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煤礦萊蕪機械廠等與于彥奎專利無效行政糾紛案二審_第1頁
山東煤礦萊蕪機械廠等與于彥奎專利無效行政糾紛案二審_第2頁
山東煤礦萊蕪機械廠等與于彥奎專利無效行政糾紛案二審_第3頁
山東煤礦萊蕪機械廠等與于彥奎專利無效行政糾紛案二審_第4頁
山東煤礦萊蕪機械廠等與于彥奎專利無效行政糾紛案二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東煤礦萊蕪機械廠等與于彥奎專利無效行政糾紛案二審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

行政判決書

高行終字第391號

上訴人山東煤礦萊蕪機械廠,住所地山東省萊蕪市鳳城西大街329號。

法定代表人張廷玉,廠長。

委托代理人劉俊仕,北京新元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岳潤海,男,漢族,1962年10月12日出生,山東煤礦萊蕪機械廠冶金室主任,住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qū)鳳城西大街329號院內。

上訴人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住所地北京市海淀區(qū)北四環(huán)西路9號銀谷大廈10-12層。

法定代表人廖濤,副主任。

委托代理人崔國振,該委員會審查員。

委托代理人楊存吉,該委員會審查員。

被上訴人于彥奎,男,漢族,1940年10月26日出生,濟南環(huán)保陶瓷除塵技術研究所所長,住山東省濟南市槐蔭區(qū)機床二廠北村31號-2。

委托代理人鄧金山,男,漢族,1962年7月11日出生,濟南環(huán)保陶瓷除塵技術研究所職員,住山東省濟南市天橋區(qū)北園大街607號1號樓1單元101號。

上訴人山東煤礦萊蕪機械廠、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因專利無效行政糾紛一案,不服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一中行初字第327號行政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20XX年9月4日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XX年10月12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萊蕪機械廠的委托代理人劉俊仕、岳潤海,上訴人專利復審委員會的委托代理人崔國振,被上訴人于彥奎及其委托代理人鄧金山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涉案名稱為“干熄焦除塵設備”的實用新型專利由于彥奎于2000年12月8日向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提出申請,于20XX年10月17日被授權公告。20XX年8月8日,萊蕪機械廠以本專利權利要求1不符合專利法第二十六條第四款、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二十一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權利要求1-5不符合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第三款的規(guī)定為由,向專利復審委員會提出無效宣告請求。專利復審委員會以本專利權利要求1和2不具有新穎性,進而權利要求1至5不具有創(chuàng)造性為由,作出第6223號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宣告本專利權利要求1至5無效,維持權利要求6至8有效。于彥奎不服第6223號決定,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作出一中行初字第786號判決,撤銷第6223號決定,判令專利復審委員會就本專利重新作出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專利復審委員會和萊蕪機械廠均不服第786號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作出的高行終字第136號判決,駁回上訴,維持第786號判決。20XX年12月9日,專利復審委員會作出第7798號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宣告號實用新型專利的權利要求2及引用權利要求2的權利要求3至5無效,在權利要求1、引用權利要求1的權利要求3至5,以及權利要求6至8的基礎上維持號實用新型專利權有效。于彥奎不服第7798號決定,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認為,本專利權利要求2包含了權利要求1中的所有技術特征。對于權利要求1中的“緊密配合”并未描述某種具體的連接方式,僅是功能性的描述。而權利要求2中的“制為一體”結合說明書中有關連接方式的說明以及本專利的發(fā)明目的,可以解釋為“制為一體”區(qū)別于焊接、粘接等其他方式,是對權利要求1中“緊密配合”的進一步限定。作為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對“緊密配合”的理解應當為各組件之間相互獨立,通過某種連接方式使各組件之間間隙最小或無間隙。因此,權利要求2從形式到內容均為權利要求1的從屬權利要求。在其引用的權利要求1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前提下,權利要求2也具有創(chuàng)造性。權利要求3至5在引用權利要求1或2的前提下,也具有創(chuàng)造性。據(jù)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第項第1目、第2目之規(guī)定,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判決:撤銷第7798號決定;維持名稱為“干熄焦除塵設備”的實用新型專利權有效。

萊蕪機械廠、專利復審委員會均不服原審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請求撤銷原審判決,維持第7798號決定。萊蕪機械廠的上訴理由為:1、權利要求1中的“緊密配合”本質上是機械類專利技術中關于部件間連接關系或者部件間距離的限定,不是功能性特征,因此,原審判決認定事實錯誤。2、“制為一體”被理解為三部件是可分離的聯(lián)結體是不正確的。3、權利要求2是用方法特征對權利要求1所要求的“緊密配合”技術特征進行限定,是一個方法技術特征,是對所有“制為一體”方法的高度概括。而根據(jù)專利法實施細則規(guī)定實用新型專利不保護方法技術特征,所以權利要求2應該被宣告無效。專利復審委員會的上訴理由為:1、原審判決認定事實不清。第一,從字面上講,“制為一體”就是通過加工處理使旋風子、直管及螺旋導向機構成為一體。因此,權利要求2中的“制為一體”是與焊接、粘結等其他方式完全不同的方式,并不是對權利要求1中的“緊密配合”的進一步限定。第二,從本專利說明書中看,本專利的發(fā)明目的是通過“將旋風子、直管及螺旋導向機構制為一體的形式實現(xiàn)”,或者通過“焊接、粘結等其他方式實現(xiàn)”兩種并列方式來實現(xiàn)的,從中并不能得出權利要求2與權利要求1存在引用關系。2、原審判決適用法律錯誤。權利要求2與權利要求1在內容上屬于并列的技術方案,不存在引用關系,根據(jù)審查指南的相關規(guī)定,權利要求2屬于實質上的獨立權利要求。于彥奎服從原審判決。

經(jīng)審理查明,名稱為“干熄焦除塵設備”的實用新型專利由于彥奎于2000年12月8日向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提出申請,于20XX年10月17日被授權公告,專利號為。本專利授權公告的權利要求書為:

“1、一種干熄焦除塵設備,包括至少一個帶有旋風子(18)、直管(16)及螺旋導向機構(17)的除塵單元,其特征是:螺旋導向機構(17)內外側與直管(16)和旋風子(18)之間緊密配合。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干熄焦除塵設備,其特征是:螺旋導向機構(17)與直管(16)和旋風子(18)制為一體。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干熄焦除塵設備,其特征是:各除塵單元串聯(lián)。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干熄焦除塵設備,其特征是:各除塵單元并聯(lián)。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干熄焦除塵設備,其特征是:各除塵單元串聯(lián)后再并聯(lián)。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干熄焦除塵設備,其特征是:它包括至少兩組串聯(lián)的除塵單元,各組中的除塵單元并聯(lián)構成一級多管除塵機構。

7、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干熄焦除塵設備,其特征是:前部的多管除塵機構的除塵單元中旋風子的內徑大于后部多管除塵機構的除塵單元的旋風子的內徑。

8、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干熄焦除塵設備,其特征是:它由串聯(lián)的兩個除塵組組成?!?/p>

本專利說明書載明的相關內容為:本專利的發(fā)明目的在于,設計一種能夠提高除塵效果的干熄焦除塵設備。本專利包括至少一個帶有旋風子、直管及螺旋導向機構的除塵單元,螺旋導向機構內外端與直管和旋風子之間緊密配合。由以上結構可以看出,本專利使惰性氣體由旋風導向機構的上方進入,由于消除了螺旋導向機構之間的間隙,使全部惰性氣體必須通過螺旋導向機構,因而能夠提高其除塵效果。本專利的上述結構可以通過將旋風子、直管及螺旋導向機構制為一體的形式實現(xiàn),也可以通過焊接、粘接等其他方式實現(xiàn)。

20XX年8月8日,萊蕪機械廠以本專利權利要求1不符合專利法第二十六條第四款、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二十一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權利要求1-5不符合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第三款的規(guī)定為由,向專利復審委員會提出無效宣告請求。專利復審委員會以本專利權利要求1和2不具有新穎性,進而權利要求1至5不具有創(chuàng)造性為由,作出第6223號決定,宣告本專利權利要求1至5無效,維持權利要求6至8有效。于彥奎不服第6223號決定,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該院于20XX年12月10日作出第786號判決。該判決認為,本專利權利要求2是權利要求1的從屬權利要求。由于專利復審委員會是在權利要求1不具有新穎性的前提下,就權利要求2的新穎性及權利要求1-5的創(chuàng)造性進行的審理,而其關于權利要求1新穎性的認定是錯誤的,故應對權利要求2的新穎性及權利要求1-5的創(chuàng)造性重新作出評價。據(jù)此,判決撤銷第6223號決定,專利復審委員會就本專利重新作出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

專利復審委員會和萊蕪機械廠均不服第786號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XX年6月10日作出第136號判決,認定:“本案權利要求1所述的‘干熄焦除塵設備’的螺旋導向機構、直管、旋風子三部分之間是呈緊密配合狀態(tài);權利要求2限定‘干熄焦除塵設備’的螺旋導向機構、直管、旋風子三部分制為一體。權利要求1中的‘緊密配合’并非某種具體的連接方式,而是功能性的描述。結合權利要求2中的‘制為一體’的限定,說明書中有關連接方式的說明以及本案專利的發(fā)明目的,作為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對‘緊密配合’的理解應當是,各組件之間相互獨立,通過某種連接方式使各組件之間間隙最小或無間隙。如果將本專利的‘緊密配合’和‘制為一體’理解成對比文件1的‘旋風子、排氣管、2至10片螺旋導向葉片是由陶瓷一體燒結的整體’的連接方式,顯然與本專利的說明書中實施例將‘制為一體’具體描述為‘三部分制為一體,旋風導向機構的外端及內端與旋風子和直管分別相接且沒有間隙’不符?!睋?jù)此本院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審判決。

專利復審委員會根據(jù)兩審法院的判決依法重新審理,并于20XX年9月22日舉行口頭審理。專利復審委員會告知雙方當事人,根據(jù)兩審法院的判決,本案無效審查的范圍是:本專利權利要求2的新穎性及權利要求1至5的創(chuàng)造性。20XX年12月9日,專利復審委員會作出第7798號決定。

專利復審委員會在該決定中認定:

關于權利要求1和權利要求2的關系,專利復審委員會認為:權利要求1中“干熄焦除塵設備”的結構為三個部分,而權利要求2中“干熄焦除塵設備”的結構為一體,因此權利要求2只是權利要求1形式上從屬權利要求,實質上是獨立權利要求,其技術方案實質上為:一種干熄焦除塵設備,包括至少一個帶有旋風子(18)、直管(16)及螺旋導向機構(17)的除塵單元,螺旋導向機構、直管、旋風子三部分制為一體。

關于權利要求2的新穎性。根據(jù)已生效的第136號判決的要求,對本專利權利要求2的新穎性進行評述。權利要求2與證據(jù)6公開的技術方案實質上不相同,權利要求2具有新穎性,符合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

關于權利要求1至5的創(chuàng)造性?;趦蓪彿ㄔ旱恼J定,專利復審委員會認為:本領域技術人員在證據(jù)6公開的一體燒結成型的除塵器陶瓷整體單組管的基礎上,不能容易地得到本專利權利要求1所述的由三個各自獨立的部件緊密配合構成的除塵單元,并且在萊蕪機械廠提供的證據(jù)1、2中也沒有給出教導和啟示,因此本專利權利要求1相對于上述證據(jù)是非顯而易見的,其具備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三款規(guī)定的創(chuàng)造性。

基于上述有關權利要求2相對證據(jù)6的新穎性評價,專利復審委員會認為權利要求2與證據(jù)6的技術方案結構相同,區(qū)別僅在于構造除塵單元的方法特征不同。在不考慮構造除塵器單元的方法特征時,權利要求2的技術方案相對證據(jù)6沒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不具備創(chuàng)造性。權利要求3至5均是權利要求1和2的從屬權利要求,分別限定“各除塵單元串聯(lián)”、“各除塵單元并聯(lián)”、“各除塵單元串聯(lián)后再并聯(lián)”。在權利要求1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前提下,引用權利要求1的權利要求3至5具有創(chuàng)造性。作為公知常識性證據(jù),證據(jù)1、2中均披露了除塵單元并聯(lián)的技術方案;并且在口頭審理中,于彥奎承認權利要求3至5的附加技術特征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是慣用的技術手段。本案中,證據(jù)6本身就涉及多管除塵器方案,結合證據(jù)1或2,專利復審委員會認為在除塵器中根據(jù)除塵工藝的需要將多個除塵單元進行串聯(lián)、并聯(lián)或串聯(lián)后再并聯(lián)的設置方式應當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慣用的技術手段,在權利要求2不具備創(chuàng)造性的前提下,權利要求3至5附加技術特征的加入不會使權利要求3至5在引用權利要求2時構成的技術方案相對證據(jù)6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因此權利要求3至5在引用權利要求2時均不具備創(chuàng)造性。

綜上,專利復審委員會作出第7798號決定,宣告號實用新型專利的權利要求2及引用權利要求2的權利要求3至5無效,在權利要求1、引用權利要求1的權利要求3至5,以及權利要求6至8的基礎上維持號實用新型專利權有效。

上述事實有本專利授權權利要求書、說明書,第6223號決定、第7798號決定、第786號判決、第136號判決及當事人陳述等證據(jù)在案佐證。

本院認為,我國專利法第五十六條第一款規(guī)定,發(fā)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及附圖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二十一條規(guī)定,權利要求書應當有獨立權利要求,也可以有從屬權利要求。獨立權利要求應當從整體上反映發(fā)明或者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記載解決技術問題的必要技術特征。從屬權利要求應當用附加的技術特征,對引用的權利要求作進一步限定。本案的爭議焦點在本專利權利要求2是否為獨立的權利要求。判斷一項權利要求是否構成從屬權利要求,除了從形式上分析外,關鍵在于該項權利要求是否包含了另一項同類型權利要求中的所有技術特征,且對該另一項權利要求的技術方案作了進一步的限定。

在本案中,從形式上看,權利要求2引用權利要求1,對權利要求1中的旋風導向機構與直管、旋風子之間的連接方式限定為“制為一體”。從內容上看,本專利說明書中實施例將“制為一體”具體描述為“三部分制為一體,旋風導向機構的外端及內端與旋風子和直管分別相接且沒有間隙”。由此可見,結合本專利說明書其他內容,“制為一體”可以解釋為區(qū)別于焊接、粘接等其他方式,是對權利要求1中‘緊密配合’的進一步限定。作為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對‘緊密配合’的理解應當為各組件之間相互獨立,通過某種連接方式使各組件之間間隙最小或無間隙。因此,權利要求2從形式到內容均為權利要求1的從屬權利要求。專利復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