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均衡論與福利經濟學考點歸納總結_第1頁
一般均衡論與福利經濟學考點歸納總結_第2頁
一般均衡論與福利經濟學考點歸納總結_第3頁
一般均衡論與福利經濟學考點歸納總結_第4頁
一般均衡論與福利經濟學考點歸納總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0章一般均衡論與福利經濟學

10.1考點難點歸納

10.1.1提綱挈領

(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瓦爾拉斯一般均衡理論

實證經濟學與規(guī)范經濟學

f交換的帕累托最優(yōu)條件:

MRS^y=MRS除

生產的帕累托最優(yōu)條件:

帕累托最優(yōu)狀態(tài)<MRTS^=MRTS^y

般交換和生產的帕累托最優(yōu)條件:

論MRSXY-MRT^

福<完全競爭與帕累托最優(yōu)

社會福利函數與阿羅不可能性定理

市場社會主義理論基礎:蘭格模型

10.1.2內容提要

一、一般均衡論

1.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的意義

局部均衡是指在假設其他市場不變的情況下,某一特定產品或要素的市場均衡。

一般均衡是指在一個經濟體系中,所有市場的供給和需求同時達到均衡的狀態(tài)。一般均

衡分析從微觀經濟主體行為的角度出發(fā),考察每一種產品和每?個要素的供給和需求同忖達

到均衡狀態(tài)所需具備的條件和相應的均衡價格以及均衡供銷量應有的量值。

2.一般均衡的實現(xiàn)過程

瓦爾拉斯首創(chuàng)了一般均衡理論體系。他認為經濟社會是山相互聯(lián)系的各個局部組成的體

系,當消費者偏好、要素供給和生產函數為已知時,就能從數學上論證所有商品市場和要素

市場可以同時達到均衡狀態(tài),即整個經濟可以處于一般均衡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下,所有商品

和要素的價格和數量都有確定的量值,均衡條件是消費者的效用極大化和生產者的利潤極大

化,所有市場的供需總量相等。

簡單的瓦爾拉斯一般均衡模型由四個方程組來表示:商品需求方程組、要素需求方程組

(要素供求相等方程)、廠商供給方程組(商品價格與生產成本相等方程)和要素供給方程

組。由于模型假設要素收入等于產品價值,故此四個方程組中必定有一個方程不是獨立的。

通過令任一商品為貨幣商品并以此貨幣商品定義其他商品和要素的價格,便可使模型的未知

數數目與相互獨立的方程式數目相等,從而滿足方程組即模型有解的必要條件。

關于一般均衡的實現(xiàn),瓦爾拉斯采用的是“試錯法”。即在市場中存在一個自由拍賣人,

其任務就是尋找并確定能與市場供求一致的均衡價格。他尋找均衡價格的方法就是:首先它

隨意報出一組價格,經濟當事人根據該價格申報自己的供給和需求,如果所有市場供求均達

到一致,則將這個價格固定下來成為均衡價格;如果供求不一致,則拍賣人調整價格,報出

另一組價格,即當某個市場的需求大于供給時就提高價格;反之則降低價格。這樣就可以保

證新的價格比原來的價格更加接近于均衡價格。如果新的價格仍然不能使所有市場達到均

衡,則重復上面的過程,直到找到均衡價格為止。

二、帕累托最優(yōu)狀態(tài)

1.帕累托最優(yōu)

福利經濟學采用帕累托最優(yōu)標準來衡量資源配置的最優(yōu)配置。帕累托最優(yōu)狀態(tài)是這樣一

種狀態(tài):任何改變都不可能使一個人的境況變好,而又不使別人的境況變壞。當經濟系統(tǒng)達

到帕累托最優(yōu)狀態(tài)時,經濟運行是有效率的;反之,不滿足帕累托最優(yōu)狀態(tài)的經濟運行結果

就是缺乏效率的。

根據帕累托最優(yōu)狀態(tài)標準,可以對資源配置狀態(tài)的任意變化做出好與壞的判斷。如果對

既定資源配置的狀態(tài)予以改變,而這種改變使得至少有一個人的境況變好,同時其他人的境

況沒有因此變壞,則認為這種變化增加了社會福利,或稱帕累托改進。很顯然,如果對于某

種既定的資源配置狀態(tài),不存在任何對資源配置的帕累托改進使得福利增進,則此即為帕累

托最優(yōu)狀態(tài)。

2.交換的帕累托最優(yōu)條件

在交換方面,任何一對商品之間的邊際替代率對任何使用這兩種商品的個人來說都相

等,即朋RS《=MRSt,此忖該社會達到了產品分配的帕累托最優(yōu)狀態(tài),從而實現(xiàn)了交

換的效率。當然,此時也就實現(xiàn)了交換的一般均衡。

把滿足的條件的點連接起來所形成的曲線,稱之為分配的契約曲線。

在該曲線上任一點N、8兩人的邊際替代率都是相等的。只要參與分配的雙方通過產品分配

達到分配的契約曲線上,便達到了帕累托最優(yōu)狀態(tài),從而實現(xiàn)了分配的一般均衡.

3.生產的帕累托最優(yōu)條件

對于有多個個人、多種商品、多種生產要素的經濟,達到均衡時要求:在生產方面,任

何一對生產要素之間的邊際技術替代率在用這兩種投入要素生產的所有商品中都相等,即

MRTS:K=MRTS[K,此時該社會達到了帕累托最優(yōu)狀態(tài),從而實現(xiàn)了生產的效率。當然,

此時也就實現(xiàn)了生產的一般均衡。

連接埃奇沃斯盒狀圖中無窮多個最優(yōu)均衡點所得到的一?條曲線通常被稱為生產的契約

曲線。在該曲線上,X、y兩種產品在生產中所使用的L和K兩種生產要素的邊際技術替代

率是相等的。只要生產者通過資源的重新配置到達契約曲線上,便達到了生產的一般均衡,

實現(xiàn)了生產的帕累托最優(yōu)。因此,生產的契約曲線上的所有的點都是生產的最優(yōu)均衡點,也

是生產有效率的點。

4.交換和生產的帕累托最優(yōu)條件

將生產契約曲線轉換到以商品為坐標量的平面直角圖上便可得到轉換曲線(生產可能性

曲線)。

生產可能性曲線是指在其他條件(如技術、要素供給等)不變情況下,生產產品x與丫

所能達到的最大產量的組合。曲線上的每一點必會滿足=朋7?年入。生產可能性

曲線具有如下特征:

(1)生產可能性曲線的斜率為負;

(2)可能性曲線凹向原點,即曲線自上而下變得越來越陡峭;

(3)邊際產品轉換率等于兩種產品的邊際成本之比。

將契約曲線轉換到以效用為坐標量的平面直角圖上便可得到效用可能性曲線。

利用生產可能性曲線和效用可能性曲線可以得到生產和交換的帕累托最優(yōu)狀態(tài)。

在生產與交換兩者之間,任何一對商品間的生產的邊際轉換率等于消費這兩種商品的每

個個人的邊際替代率,即MRS:Y=MRS《Y=MRTXYO

只要與MRS不等,重新配置資源都會使消費者受益。只有初?$=順7時,才能

使生產滿足消費者的需要,又使資源達到有效的配置。實現(xiàn)生產和交換的帕累托最優(yōu)狀態(tài)。

5.完全競爭市場與帕累托最優(yōu)

在完全競爭市場下,通過市場機制的作用,可以導致生產資源和產品的分配實現(xiàn)帕累托

最優(yōu)狀態(tài),從而使經濟效益體系達到經濟效率的境界?,F(xiàn)說明如F:

(1)完全競爭市場會導致MRS*=MRS,Q實現(xiàn)產品分配的帕累托最優(yōu)狀態(tài);

(2)完全競爭市場會導致=MRTS[K,實現(xiàn)生產的帕累托最優(yōu)狀態(tài);

(3)完全競爭市場會導致=MRSt=初7?7/,實現(xiàn)生產和交換的帕累托最

優(yōu)狀態(tài)。

總之,在產品及要素皆為完全競爭市場時,將使得經濟體系達到經濟效率,即滿足:①

MRS^=MRS%,②MRTS;K=MRTS%,③MR%=MRS^。

三、社會福利函數與阿羅不可能定理

1.社會福利函數

社會福利函數是社會所有個人的效用水平的函數,在兩個人的社會中,社會福利函數可

以表示為:邛=以)。式中W表示社會福利,%、為表示兩個人的效用水平指標。

上式表明社會福利取決于。八4的大小,利用該關系可以得到社會無差異曲線,如圖

10—I所示,該圖橫軸和縱軸分別代表為、UB,與消費者的無差異曲線一樣,社會無差異

曲線也具有無限個,它們表示社會福利水平的高低。

圖10.1社會福利函數

在圖中,有三條社會無差異曲線:加、名、電,這種曲線不計算社會福利的大小,但

能比較社會福利的高低,位置越高的社會無差異曲線代表的社會福利越大。uu'是總效用可

能曲線,它類似于消費者行為理論中的收入約束線。同樣的道理,最大的社會福利只會出現(xiàn)

在總效用可能線〃步和社會無差異線W2的切點上,這點叫做"限制社會下的最大滿足點”。

這是能導致最大社會福利的生產、交換和分配的惟?一點。之所以叫做限制條件下的最大滿

足點,是因為最大社會福利并不允許為任何可能值,而要受到既定的生產資源、生產技術條

件等的限制,uu'曲線和內相交于4點和4點,這些點所代表的社會福利都低于%而〃〃'

和名沒有交點,說明在現(xiàn)有的條件下無法達到名的社會福利水平。

2.阿羅不可能定理

社會福利函數的形成,就是在已知社會所有成員的個人偏好次序的情況下通過一定的程

序,把各種各樣的個人偏好次序歸結為單一的社會偏好次序。但是這往往是很難做到的。

阿羅認為:用投票的方式不可能把個人的偏好集中起來,形成合乎理性的社會偏好。即

在非獨裁的情況下,不可能存在有適用于所有個人偏好類型的社會福利函數,這就是著名的

阿羅不可能定理。

四、市場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礎

市場社會主義理論的主要內容:在社會主義經濟中均衡的價格的決定研究表明價格決定

過程與競爭市場中的過程很相似,中央計劃局起市場的作用,它規(guī)定組合生產要素和選擇一

個工廠的生產規(guī)模的規(guī)則。確定一個產業(yè)的產量的規(guī)則、分配資源的規(guī)則以及在會計中將價

格當參數使用的規(guī)則,最后,它規(guī)定價格,以使每種商品的供求數量平衡。所以,用計劃來

代替市場的功能是很有可能的和可行的。

10.2考研真題與典型題

10.2.1概念題

1.瓦爾拉斯定律(華中科技2004研)

2.效用可能性曲線(華中科技2004研)

3.均衡分析(北方交大2001研)

4.交換的契約曲線(人大2003研)

5.契約曲線(contractcurve)(北方交大2003研;南京大學2006研:廈門大學2006研)

6.實證經濟學(positiveeconomics)與規(guī)范經濟學(normativeeconomics)(杭州大學1998

研)

6.生產可能性邊界(華中科大2007研;深圳大學2007研;廈門大學2007研)

7.阿羅―德布魯模型(Arrow—Debreumodel)

8.社會無差異曲線

9資源配置(allocationofresources)

10.帕累托最優(yōu)狀態(tài)(北師大2001研;華中科技大學2005研;北理2006研;南航2006

研;上海交大2006研)

11.比較靜態(tài)均衡(comparativestaticequilibrium)

12.受限制的帕累托最優(yōu)(constrainedParetooptimum)

13.非均衡(disequilibrium)

14.經濟福利(economicwelfare)

15.新福利經濟學(newwelfareeconomics)

16.阿羅不可能定理(中國地質大學2005研)

17.X效率理論(X—efficiencytheory)

18.效用可能性邊界(utilitymaximization)

19.第一福利定理(西安交大2006研)

10.2.2簡答題

1.什么是邊際產品轉換率,當它與消費者對這兩種產品和邊際替代率不等時,市場將

怎樣調整?(南開大學2004研)

2.帕累托效率與帕累托改進的區(qū)別。(上海交大2004研)

3.什么叫一般均衡?一般均衡實現(xiàn)的基本條件是什么?一般均衡分析的核心結論是什

么?(北航2005研)

4.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1)根據瓦爾拉斯定理,在一個只有兩種商品的經濟中,如果一個商品市場供需相等

了,另外一個市場一定也達到了均衡。(北大1997研)

(2)如果A點不是帕累托最優(yōu)(即不會在合同曲線上),B點是帕累托最優(yōu),那么,從

A點和B點的移動一定是帕累托改進。(北大1996研)

(3)當存在外部效應時福利經濟學第一定理不一定成立。(北大1998研)

(4)如果福利經濟學第?定理的所有假設都滿足,那么政府就沒有干預經濟的必要。

(北大2004研)

5.整個經濟原處于全面均衡狀態(tài),如果某種原因使商品X的市場供給(Sx)增加,試考

察:

(1)X商品市場中,其替代品市場和互補品市場會有什么變化?

(2)在生產要素市場上會有什么變化?

(3)收入的分配會有什么變化?

6.假設:(1)一個簡單經濟最初處于全面的長期的完全競爭均衡;(2)L和K是僅有的

兩種生產要素,各具有一定的數量;(3)僅有兩種商品X和Y,X的勞動密集程度(即L/K

的比例)大于Y;(4)商品X和Y互為替代品;(5)X行業(yè)和Y行業(yè)是成本遞增行業(yè)。

(a)以局部均衡的觀點來討論,如果Dx上升將會發(fā)生什么情況?

(b)Y商品市場將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c)在勞動和資本市場將會發(fā)生什么情況?

(d)勞動和資本市場中發(fā)生的變化是如何轉而影響整個經濟的?

7.對于有多個個人、多種商品、多種生產要素的經濟,實現(xiàn)一般均衡所要求的條件?

8.何謂瓦爾拉斯定律?

9.為何說完全競爭市場機制必然會失靈?

10.簡述福利經濟學第一定理。(南開大學2005研)

11.什么是平等與效率,如何處理好兩者的關系?

10.2.3計算題

1.考慮一個定義在有限集X上的理性偏好關系2。讓?和A分別表示從理性的偏好關

系中導出的無差異的和嚴格的偏好關系。

(1)證明?和。是傳遞的。

(2)從x辦和推導x曲。(提示:請從偏好關系的定義出發(fā)解題)(中山大學2004

研)

1.假設在一個純交換經濟中有兩個消費者i=A,B和兩種商品j=l,2。消費者的初始

稟賦為療=(匕乜)。消費者A的初始稟賦和效用函數分別為"=(1,0)和

消費者B的初始稟賦和效用函數分別為M=(0,1)和

。8(才4)=(婢)0(以產。商品1和2的價格分別用pl和p2來表示。

(1)求競爭均衡(提示:在計算競爭均衡時可把商品1的價格標準化為1。

(2)假設a=l/2,2=1/2,使市場出清的價格水平和均衡消費量分別為多少?(上

海財經大學2007研)

2.甲有300單位商品X,乙有200單位商品Y,二人的效用函數都是U(x,y)=xy,推

導出所有滿足Pareto最優(yōu)的狀態(tài)。二人通過交換達到Pareto最優(yōu),求出社會的價格體系,

并求出交換結果。(清華大學2005研)

3.假定小王(A)和小李(B)的效用函數分別為:

勿="/

x+

^B=ByB

(1)請針對兩人分別寫出x對y的邊際替代率公式。

(2)如果交易通過價格體系來實施,請寫出均衡時的(可行的)價格比率。

(3)假定共有100單位的x和200單位的y。最初,小王有25單位的x和75單位的y,

而小李75單位的x和125單位的y。請說明經過市場交易后,均衡時兩人分別擁有的兩種

商品的數量。

(4)畫出這種情形的埃奇沃斯框圖(EdgeworthBox),標出初始稟賦配置和所有的帕

累托最優(yōu)配置。(人大2006研)

4.由4、B兩人及X、丫兩產品構成的經濟中,/、8的效用函數分別為必=X7,UB=

40(x+丫),x、y的存量為(120,120)該經濟的社會福利函數為%=心心。求:

(1)該經濟的效用邊界。

(2)社會福利最大化時的資源配置。

5.考慮由兩個人,兩種商品組成的純交換經濟(pure-exchangeeconomy)。已知該經濟

系統(tǒng)既有的商品總量分別為端和燒,兩個人的效用函數分別為*=/幺2,0=嫉%2,

且+為=端02+%2=噓。試求:作為4川和彘2的函數的契約曲線方程。如要使

該契約曲線成為一條直線,對a和尸要加上什么條件?

6.一封閉經濟用兩種生產要素——土地和勞動——生產兩種商品X和匕所有土地都是

同質的,勞動也一樣。兩種要素的供給曲線完全無彈性。所有要素為私有,市場均屬完全競

爭,并處于長期均衡中?生產函數為:

025

X=48K.郎5,y=30.25^0.2510.75

其中,X和Y分別為兩種商品的年產出單位數,K*和Ky分別為商品X和丫生產過程中

使用的土地平方公里數,及和〃分別為兩種商品生產中雇傭的勞動人數。所有人都具有相

同的效用函數,并由下式給出:

U=7.5y0.5

現(xiàn)有324平方公里的土地,2500名工人,商品X的價格為100。試計算下列均衡值:

(1)商品丫的價格;

(2)每平方里土地的年租金R;

(3)每個工人的年工資W.

7.考慮一由兩種商品和固定要素供給組成的經濟。假設以商品空間定義的社會福利函數

為W=(%+2)/,隱含的生產函數為%+20—10=0。試求社會福利函數達最大時外、必

之值。

10.2.4論述題

1.試證明:在完全競爭的市場經濟當中,存在滿足生產和交換同時實現(xiàn)帕累托最優(yōu)的條

件。(中央財大2004研)

2.試述微觀經濟學中的一般經濟均衡的模型與意義。(武大2003研)

3.論述并推導生產和交換的帕累托最優(yōu)條件。(華中科大2002研)

4.論述市場的效率。(深圳大學2005研)

5.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并說明理由?!盀榱诉_到帕累托最適度狀態(tài),必須使任何使用

兩投入要素的兩企業(yè)的該兩要素間的邊際技術替代率相等,即使這兩個企業(yè)生產的產品很不

相同?!保暇├砉ご髮W2000研)

6.在只有X、丫兩商品的經濟中,如果兩商品的價格比率既定,證明如果X商品市場

供求是均衡的,那么y商品市場供求也是均衡的。

7.在2、B兩人交易的模型中,如果/、8二人具有相同的偏好,證明交易的契約曲

線是一條直線。

8.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并說明理由。

(1)契約曲線的得名是由于它所有可能的契約之軌跡。

(2)為了達到帕累托最適度狀態(tài),必須使任何使用某兩投入要素的兩廠商的該兩要素

間的邊際技術替代率相等,即使這兩個廠商生產的產品很不相同。

(3)如果兩種商品之間的邊際轉換率不是對所有消費這兩種商品的消費者來說都等于

消費者在它們之間的邊際替代率,那么兩種商品中至少有一種不是有效地生產出來的。

(4)從埃奇沃斯盒狀圖中某一初始稟賦開始,如果通過討價還價達到的自由交易契約

是符合帕累托最適度狀態(tài)所要求的,那么該交換契約可以位于契約的任何地方。

(5)對于福利極大化來說,完全競爭長期一般均衡既是必要的,又是充分的。

9.解釋:在規(guī)模報酬不變和沒有外溢效應及公共商品的條件下,如果某些產品或要素市

場存在不完全競爭,則不能達到帕累托最適度狀態(tài)。

10.(1)用社會的和私人的利益和成本的概念來表達帕累托最適度條件;

(2)存在生產或消費的外部經濟,或者存在生產或消費的外部不經濟的情況下,經

濟就不能達到帕累托最適度狀態(tài)。請解釋原因。

(3)當有公共商品時,即使整個經濟都是完全競爭的也不能達到帕累托最適度狀態(tài)。

請解釋原因。

11.在一個經濟社會中,實現(xiàn)帕累托最優(yōu)狀態(tài)的條件是什么?(首都經貿大學2003研)

12.為什么說完全競爭的市場機制符合帕累托最優(yōu)狀態(tài)?(武大2001研;人大1998研)

13.什么是生產和交換的帕累托最優(yōu)條件?為什么完全競爭的一般均衡價格能滿足生產

和交換的帕累托最優(yōu)條件?(北大2000研)

14.推導包含生產的兩人兩種商品的經濟中的帕累托效率的微積分條件。(乂,和、2分

別表示生產和消費的商品1總量和商品2總量。兩個人分別為A和B。)(廈門大學2006研)

15.論述并評價市場社會主義理論。

10.3考研真題與典型題詳解

10.3.1概念題

1.瓦爾拉斯定律(華中科技2004研):也稱為瓦爾拉斯法則,由經濟學家瓦爾拉斯在其

完全競爭市場的?般均衡理論體系中提出。其基本內容是:在完全競爭的市場體系中,在任

何價格水平下,后場上對所有商品超額需求的總和為零。各商品的超額需求函數之間相互依

存,均衡價格為相對價格,而非絕對價格。由瓦爾拉斯定律可以推出,經濟體系中存在幾個

商品市場,若其中n-l個商品市場處于均衡狀態(tài),那么,第n個商品市場也必然是均衡的。

瓦爾拉斯定律不僅表明在交換體系中任何價格水平消費者對所有商品的超額需求總和為零,

同樣可以證明,瓦爾拉斯定律不僅適用于純經濟交換體系,而且適用于生產與交換經濟體系,

也適用于貨幣經濟體系。需要提出的是在純經濟交換體系和生產與交換經濟體系下,瓦爾拉

斯定律中的需求函數為價格的零次齊次函數,超額需求函數亦為價格的零次齊次函數。但是,

在貨幣經濟體系下,由于貨幣需求量并不是效用函數的變數,這樣,需求函數和超額需求函

數都不再是價格的零次齊次函數,均衡商品價格的任何同比例變動,都會使該貨幣經濟體系

脫離其原來的均衡狀態(tài)。

2.效用可能性曲線(華中科技2004研):也可以稱之為效用可能性邊界,是在交易的一

般均衡條件下個人所獲得的各種效用水平的組合點的軌跡。將其稱為效用可能性曲線是因

為,該曲線之外的點都是消費者不能達到的效用組合點,在該曲線之內的點都是消費者在既

定約束下效用沒有達到最大化的點,在曲線上的點則是消費者達到效用最大化實現(xiàn)交換的?

般均衡的點。將產品空間的消費契約曲線轉換到效用空間便得到相應的效用可能性曲線。圖

10.2表示的是簡單的兩人經濟中4、B兩個人的效用可能性曲線。

橫坐標為A的效用UA,縱坐標為B的效用%效用可能性曲線表明,要提高N的效

用只能以降低B的效用為代價。在消費契約線上消費中的邊際替代率等于生產中的邊際轉

換率的點是效用可能性曲線上生產與消費的帕累托最優(yōu)點。在生產可能曲線上選擇任一點都

會得到條新的消費契約曲線,進而得到一條新的效用可能性曲線。在每一條效用可能性曲

線上都存在邊際替代率與邊際轉換率相等的點即效用可能性曲線上生產與消費同時達到帕

累托最優(yōu)點,連接所有這些帕累托最優(yōu)點可以得?條總效用可能性曲線,這條總效用可能性

曲線概括了社會既定資源與消費者偏好下全部消費與生產的最優(yōu)點。

3.均衡分析(北方交大2001研):在經濟分析中,均衡指的是這樣一種狀態(tài),即各個經

濟決策主體(如消費者、廠商等等)所做出的決策正好相容,并且在外界條件不變的情況下,

每個人都不會愿意再調整自己的決策,從而不再改變其經濟行為。均衡分析包括局部均衡分

析和一般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研究的是單個(產品或要素)巾場;其方法是把所考慮的

某個市場從相互聯(lián)系的整個經濟體系的市場全體中“取出”來單獨加以研究。在這種研究中,

該市場商品的需求和供給僅僅被看成是其本身價格的函數,其他商品的價格則被假設為不

變,而這些不變價格的高低只影響所研究商品的供求曲線的位置;所得到的結論是,該市場

的需求和供給曲線共同決定了市場的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一般均衡分析是將互相聯(lián)系的各

個市場看成一個整體來加以研究的方法。在?般均衡理論中,每??商品的需求和供給不僅取

決于該商品本身的價格,而且也取決于所有其他商品(如替代品和補充品)的價格。每一商

品的價格都不單獨地決定,而必須和其他商品價格共同決定。當整個經濟的價格體系恰好使

所有的商品都實現(xiàn)供求相等時,市場就達到了一般的均衡。

4.交換的契約曲線(人大2003研):是描述交換雙方進行交換時最有效率點的軌跡的曲

線,該曲線上每一點都滿足交換的帕累托最優(yōu)條件,也稱為合同曲線??梢杂冒F嫖炙购袪?/p>

圖來說明契約曲線的形成。

圖10.3交換的契約曲線的形成

圖10.3為盒狀圖,畫出了消費者4、8消費兩種商品X、y的無差異曲線。兩條橫軸表

示48消費X的數量,兩條縱軸表示/、8消費丫的數量。凸向原點②的實曲線〃公

〃〃等為消費者/的無差異曲線,凸向原點。8的虛曲線益、〃8、/〃8等是消費者8的無差異

曲線。A,8兩人的無差異曲線相切于尸/、P小尸3。把所有這些切點用平滑的曲線連接就可

得到契約曲線CCI因為在/、8的無差異曲線相切的點有相同的邊際替代率,因此CC曲

線上的任何一點都滿足交換的帕累托最優(yōu)條件,契約曲線就是帕累托最優(yōu)點的軌跡,曲線上

的交換都是最大滿足的交換。在契約曲線外的。點,小8兩人的邊際替代率不同,從而不

滿足交換的帕累托最優(yōu)條件。此時,可以通過把商品在4、2之間重新分配,從而在不減少

A(或8)的效用的情況下,提高8(或4)的效用。如果重新分配沿%進行,則到達尸3點

時沒有改變B的效用,而A的效用從IIA水平提高到皿;如果沿著IIA進行是同樣的道理。

這種重新分配的結果都使得兩種商品的邊際替代率相等,滿足了交換的最優(yōu)條件。

5.契約曲線(contractcurve)(北方交大2003研):又稱效率線。契約曲線可分為消費

者的契約曲線和生產者的契約曲線。消費者契約曲線指的是,在埃奇沃斯盒形圖中,不同消

費者的無差異曲線切點的軌跡。在此曲線上的任何一點都滿足交換的帕累托最優(yōu)條件

MRS:Y=MRS上即任意兩個消費者對任意兩種商品的邊際替代率都相等,兩個消費者

按此交換都在既定初始條件下獲得最大滿足。相應的,契約曲線的軌跡是帕累托最優(yōu)軌跡。

生產者契約曲線,是指在埃奇沃斯盒形圖中,不同生產者的等產量線切點的軌跡。在此曲線

匕任何一點都滿足生產的帕累托最優(yōu)條件,即,按此點生產都是最

有效率的生產。相應的,契約曲線上的軌跡是帕累托最優(yōu)軌跡。

6.實證經濟學(positiveeconomics)與規(guī)范經濟學(normativeeconomics)(杭州大學

1998研):(1)實證經濟學是研究實際經濟體系是怎樣運行的,它對經濟行為作出有關的假

設,根據假設分析和陳述經濟行為及其后果,并試圖對結論進行檢驗。實證經濟學排除了價

值判斷的理論經濟學?只研究現(xiàn)實經濟體系的運行,揭示現(xiàn)實經濟實物的本質的穩(wěn)定的聯(lián)系,

描述有關變量之間的穩(wěn)定的函數關系或因果關系,分析和預測人們的經濟行為;不涉及事物

的好與壞,也不提出如何改變現(xiàn)狀的建議。簡而言之,實證經濟學的目的旨在了解經濟體系

是怎樣運行的以及為何這樣運行,回答是什么或不是什么的問題,而不涉及應該怎樣的問題。

例如,分析經濟運行可從下面三方面著手:①現(xiàn)狀怎樣。如失業(yè)率有多高。②為解決現(xiàn)實問

題有兒種方案。只是提供幾種方案,不作具體建議。如為解決失業(yè)問題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③選擇某種方案的后果。如指出某種降低失業(yè)率的方案可能帶來的后果,但對這種后果不做

任何評論。實證命題有正確與錯誤之分,檢驗的標準是客觀事實。不同派別的經濟學家對實

證問題的看法一般都不同。(2)規(guī)范經濟學試圖從一定的社會價值判斷標準出發(fā),根據這些

標準,對??個經濟體系的運行進行評價,并進一步說明?個經濟體系應當怎樣運行,以及為

此提出相應的經濟政策。規(guī)范經濟學是建立在一定的價值判斷標準的基礎之上的理論經濟

學,它研究經濟事物應該如何運行,而不考慮經濟事物的實際運行狀況,提出行為的標準并

研究如何才能符合這些標準,為個人或政府實現(xiàn)某種目標提供行之有效的行動方針和政策處

方。簡而言之,規(guī)范經濟學的目的是對經濟體系的運行做出價值判斷,回答是“好”還是“不

好”的問題,并提出“應該怎樣”的問題。凡陳述應該怎樣的命題,成為規(guī)范命題,屬于規(guī)

范經濟學研究的范疇。例如,征收累進所得稅,并用于社會福利事業(yè),這會使收入分配趨向

平均化,屬于實證命題;政府是否應當征收累進所得稅則屬于規(guī)范命題。又如通貨膨脹和失

業(yè)問題,對于通貨膨脹和失業(yè)現(xiàn)狀和原因的描述屬于實證經濟學;而規(guī)范經濟學要說明通貨

膨脹和失業(yè)哪一個更壞,應該把消除失業(yè)和防止通貨膨脹哪個擺在優(yōu)先地位,等等,規(guī)范性

命題是否正確合理,無法單純通過事實來檢驗。

6.生產可能性邊界:也稱為社會生產可能性邊界或生產可能性曲線,是指一個社會用

其全部資源和當時最好的技術所能生產的各種產品的最大數量的組合。由于整個社會的經濟

資源是有限的,當這些經濟資源都被充分利用時,增加一定量的一種產品的生產,就必須放

棄一定量的另一種產品的生產。整個社會生產的選擇過程形成了一系列的產品間的不同產量

組合,所有這些不同產量的組合就構成了社會生產的可能性邊界。假設一個社會把其全部資

源用于A和B兩種產品的生產。那么生產可能性邊界可用圖1表示。

圖1生產可能性邊界

圖1中的曲線表示,一個社會在資源一定、技術一定的情況下所可能生產的A產品和B

產品的各種不同產量的組合。位于曲線右邊的點(如C點)是不能成立的,因為沒有足夠的

資源,而曲線左邊的點(如D點)可以成立,但沒有利用或沒有有效利用全部可供利用的資

源。而位于曲線上的點(如E點)則表示全部資源都得到了利用而又可以接受的組合。這條

曲線向下傾斜是因為當全部資源都被利用時,要獲得更多一些的一種產品,就必須以犧牲其

他的產品為代價。一條生產可能性曲線說明:邊界以外無法達到的組合意味著資源的有限性;

邊界線上各種組合的存在意味著選擇的必要;邊界向下傾斜意味著機會成本。

7.阿羅―德布魯模型(Arrow—Debreumodel):在不確定性的條件下分析市場均衡的

理論模型,最早由阿羅和德布魯建立而得名,是對確定性條件下一般均衡理論的推廣。阿羅

一德布魯模型指出,經濟社會中可能出現(xiàn)許多種情況,不確定性的存在使得人們無法正確的

預測實際出現(xiàn)的情況。此時,人們在進行決策時,可以將不同情況下的物理性質相同的商品

看作在經濟上是不同的。這樣,即使人們不定知道實際將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情況,也可以預

先達成對自己最為有利的協(xié)議,從而實現(xiàn)市場的均衡。??怂乖?939年曾對現(xiàn)貨與期貨市

場做出了類似的分析,他也把處于不同時間但具有同樣物理性質的商品看作是不同商品。對

商品和后場的重新定義,使得阿羅―德布魯模型能夠分析不確定條件下的市場均衡,使得在

確定性條件下的一般均衡理論得以推廣。在模型中,條件商品代替了通常意義上的商品,這

種條件商品是當且僅當現(xiàn)實世界的某種狀態(tài)出現(xiàn)時購買或出售某種商品的承諾,后場處于均

衡時也代表著所有條件商品市場的均衡。根據確定性均衡的一些假設和分析方法,經濟學家

們可以證明這種條件市場也存在瓦爾拉斯均衡,并且這一均衡具有惟一性和穩(wěn)定性等性質。

8.社會無差異曲線:社會對效用在人們之間的分配感到無差異的效用組合點的軌跡,可

以根據福利函數作出。

圖10.4社會無差異曲線

如圖10.4所示,不代表一條社會無差異曲線,曲線上每一點代表一種不同的效用分配情況,

如點M和點N。點M和點N雖然表示A,B的效用分配情況不同,但社會總的效用水平是

一致的。社會無差異曲線的形狀和個人無差異曲線一樣,從左上方向右下方傾斜。同時,離

原點越遠,社會無差異曲線代表的社會福利水平越大。任何兩條社會無差異曲線都不相交。

9.資源配置(allocationofresources):社會上的生產資源在不同用途和不同使用者之間

的分配。生產資源是能夠滿足人們需要的某種要素,每種資源都有多種可供選擇的用途,相

對于人類無限增長的欲望來說,生產資源是稀缺的。經濟資源的稀缺性使得資源配置成了任

何經濟制度首先要解決的基本問題,使有限的資源給人們帶來最大的效用滿足,經濟資源必

須用于生產消費者最需要的產品,必須分配給生產能力最強的部門使用,而避免積壓、浪費

和低效率使用。

西方經濟學家進行經濟研究的根本目的被認為是為了探討資源最優(yōu)配置的可能性及指

導意見,他們認為,資源配置方式可以分為市場配置和計劃配置兩種。在市場作為配置資源

的主要手段的制度下,只要市場達到完全競爭,價格及供求機制的運行就會自發(fā)地使資源從

獲利較少的用途轉向獲利較多的用途,從不太重要的用途轉向比較重要的用途,從低效率的

部門或企業(yè)轉向高效率的部門或企業(yè),從而實現(xiàn)資源的合理配置。當各種資源在投入任意一

種用途時所得到的邊際產品都相等時,被認為達到了資源的最優(yōu)配置。在計劃作為配置資源

的主要手段的制度下,政府或計劃部門是體制的核心,時刻根據社會需要以及資源的狀況,

通過強制或指令性計劃來決定經濟資源向各個行業(yè)、部門、企業(yè)流動。

10.帕累托最優(yōu)狀態(tài):也稱為帕累托最優(yōu)、帕累托最適度、帕累托最佳狀態(tài)或帕累托

最優(yōu)原則等,指當社會中的一些人的境況變好就必定要使另一些人的境況變壞時,該社會所

處的一種理想狀態(tài)。該理論是由意大利經濟學家、社會學家帕累托提出,因此得名。帕累托

指出,在社會既定的收入分配條件下,如果對收入分配狀況的某種改變使每個人的福利同時

增加,則這種改變使社會福利狀況改善;如果這種改變讓每個人的福利都減少了,或者一部

分人福利增加而另一部分人福利減少,則這種改變沒有使社會福利狀況改善。帕累托認為,

最優(yōu)狀態(tài)應該是這樣一種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下,任何對該狀態(tài)的改變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的

福利增加,而又不使另一部分人的福利減少,這種狀態(tài)就是一個非常有效率的狀態(tài)。帕累托

最優(yōu)狀態(tài)包括三個條件:(1)交換的最優(yōu)狀態(tài):人們持有的既定收入所購買的各種商品的邊

際替代率,等于這些商品的價格比率;(2)生產的最優(yōu)狀態(tài):廠商在進行生產時,所有生產

要素中任意兩種生產要素的邊際技術替代率都相等;(3)生產和交換的一般最優(yōu)狀態(tài):所有

產品中任意兩種產品的邊際替代率等于這兩種產品在生產中的邊際轉換率。如果所有的市場

(產品市場和生產要素市場)均是完全競爭的,則市場機制的最終作用將會使生產資源達到

最優(yōu)配置。在帕累托最優(yōu)這種理想的狀態(tài)下,有限的生產資源得到最有效率的配置,產量最

高,產品的分配也使社會成員的總體福利最大。

11.比較靜態(tài)均衡(comparativestaticequilibrium):對不同均衡狀態(tài)進行比較的經濟分

析方法。通過比較變化后的均衡與初始均衡,比較靜態(tài)均衡分析參數變動對模型的影響,考

察或比較在已知條件發(fā)生變化后,均衡狀態(tài)將發(fā)生怎樣的變化。比較靜態(tài)均衡研究從一個均

衡狀態(tài)向另一個均衡狀態(tài)的運動,通過比較新舊均衡點的差別,進而推測已知條件變化對未

來經濟的影響。比較靜態(tài)均衡不同于動態(tài)均衡之處,在于它并不考察從原有的均衡狀態(tài)過渡

到新的均衡狀態(tài)的實際變化過程和這一過程所需要的時間。比較靜態(tài)均衡的考察重點不在于

均衡狀態(tài)的變化本身,而在于變化后的均衡位置。當人們研究外生變量對內生變量的影響方

式,以及分析不同數值的外生變量下的內生變量的不同數值時,就可以用比較靜態(tài)均衡分析

方法。比如,當消費者收入變化、生產者成本上升等外生條件使得需求曲線或供給曲線的位

置發(fā)生變動時,內生變量中產量Q和價格P的均衡點的位置也會發(fā)生變化;很顯然,當外

生變量收入或成本的數值變化時,內生變量P、Q的數值也會變化;比較兩個均衡點的狀態(tài),

分析這種影響帶來的后果,是比較靜態(tài)均衡分析的方法。

12.受限制的帕累托最優(yōu)(constrainedParetooptimum):信息不對稱常常導致市場均衡

偏圈帕累托最優(yōu)。山于中央權威機構不能觀察當事人的個人信息而導致不能進行帕累托改進

的配置狀態(tài),被稱為受限制的帕累托最優(yōu)。受限制的帕累托最優(yōu)不一定是完全的帕累托最優(yōu),

但完全的帕累托最優(yōu)一定是受限制的帕累托最優(yōu)。

13.非均衡(disequilibrium):即非瓦爾拉斯一般均衡狀態(tài)。均衡可以分為狹義的和廣

義的均衡,狹義的均衡一般是指瓦爾拉斯一般均衡,即各個市場的供給和需求都相等的狀態(tài)。

非均衡則意味著市場上的供求不相等,也就是說在市場不出清的經濟狀況下,也存在著廣義

的均衡狀態(tài),也就是非瓦爾拉斯一般均衡狀態(tài)。非均衡經濟理論主要是在20世紀60、70

年代發(fā)展起來的,代表人物有阿羅、帕廷金、巴羅、克洛沃、貝納西、格羅斯曼等等。他們

的理論觀點主要有:①完全競爭市場的假設條件包括經濟主體能夠掌握充分的關于市場狀況

的信息,但現(xiàn)實中,獲得信息需要花費成本,獲得充分的信息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完

全競爭的情況普遍存在,如壟斷競爭等,應該重點研究這類競爭、②非均衡理論區(qū)分了計劃

數量和實現(xiàn)數量,該理論認為,市場出清的狀態(tài)僅僅表示市場的有效供給和有效需求相等,

而有效數量和計劃數量不一定相等。③均衡論認為價格是市場的惟一調節(jié)工具,在均衡達到

之前,市場中沒有交易。而非均衡理論則認為,未達到均衡之前也有非均衡交易的發(fā)生。價

格和數量信號都可以調節(jié)市場,并且在短期內數量要快于價格的調整。④存量水平是一個重

要的數量調整信號。⑤提出經濟運行的時滯結構,認為時滯的存在加劇了非均衡狀態(tài)。⑥失

業(yè)和通貨膨脹不可避免。⑦解釋經濟周期、自愿失業(yè)、資源閑置等現(xiàn)象。

14.經濟福利(economicwelfare):和社會福利相對應的概念,也稱為“狹義的福利”。

指能夠涉及到財物的生產、分配等內容的可以用貨幣計量的那部分社會福利。庇古認為,經

濟福利意味著國民收入的增大、均等和安定等含義。它具有三個基本前提:①經濟福利和社

會福利往往是不一致的,人們獲得滿足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經濟上貧困并不意味著不能從

經濟之外的方面獲得福利,而且經濟福利對社會福利有決定性的影響;②個人福利與社會福

利的關系并不一定一致,福利應該能比較其大小以觀察社會福利;③國民收入是經濟福利的

內容。庇古還提出了增加福利的三個基本命題:①非強制性地提高生產效率從而提高國民收

入的平均量,若不損害他人的分配,也不加大一國消費所得的變動,就是增加了經濟福利。

②增加窮人收入份額而不導致分配額的縮小,而且不導致不利的變動,也是經濟福利的增加。

③國民收入的變動減少而國民收入的量不變,且不損害國民收入的分配,也可增加經濟福利。

經濟福利對于整個社會福利有決定性的影響,能夠影響經濟福利的因素也能夠影響總的社會

福利。

15.新福利經濟學(newwelfareeconomics):是在1日福利經濟學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

其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經濟學家帕累托。新福利經濟學是在序數效用論的基礎上,以效率作為

福利分析的惟一目標,并提出帕累托最優(yōu)狀態(tài)是判斷社會福利是否最大的標準。帕累托最優(yōu)

狀態(tài)是指,在一個社會組織中,如果資源在某種配置下,不可能有生產和分配的重新組合來

使一個或多個人的福利增加,而不使其他人的福利減少的狀態(tài)。根據帕累托最優(yōu)狀態(tài)的標準,

任何社會調整,只要至少能使一個人得益,而不使其他任何人的境況變壞,或者從整個社會

的角度來看,福利的增量補償福利的損失并且有余,那么,這個調整就是可取的,因為它增

進了社會福利。

新舊福利經濟學主要區(qū)別是:舊福利經濟學以馬歇爾的基數效用論和局部均衡論為根

據,用國民收入總量和收入分配均等分析社會經濟福利;而新福利經濟學用序數效用論和瓦

爾拉斯一般均衡論為根據,從生產和交換兩個方面說明實現(xiàn)社會經濟福利最大的條件,同時

還提出了補償原理、社會福利函數論、次優(yōu)理論、外部經濟理論、相對福利理論、公平和效

率交替理論、宏觀福利理論等。

16.阿羅不可能性定理:指阿羅分析市場一般均衡時得出的一個定理。其結論為:試

圖找出一套規(guī)則(或程序),以從一定的社會狀況下的個人選擇順序中推導出符合某種理性

條件的社會選擇順序,一般是辦不到的。阿羅不可能定理包含兩項重要假設:每個人的偏好

是可以排列的;每個人的偏好次序是傳遞的。

根據這兩項假設,阿羅指出,要建立一種社會福利函數必定要違反他規(guī)定的下列五項條

件的一項或若干項,否則社會福利函數就無法建立。其五項規(guī)定或條件為:(1)自由三元

組條件:在所有選擇方案中,至少有三個方案,對之允許有任何邏輯上可能的個人選擇順序。

(2)社會選擇正相關于個人價值條件:如果某一選擇方案在所有人的選擇順序中地位上升

或保持不變,且沒有其他變化發(fā)生,則在社會選擇順序中,這一方案的地位上升,或至少不

下降。(3)不相關的選擇方案具有獨立性條件:第一,任何兩個選擇方案的社會選擇順序

僅僅依賴個人對這兩個方案的選擇順序,與個人在其他不相關的備選對象上的選擇順序無

關;第二,任何兩個選擇對象之間的社會偏好順序僅僅依賴于個人相應的選擇順序,而與偏

好強度等因素無關。(4)公民主權條件:社會選擇順序不是強迫的。(5)非獨裁條件:選

擇規(guī)則不能是獨裁的,即不存在這種情況:一個人的選擇順序就是社會的選擇順序,所有其

他人的選擇是無足輕重的。

阿羅證明了不存在一個選擇規(guī)則或選擇程序能夠同時滿足上面兩個假設和五個條件,

這表明由個人選擇合乎邏輯地轉化為社會選擇的過程包含巨大的困難。

17.X效率理論(X-efficiencytheory):哈維?萊本斯坦在《分配效率與“X效率”》一

文中首先提出的一種理論。他指出,大多數廠商之所以不能使單位產出的成本最小化,不僅

是因為他們所需要的某些投入要素在市場上買不到,而且還因為生產函數并非L1知或不能得

到完全的說明?!癤效率”或“非配置低效率”的存在,是由于“惰性”和市場信息不完善

而造成的。運用“X效率”這個概念,萊本斯坦能夠說明經濟生活中大量常見現(xiàn)象產生的原

因,所有這些現(xiàn)象都涉及到“松弛”(Slack),即不用費勁就取得好處的可能性,這些現(xiàn)象

都難以用“利潤最大化”來解釋。

萊本斯坦不僅注意到“兩權分離”現(xiàn)象給經理人員提供的“斟酌自決”范圍,而且注意

到組織內其他成員的動機和行為對“組織效率”的影響。X效率理論提出了一整套他認為更

為實際的命題:第、生產活動不僅是借助數量方法描述的一種技術決定關系,還取決于個

人生理和心理活動。第二,任何個人都有雙重性,即理性傾向和非理性傾向。第三,他提出

了表現(xiàn)工作壓力與工作績效之間關系的“二次關系模型”,指出個人只有在適度的壓力下,

才采取“最大化行動”和最有成效。第四,個人的努力取決于個人精神和外部環(huán)境所決定的

個人動機。第五,個人在“惰性區(qū)域”內,才是令人滿意的均衡努力水平。第六,組織效率

的提高有賴于企業(yè)全體成員的努力。第七,勞動合同是不完善的。第八,企業(yè)主與雇員的利

益并不總是一致的。第九,市場結構也與“X效率”有關。第十,在減少“X效率”方面,

企業(yè)家才能發(fā)揮重要作用。

18.效用可能性邊界(utilitymaximization):也可以稱之為效用可能性曲線

(utility-possibilitycurve),是在交易的一-般均衡條件下個人所獲得的各種效用水平的組合點

的軌跡。將其稱為效用可能性邊界是因為,該曲線之外的點都是消費者不能達到的效用組合

點,在該曲線之內的點都是消費者在既定約束下效用沒有達到最大化的點,在曲線上的點則

是消費者達到效用最大化實現(xiàn)交換的?般均衡的點。將產品空間的消費契約曲線轉換到效用

空間便得到相應的效用可能性曲線。圖10.5表示的是簡單的兩人經濟中48兩個人的效用

可能性曲線。

圖10.5效用可能性邊界

橫坐標為A的效用UA,縱坐標為B的效用效用可能性曲線表明,要提高/的效用只

能以降低B的效用為代價。在消費契約線上消費中的邊際替代率等于生產中的邊際轉換率

的點是效用可能性曲線上生產與消費的帕累托最優(yōu)點。在生產可能曲線上選擇任一點都會得

到一條新的消費契約曲線,進而得到一條新的效用可能性曲線。在每一條效用可能性曲線上

都存在邊際替代率與邊際轉換率相等的點,即效用可能性曲線上生產與消費同時達到帕累托

最優(yōu)點,連接所有這些帕累托最優(yōu)點可以得一條總效用可能性曲線,這條總效用可能性曲線

概括了社會既定資源與消費者偏好下全部消費與生產的最優(yōu)點。

19.第一福利定理:參見簡答題第10題。

10.3.2簡答題

1.什么是邊際產品轉換率,當它與消費者對這兩種產品和邊際替代率不等時,市場將

怎樣調整?(南開大學2004研)

答:邊際產品轉換率表示從一種產品生產轉換為另一種產品生產的難易程度,即為了抽

出足夠多的勞動L與資本K而多生產一單位X,社會不得不減少的Y產品生產的數量,它反

映了產品轉換的機會成本。在生產可能性曲線上,邊際產品轉換率表現(xiàn)為生產可能性曲線的

斜率的絕對值。

根據生產和交換的帕累托最優(yōu)狀態(tài)的條件,任何一對商品間的生產的邊際產品轉換率等

于消費這兩種商品的每個個人的邊際替代率,即=MRS3=MRTXY.當兩者不相

等時,市場將要進行調整,最終達到兩者相等。

在邊際產品轉換率大于邊際替代率的情況下,市場進行如下調整:假定邊際產品轉換率

為2,邊際替代率為1,邊際轉換率等于2意味著生產者通過減少1單位生產可以增加2單

位的Y,邊際替代率意味著消費者愿意通過減少1單位X的消費增加1單位Y的消費。在這

種情況下,如果生產者少生產1單位X,從而少給消費者1單位X,但卻多生產出2單位的

Y,從多增加的兩個單位Y中拿出1個單位給消費者可以維持消費者的滿足程度不變,從而

多余的1單位Y就代表了社會福利的凈增加。于是生產者少生產X,多生產Y,最終使邊際

產品轉換率等于邊際替代率。

同理,在邊際產品轉化率小于邊際替代率的情況下,市場進行如下調整:假定邊際產品

轉換率為1,邊際替代率為2,此時如果生產者減少1單位Y的生產,從而少給消費者1單

位Y,但卻多生產出1單位X,從多增加的1單位X中拿出半個單位X給消費者即可維持消

費者的滿足程度不變,從而多余的半個單位X就代表了社會福利的凈增加。于是生產者多生

產X,少生產Y,最終使邊際產品轉換率等于邊際替代率。

2.帕累托效率與帕累托改進的區(qū)別。(上海交大2004研)

答:帕累托效率是意大利經濟學家帕累托從福利經濟學的角度定義的一個社會評價標

準:當社會中一些人的境況變好就必定要使另一些人的境況變壞時,這個社會就處在一種理

想狀態(tài)中。這種狀態(tài)就是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優(yōu)(Paretooptimality)。其有兩層含義:第

一個層次是微觀經濟意義上的資源運用效率。它是指一個生產單位、一個區(qū)域或一個部門如

何組織并運用有限的資源,使之發(fā)揮出最大作用,從而避免浪費現(xiàn)象。即用一定量的生產要

素生產出最大價值的產品。第二個層次是宏觀經濟意義上的資源配置效率,它是指如何在不

同生產單位、不同區(qū)域與不同行業(yè)之間分配有限的經濟資源。如果一個經濟體系能夠做到有

效地分配資源和運用資源,就可以認為這個經濟體系是高效率的,也可以說,這種效率就是

帕累托效率。

利用帕累托最優(yōu)狀態(tài)標準,可以對資源配置狀態(tài)的任意變化做出“好”與“壞”的判斷:

如果既定的資源配置狀態(tài)的改變使得至少有一個人的狀況變好,而沒有使任何人的狀況變

壞,則認為這種資源配置狀態(tài)的變化是“好”的;否則認為是“壞”的。這種以帕累托標準

來衡量為“好”的狀態(tài)改變稱為帕累托改進。更進一?步,利用帕累托標準和帕累托改進,可

以來定義所謂“最優(yōu)”資源配置,即:如果對于某種既定的資源配置狀態(tài),所有的帕累托改

進均不存在,即在該狀態(tài)上,任意改變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個人的狀況變好而又不使任何人

的狀況變壞,則稱這種資源配置狀態(tài)為帕累托最優(yōu)狀態(tài)。換言之,如果對于某種既定的資源

配置狀態(tài)還存在有帕累托改進,即在該狀態(tài)上還存在某種(或某些)改變可以使至少一個人

的狀況變好而不使任何人的狀況變壞,則這種狀態(tài)就不是帕累托最優(yōu)狀態(tài)。

帕累托最優(yōu)狀態(tài)又稱做經濟效率。滿足帕累托最優(yōu)狀態(tài)就是具有經濟效率的;反之,不

滿足帕累托最優(yōu)狀態(tài)就是缺乏經濟效率的。例如,如果產品在消費者之間的分配已經達到這

樣一種狀態(tài),即任何重新分配都會至少降低一個消費者的滿足水平,那么,這種狀態(tài)就是最

優(yōu)的或最有效率的狀態(tài)。同樣地,如果要素在廠商之間的配置已經達到這樣?種狀態(tài),即任

何重新配置都會至少降低一個廠商的產量,那么,這種狀態(tài)就是最優(yōu)的或最有效率的狀態(tài)。

3.什么叫一般均衡?一般均衡實現(xiàn)的基本條件是什么?一般均衡分析的核心結論是什

么?(北航2005研)

答:(1)一般均衡是指在一個經濟體系中,所有市場的供給和需求同時達到均衡的狀態(tài)。

一般均衡分析從微觀經濟主體行為的角度出發(fā),考察每一種產品和每一個要素的供給和需求

同時達到均衡狀態(tài)所需具備的條件和相應的均衡價格以及均衡供銷量應有的量值。根據?般

均衡分析,某種商品的價格不僅取決于它本身的供給和需求狀況,而且還受到其他商品的價

格和供求狀況的影響。因此,某種商品的價格和供求均衡,只有在所有商品的價格和供求都

同時達到均衡時,才能實現(xiàn)。

(2)?般均衡的實現(xiàn)的基本條件

在完全競爭的條件下,當買賣雙方都是價格的接受者時,經濟中出現(xiàn)一組價格(包括所

有產品和生產要素的價格),能使所有的消費者和生產者接受。這種狀況需滿足以下條件:

①完全競爭的市場:②資源具有稀缺性;③每個消費者在既定收入下達到效用最大化;④每

個廠家在其生產函數決定的投入一產出組合下達到利潤最大化;⑤所有市場出清,即各自供

求相等;⑥每個廠家的經濟利潤為零。

(3)一般均衡分析的核心結論

一般均衡分析的核心結論即一般均衡的存在性問題。

瓦爾拉斯最先認識到一般均衡問題的重要性,并證明了一般均衡的存在。瓦爾拉斯在其

完全競爭市場的一般均衡理論體系中提出瓦爾拉斯定律,即:在完全競爭的市場體系中,在

任何價格水平下,市場上對所有商品超額需求的總和為零。由該定律可以推出,經濟體系中

存在幾個商品市場,若其中n-1個商品市場處于均衡狀態(tài),那么,第n個市場也必然是均衡

的。據此,瓦爾拉斯一般均衡理論斷言,基于局部均衡分析的?般均衡價格存在。

事實上,瓦爾拉斯關于一般均衡存在性的證明邏輯是錯誤的。但是,后來的西方經濟學

家利用集合論、拓撲學等數學方法,在相當嚴格的假定條件下證明:?般均衡體系存在均衡

解,而且,這種均衡可以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并同時滿足經濟效率的要求。一般均衡體系只有在

極其苛刻的假設條件下才存在均衡解,這些假設條件有:任何廠商都不存在規(guī)模報酬遞增:

每一種商品的生產至少必須使用一種原始生產要素;任何消費者所提供的原始生產要素都不

得大于它的初始存量;每個消費者都可以提供所有的原始生產要素;每個消費者的序數效用

函數都是連續(xù)的;消費者的欲望是無限的;無差異曲線凸向原點,等等??傊谝欢ǖ募?/p>

設條件全部得到滿足時,?般均衡體系就有均衡解存在。而且均衡可以處于穩(wěn)定的狀態(tài),以

及均衡同時是滿足帕累托最優(yōu)條件的。

4.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1)根據瓦爾拉斯定理,在一個只有兩種商品的經濟中,如果一個商品市場供需相等

T,另外一個市場一定也達到了均衡。(北大1997研)

(2)如果A點不是帕累托最優(yōu)(即不會在合同曲線上),B點是帕累托最優(yōu),那么,從

A點到B點的移動一定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