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半開敞結構施工圖設計說明(結構工程)概述工程概況項目位于重慶市江北區(qū),起于現(xiàn)狀北濱二路終點,自西向東延伸,沿江布設,經(jīng)過塔子山公園、金科廊橋水岸、大佛寺長江大橋、A34地塊、寸灘港、寸灘老街、寸灘長江大橋、沿江碼頭、嘉溢華地塊、黃桷沱長江大橋、港城C區(qū)、沿江油庫、唐家沱污水處理廠,終點止于唐桂新城金科太陽海岸附近。項目建設內容包括兩部分:消落帶治理與北濱路東延伸段。本項目分期實施,本次設計范圍為一期(起點至寸灘港隧道結束)。北濱路東延伸段(一期),道路等級為城市主干路,雙向六車道,標準路幅寬度30.5m,設計速度為40km/h,樁號范圍為AK0-025~AK3+635,總長約3660m,包含三座橋梁、三座隧道以及郵輪母港西側的左輔道(長約311m)與右輔道(長約269m)。一期包含兩段半開敞結構:(1)人頭山段半開敞結構,總長約180m,全段按半幅加蓋設計;共2層,層高8.08m;(2)金科廊橋水岸段半開敞結構,總長約360m,其中半幅加蓋250m,全幅加蓋110m;共2層,層高8.08m。設計范圍(1)本冊設計范圍為人頭山段半開敞結構和金科廊橋水岸段半開敞結構,包括半開敞結構、地基基礎、車行道排水、人行道板結構等設計。(2)邊坡設計、屋面防排水、景觀綠化、結構涂裝等,詳見其他圖冊。上階段審查意見執(zhí)行情況高邊坡方案設計安全專項論證專家意見高邊坡設計內容詳見巖土分冊,不屬于本冊設計范圍。人工挖孔樁可行性論論證專家意見本次板開張結構全部采用旋挖樁。初步設計專家審查意見初步設計審查無本圖冊相關內容審查意見。設計依據(jù)采用的規(guī)范和規(guī)程《城市道路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1286-2018);《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B01-2014);《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2010,2015版);《公路工程抗震設計規(guī)范》(JTGB02-2013);《城鎮(zhèn)道路路面設計規(guī)范》(CJJ169-2012);《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2011);《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guī)范》(JTG3362-2018);《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guī)范》(JTGD60-2015);《城市橋梁設計規(guī)范》(CJJ11-2011);《公路橋梁伸縮縫裝置通用技術條件》(JT/T327-2016);《建筑結構可靠性設計統(tǒng)一標準》(GB50068-2018);《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2012);《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2016年版);《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223-2008);《鋼筋機械連接技術規(guī)程(JGJ107-2016);《建筑與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規(guī)范》(GB55002-2021);《工程結構通用規(guī)范》(GB55001-2021);《建筑與市政地基基礎通用規(guī)范》(GB55003-2021);《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城市建設部分)》(建標[2000]202號);《市政公用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規(guī)定》(建設部建質[2013]57號文);《重慶市市政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編制技術規(guī)定(2017年版)》(渝建[2017]384號);國家和地方頒布的相關技術規(guī)范。參考的規(guī)范和標準《公路橋梁抗震設計細則》(JTG/TB02-01-2008);《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標準》(GB/T50476-2019);《民用建筑設計統(tǒng)一標準》(GB50352-2019);《國家建筑標準設計圖集》(22G101-1、22G101-2、22G101-3);《混凝土結構構造手冊》(第五版);相關文件資料1:500地形管線圖;長江北岸(塔子山至金科太陽海岸段)岸線生態(tài)綜合修復工程道路截污干管影響安全評估(重慶縱橫工程設計有限公司2022.04);長江水利委員會關于長江北岸(塔子山至金科太陽海岸段)岸線生態(tài)綜合修復工北濱路東延伸項目洪水影響評價的行政許可決定(長許可決[2022]84號2022.05);重慶市北區(qū)規(guī)劃和自然資源局關于長江北岸(塔子山至金科太陽海岸段)岸線生態(tài)綜合修復工程專題研究會議紀要(2022.04);重慶市規(guī)劃和自然資源局、關于江北區(qū)長江北岸(塔子山至金科太陽海岸段)生態(tài)綜合修復工程的研究意見(2022.06);長江北岸(塔子山至金科太陽海岸段)岸線生態(tài)綜合修復工程北濱路東延伸段(一期期:AK0-025~AK3+635)人工挖孔灌注樁可行性論證報告專家評審意見(2022.08);長江北岸(塔子山至金科太陽海岸段)岸線生態(tài)綜合修復工程(配套市政道路)工程地質勘察報告(重慶市勘測院2022.07);三峽庫區(qū)重慶市江北區(qū)寸灘雙溪河消落區(qū)岸線環(huán)境綜合整治工程規(guī)劃方案報告(2016.05);主城區(qū)長江各斷面設計頻率水位;重慶市江北區(qū)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2006—2020年)及總體規(guī)劃圖重慶市主城區(qū)“兩江四岸”公共空間建設設計導則(重慶市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委員會、重慶市設計院2020.04)重慶市主城區(qū)“兩江四岸”治理提升統(tǒng)籌規(guī)劃方案(2018.04);其他專業(yè)提資;業(yè)主提供其他資;工程建設條件自然地理工程行政區(qū)劃及交通現(xiàn)狀擬建項目位于重慶市江北區(qū)北濱二路(保利觀瀾)至唐家沱正街長江北岸段,沿線大部分為城區(qū),現(xiàn)狀市政道路較多,主要有渝長高速公路、海爾路、內環(huán)快速路(大佛寺長江大橋)、渝航大道(寸灘長江大橋)、北濱二路、新溉大道、泰山大道等快速路及主干道,場地內其他既有次干道、支路路網(wǎng)縱橫交錯,交通較為便利,沿線周邊開通運營軌道交通線路較多,自西往東分別有軌道交通9號線、軌道交通4號線,場地內既有路網(wǎng)縱橫交錯,交通便利。氣象、水文本項目行政區(qū)劃屬于江北區(qū),屬于東經(jīng)105°17′~110°11′、北緯28°10′~32°13'之間的青藏高原與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過渡地帶。擬建場地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qū)內的氣象特征具有空氣濕潤,春早夏長、冬暖多霧、秋雨連綿的特點,年無霜期349天左右。工作區(qū)地表水系均為長江水系,區(qū)內主要被長江及其主要支流如兩岔河等切割。次級溪溝一般發(fā)育于各中、低山區(qū)域,明顯受構造控制,多屬樹枝狀水溪,局部也形成羽毛狀水溪,多發(fā)育在低山兩側,順斜坡流向各主流或直接注入長江。工程地質條件地形地貌工程區(qū)內地貌受巖性分布及構造控制影響明顯,可分兩種地形地貌單元,大部分為構造剝蝕丘陵地貌,東側局部臨近長江段為河谷侵蝕地貌。構造剝蝕丘陵原始地貌渾圓狀丘包與低洼溝槽相間分布,渾圓狀中丘地形總體坡角10~40°,寬緩溝槽地形總體坡角3~8°,局部陡坎坡角30~60°。擬建道路部分從長江北岸的河漫灘和長江岸坡穿過,屬河谷侵蝕堆積地貌,橫跨茅溪、雙溪河、黑石子溝和棟梁河等河溝。整個場地北高南低,地面標高163~280m,相對高差約122m,整體上呈現(xiàn)渾圓狀中~深丘與寬緩溝槽相間分布的特征。其特征如下:1、河谷侵蝕堆積地貌長江河谷侵蝕、堆積地貌區(qū):海拔高程160~195米,河槽呈寬緩的“U”形河谷,河谷寬緩,河床及河漫灘寬約450m,河道較順直,岸坡在橫向上多呈階梯狀,具有坡度較緩,幾乎全被堆積層覆蓋特點,地形坡角10~30°為主。河岸部分地段(碼頭)經(jīng)人工改造已修建簡易防洪護岸。2、構造剝蝕丘陵區(qū)、丘陵斜坡地貌沿線地形起伏較大,多為中丘地形,反向坡較緩、坡角20~30°,順向坡較陡、坡角30~40°。地形嚴格受地質構造控制,山脈走向與構造線一致,地面多呈不規(guī)則的臺階狀。地層及巖性根據(jù)地勘資料,場地出露地層為第四系堆積層(人工填土、殘坡積層、崩坡積、沖積層)和下伏侏羅系中統(tǒng)上沙溪廟組~侏羅系下統(tǒng)珍珠沖組。3.2.2.1第四系全新統(tǒng)1、素填土(Q4ml):紫褐色,主要由砂、泥巖碎塊石及粘性土等組成,部分地段含較多卵石,分布于大部分場地地表,主要來源于周邊道路及地塊建設的土方開挖外運,碎塊石粒徑約20~200mm,局部可達1000mm以上,骨架顆粒含量約40~60%,結構松散~稍密,稍濕,拋填或碾壓回填,回填年限一般約5年。2、粉質粘土(Q4el+dl):灰褐色為主,局部呈淺灰色。主要由粘土礦物組成,主要分布于原始地貌丘包緩坡地帶或低洼溝谷地帶、河流兩側岸坡地帶,一般呈可塑~軟塑狀,殘坡積成因,無搖振反應,切口稍有光澤,干強度中等,韌性中等。鉆探揭露最大厚度9.6m左右,場地零星分布。3.2.2.2侏羅系侏羅系地層在路線范圍分布廣,主要位于向斜之中及背斜的兩翼,由新至老分為侏羅系中統(tǒng)沙溪廟組、新田溝組,下中統(tǒng)自流井組、珍珠沖組。半開敞結構段地層主要侏羅系中統(tǒng)沙溪廟組(J2s),是一套強氧化環(huán)境下的河湖相碎屑巖建造,由砂巖——泥巖不等厚的正向沉積韻律層組成,以“關口砂巖”底為界,與下伏新田溝組呈假整合接觸。砂質泥巖:紅褐色,主要由粘土礦物及巖屑組成,局部砂質含量高,粉砂泥質結構,中厚層狀構造,泥鈣質膠結。強風化層裂隙發(fā)育,巖體破碎~較破碎,巖質軟。中風化泥巖裂隙較發(fā)育,巖體較完整,巖質軟。砂巖:巖性為灰色、青灰色、紫灰色、褐黃色中至厚層塊狀中至粗粒長石石英砂巖、長石砂巖、巖屑長石砂巖。灰白色,主要由長石、石英、云母組成,細~中粒結構,中厚層狀構造,鈣質膠結。強風化層裂隙較發(fā)育,巖石破碎~較破碎,中風化砂巖巖體較完整,巖質硬。基巖面起伏及強風化帶特征3.2.3.1基巖面特征場地第四系全新統(tǒng)土層與下伏侏羅系巖層呈不整合接觸。場地上部第四系全新統(tǒng)覆蓋層為素填土、粉質粘土、塊石土、砂土、卵石土,厚度0.5~41.0m。土層底界隨基巖面起伏而起伏,基本與原始地貌一致,整體較平緩,巖土界面傾角一般為15°~25°;局部地段原始地貌經(jīng)過人工改造,形成陡斜坡,基巖面較陡,傾角可達45°以上。3.2.3.2基巖風化帶特征根據(jù)地勘資料,根據(jù)基巖巖芯采取情況,按風化程度進行劃分,將基巖劃分為強風化帶及中等風化帶。1、基巖強風化帶——場地內的強風化巖層多呈土狀及碎塊狀?;鶐r強風化帶厚度一般0.5~4.5m。強風化層底界隨基巖面起伏而起伏,強風化層風化強烈,巖芯破碎,呈塊碎狀,片狀,質軟,少量可見風化裂隙發(fā)育。2、基巖中等風化帶——中等風化帶巖芯多呈短柱~中長柱狀,節(jié)長一般為0.05~0.50m,裂隙較發(fā)育,砂巖及砂質泥巖完整性均較好,砂質泥巖強度較低;砂巖強度相對較高。中風化帶巖芯較完整~完整,多呈柱狀,少量呈短柱狀。地質構造工程區(qū)位于川東南孤形地帶,華鎣山帚狀褶皺束東南部;構造骨架形成于燕山期晚期褶皺運動。工程區(qū)自西向東依次在主線里程K3+150處穿越重慶—沙坪向斜、主線里程K5+500處穿越環(huán)山背斜、主線里程K10+250處穿越石坪場向斜,構造線多呈NNE―SSW向;節(jié)理(裂隙)發(fā)生與構造運動密切相關,以構造節(jié)理、層面為主,節(jié)理走向NEE~SWW和走向NW~SE兩組較發(fā)育,多呈密閉型,部分為微張型,少有充填物。其構造部位詳下圖。工程區(qū)構造綱要圖半開敞結構位于重慶—沙坪向斜北起江北大灣場,南經(jīng)古路坪、重慶市區(qū),于土橋南西揚起。軸向北20~30°東,二向斜在普石口呈高鞍相接。軸部沙溪廟組,沙坪向斜南端,重慶向斜的北端急劇變窄,褶皺較緊密,東翼出露地層較老,傾角較陡,西翼地層新,傾角緩。重慶向斜向南較開闊。向斜西翼巖層產(chǎn)狀:110°~135°0°~42°。裂隙J1:275°~315°∠48°~60°,張性,裂隙面平直,寬度1~3mm,裂隙間距1~10m不等,延伸3~8米,結合差,為硬性結構面。裂隙J2:188°~232°∠65°~85°,一般閉合~微張,舒緩波狀,局部有倒轉反向現(xiàn)象,局部張開1~2mm,偶有泥質或方解石充填,裂隙間距2~4m不等,延伸5~8m,結合差,屬硬性結構面。向斜東翼巖層產(chǎn)狀:265~2950~55。裂隙J1:64°~84°∠43°~50°,延伸0.5~3.0m,張性,裂隙面平直,寬度1~3mm,裂隙間距0.5~3m不等,延伸5~10米,結合差,為硬性結構面。裂隙J2:164°~182°∠58°~70°,局部有倒轉反向現(xiàn)象,裂隙面較平直,寬1~2mm,局部有泥質、巖屑碎石或方解石充填,裂隙間距1.5~5m不等,延伸5~8m,結合差,屬硬性結構面。根據(jù)現(xiàn)場地質調查,場地巖層層面一般較平直光滑,局部略有起伏,層面交界面偶見泥膜,膜結合很差,為軟弱結構面。水文地質條件場區(qū)原始地貌大部分為構造剝蝕丘陵地貌,丘包與溝槽相間分布,丘包和斜坡地段地勢高、地表水易于排泄,不利于地下水存在,地下水主要賦存于原始地形谷心地帶、填方厚度較大區(qū)及強風化帶巖層中,下臥基巖以透水性差的泥質巖類為主,地下水富水性受地形地貌、巖性及裂隙發(fā)育程度控制。根據(jù)地下水的賦存條件、水理性質及水力特征,勘察區(qū)地下水可分為松散巖類孔隙水、基巖裂隙水。3.2.5.1松散層孔隙水主要分布于第四系全新統(tǒng)松散層中,該類型地下水水量大小受地貌和覆蓋層范圍、厚度、透水性制約,受季節(jié)、氣候影響大,水量大小不一,不穩(wěn)定。場地地表為集裝箱堆場,表層一般采用混凝土硬化處理,封閉效果較好,且堆場內排水系統(tǒng)較為完善,地表徑流條件較好,大氣降水不易直接下滲至松散土體內,地下水主要受管道滲漏水和場地外地表未封閉區(qū)降雨補給或江水倒灌補給,下滲至巖土界面后往有條件的切割區(qū)往巖土界面低處排泄。斜坡地段儲水條件差,匯集在原始地形低洼地段形成潛水,局部含有上層滯水。通過本次鉆孔靜止水位觀測,場地中部低洼地段地下水沿巖土界面滲流、匯集儲存在鉆孔基巖段之中,設計、施工時應注意雨季期間的截排水措施,或充分考慮地下水對施工造成的不利影響。3.2.5.2基巖裂隙水包括風化裂隙水和構造裂隙水,風化裂隙水分布在淺表基巖強風化帶中,為局部性上層滯水或小區(qū)域潛水,水量小,受季節(jié)性影響大,各含水層自成補給、徑流、排泄系統(tǒng)。構造裂隙水分布于厚層塊狀砂巖層中,以層間裂隙水或脈狀裂隙水形式儲存,水量稍大,動態(tài)稍穩(wěn)定,砂質泥巖為相對隔水層,水量小。在場地內主要表現(xiàn)為地勢較高的斜坡及丘頂平臺,地表水逕流條件較好,地下水補給范圍小,表層土體較薄,松散層儲存地下水條件差,地下水來源主要為大氣降水,和管道滲漏水,地下水總體不發(fā)育;在地勢較低的斜坡地段,地表水逕流條件較好,地下水補給主要來源于地勢較高地區(qū)的裂隙水、大氣降水和管道滲漏水,地下水較少,總體較貧乏。地震根據(jù)《公路工程抗震設計規(guī)范》(JTGB02-2013)、《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2016年版)、《中國地震動參數(shù)區(qū)劃圖》GB18306—2015,擬建場地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設計地震分組第一組,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05g。臨近建(構)筑物擬建場地沿線分布有主城排水截污干管(凈空尺寸約2.5~2.6m×2.9~3.0m)。半開敞結構鄰近截污干管或位于截污干管上方,相互影響較大,設計及施工應避開現(xiàn)有箱涵或考慮對現(xiàn)有箱涵保護,必要時對現(xiàn)有箱涵進行改遷。半開敞段工程地質評價人頭山段按照設計標高開挖或回填后,道路左側位于中風化基巖中,巖體較完整,其強度較高,力學性能穩(wěn)定,可直接以中風化基巖為路基持力層;道路右側可采用壓實填土作為路基持力層,以回填土作為持力層,其相關承載力、壓實度等參數(shù)需滿足相關規(guī)范要求,同時應注意預防填土的不均勻沉降導致的路面開裂等破壞。道路兩側采用不同的巖土體做持力層,應充分考慮巖土體的特性差異引起建、構筑的不均勻沉降出現(xiàn)開裂等現(xiàn)象,并采取相應措施進行處置。金科廊橋水岸段建議設計根據(jù)棚洞型式的受力條件、約束條件,對棚洞整體穩(wěn)定性進行分析,包括邊坡與棚洞的相互作用、堆積荷載及回壓荷載加載前后各工況等。由于該段地形左高右低,地形較陡,道路左側邊坡路塹邊坡高度大,建議適當提高路面設計標高,盡量降低左側路塹邊坡高度,減小支護難度。場地水、土腐蝕性評價場地周邊和擬建場地內無污染的工廠、礦山或污染排放點等污染源,勘察范圍其余段土層為未污染土。地下水及地基土體對混凝土及混凝土中的鋼筋具有微腐蝕作用。地下水作用評價由于場地地下水整體埋深較大,對路基影響小,主要影響樁基礎施工工程中的成孔質量,粉質黏土在長期地下水作用下或受機械擾動會呈現(xiàn)“淤泥”狀,施工易出現(xiàn)“縮頸、踏孔”等現(xiàn)象,砂土在施工擾動后易形成“流砂”狀土體,成孔難度較大,應加強軟塑~流塑狀態(tài)粉質黏土、砂土及上部雜填土孔壁支護,建議鋼護筒支護處理,采用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工藝,采用水下混凝土澆筑時,應注意孔內、外水壓差對施工質量的不利影響,臨江段樁基盡量選擇長江枯水期施工。樁基礎開挖過程中對施工影響大,開挖時應配備相應的抽(排)水設備,若在雨季施工,涌水量將明顯增大。持力層評價一般路基段根據(jù)設計方案平場后,基巖出露區(qū)段可直接作為路基;填土出露段路基影響范圍的土層進行分層壓實(碾壓或夯實)處理,壓實度達到相關規(guī)范及設計要求后方可作路基。擋墻根據(jù)高度差異和基底土層厚度差異,可采用壓實填土或基巖作為持力層。隧道結構開挖后均位于中風化基巖中,仰拱直接以中風化基巖為持力層。高架段基礎以中風化基巖為持力層。巖土物理力學參數(shù)取值表根據(jù)地勘報告,兩段半開敞結構巖土體物理力學參表如下:K0+535~K0+875段巖土體物理力學參數(shù)建議值一覽表巖石名稱素填土粉質粘土砂質泥巖(J2S)砂巖(J2S)裂隙面巖層層面巖土界面強風化中風化強風化中風化重度(kN/m3)天然19.5*飽和20.0*天然18.5*飽和19*24.0*天然25.8飽和26.124.0*天然24.9飽和25.2抗壓強度(MPa)天然8.728.1飽和5.320.4內聚力c(kPa)天然5*天然22*595129950*28*天然21*飽和3*飽和17*飽和19*內摩擦角φ(°)天然27*天然11*324118*14*天然11*飽和25*飽和9*飽和10*抗拉強度(kPa)133255變形模量(MPa)8532866彈性模量(MPa)11663504泊松比μ0.390.14地基承載力特征值(kPa)《公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guī)范》(JTG3363-2019)現(xiàn)場測定130*220*800*300*1100*地基承載力特征值(kPa)《市政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DBJ50-174-2014)192374058*14*50*100*巖石水平抗力系數(shù)(MN/m3)100*400*巖土體與錨固體極限粘結強度標準值(kPa)60*40*410*1100*(干作業(yè)鉆孔))22*0.35*0.25*0.35*0.40*0.40*0.60*圍巖與圬工摩擦系數(shù)0.35*0.25*0.40*0.60*0.2*注:①帶“*”者根據(jù)相關規(guī)范結合重慶地區(qū)經(jīng)驗取值;括號中數(shù)據(jù)為標準值或平均值;巖土界面指填土與基巖界面。K0+875~K1+660段巖土體物理力學參數(shù)建議值一覽表巖石名稱素填土粉質粘土砂質泥巖(J2S)砂巖(J2S)裂隙面巖層層面巖土界面強風化中風化強風化中風化重度(kN/m3)天然19.5*飽和20*天然18.5*飽和19.0*24.0*天然25.7飽和26.024.0*天然24.9飽和25.1抗壓強度(MPa)天然8.023.6飽和4.715.6內聚力c(kPa)天然5*天然22*540183050*28*天然21*飽和3*飽和17*飽和19*內摩擦角φ(°)天然27*天然11*324018*14*天然11*飽和25*飽和9*飽和10*抗拉強度(kPa)128440變形模量(MPa)7042500彈性模量(MPa)9563200泊松比μ0.390.13地基承載力特征值(kPa)《公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guī)范》(JTG3363-2019)現(xiàn)場測定120*250*400*300*1000*地基承載力特征值(kPa)《市政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DBJ50-174-2014)170656628*14*50*100*巖石水平抗力系數(shù)(MN/m3)100*400*巖土體與錨固體極限粘結強度標準值(kPa)60*40*390*900*0.35*0.25*0.35*0.40*0.40*0.60*圍巖與圬工摩擦系數(shù)0.35*0.25*0.40*0.60*0.2*注:①帶“*”者根據(jù)相關規(guī)范結合重慶地區(qū)經(jīng)驗取值;括號中數(shù)據(jù)為標準值或平均值;巖土界面指填土與基巖界面。荷載取值與技術標準荷載取值半開敞結構受力體系較復雜,本次車行道板設計按框架結構體系與橋梁結構體系進行包絡設計。按框架結構體系設計時,荷載包括:(1)車輛荷載,20kPa;(2)結構自重;(3)頂板覆土荷載,容重20kN/m3;(4)頂板施工荷載,20kPa;(4)人群荷載:4kN/m2;(5)路面結構荷載;荷載分項系數(shù)、組合系數(shù)按《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2012)取值;按橋梁結構體系設計時,荷載包括:(1)車道荷載10.5kN/m,集中荷載標準值Pk按《城市橋梁設計規(guī)范》取值;集中荷載標準值Pk按《城市橋梁設計規(guī)范》取值;;(2)制動力根據(jù)規(guī)范《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guī)范》(JTGD60-2015)4.3.2條自動計算;(3)系統(tǒng)溫度:混凝土結構溫度變化按地區(qū)最高和最低溫度確定,本次計算考慮整體升溫20℃,整體降溫-20℃;(4)梯度溫度:混凝土結構的梯度溫度根據(jù)《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guī)范》(JTGD60-2015)表4.3.12-3取用;(5)結構自重;(6)人群荷載按單位寬度每延米10kN計算;(7)頂板覆土荷載,容重20kN/m3;(8)頂板施工荷載,20kPa;荷載分項系數(shù)、組合系數(shù)按《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guī)范》(JTGD60-2015)、《城市橋梁設計規(guī)范》(CJJ11-2011)取值。主要技術標準道路等級:城市主干路;設計速度:40km/h;車道數(shù):雙向六車道;(2)建筑限界:限界凈寬為11.0m,其組成為:0.50m(左檢修道寬度,含安全帶寬度)+3.5m(行車道寬度)+3.25m×2(行車道寬度)+0.50m(右檢修道寬度,含安全帶寬度)。限界高度5.0m;(3)結構設計使用年限:100年;設計基準期:100年;(4)結構安全等級:一級;基礎設計等級:甲級;結構耐火等級:一級;防水等級:二級;護欄防護等級:SA級;(5)防洪設計標準:100年一遇;(6)車行道板層裂縫控制寬度:0.2mm;上部加蓋結構:0.3mm;撓度控制:1/300;(7)抗震設計:抗震設防類別,車行道板層結構為乙類,上蓋結構層為丙類;地震設計烈度6度;結構抗震等級,三級;轉換結構構件抗震等級為二級。(8)結構環(huán)境類別:與土壤或水直接接觸部分的梁、板、柱、墻處于二a類環(huán)境,其它部分構件均處于一類環(huán)境中。(9)溫度效應:升溫20℃,降溫20℃。結構基本概況結構型式半開敞結構為雙層框架結構,局部為單層結構,嵌固層以上結構高度18.9m。地基及基礎型式本次地基均為中風化砂質泥巖或砂巖?;A型式為獨基或樁基,采用樁基時,設置樁頂拉梁,增加結構的整體剛度。具體設計詳見相關圖紙。結構材料(1)混凝土:樁、獨基、條基、墻、梁、板均為C40鋼筋混凝土;柱為C50鋼筋混凝土;墊層混凝土為C20素混凝土;底板地基換填C25素混凝土;(2)鋼筋及焊條HPB300;fy=270N/mm2;fyk=300N/mm2;E43**型焊條;HRB400;fy=360N/mm2;fyk=400N/mm2;E55**型焊條;鋼筋抗拉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實測值的比值不應小于1.25;鋼筋屈服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標準值的比值不應大于1.3;鋼筋在最大拉力下的總伸長率實測值不應小于9%。結構構造及技術要求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應滿足如下要求:混凝土保護層厚度要求結構構件梁柱板、墻樁獨基最小保護層厚度40mm40mm30mm50mm40mm施工應確?;炷帘Wo層的設計厚度。保護層墊塊可用細石混凝土制作,其抗侵蝕能力和強度應高于構件本體混凝土,水膠比不大于0.45。鋼筋錨固、連接(1)采用機械連接或焊接連接時,其接頭類型和質量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2)受力鋼筋接頭宜設置在受力較小處。(3)受力筋直徑12≤d<16的鋼筋采用焊接或機械連接;d≥16采用機械連接,豎向鋼筋非轉換構件d≥16的鋼筋采用焊接或機械連接;d<12的鋼筋可采用綁扎搭接接頭。當采用機械連接時,框支柱、框支梁(包括框支次梁等轉換梁)以及同一連接區(qū)段內鋼筋接頭率超過50%時采用Ⅰ級接頭,其余除特殊標注外均為Ⅱ級接頭。(4)梁下部受拉鋼筋不宜有接頭,當確需接長時,不應在跨中1/3區(qū)段內接頭;梁上部通長筋可在跨中1/3區(qū)段內接頭;懸臂梁上部筋不得有接頭。同一連接區(qū)段內的接頭數(shù)量不大于50%。每一連接區(qū)段的長度為35d且不小于500mm,凡接頭中點位于該連接區(qū)段長度內的接頭均屬于同一區(qū)段。(5)機械連接的連接件之間的橫向凈距不小于25mm。連接件的砼保護層厚度應滿足最小砼保護層厚度要求。(6)剪力墻墻身水平鋼筋構造詳見《22G101-1》第71、72頁。(7)柱、剪力墻邊緣構件和框架梁的縱筋不應與箍筋、拉筋和預埋件等焊接。(8)采用焊接接頭時,焊縫長度:雙面焊≥5d,單面焊≥10d。(9)梁縱筋有兩排時,箍筋彎鉤按圖七.2(一)構造。(10)鋼筋錨固、搭接長度及其他構造要求詳見《22G101-1》。鋼筋混凝土現(xiàn)澆板(1)板鋼筋的錨固、連接等構造詳見《22G101-1》,其余未注明的板端部支座為梁、圈梁、砌體墻時,板按鉸接設計;板下部鋼筋伸入支座≥5d(采用冷軋伸帶肋鋼筋時為10d),且應伸入到支座中心線。板底鋼筋在跨內不宜接頭。(2)樓板面配置通長鋼筋時,鋼筋搭接構造見《22G101-1》第101、102頁。(3)雙向板的鋼筋,短跨鋼筋置于外排,長跨鋼筋置于內排。單向板的鋼筋,受力鋼筋置于外排,構造鋼筋置于內排。相鄰板共用筋時,以配筋較大者為外排,其他鋼筋再按以上原則相應排布。(4)當板底與梁底齊平時板的下部鋼筋伸入梁的部分,應按1:6彎折置于梁下部縱向鋼筋之上。(5)樓面設備及管道孔洞,請密切與建筑及設備專業(yè)配合預留,不得事后隨意開洞。(6)當板跨≥4000時,板跨中應起拱L/400。(7)框架柱周邊板面鋼筋伸入板內的長度從柱邊算起。(8)墻體直接砌置于板上時板底設置加強筋。(9)挑板上有墻(包括各種材料墻體),且墻下無梁時在墻下設置加強鋼筋。(10)關于板的其他未注明構造均按《22G101-1》執(zhí)行。鋼筋混凝土現(xiàn)澆梁當梁腹板高度hw≥450時,圖中未標注時,應沿梁高配置縱向構造鋼筋(有抗扭縱筋時可不再設置構造鋼筋)。梁側抗扭鋼筋(N*)錨入支座內Lae,梁側構造鋼筋(G*)錨入支座內15d。梁按施工規(guī)范要求起拱。梁上預留孔洞:梁上不得任意開洞。如確需開洞時須經(jīng)設計核準并采取加強措施。留洞標高關系及補強大樣詳圖七.4(一):1)梁高h<400時,原則上不允許梁上開洞;2)500≥h≥400時,留洞直徑D≤100;3)梁高600≥h≥500時,留洞直徑100≤D≤200;4)D>200時原則上不允許穿梁;5)孔邊距支座邊及次梁邊應大于500。多孔并排穿梁時,孔間凈距不小于較大孔徑的2倍且不小100。留洞水平部位宜在梁跨中(1/3)Ln范圍內。寬窄梁縱筋構造詳《22G101-1》第87節(jié)點3、6,91頁節(jié)點2。上下部縱筋應統(tǒng)籌布置,能通則通。通長設置原則見圖七.4(二)。梁板原則上不設施工縫,如確需設置,應設于受力較小處,且應征得設計同意,施工縫處理應符合施工規(guī)范要求。編號為KL的框架梁,端支座為柱、墻頂部時,梁端鋼筋錨固應按屋面框架梁WKL構造。梁邊平墻、柱邊時,梁縱筋在支座附近按1:25打彎錨入支座內,梁縱筋打彎范圍設抗裂鋼筋網(wǎng),詳圖七.4(三)。主次梁高度相同時,次梁的下部縱向鋼筋應按1:6彎折后置于主梁下部縱向鋼筋之上。梁支座處的鋼筋應盡量拉通設置,如設計圖紙在支座兩側配筋直徑和根數(shù)不同時,施工單位應根據(jù)現(xiàn)場實際情況和設計配筋,調整鋼筋配置,必要時與設計人員協(xié)商修改配筋。如頂層遇上翻梁時,其支座處的柱、剪力墻應相應上升到梁頂,且梁在柱、剪力墻范圍內的箍筋按梁箍筋加密區(qū)設置。梁上托柱或墻時,梁的箍筋應沿托柱、墻范圍連續(xù)設置,該部位箍筋應加密配置,箍筋直徑同梁配箍,間距≤100;加密范圍取柱(墻)兩側500以內,柱在梁中插筋范圍內配置不少于2個8的箍筋。轉換大梁不允許設施工縫。其他部位梁板原則上不設施工縫,如確需設置,應設于受力較小處,且應征得設計同意,施工縫處理應符合施工規(guī)范要求。梁上柱插筋必須置于梁縱筋內側,構造要求按《22G101-1》第65頁采用。梁上柱插筋必須置于梁縱筋內側,構造要求按《22G101-1》第65頁采用。轉角框梁(ZKL*、WZKL*)構造詳圖七.4(四)。KL*(WKL*)一端與梁相接時,與梁相接端箍筋不設加密區(qū),按非加密區(qū)要求構造。有懸挑段的梁,懸臂段支座負筋未標注時,同相鄰跨支座負筋??蛑Т瘟哼呏ё摻铄^固詳圖七.4(五)。當頂層框架梁有懸挑段時邊柱頂層縱筋仍應按圖七.4(六)“頂層端節(jié)點”錨固。框支梁與框架梁相鄰時,縱筋盡量拉通布置,不能拉通布置的縱筋,應按邊跨框支梁的要求進行錨固。關于梁的其他未注明構造均按《22G101-1》執(zhí)行。鋼筋混凝土柱(1)柱、墻變截面處施工前應復核變截面處是否會出現(xiàn)露柱、露墻的現(xiàn)象,如果出現(xiàn)露柱、露墻對建筑功能、外立面等有影響,必須告知設計進行處理。(2)當頂層框架梁有懸挑段時,懸挑段處的柱按邊柱要求采取錨固措施,詳見圖七.5(一)。(3)當梁柱節(jié)點混凝土等級不同時的構造,詳見圖七.5(二)。(4)關于柱的其他未注明構造均按《22G101-1》執(zhí)行。旋挖鉆孔灌注樁1、施工單位應精心施工,確保工程質量,如地質情況與地質鉆孔資料出入較大時,應及時通報各參建單位。2、為防止管線與樁基沖突,樁基施工前,施工單位應對樁位處的管線進行復探,確定無干擾后方可進行樁基施工。同時,施工單位應采取必要措施對現(xiàn)狀管線予以保護。3、樁基施工不管采用何種方法均不得攪動樁底基巖,另外相鄰兩孔不得同時成孔和澆注,以免攪動孔壁造成串孔或斷樁。施工時應采用每間隔2根樁位跳打成孔、每間隔1根樁位進行灌注混凝土,并應在灌注混凝土24h后進行鄰樁成孔施工。4、所有樁基長度應采用持力巖層強度和設計嵌巖深度指標雙控,當樁基施工至樁基嵌巖起算點時,施工單位應進行第一次巖樣取樣并做試驗,確保起算點處巖層強度滿足設計要求。當樁孔施工至設計標高后應檢查嵌巖深度,并在樁底第二次取巖樣并試驗,確保嵌巖深度和嵌巖段基巖強度達到設計要求。5、鉆機的選型及鉆孔方法應根據(jù)樁位處的水文和地質條件情況、施工環(huán)境條件等因素綜合確定,應能滿足施工質量和施工安全的要求。鉆機就位前,應對鉆孔的各項準備工作進行檢查;鉆機安裝后,其底座和頂端應平穩(wěn)。不論采用何種方法鉆孔,開孔的孔位均必須準確;開鉆時應慢速鉆進,待導向部位或鉆頭全部進入地層后,方可正常鉆進。鉆機在鉆進施工時不應產(chǎn)生位移或者沉陷,否則應及時處理。6、樁孔施工應一次成孔,不得中途停頓,遇有意外情況立即處理。7、清孔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①鉆孔深度達到設計高程后,應對孔徑、孔深和傾斜度進行檢驗,符合要求后方可清孔;②清孔方法應根據(jù)設計要求,鉆孔方法、機具設備條件和地層情況決定,防止塌孔;③在吊入鋼筋骨架后,灌注水下混凝土前,應再次檢查孔內泥漿性能指標和孔底沉渣厚度;如超過規(guī)范規(guī)定,應進行第二次清孔,符合要求后方可灌注混凝土;④不得用加深鉆孔深度的方式代替清孔。9、鉆孔樁成樁質量標準(1)樁基成孔施工的允許偏差應符合下表的規(guī)定;旋挖樁成孔允許偏差序號成孔方式(mm)樁徑允許偏差垂直度允許偏差樁位允許偏差(mm)1~3根,單排樁基垂直于中心線方向和群樁基礎的邊線條形樁基沿中心線方向和群樁基礎的中心樁1全護筒成孔D≤500-20mm<0.5%70150D>500-20mm1001502干作業(yè)成孔-20mm<0.5%70150(2)樁底沉渣不宜大于100mm;(3)預埋件位置的允許偏差應為20mm10、當設計采用沿斷面非均勻配筋時,吊放鋼筋籠應注意其方向性,分段配筋數(shù)量不同時,每段鋼筋的長度和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11、樁基鋼筋骨架的制作、運輸及吊裝就位的技術要求(1)長樁骨架宜分段制作,分段長度根據(jù)吊裝條件決定應確保不變形,接頭應錯開。(2)鋼筋骨架的制作和吊放的允許偏差為:主筋間距:±10mm;筋間距:±20mm;骨架外徑:±10mm;骨架傾斜度±0.5%;骨架保護層厚度±20mm;骨架中心平面位置±20mm;骨架頂端高程±20mm;骨架底面高程±50mm。(3)鋼筋籠分段下沉時應力求平穩(wěn),避免碰撞使籠體彎扭過大或開焊現(xiàn)象。12、混凝土澆筑(1)可以采用導管法或串筒法。導管法適用于水下混凝土澆筑,串筒法適用于孔內無水或滲水量很小時澆筑。(2)導管法澆筑水下混凝土時,坍落度宜為180~220mm;非水下澆筑混凝土時,坍落度宜為80~100mm.(3)混凝土澆筑應連續(xù)進行,不宜中斷。12、樁基混凝土須達到90%設計強度時,施工單位方可進行路基開挖或切坡處理。13、因部分樁基位于填土層內,樁基機械成孔可能存在塌孔情況,施工單位應結合現(xiàn)場采用C20素混凝土回填二次成孔或鋼護筒跟進成孔的方式進行處理,具體措施及工程量以現(xiàn)場實際為準。大體積混凝土澆筑為了有效地控制有害裂縫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必須從控制混凝土的水化升溫、延緩降溫速率、減小混凝土收縮、改善約束條件等方面全面考慮,結合實際采取措施。(1)大體積澆筑的砼避免采用高水化熱水泥。(2)嚴格控制膠凝材料及水膠比用量。(3)可摻入適量的微膨脹劑或膨脹水泥,使混凝土得到補償收縮,減少混凝土的溫度應力。(4)盡量避開炎熱天氣澆筑混凝土?;炷寥肽r,采取措施改善和加強模內的通風,加速模內熱量的散發(fā)。(5)混凝土澆筑之后,做好混凝土的保溫保濕養(yǎng)護,緩緩降溫,充分發(fā)揮徐變特性,減低溫度應力,夏季應注意避免曝曬,注意保濕,冬期應采取措施保溫覆蓋,以免發(fā)生急劇的溫度梯度發(fā)生。(6)控制混凝土內的溫度變化,內外溫差控制在25℃以內,基面溫差和基底面溫差均控制在20℃以內,及時調整保溫及養(yǎng)護措施,使混凝土的溫度梯度和濕度不至過大,以有效控制有害裂縫的出現(xiàn)。(7)采取分層或分塊澆筑大體積混凝土,合理設置施工縫。附屬工程設計路面設計對設計有鋼筋混凝土車行道板路段,車行道板上方設置不小于10cm厚的C20素混凝土墊層。路面結構層為:4cm厚橡膠瀝青ARAC-13+粘層油(PC-3乳化瀝青0.5kg/m)+6cm厚中粒式改性瀝青混凝土AC-20+粘層油(PC-3乳化瀝青0.5kg/m)。對無鋼筋混凝土的路段,路面結構設計與道路專業(yè)圖冊一致。有車行道板與無車型道板路面交接處,設置過渡段。伸縮縫設計車行道板設置有80型型伸縮縫,伸縮縫詳細資料由生產(chǎn)廠家提供。車行道板與橋梁面板處的伸縮縫設計詳見橋梁設計圖冊。頂板設置有100mm的伸縮縫,伸縮縫詳細做法見建筑設計圖冊。行車道板排水設計加蓋范圍的車行道板每30m左右設置一個地漏,路面積水通過球墨鑄鐵管引至車行道板下方,沿坡岸散排。無加蓋車行道板雨水通過PVC管引導至柱側處,在柱側處設PVC管,將路面雨水引至坡岸排放。質量檢測要求基本要求結構應按設計規(guī)定的用途使用,并應定期檢查結構狀況,進行必要的維護和維修。嚴禁下列影響結構使用安全的行為:1、未經(jīng)技術鑒定或設計許可,擅自改變結構用途和使用環(huán)境;2、損壞或者擅自變動結構體系及抗震設施;3、擅自增加結構使用荷載;4、損壞地基基礎;5、違規(guī)存放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等危險物品;6、影響毗鄰結構使用安全的結構改造與施工。旋挖樁檢測機械成孔樁樁身完整性應100%檢測,選用在灌注樁中預埋檢測管,用聲波法檢測。當根據(jù)聲波檢測法判定樁身完整性為Ⅲ類或Ⅳ類時,應選擇部分有代表性的樁體進行鉆芯法補充檢測。樁身質量檢測按照《建筑樁基檢測技術規(guī)范》(JGJ106-2014)相關規(guī)定執(zhí)行?;炷临|量檢測(1)混凝土耐久性檢測范圍1)確定混凝土配合比前,必須進行原材料、混凝土堿含量、混凝土快速碳化深度、混凝土抗裂性檢測;2)采用鋼筋保護層測定儀對工程主要混凝土結構或構件的保護層厚度進行測試,取樣數(shù)量、范圍和測試應符合《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的要求。(2)結構混凝土耐久性檢測批次及指標1)對混凝土快速碳化深度、混凝土抗裂性和抗氯離子滲透性能檢測,原則上對同一施工標段、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檢驗批不應少于一個;2)≥C40的結構混凝土進行快速碳化深度檢測,檢測指標0.1<d≤10mm;3)≥C40的結構混凝土進行早期混凝土抗裂性檢測,檢測指標c<100。施工注意事項施工期間如發(fā)現(xiàn)地層情況與地質報告差異過大,施工單位應及時通知設計單位、勘察單位及業(yè)主單位。混凝土的拆模時間除需考慮拆模時的混凝土強度外,還應考慮到拆模時的混凝土溫度(由水化熱引起)不能過高,以免接觸空氣時降溫過快而開裂,更不能在此時澆注涼水養(yǎng)護。注意馬凳筋的設置,馬凳設置的原則是固定牢上層鋼筋網(wǎng),能承受各種施工活動荷載,確保上層鋼筋的保護層在規(guī)范規(guī)定的范圍內。旋挖樁于填土中成孔時可能發(fā)生塌孔情況,可采用鋼護筒護壁或低標號混凝土回灌后二次成孔。底板或底梁位于地層上方時,應設置10cm厚的C20素混凝土墊層。柱底位于地面以下時,柱周邊采用柔性材料包裹,包裹后柱與孔壁之間采用松散中粗砂回填。施工時,應先完成邊坡支擋結構施工,方可進行半開敞結構。臨近截污干管的樁基,截污干管底板以上應采用油氈包裹。。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特別說明建筑工程安全生產(chǎn)技術要求說明:1、本清單根據(jù)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2018年3月8日頒布的《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規(guī)定》和2018年5月17日頒布的《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辦公廳關于實施《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規(guī)定》有關問題的通知》進行編制,其他未注明項應按現(xiàn)行國家相關規(guī)范和地方規(guī)范執(zhí)行。2、施工單位應根據(jù)《建筑施工安全技術統(tǒng)一規(guī)范》(GB50870-2013),結合工程現(xiàn)場實際的情況、施工作業(yè)具體內容、設計圖紙及文件要求等,針對本工程的有可能出現(xiàn)的安全風險源,制定相對應的施工安全專項方案及作業(yè)指導書,提出針對潛在安全風險源的實施措施及預防的管理細則,包括施工方案、工藝流程、組織架構、應急預案、監(jiān)管機制等各方面,并交監(jiān)理及有關安監(jiān)部門審批備案,經(jīng)批準后方可施工,實際施工應嚴格按此措施及細則切實遵照執(zhí)行。3、施工單位應對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編制專項施工方案;對超過一定規(guī)模的危大工程,施工單位應編制專項施工方案并組織召開專家論證會對專項施工方案進行論證。4、本項目存在較高的山體邊坡,需由有資質的單位進行邊坡穩(wěn)定性論證并進行邊坡支護專項設計。待邊坡支護工程施工完成并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本項目施工。危大工程清單序號危大工程名稱重點部位及環(huán)節(jié)保障工程周邊環(huán)境安全和工程施工安全意見1模板工程支撐體系危大工程1、各類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飛模、隧道模等工程。
2、混凝土模板支撐工程:搭設高度5m及以上,或搭設跨度10m及以上,或施工總荷載(荷載效應基本組合的設計值,以下簡稱設計值)10kN/m2及以上,或集中線荷載(設計值)15kN/m及以上,或高度大于支撐水平投影寬度且相對獨立無聯(lián)系構件的混凝土模板支撐工程。
3、承重支撐體系:用于鋼結構安裝等滿堂支撐體系。(1)模板工程應編制專項施工方案。高大模板支架工程的專項施工方案,應進行技術論證。(2)模板及支架應根據(jù)施工過程中的各種工況進行設計,應具有足夠的承載力和剛度,并應保證其整體穩(wěn)固性。(3)模板施工應符合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建筑施工高處作業(yè)安全技術規(guī)范》JGJ80和《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guī)范》JGJ162的規(guī)定。(4)從事模板作業(yè)的人員,應經(jīng)常組織安全技術培訓。從事高處作業(yè)人員,應定期體檢,不符合要求的不得從事高處作業(yè)。安裝和拆除模板時,操作人員應配戴安全帽、系安全帶、穿防滑鞋。(5)模板附著在建筑物上時,附著點應該選擇鋼筋混凝土墻(柱)、梁、板等結構受力構件,不允許選擇二次結構構件(砌體墻、構造柱等)和飄窗、挑耳等建筑造型混凝土構件或其他懸挑構件作為支撐點,模板支撐在結構主體時,施工荷載不應超過設計使用荷載并應滿足相關施工規(guī)范要求。(6)未詳盡之處詳相關技術規(guī)范及管理條例。超過一定規(guī)模的危大工程1、各類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飛模、隧道模等工程。
2、混凝土模板支撐工程:搭設高度8m及以上,或搭設跨度18m及以上,或施工總荷載(設計值)15kN/m2及以上,或集中線荷載(設計值)20kN/m及以上。
3、承重支撐體系:用于鋼結構安裝等滿堂支撐體系,承受單點集中荷載7kN及以上。(1)、需由有資質的設計單位進行基坑支護專項設計,土方開挖的條件須由基坑支護專項設計明確,應分層開挖,避免高低土體之間塌陷。同時,現(xiàn)場需采用有效的降水措施或在基坑周邊設置排水溝,避免周邊匯水灌入。
(2)、模板附著在建筑物上時,附著點應該選擇鋼筋混凝土墻(柱)、梁、板等結構受力構件,不允許選擇二次結構構件(砌體墻、構造柱等)和飄窗、挑耳等建筑造型混凝土構件或其他懸挑構件作為支撐點,模板支撐在結構主體時,施工荷載不應超過設計使用荷載并應滿足相關施工規(guī)范要求。
(3)、模板支撐工程中,模板要考慮自身穩(wěn)定及結構構件、施工的重量,并且要有有效支撐。同時支撐這部分模板的結構構件混凝土強度要達到100%。模板支撐在結構主體時,施工荷載不應超過設計使用荷載并應滿足相關施工規(guī)范要求。2起重吊裝及起重機械安裝拆卸工程危大工程
1、采用非常規(guī)起重設備、方法,且單件起吊重量在10kN及以上的起重吊裝工程。.
2、采用起重機械進行安裝的工程。
3、起重機械安裝和拆卸工程。(1)人員要求1)起重司機必須經(jīng)專門安全技術培訓,考試合格持證上崗,持有特種作業(yè)操作證,對起重設備熟悉操作。2)指揮人員經(jīng)專門安全技術培訓,考試合格持證上崗,熟悉掌握各種指揮信號和手語。(3)設備要求1)據(jù)所吊物體重量、形狀,要求起吊前對吊車鋼絲繩、吊機和吊環(huán)進行受力驗算,確定合理參數(shù)后選用材料和設備:吊車安裝限位裝置。2)吊車要求性能可靠,經(jīng)過特種設備檢測,并出具合格證書。3)吊車進場必須進行驗收,合格后方可作業(yè),對特種機械司機,及指揮人員上崗證件,進行檢查核對,對鋼絲繩,吊環(huán)進行嚴格檢查,發(fā)現(xiàn)問題要求及時更換,確保施工安全。(3)場地要求1)道路應堅實平鋪,同時場地已經(jīng)過硬化和夯實,吊起時支腿下的方木要求支撐穩(wěn)定和牢固。2)作業(yè)前檢查被吊物、場地、作業(yè)空間等,確認安全后方可作業(yè)。3)碼放構件的場地堅實平整,碼放后支撐牢固、穩(wěn)定。(4)吊裝要求1)作業(yè)前必須檢查作業(yè)環(huán)境、吊索具、防護用品。吊索具無缺陷,捆綁正確牢固,被吊物與其他物件無連接,確認安全后方可作業(yè)。2)起重機作業(yè)時必須確定吊裝區(qū)域,并社警戒標志,必要時派人監(jiān)護。(5)未詳盡之處詳相關技術規(guī)范及管理條例。超過一定規(guī)模的危大工程1、采用非常規(guī)起重設備、方法,且單件起吊重量在100kN及以上的起重吊裝工程。
2、起重量300kN及以上,或搭設總高度200m及以上,或搭設基礎標高在200m及以上的起重機械安裝和拆卸工程。根據(jù)現(xiàn)場情況組織施工論證3腳手架工程危大工程
1、搭設高度24m及以上的落地式鋼管腳手架工程(包括采光井、電梯井腳手架)。
2、附著式升降腳手架工程。
3、懸挑式腳手架工程。
4、高處作業(yè)吊籃。
5、卸料平臺、操作平臺工程。
6、異型腳手架工程。(1)腳手架作業(yè)層上的荷載不得超過設計允許荷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企業(yè)砂石運輸合同標準范本
- 2025年中國貫葉連翹提取物行業(yè)發(fā)展前景及投資戰(zhàn)略咨詢報告
- 2025保姆聘用合同格式范本
- 社會其他安全服務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技術工藝+設備選型+財務概算+廠區(qū)
- 2024-2025年中國軟件園區(qū)市場運行態(tài)勢及行業(yè)發(fā)展前景預測報告
- 2024-2027年中國船舶融資租賃行業(yè)市場運行現(xiàn)狀及投資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奧曲肽行業(yè)調查研究及投資戰(zhàn)略規(guī)劃研究報告
- 2025年玻璃纖維及其制品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4信息化學品制造市場前景及投資研究報告
- 2024版智能硬件產(chǎn)品研發(fā)合作協(xié)議3篇
- 甘肅省蘭州市第一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 物理 含解析
- 草地調查規(guī)劃學知到智慧樹章節(jié)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
- 2024年礦產(chǎn)資源開發(fā)咨詢服務合同
- 上海市2024-2025學年高一語文下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
- 國家電網(wǎng)招聘之財務會計類題庫含完整答案(必刷)
- 建筑物拆除的拆除工廠考核試卷
- 廣東省深圳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測試英語試卷(含答案)
- 乘風化麟 蛇我其誰 2025XX集團年終總結暨頒獎盛典
- 人教版一年級數(shù)學2024版上冊期末測評(提優(yōu)卷一)(含答案)
- 醫(yī)療護理員理論知識考核試題題庫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