的手法:落花生和桃子、石榴等對比。

師:對比手法,是文學創(chuàng)作中常用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是把對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兩

個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較,讓讀者在比較中分清好壞、辨別是非。運用這種手法,有利于充分

顯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現(xiàn)事物的本質特征,加強文章的藝術效果和感染力。

(出示課件13)④教師:本課中父親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是僅就果實是否露

在外面這一點來比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獻的品格,并不是說那三種水果只是外

表好看,而沒有實際用處。

⑤生活中有沒有其他事物讓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的?有沒有其他事物具有花生這樣的品質?

你能用上“愛慕”一詞說一說嗎?

(2)體會第二層意思

過渡:父親給我們點出了花生有別于桃子、石榴、蘋果的特點,父親僅僅是說花生嗎?(出

示課件14)

①出示父親的話。

②學生齊讀,談理解。

(父親引導孩子談花生的目的是論人生,他贊美花生的品格也是為了說明做人應該做怎樣的

人;父親教育孩子們要學習花生的優(yōu)秀品格,注重實際,不炫耀自己,做一個對國家、對社

會、對別人有用的人。)

③教師:父親的話孩子們明白了嗎?從哪兒看出來?

④理解“我”說的話:

a.齊讀

b.討論交流

“體面”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講體面”?什么是“有用的人”?“有用的人”和花生有什

么聯(lián)系?

c.你身邊有沒有這種默默奉獻的人?請說一說。

d.我們要做什么樣的人?

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第三部分。

三、分清課文的主次

1.按課文敘述的順序填空,再說說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思考練習2)(出示課件15)

種花生一()一()-()

(板書:收花生品花生評花生)

2.思考:從種花生到收花生經(jīng)歷了多少時間,在課文中占了多少篇幅?從吃花生到談花生、

從談花生到論人生經(jīng)歷了多少時間,在課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安排?

四、總結全文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讀了這篇課文,你想說點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同學們交流。

3.總結:課文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獲節(jié)的經(jīng)過,通過收獲節(jié)上對花生好處的談論,說明要

做對別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課文在講述的時候主次分明,

把次要內容寫得比較簡略,把主要內容寫得比較詳細。正是由于圍繞主要意思來寫,所以文

章篇幅雖短,卻給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從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尋味的哲理。今后

我們在讀文章或寫文章的時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

五、延伸拓展

人們常常從某種事物的特點上,體會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你能以一種常見的事物為例,說說

你體會到的道理嗎?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在這篇文章的教學中,我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培養(yǎng)他們合作的精神,同時,

我也注重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提高他們的參與度,讓他們知道自己才是學習的真正的主

人。

2.這篇文章非常富有教育意義,而這教育意義則蘊含在人物的語言中,因此,我注重通過朗

讀來讓學生體會這種教育意義,通過把握重點詞句讓學生受到啟發(fā),從而達到教學目的。同

時.,我還設計“分角色朗讀”這樣的環(huán)節(jié)來加深學生對這種教育意義的理解。

3.不足之處在于,對本課的生字教學,我沒有作為重點去把握,而是一帶而過,使部分學生

對生字掌握不夠牢固。

總之,需要改進的還很多,我要多吸取別人的經(jīng)驗,不斷實踐、不斷反思,爭取讓自己有個

較大幅度的提高。

3.桂花雨

教學目標

1.認識“夢、杭”這兩個生字,會寫“懂、蘭”等io個生字,理解“至少、完整”等詞語

的意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象課文描述的情景。體會作者留戀童年,思念家鄉(xiāng)的思想情

感。

3.朗讀課文,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重點句子的含義,體會思鄉(xiāng)情感,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情趣。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象課文描述的情景。體會作者留戀童年,思念家鄉(xiāng)的思想情感。

教學難點

在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重點句子的含義,體會思鄉(xiāng)情感,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鄉(xiāng)

的情感。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夢、杭”這兩個生字,會寫“懂、蘭”等8個生字,理解“至少、完整”等詞語的

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象課文描述的情景。體會作者留戀童年,思念家鄉(xiāng)的思想情

感。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我們學過李白的詩《靜夜思》(出示課件2),我們知道這首詩描寫的是詩人通過“月”

這件事物來表達思鄉(xiāng)之情。是啊,人們往往把思鄉(xiāng)之情寄托于一件事物,今天,我們就看看

作者琦君是怎樣把思鄉(xiāng)之情寄托于“桂花雨”的吧?。ò鍟汗鸹ㄓ辏?/p>

(出示課件3)作者簡介:琦君(1917-2006),名潘希真,浙江溫州市甌海區(qū)人。有散文集、

小說集及兒童文學作品40余本,主要著作有《永是有情人》《水是故鄉(xiāng)甜》《萬水千山師友

情》《細雨燈花落》等。

【設計意圖:運用詩歌導入,既能復習學過的知識,又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p>

【設計意圖:設計這個環(huán)節(jié),有利于增加學生的文學常識,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

二、初讀課文(出示課件4)

L學生讀課文,讀準字音。圈出生字、詞,并借助工具書理解其含義。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體會作者通過“桂花雨”表達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

情。

三、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哪些事?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我們可以把課文分成幾

部分?(出示課件5)

2.小組交流、討論。

師:請同學們展示交流、討論的成果。

過渡語:要想整體把握一篇文章,我們首先要把握這篇文章的結構。這篇文章可以分為三部

分:(出示課件6)

第一部分介紹桂花開放的時間,描寫桂花樹的樣子。

第二部分具體回憶了家鄉(xiāng)院子里桂花開放的情形,細致地描寫了“我”和母親搖桂花的情景。

第三部分描寫了杭州一座小山上的桂花,將它與家鄉(xiāng)的院子里的桂花比較,再次表達了對家

鄉(xiāng)的熱愛和懷念。

過渡語: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課件7)課文主要寫了“搖桂花”這件事。

(板書:愛桂花----搖桂花----思桂花)

四、從具體事件入手,詳細把握課文內容。

師:請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認真閱讀課文。

1.作者寫愛桂花,喜愛它的什么?

2.作者寫搖桂花過程中,主要介紹了什么?里面包含了怎樣的感情?

3.作者又是通過哪幾件事體現(xiàn)思桂花的?

生答,師總結

板書:

愛桂花一一喜歡它迷人的香氣

搖桂花一一桂花盛開,香氣四溢

搖落桂花,如雨飄下

一年四季,香甜生活

充滿歡樂

思桂花一一杭州賞桂花給母親帶桂花

又現(xiàn)故鄉(xiāng)桂花情

深埋心中

【設計意圖:設計初讀課文這個環(huán)節(jié),既能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又能鍛煉學生的總結能力。】

四、作業(yè)布置。

1.聽寫本課生字。

2.收集有關“鄉(xiāng)愁”的句子。

【設計意圖:整體感知課文,有助于幫助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小組交流討論,有助于提

高學生參與度,提高學生興趣?!?/p>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和同學交流的方式,把握重點句子的意思,體會作者思念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

2.通過把握語言描寫,體會人們思鄉(xiāng)的情懷。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桂花雨》這課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這篇課文承載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聽寫生字詞。

桂花木蘭花臺風糕餅至少完整茶葉寒筐婆婆浸入尤其纏

(請小組長看小組同學的聽寫情況并向老師匯報。)

三、精讀課文,深入領悟。(出示課件12)

1、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思考桂花給“我”帶來了哪些快樂,并畫出有關的詞句。

2、將你找出的句子有感情地讀給同桌聽。

3、重點品味搖桂花的樂趣。(出示課件13)

思考:(1)為什么說“搖桂花”對“我”來說是件大事?(2)理解“總是”。

生答,師總結:“總是”一詞體現(xiàn)出“我”對搖桂花的喜愛之情。

理解“這下,我可樂了,幫大人抱著桂花樹,使勁地搖?!?/p>

生答,師總結:“樂"字體現(xiàn)出"我”對搖桂花的喜愛之情;“使勁”寫出了“我”搖桂花

的狀態(tài)。這句話是“搖桂花對我來說是件大事”的具體化。

畫出“我”搖桂花的句子。

邊自讀,邊想象當時的情景。

指名讀,其他學生閉眼想象。

指名說說想象的情景。

再指名讀,男生讀,女生讀。(老師隨機指導)

齊讀。

引導學生理解:搖桂花帶給“我”的樂趣,以及長大后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和懷念。

四、對比閱讀,反復體會

1、反復讀讀“可是母親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xiāng)院子里的桂花?!焙屯烙懻撘?/p>

下對這句話的理解。

生答,師總結:這是母親內心的感受,因為家鄉(xiāng)院子里的桂花和母親朝夕相處,母親對它有

著深厚的感情,母親是用感情體味兩地桂花的,所以才會有這樣的感受。

2,瀏覽全文,找理由說說:你認為家鄉(xiāng)桂花香還是杭州桂花香?品讀,體會家鄉(xiāng)桂花的香。

生答:

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

師總結:這些句子具體描寫了故鄉(xiāng)桂花的香。覺得故鄉(xiāng)桂花香,是因為“我”的母親對故鄉(xiāng)

院子里的桂花有感情,所以覺得它更香一些。

(1)哪個字突出地說明桂花的香氣呢?

(2)指導朗讀,指名讀,小組讀。

3、杭州的桂花香,找出相關的句子。

4、事實上,桂花的香氣是一樣的,甚至,杭州小山因為桂樹多,更顯得香氣濃郁些。而母

親為什么還要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xiāng)院子里的桂花”?

生答,師總結:

母親這句樸素的話,與“月是故鄉(xiāng)明”如出一轍。母親每年都聞著桂花的香氣;關注桂花,

收獲桂花,體驗著饋贈桂花的快樂;吃著桂花食品,喝著桂花茶……桂花已充盈了她全部的

生活。家鄉(xiāng)院子里的這棵桂花樹,是母親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還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嗎?

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家鄉(xiāng)在母親心中的分量。

這里運用對比的寫法,體現(xiàn)出母親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和懷念。

5、母親的這種情感,這份情懷,無疑也感染了作者。體會“于是,我又想起了我在故鄉(xiāng)童

年時代的“搖花樂”,還有那搖落的陣陣桂花雨。

生答,師總結

作者通過回憶“搖花樂”,表達對童年生活的回憶,表達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

板書:點點桂花雨片片思鄉(xiāng)情

五、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把握重點詞語和重點句子,體會了作者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這種思鄉(xiāng)之情令

我們感動。

六、布置作業(yè)。

1.把喜歡的句子、段落背一背,并抄下來。

2.寫一寫,回憶自己的童年生活,記錄下難以忘懷的人或事。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桂花雨》是一篇充滿著濃濃思鄉(xiāng)情感的優(yōu)美散文,文中彌漫著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和對家

鄉(xiāng)的美好回憶。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體驗搖桂花的樂趣,并從中體會對家鄉(xiāng)、對母親的懷

念。在這篇文章的教學中,我抓住“搖桂花”這一重點內容,通過重點句子的閱讀和理解,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快樂的心情,并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體會作者的思鄉(xiāng)情感,圓滿地完成了

教學任務。

2.在教學過程中,我還從母親的語言等描寫入手,讓學生們反復朗讀,從而體會句子中蘊

含的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

美中不足的是對于有些地方,我管得過多,引導得過多。在引導過程中,往往我說了一半,

學生們就能給出參考答案:。這是我的不足,我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要相信他們能

通過自己的努力完美地解決問題。

4、珍珠鳥

教學目標

1.認識“蔓、幽”等10個生字,掌握多音字“挨二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練習快速默讀課文,提高默讀能力,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的含義,領悟信賴是人與動物和

諧相處的基礎,激發(fā)學生愛護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練習快速默讀課文,提高默讀能力,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的含義,領悟信賴是人與動物和諧

相處的基礎,激發(fā)學生愛護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學目標

1.認識“蔓、幽”等10個生字,掌握多音字“挨”。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哪些同學家里養(yǎng)了小動物?誰來說說你和家中的小動物是怎樣相處的?老師給你們帶來一

只珍珠鳥。(出示課件1)小小的珍珠鳥可愛嗎?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叫《珍珠鳥》。(板

書:珍珠鳥)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出示課件4)

1.學生默讀課文,掃清生字詞的障礙,正確認讀10個生字。

2.瀏覽課文,思考:從哪里可以看出怕人的珍珠鳥后來會一點都不害怕人,而且和作者相處

得非常好?這些變化是怎么來的?從哪里體現(xiàn)了“我”對珍珠鳥的喜愛之情?文章最后一句

話是什么意思?

三、品讀課文,嘗試回答前面3個問題。(出示課件5)

1.讀課文,說一說:珍珠鳥在“我”的照料和呵護下發(fā)生了哪些變化?珍珠鳥為什么會發(fā)生

這些變化?

2.找出文中重點句子,深入體會“我”對珍珠鳥的喜愛之情。

四、合作,探究。(出示課件6)

1.教師提出參考方向,學生們通過分組合作,討論探究某一方面,解決文中的難點、疑點。

(1)為什么文章在起始部分用單獨一段強調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鳥”?

(2)珍珠鳥在“我”的照料與呵護下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3)為什么寫小珍珠鳥啄那些大文豪的名字?這有何用意?

(4)珍珠鳥開始怕人后來不怕人,這是一種什么寫法?有什么作用?

(5)“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這句話對全文有什么作用?

2.小組推薦代表匯報討論結果,回答其他組提問,全班討論。(出示課件7)

師總結:珍珠鳥對人的情感經(jīng)歷了怕一一喜一一近一一親一一愛這個過程,從中我們可以看

出小珍珠鳥對人的情感變化,而這一變化來自于“信賴”。

(板書:怕一一喜一一近一一親一一愛)

五、回顧全文,有感情地朗讀令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體會語言特色。

六、聯(lián)系生活實際,再次理解課文重點句。(出示課件8)

板書:“信賴創(chuàng)造美好的境界”。

作者僅僅是為了給我們講述這樣一個故事嗎?他想告訴我們什么?師生交流。

七、作業(yè)布置(出示課件9)

結合生活實際,把你對''信賴創(chuàng)造美好的境界”的理解寫下來。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在課堂教學中,我根據(jù)課文的特點,采用循序漸進的方法一步一步引導學生理解小珍珠

鳥對人的情感的變化,從而自然而然地揭示“信賴,往往能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這一主旨,

效果較好。

2.在對主旨的把握上,我主要是通過重點句的分析,讓學生理解重點句包含的意思,同時,

結合課文內容以及板書,讓學生從情感上受到熏陶。

這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在于,對于個別問題我統(tǒng)得過死,導致一些同學沒有積極參與到討論中。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不斷改進自己的不足之處,在學習中超越自我,不斷進步。

口語交際制定班級公約

教學目標:

1.知道集體處處有規(guī)則,懂得規(guī)則可以使世界變得文明有序的道理,領會遵守規(guī)則的重要性。

2.了解作為小學生、小公民在日常的學習與生活中必須遵守規(guī)章制度。

3.制定班級公約,能自覺遵守規(guī)章制度,提高自我約束能力,做個講文明、有教養(yǎng)的人。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

請一位同學扮演行人在路上行走。他出現(xiàn)了以下這些情況:

1.闖紅燈

2.不靠右行走

3.在路上隨意跳來跳去等

師:請同學們說一說他這樣做的危害。

生各抒己見,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師總結:規(guī)則很重要,我們要遵守規(guī)則。

(板書設計:規(guī)則)

二、尋找生活中的規(guī)則。

師:其實,規(guī)則就在我們身邊,下面請大家看一看,每個地方都有規(guī)則。

生討論,并發(fā)言。

三、制定班級公約

師:我們明白了規(guī)則的重要性,那么下面就為我們班制定一下班級規(guī)則一一制定班級公約。

我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制定公約:

1.從班級的學習、衛(wèi)生、紀律方面制定。

2.從你發(fā)現(xiàn)的我們班里不文明的現(xiàn)象方面進行制定。

3.制定的公約要合理、科學、全面,要考慮到大多數(shù)人的情況。

分組制定班級公約。

要求:四人小組合作討論,選擇其中一個方面,針對班級情況,制定2條你認為最重要的班

級公約,并寫在紙上。

1.小組討論、制定。

2.反饋。(交流時,針對一條公約讓學生提意見、修改,遵循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的原則。)

小結:看來制定規(guī)則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必須合理、科學,能夠得到大多數(shù)人的認可。

老師建議下節(jié)品德課繼續(xù)來討論、修改這份班級公約,最后打印成文,使它成為我們班人人

都必須遵守的規(guī)則。相信有了這份公約的約束,我們班的同學會越來越有教養(yǎng),而我們的集

體也會更加文明、更加團結!

習作:我的心愛之物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學會審題,明確寫作對象。

2.掌握描述物品的方法,并運用到寫作中。

3.敘事要做到內容具體,感情真摯。

教學重點:

學會審題,掌握通過外形、顏色、功能等方面介紹物品的方法,并能實際運用。

教學難點:

敘事要做到內容具體,感情真摯。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愛之物,你的心愛之物是什么?把它呈現(xiàn)給大家吧。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要想把自己的心愛之物介紹給大家,就得掌握一些描述的方法?,F(xiàn)在,老師先給大家做

一些提示:

1.它的樣子:形狀、顏色、數(shù)量、光澤、質地

如玩具熊:它是棕色的,胖胖的,兩只眼睛圓圓的,好像會說話的樣子。它坐在沙發(fā)的

角落里,靜靜地注視著我們,那樣子可愛極了。

2.它的特點:

特點就是這件事物不同于其他的地方,每種物品都有自己明顯的特點,比如外形、用途

等,所以,如果要想讓自己的物品與眾不同,就一定要抓住它的特點。

3.你和它之間有意義或有趣的事情:

你和心愛之物發(fā)生過什么難忘的事?比如,你的小鬧鐘,有一次,你賴床的時候,它硬

是把你叫起來,所以,你上課就沒有遲到。從此以后,你就再也不賴床了。

4.你對它的感情:

選擇這件物品,一定是你“心愛”的,寫作的時候,一定要把這種感情寫進去。

三、小游戲

一個人說一件物品,另外一個人猜。

四、寫作提綱:

第一步:起一個好聽的題目。

第二步:點出你的心愛之物是什么。

第三步:描寫心愛之物的外形、特點等。

第四步:寫出你和它之間的趣事或有意義的事。

第五步:結尾,點題。

五、范文

我的心愛之物——字典

我有一個心愛之物,那就是字典!這本字典是我姐姐送給我的。它已經(jīng)伴隨我4年了,

我一直把它保護得很好,每天都會去關照它一下!

我的字典外觀可漂亮了!字典的封面大部分是紅色;左右兩側有綠、黃、藍三種顏色組

成的,上面還印著四個白色的大字:“新華字典”。這本字典長13厘米;寬約9厘米;

厚3厘米。字典的價錢約12元,可它的價值遠遠高于它的價錢。

這本字典雖然這么小,可是它的作用可大了!

有的時候,我遇到的字只知道拼音,可不知道它的寫法,我就用音序查字法從字典里尋

出它的芳蹤;有時候看到不會讀的字,我就用部首查字法在字典中找到它的倩影。不僅

如此,我還能在字典里查出數(shù)學的、歷史的、地理的……等等很多方面的知識。啊,別

看字典這么小,它的肚子里藏了這么多東西,真是讓人既驚訝,又佩服!

字典那樣默默無聞,無私奉獻,我的老師不就像它一樣嗎?看,老師就像一座知識的寶

庫,讓我們隨意獲取;老師就像甘甜的清泉,滋潤著我們。我喜愛字典,更喜愛我的老

師。

這就是我的好伙伴一一字典,它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希望這本字典能永遠陪伴我!

語文園地一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fā)感情的方法;

2.通過句子的對比,找出句子在描寫事物的方法上有何相似之處,掌握對比的修辭手法;

了解什么是“一詞多義”,學習如何正確把握詞語的意思并造出符合詞義的句子;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把握七言絕句的朗讀

節(jié)奏;了解詩人李白;理解并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體會老朋友分別之際難

舍難分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學習本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fā)感情的方法;

2.了解什么是“一詞多義”,學習如何正確把握詞語的意思并造出符合詞義的句子;

3.理解并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體會老朋友分別之際難舍難分的情感。

教學準備

1.收集有關“一詞多義"的詞語;

2.學生查找相關詩人李白的資料。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本單元的4篇課文,今天,我們將學習語文

園地一的內容。(板書:語文園地一)

2.請同學們先回憶一下,本單元的4篇課文,都是在寫什么的?(寫事物)僅僅是寫

事物嗎?是有沒有其他內涵?(蘊含作者濃濃的感情,引發(fā)作者深深的思考)

二、交流平臺

1.既然同學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我們本單元的課文都是寫事物,并且通過對事物的描寫,或

蘊含作者濃濃的感情,或引發(fā)作者深深的思考,那么現(xiàn)在,請同學們齊讀一下【交流平

臺】中第2.3位同學說的話,并回顧《白鷺》和《珍珠鳥》兩篇課文,想一想,這兩篇

課文是如何通過具體事物抒發(fā)感情的。把你的發(fā)現(xiàn)與周圍的同學交流一下。

3.交流完畢,請學生自由發(fā)言,說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

(《白鷺》一課通過描寫白鷺的外形特點及生活習性,表達了作者對白鷺平凡之美的贊

美和對白鷺的喜愛之情;《珍珠鳥》通過描寫珍珠鳥由怕人到親人的經(jīng)過,表達了作者

對珍珠鳥的喜愛及抒發(fā)了人與動物之間的美好情感。)

三、深入探究

L思考:在我們平時的學習中,總會用到類似通過具體事物抒發(fā)感情的手法,比如:媽

媽包的餃子,餃子里蘊含著母親對孩子的愛。還有沒有同學能夠舉出其他的例子呢?(梅

花一一不畏寒冷,喜歡在冬天開放,常比喻那些品格高尚的人;蠟燭一一燃燒自己,照亮

別人)

2.學習完【交流平臺】這一板塊的內容,現(xiàn)在,我們來研究一下修辭手法。請同學們看

【詞句段運用】的第一題,齊讀句子并說說它們的相同之處。

①句子有什么相似之處?(用某種事物與其他事物作比較)

②這樣寫有什么好處?(更直接地突出所描寫事物的特點)

③這種通過比較來描寫事物的方法,在修辭手法中叫做什么?(板書:對比)

④請用對比的修辭手法造一個句子。

四、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我們回顧了本單元的課文內容,我們學習了如何通過具體事物抒發(fā)感情的

方法,還掌握了一種修辭手法叫做(對比),在以后的寫作中,同學們可以大膽運用這

些方法技巧,來給我們的文章增加亮點。

板書設計

語文園地一

通過具體事物抒發(fā)感情(媽媽包的餃子、梅花、蠟燭等)

修辭手法對比(更直接地突出所描寫事物的特點)

第二課時

一、回顧舊課,導入新課

1.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如何通過具體事物抒發(fā)感情的方法和一種修辭手法叫做

(對比),那么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另一個新的知識點。請同學們到課文P14【詞句段

運用】的第二題。

1.比較例題中的加點詞語,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學生交流。

(這些詞語在不同的語境中有時意思是不同的。)

2.①讀第1、2句,說說這兩個“開辟”的意思有何不同?

(第一個開辟是開創(chuàng)的意思,第二個開辟是開發(fā)的意思)

②讀第3、4句,說說這兩個“姿態(tài)”的意思有何不同?

(第一個姿態(tài)是指物體呈現(xiàn)的樣子,第二個姿態(tài)是風格、氣度的意思)

3.像這種在不同的語境中意思不同的詞,我們叫做“一詞多義”(板書:一詞多義)

二、結合理解,深入運用

1.下面我們用課文中的溫和來造兩個句子,注意結合不同的詞義。學生完成練習,自

由發(fā)言分享。

2.那么在我們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還有沒有遇到過類似“一詞多義”的詞語呢?思考

一下,請同學們回答交流。

(眉目:這個女孩眉目清秀。這件事情總算有了眉目。)

(意識:我意識到事情并沒有那么簡單。他的意識漸漸模糊,最后暈了過去。)

(算賬、舒展、究竟等)

三、循序漸進,日積月累

1.通過上節(jié)課和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發(fā)現(xiàn)語言中蘊含的內涵真是博大精深,而在文學中,

有一種文學體裁,正是語言高度凝練的體現(xiàn),這種文學體裁,就叫做一一詩?,F(xiàn)在,就

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日積月累的這首古詩吧。(板書詩題)請同學們一起齊讀這首古詩。

2.(板書作者)請同學們分享所搜集的關于詩人李白的相關資料;

3.初步了解什么是七言絕句,一般情況下七言絕句的朗讀節(jié)奏是什么樣的;(指導學生

有節(jié)奏地朗讀)

4.結合寫作背景,分析詩題:

①通過詩題,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李白在黃鶴樓送別孟浩然)因此,這首詩是一首一

一送別詩。

②理解詩題。黃鶴樓是地點,送是送別,孟浩然是李白的好友,之是動詞,意思是去、

到,廣陵即揚州。詩題僅有10個字,就把地點、人物、事件全部表達出來,可見古詩

語言的高度精煉。(再次齊讀詩題)

5.讀中有感,從讀中悟:

①齊讀一、二句,從這兩句詩中,你知道了什么?

(作者和孟浩然是老朋友)從何得知?(故人)不錯,還有呢?(孟浩然在三月要去揚

州,所以在黃鶴樓與作者告別)

討論:三月前面的“煙花”一詞,是什么意思?(引導理解:三月是什么季節(jié)?這個季

節(jié)的花有什么特點?)

那么,這兩句詩就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事情),意思是說?(老朋友在黃鶴

樓與我辭別,在鮮花爛漫的三月去往揚州。)從內容上看,這是描寫(板書:送別時)

的情景。

②齊讀三、四句,這兩句中寫了哪些景物?(孤帆、遠影、碧空、長江),從這些景物

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詩人看著朋友遠去,心里空蕩蕩的)不錯,還有沒有同學有更

深一層的發(fā)現(xiàn)?(朋友乘船離開后,詩人還在那里望著,直到朋友的船消失在天際,詩

人還沒有離開)

思考:從這一細節(jié)我們體會到了什么?(學生各抒己見,師引導理解:詩人與老朋友的

深情厚誼;詩人與老朋友分別時的依依不舍;詩人送別朋友后內心的孤獨……)

結合我們的理解,這兩句詩應該怎么解釋?(孤帆的影子遠去,在碧空中消逝,只看見

浩浩蕩蕩的長江向天邊流去。)從內容上看,這是描寫(板書:送別后)的情景。

③再次齊讀全詩。通過朗讀和理解,你從詩中感受到了什么呢?與周圍的同學交流一下。

④學生匯報交流成果。(作者因老朋友孟浩然的離去而依依不舍,表達了作者的依依惜

別之情及深深的眷戀,同時也體現(xiàn)出兩人深厚的友情。)

⑤試著背誦全詩。

四、小結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語言藝術更是博大精深,一個詞就有多文的過程中,同學們應注意

體會和充分運用語言種不同的意義,短短幾句詩就給我們描繪了一幅老友分別之際難舍

難分的畫面,所以,在以后學習語技巧。

五、布置作業(yè)

1.自己搜集兩個“一詞多義”的詞語,并根據(jù)不同的語境造句;

2.熟讀《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并背誦,體會作者與友人之間真摯的情感;

3.你是否也有感情深厚的朋友呢?請寫一段話,表達你們之間的深情厚誼吧。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學生通過學習如何通過具體事物抒發(fā)感情的方法,掌握修辭手法:對比,更全面地

理解本單元課文在表達方面的技巧,在今后的寫作中也能夠適當運用;

2.以語言運用為中心,引導學生朗讀理解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進一步感

悟友情、友愛的真摯溫馨。

第二單元

5.搭石

6.將相和

7.什么比獵豹的速度更快

習作:“漫畫”老師

語文園地

閱讀要有一定的速度。單

O學習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

O'結合具體事例寫出人物的特點。

15

5、搭石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汛、挽”等10個生字,掌握多音字“間”,讀準“間隔、

懶惰、俗語、理所當然”等詞語。

2、速讀課文,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感受鄉(xiāng)親們美好的情感、純樸的民風,體會鄉(xiāng)親們

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作者難忘的鄉(xiāng)情。(重點)

3、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yǎng)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難點)

教學準備:

拍攝搭石圖片,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渲染情境,揭開文本之面紗。

(出示課件)師:我們看這個美麗的地方,那連綿起伏的山巒,那郁郁蔥蔥的樹木,還

有一條清澈見底、潺潺而過的小溪,非常美麗??墒亲髡呙棵炕貞浧鸺亦l(xiāng),覺得最美的

還是家鄉(xiāng)的搭石,這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去感受平凡而美麗的搭石??蠢蠋煂懻n題(板書課

題:搭石),齊讀課題。

二、初讀文本,相約便民之搭石。

1、自由閱讀課文,要求: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畫出文中寫搭石的句子。

2、組織交流。

(1)師:同學們讀書都非常認真,知道什么是搭石了嗎?誰用文中的句子來說說?(請

一生說)你找得很準確。

(2)師質疑:如果沒有搭石,家鄉(xiāng)的人們又是怎樣過小溪呢?誰還能用文中的句子來

說一說。

生:山洪過后,人們出工、收工、趕集、訪友,來來去去,必須脫鞋挽褲。

大屏幕出示:“挽”。“挽wdn”是個生字,什么意思呢?(生:卷起來的意思。)那

脫鞋挽褲呢?(生:脫掉鞋子卷起褲子。)

師:那就是說,如果小溪里沒有搭石,人們來來往往都必須一一脫鞋挽褲。

師:從這一次又一次的脫鞋挽褲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預設生:我覺得總要脫鞋挽褲,家鄉(xiāng)的人過小溪就很不方便。

生:我認為會很辛苦。

生:還會很麻煩。(師評價:都有自己的體會)

師:如果沒有搭石,人們過小溪很不方便,甚至會感覺辛苦,那些都在夏天,可到了秋

天,天氣變涼,家鄉(xiāng)的人們就必須靠搭石過小溪了。有了這樣的理解,我們再來讀讀什

么是搭石。

師:了解什么是搭石后,讀了課文后,搭石又留給了你什么樣的印象?(預設生:我覺

得有了搭石,人們過小溪就很方便了)

三、細讀文本,欣賞美麗之風景。

1、出示搭石的圖片,師:搭石一一普通的石頭一一成為一道風景(給予很高的評價)

這么不起眼的石頭,也會是一道風景嗎?就讓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去發(fā)現(xiàn)、欣賞搭石的

美吧!

2、默讀第二至五自然段,找出文中寫風景美的句子,畫下來,多讀幾遍。

3、指名讀自己畫出的句子。

師:同學們找到了好多寫風景美的句子,老師和你們一樣也感到這里的風景很美,下面

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走搭石的美吧!請看大屏幕;

(1)大屏幕出示: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xié)調有序!前

面的抬起腳來,后邊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

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2)自由讀,說說自己的感受。

(3)發(fā)出的踏踏的聲音像什么?(輕快的音樂)那就讓我們和著這輕快的音樂再來走

一走搭石吧?。úシ乓魳俘R讀。)這美妙的音樂中,僅僅只有踏踏的聲音嗎?你還聽到

了什么聲音?引導學生展開聯(lián)想。(人們的歡聲笑語、嘩嘩的流水聲、嘰嘰喳喳的鳥叫

聲……)這是一曲多么美妙的音樂呀!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感受,美美地來讀一讀。

(4)文中除了能聽到音樂,還能看到什么?(清波漾漾,人影綽綽),“漾”在字典

中有兩個義項,在文中應該選第幾項?“綽”在字典中有三個義項(大屏幕出示),在

文中是什么意思?明白了詞語的意思,誰來讀一讀這兩個詞。

(5)這哪里是在欣賞一幅美麗的圖畫,這是在吟唱一首輕快的小詩!看大屏幕齊讀。

總結:同學們,讀到這里你覺得這是一道怎樣的風景?(美麗的,漂亮的,優(yōu)美的……)

指名板書:美麗。

過渡:一行人走搭石是一道美麗的風景,那面對面走搭石又是怎樣的情景呢?

四、演繹文本,感受純樸之民風。

重點句子:

1.經(jīng)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見過這樣的情景: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走到溪邊,總會

在第一塊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讓對方先走,等對方過了河,倆人再說上幾句家常話,

才相背而行。

讀了這句話你感受到了什么?(謙讓)這對于他們來說可能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p>

對我們來說,做起來是多么不容易呀!你們會怎么去讀呢?(指名讀)

2.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年輕人總要伏下身子背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

事。

(1)“伏下”是什么意思?從這里你又感受到了什么?(板書:尊老)

(2)請兩名學生上臺表演年輕人背老人過河。師現(xiàn)場采訪。

師:你在背人的過程中有什么具體感受?

背人者:背著人,我覺得有種責任感。雖然身上很沉,但是心里卻非??鞓贰?/p>

師:在他背上你的心情是什么樣的?

被背者:在他背上,我感到非常踏實,心里充滿感激。

師:說得多好哇!年輕人背老人無需感謝,老人接受年輕人的幫助后也無需感謝。都認

為是理所當然的事。這是什么?這是故鄉(xiāng)的一處民風。板書:一處民風。

(3)假如遇到的是一位殘疾人,故鄉(xiāng)的年輕人又會怎么做呢?大屏幕出示:假如遇到

的是,年輕人總要。

師:故鄉(xiāng)的年輕人又是跟誰學的呢?(老人、父母)文中也有一段話是寫老人的,誰來

讀一讀?

大屏幕出示:“上了點年歲的人,無論怎樣急著趕路,只要發(fā)現(xiàn)哪塊搭石不平穩(wěn),一定

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p>

(4)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老人的負責)作者又是通過哪些詞語來描寫老人

的?(無論、只要、一定、直到、才)

(5)假如你就是那位老人,我來采訪你:老人家,你為什么要這樣做?你需要人們感

謝嗎?為什么?(理所當然)這種以老帶小,以老傳小,以小學老逐漸形成了一種傳統(tǒng),

形成了作者家鄉(xiāng)一處獨特的、純樸的民風,請學生板書:純樸。

過渡:我在閱讀課文時不僅欣賞到了美麗的風景,感受到了純樸的民風,還隱約感覺到

作者想表達些什么?

五、齊讀文本,感悟難忘之鄉(xiāng)情。

1.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大屏幕出示: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們聯(lián)結著故鄉(xiāng)

的小路,也聯(lián)結著鄉(xiāng)親們美好的情感。

2.從這一段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板書:搭石默默無聞、無私奉獻、任勞任怨的精神)

3.作者僅僅是在表達對搭石的贊美嗎?(作者同時還表達了對故鄉(xiāng)純樸民風的向往,對

故鄉(xiāng)的一份思念。這份思念就叫鄉(xiāng)情)板書:一份鄉(xiāng)情。

4.作者時隔多年還在思念家鄉(xiāng),思念家鄉(xiāng)的搭石,同學們,這是怎樣的一份鄉(xiāng)情?(難

忘)

5.作者在這不起眼的搭石中發(fā)現(xiàn)了美,同學們請說一說自己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的美。(教師

點評)請同學們在課后也寫一寫平凡事物中的“美”。

小結: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欣賞了作者劉章故鄉(xiāng)的這道美麗的風景,感受了這一處純樸的

民風,回味了這一份難忘的鄉(xiāng)情。同時也成為了你們學習之路上的一塊搭石,希望你們

在學校老師的幫助下踏出你們的亮麗人生。

板書設計

搭石

默默無聞無私奉獻任勞任怨(美麗)

一處民風,一份鄉(xiāng)情(尊老)

教學反思:

本文語言質樸,意境優(yōu)美,字里行間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整個教學過程,在學生充

分感知的情況下,注重學生聽、說、讀、寫的訓練。采用“邊讀邊想象,從作者生動的

描寫中想象畫面”,即''變話為畫”的閱讀方法,引導學生多讀、多想、多體會,讓學

生抓住重點字詞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從鄉(xiāng)親們“擺”搭石、“走”搭石和“讓”搭石的

一幅幅畫面中,體會到其中的人性美,感受鄉(xiāng)親們純樸、美好的情感,體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