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病毒羅_第1頁
呼吸道病毒羅_第2頁
呼吸道病毒羅_第3頁
呼吸道病毒羅_第4頁
呼吸道病毒羅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呼吸道病毒羅第一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呼吸道病毒:

以呼吸道為侵入門戶

在呼吸道粘膜上皮細胞增殖

引起呼吸道局部感染或呼吸道以外組織器官病變。據統(tǒng)計,90%以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起第二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病毒科病毒種類所致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正粘病毒甲、乙、丙型流感病毒

流行性感冒副粘病毒副流感病毒1~5型

普通感冒、支氣管炎等呼吸道合胞病毒

嬰兒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麻疹病毒

麻疹腮腺炎病毒

流行性腮腺炎披膜病毒風疹病毒

小兒風疹、胎兒畸形或先天性風疹綜合征小RNA病毒鼻病毒

普通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冠狀病毒普通冠狀病毒SARS冠狀病毒

普通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SARS

(嚴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綜合征)腺病毒腺病毒

小兒肺炎主要的呼吸道病毒及其所致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第三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第一節(jié)

流行性感冒病毒

(influenzavirus)1918~1919年期間的大流行全球有2000萬人死亡第四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概述流行性感冒病毒屬正粘病毒科,可引起人和動物(豬、牛、馬及禽類等)的流行性感冒。包括:甲型——人、豬、牛、馬及禽類流行最為頻繁,常播及全球。乙型——人、豬局部流行。丙型——人主要侵犯嬰幼兒,很少流行。第五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一.生物學性狀(一)形態(tài)與結構1.形態(tài)球形或者橢圓形,80~120nm,有包膜包膜上有刺突:放射狀突起糖蛋白(初次從病人體內分離出的病毒)第六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核衣殼

分節(jié)段的(-)SSRNA核蛋白(NP)RNA聚合酶復合體蛋白(PB1、PB2和PA)核糖核蛋白(RNP)(螺旋對稱)結構特點:單負鏈分節(jié)段RNA有膜病毒核衣殼+包膜

第七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甲、乙型分8個節(jié)段丙型分7個節(jié)段甲、乙型流行性感冒病毒丙型流行性感冒病毒核酸:單鏈分節(jié)段RNA,無感染性第八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12435678PB2PB1RNAM2M1NAHA分節(jié)段的(-)SSRNAPA

RNA聚合酶復合體蛋白核糖核蛋白(RNP)第九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內層包膜:基質蛋白(MP1)、膜蛋白(MP2)刺突:血凝素(HA)

神經氨酸酶(NA)包膜

外層包膜:脂蛋白(LP)——宿主細胞膜第十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

流感病毒的表面結構◆血凝素(HA)柱狀,為三聚體,覆蓋了病毒的全部表面◆神經氨酸酶(NA)四個亞單位組成的四聚體,聚合成群。第十一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血凝素(hemagglutinin,HA

):裂解后形成HA1、HA2兩個片段功能:HA1:1.吸附宿主細胞——與上皮細胞唾液酸受體結合;2.引起血凝——

與紅細胞表面糖蛋白受體結合;HA2:3.膜融合——病毒包膜與細胞膜融合釋放核衣殼。4.免疫原性:血凝抑制抗體——

中和抗體,抑制血凝。第十二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血凝和血凝抑制:第十三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第十四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神經氨酸酶(neuraminidase,NA)

功能:1.病毒釋放水解細胞膜上神經氨酸——病毒芽生釋放。2.病毒擴散破壞細胞膜上特異性受體,使病毒解離,利于成熟和擴散。3.免疫原性:抗NA:抑制水解——

非中和抗體第十五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第十六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第十七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二)分型與變異抗原組成與分型

主要抗原結構:核糖核蛋白(RNP

基質蛋白、膜蛋白(MP)血凝素(HA)

神經氨酸酶(NA)第十八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NP、M甲(A)型乙(B)型丙(C)型NA和HA禽類:15個HA亞型(Hl~Hl5),

9個NA亞型人類:流行的有Hl、H2、H3和Nl、N2。2.分型命名法:型別/宿主(人省略)/分離地點/病毒株序號/分離年代(HA與NA亞型號),如A/HongKong/1/68(H3N2)第十九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2.變異性

(1)變異的特點:

甲型易變異,多亞型;

乙型少變異,無亞型;

丙型無變異,無亞型最易發(fā)生變異的是甲型流感病毒。變異的物質基礎是HA和NA,兩者變異可同時出現,也可單獨出現。小變異引起小流行,大變異引起大流行。第二十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2)變異的本質——核酸RNA的變異

表面抗原的改變(3)變異的表現流感病毒HA、NA易發(fā)生變異,HA變異更快第二十一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4)變異分類①抗原性漂移(antigenicdrift)

變異的幅度小,量變。HA、NA氨基酸的變異率小于1%,由基因組自發(fā)的點突變積累形成,每2~5年出現一個新變異株,引起局部中、小型流行。第二十二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

變異幅度大,屬于質變,由于基因組發(fā)生重排引起,導致新亞型產生,引起流感大流行甚至世界性大流行。

HA、NA最易變異

認為:新亞型是人流感病毒與動物流感病毒發(fā)生基因重組而形成。②抗原性轉變(antigenicshift)第二十三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

變異幅度有無出現新亞型流行規(guī)??乖云菩?,量變無中、小型流行抗原性轉變大,質變有大型、暴發(fā)流行變異的規(guī)律:抗原性漂移抗原性轉變第二十四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流行年代亞型類別代表株1918Hsw1N1可能為豬流感病毒1947HIN1(亞甲型)A/FM/1/471957H2N2(亞洲甲型)A/Singapore/1/571968H3N2(香港甲型)A/HongKong/1/681977H1N1H3N2(俄羅斯)

A/USSR/90/77歷史上由抗原轉變引起的世界性流行:2009H1N1(墨西哥)A/california/04/2009A第二十五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第二十六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5)變異的機制基因組發(fā)生重排第二十七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A/california/04/2009ARNA來源第二十八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6)變異的意義◆預測流感流行◆指導選擇疫苗毒株第二十九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三)培養(yǎng)特性和抵抗力1.培養(yǎng)雞胚培養(yǎng)——初次培養(yǎng)用雞胚羊膜腔,傳代培養(yǎng)用尿囊腔細胞培養(yǎng)——可用原代猴腎細胞(PMK)培養(yǎng)——流感病毒抵抗力弱2.抵抗力

第三十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二.致病性與免疫性致病性:傳染源——病人(動物)或病毒攜帶者致病機理——病毒不入血病毒——呼吸道——毒素樣物質進入血液全身中毒癥狀局部粘膜上皮炎癥同型有1-2年免疫力

免疫物質為sIgA及中和抗體(IgG、IgM)

免疫性:第三十一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第三十二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第三十三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三、微生物學檢查1.病毒分離培養(yǎng):2.血清學診斷:血凝抑制試驗:取患者發(fā)病5d內(急性期)和發(fā)病后2-4周(恢復期)的雙份血清進行抗體檢測。3.直接檢測抗原。4.核酸雜交、PCR或序列分析檢測病毒核酸第三十四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第三十五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四、防治原則1.避免接觸:2.接種流感疫苗滅活和減毒活疫苗,可獲得對同一亞型病毒的免疫力,免疫可維持6個月至1年。3.藥物鹽酸金剛烷胺干擾素中草藥:板藍根、大青葉等。

第三十六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

滅活病毒疫苗,定期注射*

病毒亞單位疫苗:血凝素第三十七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第三節(jié)冠狀病毒(P153)

(coronavirus)屬冠狀病毒科,1937年,首先從雞身上分離,形態(tài)像歐洲帝王的皇冠,命名為“冠狀病毒”。

第三十八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1.形態(tài)結構非節(jié)段單正鏈RNA有膜病毒

(1)核酸:1)為非節(jié)段單正鏈RNA,長27-31kd,是RNA病毒中最長的RNA核酸鏈,結構與真核細胞的mRNA非常相似。第三十九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2)變異性重組率非常高:RNA和RNA之間重組率非常高,RNA序列變化氨基酸序列蛋白質變化抗原性變化疫苗失效。

(2)衣殼:螺旋對稱。第四十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3)包膜:脂蛋白膜(P255,T26-2)三種糖蛋白刺突:1)刺突糖蛋白(S,SpikeProtein)是受體結合位點、溶細胞作用和主要抗原位點;2)小包膜糖蛋白(E,EnvelopeProtein),較小,與包膜結合的蛋白;3)膜糖蛋白(M,MembraneProtein),負責營養(yǎng)物質的跨膜運輸、新生病毒出芽釋放與病毒外包膜的形成。少數種類還有血凝素糖蛋白(HE蛋白,Haemaglutinin-esterase)第四十一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第四十二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2.分型1)1965年:B814,229E;2)1967年:OC43;3)2002年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分離命名為SARS冠狀病毒(SARS-Co)。第四十三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3.流行病學

世界各地極為普遍,成年人高于兒童。約有15種不同冠狀病毒株,能夠感染多種哺乳動物和鳥類,有些可使人發(fā)病。

引起的人類疾病主要是呼吸系統(tǒng)感染(包括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

第四十四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未解決的問題:血清型和抗原變異性還不明確??梢园l(fā)生重復感染,表明其存在有多種血清型(至少有4種已知)抗原的變異,其免疫較困難,目前尚無特異的預防和治療藥物。

第四十五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麻疹病毒(MeaslesVirus)腮腺炎病毒(Mumpsvirus

)風疹病毒(rubellavirus)其它呼吸道感染病毒第四十六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特點:病毒名稱形態(tài)結構刺突抗原性傳染性免疫力防治原則麻疹球形,單負鏈RNA有膜病毒,衣殼呈螺旋對稱,血凝素和溶血素單一血清型,穩(wěn)定人是唯一儲存宿主牢固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風疹(MMR)三聯(lián)疫苗流行性腮腺炎血凝素和神經氨酸酶風疹球形,單正鏈RNA有膜病毒,20面體對稱,血凝素和溶血素第四十七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一、麻疹病毒(P151)

(measlesVirus)第四十八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1.生物學特點細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細胞,細胞核和細胞漿內形成嗜酸性包涵體。第四十九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麻疹病毒包涵體細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細胞,細胞核和細胞漿內形成嗜酸性包涵體。多核巨細胞麻疹病毒第五十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病毒呼吸道上皮細胞內血流全身淋巴組織和單核吞噬細胞系統(tǒng)增殖增殖眼結膜、口腔粘膜、皮膚、呼吸道血流中樞神經系統(tǒng)少數2.致病性出疹前2~3d傳染性最強。特點:二次病毒血癥,在淋巴組織和單核吞噬細胞系統(tǒng)中增殖第五十一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3.臨床表現1)上呼吸道癥狀:2)柯氏(Koplik)斑:口頰粘膜出現灰白色小點,其周圍繞有紅暈稱為柯氏(Koplik)斑,對臨床早期診斷有一定意義。3)皮疹:1~2d全身皮膚相繼出現紅色斑丘疹。麻疹一般可自愈。年老體弱者,常并發(fā)細菌感染。

第五十二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麻疹病人第五十三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第五十四頁,共六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subacutesclerosingpanencephalitis,SSPE):兒童時期麻疹痊愈約2~17年后,出現慢性進行性中樞神經系統(tǒng)疾患?;颊叽竽X功能漸進性衰退,表現反應遲鈍,神經精神異常,運動障礙,最后導致昏迷死亡。4)急性病毒感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